识字3反思

时间:2019-05-15 04:2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识字3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识字3反思》。

第一篇:识字3反思

《识字3》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制定好的教学思路去教学。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编字谜,归类识字等的方法帮助学生很好的识记生字。通过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地球上一些美丽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但在这节课中最不足的地方是写字指导不够。

第二篇:《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是关于游乐园的词串。课的开始,我为学生创设情景:小朋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公园玩一玩!然后多媒体出示游乐园的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跟学生约好,读得好,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这些游戏,虽然小孩子不知道到底怎么个玩法,但每个孩子心理都特别期待,所以学起来也都特别认真、特别有激情。生字的认读学生很快掌握了,只是绿线里的生字学生学得不是那么轻松,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很好地读出不带拼音的字。

第一课时进入都下半节课的时候,我带孩子做游戏,其实就是请几个小组的学生上来假装有游乐设备,小朋友们做动作来告诉大家你正在玩的是什么。孩子们都动起来了,就这么简单的小游戏,孩子却是特别期待,也很认真地对待,课堂秩序也很好。在表演开火车的时候,我允许学生在教室座位的走廊里穿行,孩子们都很开心。

在教学中,开始的时候我会把设计游戏想一个很困难的环节,总是在思考什么样的游戏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其实游戏不在于有多么复杂、多么好玩,只要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成人觉得枯燥的游戏,在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看来,也是极其有趣的。

第三篇:《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1

《识字3》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它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的,内容大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在这节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这节课的导入,我让学生随着音乐观看了很多大自然美丽的风景,然后引出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这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巧妙地导入了新课。学生观看了美丽的风景后,都被大自然的美丽吸引住了,这样一来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

二、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兴趣。当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想象有联系时,我利用课件插入有关的图片,如:雾、霜、朝霞、夕阳、碧野等,这些现象,学生平时是很少接触到的,跟他们介绍,倒不如让他们观看这些现象的图片,这样学生就更直观地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了。

三、《识字3》这篇课文情景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读这篇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如:拍手读、男女赛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等,这样一来,学生对读课文又产生了兴趣。

四、这篇课文是一篇识字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识字为主,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如:猜谜语、加一加、换一换、归类等方法识字,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生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这篇课文时,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识字这一环节花得时间不够,显得还不够扎实,,读课文读得虽然多,但感觉没有层次性,今后我要多像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识字3》教学反思2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1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需求等要素则是目标确定的首要来源和依据。研究学习者的“起点”,其实质是确定学生的需要起点和需要层次。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我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给小朋友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政治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韵文,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山川美。语文阅读不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阅读过程便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行。阅读是很自我的'。它不仅是一次信息的摄入过程,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智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学生兴趣盎然地赏读,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做出不同的“解读”。由于读得真切,心有所思,这时他们便会萌生倾吐、与人交流的充动,他们渴望自己的感悟体验得到同学的认可,也想听到别人的真知灼见。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

《识字3》教学反思3

1、“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引导学生尝试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并能通过同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感悟中识字。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2、识字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凸现识字教学的特点,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如:认字与阅读相结合;认字与读写相结合;认字与词语理解相结合;认字与字的音、形、义融为一体等方法。在识字3的教学中,由于该识字是通过三字歌的语言形式来呈现的,读起来节奏感较强,而且琅琅上口,学生读起来特别有兴致,抓住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多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认字,读中识字,课堂的识字效果显著。在本识字的学习中,除了识字,学生还增长了有关民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在这两个识字的学习中,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我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给小朋友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本文是一篇韵文,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山川美。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理解课文。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4、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扩大识字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相对兴趣比较浓厚,课堂上采用的识字形式多样,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是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慢,还需要教师逐个进行指导诵读,多给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大胆识字,从而达到课堂的时效性。

《识字3》教学反思4

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

①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装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教学过程,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识字3》教学反思5

课文是一首拍手歌,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琅琅上口,识字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因此在本次的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识字上,

本篇课文共有十个生字要认识,我共分成了两次教学。

第一次通过动物图片导入,先是看图片学习,借助图片的感官认识来帮助认识动物名称,实际上就是看图认字;然后去掉图片利用拼音认读动物名称,并请同学们指出特殊音节提醒注意;接着再次去掉拼音只剩下动物名称的词语,在熟悉的动物名称的带动下认识生字,也许会有学生忘哪个字的读音,但是马上可以根据词语去猜测出读音;紧接着就是去掉词语中的一个字只剩下本课要会认的生字,其实之前的几步都是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认字,有图片、有拼音、或者根据词去猜,而只剩下单独的字应该是达到最难的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读达到识记的效果。通过学生们正确的读引出交流识字方法这一环节,把自己识字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带“鸟”字旁和“鸟”有关系,并通过演示“隹”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带“隹”字也是和“鸟”有关系,而且“隹”字是一个偏旁,它在字典里的解释就是短尾巴的鸟,

第二次识字是告诉学生们,如果要把识字7学好还要认识4个生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出示4个字后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并交流识字方法,最后出示猜字谜巩固生字。

当把所有的生字学完后,请出这十个生字并以各种方式去读,然后总结我们学习这些生字所用到的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识字方法,接下来开火车读字、读词、读句子导入到课文。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这首儿歌的不同,当学生发现是拍手歌所以师生合作让学生初步感知韵律,然后让学生自拍自读,在快乐的读中感悟文章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拓展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使学生从文中感悟到我们要保护动物,紧接着教师追问保护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做?当听到学生们积极的回答如何去保护马上趁热引出下一环节动手写下“保护”两个字。

整节课可以说无论是从激趣的.导入,再到图片的出示,再到去掉图片、拼音、词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利用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认识生字从而达到流利的读文,而又通过流利的读文简单理解课文内容并感悟文章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以说在这节课中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的融入了课堂进行了快乐的识字,而且取得的效果也非常好。

《识字3》教学反思6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从“乐学”入手,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结合、识用结合,努力做到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在端正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些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

汉字的结构,讲求对称,又注意变化,追求严整又不失灵动。笔画简单的字摆布均匀,显得落落大方;笔画繁多的字结体紧凑,避免臃肿局促。小学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利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的知识和汉字形体、结构、笔画的特点,认识、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意趣,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和愿望。

《识字3》教学反思7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执教了《识字3》一课,我有以下感受:

(一)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进行识字,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有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识字环节教学没有夯实。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在进行识字指导的话,我想就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想象力要丰富。

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极其丰富,甚至有时异想天开,自己却“收不住了”,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恰如其分的给予引导和小结。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给出几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雾、霜、秀、李、霞”我说他们都是好朋友,有几个特别要好就象亲兄弟一样,你们能找到他们吗?小朋友们很容易的就知道是“雾、霞、霜”是亲兄弟,可是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偏偏说“李”和“秀”是亲兄弟,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木与禾”比较像,我没注意到他们说了“李和秀”是亲兄弟,他们在写字的时候会把“李”写成“禾”字头,有的把“禾”写成“木”字头,这可能是我没强调写的时候要注意。

《识字3》教学反思8

《识字3》是一组以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连起来组成的韵文。编者通过韵文在情境中识字,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而且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另外,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的美景与设施,图文对照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识字和写字是本课的重点。

一、创设情境,游戏中识字。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趣”贯穿整节课,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在朗读过程中,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利用多种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体验到朗读的乐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三、巧妙地渗透说话训练

从教材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练习仿说,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为二年级的写话及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练说中逐层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在课堂中,我是这样训练学生的,第一步:出示公园课件,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公园的美,并说“公园真美呀!美在哪里呢?”谁来说说?并出示句式让学生说。 (1)公园真美呀!有绿油油的( ),有美丽的( )。 (2)公园真美呀!有弯弯的( )有高高的( )。第二步:在学生会说前两个句子的基础上去仿说下面的句子。(1)公园真美呀!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2)公园真好玩,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就这样,学生的说话得到实际的训练。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1)我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地体会领悟怎样美读韵文,我在范读时,让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学生能够自己诵读课文,可没有感情,甚至有拖腔现象。(2)在课堂中,教师的激励语言缺乏,不能恰到好处评价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争取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识字3》教学反思9

《识字4》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儿歌中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是有虫字旁的形声字。这节课的教学能充分结合文本的特点来展开。

1、凸显文本特点。

本篇课文要求认读14个生字,其中11个字来自动物的名称,因而第一课时的重点就放在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同时认读、识记这些动物名称,而这些物字多数是用于这个固定的名称中,很少有单独使用的机会,因此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就定位于以词语、名称为单位来认读识记。

2、体现新课程的识字特点。

不是将生字从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而是注重在语境中认读,在具体的词句、课文中识记,如:图片与词语同时出现,图文认读、句子中认读、课文中认读、做动作认读等。同时在读中初步了解、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利用多种形式、多种场合,让学生多次见面,达到熟识。

3、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和识字方法。

汉字本身具有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了解汉字本身的规律,掌握相应的.识字方法,就能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效率。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名字,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出虫字旁的形旁表义特征,再引导学生读读名字,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得出声旁帮助记住读音,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形声字。

不足:

如果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

《识字3》教学反思10

《识字3》一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意境优美,朗朗上口。《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段识字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去激发,去培养。怎样激发,怎样培养?教学中,我让学生感受情境,巧妙识记。将感受对子歌的意境美与记字相结合,培养自主识字能力,拓宽识字途径。在教学中,不仅在认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而且采取多种形式巧妙识记。

如:学习第一小节,当出示“雾、霜、朝、霞、夕”5个生字时,我请学生仔细观察,有没有比较相像的字,学生很快发现了有三个“雨”字头的字,让他们在比较中,说出自己的记字方法。有的说:“我会用加偏旁的方法记住‘雾’字,任务的‘务’加上‘雨’字头是‘雾’”;有的说:“我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霞’字,放假的‘假’字去掉单人旁换成雨字头是‘霞’。接着,我又给出两个谜语让学生去猜:

①十月十日;

②多字少一半。激发学生记字的兴趣,达到进一步巩固生字。两个“虫”字旁的字,两个“禾”字旁的`字。

将识字与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如在教“李”“杨”时,我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李”“杨”?学生由此联想到班上姓“李”和姓“杨”的同学;还有的说:“我见过杨树和李树”。再问学生:你还认识哪些有“木”字旁的字?学生又回想起很多自己认识的带有“木”字旁的字。既学习了生字的同时,又复习了旧字。

《识字3》教学反思11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图片引入,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课伊始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所以本节课围绕这一识字主题展开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识字方法。

三、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读方法和其他课文全然不同,不必轻重缓急,其朗读的音步和节奏是相对固定的,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我继续要求:要是能再大声一点读,肯定会读得很开心很痛快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第二遍合着节奏大声地读起来。这一遍读得一气呵成,孩子们已经有了朗读的方法和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识字3》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以下就是为大家带来的识字3教学反思,请看:

《识字3》教学反思13

在一上教学《识字3》时,生字“水、火、山、木、马”也都是象形字,那时我给孩子们找了这几个象形字的演变,所以在本课教学时,我以之前的字为切

入口,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儿歌来巩固识字、识词的成果。

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识读部分采用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自读生字,自读儿歌的形式。本课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是孩子很感兴趣的一种识字方法,由此也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育孩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

情感。

这册书在识字量上比起上学期,任务是非常重的。在记字、写字部分我采用自学笔顺、自己观察掌握如何把字写好看等过程,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对难读准的字,如“川、什”加以示范,对难记、难写的“燕”字加以指导,在学“燕”这个字时,引导学生说清用燕子的外形来记这个字,并适时引导学生也想着燕子的样子,边说儿歌(一写草头横,二写中间口,三写两遍北,四写四点底)边用手在桌上写“燕”字,一个难字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体验中轻松地记住了,词也读好了。

《识字3》教学反思14

《识字3》中的古今文字对比,学生延续上学期的识字课,能找出相似处,《识字3》教学反思。能按以往的学习步骤:由图画看古文字(象形文字),用今文字与古文字对比看相似处。老师在讲解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知道象形文字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我用儿歌“象形字,真奇妙”来引导学生识记。

在教学生字中,我运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让学生记,教学反思《识字3》教学反思》。如教学“泉”字,上下结构,白水为泉。学生掌握了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有的`上扁,在这个字中要把“白”字写得扁一点,在田字格中,上下部件正好分居横中线的上下。学生在书写时,教师提点后都能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文中的儿歌部分与课文的插图结合,适当地补充一些图片:比如,桂林山水图,长城图,九寨沟图,草原图……学生遍欣赏,老师边简单解说。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祖国真美呀!补充《早发白帝城》的古诗,学生身临其境,青山绿水。借用美术用品(蜡笔,油画棒……)让学生在纸上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在学生在作画,遍诵读韵文,学生对于课文记忆深刻。课文中的“什么”一词,可以说上许多话,但学生对于“问”的语气掌握不好,问号的使用还需要加强指导。有的学生能说,却不能正确地写一句问句。

《识字3》教学反思15

在课文伊始,我先用两个谜语导入,谜语写在音乐课件上,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猜谜,这是第一次的尝试,所以学生觉得特别新鲜,情绪也特别高涨,之后我用一过渡语“你们愿意与风儿、雨儿到大自然里去进行一次旅行吗?”学生大声地回答:“愿意!”气氛相当之热烈,在出示风景幻灯的过程中,我用一副副生动美丽的图片向学生述说着大自然的美景,并在图片的上空标上相应的生字词,这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了认字的.效果,而且记得牢,不容易忘记。

当这些字都摆在一起的时候,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特点,想一想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学生分别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来识记生字,课堂气氛相当好,我想这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优美的自然音乐,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情境中,我想这就是情境教学带来的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篇课文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叫做对对子,我先简单介绍了对对子的来历和起源,学生于是对这种中国特有的形式有了兴趣,他们很愿意去读一读这篇课文,由于这篇课文本身就有很强的朗读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他们很快就对课文的内容也掌握地比其他课文快些。

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纯熟的基础上,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了几个游戏,其一便是“前后对接”,教师说前面,学生对后面,跟老师玩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或者是男生对前面,女生对后面或一、二大组对三、四大组等,学生对得特别积极,再之后我将这种形式延伸到课外游戏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将课外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对接另一张图片,学生因为熟读了课文,潜意识中便能形成相应的对接模式,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相当有益的。这节课所不足之处便是在讲生字的环节中太过于“面面俱到”,以致于到后来学生颇有些疲倦以及在引导图片的设计中出现了一个失误——图大字小,给人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致使学生会将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而不会太注意上面的生字。

第四篇:《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1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结合教材和学情,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爱国故事导入:

识字3以三字经的形式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了对祖国深沉的爱,所以我以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导入:有一个身在美国的科学家为了回到祖国历尽千辛万苦,回国以后为自己的祖国做出巨大贡,他就是钱学森,而他的祖国就是中国,相机板书祖国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让孩子们朗读两遍。再问孩子们你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多少呢,在他们说出自己简单的经验认识之后以“识字3”帮我们进一步了解祖国导入新课。

二.重点难点以课件辅助理解:

课文非常精炼,文中的“涌”“耸”等字都是新接触的而且是难以理解的词,于是我用生动的图片让孩子们感受黄河壶口瀑布的水流和长江奔腾的浪头,以图片和8848米的高度向学生展示“耸立”的含义。“神州”和“华夏”也做了专门的解释卡片。孩子们对生僻词有了很好的认识和理解。

三.以歌曲和补充的精彩图片进行愉悦的教学

在讲解“各民族”的时候,我搜集了56个民族的青年朝气蓬勃的彩装照片放给学生看,花花绿绿的服饰紧紧地抓住了他们的眼球。在放民族照片的幻灯片时我同时放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曲,使他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感受不同的民族风情,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了情感陶冶了情怀。

四.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朗读和背诵

由于识字3朗朗上口,所以孩子们很喜欢读和背诵,这样很好地训练了语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多元评价下的自主课堂的活力。在给需要认识的字注音的环节,我让同桌彼此检查,评价,孩子们写得投入,评得认真,真正做了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读和练习背诵了三字经形式的课文,认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爱国激情,很好得达到了教学目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是写字的量没有平时的课堂上大,以后注意调节。

《识字3》教学反思2

《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本课要求识记14生字,会写2个字,识字量比较大。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识字。

学生在课前背诵有关春天的诗,我就从季节导入,启发学生想象夏天的情景。此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带领学生走入情境,走入“动物王国”,说说夏天里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赏,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多识字,使学生有识字的冲动,能体会到识字的快乐。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识字,而图片是个好帮手。因此由图片进入词语的认读,学生积极性很高,但这一次对词语的认读,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来的,这是最浅显、最直观的;接下来去掉图片,让学生翻开书来拼读书中的词语,这是学生借助拼音来认字的过程,加上“小老师”的领读,是学生不断跟词语见面的过程;带着拼音直呼词语,使学生能够熟读词语,逐渐丢掉拼音这根拐棍;最终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就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词语认读的检测。识字时,我将所有虫字旁的字放在一起,举例说明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在掌握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后,学生自主识记其他虫字旁的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运用,说出其他虫字旁的字,真正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本文的另外三个生字“展、运、网”利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字义,其中“网”字运用自理识字,观察古体字,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写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对比观察“蚂、蚁”两个字,使学生发现虽然都是虫字旁的字,但在占格上有不同。范写时强调虫字旁的“提”不能写成“横”,“蚁”字右半部分的笔顺是点、撇、捺,以达到学生练写时正确、规范,再通过展示与评价,使学生的书写达到美观。同时,强调写字姿势必不可少。一年级学生学习写字,写字姿势十分重要,因此我通过儿歌提醒大家“写字姿势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学生通过背诵,自觉地坐直。在提笔写字前,我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占格,范写时再次强调,以达到学生练写时正确、规范。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有问题的书写,通过投影仪展现出来,大家共同评价,从而使学生的书写向“美观”这一目标迈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写字,因此我播放了乐曲,使学生在音乐中静下心来练写,效果不错。

本节课中还有一些不足:在运用课文插图上应更细致些,一方面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如观察蜻蜓的翅膀,就很容易理解“展”的意思。在讲解形声字时,本课大多是虫字旁的字,可对比较难的生字提出来讲解,简单的可以快速带过以节省时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形声字的特点,以及本文句式的特点要启发学生自主发现。

《识字3》教学反思3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在识字编排上,采用词串的形式,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如果为了识字而识字,会使识字学习变成非常枯燥的一件事,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设计区公园玩儿的情境,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2、活动中学习巩固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低,好动是其天性,活动室他们最喜欢的方式,所以教学时,我设计了“玩一玩”的环节,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让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3、在语言中识字。

在本课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请学生看图说话,在识字教学中森头看图说话的训练,这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句子、段落打下基础。同时我又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指导识字。

在本此讲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

1、在教授学生书写“木”字时,顺序略显凌乱,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要多注意此类细节问题。也注意在今后多听老教师的课,向老教师请教,多学习经验。

2、时间把握不准确。

3、在课堂中,多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今后要多想办法,多种方式让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识字3》教学反思4

一上课,老师将手搭在眼睛上方,让孩子猜猜是什么字?孩子们特别兴奋,轻松地猜出了是“看”!然后,我出示了不同的图和对应的字,让孩子说说图与字的练习,或出现图让孩子来猜字,孩子们乐坏了,小脑袋瓜充分地工作起来。课堂气氛好极了。

之所以这样,我想是我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来记字,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情境,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也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了孩子自学生字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始终围绕着学生中不断出现的层层递进的各种疑问展开。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动眼用心,又动手操作,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在“读帖”“描红”“仿影”以及“临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识字3》教学反思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子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指导观察归类识字

1、贴出松柏、杨柳、桌椅、秧苗、稻谷、庄稼的图片。

2、指导观察图画,借助拼音,认读音节

(1)自己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不认识的可以请教老师。

(2)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词语,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3)同桌轮读,互相正音。

3、生试读,师正音。(特别注意读准“松、柳、桌、庄稼”)

4、自由读韵文,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读。

二、发现规律认字记词

1、观察第一行想象发现规律。

(1)观察:松柏、杨柳、桌椅

(2)找一找这些字的共同点:红笔标出木字旁,认读木字旁。

(3)观察“木”的古文像什么?为什么这些字都是木旁?

2、观察第二行想象发现规律。

(1)引读“秧苗、稻谷、庄稼”:春天,农民伯伯把秧苗插在田里,秋天,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一大片(稻谷)。经过农民伯伯辛勤耕耘,(庄稼)终于丰收了。

(2)找一找这些字的共同点:标出禾字旁,认读禾字旁。

(3)观察“禾”的古文像什么?为什么这些字都是禾旁

三、辨别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柏、杨、柳、椅、秧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五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木和禾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6、学生在书上按笔顺描红。

7、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8、在练习本上练写

四、引导想象学习说话

1、齐读第一行词串,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这三个词都与树木有关,但又不一样。前两个词是四种树,后一个词是树木制造的东西。

生2:我想到高山上松柏长青,小河边杨柳依依,教室里桌椅整齐。

生3:我想到松柏不畏严寒,杨柳喜欢温暖,桌椅是小学生的好伙伴。

生4:我想说我们要学习松柏不怕困难,我们不学杨柳挑肥拣瘦,要像桌椅那样无私奉献。

生5:松柏四季长青,杨柳生命旺盛,桌椅帮助学习。

2、自读第二行词串,想象季节特点,连起来说。

生1:春天禾苗青青,秋天稻谷黄黄,庄稼是农民的宝。

生2:春天种下禾苗,秋天收获稻谷,没有庄稼,就没有吃的粮。

生3:看到禾苗想到汗滴禾下土,读着稻谷想起颗粒满仓,农民种庄稼也能发财致致富。

生4:春天种下禾苗,秋天才能收获稻谷,地里有了庄稼,手中有了粮食,有吃有穿快乐无忧。

五、迁移重构鼓励创新

1、自读韵文3、4,发现规律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在学过的6个词语中,凡是和树木有关的字都是木字旁,凡是和庄稼有关的词语都是禾字旁。只要我们根据意义来记字,就不会把偏旁写错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能自己发现规律。

2、互动交流,正音识字

3、探究规律科学记词

(1)找词语的共同点

(2)观察偏旁的演变过程

(3)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识字3》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以下就是为大家带来的识字3教学反思,请看:

《识字3》教学反思7

《识字3》是看图会意识字,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识字经验的。第一课时,我的教学重点放在认读、会写6个会意字。这六个字由于借助了图片都能正确认读,我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在写正确及写漂亮上。“灶”字,让孩子们先说说“火字旁”在左边应该怎么写,因为这个偏旁在识字1中出现过,然后说说“灶”旁边的“土”起笔在那个位置,它与“火”的位置关系。通过这样一比较,孩子们基本摆正了整个字的位置,字总体上写得比较美观。“尖”“歪”提醒的是写得上小下大,“尾”提醒孩子们注意“尸”字头及下面的“毛”要甩出来。

第二课时,孩子们的背诵没有问题,我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改写上。让孩子们把儿歌改成宁宁是个细心的小画家。

在这个仿写的过程中,在教学上做了一些铺垫,先说说几个词语的反义词,如歪斜、粗心等等。仿写分两步,第一步,只是限于把文中涉及到的内容改成反义的;第二步,让孩子们挑出文中列举的事物,自己创编。儿歌内容接近孩子们的生活,他们还是优化可写的。当他们读者自己改变的儿歌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识字3》教学反思8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执教了《识字3》一课,我有以下感受:

(一)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进行识字,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有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识字环节教学没有夯实。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在进行识字指导的话,我想就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想象力要丰富。

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极其丰富,甚至有时异想天开,自己却“收不住了”,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恰如其分的给予引导和小结。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给出几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雾、霜、秀、李、霞”我说他们都是好朋友,有几个特别要好就象亲兄弟一样,你们能找到他们吗?小朋友们很容易的就知道是“雾、霞、霜”是亲兄弟,可是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偏偏说“李”和“秀”是亲兄弟,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木与禾”比较像,我没注意到他们说了“李和秀”是亲兄弟,他们在写字的时候会把“李”写成“禾”字头,有的把“禾”写成“木”字头,这可能是我没强调写的时候要注意。

《识字3》教学反思9

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图表,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明确偏旁对生字的意义。

教学中,我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通过大家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来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的规律,了解为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这个偏旁,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掌握识字方法,不仅有效区分了字形,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又采用了一些小游戏。比如我请学生说说“扌”的字,一边说生字,一边做动作。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进一步明白了这个动作是和“手”有关的,所以才是“扌”。还有区别形近字,我是让小组中的学生扮演兄弟姐妹,向大家介绍怎样分清他们。我是大哥“篮子”的“篮”,我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我的上面是“q”,表示竹子;我是小妹“蓝色”的“蓝”,我的颜色是从花草中提取的,我和花草有关,所以我的上面是“艹”……

本堂课是属于孩子们的,所有学到的知识都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除了快乐还是快乐。

《识字3》教学反思10

《识字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文章语言优美。这堂识字课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和几个词语的理解,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巧妙地渗透对对子的方法。

课前游戏“对对子”:我说天,我对地。我说天上飞,我对地上跑。我说天上飞机飞,我对地上汽车跑……让孩子感受到对对子无非就是字数相同,内容差不多的对起来。最后,我还渗透了反义对,近义对及古诗对来巩固,就这样孩子们觉得对对子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从而激发了孩子对对子的兴趣。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通过图画感受自然美

在我们看来,像“朝霞、夕阳、和风、细雨、秋霜、碧野”等,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可是对一年级小朋友看来,他们生活阅历浅,如果我们老师光靠语言描述,是不能使孩子们建构起认知。因此,恰当地展示图片,利用课件,既感性的帮助孩子了解自然现象,同时激起孩子学文本的兴趣和爱大自然的情感,他们会感到大自然多么美好。如我在教“晨雾”一词时,先让他们想想说说“晨雾”平时看到过吗?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感受?接着播放一组“雾”图片,告诉他们这就是雾,利用多媒体,架起生活和教材联系的桥梁,帮助孩子们构建起认知,他们学得轻松,也学得快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对词语的掌握。进而针对前段时间的“雾霾天气”,加以区分,从而激发孩子们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我采用多种识字法来设计识字教学。如:利用图片帮助理解“万紫千红”、“碧野”等词。又如: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识字时,引导孩子观察生字中有一组“三胞胎”,你能找到它们吗?孩子们很快在要认识的字中找到了“雾、霜、霞”三个字,教学时结合图片让孩子们理解了它们的意思,简单了解这些天晴现象的特点,帮助孩子们记忆。接着看第2、3小节,找一找还有没有这样的孪生兄弟,孩子们不仅找到了“蝶、蜂”,还找到了“秀、香”、“桃、柳、杨”和李,这样是的这些形近字更有利于区分,加强记忆。教给识字方法,鼓励个性化识字,关注课堂生成,及时梳理,小结独特的识字方法。学生是有差异的个性,他们的识字方法具有明显的个性特性,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特方法识记生字,使识字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教“李和杨”时,引导孩子发现它不仅指树木,还是姓氏。

《识字3》教学反思11

优点:

1.先学后教,归还学生的主动权,确定主体地位。

2.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保护”,引导学生理解韵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

3.培养感情朗读韵文时,要注意适当停顿,可借助拍手打节奏,帮助学生读出节奏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不足之处:

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不可以过高。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课文中“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效果

“要我学”“和“我要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小青蛙》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达到后者的心理需求。所以整堂课以“趣”字贯穿始终。因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为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注重的是学法的重点指导。我设计本课时本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多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认字。

成功之处

游戏巩固生字。1.采用挑战过关。(认读生字)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第二关:擦掉拼音认读。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2.巩固本课生字时,又采用了生字“摘苹果”的游戏,听老师说词语来找相对应的汉字卡片、词语连线等方法加强记忆区别,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些字,而且真正意义上掌握了,会运用这些字了。本课先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了铺垫。其次识字方法形式多样,动中有静,静中有思,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主动识字。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识字3》教学反思12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图片引入,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课伊始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所以本节课围绕这一识字主题展开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识字方法。

三、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读方法和其他课文全然不同,不必轻重缓急,其朗读的音步和节奏是相对固定的,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我继续要求:要是能再大声一点读,肯定会读得很开心很痛快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第二遍合着节奏大声地读起来。这一遍读得一气呵成,孩子们已经有了朗读的方法和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识字3》教学反思13

《识字3》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老师在课上充分展现了识字的处理环节,做的比较到位。概括有以下几个环节:

1、带拼音认读。

2、去拼音认读。

3、打乱顺序认读。

4、交流识字的方法。

5、重点字的认读。

在整个处理环节中,教师不仅从宏观的角度交流了识字的方法,还有所侧重传递了新的识字的方法,就是——归类识字法。比如:雨字头的字、木字旁的字等等。就是说。我们不要把识字的方法当做一个过程,要把这个环节处理到位,作扎实,做实在。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不要只为教师的课堂展示服务。

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最后教师把新认的生字放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里加以巩固。这样的环节,非常有必要。应该坚持下去。

如果在课堂中让学生用所认字词说话,说句子。在运用上多体现一下,会更好。

《识字3》教学反思14

在11月6日,我在学校上了一节语文研讨课,教学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P62~63页《识字3》第一课时。此次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对词串识字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喜欢识字,有识字愿望,提高学生识字率和书写能力。针对我们学校的教研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我给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激情导入—读准字词,感知韵文——通读词串,认识事物——贴图,进一步建立图文联系——指导书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围绕我校教研主题进行设计。

在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去,想去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公园全景图,学生眼睛亮起来了,公园,对学生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一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欲望更高了。

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我尽量用儿童话的语言进行教学,如把生字、词语说成“生字宝宝、词语宝宝”以及跟“生字宝宝、词语宝宝”交朋友,把“词语宝宝送回家”等。学生听起来就感觉很亲切,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生字和词。在生字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交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和渠道。如我出示“水”字,问:你认识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从而唤起了学生识字的经验。

词串教学中,通过创设带领学生到公园里游玩这一情境,出示了公园风景图,让学生从图画中体会公园景色之美,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出示相应的词语,教师通过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然后连词成串,我根据词串特点灵活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指导朗读,并交给学生方法。如:在读第一、二行词串时,在指名读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就加以范读,看学生听得那么认真,我趁热打铁把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比之前读得好多了。但是,由于我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学生并没能读出词串的韵律美,学生并没能把词串的乐感读出来。在学生读得不够好时,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多几次的范读,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去体会、去感受语境美,进而读出感情。可我本身都没能把词串的韵律美读好,怎么能让学生读好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是在学生读之前,自己先读百遍才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把握词串教学的特点,在学习生字时没有引导学生把握好生字的形和义,没有处理好读书、识字与写字的关系等等。上完本次课,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待提高,教学机智有待加强,语文知识有待增加,语文教学理论有待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

《识字3》教学反思15

参加工作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讲公开课。在讲课之前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尽管如此,当我让叶老师看教案时还是有毛病。语言太直接、直白,没有趣味,整个语言像在给高年级上课,同时激励性的语言也太少;有些小细节衔接还不够好;没有指导学生朗读的环节。在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又把教案重新设计写了一遍,而且还准备了四张宁宁画错的画。就这样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很顺利的把我的课给结束了。在此,我要谢谢师傅这段时间给与我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很顺利的展开我的教学工作。

一 复习导入

让学生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生字。用“你们掌握的可真牢,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有趣的儿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二 读文识字

让学生先自由读文,读书时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我又用“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这一激励性语言,激起他们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学生兴趣高昂,让学生先带拼音拼读,(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接着又追问“第一关顺利闯过,第二关可难了,还敢挑战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去掉拼音读。就这样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里认识了新字词。

三 学习儿歌

字认识后,让学生把字带回课文中,再来读文。并让学生思考“谁是粗心的小画家,他的粗心表现在哪?”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的加以朗读指导。

四 总结延伸

还设计了学生帮助宁宁改错,对宁宁说句话两个小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也是要提醒他们做事要认真,细心。

五 指导写字

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活跃。

俗话说;“教学无小事”。尽管之前叶老师已经给我指导过,但我的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小细节的问题。

一 识字环节进行的过快,没有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去读。在出示生字词时,其他都是生字组成的词,“匹和张”是单独字,不和谐。如果写成“一匹 一张”在会更好。让学生开火车读时,因为是新班,新老师,还没有形成默契,我的示范又不到位,具体明确。导致在开火车读时,用的时间过长。

二 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你看看,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这是个问句,问句在读时,声调语气往上扬,而自己在范读时,都没读好。在教写生字时,学生发言太积极,课堂气氛有点活跃我在指导笔顺时,一紧张把“张”的笔顺说错了。幸好看到了后面老师的提示,我及时改正过来。

三 个别好的没有及时鼓励。师傅已经是提醒我两次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给表现好的孩子鼓励,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继续保持下去;更可以激起其他同学的动力。

四 在最后读文时,方法单一,且没有充足的时间。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进步了,叶老师也说比第一次强了。我也感觉到自己现在在课堂上比前两周熟练了。再次谢谢我的师傅,以及给与我帮助的老师。

第五篇:《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15篇

《识字3》教学反思1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图片引入,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课伊始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所以本节课围绕这一识字主题展开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识字方法。

三、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读方法和其他课文全然不同,不必轻重缓急,其朗读的音步和节奏是相对固定的,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我继续要求:要是能再大声一点读,肯定会读得很开心很痛快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第二遍合着节奏大声地读起来。这一遍读得一气呵成,孩子们已经有了朗读的方法和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识字3》教学反思2

本文是看图会意识字,由多幅形象的文字插图和带有12个生字的儿歌组成。在教学会意字这部分,我采用了画简笔画的方式,因为画画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只有把孩子的目光锁住,把兴趣激发,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一开始,我就开始吸引孩子的目光,把手放在眼睛上方向远处眺望,问:“孩子们,瞧,老师在干什么?”学生的兴趣来了,都纷纷说在看远处。我又问:“我为什么把手放眼睛上看呢?”他们猜测着,有个聪明的小朋友告诉我说:“因为有太阳光,所以得用手遮一下。”我边肯定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看”字,并将之分解成2个字:手、目,“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孩子们齐声回答。“多有趣、多好记的字啊!”接着,抓住孩子们的兴奋劲,我让他们自己读课文,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有趣的字。孩子们很聪明,找出了“尖、灶、歪、尾、笔”这几个字,我利用简笔画引导他们将字与图结合,分解字,快速地记住了它们。抓住契机,我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会意字,学生们都挺好奇,注意力很集中。

简笔画为什么经常被老师们采用?很显然的,在某种场合,在某个教学程序,在某个教学章节,它的确是很受欢迎的,很有实效的。简笔画,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读音,同时,让孩子对老师的敬意又陡增一分,的确是收效甚大。

《识字3》教学反思3

一上课,老师将手搭在眼睛上方,让孩子猜猜是什么字?孩子们特别兴奋,轻松地猜出了是“看”!然后,我出示了不同的图和对应的字,让孩子说说图与字的练习,或出现图让孩子来猜字,孩子们乐坏了,小脑袋瓜充分地工作起来。课堂气氛好极了。

之所以这样,我想是我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来记字,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情境,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也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了孩子自学生字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始终围绕着学生中不断出现的层层递进的各种疑问展开。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动眼用心,又动手操作,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在“读帖”“描红”“仿影”以及“临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识字3》教学反思4

《识字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文章语言优美。这堂识字课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和几个词语的理解,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巧妙地渗透对对子的方法。

课前游戏“对对子”:我说天,我对地。我说天上飞,我对地上跑。我说天上飞机飞,我对地上汽车跑……让孩子感受到对对子无非就是字数相同,内容差不多的对起来。最后,我还渗透了反义对,近义对及古诗对来巩固,就这样孩子们觉得对对子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从而激发了孩子对对子的兴趣。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通过图画感受自然美

在我们看来,像“朝霞、夕阳、和风、细雨、秋霜、碧野”等,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可是对一年级小朋友看来,他们生活阅历浅,如果我们老师光靠语言描述,是不能使孩子们建构起认知。因此,恰当地展示图片,利用课件,既感性的帮助孩子了解自然现象,同时激起孩子学文本的兴趣和爱大自然的情感,他们会感到大自然多么美好。如我在教“晨雾”一词时,先让他们想想说说“晨雾”平时看到过吗?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感受?接着播放一组“雾”图片,告诉他们这就是雾,利用多媒体,架起生活和教材联系的桥梁,帮助孩子们构建起认知,他们学得轻松,也学得快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对词语的掌握。进而针对前段时间的“雾霾天气”,加以区分,从而激发孩子们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我采用多种识字法来设计识字教学。如:利用图片帮助理解“万紫千红”、“碧野”等词。又如: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识字时,引导孩子观察生字中有一组“三胞胎”,你能找到它们吗?孩子们很快在要认识的字中找到了“雾、霜、霞”三个字,教学时结合图片让孩子们理解了它们的意思,简单了解这些天晴现象的特点,帮助孩子们记忆。接着看第2、3小节,找一找还有没有这样的孪生兄弟,孩子们不仅找到了“蝶、蜂”,还找到了“秀、香”、“桃、柳、杨”和李,这样是的这些形近字更有利于区分,加强记忆。教给识字方法,鼓励个性化识字,关注课堂生成,及时梳理,小结独特的识字方法。学生是有差异的个性,他们的识字方法具有明显的个性特性,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特方法识记生字,使识字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教“李和杨”时,引导孩子发现它不仅指树木,还是姓氏。

《识字3》教学反思5

识字三是看图会意识字,附在字后的一首儿歌,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词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这首儿歌时,我及时抓住了语言训练点——

一、改编儿歌

在学习完这首儿歌后,我对学生说,宁宁现在已经改掉粗心的坏毛病了,你能把这首儿歌改过来吗?学生都高高举起了小手。除了“画张桌子腿歪斜”这句学生改得不是太恰当,我送给孩子们一个词“笔直”,然后再让学生读读改好的儿歌,学生都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展开想象

在改编完儿歌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宁宁还画了什么?学生的思维都比较开阔——“画只兔子长耳朵”、“画只大象长鼻子”、“画间房子有屋顶”……

我想,语文教学就要这样借助文本,拓展说话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而且,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智慧,精心创设有效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识字3》教学反思6

《识字3》是看图会意识字,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识字经验的。第一课时,我的教学重点放在认读、会写6个会意字。这六个字由于借助了图片都能正确认读,我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在写正确及写漂亮上。“灶”字,让孩子们先说说“火字旁”在左边应该怎么写,因为这个偏旁在识字1中出现过,然后说说“灶”旁边的“土”起笔在那个位置,它与“火”的位置关系。通过这样一比较,孩子们基本摆正了整个字的位置,字总体上写得比较美观。“尖”“歪”提醒的是写得上小下大,“尾”提醒孩子们注意“尸”字头及下面的“毛”要甩出来。

第二课时,孩子们的背诵没有问题,我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改写上。让孩子们把儿歌改成宁宁是个细心的小画家。

在这个仿写的过程中,在教学上做了一些铺垫,先说说几个词语的反义词,如歪斜、粗心等等。仿写分两步,第一步,只是限于把文中涉及到的内容改成反义的;第二步,让孩子们挑出文中列举的事物,自己创编。儿歌内容接近孩子们的生活,他们还是优化可写的。当他们读者自己改变的儿歌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识字3》教学反思7

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

①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装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教学过程,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识字3》教学反思8

《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本课要求识记14生字,会写2个字,识字量比较大。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识字。

学生在课前背诵有关春天的诗,我就从季节导入,启发学生想象夏天的情景。此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带领学生走入情境,走入“动物王国”,说说夏天里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赏,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多识字,使学生有识字的冲动,能体会到识字的快乐。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识字,而图片是个好帮手。因此由图片进入词语的认读,学生积极性很高,但这一次对词语的认读,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来的,这是最浅显、最直观的;接下来去掉图片,让学生翻开书来拼读书中的词语,这是学生借助拼音来认字的过程,加上“小老师”的领读,是学生不断跟词语见面的过程;带着拼音直呼词语,使学生能够熟读词语,逐渐丢掉拼音这根拐棍;最终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就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词语认读的检测。识字时,我将所有虫字旁的字放在一起,举例说明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在掌握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后,学生自主识记其他虫字旁的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运用,说出其他虫字旁的字,真正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本文的另外三个生字“展、运、网”利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字义,其中“网”字运用自理识字,观察古体字,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写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对比观察“蚂、蚁”两个字,使学生发现虽然都是虫字旁的字,但在占格上有不同。范写时强调虫字旁的“提”不能写成“横”,“蚁”字右半部分的笔顺是点、撇、捺,以达到学生练写时正确、规范,再通过展示与评价,使学生的书写达到美观。同时,强调写字姿势必不可少。一年级学生学习写字,写字姿势十分重要,因此我通过儿歌提醒大家“写字姿势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学生通过背诵,自觉地坐直。在提笔写字前,我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占格,范写时再次强调,以达到学生练写时正确、规范。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有问题的书写,通过投影仪展现出来,大家共同评价,从而使学生的书写向“美观”这一目标迈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写字,因此我播放了乐曲,使学生在音乐中静下心来练写,效果不错。

本节课中还有一些不足:在运用课文插图上应更细致些,一方面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如观察蜻蜓的翅膀,就很容易理解“展”的意思。在讲解形声字时,本课大多是虫字旁的字,可对比较难的生字提出来讲解,简单的可以快速带过以节省时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形声字的特点,以及本文句式的特点要启发学生自主发现。

《识字3》教学反思9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既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又要注意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识字3》有很多的说话训练点,如:用绿蜡笔,可以画什么?为什么画竹子要用绿蜡笔?想一想,用绿蜡笔还可以画什么?然后出示“我用绿蜡笔画,画,还画。”的句式,练习说话。在这段话中讲到的蜡笔,有哪几种颜色?再出示“有有有”的句式回答。蜡笔有各种颜色,它们可以画些什么?接着出示“可以画,可以画。”的句式回答。我觉得这样既进行句式的训练,又进行思维的训练。有目的的练习,是行之有效的。

教完了《识字3》,孩子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能是上学期的补充习题中接触过象形字,所以学生对象形字并不陌生。在教学儿歌中,我让学生展开了充分的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可能我采取的方式比较多,孩子们读的很有精神!儿歌上完了,我让孩子们说说:如果是你,你想画什么呢?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想画斑马,我想画美丽校园,我想画春天的美景……孩子们的思维真的是很活跃!后来,我就让孩子们仿照课文来写一写自己想要画的。

《识字3》教学反思10

在课文伊始,我先用两个谜语导入,谜语写在音乐课件上,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猜谜,这是第一次的尝试,所以学生觉得特别新鲜,情绪也特别高涨,之后我用一过渡语“你们愿意与风儿、雨儿到大自然里去进行一次旅行吗?”学生大声地回答:“愿意!”气氛相当之热烈,在出示风景幻灯的过程中,我用一副副生动美丽的图片向学生述说着大自然的美景,并在图片的上空标上相应的生字词,这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了认字的效果,而且记得牢,不容易忘记。

当这些字都摆在一起的时候,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特点,想一想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学生分别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来识记生字,课堂气氛相当好,我想这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优美的自然音乐,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情境中,我想这就是情境教学带来的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篇课文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叫做对对子,我先简单介绍了对对子的来历和起源,学生于是对这种中国特有的形式有了兴趣,他们很愿意去读一读这篇课文,由于这篇课文本身就有很强的朗读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他们很快就对课文的内容也掌握地比其他课文快些。

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纯熟的基础上,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了几个游戏,其一便是“前后对接”,教师说前面,学生对后面,跟老师玩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或者是男生对前面,女生对后面或一、二大组对三、四大组等,学生对得特别积极,再之后我将这种形式延伸到课外游戏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将课外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对接另一张图片,学生因为熟读了课文,潜意识中便能形成相应的对接模式,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相当有益的。这节课所不足之处便是在讲生字的环节中太过于“面面俱到”,以致于到后来学生颇有些疲倦以及在引导图片的设计中出现了一个失误——图大字小,给人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致使学生会将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而不会太注意上面的生字。

《识字3》教学反思1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以下就是为大家带来的识字3教学反思,请看:

《识字3》教学反思12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从“乐学”入手,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结合、识用结合,努力做到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在端正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些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

汉字的结构,讲求对称,又注意变化,追求严整又不失灵动。笔画简单的字摆布均匀,显得落落大方;笔画繁多的字结体紧凑,避免臃肿局促。小学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利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的知识和汉字形体、结构、笔画的特点,认识、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意趣,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和愿望。

《识字3》教学反思13

《识字3》一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意境优美,朗朗上口。《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段识字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去激发,去培养。怎样激发,怎样培养?教学中,我让学生感受情境,巧妙识记。将感受对子歌的意境美与记字相结合,培养自主识字能力,拓宽识字途径。在教学中,不仅在认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而且采取多种形式巧妙识记。

如:学习第一小节,当出示“雾、霜、朝、霞、夕”5个生字时,我请学生仔细观察,有没有比较相像的字,学生很快发现了有三个“雨”字头的字,让他们在比较中,说出自己的记字方法。有的说:“我会用加偏旁的方法记住‘雾’字,任务的‘务’加上‘雨’字头是‘雾’”;有的说:“我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霞’字,放假的‘假’字去掉单人旁换成雨字头是‘霞’。接着,我又给出两个谜语让学生去猜:

①十月十日;

②多字少一半。激发学生记字的兴趣,达到进一步巩固生字。两个“虫”字旁的字,两个“禾”字旁的字。

将识字与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如在教“李”“杨”时,我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李”“杨”?学生由此联想到班上姓“李”和姓“杨”的同学;还有的说:“我见过杨树和李树”。再问学生:你还认识哪些有“木”字旁的字?学生又回想起很多自己认识的带有“木”字旁的字。既学习了生字的同时,又复习了旧字。

《识字3》教学反思14

《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带有这四个偏旁的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这四个偏旁学生早已熟悉,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我的学程单在和同桌组成学习小组展开学习。我的学程单如下:1.看图,比较“木”和“禾”的实物图、古文字、偏旁有什么不同?再读读词语,想想带有相同偏旁的字代表的事物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再举例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吗?2.学习时间4分钟。

组织学生交流时,我对书中的词语进行解释:“松柏”包含松树和柏树,也有人把“松树”称为松柏。“杨柳”指的是柳树。在我们这里有“杨树”和“柳树”两种树木。“庄稼”是“秧苗”、“稻谷”等农作物的统称。

用同样的方法我和学生们学习了草字头和竹字头。

在整堂课上我讲得很少,主要是学生在学和交流,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学得很主动,效果不错。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了两课时,时间比较充裕。最后我还安排让孩子们用部首查字法再找找带有本课所学的四个偏旁的字,并且找出这字与偏旁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兴奋地查阅着,我很欣慰,因为他们对识字很感兴趣。

《识字3》教学反思15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结合教材和学情,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爱国故事导入:

识字3以三字经的形式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了对祖国深沉的爱,所以我以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导入:有一个身在美国的科学家为了回到祖国历尽千辛万苦,回国以后为自己的祖国做出巨大贡,他就是钱学森,而他的祖国就是中国,相机板书祖国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让孩子们朗读两遍。再问孩子们你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多少呢,在他们说出自己简单的经验认识之后以“识字3”帮我们进一步了解祖国导入新课。

二.重点难点以课件辅助理解:

课文非常精炼,文中的“涌”“耸”等字都是新接触的而且是难以理解的词,于是我用生动的图片让孩子们感受黄河壶口瀑布的水流和长江奔腾的浪头,以图片和8848米的高度向学生展示“耸立”的含义。“神州”和“华夏”也做了专门的解释卡片。孩子们对生僻词有了很好的认识和理解。

三.以歌曲和补充的精彩图片进行愉悦的教学

在讲解“各民族”的时候,我搜集了56个民族的青年朝气蓬勃的彩装照片放给学生看,花花绿绿的服饰紧紧地抓住了他们的眼球。在放民族照片的幻灯片时我同时放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曲,使他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感受不同的民族风情,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了情感陶冶了情怀。

四.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朗读和背诵

由于识字3朗朗上口,所以孩子们很喜欢读和背诵,这样很好地训练了语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多元评价下的自主课堂的活力。在给需要认识的字注音的环节,我让同桌彼此检查,评价,孩子们写得投入,评得认真,真正做了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读和练习背诵了三字经形式的课文,认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爱国激情,很好得达到了教学目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是写字的量没有平时的课堂上大,以后注意调节。

下载识字3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识字3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1 《识字4》是一个字族识字,通过基本字“也”,换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新字——“驰、地、他、池”。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初步了解......

    《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15篇 《识字3》教学反思1 课文是一首拍手歌,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琅琅上口,识字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因此在本次的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识字上,本篇课文共有十个......

    一下识字3教学反思

    一下识字3教学反思 一下识字3>教学反思(一)《识字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文章语言优美。这......

    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 这是识字课文,通过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地理解、感知,在学文的过程中有机地进行识字教学,多次、多角度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加深孩子们对于生字的掌握程度。综合前面几节识字课......

    一年级下册《识字》3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老师在课上充分展现了识字的处理环节,做的比较到位。概括有以下几个环节: 1、带拼音认读。 2、去拼音认读......

    识字3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带有这四个偏旁的字所表示的不同......

    识字3教学反思(5篇可选)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从“乐学”入手,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

    二年级语文识字3教学反思5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