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荷花淀》教案讲解(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4: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荷花淀》教案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荷花淀》教案讲解》。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荷花淀》教案讲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荷花淀》教案 诗文吟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理解小说主旨。2.探究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习老英雄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吆喝(蹿(仄歪(趴(飒(转弯 抹角(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阴惨:挂花:转弯抹 角:仄歪:张皇失措:

3、作者简介: 孙犁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 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 , 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 , 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 淀》。《荷花淀》写于 1945 年。发表后 , 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 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 , 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 , 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 “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

淀派” 的作品 , 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 , 情节生动 , 语言清新、朴素 , 富有节奏感 , 描写逼真 , 心理刻画细腻 , 抒情味浓 , 富有诗情画意 , 有 “诗体小 说”之称。

二、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 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一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1.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 2.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 英雄性格。

(二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三赏读小说中的景物美。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 仔细体味 写景的妙处,并分析写景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展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 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 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

五、课堂小结

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 的最高体现。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

六、达标测试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 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

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 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 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 ”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 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 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 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文中画 “ 线的句子反映了 “ 老头子 ” 怎样的心理活动? 2.文中画 “ 线的句子表现 “ 老头子 ” 怎样的性格特征? 3.“ 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 一句中,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体现人 物怎样的心情? 4.找出景物描写的一句,体会作用? 答案 :

1.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

3.“ 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 “ 敲打顽固的老玉米 ” 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 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

4.“ 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 ” 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第二篇:《荷花淀》教案第一课时讲解

《荷花淀》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孙犁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悉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

【教学过程】 1.介绍荷花淀

荷花淀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2.介绍孙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

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4.小说的相关常识(1)、小说三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2)、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作者通过塑造一个个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表明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理想观等。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有直接刻画的,如外貌、心理、行动、语言等细节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或反面衬托的,如环境描写的铺垫烘托作用、其他人物言行的衬托(正反)作用、其他人物的直接介绍或评价等等,都是小说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3)、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作者往往会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和自己的创作意图来安排小说的情节。诸如倒叙和悬念、插叙和节奏、跌宕与起伏、情理与意料、铺垫和伏笔、单线与双线等等。

(4)、小说中的典型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感情等。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作品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的方法有多,有宏观的,例如对故事发展的时代和答背景做详细的渲染刻画、对壮观的大场景做勾勒性的描述;更多的是微观的,例如细节刻画、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比喻拟人等等。

(5)、鉴赏小说景物描写的方法

第一、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活动创设的背景意义。

第二、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5、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薄.雾()吮.吸()泅.水()凫.

水()横.样子()投奔.()垛.起来()白洋淀.()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①月夜编席(1~4自然段)②夫妻话别(5~29自然段)③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①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②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③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①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②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③组织起来(85自然段)

7、课文主题

明确:《荷花淀》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

孙犁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8、课文的线索是怎样的?

明确: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第三篇:语文教案-《荷花淀》-教学教案

1.通过学习《荷花淀》,学习通过人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2.体会景物描写烘托氛围,使情与景自然融在一起。

【课文解析】

1.注音释义

席篾(miè)奔(bēn)

2.内容主旨

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来”到“上船走了”),夫妻话别。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①个层次(“月亮升起来”到“丈夫还没有回来”),写水生嫂在月夜编席,等丈夫归来;第②层(“很晚”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写水生夫妻话别;第③层(“第二天”到“上船走了”),写水生嫂和乡亲们送水生参军。

第二部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探夫遇敌。这部分也可分成三个层次。第①层(“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划到对面马庄去了”),写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望丈夫;第②层(“到了马庄”到“又唱起来了”),写她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复杂心情;第③层(“她们轻轻划着船”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写她们遇敌后,巧妙、勇敢地摆脱敌人的追击。

第三部分(“她们向荷花淀里摇”到“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助夫杀敌。第①层(“她们向荷花这里摇”到“不久”),写妇女们在荷花淀与丈夫巧遇和游击队伏击的情况;第②层(“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写妇女们经受战斗锻炼后的感受和打算;第③层(“这一年秋季”到结尾),概述妇女们在斗争中迅速成长的情况。

这篇文章以清新的格调,诗歌般意境展现战争时代人物心理,社会风貌,作为小说,可称为别具一格。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小说不追求离奇的情节。也不刻意雕琢人物,而采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似,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人物的情操。

3.写作手法

①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景物衬托了全文的气氛,也烘托了人物性格。

文中多处景物刻画,将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尽言纸上。文中还有多处细小的景物描写,如妇人们划船探夫的路上有一段对菱角的描写“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这一处写得嫩小,又充满生机的菱角,给人一种平静又安祥的生存的快感,与当时妇人们欢乐、期盼不安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个充满温馨的氛围,但紧接着就是遇敌的紧张。文章有张有驰,很吸引人。

【重点语段研读】

课文开篇,夫妻话别一场。

文章开篇描绘是一幅美妙的月夜编席图,在银白的月光下,一位俏丽的小媳妇坐在洁白如云的席子上,手指灵活地编动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这幅图画是如此静谧、安祥,让人无法忘怀,生活的美好,家乡的美好,亲人的美好,这一切却又偏偏发生在生死话别的时刻。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就深深唤起读者对祖国、亲人的热爱之情。就在这恬静的月夜,水生夫妻话别。这一场话别中有一处很精彩的动作描写,水生没话找话地搭讪了半天后,终于小声说出了重要的话“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串动作描写,非常准确地表现出水生嫂内心复杂的、又激烈的感情,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离开丈夫,尤其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他关心国家的危难,水生嫂是深知丈夫的选择是正确的,她虽未说一句话,但这位妇女内心的爱、内心的焦虑、内心的豁达都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解题指导】

参见【课文解析】和【重点语段研读】。

第四篇:《荷花淀》教学设计讲解

《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3.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珍惜和平生活。【教学重点】

1.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1.鉴赏并领悟本文的诗情画意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体会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对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2.体会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影视资料所反映的的战争场景特点。(影视导入构成强力冲击,激发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归纳:提起战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枪炮轰鸣、悲声一片……

在小说《荷花淀》中描述了一场怎样的战争呢? 2.把握小说情节

(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段落 1-4 5-29 30-31 32-38 39-47

标题 月下编席 夫妻话别 送别亲人 马庄探夫 探夫不遇

段落 48-60 61-74 75-83 84

标题 与敌相遇

助夫杀敌

漫谈感受

迅速成长

(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复述可以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

孙犁的小说并不是以情节见长,但他精选了几个生活片断:开头写话别,交待故事背景,村里七人参军,他们公推水生为代表回家告别,这为妇女们去马庄探夫设下伏笔。探夫不遇,不遇而归,归而遇敌,摆脱敌人,隐入荷花淀助夫杀敌,目睹激战,则是一个转机。情节发展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足见作者在情节上也是匠心独运的。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像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

归纳概括:景美 人美 情美 3.体会景物之美(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

①引传说激起兴趣(引传说创设意境)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带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风光区。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5-8月份,粉、白两种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白洋淀水域辽阔,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泊似碧玉。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被誉为美丽的“鱼米之乡”。

②播放课文第1~3自然段配乐朗诵,体会小说诗化的语言。课文配乐朗诵,创设情境。

③学生自由朗读,体味其中韵味。

④请朗读素质好的同学读下文。(诗文用多媒体显示)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经过这样编排更有诗的意味了,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按照我的语言在头脑中反映我所描述的画面:

“月亮升起来了,在一座整洁干爽的院子里,一个女人正在编席,你看苇眉子在她的怀里跳动不止,月光如流水般泻下银白的光辉,泻在院子里,泻在女人的身上,泻在她身下编好的苇席上,苇席在月色下像一片洁白的云朵;那个女人陶醉其中。一阵晚风吹来,带来些清凉,也带来了阵阵花香、缕缕荷香……”

请把你对画面的感受讲出来。

多媒体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教师轻柔地述说,再现情景。教师要肯定他们的感受,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感受。

设问激疑,请学生来说。(宁静、温馨、安详……)

⑤思考:抗日战争是很残酷的,抗战八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死亡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者这样描述合乎情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可以播放《我的祖国》、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帮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

用。

多媒体辅助,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到渠成,完成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归

纳。

学生讨论归纳:

①河山如此多娇,岂容敌人来践踏;家乡如此美好,怎能容忍列强来侵犯。展示了荷花淀人民的精神风貌。

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秀美的荷花淀养育了多情美丽善良的女子。这段环境描写为人物提供了生活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水生嫂是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女子。

(2)赏读日光下的水乡风光。

多媒体显示荷花淀正午风光,给以学生形象上的感知

学生朗读描写日光下水乡风光的语段,并展开想像。

背景:万里无云,水面上没有船只,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远景)

主体:一望无边,荷叶密密层层(中景)

特写:粉色的高高挺出来的荷花箭(近景)学生自由讨论。

提问:如果让你用一个短语来概括这两幅画面给你的感受,你会选择哪个词呢?

提问:“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看到这样的描写,你觉得情结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呢?

明确:荷叶像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

明确: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4.小结

在孙犁的笔下画面融为了一体,由朦胧逐渐清晰,荷花淀的景物是美的,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在这里人和景,人和环境融为一体了。景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出了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美景有利于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在人物眼中,家乡是美好的,绝不容强盗侵犯,如果有人来入侵,这里的人民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5.布置作业

(1)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2)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明确: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2.比较学习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3.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味小说中优美的景色描写,荷花淀景色如诗如画,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生活在这里的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了解一个人,重要的是了解他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透过人物的言行来认识,而高明的作家也常常通过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美。

2.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积极的”。

(2)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

①请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改写后的对话:(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区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②讨论归纳 :

不同:原文中的女人 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 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相同: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3)请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它两段不适合?

女人:

A.“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 B.“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C.“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

A.“我又不是去走亲戚。” B.“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 C.“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

A.“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 B.“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C.“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

A.“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B.“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C.“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

A.“哼,说的轻巧。” B.(无语)

C.“不嘛。”(嗲声)

明确:B(4)过渡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听“探夫”一段对话录音,细细品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害羞忸怩

(5)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

人物的语言,美就美在富有个性,人人不同;美就美在富有民族特点,多情而又含蓄。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东西方表达爱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讨论归纳:中国的女子或忸怩或坦率或成熟,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深深的爱,但他们表达得很含蓄,作为丈夫他们也时时挂念着自己的妻子,但他们有更符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含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追求。

2.比较练习法,体会细节之美。

(1)比较上下两个句子的优劣:

改写:“哎哟,随着一声惊叫,女人的手指明显的抖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让我看看。”“没什么。” 3

讨论明确:忽略了人物的身份,一个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不会见一点血就大惊小怪。改写的句子不符合人物身份。“震动”不仅写出了手指的抖动,更反映了水生嫂听到这消息后的心理反应:她没想到丈夫这么快就要参军走了,因而不免有些吃惊,接着的是对丈夫的依恋‘担心’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

②原文: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改写: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去你的吧!”一个女人用力一甩,把那菱角丢到远处,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讨论明确:书上说年轻人很快忘掉了不快,如果加上“去你的吧”好像还很恼火,和前文矛盾。

③原文:“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改写:“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自己的船上。讨论明确:纸盒丢在他们船上,我们能看到水生还是很爱他的妻子的,只是表达的含蓄罢了。改后的句子不能表现水生对妻子的爱。

这里所选三组句子都是细节描写:手指的震动,丢菱角,丢纸盒,非常符合人物当时的身份、情绪、性格、品质。有了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自然,富有情趣,也更体现出这群善良、勤劳、英雄的白洋淀儿女的人格之

美、爱情之美。

3.总结全文

孙犁的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并没有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这就是孙犁小说的特点:淡雅舒适的诗情画意与朴素

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4.巩固练习

(1)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

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2)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①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②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③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5.拓展

(1)阅读孙犁其它作品,总结孙犁小说特点。

(2)将《荷花淀》改编成一部电影剧本。参考书目

1.《语文》(基础版)第一册教学参考书:倪文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2.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见《语文建设》 2004.5。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美术学案第二课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教案

教材分析:

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 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力。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生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素描等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表演,认识什么是手绘线条图像,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用途和特性,初步尝试利用手绘线条进行交流,传达信息。

2、情感与价值目标: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敢于表达,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学习本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用美术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难点: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

课前准备:

课件,范作,常见产品安装说明图,茶杯等实物。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在门上画图,说明钥匙、孩子寄存处的事例为例,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手绘线条图像的方法解决,从而导出新课。

2、设问思考。

(1)教师提出问题:哪些地方接触过手绘线条图像?让学生回答。(2)教师展示图片,分析手绘线条的特点。

3、欣赏作品。(1)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和课件中的图例,初步认识手绘线条图像的普遍存在.(2)出示《贺兰山岩画》、“儿童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加深对手绘线条的理解。

4、热身练习。

(1)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程度,自选内容,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2)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5、评价。(1)(2)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时示范,或与范作对比。

6、课外拓展。

课外用手绘线条图像的形式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描绘。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荷花淀》教案讲解(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荷花淀》教案讲解(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上册《荷花淀》教案鲁教版

    高一语文上册《荷花淀》教案鲁教版 荷花淀 【设计说明】 《荷花淀》是一篇抗日战争题材小说,却被誉为“诗体小说”。我们通过这篇,要让学生知道它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美誉,让学......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

    第二课 色彩的感染力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高一语文下册《荷花淀》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荷花淀》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

    荷花淀教案

     建议一 采用指导阅读法,活动教学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本文情节简单,结构明晰,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本文的教学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拨设疑与学生讨论相......

    荷花淀教案

    荷 花 淀 高一语文 苏曙光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进而领会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 二、感受......

    荷花淀教案

    荷 花 淀 孙犁 【教学目标】 1.了解孙犁与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鉴赏文学作品。 3. 体会小说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推动......

    《荷花淀》教案

    第一课时 2.把握小说情节 (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段落1~45~2930~3132~3839~47标题编席待夫与夫话别送别亲人马庄探夫探夫不遇段落48~6061~7475~8384标题与......

    荷花淀 教案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文章写作背景及作家相关知识 2、能够在朗读中,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3、能在人物对话中,分析水生嫂等人的人物形象 4、能把把握文章的精彩环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