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对教学媒体功能和作用的理解
一、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和作用
(1)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
①再现功能。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将教育、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
②集成功能。它能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种刺激,使学生获得视听等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
③交互功能。它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一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
④扩充功能。它所提供的大容量多媒体软件和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⑤虚拟功能。由计算机仿真生成的虚拟现实世界,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使学习者不仅能感知而且能操作虚拟世界的各种对象。(2)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 ①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媒体在激励学生的德、智、体几方面的发展中,都能起积极作用:在德育方面,现代教学媒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在智育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能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在体育方面,可以视听结合,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减轻学习负担,增进身体健康。
②增进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大大延伸人体,特别是眼、耳和脑的学习功能,使学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从而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③扩大教学规模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范围和
增殖率。一个教师能同时教成千上万的学生,大大节省了师资、校舍和设备,扩大了教学的规模。
二、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因其固有的优势和特色,使其在教学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发挥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体现学习的自主地位的作用
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教材时学习的速度和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常规教学中,教师面对课堂上众多的学生,往往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把教学对象设定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其结果是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既影响了后进生的进步,又限制了优等生的发展。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总是力求减小这种差别,但终因课堂教学的局限而收效甚微。而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却能“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人机对话,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均获得最大的发展。
(2)发挥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运用声、光、电、形、色诸功能,多渠道传递教学信息,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注意,诱发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进行。学生的想象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能化抽象的语
言文字为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形象,通过一些动画形象,如有趣的数字娃娃、聪明活泼的小动物等,以游戏、智慧老人讲故事、游乐晚会等形式,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寓于游乐情景之中,使科学性与趣味性高度统一,学习内容也变得生动有趣。这时由于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教学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挥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能演示图形的变化,模拟实验的过程和思考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止的知识动态化,把无形的知识化为有形直观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图像变化,使学生已有经验与概念进行联想组合,建立起抽象思维的观念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4)发挥了加大练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板书、绘图和重复讲解而浪费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作业负担重。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节约了授课时间,加大了练习容量,并由于其快速反应力强的特点加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强化。多媒体教学不仅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而且代以媒体应用于教学,既使知识信息传递快,又可以有效调控教学。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可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大大节省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没有媒体选择时,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一)坚持师德学习和教育 创建和谐环境
增强工作动力思想是人的灵魂,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一年来,我们一直把教职工思想学习和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平时注意收集相关的文件、资料和信息,注意观察教职工的言行表现,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教育。学校坚持一月一次集体政治学习,一月一篇体会上交。教职工的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考评之中。校长亲自抓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带头开展学习和体会,要求教师们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校委会一班人首先统一思想,勇挑重担,亲自把关六年级,带头落实教学常规,给老师们做出了表率。学校一直坚持师德教育,一直宣传和倡导“以德治校”。确定了“以德治校,科研兴校,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修订了本学区“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即:“师德优;师志坚;师责全;师行严;师心慈;师学勤;师业精;师风正;师仪美;师威高。”与教职工签定了“师德建设责任书”,引导教职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并开展了教职工上岗集体宣誓和师德承诺活动。学校研究制定了年度工作目标,引导全体教职工学习讨论。让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为实现学校目标上来。在工作中,充分相信教职工,让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全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努力创建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增强工作的动力。去年秋季开展了一次男职工篮球赛,一场女职工跳绳比赛和一场教职工庆元旦文艺晚会。今春开展了一次教职工书画比赛。在活动中加强了教师的交流,增强了工作的合力。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科学的规章制度,学校各项工作才能有序开展。“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科学的管理制度,所谓科学,就是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切
合实际,体现公平公开原则。我们学区成立有德育、安全、卫生等领导小组,有常规工作督查小组,小组成员责任分工明确。有“校委会成员蹲校蹬班责任制”,“党员蹲校蹲班联系点制”,责任制要求具体。有了这些管理机制,就需要有配套的制度来对照检查。一年来,我们已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目标。这些规章制度、职责和目标都组织了学习、讨论、修改,以便适应形势的变化。坚持实行四种目标责任制:即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岗位职责目标责任制;教学常规目标责任制;全员炼课目标责任制。每期都组织考核兑现,以便行之有效。现有岗位职责目标16种,从校长到教师,从前勤到后勤的16个岗位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还有相应的目标考核细则。这些目标职责的建立,明确了各自的职和责,明确了各自的奋斗方向,并下发到教职工的手中,便于对照检查工作和年度考核,也激发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 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使常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是本学年度教学工作的一个抓手。规章制度关键看落实。学区成立有督查小组,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为成员。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分散和集中等形式,下到班、校查出勤,查教学,查师德,查工作任务的落实。专门制定有“学校工作检查报告单”,每到一个学校、班级,所查的内容、结果都与教师见面和交流。
2、严格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做到常规管理有计划,有措施,切合实际,注重实效。本学期,重点督查了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及课堂教学几个环节。教导处对老师备课、作业批改等坚持月查制度,检查时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每次检查结束后,教导处对检查情况分学科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再分学科对老师进行反馈、总结。除此之外,教导处对晨读课、自习课和老师平时的上课坚持每周抽查两至三次,并在每周的全体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便于教师及时改进工作。我们在狠抓教学常规落实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老师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实干的工作作风。在我们看来,认真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有成绩,将落实进行到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3、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测
教导处要求单元教学之后,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单元过关测试,并及时做好单元质量分析,填好分析报告,教导处根据教学进度,适时进行检查。这样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弥补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期中、期末考试后,分学科、分教研组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进行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平时,教导处适时对音、体、美、综合实践等常识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抽查、考核。
4、建立薄弱班级和重点班级的跟踪指导。通过平时检查和期中检测,找准薄弱年级、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的薄弱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重点督导,收到良好效果。一年来,仅六年级就召开了三次研讨会。一次是六年级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参加的期中成绩分析表彰会;一次是六年级全部科任教师参加的“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研讨会,一次是六年级考前动员大会。每次会议都解决了一些教学难题,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师生的动力。
5、建立学科辅导制度,把好培优转差促中关。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建有培优转差计划,有落实的措施,对差生跟踪到底。今春,六年级两个班落实得形式多样,效果较好。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全员补习和训练。有教师帮扶,学生帮扶,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常规的每日一炼。
基本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四)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文明的校风是本年度工作的又一个抓手。本学年,为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坚持以政教处、少先队为主抓,以思想品德课为主线,坚持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动:一是每学年的9月份为学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各班均开展了讲座、竞赛、实践等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还开展了“新生入学集训”活动,从学规范、内务整理、队列队形等方面进行了训练,引导学生遵章守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二是要求班主任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直主学习规范,制定班级公约,每周开展一次总结。三是学校对规范学生行为采取了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管教结合,让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了班级考评内容。作为班主任工作和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四是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坚持 “文明监督岗”制度。坚持每周评选2个“文明班级”,2个“文明寝室”,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授旗表彰,实行动态管理,还可晋级为季度、年度文明班级,学校授牌表彰。学校大力开展文明学生评选活动,一年来,评选表彰文明学生100余人。学校还坚持各类优秀学生的评选表彰活动,一年来,表彰优秀干部、学习标兵、进步标兵、优秀队员等300余人次,文明创建和表彰活动提升了学校的文明形象,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五)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我们根据学校和教师的特点,调整了教研思路,改变了过去一贯的作法,确立了以学校校本教研为龙头,以研促教。整体思路是:以新理念为导向,以课堂作平台,以问题为载体,通过
多模式的教研方式,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校本教研重点将“三个一”活动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展开,即:讲一节研究课;读一本好书,撰写一份有价值的学习心得;解决一个课题。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学反思、展示课、研讨课、同上一节课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开展了“结对子”帮扶练课活动。开展了课堂教学升等升级磨课活动。开展了新课标展示和优质课评选的重点教师练课活动。组织了1名英语教师参加了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得二等奖。组织了6名教师参加了县级优质课、展示课,达标课评选活动。组织6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活动。一年来,校本教研初见成效,有30余篇文章在各级获奖或在教育网站交流。校本教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的健康成长。(六)更新理念、转变策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如;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七)宽松、和谐----创设民主教学氛围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体制和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契可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师生之间“情不通”则“理不达”,很难实现主导与主体的紧密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记》上说,“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就会产生“学其理”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老师、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表现在要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八)精讲多练,重在落实----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其实质是要求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把大量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支配,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灵活调整讲授时间,但也不宜超过50%。精讲多练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具体体现。精讲,即蜻蜓点水,画龙点睛,直截了当,不绕圈子,不说题外话;多练,即学生反复实践和应用,这是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练可以是口头的、笔头的,个体的或集体的,也可以是单项的或综合的。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注重当堂知识当堂消化,杜绝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做法。我们常有发现,有的老师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总抱怨学生没精打采,萎靡不振,不配合教学活动,原因何在?主要是他们“满堂灌”而出现了课堂遗留问题,不注重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将大量的课堂练习变成了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他们不得不努力挤占课余时间“完成”作业,怎么休息?怎么调节大脑?怎么会有精神和心情去上好下一堂甚至下几堂课?学生每天埋头挣扎在作业堆里,无法自主支配,无法发挥特长,其学习行为已被老师主宰,良知和天性近乎泯灭,这和一台机器有什么区别呢?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做法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不仅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教过手,心中没有塌实感,有的甚至炒“回锅肉”,费力不讨好;而且会僵化师生关系,学生怨声载道,拒你而远之,久则产生厌学情绪,何谈提高教学质量?
(九)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
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特长。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况的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互联网对教师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互联网对教师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资源网络化,互联网提供的共享资源对学习生活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从网络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互联网与教师素质的提高;互联网与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互联网与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等方面在理论上论述了互联网对当前教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目的旨在指导教改,更新观念,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真正面向现代化,深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一、前言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充分利用校园网特别是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
2000年10月25日-26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至立部长作了“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深远意义和形势的挑战。面对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的到来,学校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应如何发展?教育思想应有什么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应怎样改革?这一系列问题已迫切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决。
二、网络教育,势在必形
计算机发展到多媒体阶段是一次质的飞跃,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而且计算机的智能化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人共同构成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连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联为一体,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所谓联网,绝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智慧的连网!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哲学人类学问题。以往我们常说,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之中,这才真正称得上是人脑的延伸,不仅延伸了个体的大脑和思维活动,而且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在创造出各种高水平、高效益的崭新学习模式,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舞台上一场最激烈的竞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个体和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创新 不仅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而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正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未来文化的适应能力,使新一代国民从小习惯于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不仅对于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未来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主要是用文字和符号来表现教学内容,往往会把事物抽象化。而电化教学则用形象和声音等表现教学内容,能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能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篇:我对新媒体的认识和理解
我对新媒体的认识和理解
特性
1.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
2.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3.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4.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低成本全球传播
检索便捷
多媒体传播
超文本
互动性 要素 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 2 以多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形式 3 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性的特征 在技术 运营 产品 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 5 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1.博客:“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也的确需要具备信息收集、阐释、整理能力,同时提供个人想法的信息收集者,无论是否走向商业道路,无论是否代表个人或机构或政府组织,博客们有望成为公众的网络信息代言人。”
2.数字电视:作为新媒体之一的数字电视同样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广电总局正式将2004年定为“数字电视年”,并计划2005年完成3000万用户的目标。可以预见,快速增长的数字电视用户将推动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快速发展,虽然要实现市场意义上的盈利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但作为政府作用的体现,传媒产业政策的放开、数字电视产业政策的推进为传媒企业指明了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3.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开创媒体新时代。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手机自营APP等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引领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4.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IPTV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5.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移动电视的发展迅速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它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发布的功能。
6.播客:播客实现了从文字传播向音频、视频传播转化,增加了娱乐成分。播客还满足了人们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需求,同时还加强了媒介汇流与互动。
新媒体的四大弊端:
1、新媒体的即时性决定了消息的快速覆盖,但新媒体的开放性、无拘性,也给谣言滋生、谣言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
2、“上海踩踏事件”从事发到现今渐冷,大致有四个阶段:1.撒钱阴谋论;2.现场视频公布;3.呐喊救人者被曝出与起哄拥挤者是同一批人;4.问责文章被删。新媒体不仅仅能使得资讯在短时间里快速传播,也助推了舆情的发酵,与此同时,舆情与舆论也容易反转,这也给官方、媒体在舆情事件中提了醒:在事件并不足够清晰明朗时,要对已知信息公开透明化,但不要轻易表扬与批判,以免舆论反扑。
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草根在新媒体的平台里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涌现出了一些论坛、博客时代未曾露面的意见领袖,他们有着相对权威与较大影响力的话语权。所有这也是新媒体的一大功能,就是让草根上神坛。与此同时,也使得一批人走下神坛,譬如王朔、韩寒。
4、新媒体信息的轰炸,使得用户对事件新闻的热情高涨,而知名公号文章的诱导,无形中增加了事发地点的安全隐患系数,这也是新媒体所暴露出的一些弊端。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其中4000万用户只在网络上看视频,成为网络视频独占用户,66.8%的网络视频用户表示,与以往相比观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23.7%的用户表示现在基本不用电视收看节目,56.7%的网络视频用户认同对互联网的依赖要超过电视。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的载体、新形态与新材料不断出现,尤其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目前出现了一系列的媒体新形式,而每个媒体又可以与动画、广告、新闻等等领域结合,而媒介的发展涉及相关技术产业,可以说,未来的新媒体必将联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而随着三网融合在国家的推动下,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形势更显良好,新媒体将迎来更好的成长空间与投机机会,大获资本青睐。
第四篇:移动媒体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作用论文
一、移动媒体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媒体是指用来转移和运输某种事物的手段和工具,移动是相对于固定而言的,移动媒体是相对于固定媒体来说的。对于移动媒体的概念,人们众说纷纭,角度不一。概言之,移动媒体是通过整合和稳定现代传播资源以实现媒体最大化的传播,同时在空间和时间上还可以覆盖传统的媒体以促进传统的媒体传播的力度。
1.移动媒体的主要特点
首先,移动媒体具有便捷或者移动的特点。数字化的特点就是集图文、音像、传播时间和空间于一体,例如手机媒体的应用、数字化的发展使得移动媒体拥有移动的特点。其次,移动媒体使媒体与观众有高度的交互性。移动媒体的应用使得选择权和控制权都在观众手里,如果将媒体与观众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传播更多的信息。最后,能够提高海量的信息传播。移动媒体可以通过庞大的客流量使得内容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虽然内容是单向的,但观众是流动的,这就使得传播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虽然有的信息是重复的,但通过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这些信息传播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2.移动媒体的发展现状
先看以公交媒体移动电视为主的交通媒体方面。根据运营模式将之分为广电系统融资经营模式与社会资本合资经营模式。广电系统融资经营模式是各地区设立的控制移动电视的运营机构,各地区的观众通过设立的运营机构知道移动节目的主要内容;社会资本合资经营模式是以资金融合的形式达到对市场移动电视控制的运营机构。各地电视节目信号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传输质量不理想,加之地铁网覆盖率相比公交和列车网的覆盖率要低,使得社会资本合资经营模式的移动媒体的发展显得比较薄弱。再看以手机为主的私人移动媒体方面。手机短信与彩信业务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且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移动媒体也在不断发展。反观WAP业务,前几年还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个人电脑之间的传送共享更为方便快捷,且信息内容量远远不及Web丰富,所以总体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小。
二、移动媒体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大学语文教学中移动媒体的内涵
语文是一门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设备进行科学验证的基础性学科,它是根据自然的情况总结出来的具有人文特性的学科,因此,语文的教育媒体具有多样性。传统的语文教学体系是语文教师将教材上的信息知识通过板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不仅刻板而且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与此相比,移动媒体是通过使用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互联网等现代移动媒体技术,再辅之以文字信息,不仅能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2.移动媒体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移动媒体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5点。
(1)应用移动媒体能够增加教学的容量。使用移动媒体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板书耗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沟通等问题,还能够增加课堂的容量,从而优化教学的过程。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投影仪、计算机等方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知识的传播量,还可以通过文本进行设计,以突出学习的重难点。
(2)应用移动媒体能够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感悟。移动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为一体的优势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最有效工具。通过创设的情境,能打破时空限制,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境地,促使学生与作者一起思考和感悟,以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3)应用移动媒体能够化抽象为具体。采用移动媒体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时间和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化抽象难懂的事物为具体的情境,这样即使学生不能实地考察、观察实物或观察过程,也能通过移动媒体的设置感受到,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会。通过移动媒体,能把课堂上抽象的听说读写转化为形象的视、听、诵及主动的想、做、说。
(4)应用移动媒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媒体只是为了应付学生的考试,没有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移动媒体是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声、色于一体,以其直观而生动的形象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直接的视听接触,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探索与课文有关的各种知识,使他们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
(5)应用移动媒体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自主学习。移动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通过设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网络等方式搜集信息,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有好处。
三、移动媒体在使用时应遵循的原则
使用移动媒体,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传统的媒体教学方法,而是把两者相结合,使得既不脱离传统,又能够创新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在使用移动媒体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适度性原则。在应用移动媒体时,需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使得移动媒体能够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容。这就需要做到恰到好处。
(2)信度和效度原则。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移动媒体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知识,因此移动媒体的内容以补充说明为主,再结合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3)可控制性原则。在设计移动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移动媒体的基本特性,但又不能把课堂变成移动媒体的演示。
(4)互动性原则。移动媒体在使用过程中需体现以人为主体的特性,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永刚.新媒体对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影响[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2]高林清.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浅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6).[3]蒯治任.移动媒体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J].语文建设,2013(09).[4]李本军.论语文多媒体教学优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5]于海英.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26).[6]林小云,张志坚.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从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视角[J].宜春学院学报,2014(07).[7]吐尼沙艾沙.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赤子(中旬),2013(12).[8]陈辛欣.移动技术促进语文教学与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整合研究[J].语文建设,2015(15).[9]林小云,张志坚.移动媒体时代中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基于移动学习理念[J].学理论,2014(17).[10]杨辉.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思考[D].扬州:扬州大学,2012.[11]张蔚蔚.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5.[12]陈友锋.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中辅助作用的探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13]安爱香.浅谈语文多媒体教学[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5(2).
第五篇: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亨地中学申灿
1、使教学传递更加标准化.这一作用改变了过去因教师或地域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信息传递质与量上的差异,使学生能够通过媒体获得相同的教学信息.为其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相同或相似的基础
2、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是用声音,画面等直观地呈现教学信息.特技效果,艺术手法以及交互性的较好运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知,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3、使各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有效的运用.教学媒体.特别是教学软件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要经过精心设计的.这样,可以反复推敲,认真研究,使已有的教学原则,认知规律,学与教的经验和理论最大限度地贯彻其中,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效率和效果,从而使获得最佳的学与教成为可能.
4、方式灵活,广泛适用.教学媒体的特性之一,就是它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对学与教来说,无论是集体的,小组的,还是个人的,都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为学与教提供便利.
5、使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 出来.当学生利用媒体进行学习时,教师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就会减轻.教师一方面可以精力来研究,鉴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又可以研究,设计和开发新的教学产品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为教师的自我再提高,当好学生的咨询者和指导者等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精力.
6、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对满足那些因种种原因不能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的人(如因工作,家庭情况的限制或自身有某中生理障碍等等)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帮助,满足他们的个别学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