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游戏中建构幼儿数学教育(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4:4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生活和游戏中建构幼儿数学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生活和游戏中建构幼儿数学教育》。

第一篇:在生活和游戏中建构幼儿数学教育

在生活和游戏中建构幼儿数学教育

扬州市月亮城幼儿园

陈 莉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数学,总是以枯燥、艰涩、抽象、深奥来形容它,无形中深深地影响着幼儿对数概念的学习与掌握。《指南》中明确指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目标的定位上注重的是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以及能力的培养,强调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从而形成幼儿可贵的科学精神。数学与游戏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关系。游戏的精神一直伴随着数学的成长和发展,成为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游戏激发了许多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是发现数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运用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生活化;学习态度;多样化 ; 游戏

幼儿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幼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启蒙教育,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是非常必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内容、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在活动区中延伸数学教育、在生活和游戏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获得主动发展。

一、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含义及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质

数学教学游戏化是数学与游戏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关系,游戏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是发现数学人才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对生长过程的一种适应,幼儿的所有学习主要是在游戏中完成的。

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幼儿数学启蒙知识的开始就是来自幼儿园周围的现实环境,幼儿从中获得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入手,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让幼儿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有关问题,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

1、在日常生活中,老师随机引导幼儿学习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定位存在着,如:皮球是圆的,手帕是方的„„当幼儿带来各种玩具时,教师可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玩具,向幼儿渗透分类的概念;游览公园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数数公园里有多少花;进餐时,可让幼儿观察碗和筷子,感知一一对应的概念;吃点心时,幼儿自然地比较圆筒饼干的长短,并按长短进行排序。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要随时随地把握机会教幼儿学习数学,让幼儿感觉学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2、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题材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学的环境中。例如:老师、小朋友身上服饰的颜色、图案,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多少等都能潜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活动上升为理性认识。又如在《有趣的数字》中提供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时钟、邮票、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让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办?”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他的用途,让幼儿主动探究“数字”的奥妙。

3、提供丰富的“数学操作材料”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能乐在其中尽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因此,我们可在“数学区”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投放操作性强、趣味性强、游戏性强的活动材料,也可带领幼儿布置有关的“数学环境墙饰”,让幼儿在宽松的数学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探索,运用各种感觉通道,多看、多听、多摸,主动地探究数学有关知识。

4、创设宽松的“数学生活情境”

情境性学习对学前儿童尤为重要,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儿童只有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与运用才能真正理解。如在“我是小司机”的活动中创设了给超市送货的情景,让幼儿学习分类以及数物对应;如在学习6的组成时我们创设了“蓝猫商店”,商店里全是六元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六元钱,面值分别是一元到五元不等,然后幼儿按要求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购买时必须是两样合起来是6元,由售货员验证后此案得到要买的商品,幼儿在这种模拟场景中学习很主动,不仅熟练地掌握了6的组成,而且学会了合作的技能。

三、在游戏中建构数学的多样化

1.在角色游戏中学习数学

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都可以渗入数学内容。如:我班的“青花艺术苑”区域游戏中,幼儿在设计瓶子、盘子、碗等作品的纹样时,往往都是很有规律地排序,有的排序还比较复杂。如,四个圆―四个三角形―四个圆―三个三角形―四个圆―两个三角形„„等。再如区域游戏“迷你木工厂”,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木板的长度、宽度等)。“快乐建构区”里,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还能真正将“形”和“体”区分开来„„在这类游戏活动过程中,不但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增添了游戏的真实性,而且使幼儿复习巩固了数学知识,提高了幼儿分类、统计的能力,重要的是使幼儿从心底自发觉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在玩沙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孩子们眼里,沙子魅力无穷。玩沙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沙是变化无穷的原始素材,它引发着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了孩子创造的欲望。富有创造性的环境造就有创造性的孩子,每一次玩沙的过程都是孩子与老师、与材料互动的过程,是孩子们创造的过程,是孩子们自主发展的过程。孩子们在不断地探究、发现,这些看似平淡的沙子在他们眼里真是魅力无穷。夏天到了,孩子们赤脚走在沙地上,感觉到了沙的灼热,“沙为什么热了?”“天热沙也会变热的。”这是孩子们的逻辑,也有一些道理。探究与创新永远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把沙放在硬纸板上,然后再端起倒下,他们发现出现了像瀑布一样的景观,于是孩子们马上大呼:瞧,我的瀑布!其他孩子也争相模仿,但他们发现这需要技巧:手要端平,倒的速度要恰到好处,快了不成线,慢了不成面,歪了不成片,只有两臂掌握好平衡,用力均匀才能成功。这些孩子们在玩沙的过程中反复试验获得的“技巧”岂是告知能够代替的,这种对比、试验、提炼、概括不都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吗? 3.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操作活动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游戏。如大班幼儿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通过让幼儿观察画面中的动物,并记录下不同特征的动物的数量,从而由幼儿自己得出了7的6种分法,幼儿们一边操作,一边思考,这也大大加深了他们对7的6种分法的记忆与理解。4.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因此,我有意识地将数学内容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如:我有意识地将数学内容渗透到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玩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在晨间锻炼“跳绳”时,我请幼儿一边跳一边数,到最后再比一比:谁跳得多,谁跳得少,多多少,少多少等。这样不仅使幼儿锻炼了身体,并且在玩的过程中还学会了数数和比较多少。

5.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有效途径,能够保障幼儿的心理卫生健康。因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基本上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通常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只有在情感的操纵下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对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巧用语言、巧设游戏情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我给幼儿们挂上漂亮的不同形状、颜色的数字胸饰,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寻找与自己数量相等、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的“宝宝”。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们的情绪显著高涨,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有心,一些简单的教具也能为幼儿带来美好的游戏及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幼儿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因此,游戏是培养幼儿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由游戏的性质决定的――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等。好奇心又为探索数学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果幼儿没有对这门学科的强烈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好奇心,那么数学学习将是一项艰苦而缓慢的工作。许多数学家开始对某一问题作研究时,总带着与小孩子玩新玩具一样的兴致,先是带有好奇和惊讶,在神秘被揭开后又有发现的喜悦。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游戏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理论上探讨数学与游戏的关系对数学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当今数学教育研究都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只有认真研究和总结数学发展中的各种因素,才能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数学,从而促进数学事业的研究和发展。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二篇: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对于游戏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在《规程》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也谈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显然,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之一,而“建构游戏”在众多的游戏类型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他们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验、体会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他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但是,许多的建构游戏它在幼儿园中只是起到了消磨孩子离园时间或者便于老师管理的作用,而且众多教师认为:建构游戏是一种愉悦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悦的游戏体验,不需要老师的“教”他们也能游戏。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幼儿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再次研读《纲要》,发现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第十条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有心的教师在幼儿一日建构游戏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现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题:有的看到漂亮的积木不会玩,有的辛辛苦苦建造的高楼总是站不稳,有的在利用一些建构材料时发现外形符合自己的需要但是总是不能很好的粘合,有的发现自己需要的积木却被同伴拿走了,还有的当整个搭建工程竣工时却发现还没有搭出符合主题的代表建筑······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目前,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问题一:投放建构积木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种积木的建构功能,教师对孩子掌握建构技能的程度缺乏了解。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趋重视,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资金的投入上也是越来越大,各式各样的建构材料琳琅满目,在分配建构积木时小、中、大年龄投放的种类千篇一律,没有充分的考虑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搭建水平,也不考虑这个积木原本的教育价值,玩法功能,只是没有目的的投放,幼儿也在没有掌握建构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接、拆。而大部分的教师只看表面现象“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在玩中体验着快乐”。熟不知,他们在没有目的、没有方法的建构中除了快乐体验还得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领悟了什么?探索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问题二:教师缺乏对自身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角色意识的认识。

建构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建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这种自主自由的活动要不要施加影响,进行干预或指导?有的教师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答案,甚至包办建构,或是放任幼儿完全地“自由活动”,正是由于教师缺乏正确的角色意识,往往会让幼儿的建构游戏失去了原本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其实,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仍然起者主导的作用,要根据幼儿建构的兴趣、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支持、帮助、引导、鼓励他们去建构,这其实是师幼互动和相互应答的过程。当看见教室中展示的建构作品时,诚实、可爱的孩子们会自豪地介绍:“瞧,这是我和XX小朋友一起合作的,这是我们遇到困难时老师一起帮助我们的,这里是我的想法,怎么样,酷吧!”相信,此时的老师会由衷的感到欣慰,因为教师自身的价值在孩子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问题三:教师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在幼儿的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隐性的教育过程,对教师的潜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且还包括其他的许多方面。在幼儿园的建构游戏中经常发现,教师能观察到孩子的建构兴趣,发现孩子的一些困惑,也意识到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但是可能由于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知识储备的不够,或者由于教育观念转化教育行为的顺节不当,也可能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比如幼儿建构规则意识薄弱、建构主题性、目的性不明确、干预不够适宜等,而使幼儿的建构游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功能。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一:以创设适宜的建构游戏环境为主,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教师在观察、研究幼儿的基础上精心为幼儿创设、服务于幼儿发展的作为幼儿活动对象的环境。由此出发,首先要提供一定的空间区域,提供幼儿建构的场地;然后在幼儿一日作息时间中也要有建构游戏的时间体现;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能充分激发幼儿畅想的宽松心理环境。

1、以材料的投放为基础。

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建构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进程。首先,要明确什么型号的积木适合在班中建构?不同年龄班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适宜的。在我们幼儿园提供 了一中特大型的积木,在建造“跨海大桥”时就显得成果壮观,幼儿也非常有成功感,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一是由于积木很长,当竖起来搭建斜拉索时就很容易倒,也可能会砸到幼儿,十分危险,二是由于客观原因,幼儿园的教室面积不大,幼儿搭不了几块就显得地方被占满了,从而影响幼儿的建构。这种类型的大型积木不适合放在狭小班级的建构区。

其次,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较弱,为了培养幼儿搭建的兴趣,满足成功感,为幼儿提供大中型积木,并配有少量的小型积木,或者专门适合幼儿练习接、堆、插等技能的颜色鲜艳的建构材料为主。中班时为了满足幼儿细致建构的需要,应为幼儿投放小型积木,增添一物多玩积木,加大建构难度。同时,提供一些更适合于建构立体建筑物的积塑,发展幼儿空间想象思维。

再者,要走出建构游戏只用现成积木、积塑的局限,将废旧材料走进幼儿建构游戏,比如:大小不同的盒子、瓶子、罐子、树枝、树叶等组成一个建构游戏的“百宝箱”。

2、以主题的确立为开端

确定建构游戏的主题即是玩什么,是孩子自己商量的,也可以有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决定的。主题可以是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的,如“我爱我家”“我生活的社区” “美丽的幼儿园”“野生动物园”“科技馆”等;也可以建构本土化的主题,就如 “鸡鸣寺”“美丽的玄武湖”“南京长江大桥”等等。有了明确的主题幼儿和教师就有了一定的建构目的,和建构的蓝图。

2、以丰富的经验为后盾

生活经验是幼儿建构游戏的基础,当建构游戏的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比如:

(1)实地参观。建构主题确定为“美丽的小学”后,教师就带领幼儿参观了解小学具体的布局,幼儿看到多种形状的建筑物,而且有各自的名字:长方形的教学楼、半圆形的舞蹈室、梯形的阶梯教室、问号形的长廊、椭圆形的操场等。参观后和幼儿一起讨论,设计建构地图,加深印象。幼儿在搭建中就比较得心应手,大胆建造出各式各样的房屋、花园、操场等辅助设施。

(2)看图片、照片、录象等也是丰富幼儿相关经验的方式。通过图片、照片、录象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有关内容,使幼儿的游戏不断的深入开展。当然这个过程中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家长乐意带孩子到社会上观察各种建筑舞、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这会使幼儿获得大量直观的感性经验,为幼儿建构游戏奠定基础。

(3)同伴间的观摩。幼儿间的相互影响,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幼儿间的观摩,可以学到互相的方法,受到启迪,积累经验,对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策略二:以引导幼儿掌握建构技能为主,挖掘幼儿建构潜能。

一、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相结合

幼儿刚开始进行建构游戏时比较盲目,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游戏,与幼儿共同搭建。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授一些基本的技能。利用孩子喜爱模仿的天性,教师不用刻意去教,幼儿便会通过模仿不由自主地学到这些基本的技能。同时教师不仅要学会观察幼儿,更要注意适时的启发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性的语言和非语言引导他们提高搭建的技能。比如幼儿在建构时教师的点头、微笑、摇头、挥手都会对幼儿的建构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二、以强带弱、以大带小

同伴之间比师幼之间更容易沟通。我们可以请经常在建构游戏且搭建水平较高的幼儿和一起搭建经验缺乏的幼儿共同游戏,通过孩子教孩子的方法,使幼儿的搭建技能很快的得到提高。另外,我认为还可以通过班级联合游戏的方法,让大班的幼儿和中、小班的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学到很多的知识,丰富他们的搭建技能。

三、作品欣赏

我们经常在幼儿建构游戏后将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并收集成册,供幼儿欣赏。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信心,满足了成功感,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我们还利用其他的时间带幼儿参观其他班级幼儿搭建的成果。通过参观,幼儿可以观察到其他班级搭建中好的地方,并将这些方法借鉴到自己的搭建中。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的灵感,开阔了思路,使他们在搭建中有更好的发挥。

第三篇:小班建构区域游戏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小班建构区域游戏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马丽亚

德国学者席勒认为:游戏更多是享受,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加维认为:游戏应当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他们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是自发的、愉快的、自由的建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活动。结合以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应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各种“趣”让幼儿学习初步的建构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建构规则。

一、调动感官,引发兴趣

所谓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沙、土等玩具和一些材料进行构造物体的游戏。教师在幼儿玩建构游戏的首要任务便是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美的作品。教师有目的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增强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兴趣。因此,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建构能力,能动手利用多种材料建构出各种造型鲜明的物体,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作品,从而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如建构游戏《巴拉巴拉小魔仙》中,教师在集体活动之前便制作出了各种造型的物件,游戏前,教师以幼儿们十分喜欢的充满魔幻色彩的巴拉巴拉小魔仙导入活动,以此吸引幼儿的兴趣:“宝宝们,你们喜欢巴拉巴拉小魔仙吗?马老师这里有好多小魔仙用的东西哦!”在充分调动幼儿兴趣的同时,故作神秘地拿出事先做好的“手镯”、“皇冠”、“魔仙棒”,让幼儿充分欣赏作品后,带领幼儿一起说说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引导幼儿从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认识使用方法,幼儿被这些奇特有趣的建构造型深深的吸引住了,从而使幼儿对建构活动感兴趣。由于幼儿的建构经验比较匮乏,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和欣赏模型等方法来丰富和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二、变废为宝,激发兴趣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政策,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动手 能力,我们就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让幼儿建构。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尝试、操作、玩建构材料,同时教师结合活动制作一些用废旧物品制作成的玩具,以此来吸引幼儿。每天幼儿来到幼儿园之后,他们最喜欢的就是玩建构游戏。班内一名老师会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观察幼儿,引导幼儿,让幼儿从老师提供的各种废旧物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需要的材料来进行自由组合,拼搭出属于自己心目中的玩具。如有些幼儿喜欢将可乐罐垒高、围合在一起,有的幼儿会说像房子,有的幼儿会说像坦克,还有的幼儿会说像滑滑梯„„有的幼儿会用废旧的吸管围接在一起,说是像一块玻璃„„小班幼儿就在这些随心所欲的拼拼、搭搭、连连中创造着自己的作品,幼儿在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动作中发展着动手创造能力,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也随之增强。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小班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不知道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也无从下手,所以建构游戏首先在常规培养开始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培养,事先让爸爸妈妈共同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同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分类,如“机器小子”(各种盒子)、“乒乒乓乓”(瓶子类)“宝藏图”(各种广告纸)、“聚宝盆”(其余材料)。教师用各种好听且具有吸引力的名字将废旧材料分类,孩子们便能根据图示分类整理。在培养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具习惯时,我说:“天不早了,玩具的爸爸妈妈们送玩具宝宝们回家吧,可别认错路了,还有可别把你的宝宝弄痛了,要不他会哭的很伤心的”。无形中,小朋友养成了轻拿轻放的习惯信以及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中学习分类。

三、体验合作,兴趣盎然

模仿是幼儿天性,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经验的缺乏,更好于模仿。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将一些活动内容制作成品或半成品,让幼儿模仿,提高幼儿制作兴趣。同时教师应注意制作玩具时颜色应鲜艳、形象,大而美观,便于幼儿观察。如建构“别墅”,事先可以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带领幼儿实地考察一番,而教师则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色彩鲜艳的别墅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就建构起来,如有的幼儿将鞋盒一个个叠在一起高就“造”成了别墅,有的幼儿用牛奶盒、有的用塑料积木,有的幼儿用椰子汁桶等,造型各异的别墅便在幼儿的模仿中造就了,幼儿的好奇心在模仿中得到了满足。但小班孩子有喜欢重复的特点,有些孩子会不断重复搭建某一种熟悉的物体,不断重复相似的游戏,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点拨和引导方法,逐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建构好别墅时,教师可以在一旁推波助澜地问:“这个小区怎么只有别墅啊,不好玩的玩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住进去,怎么办呢?”经教师这一引导,幼儿突发灵感,说要给别墅增加一些漂亮的景物。教师这是便要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的支持,如将吸管剪成若干小段,幼儿用橡皮泥团成圆将吸管插入若干段后变成了“喷泉”,用酸奶瓶与可乐罐连接成为“栏杆”,用小石头铺成了“小路”,用中型插塑插成大树等,一幅环境优美的花园小区景观便呈现出来,幼儿们看着自己创造的成果禁不住拍手叫好起来。另一方面,小班幼儿刚刚接触集体生活,在游戏中,他们通常各玩各的,没有交流的意识,他们大多缺乏合作的意识,不会分工协商。但他们爱和成人一起游戏,针对小班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则可以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与幼儿共同游戏,引导幼儿逐步加强与他人一同游戏的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意培养,小班幼儿建构水平的确提高了许多,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对自己搭建的作品命名开始具有形象性、代表性。孩子们之间会互相出注意想办法,逐渐出现了交往、合作。看着他们手中不断涌现新的建构作品,我和孩子一样体验到了建构的快乐,向更高的建构水平迈进。

第四篇:重视幼儿建构游戏中的需要

在指导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结合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和帮助,以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活动水平,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譬如,在“好妈妈”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搭建妈妈喜欢去的场所。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搭建的楼房形式多样而富于变化,有方圆结合、长方形交错、中部凸显型、圆方连体型等等,也能够运用不同的辅助材料对自己的建筑进行有规律的装饰、美化,并开始注意到不同建筑的布局,能够很好地利用场地进行规划搭建。如何更好地丰富、提升孩子们的搭建水平和兴趣,使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呢?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重新审视、观察孩子们的活动,发现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注意到布局,但他们之间的合作还是比较初级的,不能更加密切地进行合作。此外,孩子们虽然在楼体的变化上有了许多的进步,但是在建筑楼房的顶部时,多局限于平顶围拢的装饰方法。另外,孩子们的作品间缺乏联系,不能很好地形成整体。结合这些问题,我们和孩子们展开了又一次的讨论互动,新的活动也随之展开。

结合幼儿的活动现状提供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和实践活动

结合孩子们活动中缺乏情境营造和建筑顶部造型单一的问题,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讨论:“除了我们现在搭建的,你们的妈妈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有哪里?“”除了楼房,街道上还有什么?”“楼房顶部都是一样的吗?”“你见过什么样房顶的建筑?”围绕着新的话题,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很多孩子都说妈妈经常去威海路步行街逛商场。于是,我们便从网上搜索了威海路步行街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步行街两侧有不同样式的建筑,在街道上还有休息的小座椅、花坛、漂亮的路灯等等。接着,我们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建筑的房顶造型,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有的楼房是尖顶的,有的楼房是圆顶的,还有的是半圆的„„随后,我们又从网上搜索了大量不同造型、不同顶部样式的建筑图片,以及不同花园、休息场景的图片材料,张贴在墙板上,以支持、丰富、拓展幼儿的活动。

新的材料立刻引发了孩子们新的探索和实践。第二天,孩子们便围在图片旁边观察、选择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同时他们还开始商量着在建筑之间表现美丽的花坛,搭建休息的座椅等等。可见,基于幼儿活动需要的材料,是最能激发幼儿活动、引发幼儿创作的,是最有价值的。

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与材料互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活动水平

适宜的材料能够支持孩子的活动,但不能解决孩子活动中的全部问题。教师还要充分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分析孩子们活动中的问题,结合问题和需要,选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活动水平。一般来说,孩子们在建构活动中会经历模仿再现、合作完善、自主创作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也必须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探索和解决。

第一个阶段:模仿再现阶段

此阶段,孩子们的活动多表现为模仿图片、同伴、老师的作品。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信息、同伴资源、教师示范等,引导幼儿学习、了解、掌握搭建的方法。比如方圆连体楼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建筑,很多孩子都想去搭建。但是该如何搭呢?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只能建构出圆形或方形,却不知该如何进行组合。这充分说明在搭建方圆连体楼的活动中,楼体的连接是个难点。于是教师便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建筑:“看看这个楼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孩子们都能够说出是圆形和方形的。“那我们应该按什么步骤来搭呢?”通过讨论,孩子们得出结论可以先搭方形、再搭圆形,也可以交换顺序。“那搭好一个,第二个该从哪里搭起呢?”(这是连体楼连接的重点)带着这个问题,老师鼓励孩子们进行实践。通过同伴的对比、师幼作品的对比、观察,孩子们发现,原来搭好一栋楼后,另一栋楼要紧挨着旁边的楼房搭建,这样就可以完成了。通过这样的观察、实践、对比、学习,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连体楼的搭建方法。

第二个阶段:合作完善阶段

通过大量的模仿,孩子们掌握了更多、更丰富的搭建经验。在这些经验的支持下,孩子们的活动更加自主和丰富了。孩子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同伴的活动,他们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抓住这个契机,老师进行了适当的介入:“你们每个人搭建的楼房都很好看,但是马路上只有楼房吗?还有什么?还可以丰富哪些场所,妈妈会更喜欢?”带着老师新的问题,孩子们开始了新的活动,他们开始建筑马路,将楼与楼之间连接起来,有的孩子还搭上了座椅,但这些情景的表现还是比较简单和粗浅。为此,教师结合孩子们的需求提供了新的花园、街道的图片和照片,以丰富孩子们的经验,提升孩子们的活动水平。新的材料支持了孩子们的活动需要,他们建筑的花园、路灯、座椅等更加丰富和美丽了。

第三个阶段:自主创作阶段

有了前期的活动经验,孩子们不再满足于模仿作品。他们开始尝试着进行新的创作。比如,在方圆连体楼的建筑经验得到很好的运用后,孩子们开始尝试方圆方结合、高矮高结合等不同的连体楼。在评价中,教师抓住幼儿闪光的地方,引导幼儿欣赏,并鼓励幼儿进行思考:“除了这些连体的方法,还可以搭什么样的连体楼房?”通过讨论,孩子们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活动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起来。

幼儿的建构水平是在操作、摆弄、探索中经过一定的积累与感悟而得到发展的,教师要留给幼儿探索与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反复尝试,在尝试中积累经验。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建构特点、发展水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阶段、有目标、有重点地让幼儿尝试学习。第一阶段,帮助幼儿选择材料,它是建立在幼儿初步具有根据需要选取建构材料的意识上,让幼儿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运用材料,发展看图的能力。第二阶段,针对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出现的技能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地探索学习,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第三阶段,解决幼儿在搭建中出现的空间位置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活动中师幼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融技能学习于解决问题中,幼儿在玩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技能。

建构活动的核心教育目标是帮助幼儿经历操作、建构和设计的过程,发展他们对材料、模型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逻辑联系的理解,支持他们再现和创造性地表达生活经验。教师在建构活动中的指导尤为重要,适宜的支持能促进他们建构水平的提高,激发他们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搭建过程,分析幼儿在活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及时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关注问题,继而寻找问题的根源。在幼儿的探索学习中,教师把握住了教与不教的尺度,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让其自行解决,在幼儿能力受限时教师亲自教。自行解决问题给了幼儿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使他们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机会将已有的经验融入新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去解决新的问题,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自行解决问题给幼儿提供了相互协商、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提高了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五篇:环保教育在游戏中

自然环境是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保护自然的意识决定着人类是否能与自然界和平共处。孩子是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将决定其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在新颁布的幼儿园纲要中把“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列入内容和要求之中。作为具有绿色学校称号的幼儿园,我们更是把绿色环保教育作为我们的园本特色。

“亲自然”是指亲近自然,与自然亲和之意。亲自然教育就是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幼儿实践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合力教育等方式,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亲和的关系,产生良好的行为的教育活动。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在游戏中渗透亲自然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环保知识。4月的爱鸟周来到了,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情感体验法进行爱鸟教育。我先在活动室的墙上“造”了一大片“森林”,然后展示许多鸟类的图片。孩子们围着这些图片有的说:“我猜这是大嘴鸟,你看它的嘴那么大”;有的问:“老师,这只兰色的鸟是什么鸟?它真漂亮!”区角活动前我

讲了一个关于小鸟找朋友的故事,孩子们从开始对鸟的名称、外形好奇到对鸟有了自己关心、同情的情感;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画画、剪剪小鸟、蝴蝶等来到“森林中”和鸟类作朋友。在几次活动后,孩子们把这一片墙的小鸟、蝴蝶当作了自己的伙伴。他们会说:“今天,小鸟又多了三位朋友,它们在树上吃果子”。通过区角游戏孩子们从内心激发了关心、同情小动物的情感、关注他们生存环境的意识。

同样操作活动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如: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正是这些集亲自然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游戏使孩子们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环保知识: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标准等。他们真正成为关心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

结构游戏中,收集各种纸盒、酸奶杯、牙膏合等进行搭建。

幼儿知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把废物收集起来,每一件废物在我们的手里都会变成有用的玩具。这些物品外形、大小各异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极大,游戏中,孩子们会用牛奶合向上垒高成各种房屋、用酸奶杯排成栏杆„广告纸、吸管、一次性的盆、盘等等都是我们幼儿游戏、老师制作辅助用品必不可少的材料。游戏、制作中孩子们明白废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并使幼儿的亲自然的情感转化为真正的保护性行为。搭建活动中,孩子们还会找来我们认识的标志,用它们陈列在马路上、建筑物旁。停车标志可以提醒马路上的车辆有秩序地停放;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标志规定了不同车辆的车道,保障行车安全;厕所门口的残疾人标志提示着这里的斜坡是残疾人通道。从认识标志到了解标志的含义再到灵活运用标志,环保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内在需要。

我们通过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扩大环保教育影响。爱护动物、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等等。是游戏激发了孩子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也是游戏形成了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长大后,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的行为打下基础。环保教育的内容、途径无所不在,从情感入手、重视幼儿的动手、参与,只有通过幼儿的实践,一切教育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亲自然”环保教育还须更多取得家长的重视与配合,才能事半功倍。“亲自然”环保教育更应从幼儿园走向社会,这样才更具社会意义。

下载在生活和游戏中建构幼儿数学教育(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生活和游戏中建构幼儿数学教育(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

    在自主性游戏中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

    在自主性游戏中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 张欣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

    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作者: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 上传时间:2008-04-23 08:00:00 关键词:游戏,数学 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意义......

    在游戏中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小结

    在游戏中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小结 托班:薛2013.12 纵观当今幼儿教育的形式,深思幼儿教育中所关注的话题,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将是幼儿教育中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为此......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教师:罗颖 游戏,是一切动物的天性。我们常见小猫、小狗嬉戏打闹,动物园里也常见老虎、熊猫扑打逗乐,这就是游戏。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一样,在幼儿时都喜......

    在游戏中快乐学数学

    在游戏中快乐学数学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线索去思考,它的生活原型是什么,学生熟悉的相关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有哪些,我能不能设计一个学生喜欢的游戏,在游戏过......

    小班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在建构游戏中萌芽(精选五篇)

    让小班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在建构游戏中萌芽 邓丽芳 摘要:我在组织小班孩子开展建构游戏时,通过创造机会、制造时机和营造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交往合作,使孩子的交往......

    幼儿游戏中数学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阶段的开始,也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与重视。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幼儿的数学教育应以游戏作为幼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