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游戏中数学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阶段的开始,也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与重视。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幼儿的数学教育应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学习基础,将数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本文以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为主要研究点,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等对幼儿游戏中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数学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实际教学组织和实施中游戏与数学脱节,没有将数学融入游戏中。据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幼儿数学教学游戏的实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
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中学的学习阶段,数学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学生对于数学的感觉都是很枯燥、抽象、难懂、兴趣不高。而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的优势是幼儿教师可以将枯燥、难懂的一些数学问题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知数学,成为目前解决幼儿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为主要研究点,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等对幼儿游戏中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解。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数学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幼儿数学教学游戏的实施。
一、幼儿教师
1.教师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还要了解幼儿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进行数学教学任务。在问卷调查中,幼儿教师的学历基本在大专水平,经验丰富,但是缺少对数学教学的游戏环境创设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游戏与数学教学的衔接、不能脱节。
2.教师教育理念应与时俱进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教师拥有在游戏中开展数学教学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幼儿园可以加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给广大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来。还可以请相关专家莅临指导、开展相关讲座等或参观师范幼儿园在数学教学中的新做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幼儿园可以加强园内间的交流。教师间可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都把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和新做法分享出来,促进整体教师水平的提高。
二、注意幼儿本身发展
幼儿的科学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教师在选择适合数学教学的游戏时主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多少。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为基础的展开数学教学,幼儿能容易融入教学环境、接收教学内容,也会获得教学效果。在问卷调查中,影响数学教学游戏的开展的原因主要是班级内幼儿人数的多少。如果数量过大,教师组织教学游戏时困难就大,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合理安排班级人数,也是改善教学游戏效果的一个方面。
三、创设数学教学环境
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游戏环境要不断更新,要以最近幼儿关注的热点为主要选取素材。创设与数学相关的教学环境使幼儿能主动探索问题,思考问题,成为学习数学的基础。从问卷中了解到,幼儿教师在创设数学游戏的教学环境时很少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今后要加强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环境时一定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数学的教学内容。幼儿园老师在选择开展数学教学游戏时所选的场地有限,基本上都在教室内或园内空地、操场。我们可以根据选定的游戏内容带幼儿去博物馆、图书馆和动物园等等。将数学教学不局限在幼儿园内,是幼儿有新鲜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专注力和效率。
四、准备数学教学游戏材料
首先,幼儿教师准备的材料不仅要保障我们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必须是安全的。我们在选取教学材料是一定要注意不能选取带角、刺等尖锐的物品,以免在课堂上发生意外。其次,幼儿教师准备的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数量。幼儿会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创设出不同的游戏情节,所以教师应多准备一些材料,最好能保证人手一份。这样也避免了幼儿在游戏进行中的争抢现象。如果是大型游戏,我们可以按组制定材料的数量,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最后,幼儿教师准备的材料类型时要考虑对教学的影响。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的材料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功能,大致可以从用途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幼儿教师在选取材料类型是要做到精准,具有代表性。如让幼儿学习图形,教师可以准备泡沫、泡泡胶、塑料、纸张和不锈钢水杯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图形,思考和动手制作图形。但通过问卷得知,大部分幼儿园缺乏游戏材料。
五、游戏教学要突出数学特点
在学前阶段,如果数学教学和小学、中学一样,以教师单一的讲解,幼儿会慢慢失去兴趣。那我们就通过游戏这个平台,开展数学教学。数学教学的游戏不仅仅是游戏,更有数学教学的内容。这样使教师讲解效果更好,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越好。通过游戏引进数学教学内容,通过数学知识更加了解游戏环境。我们是通过游戏这个平台开展数学教学任务,对数学的学习、掌握都有很大帮助。让幼儿先在玩中学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学中玩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幼儿融入游戏中,教师加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思考、总结和交流,以达到学习的目的。最后慢慢对数学产生兴趣。学前教育阶段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要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的数学教学非常重要,需要我们幼儿教师不断探索、创新,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论游戏中的幼儿学习论文
论游戏中的幼儿学习
游戏这两个字既是动词也是名词,不同的研究领域对游戏有不同的定义。从体育学的观点,游戏是一种运动,是体育活动的一种;从社会学的观点,游戏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表现;从人类学的观点,游戏是了解人类发展的途径;从教育学的观点,游戏和学习及教学有关。儿童游戏研究是游戏研究中最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已经尝试的对游戏定义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根据心理学上的意向,提出假设,通过思辨,抽象本质,来辨别游戏。这是把游戏看成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这种方法在对游戏进行研究之前,就对游戏的含义作了预先的假设,对游戏作出一种抽象性的解释。第二种方法,根据外显的行为类型,提出一些标准来辨别游戏。这是把游戏看成是一种客观的行为过程,先确定游戏的行为类型,每一种类型设定一个范例,然后通过观察记录与范例匹配的个案行为,分门别类地进行描述。这两种方法,前者是概括性定义,后者是分类性定义。第三种方法,根据可能引起某种行为意向的环境,并创设环境,辨别游戏。不同的环境将会引出不同的游戏行为,这是把游戏看成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通过对游戏行为的环境进行研究,解释游戏的意义。虽然对游戏本质的定义很难统一,但对游戏的标识有一个大致的准则:游戏是愉快的、自由的、假想的、重过程的等等。
“学习”一词在西方学习理论中,比较有影响的有:联结派主张,学习是把刺激与反应连结起来;认知派认为,学习是零碎知觉信息的再组织化过程;综合两大派的联结──认知说,又把学习理解为是对环境中的刺激,依其关系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意义的获得和实现期望的过程。“学习”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礼记月令》“鹰乃学习”一语。“学”是效仿的意思,是获得知识,有所启示,提高认识,效法先知先觉者的意思,也就是获得经验、知识和技能等;“习”是形容小鸟频频飞起的形状,反复不断地练习,使知识达到巩固,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中国《学习科学大辞典》对“学习”是这样界定的:第一,从学习的外延来看,第一层次是泛指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内的学习活动;第二层次是指人的学习;第三层次是指学生的学习;第四层次是指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第二,从学习的内涵来看,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并外化为行为表现的活动。学习的含义是极广的,首先,我们理解学习不单指行为变化与经验获得,而是重在人的整体发展变化。第二,学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的。第三,学习是“知行统一”的。第四,学习不仅是重已有的经验,还要创造出新的东西。学习过程是获取经验过程。传统学习观把学习理解为一个接受由他人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现代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
第三篇: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作者: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 上传时间:2008-04-23 08:00:00 关键词:游戏,数学
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意义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人曾在实验研究游戏与智力的关系时,把3~5岁幼儿分成四组,进行不同内容的活动。第一组是表演游戏组,幼儿按童话故事《三只山羊》和《三只小猪》进行表演游戏。第二组是想象讨论组,幼儿听了《三只山羊》和《三只小猪》的故事后。结合自己的想象来讨论故事。第三组是角色游戏组,幼儿按日常生活经验玩游戏,如“医院”游戏、“幼儿园”游戏。第四组是控制组,幼儿进行传统的剪纸、粘贴等活动。实验六七个月后,所有幼儿经过同一内容的测验,结果表演游戏组和角色游戏组在四组中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中,表演游戏组得分高于角色游戏组。这一实验表明,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而表演游戏比角色游戏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幼儿园应更加重视表演游戏的开展。
(二)幼儿表演游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曾对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实施表演游戏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一刀切”现象较严重。幼儿照搬文学作品的内容,表演游戏成为故事理解与记忆的工具,成为故事教学的附属品。二是教师对表演游戏的理解不够深刻。大多数教师将表演游戏与歌舞表演、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混为一谈,这就导致教师将表演游戏的内容扩大或转移。三是教师强调表演游戏内容生动形象性.忽略了表演游戏的游戏属性。四是对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多数教师是以幼儿园所订阅的语言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或教师选择、改编的文学作品为主要来源,很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编故事,作为表演游戏的材料。五是教师的干预过多,幼儿游戏被动化。幼儿只能跟着教师的统一指挥进行表演游戏。
由此可见,幼儿园实施表演游戏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自己的设想(臆断)实施教学,未对所教内容做深入研究。
二、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的必要性
(一)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词汇量的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第一,幼儿在词汇方面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般来说幼儿的词汇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4岁词汇量的年增长率最高,内容的涉及也非常广泛。在词汇数量逐渐增加和所涉及内容逐渐广泛的情况下,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受到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过于抽象的、离幼儿生活较远的词,幼儿很难正确使用。教师在选择表演游戏内容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第二,幼儿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幼儿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他们常常有“告诉”的需要,即把他们的各种体验、体会、印象、意愿等告诉成人。教师可以在表演游戏中抓住幼儿“告诉”的需要,让幼儿将听到的故事先告诉教师或其他幼儿。第三,幼儿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具有以下特
点: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思维的具体化还派生出幼儿思维的经验性、表面性、拟人化等特点。因此,教师在选择表演游戏的内容时要尽量选择能让幼儿展开想象的故事或童话。
(二)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是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理论基础
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把幼儿表演游戏的内容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即若干小块,尤其是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内容较复杂,更需要把表演游戏内容分成若干小块。在程序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幼儿所要表演的情况做出积极的反应。例如,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对动物进行大胆夸张的假想,教师要即时表扬或鼓励。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反馈或强化。例如,幼儿对小猫变成大老虎很感兴趣,教师可根据此种情况做出大老虎的样子与幼儿嬉戏。
三、表演游戏与程序教学
这里提出的“程序教学”是指能让幼儿展开想象的故事或童话中前后内容互相联系,与幼儿表演游戏紧密相关,对幼儿发展有一定影响,能体现教师指导游戏的技能技巧与水平,能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较短的一个故事情节。
(一)幼儿表演游戏中程序教学的特性
第一,问题性。问题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二是幼儿对故事或童话的质疑。
第二.启发性。这里的启发性是指教师要引导幼儿去思考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或幼儿感兴趣的地方,增强幼儿对故事或童话的理解。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对角色及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文学作品的内容情节加以渲染、补充。第三,集中性。这里的集中性是指幼儿可以对故事或童话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理解,发挥想象。第四,变异性。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故事或童话不应成为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固定蓝本。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表演他们经过想象或加工后的故事或童话。即幼儿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蓝本中的角色对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语句拓展蓝本的内容情节。
第五,连续性。教师要组织幼儿把想象或加工过的每个片段连接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训练幼儿逻辑,整合思维,避免零散的思维方式。
(二)幼儿表演游戏中程序教学的原则
在运用程序教学开展表演游戏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小步骤内容不宜过多,以1~2分钟内完成为宜;第二,故事或童话的内容易理解;第三,语言要简短,朗朗上口;第三,故事或童话中的场景不要太复杂;第四,人物表情、动作语言要丰富,能提供幼儿展开丰富想象的基础;第五,允许幼儿对故事或童话中的角色进行增减。
(三)幼儿表演游戏中程序教学的应用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在表演游戏中实施程序教学的方法主要有听、想、说、演、议。
听即幼儿听教师有表情、有动作地讲故事。教师在讲故事时要引导幼儿专心听。要求幼儿边听边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应该怎么做。例如,教师在讲《小马过河》的故事中,小马遇到困难――河太深,不敢过河,心里很着急。教师要引导幼儿体会小马着急的心情。然后引导幼儿想象自己过河时着急的情形。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来讲故事。这样,幼儿才会听得仔细,才会理解得更深刻。
想即根据故事做一些假想,让幼儿置身于故事情境中去。以情境为依托,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小猴请客》故事中的角色有小猴、小狗、小猪。扮演主人的任何一个幼儿,可以邀请别的客人到家里做客。例如,小猴可以邀请老虎、狮子到家里做客。老虎、狮子到小猴家做客后会发生什么呢?教师可引导幼儿大胆地展开想象。说即把想到的说出来。幼儿也可以把看到的一只小手想象成一朵花、一只鸟或一棵树。让幼儿把想到的东西具体地说出来。幼儿对一只小小的香蕉的态度是怎样的呢?面对香蕉,幼儿是漠然,还是激动的?香蕉在幼儿的眼中是不变的还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引导幼儿大胆表达。‘
演即把想到的、说出来的内容用行动演出来。教师对幼儿的表演,不应太苛刻,可以让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内容随意表演,允许幼儿夸张地去表演故事内容。
议即表演游戏结束时,教师要幼儿开展“议”的活动。“议”其他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表现,如在表演游戏中谁玩得最开心?谁演得最好?议幼儿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如你在这次的表演游戏中高兴吗?为什么?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在表演中进行自我表现,分别在与同伴的比照中认识自我、他人和周围世界,在体验中获得个人发展的意义。教师最后可作出小结性的谈论。教师的小结性语言是对幼儿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概括和梳理的表述,应有助于幼儿经验的提升。教师在评价时不应以既定的同一目标为依据,应视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是否进步。
五、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应帮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内容
教师要为幼儿选择适合于幼儿表演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思想健康;表演性强;故事情节性较强,角色对话易于用动作表演;能吸引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要提高教育机智,灵活应对幼儿的回答和行为
教师的回应要善于及时捕捉幼儿言行中有意义的信息,并将其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使活动过程体现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三)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展开表演游戏,防止出现无序、散漫的现象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必须明确自己是游戏的指导者,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这样一种较理想的关系。在这种师幼关系中,教师指导的特征是根据幼儿的需要帮助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幼儿行为的特征是积极的、主动的。
(四)教师要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幼儿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从中得到快乐。反复用同样的内容来表达故事,会削弱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实游戏的内容,允许幼儿加入自己的想象成分,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对话和表演。
第四篇:论文《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
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 游戏 健康 成长
摘要: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而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因此,它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人心。因此,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
一、游戏设计
游戏设计一:3-4岁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但是他们乐于操作、探索,于是我们教师安排了认识“冰”的活动。教师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盘冰,有大、有小、有厚、有薄,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等方法探索冰的特征。孩子们在玩一玩后,都争先恐后地说:“冰是凉凉的”、“硬硬的”、“容易碎”、“滑滑的”。
游戏设计二:春天来了,我们教师带领幼儿到公园踏青,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孩子们在公园中奔跑玩耍,捉迷藏。
教师问:“那你们说春天来了吗?”幼儿说:“春天来了。” 教师问:“谁能说说春天在哪儿?”有的说:“小草变绿了,小树上长出叶子了。”有的说:“迎春花开了。”有的说:“天气不冷了。”有的说:“我看书上说燕子在春天会飞回来。”有的说:“在冬天睡觉的动物会醒来。”有的说:“那叫冬眠。” 教师接着问:“你能说说哪些冬眠的动物在春天醒来吗?”有的说:“有青蛙、有熊、有蛇。”有的说:“还有乌龟。”有的说:“我上动物园时看见很多的小动物从它的房子里出来了。” 教师接着问:“我们出去玩时,衣服上有什么变化呀?”小朋友说:“不用穿棉衣了。”还有的说:“不用戴帽子,不用戴手套了。
反思与体会:在谈话中没想到孩子们把春天说的这么具体,并且情绪高涨,可见家长已经带孩子进行了观察或者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这就增加了教师进行此项活动的信心。游戏设计三:玩色玩纸系列游戏,团纸拓印—小树开花了的游戏。开始我只是把它设计成“玩纸系列”之一,可当我发现幼儿对游戏的某个结果—“红花”印在“黄花”上,花的颜色就变了感兴趣时,马上调整了自己的设想,把玩色融入到游戏中去,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在游戏中我添加了“变色纸”,“会跳舞、画画的小球”等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培养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感受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二、在游戏中启发、引导幼儿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但已不是作为教师,而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共同处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世界的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的共同游戏。许多教师的经验是: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师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外,插入的有目的教育指导。强调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只不过这时的游戏已暂时转变为教学,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
三、游戏总结与反思
在游戏的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同时,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就及时对幼儿行为进行调整,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游戏中出现了过激的行为时,如幼儿为了争取游戏、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打起来了,有些幼儿专门干扰别人游戏,破坏别人的玩具,教师必须介入阻止并加以协调。幼儿在游戏中有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如两名幼儿同时要玩同一游戏角色或玩具互不相让,请教师给予裁决等。我们真正感受到: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其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不是无聊、厌烦、无所事事等消极状态,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活动材料、伙伴、方式、方法,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具体游戏活动为载体,要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第五篇:给幼儿游戏中的自由
给幼儿游戏中的自由
——有感于幼儿角色游戏中的点滴
松江区华亭幼儿园 金晓燕
在徐则民老师的精彩游戏讲座中,她提及到,我们要还给幼儿游戏中的自由,这所谓的“自由”包括以下几点:角色选择的自由、情节选择的自由、主题选择的自由、玩具选择的自由、同伴选择的自由和交流选择的自由等。结合我日常活动中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具体情况,我对于“如何真正地给幼儿游戏的自由”有所思考和体会。
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快乐成长,他们体验着游戏中的自由、体验着和同伴交流时的自由;中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较小班而言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他们尝试着与同伴和老师交流沟通,他们享受着交流的快乐;在游戏中,幼儿的选择是自由的,他们会动脑筋使用替代物,享受着创造性玩游戏的快乐。
徐则民老师的游戏讲座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听完讲座之后,在观察和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我尝试着把领悟到的经验运用到我的实践游戏指导过程中: 【案例描述】
小医院里一个病人也没有,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闲着,几个在医院工作的幼儿坐在一起,似乎着在讨论着什么。(对于幼儿此时的行为,我并没有介入到他们的游戏中,而是选择在一旁静静地观察)镜头一:
游戏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医院里的四个孩子不知道在商量些什么,我观察了很久也没见医生给病人看病,最后忍不住走过去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雷烨:没有章怎么开单子啊?
王佳颖:啊呀,那怎么办嘛,陆佳怡你怎么老站在那里,你想想呀!
陆佳怡:我可想不出 张思雨:去问问老师吧
雷:我不问!王佳颖我们再想想办法 他们继续讨论着…… 镜头二:
雷:我告诉你们,我去医院的时候医生用这样一个章的,你看,就是这样一敲,再在上面写上字,把纸头撕下来给我妈妈,叫我们拿着这张纸到检查的地方去检查。
王:那个张是什么样的? 雷:就像这个一样圆的呀!王:那你用笔画一下么好了。
雷烨就拿笔来画了一个,他们看了以后又讨论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章不好,因为没有颜色,医生的章是有颜色的。镜头三:
终于这几个小家伙来找我了:
王佳颖说:老师,我们要一个章,就是医院里医生用的,有个东西一按再在纸头上一敲就好了,就是那个方的,有颜色的。(印泥)
雷:我刚刚画了一个,可是这个颜色不好
师:我猜你们说的是印泥吧?以前我们用来画手指画的? 孩子们:是的是的!
师:这好像是你们保管的吧,找过没有啊?
他们一下就跑到放材料的柜子去找,可是找到的印泥因为时间长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黑色了,于是他们很失望。镜头四:
王:印泥用不了了。
师:我们有这么多的材料,没有能用的了吗? 雷:你看,蜡笔也可以,它是圆的,在纸上一敲就是一个圆,还有颜色的呢
师(笑着):恩,这个是你想要的颜色吧,快去试试吧
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医院,在纸上敲了半天。
师:可以了吗? 雷:不行,你看
唉!像满天星一样,哪像是个章啊。这是游戏时间结束了,孩子没有找到合适的章,但是他们孩子很开心,很骄傲地和同伴谈论着刚才找章的过程。
【案例分析】
感悟一:幼儿是游戏创设和形成的主人
前两天听了徐则民老师的讲座以后受益匪浅,对孩子的游戏也有了新的认识。孩子眼中的游戏和老师眼中的游戏不一样,孩子的游戏就是自由的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什么都是当真的玩;而老师眼中的游戏是有预设的,有主题的游戏。所以我反思我的带班经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玩来玩去就玩不出点新花样呢?原来,是老师预设的太多了,孩子的自由太少了。
感悟二:教师少点控制和安排,多点自由给幼儿
以上这个案例,如果是在听徐老师讲座之前,镜头一中我肯定就会去问孩子:“你们在商量什么呀?让老师也来听听看”这时候,雷烨肯定会说:“恩,没什么。”因为平时在常规管理中,有时孩子们会把玩具弄的乱七八糟,几个游戏主题穿来穿去:超市里买了东西,去看病,饮料瓶就留在了医院里;小羊村的孩子去超市转了一圈,把水果带到了羊村,和那些积木放在了一起……为了教室的整洁和玩具的整齐好管理,就会对孩子说:“不要把**的玩具拿到**地方去。”于是孩子们就把这句话记住了,以后当我想引导他们“到超市买了东西去看病人”的时候,孩子们有些犹豫。其实这些都不能怪孩子,问题出在老师的身上,在老师的高控制下,孩子能有自由吗?
于是今天我就想着要尝试还孩子们“自由”,当孩子们在讨论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观察,观察孩子是怎么商量解决问题的。当孩子解决不了,来求助我的时候,我用了认同他们的话来回应:“老师,我们要一个章,就是医院里医生用的,有个东西一按再在纸头上一敲就好了,就是那个方的,有颜色的。”“我猜你们说的是印泥吧?”。但是我没有帮他们去找,也没有告诉他们在哪里,而是把问题抛回给了孩子:“这好像是你们保管的吧,找过没有啊?”当孩子高兴地找到蜡笔做替代物的时候,我也笑着跟他说:“恩,这个是你想要的颜色吧,快去试试吧。”我认同了他们,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虽然最后这几个孩子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章,但是他们一样很高兴,因为“这个过程对儿童来说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