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论文:语文与生活
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与生活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我们作为教师的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10年后相聚,深刻体会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说这十年所有的付出与收获,切身体会幸福的含义,使学生完成课堂所设计的三维目标,使学生明白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使学生对生活有所感悟。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又如湖南卫视有一档节目叫《变形记》,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感动不已。讲的是一对父亲子俩通过互换生活消除了 “代沟”的故事。小熊儿子从小寄宿在托儿所长大,直到初中才搬到新家与爸妈一起生活。回到家里后,整天抱怨父母没有出息,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要求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个典型的城市不羁少年。大熊爸爸是某私营服装市场一小老板,与爱人辛苦经营一个门面,一年365天,除了春节休息三天,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市场吃盒饭,晚上一到家就累得躺在客厅沙发上不想起来。他只上过小学五年级,常常为自己不能辅导小孩学习懊恼,但是并不自卑,总是从积极方面引导小孩。因为长期缺少沟通,儿子与父亲之间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隔阂,他们称之为“代沟”,每回讨论问题,双方总是各有理由,争论不休并痛苦对方不了解自己的苦心。
为了消除这种隔阂,双方决定要换位体验对方生活,大熊爸爸来到初一的课堂代替儿子上课,还要参加考试;小熊儿子则担当起一家之主的重担,不仅要接替父亲的服装生意,还将料理家务。
就是这样的角色互换让奇迹发生了,代沟没有了痕迹,水火也相容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所以一夜间有多少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角色互换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灵。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们要理解父母,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怎么怎么辛苦,那么孩子听了也许会感动,会改变自己,但不足以震撼孩子的心灵,又如果我们告诉家长现在的孩子本身压力就大,希望家长能理解孩子,并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家长也许会理解,但效果就一定能达到最完美的程度吗?所以,只有互换角色,相互体会才能相互理解,达到和谐的目的。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我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时,我们说”第一次“,在教学中我们积极鼓励,指导学生语法,语音的错误,引导学生领悟生活。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无屑可击,雨洁洗发露”、“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日月潭》、《葡萄沟》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http://www。dysx。net《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关资料
〔4〕《学会生存》美国:埃德加·富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与生活[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与生活
语文从何而来?学习语文有何用处?这个看似很大的问题,其实很简单,语文在我们的生活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谁不是从咿呀学语就开始和语文打交道的?你看,我们见过很多的家长,孩子还在襁褓中呢,就天天教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语文与生活。
一、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是一切学科学习研究的基础,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的一种重要技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离不开语文。如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望,但是如果不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你也只能望着沉甸甸的书,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它在人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们毕竟生活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21世纪,“数理化”思想的禁锢,使人们越发不重视语文了。甚至有中学生放言:“数学、物理和化学是固体;音乐、美术和体育是液体;而语文是气体。”由此可推想语文受重视的情况略见一斑。
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读过《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曹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曹操大喜。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中国文字很了不起。中国文字分为六书,也就是说有六种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杨修所说的那个“阔”字,就属于形声字。曹操是三国时候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学问是很深的。那天也许是他想和工匠们开个玩笑,或是想卖弄一下学问也未可知。他当然知道门里面加一个活字就是阔,也就是宽大的意思。可是工匠们不知道。那些工匠祖祖辈辈还不知道字是什么,他们怎么去理解呢?好在有个杨修,杨修也是很有学问的,他知道门里面加个活字就是阔!如果不是杨修,那些工匠也许会有大麻烦。你想,丞相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们这园门太宽了,你们还不知道改,该当何罪?拉出去,斩了!一个冤假错案就这样形成了!你说语文重要不重要?
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曲,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立即被其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美词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当你发表演讲、主持会议,甚至一个饱含深意的眼神,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这么丰厚的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去学习呢?我认为,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她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性情,让他变得更有教养,更富情趣,更具亲和力,更懂得生命的无奈和崇高,更能理解、尊重和珍惜生命,更能悲悯、宽容和善待自然、人、事,也包括自己,一句话,语文教育就是努力让人变得更像人。她让你谈吐自如,哪怕是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自然流露出一种文化的底气和精神的意蕴。
二、牵手语文,爱上语文
刚才提到谈吐,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谈吐的技巧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也不少。首先要正确使用普通话,第二要掌握语速,再就是语气、语调,还有就是注意语境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普通话现在应该不是个大问题了。你看大家现在都在使用普通话了,交流起来也方便多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天南地北的人汇集到一起,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交流语言还真不行。
除了学好用好普通话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语速、语气和语调。温家宝总理在洛杉矶会见华侨华人时讲话,我们注意到了温总的语速不是很快,语气语调却很强硬。为什么呢?他生气了!他愤怒了!他要警告日本一小撮人!所以他的语速比较慢,表情很凝重。而且加上了肢体语言——手势、环视四周等。再来看一段温家宝总理在洛杉矶会见华侨华人时的新闻稿,两个片段,内容一致,但是语气语调包括语速大不一样,前者肢体语言明显,后者根本就没有。为什么?前者是国家首脑对日发话,表明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对日方无理无礼举动的愤慨,也可以说是最后通牒!这样,温总这话一出,日本立马放人。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伶俐的口齿、流畅的谈吐不可或缺,灵活的教法是重中之重,而这些如果离开了火热的“激情”,就像缺水的植物——蔫了,哪里还能有生机!激情是优秀教师的名片,激情体现教师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因此,我坚信,“激情”是教学的第一要素。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每一位同学,成为我教学中追求的目标。我时常告诫自己,要牵住“幽默”的手,带幽默上路,分享给每一个爱学习的同学,一定要用“快乐”开拓他们的思维。
本该苦口婆心的说教,一旦换一种方式,不妨照直说下去,不但显得风趣,还为让人接受。例如许多交通广告都这样说:“为了您的安全,请中速行驶”,这样说未尝不可,意思明了,语言恳切,可是呆板,不惊人,回首率低。更含蓄深情一点的劝告还有“司机贪饮一杯酒,亲人悲流两行泪。”但总是真情有余,风趣不足,那么,换一种思维方式会怎样呢? 我看过这样一些广告——
——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个广告牌:“如果您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 ”。另一拐弯处写道:“假如现在你还不想拥抱上帝,请将时速减至30英里。”
——这里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北京某段公路广告牌:“您要知道,汽车不是一下子能站住的。”
——还是美国的—— “电线杆自卫时,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
—一辆满载复印机的货车在某公路上行驶,车上贴着一醒目的告示:“小心驾驶,阁下无法复制。”
汽车不会游泳我们都知道,可是有些人还是快速的冲进海里,后果很严重;上帝很多人都心存敬畏,特别是西方人。可到现在还没有谁说乐意和上帝拥抱的,这就是幽默的力量!还有一些车尾交通广告,采用拟人手法,善意地劝告人们小心开车,防止碰撞“别吻我,烦着呢!”同样是提醒告诫,这些幽默风趣的,让人忍俊不禁的语言,会让司机在紧张的行驶中获得轻松的感觉,在枯燥的旅行中发生会心的微笑,从而明白深刻的道理,获得深刻的启迪。
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意,美好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了。另外我们还可以巧用“环境”,使谈话的气氛轻松。刚刚读了贾平凹的《好读书》,对那深化主题的幽默诙谐的语言,玩味不已,听这一段——“手上何必戴金银,金银是矿,手链也是矿嘛。”“好读书者就得受穷。心用在书上,便不投机将广东的服装贩到本市赚个大价,也不取巧在市东买下肉鸡针注了盐水卖到市西;饭盒里也不捎工地上的水泥来回家修下浴池…”这几句数落“好读书”者“不懂得生活”的诙谐之语,似贬实褒,既赞叹了读书者的高洁品德,又讥讽了那些投机取巧,损公肥私的丑行。诙谐之语引人自醉。再来看几个故事:
有一天,郑板桥到一位姓陶的朋友家去祝寿。正逢滂沱大雨。他刚一进屋,主人就捧出文房四宝,请他写些贺词之类。郑板桥亦不推辞,挥笔就写下“奈何”两个字。人们围上来看,都不解是何意。郑板桥接下去又继续写下两个“奈何,可奈何”,众人立即哗然,主人神色也很尴尬,不知郑板桥搞什么名堂。正在群情疑惑之际,只见郑板桥笔走龙蛇,刷刷地写下了下面三句诗:“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至此大家才如释重负,众口称赞郑板桥能即景赋诗,才思敏捷。特别是在“奈何,奈何,可奈何”这种大煞风景的句子之下,摄情入境,即景抒情,竟能刻意翻新,反贬为褒,堪称奇才。究其底,作者摄景入情,肆意的铺垫蓄势,突然抖出主旨,平中见奇,更胜一筹。这可谓平中出新的经
典例子。
纪晓岚嘲讽群臣的诗更是此类典范,“鹅,鹅,鹅,鹅,鹅,鹅,鹅,——一鹅一鹅又一鹅,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当众臣还在为前面两句的“平庸”而指指点点的时候,随口咏出的“惊世”妙言让群臣汗颜,而无地自容。“刺”虽不多而刺到痛处。真可谓陈中出新,新“意”逼人。还有朱元璋的“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二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破残星与晓月。”
诚然,写文章要流畅自然,挥洒自如,不雕饰,不造作。苏轼说“文理自然,姿志横生”。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国维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这些无疑都是至理臻言。真正优秀的文章当像苏轼所言:吾文如万斛涌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听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只有这样,才能不拘泥于成法,才能从丰富多彩,纷繁芜杂的事物中抓住它的不同的特征,随物赋形,写出新意。但人们又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平中见险,平中见新最可贵。
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只有认识到她的魅力,爱上他的魅力,我们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教好语文。
第三篇:语文与生活教学设计
《语文与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将句子写具体。
2.运用《莫高窟》一文的写作方法,把家乡的一处自然景观(或名胜古迹)写具体。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将句子、段落写具体。学习写具体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比较句子,揭示学习内容 1.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①姚明长得很高。
②姚明长得很高,大约有两米三。指名说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练习五的第一题“语文与生活”,怎样把句子、段落写具体、生动、形象,打开课本,自由读情景对话。㈡学习第一部分
1.小芳在习作中写到“大海很大很大”,爸爸觉得表达得不够理想,就对小芳说“想想看,怎样写才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大海的大呢”? 小芳想了想说“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2.大家想想:“大海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怎样填也可以写出大海的大? 3.小结
抓住中心词“大”,用具体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大海“大”的程度,读之具体而生动。4.做练习(1)练一练
①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早晨的雾可真大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溪里的水清得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教室里静悄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生补写句子(3)汇报结果,讲评。5.小结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抓住中心词,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也可以用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的更具体、生动、形象。6.巩固练习
①长城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金字塔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广场上的人真多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今天晚上可真黑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小明可真着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同学们能够把句子写具体,同样也可以把段落写具体。1.齐读练习要求。
2.齐读《莫高窟》一文的2、3、4自然段,讨论写法。3.汇报总结写法。
先用中心句总领,然后进行具体描写,再抓住一个典型的细节着重描写。
4.模仿课文的写法,将家乡的熟悉的一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
(1)学生练习写,教者适当点拨。(2)同桌交流。(3)作品展示。(4)互评、点评。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认真观察 抓住特点 展开想象 运用修辞
第四篇:语文教学论文
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何仁清
我是在上学期接手五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并兼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刚进入这个班时,因为班上留守子女多,学生纪律差,语文基础薄弱,我心理压力特别大,也很着急。但我不埋怨、不气馁,认真分析班情和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一点一滴抓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教学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学生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成绩快速提升。下面我就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找准切入点,从班风转变着手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班风学风是保证。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每一个学生息息相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有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有活跃热情的课堂气氛、有安静有序的课堂纪律,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利用班会、平时的交谈对班上出现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经常在课间开展师生对话,通过说理教育,不但让学生知道自己做错了,而且明白错在了哪里。这样,天长日久,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班风,学习风气浓了,教学成绩提升了。
二、找准出发点,在培优转差上下功夫
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重视优秀生的培养,还要注意学困生的转化。对于优秀学生,我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做好自身的学习任务,还要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在完成一般的学习任
务的基础上,还要求他们多读课外书,以便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和片段,对新课中的生字新词,要求优秀生自主学习掌握。
在初接这个班时,发现部分学困生书写潦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爱搞小动作,不主动回答问题,对学习没有兴趣,不遵守纪律。他们具有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二是接受能力弱;三是逆反心理大。对此,我首先做到不离不弃,从心里接受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其次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让他们逐步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三点工作:一是主动找学困生谈心,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弄清楚他们学习差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二是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明确奋斗目标,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帮助他们走出低谷。在学习上对他们不提过高的要求,密切关注他们的行为表现,一有进步及时表扬,通过表扬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在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发现班上的何立、苏良英在学习上欠主动,作业时常不能按时完成,面对这点,我先是找他们谈心,了解原因,通过谈心我知道何立是因为速度慢,而苏良英是因为贪玩,于是我减轻了他们两人的作业量,同时,随时提醒苏良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他们两人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积极的回答问题,通过测试,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三是尽力提高学习成绩。为了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我在班上成立了帮带小组,为每个学困生安排一个优秀生负责帮带。上课时,优秀生随时监督学困生是否认真听讲,发现他们开小差或搞小动作,及时提醒。做作业
时,一方面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学困生讲解辅导。通过多方面努力,久而久之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
三、找对关键点,重视课堂教学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教学成绩的提升与否,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所以我历来十分重视备课。对于各种内容的教学,我在备课时都要做到“明确目标任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始终围绕目标任务和重、难点开展教学。例如,在字词教学中,就把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字词的应用作为教学的难点来安排;在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和情感教育是重点,应用是难点;作文教学中,构思是重点,写作是难点,等等。同时,对于同一类型的不同节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不尽相同,我在备课时都会根据情况进行设计,力争课堂上解决问题,课后不留“尾巴”。
四、找准训练点,作业设计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提高。科学合理的练习题,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讲究“发展性”,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性目标则是开发学生心智,交给学生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所以课堂练习中特别要重视发展性的学习设计,尤其复习时更要做到一题多练。就拿句子练习来说吧,比如:“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改成反问句,改成感叹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总之,课堂练习的设计
必须以落实双基、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素质为目标,必须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设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质量才会大大提高,学生才能每课均有所得,从而真正形成知识的内化,促成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五、落实复习点,查漏补缺
上课时要按教学计划扎扎实实地抓好每一课的教学,尽量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同时还要做好复习查漏补缺工作。本册教材共六单元,其基本结构是,每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设置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每单元之后有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语,日积月累及口语交际三大板块。对于本期教学和复习工作,我做了如下安排:中期考试前完成前18课的教学任务,一边上新课一边复习。在上新课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弄懂课本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多查阅课外资料,多做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拓视野。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归类复习,一般的生字词语只作为检测内容,把重点放在句型教学上,而句型教学的重点又在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修改病句、反问句与肯定句的互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缩句扩句上,这些都是学生的薄弱之处,同时,段落教学也是复习的要点。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一要抓班风,二要求真务实,三要多奉献。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学生,关注优秀生,不冷落、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找对方法,抓住关键,再加上艰辛的努力,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多学习,多探索,力争能够有更好的成绩、更出色的表现!
第五篇:语文教学论文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内容摘要:
一、语文课堂应富有诗意。
二、创设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诗意 趣味 提高 课外阅读效率 语文素养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家园,而语文课堂更是让生命充满灵气、活力、激情的地方。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指说的那样:“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
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行为等,更应该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来演绎。
一、语文课堂应富有诗意
(一)教师的语言应富有诗意
语文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对教师语言修养要求的严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在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于漪老师说:“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心灵,既准确、明晰、自信、沉着、雄浑,闪烁哲理性的光辉,又能风趣、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语言的诗意包括导入语等方面。
导入的方法很多,但语言平淡的导入很难让学生一下子进入教学状态。因此,激情而富有诗意的导入语,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又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当然,采用什么样的导入语,要视文章的具体内容而定,如果无视实际情形一味追求诗意,倒有可能弄巧成拙。
至于教学语言的连贯性,这更是应该做到的。钱任初老师提出语言应“八戒”: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题无关的废话;戒满口术语、文白夹杂、故作高深的玄话;戒滥用词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虚话;戒不懂装懂、模棱两可的混话;戒干吧枯燥、催人欲眠的梦话;戒挖苦讥笑、趣味低级的精话;戒陈词滥调、八股味浓的套话。如果能做到上述“八戒”,真的可以称得上诗意了。
(二)课堂氛围应富有诗意
氛围的诗意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有序、热烈、活泼的课堂生态。氛围的诗意是以语言诗意为基础的。毫无疑问,在语文课堂上缺少了教师语言的魅力,还妄谈什么氛围呢?语言的诗意主要是指教师素质,教师主导地位所产生的影响。氛围的诗意关注整个课堂,它不仅包括了教师语言的诗恴,也包括学生在老师激励下有意识的语言更新,师生情绪状态、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等等。
要做到语文课堂上有一种诗意的氛围,教师更要讲求艺术性、师生的情感交流,这一点特别重要。在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专注的听,还要激励他们积极认真的思考。老师对学生回答不能简单的以“是”或“否”论处,而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教师的亲和力在举手投足、一言一语中都有所体现,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受鼓舞、有启发、重益处。除了相关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还应该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交流,说出自己对他们的爱、自己学生时期的经验感受、自己对流行时尚的看法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做法,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还要请注意教学手段的艺术性质。除了上文论述过的导入、语言,还有如何提问艺术、应变艺术、结构艺术、板书艺术等。如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明暗的调适、图片的穿插、字体的美观、布局的得体等,还可以适当的时候插入音乐。高质量的课件、行云流水的课堂语言,这一切岂不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诗意盎然?
二、创设趣味性的语文课堂
再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人文性极强、富于情感、富于内涵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语言优美、文情并荗的佳作,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语文综合素养,就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情趣性。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情趣性呢?我觉得:
(一)以情激趣
在语文上,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把自己的情感注进去,并融入到课文内容及人物角色中去,以激起学生的情感,诱发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习语文的热情。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呈现出轻松愉快、引人入胜的喜人景象。为了做到这一点,备课时可以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思想、意境等,准确理解文意的思想感情,让自己真正带入到情感氛围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学《背景》时,要体会出父亲可亲可敬的形象和催人泪下的父子情;学习《最后一次讲演》时,则要体会作者对敌人的深刻仇恨和对烈士那种气吞山河、视死如归精神的景仰。
(二)以知激趣
语文不仅是一门情感性,趣味性很高的学科,还具有极强的知识性,教材中天文地理、人性世故等,包罗万象。因此,教师在讲课时除了以情激趣外,还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丰富性、准确性。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如果教师讲课虽然有趣,但缺少知识性,那么,久而久之,也会令他们大失所望。所以语文教师还要注意教学中以知激趣,以增大课堂内容的深度,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面。
(三)以美激趣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追求美的渴望,中学生更是如此,所以美的教育同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历来也是人们所关注的,它可以培养人的高层次的思维品质,陶冶人的美好情操和道德品质,塑造完美人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给学生以美的熏陶。通过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人性、社会、自然以及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构思议题等方面的认识水平和鉴赏水平,从而达到追真善美远离假恶丑的目的。例如,讲授小说《孔已乙》时,不仅应让学生认识到人性中麻木、冷酷、残忍之恶,更应让学生认识到真善美的人性之可贵,同进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语言、构思、主题之美。讲授诗歌,要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意境和语言之美。这些美的教育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感情。
三、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率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外阅读也起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受益于课外阅读。”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呢?
(一)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领略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作为语文教师,要大胆摒弃一切不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课堂教学,可以活用一下的方法: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物的成才之道,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在课外教学中穿插与之有关的中外诗词,或由课文延伸出来的名家名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余秋雨的《信客》时,为了辅助学生了解本文的内涵时,教师可布置大家课下查阅余秋雨的有关资料和其他作品。当了解到他的《山居笔记》《文化苦旅》等优秀作品时,同学们猛然掀起“余热”,争相阅读一篇篇意蕴丰富的美文,摘抄积累美词佳句,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再回到课堂上来,猛然发现原来与作者这么近。心相通了,还有什么障碍不能逾越,什么困难不能迎刃而解呢?
(二)指导学生阅读的内容,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阅读不能盲目。有的学生读书缺乏系统性,只凭个人兴趣去阅读或心血来潮,或随波逐流,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一本是一本,不注意加以选择,读书效率不高,浪费时间,其结果只是吸收了些杂乱无章的东西。要知道学生在阅读中随时做出判断: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空间宣扬的是真实还是虚假,是准确还是谬误,是正义还是邪恶?只有养成这种习惯,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
(三)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
首先要明确阅读的大目标: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写作能力。为了便于具体落实,可以把两个大目标再分成若干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可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抓住关键句分析文章、鉴赏文学作品等等。其次要指导学生列计划:(1)制定《学期课外阅读计划》。(2)制定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周课外阅读计划》。(3)建立《课外阅读登记卡》。
(四)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经常撰写读书笔记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材料的储存,更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促进思维推陈出新。应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语进行圈点批注、摘录,或者把自己的体会、意见写成心得体会甚至书评,同时引导学生对读书笔记经常翻阅,以便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除了以上所述外,还需要发挥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而语文活动是人们在心理活动和社会交流过程中利用语言的一种思维活动。语文活动的开展,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把学生推向语文教学的大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