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5 04:4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第一篇: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

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概了解了伯牙和子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将走进伯牙和子期的内心世界,去真切地感受他们之间那令人回肠荡气的友谊。

2、请大家齐诵两遍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上节课我们划分了课文的朗读节奏,谁来为大家读读?(课件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请一名学生范读)下面我们一起齐读课文。

二、深入课文,感悟知音

1、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请1名学生讲)

2、插入典故,引发学生思考:

①同学你们知道吗?其实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想象一下别人都会怎样来赞美他呢?(你弹得真好/你弹得很妙/你的琴声真听。)

②的确,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琴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名满天下听者众多,得到的赞誉却是数不胜数,但他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自己的琴声。一次,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作《水仙操》。楚王听了摇了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另一首《高山流水》。待他弹完,楚王君臣早已酩酊大醉。

③想象一下,如果你作为伯牙,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如此高雅的艺术竟遭如此践踏。)

④所以伯牙独自一人来到寂寥的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播放音乐《高山流水》)你看,此时的伯牙坐在这寂寥的山涧,看着高山流水,拨动了琴弦,诉说着自己的情感和心声。

此时,他的内心一定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什么?(渴望一位能真正听懂自己琴声的朋友)⑤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这样的人,他就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是怎样赞美他的?(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子期又是怎样赞美他的?(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你能学着子期赞叹一下吗?(训练朗读。同桌互读,教师指名读)当钟子期发出赞叹时,他眼前呈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子期听懂的紧紧是伯牙的琴声吗?(还有心声。)是什么样的心声呢?(像泰山一样屹立于人间的志向和像江河一样宽广的胸怀)

⑥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伯牙,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知我者,子期也)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这正映了文中所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同学们,伯牙和子期,一个善弹,一个会听,他们情投意合,惺惺相惜,这就是(知音)啊!(板书)

4、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那你会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吗?

假如现在你们就是善听的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善哉,徐徐兮若清风!”)“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善哉,潇潇乎若春雨!”)(课件出示)

5、小组练习感悟:下面请同学们两人结成一组,一个扮演正在弹琴心有所想的伯牙,一个扮演伯牙,任选三个场景自己来赞美伯牙的琴声。(老师选两个小组示范)

同学朗读的感情真到位,看来大家都已经走到伯牙和子期的内心世界了,一个伯牙,一个子期,一个弹,一个听,一个倾诉,一个回应,这就是(知音)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正是文中所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两人八拜为交,约定来年中秋再相见。这也正是至今为人们所称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5、下面带着好朋友之间这种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感觉我们齐读一下2-5句。

三、知音之死。

第二年中秋,伯牙满怀希望而来,无奈世事难料,然而等到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

冷的墓碑(出示最后一句),子期不幸染病去世。

1、听到这个消息,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怎样想呢?他又是怎样做的?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没人能明白他的心声,这样的日子是他不能承受的,所以他(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同学们,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3、“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谁能带着伯牙这种悲痛与孤寂的心情再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四、回味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谢谢你们,这节课我们合作非常的愉快!希望再次见到你们!再见!

(一曲婉转美妙的乐曲,在整个课堂上响了三次,也许在课前响起的时候,孩子们还是懵懂的,第二次在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的时候还只有一点感觉,最后,在乐曲声中背课文,写“珍惜”二字时,我想孩子们应该懂得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配乐齐读)同学们,“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所以,当你真的有了知音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让我们把“珍惜”这两个字工工整整写下来,刻在你的心里。记得珍惜友谊,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师认真板书“珍惜”,生写在书上)。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我想请你们回家去以后,给你最好的朋友讲讲这个故事,你们一起来欣赏这曲《高山流水》,如果你真的有了知音,记得老师说的话:珍惜!

五、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2、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高山流水 遇

知音 珍惜

破琴绝弦 谢

第二篇:《伯牙绝弦》第二课时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小箐小学

吴国江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虽只有短短的5句话,全文才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也比较浅显。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现将本节课的实施情况反思如下:

在第一课时中,我已重点关注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故事的大致内容。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的情景,感受知音的难求以及体会伯牙绝弦的真正情感。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最后背诵课文来积累古诗文。

本节课中,我比较满意的有:首先,我采用的师生互读和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的方式导入课题,既让学生较快地融入了文本,教师也了解、巩固了学生的朗读情况,这使老师能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进行教学。

其次,我紧扣“为什么绝弦”这一问题来切入课题,进而抓住“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如何善听”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真正体会知音相遇的那份激动和欣喜,从而为后面的伯牙绝弦的举动奠定情感的基础。

第三,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伯牙与子期那份真挚的友谊,我还引导学生充分想象画面,感受知音相遇的幸福和激动,并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真切地想象到当时的那种子音相遇的欣喜若狂的场景。

第四,在引导学生理解时,我还设计了伯牙与子期相约明年再见的故事,更好的为后面的绝弦奠定情感基础,使学生都能深刻地体会到知音的难求以及伯牙绝弦的无奈与悲痛。

最后,我还让学生在《高山流水》音乐的背景下朗读课文,并介绍了相关的课外资料,不光加深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

当然,我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第一,我在课堂上讲解得太多,留给学生想象、朗读的空间不大;第二,由于这样的比赛经验较少,在课堂上不大放得开,没有很好地进入状态;第三,由于授课时的紧张,没有将课前的设计有效地实施到位,比如,在最后我设想了让学生想象悲痛的伯牙就在身边,让学生劝劝他的环节,却因为时间不够而没有实施。

尽管这节课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还是从这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特别是听了评委老师的点评后,更是觉得受益匪浅。我一定会从这节课中总结得与失,争取以后在课堂上做得更好。

第三篇:伯牙绝弦第二课时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点:

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一 回忆课文内容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伯牙绝弦的故事。

二 朗诵课文,体会知音

1、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2、你从哪里看出你从哪里看出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3、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入手,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1)谈对句子的理解:凡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都知道,这就是知音。(2)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凡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都知道”?

(3)引导联想:伯牙是著名的弹琴高手,当他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别人会怎么样赞美他?(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他仅仅需要赞美吗?他渴望的是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4)为什么他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钟子期最能明白他的心意。)

(5)俞伯牙终于遇到了钟子期,他的心情怎样呢?(欣喜若狂、相见恨晚······)

(6)理解“知音”的含义。“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表明他们之间心灵相通,是知音。

4、朗读课文

三 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超,所弹奏的乐曲悠扬动听。如果你是钟子期,听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会怎么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钟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俞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皎皎明月、潇潇春雨、瑟瑟秋风等)

3、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4、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叫知音。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5、有感情地诵读第二至第四句。

6、俞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后来子期不幸去世。

你能想象出伯牙当时的心情吗?

(1)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生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学生甲: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伯牙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学生乙: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学生丙:伯牙要向世人宣告:他从此不再弹琴。

(2)伯牙当时的心情如何?(悲痛)(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四 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俞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短歌,师范读:(伴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黑板出示句子]

2、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3、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想到与子期在一起的种种欢乐,又怎能不加倍地想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呢?你能通过读体现伯牙与知音相遇的喜和痛失知音的悲吗?指名同学分别“喜”和“悲”。

4、钟子期一死,俞伯牙绝弦,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音乐)伴着这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5、学生试着背诵

五、总结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伯牙子期,人遇知己,琴遇知音”,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第四篇:教学案例《伯牙绝弦》

教学案例《伯牙绝弦》:

精妙练习为《伯牙绝弦》续写精彩

在“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的句式教学中,我启发学生:伯牙是个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家,他除了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什么景物呢?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有清风,有明月,有白云,有雨声,有树林,有雷声„„我紧接着问:这些景物,如果像课文中一样,用叠词来形容,怎么形容?如“洋洋的江河”。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发言:徐徐清风;皎皎明月;沙沙雨声;轰轰雷声„„这时,学生的自主拓展已水到渠成。我轻松地设问:假如你变成了善听的子期,当“伯牙志在__ ”的时候,你怎么赞美他?试着用以下文中句式说一说(投影示):

伯牙鼓琴,志在 __,钟子期曰:“善哉,__ 兮 若 __!”

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

如: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如: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沙沙兮若春雨!”

如:伯牙鼓琴,志在树林,钟子期曰:“善哉,幽幽兮若树林!”

如:伯牙鼓琴,志在雷鸣,钟子期曰:“善哉,隆隆兮若雷鸣!”

如:伯牙鼓琴,志在欢笑,钟子期曰:“善哉,爽爽兮若欢笑!”

如:伯牙鼓琴,志在少女,钟子期曰:“善哉,佼佼兮若少女!”

学生们一阵欢笑。我相机引导:你说得很好,除了景物,还想到了人物,还有人的心情表达;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与钟子期情深似海啊!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联系旧知,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合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不光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从“一”到了“三”,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

第五篇:《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采用个人、小组、全班的方式朗读课文。诵读课文。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3.以读悟情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师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以读为主。设计了自由读、试有节奏的读师范读、小组读、齐读五个步骤,层层深入体现读的实效性。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理解课文,品知音之情。

1、解说课题。

(1)“绝”是什么意思?(2)“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伯牙和钟子期。问题:你了解伯牙和钟子期他们的什么情况?(预设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仔细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你能体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标出来。

预设学生画出的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4、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钟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5、得出知音:出示课文第四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6、出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并理解。

(设计理念: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在通过学生熟读课文后,在从学生的感受设计相应的、能够理解内容及课文所映射出的情感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句子来理解课文。同时,要学生能深一层的理解内容,适当的展开想象,展示相应的资料,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以读为主,适时进行引导,真正的体现文言文的以读促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1、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伴着乐曲,学生再读课文。

(设计理念: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对“绝弦”有进一步的感受,感受知音。再回归课文,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读书,用心去体会知音。)

五、总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六、板书:

伯牙绝弦

伯 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下载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团溪镇第二小学冉启芬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

    《伯牙绝弦》教育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教育教学案例 资中县吴仲良第五小学蒋桂兰(2010—20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通过联想和想......

    25课《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25《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新营小学 周少波 一、揭题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 这样两个人物(出示人物幻灯片):你们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11

    高山流水觅知音 古文魅力激真情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隔蒲潭镇深港小学:褚金芳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课文。文言文初次被编入小学教......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课时)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通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理解全文大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理解......

    25伯牙绝弦(一课时)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

    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