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中,我常采用三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中采用三种途径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身发育未成熟,社会阅历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差,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自己的教学行为不当,容易影响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语文学科的特点容易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教学环境,因此语文教学应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几个例子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问题。
1.我经常用课文范例开阔学生的心襟
一篇好课文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学生向善向上的信念。例如,在学习《背影》时,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扮演父亲,模仿他的一连串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情的爱,从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在学习《三颗枸杞豆》时我让学生们扮演叔叔和我,进行对话,体会叔叔临死前送我三颗枸杞豆的意义,启发他们要珍惜生命,抓紧学习,知难而进,勤奋不辍。再让学生谈读后感时,一个学生激动的说,通过三叔失败的一生告诉我们时间飞快,我们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做无限的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像三叔一样,要确立目标,要不怕吃苦,要为理想而努力。
2.我经常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克服自卑感,培养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去年新接了一个班,提问时发现只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部分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从不举手发言,我采用一个自信训练方法,提问按座位,逐个顺着回答,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练习作出自信的反应。训练时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先易后难,逐渐进展,用以提高学生自信心。
3.利用周记、作文等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几年来,我坚持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写周记和作文,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解决心理困扰,增强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品德的良性发展。我教过一个男生,作文调子很沉,缺少亮色。批评教育多次,收效甚微。经过了解,发现该生心理偏执、脆弱。因此,选择了轻松自然的场合,在他身心放松,感到是在跟朋友推心置腹的交谈时,随机的诱导他学会自我评价,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控制心念,并肯定他的一些长处,平时尽可能多给他以成功体验的机会,终于解开了该生的心结。
第二篇: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陈希超(重庆市渝北区梅溪完全小学校)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的新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人。”新型的健康观念,已不仅仅是躯体上的没有疾病,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心理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显得更为重要。各种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小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少学生出现忧郁症、学校恐惧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会有健康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香港教育家汪广仁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可见,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道德健康、智育发展同等重要。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力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的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的、健康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素质,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一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所面临的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早就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现代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是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看待,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以创设情境、激发动机为着力点使学生学会求知。
目前在校小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中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感到有较大的压力。对他们来说,缺乏角色意识,学习很少出自自己的认识兴趣,而是迫于所在压力,因而产生厌学、恐惧、焦虑、考试过度紧张等不健康的心理,对他们人格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知识价值观念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之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热情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上进意识,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从而产生一种自觉、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逐渐学会求知。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祖冲之是1500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精确到六位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的数值的时间至少早一千年,所以,圆周率又称“祖率”。介绍祖冲之对圆周率所做的贡献,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机。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建立几何形体的表象,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
二、以课堂交往方式为重要突破口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小学生的成长是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大,与外界的接触将越来越多。小学生要在群体中生存,就要学会人际沟通和交往,并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学到许多东西,获得快乐。这也正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学习场所,而且也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彼此沟通,培养社会合作、交往能力的场所。为了矫治一些学生不合群、自私、孤僻等不良性格,学会共处,课堂教学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优化设计多样的、行之有效教学模式,改变课堂交往的主要是师生交往的单一形式,让学生进行群体交往,强化“生生”、“组组”以及班级的整体交往,让学生在多样的交往中发展交往能力及健康的人格,丰富情感,提高智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后,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分别量出教室、操场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看看那组准确。如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可设计这样的作业,每组同学称出你组男同学的体重,然后求出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量出你组女同学的身高,求出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三、以丰富的情感、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教学生学会生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少父母只要求对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全面素质的均衡发展。例如,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家长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包大揽,上学时书包由家长备好;回家来,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由此,造成孩子生活中过分的依赖心理。这些孩子还存在不可忽略的人格缺陷,如在克服一定困难以取得某项成功方面动手较弱、随意花钱、勤俭节约表现较差等。溺爱、放任、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社会道德养成,也是致使孩子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勤俭节约精神较差的原因。学校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教育。
一教育杂志曾刊载《日本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文章:在日本,学校有意识的对年幼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刻意教导学生做一些家务劳动。在日本东京的一所小学,就有专门为三年级设置的新课,让他们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豆浆,并告诉他们长辈们就是这样生活的。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克服了“输不起”的心理障碍,在学校、家庭都能谦让、能合作、能吃苦,提高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应该从日本对小学生进行的“挫折教育”中得到启示。
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勤俭节约品德和艰苦奋斗精神,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设计富有情趣、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教学生学会生活,培养他们社会生活的能力。一位老师在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让学生完成:“爸爸给小明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到商店买5斤食盐、三包250克重的梅花牌味精。请你算算买起这些物品要付多少钱?”一些学生问:“盐和味精的单价是多少?”老师鼓励说:“你们肯定能想办法知道的。”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说开了。第二天,同学们都交来了做完的作业。老师发现有三位同学的盐和味精的单价和要找回的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原来他们是跑了零售和批发店询问价格后,按单价低的批发价計算的,当然付出的钱少,找回的钱就多。这时,老师教育同学们,要像这三位同学那样,用钱精打细算,注意节约。这种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既使学生训练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了解消费常识,学习合理消费,节约费用和管理钱财的初步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的实施,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行之有效的辅导。同时,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中,都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交往、学会生活。这样,学生心理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作者电话:***;信箱:gcl_1956@126.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7-8期,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①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
围。②激发中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动机。③对中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中学生的成功体验。④化解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⑤重视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
(2)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①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②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活动。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④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3)个体心理咨询。
(4)团体心理辅导。
第四篇: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摘 要】长期以来,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但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着心理上的健康。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学校 家庭 社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学生因小事而自伤、伤人,甚至自杀、杀人等等各种类型的案例常常见诸于各种报刊媒体,让人惊诧之余陷入痛楚的沉思。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小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如此偏执行为?答案只有一个,心里健康问题!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小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如:上学期有个学生性格特别粗暴,动不动就骂人,满嘴的粗口;差不多天天都有同学投诉,教育了多次也没有改变,只好请家长帮忙了。结果请家长来的那天,人还没有到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骂骂咧咧的声音,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就是那个学生的家长拉着儿子来认错。在那一刻我才明白到,孩子的性格之所以这样,有一部分都是受家长的影响。此外很多家长由于本身婚姻的不和谐,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以为有钱给子女用就是疼子女、爱子女,从没想过,子女需要倾诉、关心、支持,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忙很辛苦了,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外国的含蓄,从不轻易透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们交了那么多钱给你们学校,你们教师就必须帮我教好我的儿子(或女儿),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着他(她),我忙都忙死了。家长管教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教育更为重要。
而且现在在校学生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了家长的“小太阳”,家长对子女往往有求必应。而且由于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小孩,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我班有个学生有事无事都经常不来上学,我觉得好奇怪。经我家访调查才发现:原来他是家中的“小太阳”。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疼得厉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后来爸爸妈妈回来了,觉得对他有所歉疚,所以也很宠他。结果他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主要父母稍有点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不来上学。如果家长是骂了或打了他,他就会成天不在家躲起来,令家长很头疼。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与他谈心、教育,又和家长沟通、联系,他才慢慢有所改变。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也更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我们可以在心里欣赏成绩好、能干、听话的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行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甚至说某某同学成绩好、某某同学成绩差、某某同学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例如:安排同学值日,同样也有安排组长负责检查,但有些组长会认为:我聪明能干,成绩好,老师赏识,让我当组长,我可以不用值日,只是负责检查,要求同学做好就行了。对于这些学生,背后还得跟他谈谈心,让他明白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分子,班里的事务责任、有义务去完成。又如:有个同学突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会摸摸他的头,弯下腰,低声说:“你作业没能按时做完,昨天应该好累吧?说说给我听,是什么事?”让他解释完后,再说:“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加强心里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宽容、平等、愉快、自主、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一要发挥学校在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二是不忽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上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提高家长的心里科学教育知识。三是重视社会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保证。形成尊重、关心,帮助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位教师曾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努力使他们都成人。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他所说的正常的社会人,应该就是指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应当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疏导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变得刻不容缓。只有三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和身心的和谐发展。说到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省教育学会第22次学术讨论会科研成果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鹤岗市二十二中
徐边疆 2004、10、10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徐边疆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要求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中学语文结合起来。在渗透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途径。
一、在阅读教材中渗透心理教育。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基本的特点,语文教材收录的往往是名家名篇,都是一篇篇的美文,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这些教材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好的教材。1. 教育
名家人格往往被后人所景仰,学生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在介绍作者时,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介绍健全人格对这些作家的成长所起的推动作用。如蒲松龄面对落第却发奋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不辍笔耕,安徒生屡遭失业而自强不息,奥斯托洛夫斯基病魔缠身却坚忍不拔,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介绍作家作品,联系生活实际,树立榜样,进行心理健康好材料,而曹雪芹10年寒窗写就《红楼梦》,司马迁忍辱8载著《史记》,司马迁苦熬19春编《资治通鉴》,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培养坚强意志极好的典型,而教材《我的信念》玛丽•居里,认为人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还要有信心,要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诱惑,才会有所作为。在《背影》一文中,那穿着青布棉袍,戴着黑布小帽蹒跚的背影,深深表达了一个老人对儿子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贝壳》一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以及“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心啊!”这两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懂得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应坚持不懈,尽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树立“没有最好,但求更好的信念”。
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让学生做课外阅读练习是,不把它当作单纯的能力训练,而是努力把握其人文的意义从而教育和帮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如: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尽孝心不是给金给银,不需要那么多物品,不同的人孝心也是不一样的,一幢豪华的楼房是儿女的一份心意,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杯浓浓的热茶,一件贴身的衣裳也是难得的孝心。《失败也是歌》短文中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失败,懂得失败也是另一种意义上成功的道理。《藏羚羊跪拜》在人类黑黑的枪口下藏羚羊的跪拜中我们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对待动物不应这么残忍,要爱护它们并和他们平等相处。
2、发挥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 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审美陶冶功能。在教学中,要通过体会作者,人物的语言,形象。指导学生欣赏作品,在体味作品美的同时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达到培养健康心理的目的。如: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一生以统一天下为已任,到了暮年仍以《龟虽寿》抒发他为统一全面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大志,使学生们感悟到他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冰心笔下《小橘灯》中的“小姑娘“的父亲失踪,母亲被特务殴打吐血的困境中表现出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使学生们滋生了勇敢迎接困难的积极心态,狄斯尼的小说《勇气》中,美国伞兵两次把生命托付给素昧平生者,使学生们明白了信任也需勇气。法国妇女为了和平收留美国伞兵丈夫被敌人杀害后还能再次收留伞兵而表现出来的勇气更让我们敬佩。
二、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
1、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建立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
学生日记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一座桥梁,也是学生内心情绪情感的书面载体。青少年学生心理具有闭封性,学业上沉重压力,社会适应不良,使他们内心充满困惑和矛盾,通过日记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如表示对当前应试教育的不满、困惑和矛盾,抱怨作业负担重,抱怨家长。面对这些我一方面 与他们谈心,一方面鼓励他们,“不经一番风霜苦,哪来梅花扑鼻香”,有些学生在日记中表露出自己在与人交往中遇到的困惑,对同学中谈论、猜忌、矛盾等,我告诉他们“心底无私天地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教师透过日记了解学生的心态,化解学生内心的冲突,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对提高心理素质也有良好的作用。
2、指导学生写出个性作文
长期以来,他们远离生活,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他们很少能直面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学生在作文时不敢大胆地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和认识写出来。他们担心自己作文中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和同学们嘲笑,宁愿写四平八稳的“八股”作文,也不愿冒一点“风险”去写有独立思考精神,因此我鼓励学生写作文时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这些事可能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说得有条理,说得真真切切,展示人独特的思考,真实、可信、独到,这样的话说多了,说久了个性就会得到发展和张扬。
三、在语文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
1、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要想获得教育成功,学生的自我教育不容忽视,格言警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着丰富的哲理,阅读并摘抄这些名言警句,既能启迪智力,又能对学生进行品德及意志人格的教育。
2、组织课前2分钟演讲
演讲是情感的倾诉,才识的展示,以理解、尊重、挫折、乐观竞争、自信、自卑、合作、嫉妒为话题,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在人前能说的有条理,有内容。另一方面对良好心理品质形成也有促进作用。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展活动,如:春天帮家里插秧,夏天铲地,秋天收割,在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得知钱来之不易,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一定促进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控制不良情绪,培养其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