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流的形成教案
电流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
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一节,剖面干电池1个,蓄电池一个,磁性黑板一块。(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带什么电?金属箔片带什么电?
提问2:验电器是通过什么方法带上电的?
2.引入新课
演示本节的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在金属棒中发生了电荷的移动。
3.进行新课。
(l)电流的概念: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在刚才的实验里,金属棒中的电荷是怎样移动的?是从A到B,还是从B到A?
重做实验,继续观察验电器A、B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可看到B的金属箔片张开到一定角度就不再增大了,A的金属箔片的张角也不再减小。实验表明电荷不再通过金属棒往验电器B上移动了,金属棒中不再有电流了。“这种瞬间电流在实际当中没有多大用处。
(2)维持持续电流的条件
演示实验:挂上磁性黑板,把背后粘有小磁元的电池、灯座、开关依次贴在磁性黑板上。打开开关,用导线将上述元件连接好。合上开关,小灯泡持续发光;打开开关,小灯泡熄灭。将干电池取走,合上开关,小灯泡也不发光。
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有电池。
②合上开关。
(3)电源
能够持续提供电流的装置叫电源。大量用电器的电源,是发电厂里的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日常生活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源,是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池的正、负极通常用“十”“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
演示实验:用蓄电池(其中一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
启发:你在日常生活中都在哪些情况下使用过干电池?在哪些地方见过使用蓄电池?
(4)电流的方向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走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思考判断〉:在课本图45的实验中,电流的方向是从A流向B还是从B流向A?在课本图46的实验中的电流方向又如何?
〈讨论与练习〉
如图1所示:已知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拿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这时B带什么电?在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做定向移动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流方向是从哪到哪?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电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
5.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教材并完成本节练习。
2.小实验:自制一个水果电池。
找一根5厘米长的铜片或粗铜丝,再从废干电池上剪下一条2毫米宽的锌皮,刮净,把铜片和锌皮插入苹果或番茄、柠檬等水果里,就做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取两根导线,把它们的一端分别接在水果电池的两极上,另一端和舌头断续接触,注意两根导线不要碰着。这时舌头上有什么感觉?(四)说明
在演示课本图46的实验中采用了磁性黑板,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方便同学们对演示电路的观察。若没有磁性黑板,可用塑料泡沫板代替。在电路元件的背面钉上长螺丝,演示时插入泡沫板即可。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
第二篇:初三物理《电流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明确电流方向的规定.2.知道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引出电源的概念.3.知道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知道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4.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短暂电流和持续电流、电源的概念.其中关于电流的初步概念,包括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既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法建议
电流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5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电荷是从哪个验电器移动到哪个验电器的,进而说明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而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得知这里形成的电流是短暂电流.结合课本图4-6的实验,向学生说明: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并且这个持续电流是由干电池提供的,引出电源的概念.并让学生知道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强调电流的方向就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并按照这个规定,引导学生标出课本图4-8所示的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得出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引入新课.二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电荷定向移动的微观图景,从而建立电流的概念.也可以用水流和电流做类比,建立电流的概念.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日常生活中用电相联系.1.复习上一节知识
提问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带什么电?金属箔片带什么电?
提问2:验电器是通过什么方法带上电的?
2.引入新课
演示本节课本上的图4-5实验,这个实验表明在金属棒中发生了电荷的移动.3.进行新课.(l)电流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用水流和电流做类比: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提问:在刚才的实验里,金属棒中的电荷是怎样移动的?是从A到B,还是从B到A?
(在这里还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制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电荷定向移动的微观图景,从而建立电流的概念.)
重做实验,继续观察验电器A、B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可看到B的金属箔片张开到一定角度就不再增大了,A的金属箔片的张角也不再减小.实验表明电荷不再通过金属棒往验电器B上移动了,金属棒中不再有电流了.这种瞬间电流在实际当中没有多大用处.(2)维持持续电流的条件
演示课本图4-6的实验(挂板实验):把电池、灯座、开关依次用导线连接好.合上开关,小灯泡持续发光;打开开关,小灯泡熄灭.将干电池取走,合上开关,小灯泡也不发光.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池.②合上开关.)
(3)电源
使学生知道能够持续提供电流的装置叫电源.大量用电器的电源,是发电厂里的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日常生活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源,可以是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池的正、负极通常用“十”“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演示实验:用蓄电池(其中一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联系实际启发:你在日常生活中都在哪些情况下使用过干电池?在哪些地方见过使用蓄电池?
(4)电流的方向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介绍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探究活动
小实验:自制一个水果电池.找一根5厘米长的铜片或粗铜丝,再从废干电池上剪下一条2毫米宽的锌皮,刮净,把铜片和锌皮插入苹果或番茄、柠檬等水果里,就做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取两根导线,把它们的一端分别接在水果电池的两极上,另一端和舌头断续接触,注意两根导线不要碰着.这时舌头上有什么感觉?
第三篇:电流实验、_电流教案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
知识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2.研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能力.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 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 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实验旨在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和更具体的认识串、并联电路,并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从而更好的认识这一规律.从教材安排上看,这是一个探索性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遇到的定量的电学实验,在本实验中,学生要完成从组成电路到读取数据的各种技能,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比较明显,并且要正确对待和分析实验数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客观分析的方法.教法建议
1)为提高课堂实验效果,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预先对各实验小 组的器材做一次检查,并准备一些备用器材,使教师不至于忙 于排除器材的故障,而影响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2)这是学生第一次做电学实验,要提出严格要求.逐步使学生养 成严肃认真的实验作风和按操作规程做实验的习惯.3)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室要进行一次本实验的示范操作,以 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并且示范要按实验步骤进行,应注意 把有关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交叉融合在一起,穿插在各个 有关的实验步骤中讲解,以求通过示范,达到
清晰实验思路、规范式样操作、培养良好习惯等目的.4)本节课的任务很重,具有一定的难度,实验前,必须首先掌握 如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其次是电流 表的使用规则,并明确电路元件的特性和作用.另外可让学生 预习实验内容,了解本实验是一个探索性实验,明确探索的目 的是什么.5)实验课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支配实验时间,教师讲解要简介明了.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实验器材(每一实验小组):
电源,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附灯座),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教学过程 :
一、复习电流表使用
1)连接形式 2)量程和分度值 3)读数
二、教师讲解示范
1)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把开关打开.使用电源绝对不允许用导线直接跟电源两极相连,以防短路.2)连线的先后次序.应根据电路图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一般从电源正极出发),防止漏接或错接.让学生从开始做电学实验就养成这种接线的良好习惯.3)接线的技能
4)了解实验室用的是什么种类的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5)电流表先接大量程,实验中合理换用量程.连接电流表时,让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6)连线完毕,对照电路图,按接线的思路顺序检查一遍电路,再闭合开关.7)对没有把握的电路,用试触(瞬时碰接)的方法,试探接通电路.一般提倡用这种方法.8)如果发生故障应立即断开电路,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9)做好实验纪录.读数要客观,要实事求是.10)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使其恢复原状.三、学生对实验提出疑问,并核查本组实验器材
四、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
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以上均参考参考教材)
五、实验结果交流
六、完成实验
报告(可作为作业)
探究活动
【课题】扩展实验:研究混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组织】小组 【流程】 设计实验电路
设计记录表格
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于串、并两电路中电流关系进行比较.电流教案一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电流的概念和单位,并能理解其物理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利用电流的效应的大小判断电流的强弱.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对比水流的大小来学习电流的大小,学生养成物理分析能力.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电流大小的计算. 情感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对比水流的大小出发,利用水流大小的说明类比得出了电流的大小判断方法,提出电流的大小如何知道,由于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各种效应,所以可以用效果的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利用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热效应判断电流大小的.
对于实验教材分析了用两节干电池产生的效应大,电流也大,得出了电流的定义,和定义式,电流的单位是纪念物理学家安培,规定电流的单位是安培,并说明了1安的大小.电流的其他单位和安培的换算,并举了简单的实例进行电流的计算.
最后,教材列举实例展示了一些用电器的电流的大小,使学生对实际的电流的大小有初步认识.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是学习电学的基础,教法多种多样,有对比学习、实验教学、概念教学、数学分析、联系实际学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可以选择恰当的教法.
课程引入可以采用对比判断水流大小的方法知道电流大小的判断方法.在如何知道电流大小中,可以用实验方法,观察灯的亮度来知道电流热效应的强弱,从而判断电流的大小.在电流的定义中可以用概念教学,学生深入理解电流的定义,并知道电流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在电流的单位形成观念上,可以用联系实际的资料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电流的概念是本节的重难点,电流在电路分析中应用广泛,又是电路计算的基础.本节注意建立关于电流的物理图景,使学生真正明白电流的物理意义.
【教学设计过程】 一.电流大小的表示
方法
1、类比水流大小的表示方法来学习电流大小的表示方法,教师可以用一些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想像电流也存在着大小.结合小灯泡发光的实验分析出可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并列出课题如:探究电流的大小.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制订实施计划;进行实验和论证等.
二.电流的概念
方法
1、教师分析电流的物理意义和概念,得出定义式和单位.注意得出的方法可以由类比得出.分析1安培的物理意义.本处内容可以用讲解法授课.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提示学生从物理量的定义中得出公式和单位,以及单位换算的方法.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
学习,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养成从信息中学习的习惯. 三.应用知识
方法
1、教师习题教学,进行有关电流的计算,提供一些用电器电流大小的资料,形成学生关于电流大小的观念,可以联系实际给出例题,例如可以学生查阅资料找到台灯的电流,计算2分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学生要主要的问题有:查阅资料、电流单位的换算、公式变形、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建立电学物理量的图景.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有用电器电流大小的资料、电流单位的扩展资料、电流发现的历史资料.学生设计关于电流的计算的例题;自主学习电流的单位、建立电流大小的观念;自主学习电流的一些知识.
【板书设计 】 第一节 电流 一.电流的大小
1.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2.电流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效应大小来判断. 二.电流的概念
1.定义: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公式: 3.单位:
4.单位换算:1 A=1 000 mA 1 mA=1 000μA
第四篇:电压源电流源教案
电压源 电流源
教师:程玉景
教学目地:(1)认识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
(2)掌握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点及符号
(3)掌握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点及符号
教学重点:(1)主要是其特点及符号 教学难点:
(1)对电流源的理解 教学方法:
举例,提问,讲授 教学时间:
45分钟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电压源电气符号
电流源电气符号
电源外特性:U=E-Ir
并联分流公式: I1=(R2/R1+R2)I 新授:
导入: 向电路提供电压或电流的装置称为独立电源
举例: 稳压电源,稳压电源由稳压电源,发电机,太阳能电池
一.电压源
1.用途:
向外电路输出稳定电压。例:干电池(1.5V)
发电机(220V)
特点:
内阻较低
分类:
直流,交流
例:干电池,直流发电机,蓄电池 2.实际电压源
电气符号
特点:(1)电动势E和内阻r串联,注意电压正负极性
(2)输出形式:电压U=E-Ir
3.理想电压源(恒压源)
电气符号:
特点:(1)r=0
(2)U=E
二.电流源
1.用途: 提供稳定的电流。例如:稳流电源 特点:
内阻很大
2.实际电流源
电气符号:
特点:(1)I S 和r并联,注意电流方向
(2)输出形式:电流IL=(r/RL+r)I
3.理想电流源(恒流源)
电气符号:
特点:(1)r趋于无穷大
(2)Is=IL
三.小结:
(1)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符号及其特点
(2)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符号及其特点
四.作业:
(1)笔试:整理笔记,将重点记忆。下一节提问
(2)口头:预习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五.板书设计:
主板书设计
副板书设计
电压源与电流源
一电压源
二电流源
复习:1.电压源与电流源符号 1.用途
1.用途
2.电源外特性: 2..实际电流源
2.实际电流源
3.并联分流公式:
3.理想电压源(恒压源)3理想电流源(恒流源)
第五篇:电流的测量教案
第四节 电流的强弱 学习目标:
1.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认识电流
2.会使用流表,会读电流表的读数 学习重点: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 学习难点:电流表的正确的连接
自主学习: 1.
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
表示,电流的单位是,符号
。2.雷电的电流可达2×105A=
mA=
μA。
3.在实验室中,用
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该仪表用符号
表示。
4.使用电流表要注意:(1)电流只能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2)电流表只能
联在电路中;(3)被测电流
(选填 能或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4)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
及
值;(5)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上。
5.如图是在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由图可知,I=
A。小组讨论(团结协作)
6.使用电流表时,若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则
若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则
7.如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L2串联
B.开关S只控制L2 C.电流表测干路中电流
D.电流表测L1的电流
四.精讲释疑
8.如下图所示,将所给的元件连接起来,要求L1、L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根据实物连接图画电路图。
本节内容,你还有何疑问? 小结:
1、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单位是
符号是()、还有毫安(mA)、微安(μA);
1A=
mA,1mA=
μA。
2、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
(每小格
A)
(每小格
A)使用:(1)、电流表要
联在被测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流
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
。(4)、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3.一台家用小型(47厘米)彩色电视机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与下列哪一组 数据最接近()
A.18A
B.1.8A
C.180 mA
D.18 mA 4.如下图所示,甲电流表的读数是
A,乙电流表的读数是
A
5(选做).请你设计一个电路图,要求将L1、L2并联,开关S1作总开关,S2控制灯L2,电流表测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1所在支路电流,请按要求将下图中所画的实物连接好,并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当堂训练:
6、下列用电器中,工作电流为0.1mA的可能是:()A、半导体收音机
B、60w的普通照明灯
C、家用电冰箱
D、液晶显示的电子计算器
7、在图所示的四幅电路中,电流表能够测灯L1电流的是()
8、图是一次实验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王强对此作出了四种估计,其中错误的是()
A.若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电
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为2.3A
B.若使用“—”和“0.6”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为0.46A C.若原来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而后使用“—”和“0.6”两个接线柱接入原电路中,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不会改变
D.该电流表的“—”接线柱是公共的接线柱
9、李立在实验室连接了四个实物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的接法正确的是()
10、小刚设计了四幅用电流表测量灯的电流,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不可能造成电源或电流表损坏的电路图是()
11、一位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较小电流时,应该使用“—”和“0.6”两个接线柱,但错误地使用了“—”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其他操作正确,这样会出现:()A.指针不动
B.指针反向偏转
C.指针摆动偏小
D.指针摆动太大,电流表可能被烧坏
12、如图所示,如果使用“—”和
“3”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
为
,如果使用“—”和“0.6”两个接
线柱接入电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为。
13、请你帮助林铃用铅笔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两灯连成串联电路,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14(迁移和拓展)、小红和小丽用电流表测量同一电路中的电流,小红接入电路中的是0~0.6A量程,而小丽却按照0~3A量程读得测量值为2.4A,则实际测得得电流应该是()
A.1.2A
B.4.8A
C.0.12A
D.0.48A
15、王刚在做一电学实验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及纠正方法是。
16、右图是小明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泡电流的实验装置图,其中导线a端没有连接。如果小明把导线a端与接线柱b连接,开关闭合时能正常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开关断开时能使电路断开。小明还想做以下尝试,请你帮助他预计会出现什么情况:
①如果把导线a端与接线柱c连接,预计出现的情况为:
②如果把导线a端与接线柱d连接,预计出现的情况为:
③如果把导线a端与接线柱e连接,预计出现的情况为:
17、如图是小强和小夏两位同学测量小灯泡的电路,请你当小老师,仔细看一看他们的电路是否连接正确?如果你认为有错误,请你用不同颜色的笔直接在原图中改动。
●物理阅读 安 培
安培是法国物理学家,1775年1月诞生在法国里昂。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在念中学的时候,他经常去里昂图书馆,几乎浏览了图书馆的全部数学书籍,他对物理、化学、植物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很感兴趣。青少年时代的刻苦学习,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安培既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又是一位科学思想家。1820年他在巴黎科学学会上听到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消息,他敏锐地预感到奥斯特的发现必将对电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暗下决心,要在奥斯特发现的基础上,架起一座连接电和磁的桥梁,让电和磁以一个统一的整体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在这以后的几年里,他不但通过实验确定了判断电流磁场方向的安培定则、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安培定律等,而且在人们对原子结构还毫无所知的情况下,根据环形电流的磁性与磁铁相似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的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安培还开拓了物理学中的一门新学科——电动力学,成为电动力学的创始人。为了纪念他对电学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命名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
安培在一生中能取得这样杰出的成就,除了和他在青少年时代的刻苦学习有关,还和他始终兢兢业业、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分不开。安培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常常因为聚精会神地思索问题而忘记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有一次,他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猛一抬头,发现前面有一块黑板,不由喜上心头。马上掏出一支随身携带的粉笔,把脑中思索的问题写下,计算起来。这块黑板向前移动了,安培一边跟着前移,一边继续计算着。渐渐黑板移动得更快了,这位专心的计算者也跟着跑了起来。路上的行人看到这种情形,不禁拍手大笑。当他实在跑不动而停下来时,发现这并不是什么黑板,而是马车的后壁。他望着车壁上的数学公式渐渐远去,懊丧地叹了一口气:“唉!可惜还没有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