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说课稿
《人生寓言》教案
——白兔和月亮
一、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一名同学完整的复述课文内容
(一)文章讲述了一只白兔在没有拥有月亮的时候能自由地欣赏月亮,在拥有了月亮之后却变得患得患失,不能很好地欣赏月亮的故事。
(二)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二、请同学们说说,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你认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复述语言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且忠实于原文
评:不仅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
三、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月亮后,她从前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呢?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月色皎洁时: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乌云蔽月、满月缺损时:紧张不安、心如刀割
思考:为什么拥有反而不快乐,同学们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请大家思考,白兔为什么会有这种得失之患呢?(拥有月亮前后的心情变化如此大?)
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试想如果如果白兔得到的是一把青草或者青菜胡萝卜,还会有这种得失之患吗?换个角度,如果天空拥有月亮的话,会患得患失吗?
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呢?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护财富。
白兔得到月亮后一定会产生得失之患吗?关键在于什么? “一定”显得绝对化,是不对的,但从实际看,确实是很容易的。
三、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最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注意最后一段开头一句“和人类不同的是······”文章将白兔和人对比有什么意味?
讽刺人类
白兔慧心未泯,因为她悟到了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
人类慧心已泯,认为拥有就是幸福,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已得到的利益。附: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四、学习了这篇寓言,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呢?(人应该如何对待财富)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中国有个成语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的事看似“得”,而实是“失”,而有的事看似“失”,而实是“得”、得和失互相依托
“福祸”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外国: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下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一位落难的王子是如何勇敢面对人生的。
注:
我认为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拥有与否,而在于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在于我们能否拥有一颗平常心。只有拥有了一颗平常心,得失不惊,明知豁达,才能不为生活所累,成为功名的努力,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这篇寓言主旨在于说明,拥有巨大的财富或者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有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
第二篇: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背景介绍
《白兔和月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套教材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板块,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验人生,树立理想、信念,进一步巩固朗读技巧。《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它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含蓄地写出了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本节课教学要点是把握寓言的寓意。
切入角度
本文是一则篇幅短小的寓言故事,寓意深刻,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节课以赏与盯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探讨白兔面对月亮时心情变化的原因,指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生活哲理,体会作者在这篇寓言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出白兔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听,引出赏与盯
同学们,日本有一位年轻的棋手,在和另外一位德高望重的棋手争夺一项比赛桂冠时,连赢了三局,如果再赢一局,他就将夺得他人生中的第一项桂冠并因战胜那位棋手而名声大振,然而接着他却连输三局。最后一局开始前,他请教了他的师傅,师傅在他手中写了三个字,他心领神会,终于战胜了那位棋手。他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呢?希望大家能从我们今天学习的《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中得到启示,猜出答案。
二、读,感知赏与盯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独具审美慧心的白兔拥有月亮之后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得失之患,于是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2.朗读课文,力求用不同的语气读出白兔在面对月亮时的不同心情,边读边圈画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
明确:心旷神怡、无忧无虑、赏、盯、心痛如割、紧张不安。
三、议,解读赏与盯
探讨问题1:课文在描写白兔面对月亮时,用了赏与盯两个动词。面对同样的月亮,为什么这只白兔由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地赏月,变成了紧张不安地盯月?
分解问题1:细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兔是在赏月?
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教师适时点拨,侧重引导学生领悟赏的含义。如学生会找到: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说明白兔是在赏月,即以审美的心态看月亮。
分解问题2: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是: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那么,此时的白兔是否真的在赏月?为什么?
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教师适时点拨,侧重引导学生领悟盯的含义。如学生会找到: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说明白兔不是在赏月,因为依然夜夜到林中的白兔是以一种占有者的心态看月亮,生怕这一宝藏丢失,或被别人抢走。此时白兔心里紧张不安,患得患失,无法以闲适的心情、审美的心态去看月亮,所以她不是在赏月,而是在盯月。
分解问题3:白兔为什么怕月亮丢失或被别人抢走?她拥有月亮之前为什么没有这种担心?
讨论归纳:因为以前月亮是大自然的美景,而现在则是白兔的私有财产,白兔和月亮的关系由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关系变成了主与物的关系。关系变了,白兔的心态也就变了。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上,所以她牢牢地盯着月亮,无法再以闲适的心情、审美的心态去赏月。这就是白兔由赏月到盯月的原因。
探讨问题2:白兔无法再以审美的心态去赏月了,而是像守财奴一样整天紧张不安地盯着月亮,因此独具审美慧心的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
定。对于白兔的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观点1:白兔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某种拥有带给你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你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那么,应该果断而勇敢地选择快乐,放弃这种拥有。
观点2:白兔的选择是对的,因为自兔拥有月亮完全是一笔意外之财,而非劳动所得。白兔选择放弃,物归原主,这样心里才会坦然。
观点3::白兔拥有月亮而非一把青草,白兔无力去保卫这种拥有,自然会引起内心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不如放弃,求得内心的宁静。
观点4:反对白兔的做法。因为如果白兔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拥有,并能因为自己的拥有而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做到心中有他人,那么她将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四、比,感悟赏与盯
还记得老师在这节课开头讲的那个小故事吗?棋手开始能连赢三局,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却连连失利?是他的实力不如那位棋手吗?显然不是,棋手的师傅是一位智者,看出了棋手失利的根源,及时指点迷津,使棋手获得了胜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师傅会写哪三个字?
提示1:棋手开始能够获胜,与白兔拥有月亮前能赏月有哪些相同之处?
明确:棋手之所以能够获胜,因为他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下棋上,体验着与人对弈的乐趣,这与白兔拥有月亮前以审美的心态专心赏月相同。
提示2:棋手在决胜局上的心态与白兔拥有月亮后的心态有何相同之处?
明确:在决胜局上,棋手生怕失去唾手可得的桂冠,因而患得患失,无法一心一意下棋,这与白兔拥有月亮后,怕失去宝藏,紧张不安、心痛如割地盯月的心态相同。
提示3:棋手在领悟了师傅的用意后获胜的原因和白兔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
明确:棋手开始的获胜、后来的失利以及最终的胜利,其本质也在于赏与盯。开始白兔是在赏月,心旷神怡,无忧无虑;棋手是在赏棋,即体验与人对弈的乐趣。后来自兔是在盯月,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棋手是在盯棋,即盯着下棋之后获得的名利,心神不安。最后,棋手在师傅的指点下,悟出了自己输棋的原因在于没有用心赏棋,于是及时调整了心态,抛开了名利之心,用平常心去面对比赛,最终获胜。这与白兔悟出了自己在紧张不安、患得患失的心境下无法以审美的眼光、欣赏者的心态去专心赏月,最终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相同。
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猜想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
明确:平常心不贪心
五、说,体验赏与盯
伪有过和白兔、棋手相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反思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看似浅显,实则寓意深刻。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很多学生可能只能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不能真正理解寓意。所以本节课以赏和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思考,指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生活哲理。但如果教学只停留在此,学生可能会觉得作者写的内容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其结果还是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因而,这节课利用导入中讲述的小故事,设计了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这一问题,把小故事和这则寓言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寓言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最后提出你有过和白兔、棋手相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由引入、感知、解读、感悟到体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阅读经验的积累,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第三篇:周国平寓言《白兔与月亮》教案
舍得是一种智慧
师:早读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解决了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先一起来齐读寓言的常识。
一、介绍寓言 略
二、今天我们学习周国平的寓言《白兔和月亮》,先把大家预习读出的收获分享一下。
……
师:确实,同学们不仅读懂了故事情节,还读出了寓言蕴含的哲理。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想象角色的语气及心理状态,分角色朗读。谁愿意读诸神之王?希望你读出他的
霸气、气势、慷慨!
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下,白兔和诸神之王出场了,现在你们每个人出场的时候到了。六个小组开始群学,讨论“我来辩”中的三个问题,讨论完毕后开始展示。
三、我来辩
1、都是___惹的祸?
白兔
师:说得有道理,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诸神之王 师:还有不同观点吗?
师:有同学认为错不在月亮,月亮的美丽是无罪的。有人认为是得到月亮的白兔和赏赐月亮的诸神之王惹的祸,到底是谁惹的祸,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这篇寓言探讨了一个得与失的话题。
PPT出示:得失
2、预习中,同学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白兔最后为什么要归还月亮,换句话说,也就是白兔该不该得到月亮?白兔该不该得到月亮? 该:白兔赏月的能力、诸神之王的话
不该:白兔得月后的变化 “盯”紧张不安 心痛如割
师:看来,白兔该不该得到月亮一时难以定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得失标准。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看来,得与失的选择是充满智慧的。
3、那么,白兔归还月亮的决定是智慧的吗? 白兔归还月亮后它会变得快乐吗?
生:我觉得白兔是不智慧的,刚才我也说了,关键不是归不归还月亮的问题,关键是白兔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他归还月亮后后悔了,他肯定会为失去月亮忧愁的,他也就不能像以前那样赏月了。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关键是白兔可能已经不再是那个白兔了。其实,到底智慧不智慧,白兔自己最明白。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要敢于放弃,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要怀着平常心去珍惜。只有真正富有慧心的人,生活才能豁然开朗。只有智慧的心灵,才能开启智慧的人生。看来,智慧地面对得失,其实是学会辩证地看待得失。
4、假如你是诸神之王,会对白兔怎么做,怎么说?
这是理解型诸神之王、撑腰型诸神之王、权威型诸神之王、告诫型诸神之王。
看来,诸神之王也是各不相同。既然寓言中说,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泯,丧失的意思,白兔的慧心还没有丧失。那我们人类有没有慧心未泯的人呢?请大家看中国首善陈光标的慈善历程:
PPT出示: ……
至今为止,“中国首善”陈光标累计捐赠已突破15亿元,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中,陈光标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
师:结合得与失的话题,请你谈谈陈光标的慈善行为?
师:大家刚才都谈到了陈光标慈善的所得所失,看到了人生中有多少得到就有另一种意义上的多少失去。我们不妨看看陈光标自己的人生语录:
PPT出示: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慈善是快乐的长征。活在人们尊重中的慈善家,比孤独死在存折单上的守财奴光荣、伟大。
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所以老师特别喜欢两个字:
PPT出示:舍得
师: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得舍的智慧只在我们的方寸心灵之间。读完《白兔与月亮》,你们会把这轮月亮放在哪里?
PPT出示:齐读——这是我的月亮!
这还是我们的月亮!
这更是大自然的月亮!
第四篇:白兔和月亮读后感
白兔和月亮》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白兔和月亮读后感。我读完后颇有感触。
《白兔和月亮》主要讲了白兔因为有赏月之才所以被赏了一轮明月。它惊喜万分,可后来发现以前的闲情逸致一扫而光,只有月亮勾来的得失之患。它十分紧张不安,生怕月亮被偷了。后来,因为我们的主人公慧心未泯,它把月亮还给了大家。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能力拥有的就不要拥有,拥有了反而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有时候人们会觉得,一无所有才是最轻松的。非也!也许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会觉得生活很轻松,但是他生活的品质不一定很高,而品质高是靠物质决定的,物质则是由汗水决定的。这让我想起了某些乞丐,年轻力壮却出门乞讨,不自食其力,这等于丢掉了他自己的尊严!而自尊是人最基本的要求。我倒觉得某些卖唱的,卖艺的更好些,因为他们自食其力。
言归正传,我认为人可以有一定的权利和金钱等欲望,但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一定要“无欲则刚”,因为能之者,唯圣人也!
------------------
今天,我看了一个寓言,名字叫做《白兔和月亮》,它主要讲了一只小兔,每天每日的观看着月亮,正是因为它每天每日的看月亮,天上的神仙就把他邀请到天上,和他说:“你既然一直看月亮,那我们就把月亮让给你来看管,行吗?”那只白兔不敢反抗神仙,就只好下凡了。
在人间,它又是每天的看月亮。乌云蔽月,它便紧张不安,仿佛被谁偷了东西,月亮有意些损缺,它又不得安宁仿佛被抢劫似的,就是这样,小白兔又去上天,拜见了诸神,对他们说:“我既摸不着月亮,又不知道它有没有事,还是别让我看管他了,好吗?”
神仙也觉得有道理,然后取消了这个慷慨的决定,读后感《白兔和月亮读后感》。
读了这篇寓言,我知道了:拥有巨大的财富,就会产生无穷的得失之患。
--------------------
今天,我们又学了一篇寓言,它的题目是《白兔与月亮》,从老师上课一直讲到下课,就像一阵风而过,我总是感觉老师讲的总是飞快。因为我听得有点入迷。
从白兔与月亮这篇课文中,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得到的东西,那个想得到的东西有可能是财富,有可能是物品,有可能是别的东西。
但是,从白兔与月亮这篇寓言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总会非常的高兴,同时,也会皱紧眉毛,紧紧的盯着这件物品,不让它受一点伤害,这样,你以前的心情会一扫而光,就会有非常重的担子压着你,你会喘不过起来,如果你有能力和有安排的得到这件东西,你绝对不会想白兔一样,紧紧的看着自己的宝物。
与此同时,你还会合理的分配或使用它,那样,你便会很轻松很快乐。
当课上刚开始,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出一句名言:人生有两大不快乐,一是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二是得到那件东西。”
这句话很矛盾,但,从后来,我便知道了,真正的宽了并不是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是去欣赏那件物品的价值。就像月亮。
望着我想得到而又不想得到的东西出发!
第五篇:白兔和月亮》 课堂实录
一份公平的答卷
《白兔和月亮》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王菲演唱的视频歌曲《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倚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师:今天我们学习与月亮有关的课文,学习哪一课?
生:人生寓言。
师:人生寓言什么意思?
生:人生的寓言。
师:什么是寓言?看大屏幕,我们共同读一下。
生: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
师:我们先学习第一则《白兔和月亮》。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最喜欢标题中哪个字呢?
生:“月”字!
师:其实老师也喜欢,因为它象征着美好与纯洁。不但我们喜欢它,而且古代文人墨客也喜欢它,赞美它。像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学们会背吗?生:明月几时有„„
(齐背诵。)
师:刚才王菲演唱的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唱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还有写“月”的诗句吗?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生: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生: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郎夜行》)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师:写“月”的诗句还很多,本文作者因为特别喜欢月亮才写出了《白兔和月亮》,作者是谁?
生:周国平。
师:老师喜欢带”平”字的人,像当代作家张平、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女排铁榔头郎平,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著名哲学家、散文家周国平,这些带“平”字名字的人都非常有智慧。人的姓名非常重要,像带“玲”字名字人都非常靓丽,如:我校班玲玲、许翠玲、季美玲、李月玲、孙艳玲几位老师。
所以起名字非常重要,看上面的几个带“平”字的,我都非常崇拜他(她)们,其中老师最喜欢的就是周国平,他是我崇拜的偶像,因为他具有散文家笔下的细腻,哲学家的思考。他善于用哲学家的笔触书写人生,书写生与死,爱与孤独,真与美,女人与男人,岁月与性情,人生与永恒,他的作品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2001年10月5日,我开始走进周国平,走进《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我读完了周国平满纸的冷俊与温柔,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都是妞妞,妞妞——周国平的女儿,一岁多就离开了人间,可妞妞永远活在我的心中。读到妞妞,我的心中还有一个真实的妞妞,她说我是她的父亲和最好的朋友,2006年9月17日,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168个幸运星,其中127个祝福,40个星里面书写的四首诗,我只打开了两个,我不忍再打开它,让它永远珍藏,因为她是妞妞。这些都是人生的感悟!
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周国平,齐读一下作者简介,然后用笔记下来。生:(齐读。)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作品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随感集《人生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大屏幕显示。)
师:下面请同学们美听配乐(月光曲)朗诵《白兔和月亮》。在美听中标出段落序号,找出文中的中心词。
师:本文的中心词是什么?
生:得失之患。
师:得失之患的意思是什么?
生: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师: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生:不该得到的不要得到,得到了不要占有,否则将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生: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回答得非常好!
师:这篇课文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老师想给同学们谈谈。
我想读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和《岁月与性情》你就会真正了解。周国平说过:“给人带来快乐的是人,给人制造痛苦的也是人。“一个太好的女人我是配不上的,她也不需要我,因为有天堂等她,可是,发现了她有弱点,我要守在地狱的门前,阻止她进去。”周国平第一个妻子叫敏,第二个妻子叫雨,现在的妻子叫红。第一个女儿叫妞妞,第二个女儿叫啾啾。第一个和敏从1981年相爱到1988年结婚后离婚,后来和研究生雨相识结婚,1990年4月20日24时48分妞妞出生,1991年11月7日下午5时妞妞离开了人间,再之后周国平和雨又各奔东西。女儿和妻子的离去,他感悟很深,他说:“我最爱女儿和女人,不该得到的不要占有。否则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人就像白兔一样不该拥有的不要占有,要学会舍弃。
我认为周国平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这则寓言。
师:全文共5个自然段,分别写的什么?找出全文中的关键词。
得
1、赏月爱得如痴如醉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对月的悲欢离合阴晴残缺具有风韵失
2、赐月:
3、得月:
之
4、占月: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比
患
5、还月:
寓意:不该得到的不要得到,得到了不要占有,否则将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根据学生发言,列出结构提纲,归纳出文章的寓意、写法。)
师:周国平说:“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师:
1、本文中的月亮指什么?它还喻指什么?
生:本文中的月亮指财富,它还喻指金钱、美女、地位、权利、名声、成就等等人们常常追求的东西。
师: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师: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运用对偶,句式对称,语言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
生: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师: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生: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生:我认为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因为白兔一则没有能力去保卫月亮,生怕别人抢去偷去;二则有了私欲之心便不会真正拥有。所以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实力、有没有私欲。
(学生鼓掌。)
生:我不赞成。白兔得到月亮后如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就不会产生得失之患。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平常心。
(学生长时间鼓掌。)
师:周国平说:无论对妻子、女儿、朋友,都要好好爱他们,但要留出空间。彼此太熟悉了,太了解,没了神秘感;彼此过于陌生和隔膜,也不行。在有些接触又不太熟稔之间,既有神秘感,又有亲切感,既能给想象力留出余地,又能使吸引力发挥最满意的程度,这叫
做“若即若离”或“不弃不离”,但还要学会舍弃。
师:读这则寓言时,我想到要“戒贪”,由此我还联想到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
生:我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不过,现在我对前半句话又产生了疑问:“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就一定不幸吗?
师:白兔得到了月亮,又放弃了月亮,你认为白兔该不该拥有月亮呢?
生:白兔不应该拥有月亮,应该拥有青草,天空才应该拥有月亮的权利,只有浩月当空才是美的。人也是一样,不该拥有的只能欣赏,更不能占有,否则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生:白兔也可以拥有月亮,就如刚才的同学所说,白兔得到月亮后如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就不会产生得失之患。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平常心。
师:请同学们说说得失之患的事例。
生:1971年9月13日林彪仓惶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
生: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自1992年下半年以来,与有夫之妇李平长期通奸并共谋,在各自离婚并“赚钱”后再结婚。为聚敛钱财,成克杰于1992年下半年至1998年期间,利用其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职务的权力,伙同李平不择手段,谋取非法利益,数额特别巨大,卖官受贿四千万,2000年9月1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成克杰执行了死刑。
生:我说的是夏邑县名人刘佑全的事例。
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博士后刘佑全,2000年初到家乡夏邑县担任科技副县长,为招商引资,抱病工作,不到半年病情恶化,去世时年仅48岁。刘佑全报效祖国报效家乡之心令人感动不已。然而,从那铺天盖地的赞歌中听到的却是一支悲歌,感受到的却是一种迷惑和不解。
刘佑全是我国在有机化学方面惟一的博士后,1992年谢绝美国方面的盛情挽留,毅然回国,举家到位于豫西山区的河南开普集团,带领10名助手紧张工作,仅8个月的时间,就开发了一项世界首创、五项国内领先、七项国内外最新工艺、三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科研项目。他成为河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被国务院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人到中年,正是出成果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样一个博士后为什么要离开科技岗位,到一个贫穷的县去当科技副县长。在中国,在河南,还没到他这样的博士后无事可干的地步,其所学专业在家乡也没有用武之地。他在夏邑从事的是同所学毫无关联的招商引资等行政事务性工作。这样的工作不一定非要一个博士后去做,县里的行政官员绝对有人能胜任这项科技含量并不高的工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固然好,可如果把科技人才网罗到本地区本单位后却分配给极不相配的工作,这样的“重用”也实在悲哀。
据知情人讲,刘佑全任职科技副县长之前也曾提出两点要求,一是配一个秘书,二是配一部电脑。电脑是配了,秘书却没配,因为一个小小的副县长是没有资格配专职秘书的。这么一来,刘佑全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得自己动手。他去广东招商,签完两个合作协议,买不上车票,硬是在过道上站了20多个小时。赶到商丘参加完一次经贸洽谈会又马不停蹄地返回夏邑,为了查看一下电子邮件,只得抱着病重的身躯,一步步爬上办公楼,自己打开电脑。如果他有一位秘书,这些生活小事自然可以为他代劳。他去广东时肝病已经很重,这样的人怎能经得起20多个小时的列车颠簸?就是一时买不到卧铺车票,也可购得一张机票啊!可以说正是那20多个小时的颠簸,才使病情逐渐恶化,每况愈下,这让人多么痛惜呀!刘佑全是在病危的情况下才离开条件极差的县医院,要到省城去抢救的,可惜刚到百里之外的商丘就不行了。而事实上,刘佑全只是肝腹水,并非什么不治之症。现在刘佑全死了,才大张旗鼓地表彰和追悼。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这么做,却很少去探究事件背后更值得深思的东西。
(学生鼓掌。)
师:分析得非常到位,刘佑全应该搞科研,不应该从事的是同所学毫无关联的招商引资等行政事务性工作。真是悲哀!
生:老师,不是我分析的到位,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写的一篇文章,是他分析的到位。
师:你能爱看报、记性那么好,也值得赞赏,值得同学们学习。
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2007年7月10日因收受制药企业贿赂649万元人民币被执行死刑。
师:这些都是得失之患。
师:人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光中结束,人生给每个人一份公平的答卷,在追求进取中我们无限憧憬,在拥有世界的陶醉中我们不能迷失,用平常之心感悟,人生的百花园才会开满芬芳的鲜花。
郑州的李美荣老师昨晚给我发了一个短信:上帝给你打开一扇窗的同时,也给你关闭了另一扇窗,上帝对谁都是公平的,没有完美的人生,在追求人生的路上,要把握人生的方向。师:下面是老师在暑假改写的一篇文章《望月》,老师给同学们读一读,和《白兔和月亮》比较,有什么异同?
望月
小时侯,我就喜欢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望月,月亮走,我也走。现在,我爱躺在青青的草地上听婵娟细语,望明月高悬,感悟月的丰韵缺圆。
——题记
月,夜愈黑,你愈亮,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样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会全然照了出来的。月,人有了悲欢离合,你有了阴晴圆缺。你照出来,悲哀的让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是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清晨,你在绿树下梳理打扮:夜晚,你忙里偷闲。你就是如此天天年年。让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统统消失了,而你依然如此,永挂天边。
月,你对于人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来欣赏你吗?
这是一个奇怪的谜!从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举头望明月”;多少文人墨客“床前明月光”,他们有多少万般思想?
月,有时说你徒为亮月,虚有明光,因为你的光亮还需要太阳的光芒。有时说你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鬼魂。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因为你的存在,因为有了太阳的呵护,月才有了阴晴圆缺,人才有了悲欢离合,季节才有了春夏秋冬。真是对月当歌,人生几何?
人应该好好活着,不为月圆,不为月缺,而为人的悲欢离合!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中也有乐。做最好的自己,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活着!
月,我深情地望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到了你的阴晴圆缺,看到了我的悲欢离合。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我在人生中永恒。
(激情的朗诵,配上优美的《思》二胡曲,读出了对月的感悟。读后,学生掌声雷鸣。)师:这篇文章与《白兔和月亮》有何不同?
生: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白兔和月亮》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
生:这篇文章表达了对月儿的赞美和怜爱之情。
师:回答得很好!这两篇文章是各有千秋,都是对人生的感悟。
师:还有一篇新版《白兔和月亮》,课后请同学们欣赏。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附:新版《白兔和月亮》。
白兔和月亮
话说那只白兔,请求诸神取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个人拥有月亮,一天晚上又来到草地上,快乐地赏月。
青山如黛,月色如银,清泉低吟,晚风轻唱,草叶曼舞,树影婆娑。长空深蓝,群星闪烁;一轮圆月,冉冉浮起。面对此景,小白兔兴致勃勃,和清风流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醉如痴,浑然忘我,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她的歌声惊醒百鸟,百鸟为之喝彩;她的舞姿引来百兽,百兽为之叫好。
第二天,小白兔的才华很快被传扬开去。太阳刚刚落山,林中所有动物就早早地来到草地上,等候小白兔的表演。空旷的草地上,人声鼎沸。小白兔正要出来赏月,听到喧嚷,还以为月亮出了什么事,刚跑出来就被崇拜者们团团围住。有的给她拍照,有的要她签名,有的甚至偷偷地扯下她的几根毛留作纪念„„小白兔着实被搞得莫名其妙。好在她个子小,一低头,就从大家的胯下钻出去,躲到洞里去了。
动物们多少有些失望。他们开始反省。有的说是小白兔装大,有的说是她要出场费,有的说是因为没有音乐伴奏,有的说是她根本没有表演才华„„
一连几个晚上,小白兔都不敢再出来。也许是她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反正她只能躲在洞口,偷偷地看一眼圣洁的月亮。
动物们等了几个晚上,也没能再欣赏到小白兔的表演。于是,其他兔子就学着她的样子,吟诗、唱歌或者跳舞,因此大发了洋财。别的动物如小鹿小猪等看到这确是一个生财之道,纷纷改行当起诗人、歌手或舞蹈家,许多动物都让自己的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艺术班培养特长,为今后当名人名星打下基础。
有的说,不相信离了小白兔,就看不了戏。
小白兔不解动物们奇怪的言行。她只是觉得在这样嘈杂的夜晚赏月是不行的。于是她决定爬到山顶上去。她刚一走出洞口,喜欢她的,嫉妒她的,夸奖她的,咒骂她的,想揍她的,想拜师的„„一大群跟在后面,吵吵嚷嚷,穷追不舍,让她不得不拼命地往山上跑。
她翻上一个山头,大家追上一个山头。她没有喘气的机会,好在她擅长爬坡,便一直向最高的那座山峰跑去。动物们追得累了,围在山下,骂街的骂街,叹气的叹气。
小白兔跑上山顶,前面是绝壁,无路可走了。她看着山下那些动物,再看看面前那个月亮,大声呐喊:你们快看,月亮快要下山了!
是的,当大家追逐小白兔时,月亮已经缓缓地坠到了山头。小白兔向着心中的月亮,纵身一跳„„
月亮下山有什么好看的?有的说。
小白兔摔到悬崖下去了,有的说。
太可惜了,有的说。是她活该,有的说。
这时,有个小猴子指着即将消失的月亮大声疾呼:快看,月亮中有个兔子„„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