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04: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

第一篇: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

雷玉勇

(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都 610039)

摘要: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技术学科。基于“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加强实验环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关键词:液压传动;气压传动;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H13819

文献标识码: B

Reform and Practice on Improving Course Education

LEI Yu-yong(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of Xihu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Abstract: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students to maj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It is also a practical technology with close relationship to engineering.Based on principal of pertinence, practicality, progression, a lot of reform work was done in drafting teaching plan, reforming ideology, construc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ources, updating means and method of teaching as well as reinforcing practice and experiments.Consequently a good expectation was achieved.Keywords: Hydraulic Transmission, Pneumatic Transmission, Teaching, Learning, Teaching & Learning Reform

0 引言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现代传动和控制的关键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液压与气动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研究数据表明,国外生产的95%的工程机械、90%的数控加工中心、95%的自动生产线,几乎都采用了液压与气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目前在[1-3]液压与气动技术方面与国外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普及应用方面也仅及国外的三分之一。

《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程主要是研究液压与气动技术一般规律和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它将原来的液压传动、气压传动两门课程整合为《液压与气压传动》一门课程。它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技术学科。内容包括流体力学、液压与气动元件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回路与常用回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等。

《液压与气压传动》具有实践性较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比例学生感到“难”学,不好掌握。通过调查发现,“难”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新技术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刻苦学习的主动性,知难而退;第二是学生在流体力学、高等数学、机械基础等相关理论基础差;第三是学生缺乏工程技术的实际经验;另外,教学实验设备设施的不足也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主要是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加强实验环节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工作,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 修订教学计划,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我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一门骨干课程,为了建设好这门课程,先后组织有关教师前往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兄弟院校考察取经,把他们好的经验带回来,组织有关专家认真讨论,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并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更新了教学内容,将国外先进的液压(气压)元件和液压(气压)技术以及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使其适应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基于“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我们把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流体力学基础、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阀、液压(气压)基本回路、典型传动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步骤等内容列为课程重点。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把液体的粘性和粘度、液体静力学方程和特点、流体动力学三大方程、小孔和缝隙流量、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方向控制阀符号含义、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及压力控制阀的区别、调速阀采用原因和工作原理、新型液压控制阀的类型和应用、速度控制回路特性、典型传动系统的分析步骤等作为课程难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以我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在制定《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计划时,共安排64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8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液压传动部分是教学的主要部分,分配了48学时,气压传动12学时(其中2个学时实验)。

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性教学。逐步改变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过渡到课堂讲授、教学实验相并重。对实验台的功能进行升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将学得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紧密结合,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2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建设为核心,组织教师编写包括《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子教案、《液压与气压传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液压与气压传动重点与难点》、《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集》、《液压与气压传动题库》等文字教材,同时编写了《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大纲》、《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报告》等文字教材。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材中有大量结构图、示意图、工作原理图、基本回路图、典型液压系统图等,课堂上很难在黑板上画出。可是若不画图,照书本中的图讲解,既不直观,又很难讲清楚。因此,事先用扫描仪将教材中各种图形或有用图片扫进电脑,将教学内容做成幻灯片,还可以在幻灯片中插入一些声音、动画、超级链接。利用多媒体教室中的视频展台,可以将大量图形、文字以及实物投影到屏幕上,既生动、直观,还可以将图形放大、缩小,学生容易接受,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切换投影内容。这样可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节省时间,使教师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集中在重点知识与重要分析方法的讲解上,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规范化教学中,该课程从最初以课堂板书、挂图教学为主,逐步过渡到用幻灯、投影及录相设备进行教学,现在已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大量图片、三维实体模型、Flash动画及声像资料。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授课机动灵活、迅速方便,轻松省时,加大了课程教学的容量。由于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使传统教学中无法和难于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再加上丰富的实物模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3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书先育人

教学过程中,“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涉及到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要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 “教”、“学”互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先育人,然后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以往的课堂随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迷失方向,把大学当成乐园,整天沉迷于吃、喝、玩、乐。没有基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导致求知欲不强、上进心不足,具体表现为缺课多、上课精神萎靡、睡眼朦胧、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不看书、不复习、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针对这种情况,在每一节课都会花上几分钟时间,从个人生存的最低要求,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谈知识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情感、自信心在我们的教学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也是教师最应注意培养的。

理论教学采用PowerPoint电子教案进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可有效精简授课学时,增加课外相关新技术、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次课中,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放映一段教学影片,通过观看液压泵站的组成和工作过程、液压吊车、冲压机、挖掘机的工作过程和液压系统结构等影片,使学生对液压系统有了一个大概了解,认识到液压系统是靠液体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系统的本质是实现机械能—— 液体压力能——机械能的转换,认识到液压系统一般由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和辅助部分四个基本功能部分组成,并初步了解各个部分的功用。从而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感到这门课的新奇,心里充满了对本课程的向往和渴望。

另外,通过液压千斤顶的Flash动画来介绍最简单液压传动系统,帮助学生从“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来理解静压力、压力传递、能量传递、位移传递等基本概念。通过这些视频、动画、图像等信息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之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以前的教师要“教”,变为现在的学生要“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理论课教学注意“启发式”,杜绝“填鸭”式。我们的做法是:注意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循序渐进,接受知识),老师跟着学生的表情走(察言观色,掌握学生听懂/接受的程度)。

鉴于学生基础差,参差不齐的特点,特别注意与先修课的衔接,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概念清楚,重点突出。1)着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阐述,减少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和计算。淡化难点,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知识点、难点讲述形象生动清楚,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对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及时设立适当的习题课予以讲解,不积累问题。

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适当考虑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采用“一看(观看影片或动画)、二讲(讲解)、三用(应用举例)、四总(总结)”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比例阀等内容时,先通过观看动画,这些动画很生动形象地将阀的动作过程演示出来,突破了教学过程的难点,使学生直观了解各个元件的动作过程及顺序,然后通过幻灯片讲解这些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再列举这些元件的应用场合和选用原则,最后让学生总结各种元件的结构特点以及异同之处,这样就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液压(气动)元件。

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实施“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等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将“个别提问、自学讨论、学生讲授”等三种方法并用,为学生开发智力,锻炼才能提供机会。将讲述和录像相结合,讲述和投影片相结合,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对知识的把握。在液压与气动教学课件中,储存了大量的液压图形符号、各种泵(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各种控制阀及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动画和教学影片,极大地方便了教学。

当然,多媒体教学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也还存在着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传统教学仍然拥有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如有利于学生的品德、人格教育,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直接指导和控制等。所以,在教学中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对于液压流体力学和液压缸设计等内容仍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方法。另外,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来回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动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本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满足学生进行本课程全方位、不同层次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使原来从属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改革为认知性、验证性、技能性和综合创新性系列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利用我院现有液压实验设备,对学生实行全天候开放,同时,学校还将加大本科建设投入,把我校液压气动实验室建设成为完善的实验教学基地。

加强实验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实习工厂、实验室的功能,打破常规,采用了讲述和实物相结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让同学们带着实际问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与手段,促进了教学。有效地避免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6 教学效果与体会

在过去的理论教学中, 教师都是单向思维,按部就班的讲解,单调、乏味,总以为学生懂了,其实不然;而学生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温习,课堂上懂了,下课就懵了。通过教学改革,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总是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答案离开教室;带着想法进实验室,带着试验结果离开实验室。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掌握了当前液压气动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工作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相信,随着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本身也将不断完善并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福玲,陈尧明.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第二版 [2]. 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第三版

[3]. 贾明新.液压传动与控制解难和练习[M].北京: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1 第一版

作者简介: 雷玉勇(1962-), 男, 四川省盐亭县人, 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 主要从事流体传动及控制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联系人:雷玉勇

电话:***

Email: yuyong_lei@mail.xhu.edu.cn

第二篇: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改革研究.(模版)

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改革研究

【摘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的深远意义在于使大学生在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实践素质以及创新意识的加强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开发非智力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实践教学是他们大学期间获取综合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上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会计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做一些探讨。

一、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我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它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以及人文社科等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的学生。简言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用人单位“能用、快用、好用”,二是确保人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立足点。

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重要时期,各行业将在迎接挑战中提高水平,同时也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具有更坚实、更宽广、更合理的知识结构、更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有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求我们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对自身的教育质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师资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认识做出必要的回应。

当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而产生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存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我们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当按照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观、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观,以社会和职业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学生利益和职业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要实现以上目标,应着重设计并抓好实践教学环节。

二、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借助教育部教学评估的东风,相继进行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各类专业实践教学所占比例逐年加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系列教材十分缺乏

从国内相关院校实践教材建设情况看,目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内容详实、规范实用的会计实践教学系列教材十分缺乏,虽然近几年各高校实践教学比例逐年加大,但在教材建设上缺少投入。我校会计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教材建设上也没有系列化,正式出版的实践教材很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工作的有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的精力大多投入到与评职称有关的科研项目上,致使实践教材建设缺少投入。

(二)实践教学内容缺少深度和层次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性的教育方法,缺乏对学生探究问题的鼓励,这样的教育思想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独创性的发挥。反映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一味地强调全面、严谨和自成体系,缺乏认真的梳理和更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和疏漏,未能构成相辅相成、承前启后的整体优化体系。还有目前高校基本上全是必修实验,选修实验却寥寥无几,因此学生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再有像财务案例研究、财务报表分析、税法实务、审计流程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开发和更新更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方面的实践课目前开发的不够并且缺少深度。

(三)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单一

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是保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改革进程远远滞后于理论教学改革的进程。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考核方法单一,缺乏考核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所有学生按部就班地做一样的实验,完成实验就算完成考核任务,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考核内容缺少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忽视学生个体对实验教学考核的需求,实践教学考核往往采取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考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一)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制定教学内容

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紧紧抓住创新人才的特点,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思维的产生除本人的全面素质而外,主要来源于实践活动碰到的问题。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非常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加以实施。

教学内容是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会计专业所设置的教学内容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整个会计教学体系。因此教学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实践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开设自主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好的途径。自主性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一个只给出实验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没有了详细的实验讲义,学生要利用综合知识并查阅资料,设计出几个方案,最终确定出最佳的实验方案,直到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写出小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这种创造性的工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大胆创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沙盘模拟实践课就是这样一个自主性实验课。

(二)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创新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和稳定的教学管理骨干师资队伍。构造这支队伍的成员除了应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外,特别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要造就这样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以借助当前企业改制的大好时机,聘请一批来自企业、事务所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应采取多种途径,使这支队伍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了解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做到既“专职”又“多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三)设立层次化、模块化、菜单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我们把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块,明确各模块的培养目标并组织教学。详见图1。

1.基础训练模块。该模块所涉及到的实践内容主要是操作性实验,此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应用软件及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

2.专业训练模块。该模块所涉及到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分析设计性实验,此类实验着重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获得基本的实验技能,在教师指导下对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综合训练模块。该模块所涉及到的实践内容主要是综合性实验,此类实验着重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接近实际工作,并深化学生在前两个模块中掌握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自身知识、能力如何在实际工作上得到应用和发挥,进行学以致用的过渡。

通过三个模块的分层教学,形成会计实践训练体系。当然为了使这一实践教学体系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还应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积极开展第三课堂活动,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华北高校区用友精品课“沙盘模拟”对抗赛,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了第三课堂的魅力,每个人在活动中把自己的全部知识积极调动起来,大家互相协作,积极讨论,不知疲倦。当他们克服了原以为无法克服的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同时也对自己的能力有了重新的认知和定位,从而适时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又如提供学生参加信息产业部的财务软件认证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这种活动的组织意在为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与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不谋而合。再如高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及早参加研究课题,这对于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些活动既开阔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产生知识传递过程中的“1+N”效果。

(四)在实践教学考核中采用“文件夹”式质量控制法

“文件夹”式质量控制法,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建立学生文件夹,由教师、学生本人和学生干部组成“三位一体”的评估人员,对学习者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它否定了教师一人给学生定分数的传统评估法,而是以学生对自己在某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自我评估为主,再参考教师和学生干部对学生的评价,然后给出一个较为合理、客观的分数和评语。将文件夹评估法的理念应用到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中尤为合适。

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定由教师一人评定的确不太合适,教师极易倾向于凭印象或一次考核或凭实习报告(报告可能是抄袭的)等给出分数或评语,这就有可能造成认真对待实践的学生分数反而较低的现象,从而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导致实践教学质量的下降。利用文件夹式质量控制法来控制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质量,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达标要求和评价指标事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达标要求一定要明确,经过学生努力后能够完成;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要强,切忌模棱两可,造成评价困难;在达标要求中要写明最低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向高标准努力。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课题。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其效果的检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会计工作逐渐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实践教学方式的改变将为新世纪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为我们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第三篇:提高《社会学概论》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社会学概论》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①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钟玉英

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属于人文素质课,是高校全面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1]。《社会学概论》就是是哲学社会科学中很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对社会学学科主要范畴、原理的介绍,包括个人社会化、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等内容,对于帮助大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认识自我和他人、学习如何适应社会,融入群体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社会学概论》这门课,有些高校甚至还开设了社会学公选课,各种专业的学生都可选学。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使大学生在《社会学概论》课堂上有更大的收获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高等学校从事社会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社会学概论》课程的特点

首先,该门课程内容庞杂。从其学科位置和性质看,《社会学概论》具有导论性,是为社会学整个学科提供一个概括性的说明,为初学者提供整个学科的历史、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框架,这就决定了该门课程涉及面广,既要包括社会学的历史,又要介绍社会学的基本原理;既要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又要介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际运用,内容庞杂,这就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难度。

其次,教材编排逻辑的多重性。大多数《社会学概论》教材内容的编写都将静态-动态、微观-宏观、个人-社会、行为-群体-制度-问题、历史-理论-方法等几条逻辑线索交织在一起,进行内容编排,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教师必须仔细领会几条线索的特点和深意,再选用恰当的方式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条逻辑线索、真正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

再次,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现实性。社会学力求象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它从创立伊始就与众不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众多的理论派别。但与此同时,社会学大量采用社会调查、实地研究等研究方法描述和解释当代社会现象,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种特色要求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既要深入浅出的阐发理论,又要与现实研究相结合,全面展现社会学的特色。

最后,研究方法的独特性。社会学提倡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四种:社会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实验法,其中以抽样技术、问卷设计、统计分析为支柱的社会调查法是社会学的典型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也正越来越广地被其他学科所采用。让学生领会社会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本身就是社会学概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需要社会调查实践,课堂教学安排又往往很难兼顾这一点。

从以上几个特点看,要想上好这门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讲授《社会学概论》时的心得体会 ① 此系四川大学新世纪教改工程二期项目“《社会学概论》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研究”的成果之一。

(一)教学内容要有繁有简

社会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涉及的概念多是一些大概念,例如“文化”、“群体”、“社会变迁”、“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等。很多时候教师出于好心想把教材所有内容都细细讲给学生,但这往往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和被淹没感。有些学生反映“一整堂课从头至尾一直忙着记笔记,手都写酸了,却没有时间充分消化所听内容,收获也不大。”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有繁有简、有详有略。首先在安排各章内容时,要注意详略搭配,注意章节间的节奏感。例如,根据具体情况如果第一、二章详、第三章就可稍略,第四、五章又可稍详,稍略的章节可提出问题并提供参考阅读文献让学生自学;其次,在某一章内部的内容安排上也要繁简搭配。例如在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时,可以着重讲清社会学发展的人物及思想脉络,详讲几个重点人物和派别,其他内容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同学们下课后自学,在下次课刚开始时抽查同学自学情况。

(二)避免照本宣科

照着教材或讲义念上课内容,这对于教师来讲是最省事省心的一种教学方法了,但也是最不能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甚至最令学生不满的一种形式。这种现象最易出现在初为人师或初教此课还未融会贯通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心理上不重视学生需要的原因;也可能由于对教学规律和方法钻研不够;对理论未联系实际领悟透彻,只能勉强做到转述清楚,还无法融通,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印证理论;还可能因为考评体制对教师教学效果缺乏监督和推动。

如何才能避免在上社会学课时照本宣科呢?首先需要找来国内国外最权威经典的教材来参详,将整个知识结构、理论体系领悟透彻;其次要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举一反三;最后再综合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体语言、电子教案、案例讲解、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式讨论等教学形式,以达到有效避免照本宣科,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收获的好效果。

(三)避免庸俗搞笑

有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听课兴趣,会采取多举例多讲笑话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但是需把握尺度,避免庸俗搞笑。在上社会学课时,切忌为了举例而举例,为了搞笑而搞笑。尽管时下许多大学生喜欢轻松、搞笑的课堂氛围,喜欢听幽默、能吹能侃的教师上课,但如果教师为了讨好学生,获取表面的热闹而避开理论,尽讲时下热点新闻、肤浅的笑话,就会耽误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而误人子弟,自然也不会得到学生长久的热爱与尊重。尤其在学分制背景下,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以选课人数作为教师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之时,更难避免一些教师把放松考试要求、降低听课难度、增加课堂搞笑气氛当做吸引更多听课学生的手段这一现象。这些老师误以为学生只是追求轻松的听课,实际上学生也想学到真本事,也不绝对排斥理论。

其实,社会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学科,很多规律、原理都是从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每讲一章一节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许多活生生的例子。例如,在讲“文化”这一章时,不仅可以举一些具体的文化形式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同性恋文化、哈韩文化等来增 2 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可以用各民族文化对于人类的作用来说明文化是人类进化的“体外器官”这一道理,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来启发学生理解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四)组织好讨论

讨论是大学课堂教育中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它也是许多重要的教学方法——如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对话教学、探究性教学等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基础。尤其是在进行大班教学或选课人数超过百人的公选课教学时,讨论更是可行可控的好形式。但缺乏精心设计和良好组织的课堂讨论也是无法博得同学欢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如何在社会学概论课堂上组织好讨论课呢?

首先要结合所讲章节内容选好讨论主题,例如在讲“社会化”时,可以选一些社会化不良的个案进行分析,我曾选过一个研究生的自杀作为讨论主题。在公布讨论选题时,要提供充分的客观资料,便于学生全面了解该讨论题目。然后根据学生多少选择是分组讨论还是全班讨论。选修人数多的时候最好采用分组讨论,这既能增进选课同学的了解,又能集思广益。每个讨论小组要选定一个组织者,不然就容易散掉,讨论很难深入。讨论5~10分钟后,可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随时与他辩难。最后教师需点评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就该主题做一个全面分析。

(五)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角色扮演

后现代知识论认为,认知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认知现实、解释现实的。如果要使认知富有成效,需要提供与认知者已有经验相关联的情境,促动认知者“进入”情境中获得个性化

[2]的体验,才能使外在的知识内化到认知者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而具有真正的意义。因此体验性教学模式被提了出来,并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应用。角色扮演是一种再现的体验性教学,即学生设身处地扮演他人角色,体会他人曾经有过的经历,这是一种移情性质的体验[3]。社会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既可以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也可为个人成长、群体发展提供说明和指导,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和可能开展体验式教学,于是我也尝试在社会学课堂上融入角色扮演的方法。首先我告诉同学们将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作为期中考试的办法,然后启发同学们将自己生活经历中认为最有意思的人际交往情景提炼成角色扮演的题目,一周后,在每次课开始留出一点时间用于学生课堂完成角色扮演。这种形式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认真准备自己的表演,并且一个比一个选题好、表演好,投射了以大学生活为主的许多社会生活情形,不仅使全班同学受益匪浅,也令我大开眼界,更了解和理解当代大学生。

(联系方式:028-66976773,028-84515953,zhoey123@163.com,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邮编:610064)参考文献:

1.黄光荣: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文史博览,2005年8期 2.辛继湘:试论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建构,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3.汪潮,郑丹丹:解析“体验性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4期

第四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大中专院校的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里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要分析施教对象,掌握其认知水平,不断结合新知识、新应用,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学习课程内容和教学侧重点,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整合;设计法教学

作者简介:安小宇(1979-,男,河南许昌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王子成(1976-,男,河南永城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河南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75-01

一、课程改革的意义

大中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向本地区输送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其中课程教学担负着专业技能培养的重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这些专业知识,了解并快速学会相关的专业技能是课程教学中关注的要点。本文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职教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当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如“机床电器控制”的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电类问题,如电力驱动、电子电器、电子通信,提供了解决的办法,因此该门课程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特点是:第一,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较多,涵盖的内容广泛。电工电子包含了电工知识(直流电、交流电、三相电、变压器、电动机、电类仪表的使用及安全用电常识等,电子技术部分又包含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第二,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实验实践较多,操作性强。第三,该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是教学学时数少,大部分学校学时在90学时左右,郑州轻工业学院电工电子

技术学时仅为48学时,与教学知识点多的矛盾冲突较大。以往学生感觉该课程较难,能学会的东西较少。

三、多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改善的措施 1.首先要关注的是职教生的特点

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教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分析授课对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两者是有关生长发展的需要,这两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职教生就会缺乏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丧失进取心。探究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动机,才能使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段名言所强调的“好学”、“乐学”即学习动机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能学得好。学生学好某一门课程决定于内在动力,也与外部因素的刺激有关。某项调查表明,职教生喜欢学习某门专业技能功课的原因有:觉得这门功课有用;这门功课有趣;学好这门课程会取得好成绩;来自教师的因素(学生觉得这门功课老师教得好,待人亲切,师生关系好;来自其他同学的因素(因为别人喜欢,受之感染所以自己也喜欢这门课程。

从这些因素分析,要想让学生学好电工电子这门课程,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引入课程时,多给学生讲解这门课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实例,及该门课程所授技能所解决的问题。例如讲解工厂中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设备的自动生产流水线,只有了解这新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气性能,才能正确地操作和维护。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电,大到航天航空科学研究,小到超市收银员,都需要操作和使用电子信息设备,因此课程引入这些内容时首先就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还要考虑职教生是通过形象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获取知识,依据

电工电子的课程特点,应该整合课程内容,还要对课程进行综合设计,这一点放在后文中讨论。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讲解要由浅入深,授课方式要灵活多变,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多与学生沟通,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2.关注以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教学中,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包含了电路及基础理论、三相电、变压器、电动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注重理论分析和学习。特别是基础理论的建立,像三相电规律较复杂,电路模型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学生感觉难度较大,会不自觉地放弃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另外大部分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没有结合实际电路,让学生觉得这些只是脱离了实际生活。

另外由于课时所限制,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精简教学内容,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略讲或不讲,这样就失去电工电子的系统性,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不相一致。以往开设的实验也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实用性不强。对于职教学生,笔者认为理论知识精讲,把复杂的知识进行拆分、简化,突出应用。从应用的角度引出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原理分析。做到理论讲解够用为度,着重实践能力培养。针对电工电子要求的实践能力培养重点进行训练:如电工基础部分,照明电路的正确连接,电动机的正反转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组建及实现;电子基础部分,注重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电路元器件的特性识别与测试,常用放大电路与集成放大器的特性及功能测试,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与测试等。

根据课时合理地整合教学知识点,电工电子课程应该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将电机及控制技术、整流稳压电源技术,放大电路,触发器技术与门电路技术,可控整流电路技术等与机械制造,机床电气控制等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使学生学以致用。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应该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法。如在讲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内阻概念时,把两种电路模型板书在一块黑板上,方便学生对比和识记;还可以灵活设计电源的参数,把两个电源连接在一起,一个做电源作用,一个做负载作用,如手机电池的充电状态,使学生进一步结合实际理解电源内阻的概念和阻抗匹配的重要性。这时板书讲解突出其优点。在讲解到元器件时,就可以将课堂搬到实验室,现场识别元器件,演示测试元件的特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识别、测

试、竞赛、评比,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动画等使教师教授的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在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一般来讲,单次课的教学环节包含课前回顾,新课导入,重点内容展开,重点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的练习和小结。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呼应,符合认识规律。而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会缺失某些教学环节,如课前回顾、新课导入,使学生难以快速接受新的知识,对新知识感觉到突然。对电工电子课程要加强练习和小结,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进来,思维活跃起来。在做中学符合职教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切忌在教授过程中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4.依据课程和学生认识规律,做整体教学内容和教法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课程的深入也相应地调整教学形式。初期应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讲授,教法上适当采用讲授、讨论、引导和交流的方式。中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教法上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上实操课,引导分析,综合应用。后期则是知识应用阶段,突出自主性和实践性。同时后期实践活动与最终考核挂钩,以刺激学生兴趣,提高效率。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要想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分析施

教对象,掌握职教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有的放矢;还要分析课程本身,随着职教改革的深入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依据机械类专业的需要,整合教学内容,综合设计教学内容,不能单单翻译课本;另外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合适的教法,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最后,注重在学期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感受,分阶段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侧重点。

第五篇: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目录

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2

二、计算机教学的一些措施...............3

1.化难为易、分小段教学,让学生感受成功............3

2.多将学生引入学习上的竞争...............3

3.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4

4.课堂教学和考核要明确,以日常考核为主............5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要:根据当前职业中专的学生特点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列问题,采取化整为零、分段教学的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他们逐步引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不断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

近年来,招生制度发生改革,由于普高招生的影响和职校招生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目标定位不高,态度不端正,主动性不够,加上年龄较小,家长不放心其外出打工,不期望能学到什么知识,只希望能在学校多呆几年,因此造成只求过关混张文凭混日子的学生不在少数,逐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学生素质明显滑坡。此外,网吧的兴起、游戏世界的虚幻飘渺迷住了部分学生的眼睛,大部分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就是只对游戏感兴趣,以为计算机课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而一遇到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会存在抵触和畏难情绪。这一些都给我们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是对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一大挑战,我相信每一位中职的计算机教师在这方面都会深有同感。

我校是一所职业中专中技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初、中级技能人才。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如何改善和提高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这些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意识,是摆在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校计算机教研组近几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职业中专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其本身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并以实践性为主的特点。对初中阶段所学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对于每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是从零开始学起,并且由于计算机教学本身具有教学手段丰富的优势,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师生能够进行实时交流,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操作要靠平时不断的反复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和熟练,不像其它一些课程只要死记烂背就能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特点。另外,针对学生

课后对计算机接触的时间比较少,课后练习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因此,要求在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而且可以逐步改变他们以往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带动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计算机教学的一些措施

我们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了激励和赏识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具体做法如下:

1.化难为易、分小段教学,让学生感受成功

中职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内容又杂又多,除了要学一些最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动手技能的培养,而涉及到技能训练的课程也相对比较多,每部分涉及的范围又比较广,知识点比较散,对中职这些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在课程的“新鲜感”过去后,一般难以保持较好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课堂纪律也就难以保证。对此,我们应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可以有意识的将每部分的学习内容“化整为零”,实施分段教学,分段考试,使中职学生能够较容易的掌握每一小段的内容,循序渐进直到大考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使他们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增强了信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每一阶段的“成功”的学习,学生们逐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树立了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自信,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逐步的提高。

2.多将学生引入学习上的竞争

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大多处于“劣势”,在学习方面比较懒散,缺少竞争的意识、好胜的劲头。对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有意识的引入和组织学生们的良性竞争,激发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好胜心”。在具体形式和方法上,我们主要结合计算机操作的练习,针对不同的课程,可以先从简单的练习竞赛开始,比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开展“中英文打字”、“word排版”等技能比赛,c++程序设计课程则可以进行 “简单的程序编写”等比赛,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和竞

争,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组织多轮比赛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在同学们逐步树立了学习竞争意识后,再结合课程的学习,不断增加比赛的难度和要求,将学习上的“竞争”经常化和深入化,因为在竞争过程中,脑、手、眼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并且注意力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对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为了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对各种竞赛活动也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设计,使之充满趣味性,以吸引同学们的广泛参与。例如:在设计精神奖励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实物奖励,由学生自行担当比赛评委、自行组织比赛,分组练习谁做得最好,谁当“老师”指导别人等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竞赛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逐步树立起来良好的学习竞赛氛围,也使得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3.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整体素质较差,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更大,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给教学过程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在方法和措施外,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有的放矢地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的基本任务。否则,如果个别学生跟不上班级教学的进度,达不到基本的要求,不仅自己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拖整个班级的后腿,影响学习氛围和各种激励、竞赛手段的运用效果。在整个教学和实施激励、竞赛手段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别,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学,也是我们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具体做法上,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形式和要求,分别采取了同等水平的分组教学、以好带坏的一对一的课堂学习方式、个别重点指导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在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内容的学习、上机操作练习及一些制作比赛,就注意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与学习一般的学生分在一起,以“好”的带“差”的,使后进学生能够得到较好帮助和辅导,跟上学习的进度和要求,而好的学生也得到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深化,更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对一些熟练性的操作练习和竞争,则将水平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使好学生之间相互激烈竞争,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而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有“获胜”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重点的指导,耐心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特别是要利用学生自身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成绩,教育和激励学生本人,以减少对学习的畏难心理,树立赶上其他同学的信心。

4.课堂教学和考核要明确,以日常考核为主

中职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多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差,甚至态度也很不端正,这给教学任务的完成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他们仍与一般的学生一样,很看重自己的分数。我们抓住他们这个特点,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都对学生提出量化的具体要求和考核目标,并将平时考核成绩作为整体课程考察成绩的主要部分,引导学生注重每一节课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使得学生自己明白如果达到每节课的要求后,就可以取得一个良好的平时成绩,为通过全部课程的考试或考核打下基础,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总而言之,根据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采取化整为零、分段教学的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一点点的成绩和进步面前,获得激励和鼓舞,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将他们逐步引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不断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

下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效果之我见

    提高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效果之我见 《国际货运代理》是我校物流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货代业务的操作与处理能力,培养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和业务第一......

    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就任于龙江县广厚中心学校,正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师课改理念已经渗透真实课堂中了,课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学校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模式,采用......

    课程改革实践总结

    课程改革实践总结 XXXX年,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校的校园。学校领导以科学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引领全校教师外出学习,大胆实践,努力探索,走在课改的路上,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课改方......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在即将完成新课程培训时,我就如何提高教学成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必须吃透教材,这是传道授业的第一步。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讲得出来......

    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围绕新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对高一化学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启秀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 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5篇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大中专院校的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里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要分析施教对象,掌握其认知水平,不断结合新知识、......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牛泉镇圣井小学 雷建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我校现有9个教学班, 268名学生。一年来,我校认真落实上级各项......

    推进课程改革,实践群众路线

    推进课程改革实践群众路线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找准学生的闪光点和存在的薄弱环节。2014年4月3日上午,岩口小学初中部七八年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