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就任于龙江县广厚中心学校,正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师课改理念已经渗透真实课堂中了,课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学校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模式,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兵”教“兵”
作为广厚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兼教研组长,我深刻的意识到课改不是小事,应结合本校的现实状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我们学习的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管理,但是洋思中学的成功是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沉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洋思中学的经验是丰富的,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但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不能生搬硬套。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力的。
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洋思中学对待基础差的学生有着独到的做法。他们注重抓好起始年级,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力争使每一个学生会学习、能学习。
为了更好的搞好广厚乡中心学校的教改,我认为首先要重素质教育、重全面发展、重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把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水平。
第二篇: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华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
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顺逆,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基础教育的基础,如何提高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的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一 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优势
五华区从2003年进入科学课程改革试验,如今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了。几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科研中心的领导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区的科学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基本情况
五华区拥有一批全心全意为学生,热衷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学科教师队伍。其中专(兼)职科学教师85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兼职教师5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人。省特级教师3人。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
2.科学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课改以来五华区开展了以“科学性质”为核心的科学教师培训。举办了五华区第一期科学教师骨干培训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带领老师外出考察学习,并通过实践考核,促使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先后进行昆虫标本、化石标本、植物标本、机器人的制作培训.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分别到上海、重庆、西双版纳等地学习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一系列的外出取经活动,增长了教师的知识,拓宽了教师眼界。切实提升我区科学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3.科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所突破。
近年来五华区通过带领科学课教师开展云南省教科院立项课题《利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高年级自然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自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法模式的研究》,昆明市社科院的规划课题《小生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五华区科技局立项课题《小学科学课程备课系统开发应用》等一系列课题研究,使五华区科学课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显著提高.以上课题均获得市、区级人民政府表彰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巩固了我区科学教学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二)问题 1.师资队伍不稳定
科学教师队伍不稳定,有些专职教师经过几年的业务培训刚崭露头角,又被抽到其他学科上面。(仅2003年以来己有12名专职自然教师担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2.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从调查统计结果表明24.3%的学校对科学课重视,48.7%的学校 根本不重视。从访谈中发现一些学校重视科学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从考试角度出发,在考前甚至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因此学校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忽视。特别是个别学校甚至把实验室改为它用,学生做实验只能在教室,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实验室只是个摆设,平时上课学生很少进过实验室,对实验仪器更动得少,部分学校甚至连科学课课时都不能保证。
3.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大部分科学教师在爱岗敬业方面表现得较好,但有部分观念陈旧,个别教师甚至是因为带不了语文、数学而来教科学,为此表现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工作积极性不高,课堂上没有激情。有些年轻教师,由于是兼职,既不参加培训,也不认真备课,把主要精力放在所带的语文、数学学科上。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探究”常流于形式。
4、科学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之一.专职科学教师平均课时量为18节左右,还要兼管实验室。其劳 动强度可想而之。所有专(兼)职科学教师的共同感受是:教科学课太累了,他们风趣地称自己既是实验准备员,又是实验教师,还是科技辅导员;既是科学教师,还兼仪器管理员和器材维修员。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杂事太多,无时间交流、钻研教法、学法.二 改进意见
(一)稳步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就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现任教师安心工作,为他们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提供适当的机会。加强科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多途径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建立以科学性质的培训为核心的科学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
抓好科学教育主阵地——科学课堂教学,以探究学习为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夯实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获得。
构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各种活动为双翼、各界教育力量为支撑的儿童科学素养教育网络。通过丰富的活动,建立开放的科普活动内容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使科普活动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自身回归。
(三)深化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促进学生发展。⑴开展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强科学课程教学和科技教育的整合,培养儿童的科学情感,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节或科技周;有条件的学校创科技特色学校。
⑵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体验科学过程。
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儿发明大赛”、“全国劳技作品创新大赛”、“科学在我身边科普演讲故事会”、航模、海模、车模竞赛、小制作比赛等等;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普活动,利用科技月、科技周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到实践探究中来;开办各种形式的科普培训及讲座,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展示机会,同时通过亲历探究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的真谛,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
⑶夯实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获得。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开展了多次交互性课件设计、教学设计、论文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反思、总结。
⑷ 挖掘社区资源,建立多维科学教育资源。
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进行科普宣传,使社区成为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阵地;积极参加省市区科技节的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展版,向
市民介绍科普常识;与物理研究所、生态所、昆明动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多家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为学生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建 立课外科普调查基地,同时聘请有能力的家长为课外辅导员协助指导活动的开展。
(四),针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多渠道提升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1.成立科学教研协作组,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或加入区域科学教研协作组,加强校本教研。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在片区成立了《科学》课程教研协作组,分别由片区学校组成的教研协作组,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教研协作组与全区性教研点面结合、有分有合的活动,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针对性;通过个人、协作组、全区性教研活动三个层次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科学教师的素质,构建起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科学教师队伍。
2.建立专家支持系统,专家引领,专业成长。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各大专院校的相关教师参与五华区科学课程师资培训。同时,充分发挥我区现有市、区级科学学科带头的示范作用,请他们为其他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全区范围了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即让一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帮助一名青年教师成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加快他们的成长速度。
3.规范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促进教师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①定期进行实验室互检互查,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
②积极组织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参加省、市教科院举办的实验技能培训班;
③开展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竞赛活动;
④开展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实验。
⑸进一步加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升科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作为现代教育的支撑,信息技术必须和学科课程整合。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要素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学会搜集有用的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把握科技进步的脉搏应成为科学教师必备的能力,要求45岁以下的专职科学教师必须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通过互动式的培训学习,教师们不仅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五)对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进行应用和优化。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不断收集科学教师对备课系统的使用反馈,根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和教师的需要,不断优化教师备课系统,不仅弥补了市场上缺乏科学备课系统的空缺,而且使备课系统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按照教学设计与分析反思这两条线索组建资源,使其既具备资源库性质又具有开放性。框架构建的逐步成熟,资源储量的不断丰富,为教师们备课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助手,一种有力的工具,减轻教师备课的劳动强度,省去了寻找各种资料的烦恼,教师可以参阅各种资料和教案而很快地写出自己的教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科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性知识与相关的情报,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了多媒体资料,对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可接受性具有重要作用。
(六)开发和优化实验室管理系统,促进实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各学校应加快实验室微机管理的进程,使实验室管理变得简单、规范、方便、实用。
(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1)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根据现有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2)开发课程资源,适当补充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开发科学实践资源,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等。
(3)精心设计内容,活化手头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使教材凸显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
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科学”;不仅强调让学生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科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 “纯科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科学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生科学学习的需要,让 “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实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活动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2)运用“探究——发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体 验。并把科学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和谐地融合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渗透。通过分析影响学生科学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个性特征等情感因子,采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加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等有效的方法渗透情感态度。
4、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在科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收获更多。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考虑各学生的层次性。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2)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选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其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 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5、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平台,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及领悟与发现教学规律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自觉调整和改进教学行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反思除了反思不足之处,也要包括自己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记下学生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机智。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七)改进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总体科学素养。鉴于这种情况,过去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因此科学教师应当以评价参与者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强化科学教学的评价意识。在有效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在有效评价中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与评价形成互动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理想教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想教学,从而使理想教学与理想评价形成良性互动。
在体现主体性、激励性、多样性与创性的基础上,采用言语表扬、星级比赛、积分换奖、实物奖励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科 学课堂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建立多元化评价形式,通过课堂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评价形式,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认可、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合作能力等,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
五华区小学科学学科
第三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五河民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材料
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读《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校将《教师的教师技能》这本书确定为必读的“小继教”教材。这本书看似理论重重,实则是一本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书,它用形象具体的实例告诉我们每一个要介绍的概念,便于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开展自学,通过学习让我感到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技能问题,而是跳出说教的条条框框,常教常新。下面我谈谈学习后的一点肤浅认识。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灵活性、开放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我们概括地将教学技能划分为三个容易把握的范畴,既教学设计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教学评价的技能。认识教学技能的目的在于掌握教学技能,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掌握教学技能必须依据其性质与特点,针对不同行为方式的价值、效用和机理,在“知”与“行”、“学”与“用”的统合中进行自主构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基本功更多的要在课外去积攒,也就是说课前的备课、说课,课后的评课、自我反思是教师练就教学技能的大舞台。
1、让备课充分起来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由于我们过去对教师教案的检查过于侧重环节的齐全、数量的多少等方面,相对忽略了教学过程的设计,导致教师的教案不能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缺乏特色和实用性。因此,我们要适当放宽对教师教案框框条条过多、过死的限制,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
五河民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材料
设计能力。
借它山之石攻己之玉。模仿是人类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最有效方法。对于新上岗和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来说,应鼓励其多拜读现成的优质教案,从中汲取先进的宝贵经验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教学理念,提高对新理念的运用和执行能力,有效设计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合理推行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长期以来,我们的备课工作基本上是独立完成,即使有同行之间的讨论交流也仅仅局限于随意性的探讨,解决的都是一些关系知识点的问题,没有深入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研究,交流的效果不明显,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不是很大。因此,各个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校情,将集体备课这种全新的方式在日常教学工作合理推行,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加强教材解读,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通过借鉴交流和探讨生成的新观点来弥补各自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努力使集体备课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整体提升的一条有效途径。
2、让课堂交流完善起来
课堂教学交流在在各个地区开展相对广泛,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公开课每学期都一定数量的上演,有效的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借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组织公开课前缺乏明确的目的,课堂交流的性质不确定,没有根据不同的听课群体备实用的课,上有较强指导性的课。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交流中我们要加强公开课的针对性,对教学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老师都能起到有效的锻炼和指导作用,我们不妨同举行优质课一样来开办“劣质课”,相信对于教学水平低的老师会起到更大的帮助。
3、让说课普及起来
五河民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材料
说课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一项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教学理念,恰到好处的选择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操作能力的提高。说课在农村地区起步较晚,开展的范围小,交流的机会少,大部分教师还不了解说课,也不会说课,只有加大说课的推广和研究力度,在各个学校和每位教师中普及,给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新的平台。
4、让听评课有效起来
听评课工作一直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角,但在开展中多数情况都流于形式,多数教师听课和评课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听课,我认为应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一是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熟悉教材,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针对这节课,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理解,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二是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三是听课教师角色定位,即是审美者又是参与者。在评课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实事求是的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老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增强说服力;要做好调查工作,尽可能较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情况。
5、让教学反思坚持起来
写“教后记”是一种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是促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教学行家里手的重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曾强调:“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作为学校要鼓励教师坚持教学反
五河民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材料
思,勤写教后记,并对反思的内容和教后记的写作形式加以指导,使教师懂得如何反思并成为日常性的教学工作,帮助教师及时总结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成与败,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有效监控、调节教学活动,从而形成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
课堂教学看似仅有40分钟,可这40分钟是高度浓缩的,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每一项工作。所以,我们只有重视并做足前前后后的诸多工作,方可演绎短暂而又精彩的40分钟,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员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四篇:课程改革带来课堂教学新气象
课程改革带来课堂教学新气象
作为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我区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新教材也已开始了第二轮的实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用好新教材,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关键。因为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教材的具体实施要通过课堂来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是否转变,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否得以体现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反映。所以自从去年课程改革暨新教材实验开始,我们就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在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制定出台了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小学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2001年9月份,当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教师面前时,我们的教师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教材新颖的页面设计、图文并茂的内容呈现方式、合理的教材编排体系都使我们的教师感到耳目一新。但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教师在惊喜过后感到的是迷茫与困惑:原来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过程详细,结果明确,而新教材一个课时有时是一幅图(例如,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07页“用数学”、下册《统计》等内容),有的是一项活动(例如,上册《比长短》、《比高矮》„„),面对这样的教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实验开始我们的教师也曾出现过一节课上了10分钟就没事干了;用的是新教材,讲的是旧内容,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等现象。面对这种局面,为了让全体实验教师尽快把握课程标准精神,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机制,我们在研究新教材、培训课程标准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适应课程改革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基本理念、目标要求、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备课、上课、实施策略等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作了整体规划。
1.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导意见》明确了“创新性课堂教学”的特点:(1)让数学课堂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把数学课堂教学变为数学活动教学,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在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数学能力。
(2)改变教师的角色,强调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争辨、敢于标新立异的意识与能力。
(3)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方法、感悟特点和规律。
(4)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健康向上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目标要求”部分,《指导意见》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出发对课堂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是:(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真正培养──使学生喜欢数学。(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学得积极。(3)学生的探索精神要得到充分体现──使学生学得投入。
(4)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使学生感到心理自由、心理安全。
(5)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的潜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挖掘──使学生充分思考。
(6)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学会合作。
(7)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获取的方法要科学,形成的过程要高效,掌握的程序要灵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3.在“课堂教学基本结构”部分,《指导意见》把整个课堂教学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创设情境──活动探究──拓展应用。第一阶段通过创设情境、激趣、激思、激疑、激情、解决想学、爱学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提供活动的时间、空间、材料,教学围绕学生学习展开,先弄清学生想什么、怎么想,再确定怎么引、引什么,解决会学、学会的问题。第三个阶段巩固基础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并进行智力训练。学生的情感经历“兴趣盎然──跌宕起伏──身心愉悦”的过程。
4.在“实施策略”部分,《指导意见》对备课的要求一是要突出过程性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二是强调了要在充分考虑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前提下,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作出估计、预测,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对“上课”的要求是:创设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教学组织形式灵活,问题设计能统揽全局、有整体意识、有价值、有启发性,结合实际灵活处理教材,记好教后记。实践证明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与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为教师尽快适应新教材、适应课程标准要求提供了参照系。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建立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机制
自从去年实验开始,我们教研室围绕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了一整套教科研管理机制,力图通过加强教育科研促进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
1.“研讨型”听课视导制度。即在每周2~3天的常规听课视导过程中,一改过去那种一人执教、教研员评课、所有教师听的视导方式。每听一节课,首先是执教教师谈设想、体会和教后反思,然后学校领导及全体听课教师参与式评课研讨,教研员以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教师一起谈体会、谈感受,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共同研讨在“头脑风暴”过程中集多人智慧于一体,总结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2.有效的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自去年实验开始,我们就组建了一支骨干教师实验队伍,每两周一次定期进行研讨活动。今年,新一轮实验开始,我们在总结过去一年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从课堂教学入手,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实验教师研讨制度。
首先是变原来的坐在办公室里“想问题”、“找问题”为直接走进学校深入课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把每两周一次的座谈讨论改为了每两周一次由一名或两名实验教师执教研讨课,全体实验教师参加听课,然后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自己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低年级学生如何进行分组教学?”“低年级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等问题就是结合研讨课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并通过讨论总结出了“低年级伙伴式合作学习方式”,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入手”等解决策略。
其次,变原来每两周一次的上交教学心得为每两周一次写出并交流案例分析,集心得、体会、优秀教案于一体,促进了实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总结,实实在在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革。
第三,扩大骨干教师课程改革研讨活动的辐射作用,自今年开始,我们采取了划片研讨的活动方式,即每到一处实验学校进行研讨活动,都要让该校周围邻近的几所学校全体实验教师参加评课、研讨。为了照顾乡镇这一弱势群体,每次活动让8个乡镇分两组轮流参加活动,这样使实验研讨活动辐射全区,实验活动的价值大增,影响逐步扩大,每到一处实验学校,学校领导都是亲自参与听课与研讨。好多学校主动要求参加实验研讨活动。我们的实验队伍也逐步扩大。
第四,整体构建、重点突破,全体教师同步进入课堂教学改革。自去年实验开始,我们就明确地意识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年级教师的任务,而是整个社会的一次变革,是教育的一次革命,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所以从实验开始,我们就开始了以新教材实验为突破口,全体教师同步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在实验队伍中吸收中高年级骨干教师参加,研讨活动穿插安排中高年级研讨课,让中高年级骨干教师除了听、评低年级研讨课外,亲自执教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研讨课,并且通过这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信息及时地渗透辐射到了各个年级的每一位教师,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课程改革就是新教材实验的片面认识,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新教材实验为龙头,全面带动课堂教学改革;中高年级用的是旧教材,但课堂教学体现的是新理念,全体教师同步走进课程改革。
3.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以科研促教研一直是我们教研室的宗旨。自从实验开始,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对新教材实验的研究,实验教师重点在新教材的特点,如何运用好新教材、促进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总结出了宝贵的第一手实验资料,也得到了前去我区进行调研的人教社专家的高度赞扬。另一方面,我们从区教研室这一龙头作用考虑,及时调整并出台了突出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活动数学的实验与研究”这一实验课题,所有实验教师结合学校及自己的研究目标确定相关的子课题,制定出实验方案,并且落实到课堂。每次的研讨活动执教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体现自己的课题思想,在研讨活动中介绍课题的实施状况。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实验教师的实验课题有《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伙伴式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实验与研究》,《问题解决式教学方式探索》、《活用教材、活动探究课题实验》、《数学实践活动实验与研究》等,每位实验教师的研讨课都在体现自己实验课题思想的同时,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更加接近。
4.为每位实验教师建立实验档案袋,把实验教师的优秀教案、案例分析、各单元教学总结、课堂教学体会、心得等进行分类归档。一方面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强化了实验的过程管理,促进了实验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改革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5.定期进行实验总结与汇报,每个学期一次实验教师课堂教学评优,面向全区进行课堂教学汇报、实验学校经验交流、课程改革研讨会,使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及时推广,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程改革带来课堂教学新气象
经过课程改革及新教材实验,在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措施的促动与指导下,促使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迅速地进入了我们的课堂,使我区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纵观现在我区的课堂教学现状,可以集中的概括为三个字“新”、“活”、“实”。
1.新。课堂教学体现新理念。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程改革与新教材实验使我们越来越深地体会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师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素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有时比数学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所以现在的课堂教学,老师们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充分利用新教材大量直观丰富的情境图所提供的素材制作成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如,一年级上册“小猪帮小兔盖房子”58页用数学“美丽的大自然”等);有的老师灵活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实际的游戏活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活生生的活动情境之中(例如,“连减”的教学,老师们通过和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了连减的意义和算法),还有的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布置学生调查、访问,然后课上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情境有机结合,把情境创设的范围扩大到了课外(例如,“分类”、“认识时间”的教学,通过布置学生去观察商店物品的摆放、自制钟面、为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了解列车时刻表等活动。通过课上交流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成果等形式,使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气氛中群情激昂、激发兴趣)。课堂上师生朋友式、伙伴式的交流代替了过去的批评与指责,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有不同意见”、“老师也有一种意见,可以说一下吗”这样的语言。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带来了课堂的根本变化,本学期的视导我们曾就“你喜欢现在的数学课吗?为什么”这一问题对学生作过调查,学生的回答是“非常喜欢”。对于“为什么”低年级孩子的回答是:“上数学课可以看动画片”、“上数学课老师会和我们一起玩”、“老师对我们很好”„„ 高年级学生的回答是:“我们可以在玩中学习数学”、“我们喜欢自己讨论的学习方式”、“我们喜欢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从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
(2)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能力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我们实验过程中课堂的巨大变化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单纯的知识教学、机械的练习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已很少见到。用我们老师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我们在处理每一部分知识时都要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该渗透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一年级上册《分类》一节的教学,教师不仅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动手“分一分”,而且通过让学生说“你是怎么分的?”“你认为这样分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让学生体验、感悟初步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再如,原来被老师忽视的类似:
这样的计算教学,做完后老师都会问一问:“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感受初步的函数思想。通过这样的教学,也从小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了好的基础。
(3)课堂教学正在由计划式向生成式转化。
过去的课堂一般是教案是剧本,讲台是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按步就班的表演,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走,配合教师演教案剧,课堂完全是计划式。而从课程改革及新教材实验开始,我们就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地调整原先确定的思路,调整教法,以学定教,把计划式的课堂变为生成式的课堂。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我们的课堂正在实现这一转变。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原本是从学生不会认来设计,但没想到一上课有的学生就说:“我知道钟表上面有什么,我还会认。”按照计划式课堂的处理方式一定是“先听老师讲,过一会你再说”。而在生成式的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及时地调整了教学思路,灵活地引势利导:“你真了不起,能告诉大家你都知道些什么吗?”随机让学生上台介绍钟面,说出自己认识的时刻。为了让全体学生学会新知识又面向全体提出要求:“刚才这个同学说得对吗?大家拿出表盘找一找、认一认、拨一拨。”这些做法都是原来的课堂教学不可想像的,而在生成式的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做到了。
2.活。主要体现在:
(1)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师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新教材教学如果还是照本宣科,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所以我们的实验教师大都做到了依靠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例如,有的老师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则能针对教材特点,选取更便于学生操作和接受的素材进行教学,课堂也因此而变的更加异彩纷呈。例如,“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通过让学生看本校、本班学生“吃小饭桌(中午就餐)的录相,数一数每班就餐的人数;数出教室里数量是十几的物品、数出20个听课教师等学生身边的事和物,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再如,《找规律》一节,教师做了这样的处理:每个小组一盘五颜六色的珠子,上课后让小组合作把珠子串成串,然后通过各组介绍自己的作品、串珠子的方法,让学生感悟总结出了各种规律现象。
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放开了教师的手脚,扩大了教师的思维空间,增加了教师备课的灵活性,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灵活的教学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看法,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他将来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因此,学习方式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这一基本思想也促使我们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中教学方式的研究及学习方式的指导。经过实验,我们确立了自主、探究、合作、体验、讨论等教学方式,课堂上实现了独立思考、二人协商、小组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同时,我们更强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选择的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采取的“伙伴式合作学习方式”正在实验当中,即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同桌的异质搭配为基础,组成学习伙伴。教学活动中通过“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让同桌猜一猜你说得对不对”、“二人合作玩一玩、摆一摆”、“同桌商量一下该怎么办”等活动,从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表述,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尊重别人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再如,中高年级的“问题解决式学习方式”,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和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数学的价值。
(3)实现了数学课堂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数学课变为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动脑想数学,自己动手做数学是课程改革和 新教材实验给我区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突出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才能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体验知识间的联系,感悟事物的特征与规律,特别是结合我们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活动数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的实验,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内容把适合教师教的内容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一年级上册《认识平面图形》一节,教师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摸(立体图形的面)──画(画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剪(把画好的图形剪下来──分(把各种图形分类)──说(各种图形的特征)几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平面图形,体验特征。再如《认识人民币》一节,我们也是通过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理一理──猜一猜、摆一摆等几项活动的串连,让学生逐步认识了人民币。实践证明,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才能实现在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3.实。课堂教学改革有实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从实验开始,我们就冷静的给课堂教学改革定了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张扬个性等手段与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否则一切都是虚的。那些表面热热闹闹、花里胡哨、花瓶式的、表演式的、中看不中用的课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我们需要的是各项教学活动设计新颖、有实效、便于教师操作的、朴实无华的、实实在在的课堂。经过一年多的实验与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突出了这一特点。例如,在人教社教材培训会上我们出示的《统计》、《观察物体》等观摩课,就是以朴实无华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和赞扬,说我们的课“朴素,有特色,不仅能看,更便于学”。也正是因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才有了我们的教学没有因为课程改革而削弱基础知识,也使我们的课程改革实验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课程改革与新教材实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我们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也期待着更的大收获。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
许元怀
甘肃日报
课堂教学是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优化教学目标。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要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按照多元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对策。
1.制定教学目标。目标一要明确,二要具体,三要恰当。具体说,要有知识基础、教学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等,整体优化,融为一体。
2.落实教学目标。以认知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以智能目标为核心,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情感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
优化课堂结构。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新授课为例)要在素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五为主”,实现“五要度”。“五为主”是指: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五要度”是指:一是复习铺垫要“高效度”。教学新知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来做复习铺垫工作,但是复习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要精选那些学习新知必备的,以及和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作为复习内容,做到高效快速。二是导入新课要“强力度”。新课的导入要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三是传授新知要“参与度”,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并实现多元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也是教师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四是巩固练习要“多角度”。教师设计练习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五是课堂总结要“高浓度”。课后结束的短短几分钟内,教师要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给学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
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
优化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才能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到实处。要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优化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实现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
1.教学语言的艺术化。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板书语言,体态语言几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2.师生关系的融洽化。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3.课堂管理的科学化。教师就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应根据教学内容、设备条件,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实现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
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创新学习的主渠道,只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新课程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理念。因此,要努力构建“对话、沟通、交往”的学与教过程,构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与学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成为学与教的互动过程,师生才能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