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doc(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7: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doc》。

第一篇: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doc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县委县府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建设基础教育高地核心任务,根据铜梁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铜教委发{2011}35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相关工作计划,拟重点在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目的意义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我们的教学质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是什么?课堂教学。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仅是深化学校发展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就我校而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经过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培训与实践,老师们往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但集中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1-

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改变目前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而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因此,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意识,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因此,把我校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学校工作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我校“规范+特色”发展、学生“合格+特长”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终生学习、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合作-研究”型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把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是在传统学习方式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的目的,不仅要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且要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因此必须避开认识误区,树立正确观念,要注重在学科学习中加以倡导,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科问题为载体,让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基础知识的传授掌握相得益彰。我校在2002至2008年期间,先后开展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训练》、《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后进生转化研究》等多项市县级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有关专家的引领下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敢于大胆质疑,对“自主-合作-探究”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五步”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等多项课题成果在市、县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或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这些成果,将是我校实施“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将会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让这些成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这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2.探索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探索课堂教学评价时将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思考之一: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突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反映在学生主动参

与和进步与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我们的研究将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参与的全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有效性的目标追求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参与的建构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以探索为中心的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相关知识体系,追求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智慧的发展为正相关;三是参与的反思性,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元认知的意识。

思考之二:突出课堂教学中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实践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是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我们将围绕“教学设计期望”、“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活用教学方法”等基本思路进行思考与探索,突出课堂教学中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性。

思考之三: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调控的有效性。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控制、主导作用,实施积极调控的有效教学策略,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师积极调控的有效性我们将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是否着力自我监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检验其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二是是否进行微观调控。要求教师首先要合理而艺术地调节与使用学生学习的各种感官;其次要适度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三是是否实现灵活控制。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在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中会出现许

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控制系统和实施有效教学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在出现任何失常(包括偶发事件、无序现象等)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2.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从“发展人”而不是“选拔人”的本质出发,实践长效教育理念,采取的是分学科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我们拟在坚持导向性、发展性、可行性、客观性等原则基础上,重点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探索与实践,建立有可操作性的评价量表。

三、方法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2.加强教学过程指导与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教学绩效考核办法。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铜梁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铜梁县规范中小学办学和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铜教委发{2010}350号)精神,把领导要深入到教学第一线纳入常规性工作,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和交流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3.加强教师培训。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优劣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成败。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这些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关键。我们仍将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对全校教师进行“立体”培训。一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

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将从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着手,采取“集中培训-小组培训-自学”的方式,让教师边培训,边实践。二是骨干教师培训。我校现已有县级骨干教师1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我们将继续增派教师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且督促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三是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四是给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习的培训。

4.加强校本教研。一方面是进一步推广已有教研成果,另一方面立足校本,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继续申报县级、市级、国家级科研课题。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11年2月22日

第二篇: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华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

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顺逆,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基础教育的基础,如何提高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的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一 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优势

五华区从2003年进入科学课程改革试验,如今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了。几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科研中心的领导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区的科学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基本情况

五华区拥有一批全心全意为学生,热衷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学科教师队伍。其中专(兼)职科学教师85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兼职教师5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人。省特级教师3人。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

2.科学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课改以来五华区开展了以“科学性质”为核心的科学教师培训。举办了五华区第一期科学教师骨干培训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带领老师外出考察学习,并通过实践考核,促使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先后进行昆虫标本、化石标本、植物标本、机器人的制作培训.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分别到上海、重庆、西双版纳等地学习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一系列的外出取经活动,增长了教师的知识,拓宽了教师眼界。切实提升我区科学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3.科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所突破。

近年来五华区通过带领科学课教师开展云南省教科院立项课题《利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高年级自然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自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法模式的研究》,昆明市社科院的规划课题《小生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五华区科技局立项课题《小学科学课程备课系统开发应用》等一系列课题研究,使五华区科学课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显著提高.以上课题均获得市、区级人民政府表彰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巩固了我区科学教学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二)问题 1.师资队伍不稳定

科学教师队伍不稳定,有些专职教师经过几年的业务培训刚崭露头角,又被抽到其他学科上面。(仅2003年以来己有12名专职自然教师担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2.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从调查统计结果表明24.3%的学校对科学课重视,48.7%的学校 根本不重视。从访谈中发现一些学校重视科学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从考试角度出发,在考前甚至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因此学校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忽视。特别是个别学校甚至把实验室改为它用,学生做实验只能在教室,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实验室只是个摆设,平时上课学生很少进过实验室,对实验仪器更动得少,部分学校甚至连科学课课时都不能保证。

3.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大部分科学教师在爱岗敬业方面表现得较好,但有部分观念陈旧,个别教师甚至是因为带不了语文、数学而来教科学,为此表现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工作积极性不高,课堂上没有激情。有些年轻教师,由于是兼职,既不参加培训,也不认真备课,把主要精力放在所带的语文、数学学科上。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探究”常流于形式。

4、科学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之一.专职科学教师平均课时量为18节左右,还要兼管实验室。其劳 动强度可想而之。所有专(兼)职科学教师的共同感受是:教科学课太累了,他们风趣地称自己既是实验准备员,又是实验教师,还是科技辅导员;既是科学教师,还兼仪器管理员和器材维修员。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杂事太多,无时间交流、钻研教法、学法.二 改进意见

(一)稳步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就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现任教师安心工作,为他们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提供适当的机会。加强科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多途径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建立以科学性质的培训为核心的科学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

抓好科学教育主阵地——科学课堂教学,以探究学习为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夯实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获得。

构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各种活动为双翼、各界教育力量为支撑的儿童科学素养教育网络。通过丰富的活动,建立开放的科普活动内容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使科普活动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自身回归。

(三)深化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促进学生发展。⑴开展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强科学课程教学和科技教育的整合,培养儿童的科学情感,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节或科技周;有条件的学校创科技特色学校。

⑵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体验科学过程。

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儿发明大赛”、“全国劳技作品创新大赛”、“科学在我身边科普演讲故事会”、航模、海模、车模竞赛、小制作比赛等等;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普活动,利用科技月、科技周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到实践探究中来;开办各种形式的科普培训及讲座,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展示机会,同时通过亲历探究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的真谛,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

⑶夯实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获得。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开展了多次交互性课件设计、教学设计、论文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反思、总结。

⑷ 挖掘社区资源,建立多维科学教育资源。

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进行科普宣传,使社区成为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阵地;积极参加省市区科技节的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展版,向

市民介绍科普常识;与物理研究所、生态所、昆明动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多家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为学生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建 立课外科普调查基地,同时聘请有能力的家长为课外辅导员协助指导活动的开展。

(四),针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多渠道提升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1.成立科学教研协作组,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或加入区域科学教研协作组,加强校本教研。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在片区成立了《科学》课程教研协作组,分别由片区学校组成的教研协作组,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教研协作组与全区性教研点面结合、有分有合的活动,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针对性;通过个人、协作组、全区性教研活动三个层次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科学教师的素质,构建起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科学教师队伍。

2.建立专家支持系统,专家引领,专业成长。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各大专院校的相关教师参与五华区科学课程师资培训。同时,充分发挥我区现有市、区级科学学科带头的示范作用,请他们为其他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全区范围了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即让一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帮助一名青年教师成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加快他们的成长速度。

3.规范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促进教师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①定期进行实验室互检互查,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

②积极组织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参加省、市教科院举办的实验技能培训班;

③开展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竞赛活动;

④开展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实验。

⑸进一步加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升科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作为现代教育的支撑,信息技术必须和学科课程整合。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要素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学会搜集有用的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把握科技进步的脉搏应成为科学教师必备的能力,要求45岁以下的专职科学教师必须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通过互动式的培训学习,教师们不仅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五)对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进行应用和优化。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不断收集科学教师对备课系统的使用反馈,根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和教师的需要,不断优化教师备课系统,不仅弥补了市场上缺乏科学备课系统的空缺,而且使备课系统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按照教学设计与分析反思这两条线索组建资源,使其既具备资源库性质又具有开放性。框架构建的逐步成熟,资源储量的不断丰富,为教师们备课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助手,一种有力的工具,减轻教师备课的劳动强度,省去了寻找各种资料的烦恼,教师可以参阅各种资料和教案而很快地写出自己的教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科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性知识与相关的情报,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了多媒体资料,对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可接受性具有重要作用。

(六)开发和优化实验室管理系统,促进实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各学校应加快实验室微机管理的进程,使实验室管理变得简单、规范、方便、实用。

(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1)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根据现有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2)开发课程资源,适当补充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开发科学实践资源,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等。

(3)精心设计内容,活化手头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使教材凸显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

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科学”;不仅强调让学生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科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 “纯科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科学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生科学学习的需要,让 “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实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活动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2)运用“探究——发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体 验。并把科学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和谐地融合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渗透。通过分析影响学生科学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个性特征等情感因子,采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加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等有效的方法渗透情感态度。

4、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在科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收获更多。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考虑各学生的层次性。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2)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选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其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 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5、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平台,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及领悟与发现教学规律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自觉调整和改进教学行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反思除了反思不足之处,也要包括自己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记下学生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机智。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七)改进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总体科学素养。鉴于这种情况,过去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因此科学教师应当以评价参与者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强化科学教学的评价意识。在有效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在有效评价中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与评价形成互动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理想教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想教学,从而使理想教学与理想评价形成良性互动。

在体现主体性、激励性、多样性与创性的基础上,采用言语表扬、星级比赛、积分换奖、实物奖励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科 学课堂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建立多元化评价形式,通过课堂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评价形式,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认可、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合作能力等,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

五华区小学科学学科

第三篇: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

一、提高认识,增强深化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充分肯定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世纪之交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的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课程理念已得到广泛传播和积极实践,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机制得以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教研、培训活动广泛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程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切实成效,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课程改革正推动我省基础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增强深化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是摆在全省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动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实现“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对深化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落实课程方案,加强教材管理,完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普通高中要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

4.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学校要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增加难度和降低要求,课时安排和课程评价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5.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实行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地方课程管理办法,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地方课程,并分年级统一安排课时。

6.积极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要正确处理好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引导教师科学设计学校课程与教学方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学校课程不得编写教材,但可以开发讲义。要坚持学校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制度。对在全省具有推广价值的学校课程,经过论证和审查等程序,可提升为全省的地方课程。

7.加强教材管理工作。各地要完整转发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不得增减内容。教材选用必须在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范围内,按照以市为单位选用、报省里核准的程序进行。规范教材选用工作,增加省级教材选用的宏观调控,逐步形成我省的主流教材。相关部门要加强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8.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加强图书和教学仪器管理与使用效益,改革仪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图书馆、实验室、网络教室等教学仪器设施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制度,充分发挥学校人力、物力、信息等各类资源的最大效益。

9.大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社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发挥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为学校提供各种支持。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自然与人文环境等校外课程资源,积极寻求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三、强化课程实施,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

10.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的研究,以教育科研指导和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动力。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研究有效教学措施,切实实现减负增效。

11.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积极改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习惯养成、道德素养与民族精神培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德育课的评价方法,实行以日常行为评价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提倡开卷考试。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2.加强体育、艺术课程的开设和体育、艺术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配齐体育、艺术课师资和体育、艺术设施,确保体育、艺术课和体育、艺术活动落到实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锻炼习惯和锻炼方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通过开展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等方式,大力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建康标准》,按照标准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状况,高中学校招生要参考初中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

13.创造条件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端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按照规定课时,采取有效措施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不走形式和过场。开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小学生通过小观察、小展览、小制作、小报告和小论文等形式开展探究学习,中学生每学期应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并形成研究报告。切实加强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有2处固定实践基地和若干处非固定实践基地,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参与项目生均达到2项以上。普通高中要有4处固定实践基地和若干处非固定实践基地,学生参与项目生均达到4项以上。

14.切实加强技术课程的开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按照国家规定课时,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要通过学农、学工和劳动实践等活动开展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尊重劳动的良好风气。普通高中要遴选培训师资,建设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必需的教学设施,切实保证技术课程的开设。

15.加强选修课程的管理。高中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选修课,为学生的自主选课提供科学指导。市、县(市、区)和学校不得为学生集体确定选修课程,不得将学生自主选课变为集体必修。高中指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不早于第二学年末,高中结束课程不得早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末。

16.精选布置课内外作业。课内作业可设置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等若干类型,引导学生分层次选择完成;课外作业可由知识型、活动型、实践型、探究型、开放型等组成。要遵守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书面作业总量,避免搞“题海战术”。书面作业要降低难度,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四、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推进校外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17.坚持书本知识和实践学习的统一,加强学生的校外学习实践活动。校外教育与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丰富学生阅历、锻造学生个性、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切实组织好国家课程需要在校外实施的有关内容,并统一纳入课程实施计划;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基于兴趣与爱好的学科拓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成长、自然观察、社会考查、科学探究、参观游学等自主学习活动。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高中生不少于30天。各地要充分认识校外教育与实践活动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建设实践基地,整合有效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的作用,大力推进校外教育与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展。

18.大力开发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认真落实青少年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规划,结合课程改革,加强开展融德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素质拓展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一体的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和艺术馆等公共设施开展校外学习实践活动。要加强与社区的密切合作,使丰富的社区资源成为中小学生校外实践的重要阵地。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19.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制度引领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履行新的教师职责,使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

20.完善培训机制,改革培训模式,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完善“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培训机制,省、市、县负责本级骨干教师和培训者培训,学校以校本培训的形式完成全员培训。改革培训模式,积极推进现代远程培训。整合县级教师教育相关资源,实现本区域教师培训、教研、教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上挂高等学校,下联中小学校,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21.加强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教研培训制度建设。要建立和逐步完善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或案例为载体,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的校本教研培训制度,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素质。有条件的学校还要积极建立与省内外名校、名家的联系交流学习制度,实现高层次的专业引领。要推动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研究培训机制和成长机制,营造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学习型组织。

22.科学核定教师编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按照课程方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配合编制部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努力解决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指导学校科学设岗设编,合理配置教师,切实纠正升学考试科目超编、非升学考试科目缺编的现象。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的、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严禁使用代课教师。

23.加强校长培训工作,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启动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加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各市、县要结合实际启动本区域的名校长建设计划。

24.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实施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和教育创新人物评选,同时,积极推进全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加强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重点面向乡镇以下中小学教师开展省级培训,每年培训5000名农村骨干教师,大力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25.鼓励教师自我发展。适应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的需要,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的教师,实施“齐鲁教师课程拓展计划”,提倡、鼓励并支持教师在开设一个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设第二或更多课程。实施“齐鲁教师读书计划”,定期向教师推荐若干必读书目,鼓励中小学教师大量阅读优秀图书,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六、深化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26.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评价观,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不得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高低评价和奖惩教师。

27.完善学生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提问、作业展示、实践活动、标志性成果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矫正功能。

28.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学习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期末考试应由学校自行组织命题、并进行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学校、班级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机构不得统一组织面向学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29.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招生制度。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划片招生的办法。积极推进高中招生改革,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制度,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采取多种方式录取新生,逐步扩大高中招生的自主权。严格考风考纪,认真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七、加强监督和管理,为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30.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各地要强化课程改革的政府责任,形成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作机制,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编制、评估督导、成果奖励等方面制订和完善配套措施,建立起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长效保障机制。

31.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强化督导评估在实施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保障作用,加强对学校课程实施的刚性管理,将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督导评估工作中。建立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开展对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的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规范化学校验收的重要标准,监督和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强化随机督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32.建立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开展全省中小学生学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监测试点工作,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学业成绩、综合素质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等,通过试点逐步建立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33.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舆论宣传。组织开展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宣传、大讨论,通过学习、宣传、讨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真总结课程改革工作的先进经验,及时发现、表彰和推广课程改革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为课程改革提供典型示范。加强与新闻媒体、家长等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课程改革,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牛泉镇圣井小学 雷建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我校现有9个教学班,268名学生。一年来,我校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以德立身,为善最乐,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厚基础、长人文、展个性”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在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德善育人、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借此机会,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厚基础、长人文、展个性。

1、创新课程管理,确保开足开全课时。针对我校师资缺乏、老化、教师普遍兼课的实际,为着力提高考查科目的开课质量,学校制定了课堂教学监控制度。每天由学校值班中层进行不定时查课,检查教师是否按课程表上课。二是每班安排一名学生记录本班的上课情况。学校将教师上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从而确保课时开足开全。

2、丰富课程建设,增长知识,展现个性。结合教研室“共读一本书”的要求,教导处灵活调整课程表,将每周五下午设为“阅读写作指导课”。语文教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时光。学校设计了高年级阅读记载卡《花香满园》和低年级阅读记载卡《我的地盘》,让学生阅读后及时做笔记。另外,学校把周三下午第二节和活动课定为学生“快乐周三”选修课时间,开设了跳棋、花样跳绳、器乐、诵读、计算机、绘画、呼啦圈、折纸、粘贴画、泥塑、灯饰、燕子石等各类社团或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深化行规礼仪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行规礼仪儿歌读本》。通过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对《行规礼仪儿歌读本》进行系统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

二、夯实常态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1、全面推广单元模块教学。在推广过程中,学校分三步走:学习—模仿—示范。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单元模块教学研讨活动,然后学校马上进行二级培训,使老师们能及时掌握新的模块教学方法。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吴亚萍教授的《上好一类课》和李怀源的《从整体教学到整体教育》的报告,通过先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到逐步成熟进行示范,使老师们初步掌握了模块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有效性。学校实行课本行间备课、教参批注、预案批注加精品备课的方式,改变了过去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备课方式,使老师们能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教参、研究课标、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分析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学校还提倡个性化的备课,激发教师的创造能力。

3、强化常规教学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教研室“校长进课堂八项基本要求”和镇教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对常规教学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校长和教导处每周对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质量检测、教研活动、教学创新等常态教学进行监督检查,并作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三、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坚持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各学科教研组以“单元模块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研究”为主题,每半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利用《学情分析记载卡》和《即时教研记载卡》及时积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话题,并拿到教研活动中讨论、研究、解决,积极推广优秀教师的小经验、好做法,老师们在学习、积累和反思中,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2、在开展常规教研的同时,将网络教研落到实处。开学以来,学校专门制定了网络教研考核办法,制定了各学科网络教研轮流值日表,每次确保至少两名教师参加网络教研,并将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同时,我校积极参与镇教办组织的镇域课题研究联盟活动,定期与中心小学、希望小学开展校际专题教研,共享镇域优质教学资源,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我校承担了一项市级课题《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一项省级重点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捆绑式”评价的探索与研究》,均已立项。今年,我校教师参与的省级课题《利用网络研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已经结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坚持“课题研究、课堂改革、教师学习、半日教研”四位一体,积极推进“改——学——研”一条龙的主题式课题研究策略,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培育教育教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1、红色教育,德善育人。挖掘圣井特有的德育资源,着力营造“莱芜县委第一任书记刘仲莹家乡”的红色教育氛围,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系列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德育实效,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2、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前,老师们将课前预习卡及时发放给学生,学生将预习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预习中的疑惑记录在预习卡上,教师通过预习卡及时汇总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

课中,为了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一是学校强力推行,要求各班要在形式上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二是在分组的要求上要异质搭配,即每个小组中各设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为组长和副组长,两名学习困难的同学为成员。由组长和副组长帮助两名学习困难的同学,同时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纪律、作业检查等。三是制定合理的小组评价办法,要求教师对小组定时进行捆绑式评价。四是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考查办法,设立考查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将各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师评价的过程资料进行打分计入本班教师的考核成绩。

课外,同学们可以在各村建立的合作共同体中预习、探究、讨论、相互指导。通过努力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深入人心,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也日益彰显。

努力就有收获。一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先后荣获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市区级学科带头人,连续三年荣获区器乐才艺展示一等奖,学校办学经验《德育花开香满园》刊登在《莱芜日报》上,综合实践成果《燕石飞翔雕琢金玉》在《中国体卫艺》上发表。

以上汇报,只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不当、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多加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下载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doc(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doc(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范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俗话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才是好的教法。如何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朱叶琳常州外国语学校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乃表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这多的知识。这也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中时间是有限的,怎样才能......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通用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陕西省西安中学 王居劳 邮编710021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新设课程,作为新课改在课程形态上的一次突破......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张江平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