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简报)[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21:3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简报)[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简报)[最终版]》。

第一篇: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简报)[最终版]

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英语分科会

2013年9月12日邛崃市教研培训中心小学英语教研组在南街小学举办了小学英语分科会。全市共有98名小学英语教师及各学校分管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分科会主要内容有: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及课堂评价标准学习、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探索和本期主要工作安排。要求老师们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邛崃市教研培训中心

2013年9月12日

第二篇:优化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

许元怀

甘肃日报

课堂教学是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优化教学目标。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要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按照多元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对策。

1.制定教学目标。目标一要明确,二要具体,三要恰当。具体说,要有知识基础、教学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等,整体优化,融为一体。

2.落实教学目标。以认知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以智能目标为核心,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情感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

优化课堂结构。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新授课为例)要在素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五为主”,实现“五要度”。“五为主”是指: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五要度”是指:一是复习铺垫要“高效度”。教学新知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来做复习铺垫工作,但是复习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要精选那些学习新知必备的,以及和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作为复习内容,做到高效快速。二是导入新课要“强力度”。新课的导入要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三是传授新知要“参与度”,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并实现多元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也是教师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四是巩固练习要“多角度”。教师设计练习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五是课堂总结要“高浓度”。课后结束的短短几分钟内,教师要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给学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

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

优化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才能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到实处。要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优化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实现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

1.教学语言的艺术化。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板书语言,体态语言几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2.师生关系的融洽化。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3.课堂管理的科学化。教师就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应根据教学内容、设备条件,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实现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

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创新学习的主渠道,只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新课程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理念。因此,要努力构建“对话、沟通、交往”的学与教过程,构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与学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成为学与教的互动过程,师生才能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第三篇: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华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

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顺逆,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基础教育的基础,如何提高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的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一 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优势

五华区从2003年进入科学课程改革试验,如今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了。几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科研中心的领导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区的科学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基本情况

五华区拥有一批全心全意为学生,热衷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学科教师队伍。其中专(兼)职科学教师85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兼职教师5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人。省特级教师3人。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

2.科学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课改以来五华区开展了以“科学性质”为核心的科学教师培训。举办了五华区第一期科学教师骨干培训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带领老师外出考察学习,并通过实践考核,促使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先后进行昆虫标本、化石标本、植物标本、机器人的制作培训.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分别到上海、重庆、西双版纳等地学习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一系列的外出取经活动,增长了教师的知识,拓宽了教师眼界。切实提升我区科学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3.科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所突破。

近年来五华区通过带领科学课教师开展云南省教科院立项课题《利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高年级自然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自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法模式的研究》,昆明市社科院的规划课题《小生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五华区科技局立项课题《小学科学课程备课系统开发应用》等一系列课题研究,使五华区科学课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显著提高.以上课题均获得市、区级人民政府表彰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巩固了我区科学教学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二)问题 1.师资队伍不稳定

科学教师队伍不稳定,有些专职教师经过几年的业务培训刚崭露头角,又被抽到其他学科上面。(仅2003年以来己有12名专职自然教师担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2.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从调查统计结果表明24.3%的学校对科学课重视,48.7%的学校 根本不重视。从访谈中发现一些学校重视科学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从考试角度出发,在考前甚至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因此学校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忽视。特别是个别学校甚至把实验室改为它用,学生做实验只能在教室,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实验室只是个摆设,平时上课学生很少进过实验室,对实验仪器更动得少,部分学校甚至连科学课课时都不能保证。

3.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大部分科学教师在爱岗敬业方面表现得较好,但有部分观念陈旧,个别教师甚至是因为带不了语文、数学而来教科学,为此表现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工作积极性不高,课堂上没有激情。有些年轻教师,由于是兼职,既不参加培训,也不认真备课,把主要精力放在所带的语文、数学学科上。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探究”常流于形式。

4、科学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之一.专职科学教师平均课时量为18节左右,还要兼管实验室。其劳 动强度可想而之。所有专(兼)职科学教师的共同感受是:教科学课太累了,他们风趣地称自己既是实验准备员,又是实验教师,还是科技辅导员;既是科学教师,还兼仪器管理员和器材维修员。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杂事太多,无时间交流、钻研教法、学法.二 改进意见

(一)稳步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就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现任教师安心工作,为他们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提供适当的机会。加强科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多途径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建立以科学性质的培训为核心的科学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

抓好科学教育主阵地——科学课堂教学,以探究学习为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夯实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获得。

构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各种活动为双翼、各界教育力量为支撑的儿童科学素养教育网络。通过丰富的活动,建立开放的科普活动内容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使科普活动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自身回归。

(三)深化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促进学生发展。⑴开展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强科学课程教学和科技教育的整合,培养儿童的科学情感,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节或科技周;有条件的学校创科技特色学校。

⑵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体验科学过程。

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儿发明大赛”、“全国劳技作品创新大赛”、“科学在我身边科普演讲故事会”、航模、海模、车模竞赛、小制作比赛等等;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普活动,利用科技月、科技周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到实践探究中来;开办各种形式的科普培训及讲座,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展示机会,同时通过亲历探究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的真谛,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

⑶夯实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获得。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开展了多次交互性课件设计、教学设计、论文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反思、总结。

⑷ 挖掘社区资源,建立多维科学教育资源。

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进行科普宣传,使社区成为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阵地;积极参加省市区科技节的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展版,向

市民介绍科普常识;与物理研究所、生态所、昆明动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多家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为学生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建 立课外科普调查基地,同时聘请有能力的家长为课外辅导员协助指导活动的开展。

(四),针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多渠道提升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1.成立科学教研协作组,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或加入区域科学教研协作组,加强校本教研。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在片区成立了《科学》课程教研协作组,分别由片区学校组成的教研协作组,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教研协作组与全区性教研点面结合、有分有合的活动,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针对性;通过个人、协作组、全区性教研活动三个层次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科学教师的素质,构建起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科学教师队伍。

2.建立专家支持系统,专家引领,专业成长。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各大专院校的相关教师参与五华区科学课程师资培训。同时,充分发挥我区现有市、区级科学学科带头的示范作用,请他们为其他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全区范围了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即让一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帮助一名青年教师成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加快他们的成长速度。

3.规范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促进教师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①定期进行实验室互检互查,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

②积极组织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参加省、市教科院举办的实验技能培训班;

③开展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竞赛活动;

④开展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实验。

⑸进一步加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升科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作为现代教育的支撑,信息技术必须和学科课程整合。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要素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学会搜集有用的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把握科技进步的脉搏应成为科学教师必备的能力,要求45岁以下的专职科学教师必须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通过互动式的培训学习,教师们不仅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五)对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进行应用和优化。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不断收集科学教师对备课系统的使用反馈,根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和教师的需要,不断优化教师备课系统,不仅弥补了市场上缺乏科学备课系统的空缺,而且使备课系统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按照教学设计与分析反思这两条线索组建资源,使其既具备资源库性质又具有开放性。框架构建的逐步成熟,资源储量的不断丰富,为教师们备课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助手,一种有力的工具,减轻教师备课的劳动强度,省去了寻找各种资料的烦恼,教师可以参阅各种资料和教案而很快地写出自己的教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科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性知识与相关的情报,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了多媒体资料,对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可接受性具有重要作用。

(六)开发和优化实验室管理系统,促进实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各学校应加快实验室微机管理的进程,使实验室管理变得简单、规范、方便、实用。

(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1)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根据现有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2)开发课程资源,适当补充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开发科学实践资源,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等。

(3)精心设计内容,活化手头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使教材凸显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

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科学”;不仅强调让学生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科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 “纯科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科学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生科学学习的需要,让 “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实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活动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2)运用“探究——发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体 验。并把科学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和谐地融合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渗透。通过分析影响学生科学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个性特征等情感因子,采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加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等有效的方法渗透情感态度。

4、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在科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收获更多。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考虑各学生的层次性。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2)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选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其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 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5、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平台,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及领悟与发现教学规律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自觉调整和改进教学行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反思除了反思不足之处,也要包括自己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记下学生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机智。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七)改进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总体科学素养。鉴于这种情况,过去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因此科学教师应当以评价参与者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强化科学教学的评价意识。在有效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在有效评价中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与评价形成互动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理想教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想教学,从而使理想教学与理想评价形成良性互动。

在体现主体性、激励性、多样性与创性的基础上,采用言语表扬、星级比赛、积分换奖、实物奖励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科 学课堂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建立多元化评价形式,通过课堂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评价形式,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认可、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合作能力等,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

五华区小学科学学科

第四篇:聚焦课堂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小编推荐)

聚焦课堂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

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刘开双

课堂——教育人一个永恒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平台。学校的中心是教学,教学的中心是课堂,课堂的中心是学生。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应不懈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每位研训员和学校领导应不断研究指导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目前一些课堂与高效课堂不相适应的表现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一批教师的观念更新缓慢,职业习惯改变困难,低效课堂还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常态课中,课堂浪费现象严重,浪费课堂时间和浪费学生注意力的情况比比皆是,有许多表现与高效课堂不相适应。

在备课环节上,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罗列教学内容的多,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少;纯知识性的备课多,预设方法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少;以研究习题为主的临时性松散式集体备课多,真正按要求落实集体备课的少;课后忙于批改作业、找学生的多,写反思性教学后记(复备)的少;管理者的检查流于形式的多,提出改进策略和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的少。

在教课环节上,也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教学目标停留在备课本上的多,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少;教师主宰课堂的多,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少;等待考试检测效果的多,课堂内进行即时性评价的少;作业机械重复和一刀切的多,精当训练和分层要求的少;常规的听评课等课堂研究活动低水平重复的多,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少。

上面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许多课堂表面化、形式化严重。一些课堂,在教师引导下,看上去学生积极动口动脑,课堂活跃,容量大,一切都很顺利,似乎解决了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但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一些问题比较突出:不论学生知道还是不知道,不论学生是否能自己看懂,不论学生能不能消化,都拿出来溜一遍,费时费力,效率不高,效果难于保证;学生有意义思考的成分不高,“我问你答、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做你看”的成分偏重,难于使学生产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强烈要求。

也有一些教师一边叫苦叫累,一边不厌其烦地大讲特讲,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得到足够尊重,甚至有被弱化、漠视之嫌。若是拿起一张试卷,可以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类似的教学是在以教定学,课堂时间、学习机会的分配考虑学生个体需要的少,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学生应该如何学习,一堂课往往被老师连讲带问地过去了,学生哪有自主学习和反思的时间?课堂内的效率不高,学生的课外负担普遍偏重。这样的课堂,往往是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制约着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先有病,再才有药方。针对这些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从长阳的实际出发,着力构建高效课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已初见成效。

二、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一)校本研修——“一支出墙红杏”

影响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因素很多,从教学的三大关系来看,有教师的,有学生的,有课程的;从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课堂结构、教学情感等都对课堂效率和效果产生影响。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师都起着关键作用,要创建高效课堂,队伍建设是根本,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我县从2005年开始,在所有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有价值的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研修活动为平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落脚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建章立制,健全组织。2005年,出台了《全县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意见》,以及校本研修合格、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使各中小学明确了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紧接着,研训中心又制定了各学科的具体指导意见,并建立了研训员联系乡镇制度,要求每个研训员重心下移,阵地前移,每学期至少到所联系乡镇指导校本研修一次。为使校本研修工作有序开展,各乡镇学校设立了研训站(室),确定研训站主任一名,其主要职能是在校长直接领导下,领导、组织并实施乡镇或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为解决小学分散、同备课组人数稀少、研修活动水平不高等问题,建立了乡镇小学学科中心教研组,完善了考核办法,加大了小学片区研修力度,研修效率和水平得以提高。

二是学校根据实际建立适用的校本研修制度。全县所有学校都联系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研修制度。如校本研修基本规范、读书交流制度、研修活动制度、骨干教师指导制度、研修组长考评制度、研修组评比表彰制度、教师个人研修考核制度、成果交流展示制度、学校领导联系研修组制度等等。这些规章制度为校本研修的持续稳步开展保驾护航。

三是强化问题意识。可以这样讲,没有问题就不需要研修,着眼问题解决是校本研修的根本价值取向。研修的主要对象是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具体实际问题,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是自下而上生成的。一些学校的做法是,开展“校本研修话题征集活动”,下发“教育教学问题卡”,建立“问题库”、“点子库”等,力求使研修的问题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贴近实际。将问题征集上来后,学校或研修组对问题进行筛选、排队,选其最紧要最急需的问题,对研修组内人员进行分工,搜集相关资料,确定中心发言人,集中进行学习研讨,然后采取行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是突出因课堂而研修。从事一项工作,以什么态度对待它至关重要,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建筑工人在共同砌一堵墙,这时,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头也没抬地说:“我在砌砖。”第二个人抬起头来说:“我在盖房子。” 第三个人抬起头满脸笑容地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家园。”十年后,第一个人仍是建筑工人,第二个人成了建筑队队长,第三个人成了他们的经理。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面对同一工作,不同的心态和眼界直接决定不同的未来。开展校本研修,就是要让每个老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每天要做的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各中小学积极围绕课堂开展研修,不断创新研修形式,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教课赛课、观摩教学、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同课异构、教学诊断、课题研究、联片研修、读书活动、教师论坛、以师带徒、网络研修等形式,使研修成为了教师的日常工作方式,促进了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研训中心又相继组织实施了“创优质课堂教学”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年”活动,进一步突出课堂这一研修重点,研修的指向性和实效性更加明显。

五是落实研修过程。各中小学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多数学校对每次的研修活动做到定时间、定主持人、定内容、定程序。如有的学校要求研修组的每次活动做到“五个一”:学一篇理论文章、研讨一个教学问题、开展一次集体备课、评析一个典型课例、明确一个阶段的工作安排;有的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做到“五个一”:学一本教育教学名著、确定一个教学研究小课题、主讲一节示范课、写一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编制一套较高水平试卷。这些研修过程,要反映在《教师专业发展手册》上,定期进行检查。通过落实研修过程,研修组及教师的成果意识大为增强,成果不断积累,在市教研中心组织的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中,我县申报踊跃,申报数量大大突破指标。

六是进行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考核验收。为确保创建质量,在学校自我申报的基础上,对申报学校进行前期视导,初步摸清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情况,然后从申报学校中择优进行考核,并逐校下达考核意见书,由教育局在暑期教育干部培训会上授牌,认定为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每两年对挂牌学校进行一次复查。目前,全县已组织两次验收,已有16所中小学获得认定。

(二)洋思经验——“忽如一夜春风”

2009年3至4月,县教育局组织部分研训员和初中校长,分两批走进了洋思中学,进行了体验式学习考察活动。暑期教育干部培训时,教育局邀请洋思中学秦校长做了题为“打造高效课堂”的经验报告,洋思中学三位老师分别上了语文、数学和英语公开课,向老师们演绎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随后,教育局下发了开展《学习洋思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活动的通知,编印了成套的学习资料,正式拉开了学习洋思经验的帷幕。

学洋思,学什么?从宏观上讲,洋思的教育理念、课堂模式、精细管理、敬业精神,坚持不懈的作风,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从中观和微观上说,洋思的集体备课,强调反思的全程备课,简洁实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校本化的作业和试题,分层布置作业和错题订正本,“三清”和“兵教兵”,“师徒结对帮扶”等等,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学洋思,要抓住一个重点: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不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减负增效的思想。洋思的课堂是真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能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外负担的课堂,其本质体现了素质教育“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与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高度吻合。学习洋思,构建高效课堂,这是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秋季开学以后,各乡镇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掀起了学习洋思经验的热潮。一批学校积极行动起来,以改进课堂结构、落实集体备课、强化校本作业为突破口,脚踏实地地践行洋思经验。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带头上学洋思达标课,教研组长、年级主任等人员上达标课,最后每个老师人人参与,个个过关,以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初中,一些高中、小学也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开展了学习活动。为及时交流学习洋思的做法及体会,我们在长阳教育信息网和《长阳教育》上开辟了两个专栏,为学洋思活动搭建了交流平台。为深入扎实地抓好学洋思经验工作,达到“真学习、实过程、出实效”的效果,我县拟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学习活动。

1、抓观念。转变观念是前提。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将继续采取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看录像、学辅导材料以及走出去等形式,深入学习洋思精髓,更新中小学校长队伍和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强化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洋思“上好每一节课”“每个学生都能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2、抓备课。备课是上课的起点。要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加强以备课为起点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抓备课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洋思的课堂教学,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流程是一致的,作业设计也是一样的。我们抓集体备课,也要做到教学内容全覆盖,不同课型全涉及,以备课组为单位,围绕学什么和怎么学,发挥集体力量,具体到每一节课的细节问题,使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力求是优质教案。通过备课实现“功夫下在课前,训练落实在课内,效率出在课堂”的效果,进而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坚决杜绝无效备课及为应付检查而备课的现象。

3、抓课堂。课堂高效是关键。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着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结构和模式,以学论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准确而全面领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内涵及操作要领,把握实质,结合各学科、各教师实际灵活运用。以校为单位,开展学洋思课堂达标活动,大面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一是全员明确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与标准;二是各学科整体联动,形成学习氛围;三是人人参与,个个来上改革课及达标课,促进广大教师移植和创新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四是加强跟踪研究和考核,不断改进,形成新的常规教学习惯和模式。

4、抓骨干。骨干带动是基础。在学习实践洋思经验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发现、培养、使用骨干力量,通过他们带头把洋思的理念、模式、管理和精神加以内化,学以致用、实践创新,进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水平和育人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创优课堂——“宝剑锋出磨砺”

常态课养人,竞赛课炼人。为面向全体教师,切实提高常态课教学水平,2006年,出台了《在全县开展创“优质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突出课堂研究在实施新课程和校本研修中的重要地位。各学校在创优质课堂教学活动中,坚持全员参与、实事求是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了大量实实在在的研究活动,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下面以几所学校的具体做法呈现该活动的开展情况:

片段一:教学设计比赛

某初中开展“同题教学设计比赛”。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带指定的参考书目进行抽签课题的教学设计,组织骨干教师和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引领教师预设好课堂的细节。

片段二:落实集体备课

2005年春,某小学推出集体备课制度,制定了《集体备课活动规范》,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直接责任人,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是:(1)主讲人在集体备课时说课,其他老师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补充、完善;(2)重点研讨:如何处理教材时碰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预设程序和方法,如何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课程资源,如何精选训练题和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等;(3)在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总结,达到五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每课时的学习目标,统一教学过程,统一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统一课堂练习及课外作业;(4)确定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主讲人。

片段三:开展磨课活动 刀剑须磨其钝处方显锋刃,课堂须磨其粗糙方显高效。磨课是目前各地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尽管说法不一,有的说“同上一节课”,有的说“同课异构”,有的说“多次实践与反思”,简而言之,都是对课堂进行打磨,都属于磨课的范畴。

通过磨课,一是可以磨出精彩课;二是可以磨出团队的凝聚力和智慧,在优质课竞赛选拨性磨课中,可起到“推出一个选手,成就一群老师”的作用;三是可以磨出教师的自信。

在磨课过程中,将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在磨课活动中,各校除了采用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外,磨市、都镇湾、火烧坪、龙舟坪、龙中等学校采取了“录像课”的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助推磨课。下面是某初中2007至2008学年所开展的磨课活动小结:

本学年,我们开展了两轮触及老师灵魂的磨课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教导处、年级主任、备课组长自始至终参与了两轮录像课、看课、评课,校行政也做了详细的分工。教导处负责录课及看课的协调工作,年级主任、备课组长带头录课。本次活动共有13名教师被抽课点课,其中有的是县级骨干教师,有的是教学质量高手,有的是教坛新秀,有3个年级6个备课组121人次参与了这次学校根据课表抽课或根据其他情况的点课。主要做法是:

1、学校根据课表抽课或根据其他情况点课。

2、根据抽课点课情况,利用学校已有设备进教室对被抽课点课教师的课堂进行录课。

3、看课评课。学科备课组长牵头,组织本年级组内的教师集中看课评课。程序如下:一是教后说课。授课老师就本课时教学目标及其达成、教学环节设计及其意图、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简单说课。二是看课。集中观看课堂教学的录像资料。三是评课。备课组全体教师人人发言,实事求是地提出该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尤以教师自身不足、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教学环节为主,并针对以上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四是总结。备课组长全面总结,填写好录像课评课记载表,确定第二轮录像课时间。

4、被抽课点课的教师根据集中评课的具体要求,一方面改进自身不足,另一方面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另选班级重新上课录课(由授课教师本人提前联系好班级),并再次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进一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予以改进。

5、被抽课点课教师在活动结束三天内上交原始教案复印件和修订后的教案复印件,并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自评式的教学反思交教导处。

6、教导处组织召开由年级主任及所有备课组长、被抽被点的教师参加的会议,对此次磨课活动进行总结,并反馈在活动中的各种情况,布置下阶段磨课活动。

通过上课的录像回放,授课教师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自己在电视荧屏上讲课的形象,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真实的自我,有惊讶有欣喜,但更多的是反思。某老师在自己的教后反思中这样记录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速较慢,重复性的语言较多;板书较少,教态单一;教学容量小;学生主体地位被剥夺,师生互动少,教师讲得多等。一位骨干老师在教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次磨课活动,让我再一次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有多大,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对照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真正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今后要苦练普通话和粉笔字,为学生做好表率,为自己增加人格魅力,形成教学风格。

(四)教学视导——“一股源头活水”

进行教学视导是面向全体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每学年初,结合学年工作重点,制定视导方案,对所有初中和集镇小学(其他小学派人参加)进行一次教学视导。近几年的视导主题是:校本研修及创优质课堂教学,视导的主要内容是:以研修组活动为核心的校本研修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备课和练习设计为重点的学习洋思经验情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的创优质课堂教学落实情况;以落实《教学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为重点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情况。

每到一所学校,视导组采取听(听取相应工作的工作措施汇报、分科听课)、查(查相应工作的过程资料)、研(开展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研讨)、导(组织视导活动反馈会,研究下一步的工作,会后形成书面视导报告)等方式,本着“淡化评价、突出诊断、着眼改进”的原则,在帮助学校及教师总结经验的同时,共同查找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增强指导和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视导,与学校和一线教师建立了朋友式的研训关系,形成了研修共同体,得到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高效课堂呼唤高效管理

构建高效课堂不仅是对授课老师的要求,更是对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优化管理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及研训机构,应帮助学校优化创建工作的推进策略。学校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和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好组织、考核、评价及成果运用等工作,增强执行力,以管理促创建。

在与创建高效课堂相关的若干管理中,首要的是不折不扣地执行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在农村中小学,特别要注意提高教师任课的专职化程度,通过合理的专兼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要通过指导和管理,使教师自觉做到:可以课前做的事,不在课堂上做;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包办代替;可以在课堂内完成的练习,不拖到课外。

要通过指导和管理,使教师在课堂中树立“四种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劳动中收获)、全体意识(把方法教给学生,后进生的转化应更多地放在课堂上)、效果意识,切实打造出“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珍惜时间、紧张有序,全员参与、积极主动,当堂消化、效果优良”的高效课堂。

第五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近几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绝大部分数学教师所认同、接受,并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实施.但是由于农村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复杂性,尽管理念的“种子”是种下了,可是如何用好的方法让它“开花结果”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农村学校的数学课堂现状:

一:热热闹闹的课堂究竟能学到多少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导致有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促使了学生个个参与.譬如:有的数学老师经常是简单地把同桌的学生或前后学生分成小组,很少关注小组成员的搭配问题,给学生布置任务后,让学生自由讨论,也有学生闲聊代替讨论,整节课,热热闹闹,学生兴高采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难以指导到位,难以监控到位,接下来小组代表发言交流结果,此时变成了优等生与教师的对话交流,优等生的“一言堂”包办了小组内的其它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存在小组成员没有全体参与的情况。这样的活动背后,知识学到了吗?目标达到了吗?这里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表面上学生主动积极、热闹,其实大多数是“合作交流”的一种假象,学生没有真正的深入研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讨论,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还易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教学目标难于达成,费时多,成效少,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误区:一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次数多,效益低;二是组织不力,如小组长作用的发挥、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求不甚明确等都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三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预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就没有必要再搞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意义;如遇到一个人操作难以完成、解答“开放性”或“探索性”等情况时,学生就能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其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个人的独立思考,只有在此基础上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确保其顺利开展,并真正收到实效.二是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1

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地下达学习任务、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三是要充分发挥好小组长的组织、管理、协调等作用;四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善于交流、密切协作等习惯;五是在合作交流时,要注意层次性,按照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全班交流的层次来进行;六是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要及时深入各小组了解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当小组合作学习有困难时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指导,以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二:注重创新,忽视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我们提倡教师依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所教科目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如:对一个实际生活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我们知道这种题目往往难度较大,如果在教学中过多采取这种方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使一部分学生沉迷于解决难题的乐趣中,忽略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与新课改是背道而驰的.并且大多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慢等特点.上课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听课,又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拟、识记,导致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创新教学一旦引导不好,就会使学生形成不想听课,不想学习的倾向.引发问题的原因:许多农村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理解不透,没有吃准基础知识是新课改无法改革的这一准则.在教师的教学中要认识到课改理念渗透与重视基础并不矛盾.课改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而进行的,目的是扬长克短.我们的“短”是什么呢?专家指出,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弱.形成这一原因有诸多因素,但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知识有两种形态,即过程和结论.传统教学注重若干个结论,现代教学取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劳动,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们在课改中研究的重点.但是,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促进数学课改的基本策略。基础知识的训练是我国传统数学教学的精华,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力保障,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同时也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石。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代发展、课标的精神、数学课程的特点,科学地审视和反思基础知识的训练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理论与实践,精选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数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差异,关注动态生成,不断地优化基础知识的训练的实施策略,不断地提高基础知识的训练的质量,让基础知识的训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彩。

在学生的学习中要认识到重视综合应用与打下扎实基础并不矛盾.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学习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背熟,或草草听(看)一遍老师讲的例题后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去做题,试图通过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在学习中过于粗疏或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下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简报)[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简报)[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课程改革自查报告

    石宝镇咸隆小学校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自 查 评 估 报 告 自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校全体教师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继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认识课程改革的背......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doc(精选五篇)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

    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汇报

    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汇报 小学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汇报 一、主要经验做法 xx小学自2010年起开始进行有关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建(合集)

    重庆市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内容摘要】 我校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和课堂的三段七步式,给英语教学提供了课......

    深化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范文

    深化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教研科研骨干研讨会上的发言 教育部2014年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东港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东港区教育局 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东办发〔2015〕17号)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定稿)

    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 一、提高认识,增强深化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充分肯定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