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2012、1、3

时间:2019-05-13 03:4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2012、1、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2012、1、3》。

第一篇: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2012、1、3

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改目标

(一)促进全体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转变教师的角色。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课改骨干、精英队伍。

(二)探索在新课改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积极主动地、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积极探索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努力改变陈旧、单一的评价方式,把形式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综合应用,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以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1、组织教师培训。走集中式的通识培训、有计划经常性的校本培训、及时的点拨式培训相结合之路。

2、转变教师观念。

其一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教育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广大教师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一是敬业的精神;二是学习意志;三是创业的激情;四是社会的责任感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其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是被动的“教书匠”,而是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对教学、教材、教法主动探索、开发和实施。

其三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更加关注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关注教学情境的设计,深入探究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新局面。更加关注学生情感、人格,对学生给予更多地关心、赞赏、帮助和引导。

(二)加强科研水平

1、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为了使教师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实行了“集体备课,分工钻研”的方法。

2、科研引领,推动实验。

实验教师如何运用《课标》的新思想指导教学实验,用好新教材,这是课改实验首先面临的问题。我们认为最有效的策略是通过科研的途径促使每一位实验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投身于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之中,使他们形成一个智囊团,群策群力,致力于实验,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我们倡导“只有共同的设计理念、没有规范的设计模式”的改革思路,重点抓好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转换和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深入实验课堂听课,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课改实验指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和课改实验的师生一起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和老师们一起学习、研究新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老师们一起反思课堂教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观察学生在学习新教材中的智力表现和情感表现,测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深入研究学生的主体需要,努力把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具体化。

(五)开展各项活动,推动实验进程

1、对全体学生和一年级学生家长进行课程改革的宣传。召开了一年级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大力宣传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课改的相关内容,充分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以寻求社会和家长的广泛支持。

2、开展好“研究课”、“自荐课”、“公开课”、“随堂课”、“指导课”等各种类型的授课活动。

3、每月进行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交流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4、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5、组织教师撰写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论文和教学心得体会。

6、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评比、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青年教师说课评比,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六)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通常指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是指学生生活的物化环境,如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等;心理环境是指人在情感和态度方面所具有的心理境界。

四、存在的困惑

(一)部分老教师思想过于保守,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较慢,在教师角色转变和学生学习发方式改变方面行动迟缓。

(二)教师缺少科研培训和指导,目前科研能力还有所薄弱,尤其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缺乏了解,科研方法掌握得较少。

(四)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个别教师的积极性还难以调动。

第二篇: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牛泉镇圣井小学 雷建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我校现有9个教学班,268名学生。一年来,我校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以德立身,为善最乐,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厚基础、长人文、展个性”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在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德善育人、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借此机会,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厚基础、长人文、展个性。

1、创新课程管理,确保开足开全课时。针对我校师资缺乏、老化、教师普遍兼课的实际,为着力提高考查科目的开课质量,学校制定了课堂教学监控制度。每天由学校值班中层进行不定时查课,检查教师是否按课程表上课。二是每班安排一名学生记录本班的上课情况。学校将教师上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从而确保课时开足开全。

2、丰富课程建设,增长知识,展现个性。结合教研室“共读一本书”的要求,教导处灵活调整课程表,将每周五下午设为“阅读写作指导课”。语文教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时光。学校设计了高年级阅读记载卡《花香满园》和低年级阅读记载卡《我的地盘》,让学生阅读后及时做笔记。另外,学校把周三下午第二节和活动课定为学生“快乐周三”选修课时间,开设了跳棋、花样跳绳、器乐、诵读、计算机、绘画、呼啦圈、折纸、粘贴画、泥塑、灯饰、燕子石等各类社团或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深化行规礼仪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行规礼仪儿歌读本》。通过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对《行规礼仪儿歌读本》进行系统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

二、夯实常态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1、全面推广单元模块教学。在推广过程中,学校分三步走:学习—模仿—示范。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单元模块教学研讨活动,然后学校马上进行二级培训,使老师们能及时掌握新的模块教学方法。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吴亚萍教授的《上好一类课》和李怀源的《从整体教学到整体教育》的报告,通过先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到逐步成熟进行示范,使老师们初步掌握了模块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有效性。学校实行课本行间备课、教参批注、预案批注加精品备课的方式,改变了过去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备课方式,使老师们能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教参、研究课标、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分析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学校还提倡个性化的备课,激发教师的创造能力。

3、强化常规教学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教研室“校长进课堂八项基本要求”和镇教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对常规教学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校长和教导处每周对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质量检测、教研活动、教学创新等常态教学进行监督检查,并作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三、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坚持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各学科教研组以“单元模块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研究”为主题,每半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利用《学情分析记载卡》和《即时教研记载卡》及时积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话题,并拿到教研活动中讨论、研究、解决,积极推广优秀教师的小经验、好做法,老师们在学习、积累和反思中,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2、在开展常规教研的同时,将网络教研落到实处。开学以来,学校专门制定了网络教研考核办法,制定了各学科网络教研轮流值日表,每次确保至少两名教师参加网络教研,并将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同时,我校积极参与镇教办组织的镇域课题研究联盟活动,定期与中心小学、希望小学开展校际专题教研,共享镇域优质教学资源,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我校承担了一项市级课题《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一项省级重点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捆绑式”评价的探索与研究》,均已立项。今年,我校教师参与的省级课题《利用网络研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已经结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坚持“课题研究、课堂改革、教师学习、半日教研”四位一体,积极推进“改——学——研”一条龙的主题式课题研究策略,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培育教育教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1、红色教育,德善育人。挖掘圣井特有的德育资源,着力营造“莱芜县委第一任书记刘仲莹家乡”的红色教育氛围,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系列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德育实效,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2、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前,老师们将课前预习卡及时发放给学生,学生将预习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预习中的疑惑记录在预习卡上,教师通过预习卡及时汇总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

课中,为了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一是学校强力推行,要求各班要在形式上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二是在分组的要求上要异质搭配,即每个小组中各设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为组长和副组长,两名学习困难的同学为成员。由组长和副组长帮助两名学习困难的同学,同时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纪律、作业检查等。三是制定合理的小组评价办法,要求教师对小组定时进行捆绑式评价。四是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考查办法,设立考查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将各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师评价的过程资料进行打分计入本班教师的考核成绩。

课外,同学们可以在各村建立的合作共同体中预习、探究、讨论、相互指导。通过努力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深入人心,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也日益彰显。

努力就有收获。一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先后荣获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市区级学科带头人,连续三年荣获区器乐才艺展示一等奖,学校办学经验《德育花开香满园》刊登在《莱芜日报》上,综合实践成果《燕石飞翔雕琢金玉》在《中国体卫艺》上发表。

以上汇报,只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不当、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多加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三篇: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

一、提高认识,增强深化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充分肯定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世纪之交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的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课程理念已得到广泛传播和积极实践,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机制得以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教研、培训活动广泛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程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切实成效,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课程改革正推动我省基础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增强深化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是摆在全省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动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实现“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对深化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落实课程方案,加强教材管理,完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普通高中要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

4.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学校要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增加难度和降低要求,课时安排和课程评价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5.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实行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地方课程管理办法,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地方课程,并分年级统一安排课时。

6.积极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要正确处理好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引导教师科学设计学校课程与教学方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学校课程不得编写教材,但可以开发讲义。要坚持学校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制度。对在全省具有推广价值的学校课程,经过论证和审查等程序,可提升为全省的地方课程。

7.加强教材管理工作。各地要完整转发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不得增减内容。教材选用必须在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范围内,按照以市为单位选用、报省里核准的程序进行。规范教材选用工作,增加省级教材选用的宏观调控,逐步形成我省的主流教材。相关部门要加强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8.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加强图书和教学仪器管理与使用效益,改革仪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图书馆、实验室、网络教室等教学仪器设施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制度,充分发挥学校人力、物力、信息等各类资源的最大效益。

9.大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社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发挥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为学校提供各种支持。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自然与人文环境等校外课程资源,积极寻求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三、强化课程实施,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

10.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的研究,以教育科研指导和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动力。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研究有效教学措施,切实实现减负增效。

11.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积极改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习惯养成、道德素养与民族精神培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德育课的评价方法,实行以日常行为评价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提倡开卷考试。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2.加强体育、艺术课程的开设和体育、艺术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配齐体育、艺术课师资和体育、艺术设施,确保体育、艺术课和体育、艺术活动落到实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锻炼习惯和锻炼方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通过开展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等方式,大力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建康标准》,按照标准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状况,高中学校招生要参考初中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

13.创造条件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端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按照规定课时,采取有效措施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不走形式和过场。开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小学生通过小观察、小展览、小制作、小报告和小论文等形式开展探究学习,中学生每学期应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并形成研究报告。切实加强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有2处固定实践基地和若干处非固定实践基地,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参与项目生均达到2项以上。普通高中要有4处固定实践基地和若干处非固定实践基地,学生参与项目生均达到4项以上。

14.切实加强技术课程的开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按照国家规定课时,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要通过学农、学工和劳动实践等活动开展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尊重劳动的良好风气。普通高中要遴选培训师资,建设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必需的教学设施,切实保证技术课程的开设。

15.加强选修课程的管理。高中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选修课,为学生的自主选课提供科学指导。市、县(市、区)和学校不得为学生集体确定选修课程,不得将学生自主选课变为集体必修。高中指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不早于第二学年末,高中结束课程不得早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末。

16.精选布置课内外作业。课内作业可设置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等若干类型,引导学生分层次选择完成;课外作业可由知识型、活动型、实践型、探究型、开放型等组成。要遵守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书面作业总量,避免搞“题海战术”。书面作业要降低难度,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四、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推进校外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17.坚持书本知识和实践学习的统一,加强学生的校外学习实践活动。校外教育与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丰富学生阅历、锻造学生个性、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切实组织好国家课程需要在校外实施的有关内容,并统一纳入课程实施计划;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基于兴趣与爱好的学科拓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成长、自然观察、社会考查、科学探究、参观游学等自主学习活动。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高中生不少于30天。各地要充分认识校外教育与实践活动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建设实践基地,整合有效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的作用,大力推进校外教育与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展。

18.大力开发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认真落实青少年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规划,结合课程改革,加强开展融德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素质拓展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一体的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和艺术馆等公共设施开展校外学习实践活动。要加强与社区的密切合作,使丰富的社区资源成为中小学生校外实践的重要阵地。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19.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制度引领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履行新的教师职责,使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

20.完善培训机制,改革培训模式,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完善“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培训机制,省、市、县负责本级骨干教师和培训者培训,学校以校本培训的形式完成全员培训。改革培训模式,积极推进现代远程培训。整合县级教师教育相关资源,实现本区域教师培训、教研、教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上挂高等学校,下联中小学校,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21.加强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教研培训制度建设。要建立和逐步完善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或案例为载体,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的校本教研培训制度,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素质。有条件的学校还要积极建立与省内外名校、名家的联系交流学习制度,实现高层次的专业引领。要推动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研究培训机制和成长机制,营造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学习型组织。

22.科学核定教师编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按照课程方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配合编制部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努力解决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指导学校科学设岗设编,合理配置教师,切实纠正升学考试科目超编、非升学考试科目缺编的现象。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的、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严禁使用代课教师。

23.加强校长培训工作,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启动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加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各市、县要结合实际启动本区域的名校长建设计划。

24.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实施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和教育创新人物评选,同时,积极推进全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加强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重点面向乡镇以下中小学教师开展省级培训,每年培训5000名农村骨干教师,大力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25.鼓励教师自我发展。适应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的需要,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的教师,实施“齐鲁教师课程拓展计划”,提倡、鼓励并支持教师在开设一个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设第二或更多课程。实施“齐鲁教师读书计划”,定期向教师推荐若干必读书目,鼓励中小学教师大量阅读优秀图书,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六、深化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26.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评价观,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不得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高低评价和奖惩教师。

27.完善学生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提问、作业展示、实践活动、标志性成果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矫正功能。

28.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学习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期末考试应由学校自行组织命题、并进行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学校、班级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机构不得统一组织面向学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29.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招生制度。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划片招生的办法。积极推进高中招生改革,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制度,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采取多种方式录取新生,逐步扩大高中招生的自主权。严格考风考纪,认真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七、加强监督和管理,为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30.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各地要强化课程改革的政府责任,形成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作机制,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编制、评估督导、成果奖励等方面制订和完善配套措施,建立起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长效保障机制。

31.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强化督导评估在实施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保障作用,加强对学校课程实施的刚性管理,将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督导评估工作中。建立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开展对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的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规范化学校验收的重要标准,监督和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强化随机督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32.建立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开展全省中小学生学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监测试点工作,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学业成绩、综合素质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等,通过试点逐步建立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33.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舆论宣传。组织开展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宣传、大讨论,通过学习、宣传、讨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真总结课程改革工作的先进经验,及时发现、表彰和推广课程改革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为课程改革提供典型示范。加强与新闻媒体、家长等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课程改革,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近几年,随着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胆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措施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众多,随着科学技术及工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迅速提升,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人口资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又导致了对劳动力素质的严格要求,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水平,从而把我国的人口优势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和竞争中占据优势。

那么,如何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呢?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先导。尽管我们在理论上已经十分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技能本位”的职业教育观难以真正

确立,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实践,也偏离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大量人力资源支撑的事实,我们更需凝心聚力,坚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究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使技能培养与职业要求相一致。

2.明确办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近几年,我校积极与其他院校企业如鹤立幼师、峰峰卫校、天明电子、翔天数控等建立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比如,我校职高开设的计算机、农林、畜牧、学前教育、财经等专业,中专开设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这些专业针对性强,职业特色鲜明。

3.创新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是培养具有能实际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 2

际问题的初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和中级技能实用性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体现岗位技能本位的原则,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技能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其中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专业技术与技能、实践环节间的整合。课程的内容要关注专业的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的改进,主动纳入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弊端,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另外,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以便达到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

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的教学师资是依靠本校的师资资源优势,聘请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我院的教学任务。对首次承担我校教学任务的教师,我校实行试讲制,由校领导及教学督导来考察是否聘用承担我院的教学任务。通过这种制度,使“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教育思想深入每个教师的灵魂。

5.完善教学督导,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它能及时了解 3

所听课程教师履行教学工作的规范和学生对教师工作反映等方面情况。

(1)成立督导小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主要对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教学秩序等情况进行检查。通过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座谈等方法,掌握日常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于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以促使常规教学工作处于良好状态。

(2)建立学校各级领导听课制,促进课堂授课质量的提高。听课制度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倾听师生意见,及时处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学院领导亲自下课堂听课,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会深切地感到学校很关心他们的学习,他们还会不由自主的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整个学院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6.抓好班级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班级,学生的绝大部分活动是以这一单位来进行的,而学习动机、兴趣、方法,良好学风的形成,中职一年级极为关键,因此,班级学风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它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学习风气,它是体现一个班级风气好坏、群体素质好坏的重要特征。在一个学风 4

好的班级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沉下心来,将学习技能文化知识放在自己心中的主要位置,自觉、主动地去学,就会形成一个以学习带动其他各方面发展,而各方面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样,以一个班级带动另一个班级,这种良性循环就会影响整个学院的学习气氛,但是,在一个学风差的班级里,情况就恰恰相反,多数学生平常最关心的是与学习无关的其他各种事情。在这样的班级里,即使是一些想好好学习的同学,也常会由于周围环境的干扰,想学却又静不下心来学,长期下去,其结果就可想而知。因此,抓好班级管理,促进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总之,社会既需要研究型大学、教育型大学,还需要技能型职业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应用性技能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赋予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基本定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跳出“技术型”套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律和基本特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经过实践的锻炼,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第五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枯躁无味的学科,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初中数学费时多,不少老师课后用“题海战术”来弥补课堂的不足,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使学生失去活泼、可爱的身影。学生长时间学习,还易导致脑力疲劳发生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质量,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深化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技术要求人们要有较高的灵活应变能力。我是从以下几点去改革教学的。

1、加快节奏、减轻负担、提高思维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狠抓课堂45分钟,把时间用在刀口上,提高“双密度”。所谓“双密度”,一是学生开口次数的密度,二是知识面复现的密度。学生开口回答问题是体现学生思维的表达方式,是提高思维的有效途径。所以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由老师通过“铺路”与“搭桥”,由浅入深地诱导学生,让学生总结出解题方法到达目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在上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时,我是这样诱导学生的。

23362出旧知:计算:(1)+(2)+-

15151553师:(1)小题属于什么类型题?计算法则是什么?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法则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师:(2)小题属于什么类型题?计算法则是什么?

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则是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师:化成同分母分数,要先怎样? 生:通分。

师:通分的方法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生:先找最简公分母,然后依据分数基本性质通分。

523出新知:计算:-+

6ab3ac4abc师:这是属于什么类型题? 生: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师:分母不同,能否直接用分子、相加减? 生:不能。

师:同理,应先怎样? 生:通分。

师:通分的方法以及依据是什么?

生:求最简公分母,然后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师:找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什么?

生:取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师:大家动手试计算。

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到了新知识。增加知识面的算现密度,可巩固新知,升华思维,同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须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利用投影、多煤体等手段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或设计适当的图片,突破难点,制作适量的不同层次的习题投影,使学生得以强化-巩固-升华。

2、改革课堂教学,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培养多种能力。

一位现代著名学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和缺乏思维方法的人。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相提并论的,懂得分析问题,多半会解决问题,数学题千变万化,常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思维能力。如,我在上十字相乘法时,因为十字相乘法是一种试验方法,为了减少试验次数,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注意符合法则外,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总结如下方法:形如x2+px+q的方程,如果p、q有公因数,则q所分解的两个因数也应该有公因数,反之,如果p、q没有公因数,则q所分解的两个因数也没有公因数。如x2+6x+8,因为6和8有公因数,所以8分解成的两个因数间也有公因数,故8只能分解成8=2×4,又如x2-9x-36,因为9和36有公因数,它是3的倍数,所以-36应分解成3×(-12),即这两个因数有公因数。这样既把课本知识传达授给学生,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解题能力。

二、改革备课,认真备学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同进也是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要上好一节课,学生的配合是缺一不可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我们除备大纲,备教材,备板书的同时,还要备学生。

1、了解学生现有知识

只有了解学生知识现状,才能充分设计好课堂结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课堂里有有所得,才能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2、备学生可能回答的问题

依据教学目标,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在学生的思路受阻的地方设置疑难,向学生提出思考性问题,但要考虑学生回答的方向性,不然就难与老师产生“共呜”达不到教学要求。

3、准备介绍学所需的学习方法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方法和认识能力还很幼稚,尤其缺乏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知识的海洋面前,往往不知所措,有的茫然抓不到要点,有的顾此失彼,有的一揽子死记硬背,因此,老师在备课时,要注重不同类型的课,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如,我在上新课时,让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上算习课时,介绍记忆法。如我在上《四边形》这间章复习课时,向学生介绍通过“边”、“角”、“对角线”这三个方面记“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这几种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大部分性质定理的逆定理便是这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上练习课时,介绍解题时,作辅助线是学生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所以我上梯形这节练习课时,向学生介绍梯形中常见的7种辅助线作法。

1、作一腰的平行线。

2、分别过上底两个顶点作高。

3、过梯形一顶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与所对底边的延长线相交。连接上底一顶点和一腰中点且与下底边的延长线相交。延长两腰使之相交。

过上底的中点作两腰的平行线,把梯形转达化为两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7、过一腰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构成与梯形等积的平行四边形。基础知识是航行知识海洋的一叶小舟,所以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把主要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基础知识上。

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课堂上要把干巴巴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记得住,融会贯通,须设法激起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提质减负的目的。

1、从学习动机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我常向学生讲明,学好数学是学习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我每接一个班,第一堂课都先结合学生实际,讲讲学习数学对提高思想认识,培养高尚情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讲讲学好数学对其他各科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强调指出,即使离开学校以后,不管从事何种工作,学习数学终身受用。

2、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的一种动力。而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所以我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注意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学生。也只有热爱和关心学生,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无关心,无热爱,小舟就会搁浅,任何努力也无法使之移动;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道德和智慧得到良好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使学生更“倾心”于教师,更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各种教育影响就会如涓涓溪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各种教育因此就会发生作用。4、5、6、

下载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2012、1、3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2012、1、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上的讲话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发展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学校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选5篇)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华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 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

    加强常规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加强常规管理 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以管理促进教研、以教研深化课改”,是我们新学年的教学管理的指导......

    深化课程改革自查报告

    石宝镇咸隆小学校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自 查 评 估 报 告 自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校全体教师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继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认识课程改革的背......

    深化课程改革打造特色品牌1

    深化课程改革打造特色品牌努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绥棱县泥尔河中学2011-10-14近几年,随着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不断深入,一些教育教学质量平平、管理水平低下的学校,归入了关停......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doc(精选五篇)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指导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郴州市第十一完全小学 郭颜颜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的实行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数学课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