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用表演,促进语文课堂的真实性、趣味性
善用表演,促进语文课堂的真实性、趣味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会指导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激活语文课堂,并且收效良好,那么,课堂表演的内容和益处是什么呢?
在具体的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明确表演目的,为了表演的生动逼真,最后做好学生观念的准备工作,消除看热闹的心理。具体做法是:(1)布置任务,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演员,可给学生课余时间自己揣摩表演细节。(2)挑选演员,挑选时应本着自愿的原则,上台表演时选择2---5 人为宜,可多挑几组。(4)道具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再加上课本插图提供的依据,对所要表演人物的服饰,头饰进行再加工,再创意。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插入表演后益处多多。
(1)加深了学生对教材深层意义的理解。如我在上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时,讲到鲸的进化过程,鲸本来是爬行动物,像牛羊一样,后来靠近浅海,再后来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这时我让学生首先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播放一遍鲸的进化过程,再让班上一位比较调皮,善于模仿的学生给大家表演每一个过程,可以有一位搭档,在他表演时做讲解。通过增加这一环节,学生们对鲸的演化过程都有了一个深层次的印象。
(2)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在学习下册课文《将相和》时,先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同时强调要根据人物的性格注意朗读的感情基调。然后让孩子们合上课本,在不脱离原文内容的情况下,自由发挥人物的语言。最后布置课后的准备环节。孩子们都很主动积极地配合小组活动,从道具制作,出场顺序,人物的表情都能做到尽善尽美。通过这一活动,很多平时在班上并不活跃的学生也展露了自己的表演天赋,让其他人对他刮目相看,同时让学生明白,一场成功的表演并不是一个演员可以完成的。
(3)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品味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教《晏子使楚》时,要领会晏子三番五次地和楚王巧妙周旋的语言,需要采用表演法教学。首先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一起去体会分享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比方说晏子形容齐国人多时的语言,街上的行人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撒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种极具夸张的语言,学生演起来会很生动,甚至可以加上动作的配合。学生表演“橘生淮南则为橘”这一情节时,就要体会语言的精妙,发挥自己巧嘴的能力。把晏子那种既能做到给人留面子又能一语中的语言艺术表演得淋漓尽致。
表演艺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是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转变,它旨在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第二篇:多种方法构建趣味性小学语文课堂
多种方法构建趣味性小学语文课堂
摘 要:虽然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在逐步落实,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与课程改革标准当中寄予的愿景是存在差距的。而且,小学语文课堂当中仍然呈现“呆板、无趣”的状态,这与几十年来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是相关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想要突破呆板式课堂,必须从自身出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当中,学习语文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以表演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电教演示法为例来阐述此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演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电教演示法;趣味教学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是讲一个人对于学问与兴趣的态度,以及最后的收益。这句话对于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有着同样的教育意义,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不能单方面的关注知识的授课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不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的语文知识接收状态,应该转变课堂的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具有对于知识探求的主动性,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构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起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兴趣。
一、表演教学法
表演教学法注重通过情景的构建,使学生直观的理解课本内容,以其极具形象性的特点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而且,有效的表演教?W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不再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参与课堂教学,真实的情境、环境也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善了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例如,在《晏子使楚》这节课中,使用表演教学法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内成员分别扮演旁白、晏子、楚王、士官、士兵、大臣一号、大臣二号、大臣三号、大臣四号、随从一号、随从二号等,将《晏子使楚》划分为四个场景,五部分,分别是旁白部分,晏子和随从二人在赶路当中对话的场景部分,楚王及随从二人、大臣四人对话要羞辱晏子的场景部分,城门外晏子与楚王对话的场景部分、大殿内晏子反讽楚国的场景部分等,之后通过每小组的课下练习,在课堂上依次进行《晏子使楚》情景剧的表演。
学生进行《晏子使楚》情景剧的表演,能够更加真实地融入“晏子使楚”时的情景之中,从最直接的角度来理解课文关于“晏子使楚”抽象文字描的描述,同时情景剧的演出形式也极高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构建小学语文趣味性课堂成果显著。
二、故事教学法
故事,是伴随小学生成长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可以这么说,基本每一位小学生都是伴随着故事长大的。故事本身的多样性、趣味性与情境性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渗透切合课本主体或内容的“故事”,一方面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同种类多样性的故事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增加小学生的见闻。
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节课时,我就通过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正式开始本节课之前,我先讲述了一个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故事:鲁迅先生是一个及其爱书的人,从少年时候就与书有着不解之缘,一生购置了许多的书,在看书之前总要先洗手,将书不小心弄脏了之后与也要小心翼翼的弄干净,而且鲁迅先生还自己准备了一套修复旧书的工具,将旧书进行整理之后,再旧的书也变得焕然一新,而且平时不轻易将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他人,有时外借时,他宁可买一本新的给人家。
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并且向学生表达了一个拥有爱书情结的鲁迅先生,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文当中又表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作者是怎样看待鲁迅先生的,引发学生们对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三、电教演示法
多媒体在中国的教育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丰富的使用,以其多样的形式如图片、音频、视频等,简单的操作步骤,直观的情节演示等优势著称。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课程内容的演示,促进学生对静态的课本内容的抽象印象,转换到动态的动画场面的具象理解,锻炼学生的多维发散思维和多方面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乌鸦喝水》这节课我就使用了电教演示的方法。通过互联网上搜索到各种版本《乌鸦喝水》的flash动画,并从中挑选出与课本内容最为切合的一个。在课上教学时,我先带着学生们进行生字,词语的学习,之后请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大致理解文章在讲什么。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乌鸦喝水》的flash动画播放,并请同学根据动画进行《乌鸦喝水》文本内容的复述。
利用低年级学生对于动画片的热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当中,而通俗易懂的flash动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情节,通过直观的情节演示使学生加深对《乌鸦喝水》故事的印象。
随着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方案实施过程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注重课堂的趣味性。笔者以三种常见方法为例进行构建趣味小学语文课堂的范例讲解,但是,对于构建具有趣味性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方法并不仅限于这三类,而对于构建趣味性课堂方法的探索,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雯.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江门:五邑大学,2017.[2]李丽君.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研究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02):112.作者简介:
于顺意,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观音滩镇观市完全小学。
第三篇: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
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
港门中学 廖俊玲
【摘要】为了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实现合作探究学习这个新课标目的,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表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深入文本,探究文本,掌握课文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关键词】表演 语文课堂 激发兴趣 加深 想象力 再创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在台下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侃侃而谈等情形经常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为什么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确实是语文教师头痛、无奈和尴尬的问题。要打破这种僵局,实现高效课堂,就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吸引住学生的眼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深入文本,探究文本,掌握课文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一、表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节精彩的课并不在于教师讲得多生动多精彩,而在于学生的参与度有多高,接受的知识有多少。语文知识本来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对学困生来讲,学习更是索然无味。他们对语文课本知识根本不感兴趣,当然提不起精神来听教师的课了。怎么办呢?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妨让表演走进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记得在上《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我努力把课文上得精彩有趣,可是学生并不领情,昏昏欲睡,令我非常苦恼。怎么让学生集中精神来听课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把男生和女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发挥想象,把课文里面阿长为作者艰难买《山海经》的过程,通过表演再现出来。因此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认真地看课文,本来精神涣散和梦游的学生也兴致高涨,加入看课文的行列,最后推荐代表上台表演。上台表演的同学表演得绘声绘色,台下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一节课下来,同学们都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就这样,表演使他们积极地自主学习,表演的欲望勾起了
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表演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表演的基础是理解课文内容。为了把课文的角色扮演好,必须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表演欲的驱使下,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对文本的内容更是兴趣高昂。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课本中去,认真去反复阅读课文,抓住重点字词句,分析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然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内容再现出来。在上《核舟记》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游览者苏轼、黄庭坚和佛印的片段,然后推荐学生上台把这几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表演出来。学生一听说可以表演,都认真地去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最后有三个女同学自告奋勇地上台演出。她们按照课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的内容迅速摆好了位置。东坡和鲁直的饰者正拿着一张报纸做画卷,两人两膝并靠着正专心致志地阅读手卷,把人物那种闲适生活和旷达胸怀表现了出来。而“佛印”略显羞涩,站在台上不知该如何表演。台下的同学都哈哈大笑,大叫着“佛印”要“袒胸露乳”,还要“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竖起左膝”。要求饰者把佛印那种“不拘于世俗礼法、洒脱不群、超脱尘世”的神态表现出来。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异常兴奋,他们都深入文本,理解了课文内容。表演,让学生收获不浅。还有在上《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学生通过认真去阅读文本,探究文本,掌握了课文内容,最终精彩地再现了阿长经过千辛万苦才为作者买到《山海经》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了阿长这个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和宽厚淳朴的形象,体会到了阿长对作者的关爱之情和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喜爱之情。表演,能够让学生深入文本,探究文本,掌握课文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表演能够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表演不是对文本的简单再现,而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表演的过程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他们不仅要对文本的角色进行再创造,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本的剧本进行再创造。课文的文字是静止的,而表演是动态的,学生要怎样才能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有声有情的动态场景呢?那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在上杜甫的《石壕吏》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情节和大意,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编课本剧,把课文内容场景直观形象地表演出来。这首诗内容简练,只用了120个
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那要怎样表演才能体现出官吏的横暴和百姓的痛苦呢?怎样才能体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痛灾难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因此,我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想象来刻画诗中石壕吏和老妇人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并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再创造。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展开了独特的想象,并上台表演了一个个精彩万分的片段。只见杜甫一个人牵着一匹马来到石豪村,轻轻地敲开了一户农家的门。出来开门的是一对年迈的夫妇,他们用惊讶的眼光打量着杜甫,问他从何而来,有何意图,杜甫都一一作答,随后老夫妇把杜甫安置在一个狭小黑暗的角落里。突然,“砰砰砰„„,快开门!”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夫妇俩大惊失色。老翁快速从低矮的围墙那里越出去,老妇人颤巍巍地打开房门。一个官吏大声喝道:“老太婆,你家的男人哪去了?快去把他们叫出来!”老妇人痛苦地哭着说:“本来我有三个儿子的,他们都去邺城驻守打仗了,但是最近一个儿子刚来信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只剩下我们暂且偷生了。”官吏又喝道:“屋子里还有什么人?”老妇继续哭道:“屋里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和一个刚丧失丈夫的儿媳妇。”“那快去把你的儿媳妇叫出来,我们要把她带走”官吏面无表情地说。“不行啊,我的孙子太小了,还在吃奶呢。正是孙子太小,儿媳妇才舍不得离去啊,而且她进进出出都是穿得破破烂烂的,你就放过他吧”老妇人哀求道。“不行,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人。”“要不我去吧。虽然我年老力衰,但是我可以跟你们去,现在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士兵准备早饭呢。”官吏沉思了一下,就把老妇人带走了。一夜无语,只听见一个声音在低声地哭泣。第二天,带着黑眼圈的杜甫出来了,神情沉重地向老头儿告别,继续赶他的路。表演结束后,掌声不绝,久久地回荡在教室上空。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成功地对课文进行了再创造。
总而言之,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能够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文本,探究文本,掌握课文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任志鸿主编.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八年级语文·上).海南.南方出版社,2009
第四篇:浅谈任务型教学中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浅谈任务型教学中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摘要:“任务型”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不仅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确立均以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各方面潜力为其重要的出发点,而且教学方案的制定本身就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真实性任务 趣味性任务 任务设计
国家教育部2003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在大框架下为我们规划了“任务型”教学方式的教学思想及表现形式,其《前言》中写道:“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近来备受关注。教师们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都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而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在任务型语言学习中,由于有完成任务的刺激和兴趣,学生使用语言和交际的手段和范围都大大地扩大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而大为提高。
一、真实任务教学
与传统教学法中把课堂活动视为任务,进行大量的无意义语言练习不同的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经近年来的几次修订,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初中教材内容几乎囊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从理论上讲,每一单元都可以用来作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话 题材料。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宽狭和与学生关系的近远,有的单元内容较难从中确定话题或安排任务,有的材料容易确定话题但该话题较远地超出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的范围。如八年级上册UNIT 7中有一任务安排,需要学生之间互相介绍三明治的做法,而实际上我们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sandwich是何物,所以对它的做法根本无从说起,而对中国菜的做法虽然了解,但却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地补充课外的相关词汇,如普通中国菜的做法,中文中煎、炒、蒸、炸该怎么说,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面对的事物,而不是一些不常见的国外食品。另外,课文中出现学生互相询问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vacation? How’s the weather there? How’s the people there?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 等之类的对话,在欧美国家,度假风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兴盛,对他们的孩子来说,go out for vacation是一件在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在我们国家,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孩子几乎都没有了旅游的经历,所以出现了询问假期外出旅游的对话,只能根据自己从书本电视上获得一些城市信息,进行瞎编。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把外出旅游的对话改成互相询问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的对话,这对学生来说,就生动形象多了,说出的对话也不再是根据课本生搬硬套,而有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任务型教学是语言意义和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不是单纯基于语言形式的教学。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语言基础及社会文化环境,选择他们真实生活会遇到的话题。任务设计地真实,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学习语言。针对以上情况,国内众多学者也提出了“将国外任务教学成果实行中国本土化的转变”的理论,使学生真正获得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相关英语知识、文化、技能、情感态度等的能力,而不是在侧重语法的考试中得分不错,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却束手无策。
二、趣味任务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任务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任务教学的关键是对任务进行界定,在学习任务中,学习那些词汇、那些语句结构等一般都有明确地呈现在教学内容之中,新教材中也根据这些学习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活动,但是,语句结构的单一,使得一些教学活动任务显得单调重复,学生一再重复该类对话,容易出现机械地背诵,而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七年级上册UNIT 7,整单元中出现的学习任务就是关于询问价钱的句式,How much is the T-shirt? 学生在该单元每堂课的对话操练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个问句,第一、二堂课中,学生还能表现出兴趣和热情,相互询问,但到了第三堂课,这个句子就慢慢显现出其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降了下来,面对这种情况,我就在班级组织了一场真人时装秀,允许学生穿自己喜欢的服饰来学校,展示自己最漂亮、时尚的服装,同时在网上下载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品牌服饰图片,如 adidas, nike等,标上价格,让学生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服饰,互相询问价格,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学习热情高涨,班级里,询问How much的声音此起彼伏。
因此,在设计教学任务中,我们教师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为出发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在那些十分乏味、枯燥的课文教学中发掘出一些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兴趣和有效性。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该模式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启示下提出的外语学习途径,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任务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子问 《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高文 《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
[3]欧阳雪青“任务型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8期 [4]乐燕飞 “任务型教学的理解和运用” [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8期
写作时间:2006年12月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广西桂林灌阳村小学 杨平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一个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探求有趣课堂的构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构建趣味课堂的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键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对它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并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营造一个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思学、乐学呢? 一:导入生趣
作为语文老师,导入往往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伊始不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课内容,设计一个美妙的导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感人的故事、饱满的激情将学生带入某种气氛或情境之中,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一种学习期待,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般来说,新课导入法有音乐法、故事法和录像法等类型。①音乐法。所谓音乐法就是导入时播放一段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音乐。例如以歌曲《快乐的节日》导入课文《快乐的节日》,随着音符的跳动,学生很快就被优美的旋律、欢快的气氛所感染,迫不及待地想感受节日的快乐。②故事法。导入时以故事的形式简单介绍新课中的故事以及所发生的背景。如《曹冲称象》,通过讲述新课中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故事中这个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小主人公的关注与好奇,让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课文内容。③录像法。导入时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录像。录像它所独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使教学过程形成一种充分发掘学生“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春天在哪里》,在上课之前,首先播放一段春回大地时,小朋友们踏春的录像。让学生如临其境地感受细雨蒙蒙、万物复苏、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春天在哪里时,他们早已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二:灵活运用教材激趣
语言文字,尤其是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字符,要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例如在学习韵母“a o e”时,可以根据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和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可高兴了,你看,小妹妹来到了小河边开始练嗓子了“a a a a a„a a”,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编上相应的儿歌,每个字母编一首儿歌,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形。如:圆圆脸蛋扎小辨,张大嘴巴a a a;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一只鸭,水中侄影e e e。当学到声母“d”时,我问:“你们准备怎么记住‘d’的样子呢?”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学着编了一句儿歌“小马下山坡,左下半圆d d d”。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字母的印象。
三:有趣的故事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引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兴趣。在一次识字课上,我看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心不在焉的,我就给他们讲了《枇杷与琵琶》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县官特别喜欢吃枇杷。有位财主为了巴结他,特意叫人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又亲自写了一张礼单,派人给县官送去。县官按过礼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琵琶一筐,敬请笑纳。”他有些纳闷:“我又不会弹琵琶,他怎么送这种乐器呢?再说,琵琶怎么用筐装啊?”他打开筐,这才明白原来财主把水果“枇杷”写成了乐器“琵琶”。于是,他提笔写一张回贴,叫人连同这筐枇杷一起退了回去。回贴上写着:
枇杷不是这琵琶,只因主人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弦管尽开花。
结果,就闹出了财主写礼单这样的笑话。这样一来,学生在故事中既获取了有趣的知识,又自学地受到了教育,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他们会发现,原来语文是如此有趣,如此重要。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四:表演添趣
教育家洛克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游戏似的。”因此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分角色表演是学生进入人物内心世界,体验情感的一种方式。老师可根据学生喜好,让他们自行组成表演小组,商议角色分工,构思所演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通过创造性的体验和感受,充实孩子的情感世界。如在教学《白兔和鸭子请客》一文时,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一个学生演白兔,一个学生演鸭子,让他们演示白兔、鸭子请客的过程以及它们的对话。这样,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让学生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彼此的对话亲身体会当事人的心情与感受,从而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这样一个道理。这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作业趣味性
如果说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是增加课堂趣味性的主要部分,那么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的天性是爱动好玩,针对孩子的这一特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业不能只限于抄、读、写。它的设计要可读、可写、可看、可玩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又动脑,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学完《鲁班造伞》我给学业的作业是:动手做一个小制作,带到班里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作品有创意。学完《听诊器的由来》作业是:自己动手试试,用铁钉划木板听声音的游戏。如此这般,就连平时爱欠作业的学生也积极地交上了作业,这样既愉悦了孩子的身心,又达到了教学目的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六:课堂结尾的精心设计能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说一个好的导入语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课堂结束语,同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言已尽而意无穷”能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例如,在教学《掌声》一文时,我采用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的,如果没有同学们的掌声,小英不会鼓起对生活的勇气,不会有如此喜人的变化。正是掌声,它点燃了我们的希望,给了我们力量,它让我们变得勇敢,敢于放飞梦想,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灿烂、阳光。同学们,愿掌声伴你们前行,愿掌声伴你们成功。”通过这番话语,使学生对本文内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教育,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标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给小学语文课插上情趣的翅膀,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尽情地飞翔.参考资料:
1.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 和诣课堂.总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 2.李伟兵:《如何挖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趣”》,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2010年 3.潘海林:《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广西教育杂志社,2010年 4.郑惟莉:《浅谈汉语拼音教学》,广西教育杂志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