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赞赏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作用
浅谈赞赏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作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内心最本质的愿望是希望得到赞赏。”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渴望得到赞赏、得到认同、得到肯定。作为青年教师我一直相信赞赏教育的力量之大,在平时也把赞赏教育运用在教学当中,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去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去相信学生会越来越好。赞赏让学生在学习上充满动力,越变越好,赞赏让学生在学习上充满自信,干劲十足。
下面我就来谈谈这几年教学当中对赞赏教育的思考: 第一:学生转变从鼓励开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孩子都渴望的到赞赏。缺乏赞赏的孩子不但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还不断放大自己的短处,甚至否定自己。学习上生活中这类人都是非常懒散,缺乏动力的。
小平是我刚接手六年级的一个学生。第一天上课就发现这个孩子很爱表现,每节课都积极举手发言,下课也会关心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为班级集体活动出力,我一直都以为品学兼优。可是渐渐地发现,他的家庭作业要么正确率不高,要么放在家里没带来。经观察发现,这个孩子比较调皮是班上的“活跃分子”,同学都因为他的一些幼稚行为和成绩跟不上而不跟他玩。
在我接手后的第二个星期五,我在班会课上表扬他,尊敬师长,为班级着想,具体讲了他的一两件小事,让同学们给他最热烈的掌声,他不好意思的脸都红了。课后,我告诉他,老师一直都在关注他的表现,表扬他在文明礼貌和乐于助人方面做的比较好,但学习上欠刻苦,需要下功夫,如能改进,必定前途无量。果然几天后这个孩子对我说,一定要完成作业才吃饭。小平在一次次鼓励中进步,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慢慢转好,如能坚持学习成绩会慢慢进步的。
孩子渴望进步,需要教师的喝彩与鼓励,及时地鼓励他,赞美他,相信他会变好。你会发现孩子真的朝着你鼓励的方向前进。
第二:对学生的努力进行具体赞赏
如今,赞赏教育在盛行,无论是教师孩子父母都经常表扬孩子。经常听到很多大人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年纪小的孩子听到了会得意洋洋,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反应则比较漠然。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怎样赞赏学生呢?
具体赞赏孩子的进步:课堂上我会对平时较少举手发言的学生说,你真是个
勇敢的孩子;对朗读后的学生说,老师喜欢你百灵鸟般的声音;还对合作小组说,一个团结合作、分工明确的小组就是与众不同。生活中我会对打扫的学生说,劳动最光荣这句话用来表扬你最好不过了;会对捡起地上垃圾的学生说,你真是个环保小卫士;会在作业上留言,老师在关注你,希望你能工工整整地写好字。平时在教育教学当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细化赞赏具体到某一点上,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关注他,看到他的努力,真心赞赏他。赞赏需要细化具体到针对学生的某一项努力成果,这样子赞赏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三:恰当的示弱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恰当的示弱并非向学生低头,反而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发展提供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学生兴趣,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长期以来,教师都是以强者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全知全能,样样精通,导致很多学生都崇拜老师,都依赖老师。在教学上教师成了传授者,如今更需要的是一个当引导者的教师。教师的恰当示弱可以很好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高高在上的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谈心,与学生交朋友。无疑是对学生很大的一种鼓舞,给与了学生很大的信心,营造了一个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学生并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缺少了被鼓励和被关注,导致缺少了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勇气。在平时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堂上老师一味的侃侃而谈,传授知识会让学生缺少了许多思考的机会。教师如能恰当的示弱,把思考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动手操作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多上台展示自己,多给学生一次发言的机会,相信学生的能力。不难发现学生会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会尝试成功的喜悦。
这个学期一开始,我就跟学生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老师需要你来心疼。告诉学生,老师不是万能的,很多事情需要同学们靠自己。后来的课堂教学当中,我都会恰当示弱对学生说:“请同学来帮帮老师”,“这道题老师思考了很久都没有解决,需要你们来帮忙。”给时间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让学生解答出老师的难题,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探究难题的欲望和兴趣。教师的示弱需要在合适的时机,用一定的技巧来进行示弱。教师的恰当示弱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及拉近师生关系,从而达到赞赏
教育的效果。
实施赞赏教育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探究难题的勇气,而且对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激励作用。赞赏教育还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努力具体表扬,恰当的示弱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
第二篇:兴趣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
兴趣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
兴趣在学习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其实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因而对于高中老师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我有如下几点看法。首先得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的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们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我们叫他们天才。”的确,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他们经常会摆弄着一些东西,他们很好动。孩子们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在学习着。但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种对学习的兴趣最长将持续到上学前。上学后,许多孩子都会逐渐地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要把趣味归还给学习呢?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学得更快、更好。也许你会发现,学龄前的孩子们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走路、说话,认识了身边的许多事物,尽管他们的智商并没有大人的高。现在你学一门外语的速度也许还没有儿童学说话的速度快。这就是因为孩子们非常希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小时候都没有上过学校,但他们都取得了很高的科研成果。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在学校学习那么没意思,哪有什么乐趣呀?那可不一定。如果你去寻找,就会发现乐趣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去想这个东西是多么的有趣,而不是去想它多么枯燥。比如在学习英语时,你可能会想到一个又一个的定理很繁琐,证明起来也很困难。你也可能想到英语中有很多规律,规律之间互相联系,组成许多新的事物。你还可能为学到了新的知识而高兴。第一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枯燥,后两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有趣。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尽量去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遇事都去想它的好处,这样就会发现学习以及很多其他事情都是有趣的。学会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这样就会学得更好。请记住:大千世界,乐趣无处不在。被动不如主动?D?D不要强迫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也许是因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也许是因为当前社会上的竞争更加激烈,总之,现在的学生的确不轻松,许多无形的压力被加在了学生的身上。假如这些压力真的来源于日趋发展的世界,我们无可厚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压力是教师和家长所造成的,这时我们需要说的是:不要总是强迫学生,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吧。
也许你也已经发现那些学习上比较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很少有人看管的。不过,你可能会认为是因为他们学得好才不用别人管。但我想,正因为很少有人管他们,他们才会学得好。而那些学习上有些差的人如果总是被别人看管着,也许就永远也不能学好了。当然,我们要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并不是说就再也不跟学生沟通了。当学生在学习上确实有困难或者有一些错误的想法时,应该多与他们沟通,这种沟通不应该是训斥,而应该是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蜣螂的活动。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作小偷!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因为他对昆虫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记》,共十卷,对昆虫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已的学习愿望。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仅仅由于强制而求知,则味同嚼蜡,苦不堪言。
人的兴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在长期的教育影响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从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开始,发展到对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到志趣,决心终身从各该领域的探索与研究。青少年学生处在重要的学习知识阶段,培养对学习有兴趣则对今后成才关系重大。那么,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呢?下面介绍几种具体方法,以供选择。
(1)好奇心是形成学习兴趣的先导好奇心是人们对求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例如一个处在童年期的小孩如对外界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总是向大人问这问那,总想弄个明白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从小都有超常的好奇心。欧几里得从小对英语产生好奇,阿基米德从小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对天文、气象、历法、医药等多方面有好奇心。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 作为中学生要十分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文体知识,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社会,带着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
(2)知识积累是形成学习兴趣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事物本质中,在它们的种种关系和相互关系中,在运动变化中,在人们的思维中,在人类创造的所有一切中,都含有兴趣的无穷尽的源泉。”可见广博的知识中包含着广泛的兴趣。知识积累得越多,兴趣也就不断地增加。有不少同学有这种体验;听得懂的课就有兴趣,听不懂的课就没有兴趣;学得好的课兴趣就浓,学不好的课就无兴趣。这就说明知识的积累是兴趣的源泉。同学们要设法及时把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搞清楚,从听得懂每一节课开始,进而学好每一门课,这样你会对学习的兴趣逐步增加。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习的需要和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外交性质的活动,与本校的外教沟通,与一些大学的外籍老师沟通,与英语系的大学生进行口对口的交流,最好可以参加一些有外国人参加的活动,是学生有机会说英语,有机会表现说英语,他们就会感到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小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小组学习的活动,使学生互助学习,这样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有助于增强优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师生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是一种全世界的语言。“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使他感觉到你对他的爱效果。当然应该防止“马太效应”,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时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应该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学生,不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总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三篇:浅析表扬与批评在队伍管理当中的作用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各种思想行为对部队的影响越来越大、辐射越来越广,思想工作在部队的日常管理中显得愈发重要。这其中,表扬与批评则是“两个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正确的时间,及时、到位地实施表扬和批评,可以影响官兵的积极性,并在队伍管理中形成良好的风气风貌,激发队伍斗志。下面,笔者结合部队的管理,就如何开展表扬与批评,正确引导和激励官兵,两者穿插结合,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当前消防部队开展表扬与批评的现状
在当前伍管理中,存在一种不擅于表扬,不敢于批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队伍的士气,容易造成一种消极情绪,具体表现为:
(一)在表扬与批评中,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对表现突出,工作积极性高的官兵不表扬;对表现差、有问题的官兵不批评,有的时候对歪风邪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形成了好坏不分,泾渭不明的局面,这样很容易就会挫伤广大官兵积极性的发挥。
(二)在表扬与批评中,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对于如何做好表扬与批评工作,领导者在没有深入实际,没有认真调查了解、摸准事实的情况下,采取偏听偏信甚至主观猜测,不能精确指出做对了什么就表扬,做错了什么就会被批评,缺乏一个衡量做事对与错的标准,导致难以使大家信服。如果在管理中出现“无功受禄”,“有功挨批”现象,更会损形象、伤威信。
(三)在表扬与批评中,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一方面,“抓大放小”是表扬一个常见现象,而实际上,因为频率更高和时间上的分散,小的奖励比大的奖励影响更为有效;另一方面,“放任自流”则是批评的一个常见毛病,在对待官兵的一些细小的错误时,无动于衷,使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及时的批评指正。
(四)在批评时简单,不讲道理。干部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将批评简单地等同于骂人,采取骂大街的方式批评官兵,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干不来,唯独干部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能干,是完人。这种批评方式,官兵很难接受,其结果容易导致人心涣散,官兵的积极性低落,必然会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给工作、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二、做好表扬与批评工作的原则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是思想政治工作艺术之一,有自己的原则,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实事求是原则。就是领导者要清楚表扬、批评的内容,以事实为依据,对事实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既不唯上是听,也不人云亦云,这样提出的表扬批评意见才能准确无误,恰如其分。表扬要公正,不能分亲疏、喜好等;批评要恰当,不夸大,不缩小。在实施中要防止搞双重标准,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论是先进还是后进,不论是新官兵还是老官兵,做了好事,有了进步,都应进行表扬;做了错事,造成不良影响,就该批评。这样才能使表扬和批评工作有了群众性,有利于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好局面。
(二)心理相容原则。表扬是为了鼓励先进,发扬作风,批评则是为了帮助对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两者都是关心人、爱护人的表现。因此,开展工作的时候应当把表扬和批评建立在真正关心人、爱护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阿谀奉承、打击报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关怀、爱护、诚心诚意的态度来对待对方,以换取对方的“诚意”。领导者与被表扬者或被批评者取得了相互理解和信任,表扬和批评的工作就容易收到成效。
(三)以理服人原则。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一个人工作的成绩大家都可以看到,因而表扬要异口同声,让大家都来“共鸣”,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关心、相互团结的良好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在批评别人当中存在的某些缺点或不良倾向时,依靠行政命令进行简单指责或强行制止是难以使人信服的。因此,批评时要让对方懂得错在哪里,为什么错,通过讲理的方式让对方接受,达到批评的目的。
(四)讲究艺术原则。一方面,表扬一定要真实、具体。勉强或捏造的表扬虽说可打动人一时,但绝不会长久,这样做有时甚至会恶化内部的关系。另一方面,表扬要力求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要情真意切地赞美,不要出现言不由衷的敷衍现象,要确实起到沟通心灵的作用。
(五)以身作则原则。即当批评别人的某种错误缺点时,自己应该以身示范,自己身正,批评别人才能有成效,才能给人以身示范。如果自己以权谋私而又去批评别人以权谋私,则难以收到批评的效果。
三、实施表扬的方法
表扬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是最常用的一种激励方法。表扬的方法较多,且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归纳各种表扬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相辅相成的表扬方法:
(一)当面表扬和背后表扬。当面表扬是被表扬人出席表扬现场的表扬,这种表扬对被表扬者而言,感受比较真切。背后表扬是被表扬者不在现场的表扬,但可通过他人将表扬信息传达给被表扬者。在人的生活经历中,得到的当面表扬远远多于背后表扬。因此在长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对当面表扬形成的一种认知习惯和心理定势,当在接受他人的表扬和赞誉时,总是要对动机进行分析,看其动机是否纯正,是否还有其他目的。被表扬者如果认为表扬的动机夹杂着其它因素,其表扬的效果便打了折扣。而背后表扬于当面表扬却大不一样,因为表扬者一般不必去考虑当面表扬那么多的因素,表扬的动机纯度较高,被表扬者在接受表扬信息时,可以避免或减轻对表扬动机是否有各种利益关系的猜疑。所以,背后表扬将会起到当面表扬起不到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猜疑心较大、自信心不强的干部、官兵,更适合于背后表扬。
(二)表扬个人和表扬集体。表扬个人时,被表扬的人具体明确,易激发个体的积极性。表扬集体是把集体作为表扬对象,被表扬的集体多为工作任务相同或工作关系密切的若干人组成的群体。它具有增强集体内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凝聚力等特殊功能。在表扬集体时,由于个体成绩模糊和群休荣誉分散的缘故,表扬的集体人数越多对个体的激励效应越小,表扬的集体人数越少对个体的激励效应就越大。但表扬集体时可以通过表扬激励一个群体,激发其他群体中的成员为捍卫组织的尊严,维护集体的荣誉去积极工作和学习的热情,营造群体与群体之问的竞赛氛围。
(三)指人表扬和指事表扬。指人表扬时,直接点明被表扬人是谁,表扬对象具体明确。指事表扬是在表扬过程中不指明被表扬的对象是谁,由听众自己去想象和判断,通过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的肯定评价,来激励行为人,教育其他同志。指事表扬可以在行为人确实不明,或行为人较多,不宜列举的时候使用,也可以淡化、避免在行为人人际关系紧张,得到了明确的表扬后,会引起其他同志的非议,使其更加孤立的问题。
(四)超越表扬和进步表扬。超越表扬是对表现突出者的表扬,这个群体大都有被表扬的历史,且追求的目标较高,一般的表扬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不大,而对群体的鞭策和教育作用较大。进步表扬是对努力的精神奖赏,对被表扬者有较大的鼓励作用,特别是对那些起点较低,很少得到表扬的官兵,一旦得到了表扬,其激励作用将会更大。除了进步幅度很大或通过努力接近超越状态外,进步表扬对群体的影响力一般不大,超越表扬一般适合于在共众场合进行,不适合在私下场合进行,一般性的进步表扬只适合于私下场合。
四、实施批评的方式
批评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批评的目的只放在一味责怪、发泄不满和惩罚上,只图一时之痛快,而往往造成破坏性后果。一种是既批评犯错误的人,更指出错误本身的危害;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更帮助对方重新振奋;既查清原因、责任,更着力于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让受批评者接受批评教育后也会感到有意义的建设性批评,在批评教育时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将批评臵于尊重之中。尊重能换取对方的信任,对于人皆有之自尊心,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犯了错误的人,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因而,在批评对方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场合,不分场合的批评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它会给对方造成难堪,容易使对方产生抵触情绪。要有一个与人为善的正确态度,明确批评是为了帮助人,切忌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否则被批评者就会畏而远之,批评自然也就难以达到目的。
(二)将批评臵于幽默之中。批评虽然是很严肃的事情,但是它并不排除幽默。幽默既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同时又精辟入理,启发思考,令人回味。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有趣的双关语、形象的比喻、诙谐的语言等,有利于使批评在较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可以给被批评者以启发思考,明辨是非。
(三)将批评臵于宽容之中。犯过失的人的心理特征通常是害怕、后悔,争取别人谅解。因此,对被批评者的缺点和过错,要有宽容之心。但这并不是对对方的过失和错误采取无原则的宽容和忍让,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反对的不反对,而是通过宽容,使对方解除思想顾虑,然后心平气和地指出他的错误,这样做对被批评者改正错误是很有利的。
(四)将批评臵于表扬之中。批评应以对方能接受为目,一般而言,被批评者的心理情况往往会影响到接受批评的程度。在人的情感上往往是不愿意接受批评的,通常喜欢听好话。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批评别人时,不妨先找出对方的某些优点和成绩来进行赞扬,对方满足了成就感、荣誉感之后,就会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况,这时再指出其别的过失或错误,进行适当的批评帮助。这样做,被批评者就会感到批评是善意的,是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消除心理障碍,愉快地接受批评。
第四篇: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师德,是我们站在‘教师’这一特定角色上体现出的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人格魅力。这一魅力散发得当,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如虎添翼、得心应手。
作为一份与学生打交道的服务型行业一员,主动处理好师生关系要求我们在态度、方式等尽情体现教师的师德素养,散发人格魅力。在师生关系交往中,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慎用惩戒拒绝体罚等都是我们教师师德的具体体现。
再举个实例吧,一次单词抄写练习课,座位靠后的两排中有几个调皮学生像往常一样嚣张的结伴高谈阔论,我决心好好“治”一下他们几个。于是拿着棍子板着脸走到他们身边,故意问了句“单词都会自己照着写了吗”,其中一个调皮孩子灵机一动想要趁机捉弄老师,随口答道“老师,他不会写”,一边手指着前排同学的头,我顺着手指的方向走到那学生旁,提笔帮他在每排最前面写个例子。接着又问“还有没有谁不懂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这调皮孩子又答道“老师,这个也不会写”,这次手又指着同桌,我同样走到那同学身旁帮他写个例子。这下旁边的调皮孩子东张西望开始捂着嘴笑,认为自己的阴谋得逞,好好的耍了一把老师,乐得正起劲。我继续询问,这下他胆更大了,霸气的指着自己说“我也不会”。说完这话他就转好身子坐好,脸上笑容渐渐消失,本以为我会拿着棍子开始教训一下他,所以自己感到不安地坐在自己座位。见到那种场景,我当时脑海没有一点儿怒气,反倒高兴起来,心情明朗的走到他身边,同样细心的帮他写好每个单词的示例。当我写完示例放下笔照样叮嘱他认真完成作业的时候,他侧过头朝我默默地看了一眼,那一刻饱含复杂思想的眼神我至今难忘。就是那次师生的“对抗战”后,他不再是课堂上的调皮捣蛋鬼,会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完我的英语课,哪怕身子左右扭动停不下来;会不折不扣的完成我布置的作业,哪怕字迹潦草歪歪扭扭。他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老师无限放大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德是个大话题,但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它就是我们经历中的每件小事。师生关系中的师德就要求我们与学生融洽相处,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一种具体形象,它具有强烈的暗示感染力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用爱去当好学生的领导,用心去当好学生的朋友,这样的老师哪类学生都会乖乖配合工作的!
第五篇: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的作用
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的作用
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护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们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误区,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学生.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好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七点:
一要对学生严慈并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二要严而有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三要严而有度。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由于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完全相同。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
四要严而有方。伊索寓言说: “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这样那样要求学生,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痛”,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五要严而有恒。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六要严中求细。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细”本身就是爱。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对孩子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那就是一种更加崇高而伟大的爱,它强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感悟人生,走向社会。
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严中有度,乐中有趣,在学习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