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第六课[大全]
6《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3月15日 第三周 周二 总第11 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
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3月15日 第三周 周二 总第11 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
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下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 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2《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3.《匆匆》fl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
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萎()秧()番()锻()勃()委()殃()翻()段()脖()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4《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
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5《手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2.自学题的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缺点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
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作者:王凡 选自:福州日报)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3.阅读成语故事书。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第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书写由1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分类识记。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品味
过年的味道。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品味过年的味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四、教学准备 制作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趣谈习俗引发春节记忆 师今年过年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了吗 生收到了。
师有的同学笑得特别开心说明大家收到了压岁钱很高兴。可是有一位作家叫梁实秋,他写了一篇文章《过年》。他即便是收到了压岁钱也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不作声。
师读一读原文中的一句话── 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师有的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了
生他说叩头如捣蒜,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和捣蒜一样一下一下地接连不断。
太好笑了。
师作家形象地刻画出了叩头的样子,让我们感到了语言的幽默。以“春节”为主题很多作家都创作过,斯妤创作《除夕》冰心创作《童年的春节》老舍先生写过──
生北京的春节。
二.设下悬念,引发阅读期待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生老舍。师哪里人 生北京人。
师是啊,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运用着地地道道的北京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地地道道的北京春节.究竟地道在哪呢?放声朗读课文作者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自由读书。 三.朗朗读书梳理春节印象
生作者写了腊八、二十三过小年„„ 师是腊月二十三说就要说准确.请接着说。生有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教师板书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师黑板上括号里面应该填上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学生一边表达教师板书
师在合作中,我们完成了板书。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以什么为序
生以时间为序。
四.再读课文,感知传统习俗 1.读中思,概括习俗,小结学法
师请九位同学分部分,朗读课文,每读完一部分内容,请你概括一下.在这特定的节日里,有哪些习俗。
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师在腊八节里有哪些习俗 生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师腊八粥,喝过吗 生恩,喝过。师什么叫泡腊八蒜
生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这就叫泡腊八蒜。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生字──醋,左边是“酒”的右半部分右边是“昔”字,用“昔”字组个词语。生昔日。
师昔日的酒和粮食掺和在一起,发酵后,就变成了── 生醋。
师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这样的醋。就叫──
生腊八醋。
师就像这样读完一部分。请同学概括出这部分中的习俗。谁发现了,同学是怎样概括出腊八的习俗的。
生从句子中抓住了关键词语,直接摘录词语,就概括出了习俗。
2.读中思、分享习俗、体味语言 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几个儿化音。谁再读一读 生买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师北京人爱读儿化音,读得再亲切自然些。微笑着读一读。生买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师概括地说一说节日习俗。
生小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们预备过年的物品。
学生每读完一部分,学生独立概括出习俗。
出示幻灯片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朗读课文的同学,是具体地表达春节中的习俗。把
一、两段话凝结成了几个词语,是概括地表达春节中的习俗。为什么大家能够轻易而举地从句子中摘录词语概括习俗这是因为作家笔下的语言──
生直白。
师正如老舍先生自己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
3.读中思回味课文体味详略 师作者详细写的是哪几个部分
生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
师为什么这几个部分详细写
生因为这四个是最主要的节日,所以要详写。
生在这四个节日中,都有很多特定的习俗。所以写得详细。生在这四个节日中最为热闹了,所以作者要详细写。师说得好,因为这都是春节的特征,这样详略穿插描写让人觉得琳琅满目。眼前好像有一幅幅画面出现。有的是放眼掠过,有的是停下来仔细地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静思默想体味年的味道
师老舍先生说: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默读课文思考年味儿藏在了哪些句子里过年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地写写。学生默读后纷纷回答。
1.年特有的味道
生“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过年是热闹的味道。
师“热闹”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真热闹”,一次是“分外热闹”。热热闹闹才有年味。他找到的是描写饮食的还有补充吗
生“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过年就是一种甜甜的味道。
师透过课文中的句子和自己的想法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你的感悟。香香甜甜才有年味。
生“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师色味双美才有年味。
生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师什么叫“杂拌儿”
生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师这句话中作者一一列举了四样干果。用顿号相隔。假如去掉并列的四个词语句子岂不是更简洁。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一读一个读原句一个读改后句子。
生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生这是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师你觉得哪句话更有年味 生第一句。
师一个个并列的词语、一个个的顿号、体会到过年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生过年是一种甜甜蜜蜜的味道。生过年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味道。
师过年的味道就是丰富多彩。这味就藏于词语、标点中。2.年特有的颜色
生“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过年的味道就是喜庆。
师红红的对联这可是年特有的颜色红红火火才有年味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喜喜庆庆才有年味。
3.年特有的方式
生“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我觉得年的味道就是团圆的味道。
师团团圆圆才有年味。4.年特有的节奏
生“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我觉得过年的味道就是忙个不停所有的都是新的。
师是啊,忙忙碌碌才有年味。5.年特有的声音
生“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过年的味道就是热闹的味道。
师爆竹声声这是年特有的声音。爆竹声声才有年味。还有写爆竹的语句吗?
生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生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师爆竹声声一岁除„„ 6.年特有的装饰
生“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我觉得年的味道就是红火而美丽。
生那么多的花灯各形各色多么喜庆。师喜喜庆庆才有年味。7.年特有的活动
生“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是写人们在初一可以去逛庙会过年的味道就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生“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我读出年的味道是和谐、安祥的。
师过年要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表达祝愿。和和美美才有年味。年味就在一个情字上。年味要听要看更要用心体会。阅读作家笔下的文字感受着年的味道味道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年的味道就是年的文化。六朗读生词梳理年的习俗
师句子要反复朗读词语也要注重积累。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一起看书后生字表。请用生字表中的生字组成词语回答问题。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什么时候就开始了。
生初旬。
师过年特有的饮食有── 生熬腊八粥。生泡腊八蒜。
师到年底蒜泡得色如── 生翡翠。
师继续说过年特有的饮食有── 生腊八醋。生饺子。生杂拌儿。生榛子。生栗子。生麦芽糖。
师过年特有的玩意儿── 生风筝。生鞭炮。
师过年特有的活动── 生逛庙会。师哪举办的庙会 生寺院。师这些生词能写正确吗?回去写的时候要关注细节看准了再书写。
七追本溯源收藏年的记忆
师这篇文章原载1951年1月的《新观察》刊物上。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文章中的“现在”指什么时候?
生1951年。
师时至今日又过去了60多年文中所提到的习俗也许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又看到了那说明过年的老规矩被我们传承了下来成为传统文化那些没有看到的习俗就像腊八蒜一样被封存了下来成为了北京这座城市的永久的记忆。
第四篇:语文A版六年级下教案
1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
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
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 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旧宅院图、“看瓜刺猹图”、讲趣事情景图、离别图。
2.本课相关字词、重点段落字幕。
3.相关乐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1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能理清文章的脉络,给课文正确地分段。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加强诵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出示插图,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叙述:有这样一幅画面鲜明地
印在“我”的脑海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
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
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
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初次见面,这位少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发表看法)
2.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鲁迅笔下的闰土。(板书课题)让我们
一起来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想不想更加全面地了解他?我们前面已经预习了课文,现
在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看看课文
先写什么,接着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检查生字新词。
(1)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闰rùn 胯kuà 匾biǎn 獾huān 俐lì 汛xùn秕bǐ猬wai
(2)给下面的词语找正确的解释,连线:
词语:其间 无端 素不知道 如许 希奇 单知道
词义:只知道 稀奇 如此 从来不知道 其中 无缘无故
4.理清课文内容。(板书:回忆→初识→相处→离别)
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
1.在“回忆”“初识”“相处”“离别”这四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
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2.集体交流。
3.这四部分中,哪部分写得最详细?(“相处”)
4.我们先来学“相处”这一部分。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读
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看你能从他们的对话中读出哪些有
意思的事。
5.学生自由找、画,自读感兴趣的段落,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6.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喜欢相同内容的同
学可做补充。说完一件事,教师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
落。然后再请其他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提问。
(2)教师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
的问题。
3、背诵第一自然段。
1少年闰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他的特
殊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深化形象
1.闰土和“我”短暂相处,讲了哪些新鲜有趣的事?
2.这些事“我”经历过吗?听过吗?这些真是——(板书:希奇事)
3.哪件事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找到“看瓜刺猹”的相关段落,边读边想,觉得哪个地方有意思
就多读几遍,在旁边作批注。
5.试着朗读。
6.7.8.9.出示字幕,集体交流:学生先讲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说说理由,再老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好奇→月夜的 静谧→“我”的担心→闰土动作的敏捷→“猹”的伶俐(注意肯定 学生的独特体验)出示闰土给“我”讲趣事的情景图。谁是文中的“我”?为什么? 想象一下他们对话时的情景,用词语来描绘一下闰土当时是怎样 说的,我又是怎样听的。同桌分角色练一练朗读对话;推荐同学分角色试读对话;分组分
角色读对话。
10.教师小结:多么机智、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讲述,“我”的心已飞到海边的瓜地,虽然并没有亲眼见到,但闰土看瓜刺猹的 情景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11.再出示第一自然段字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突破难点,再识闰土
1.令人难忘的何止是“看瓜刺猹”这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还有太多太多??这真是——(板书:无穷无尽)
2.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教师导读:在沙地上,下了一
场大雪??夏天,我们来到海边??潮汛来时??
3.从这些事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呢?
4.多么精彩传神的对话呀,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 闰土是呼之欲出呀。“我”听了闰土的话,又有什么感受呢?
5.看第16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吗?
6.出示旧宅院图,教师旁白: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 天空。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时,“我”又在什么地方,干些什么事
呢?
引导学生用“当闰土在??,我在??”的句式说话。
7.引读第十六自然段。面对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8.教师小结:这位新朋友,他的心中有着(看黑板)“无穷无尽的 希奇事”,这位与众不同的新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事,深深印在我 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9.再出示“看瓜刺猹”图,组织学生配乐朗读。
三、展开想象,丰富闰土形象
1.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
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有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
学们看图,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丰富积累
1.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教师小结。
五、推荐读物,拓展阅读
三十年过去了,“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声“老爷”让“我”
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全文,然后交流
一下你们读后的感受或体会。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摘录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练习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写一段话。
3、做课课练。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
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佳词妙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
情。
4.学习本文用平实语言表达浓浓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
作方法。
5.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平实的语言中体会浓浓深情。
2.学习本文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浓浓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 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字幕:作者简介;《我的老师》中写另两位老师的片段;生字新词;练习题;第8自然段;《我的老师》原文结尾;伴读的轻音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我的老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3、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
最深
刻的印象?能说说原因吗?
二、介绍作者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 条件下,读完了平民小学、高小,后进入简易乡村师范学习。抗日
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主要
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
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
文。让我们去文章中看看作者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板书课
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哪两个
词最能表现蔡老师的品格?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芸yún 痣zhì 阀fá 褪tuì(卜bǔ)
3.请个别同学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可抽查生字新
词较多的段落)。
4.“难忘”最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温柔”“美丽”概括了蔡
老师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围绕着“难忘”具体写了哪几
件事。其中,哪几件事写出了蔡老师的“温柔”“美丽”?注意说清
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意见。
3.集体交流。
(本文共记叙了7个生活片段: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②课
外,老师教我们跳舞;③假日,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平时老师
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校内,老
师排除小纠纷;⑦假日,我梦里寻师。其中①②③④⑥主要写出蔡
老师的“温柔”“美丽”。)
五、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先读1—4个生活片段,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在旁
边,写写自己的感想或评论,然后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读,然后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让学生充分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过程中,可指
导学生认真体会下列句子: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
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画线的词语表达了什
么样的感情?)
(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
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在她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看)蜜蜂;也是在 那时候,我认识了(看到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第一次)吃
了蜂蜜。(把画横线的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从前4个生活片段可体会出:①假生气——真爱学生;②教跳
舞——关系密切;③观蜜蜂——良师益友;④教读诗——影响深远)
4.小结:是啊,像这么“温柔”“美丽”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
欢她。请同学们带着对老师的爱齐读第8自然段。(出示第8自然段
字幕。)
你能用上关联词“即使??也”“连??都”赞赞蔡老师或你喜欢
的老师吗?
“是啊,这么一个受人爱戴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他??”
再读文章第8自然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的老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进一
步体会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本文用平实语言表达浓浓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
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哪七件事。
二、品读课文,深化人物形象
(一)1.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
子。
2.“有一件小事??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占据”在这儿怎
么理解?这件小事为什么会占据孩子的心灵呢?请同学们自读片段
“老师排除小纠纷”,注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认真体会文章蕴含
的感情,练习朗读。
3.学生自读,交流。
4.集体交流。
在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想象父亲此时的 处境,体会母亲的心情,体会一个孩子在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
奚落时脆弱的心理。反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在充分体会他们一家的感受之后,着重抓住“劝慰”一词来体会
老师的形象。可让学生分别扮演作者和蔡老师,面对面地“劝慰”,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
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哪”这个句子。
5.练习朗读。
(二)过渡:正是因为蔡老师的温柔、美丽、慈爱、公平、伟大,才有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请同学们自读片段“梦里寻师”,看看哪
些地方最让人感动。
1.学生自读体会,然后交流。
2.集体交流。
(1)注意体会“默默地”“迷迷糊糊”“模模糊糊”,“才醒了”“才
睡了”中的“才”等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2)注意感受一下作者在第10自然段变换人称时的感情。
(3)注意指导朗读。
三、拓展阅读,丰富人物形象
魏巍在《我的老师》原文中还写到了其他两位老师,请同学们看
字幕,读一读,并谈谈感想。出示字幕:
(一)我们班上换来了一个姓柴的老师。这位柴老师是一个瘦瘦的高高
的个子。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有下面三点:一是他那条卷起裤管的 灰色的西装裤子,这也许是在小县城里还很少见的缘故;二是他那
张没有出现过笑容的脸孔;三就是他手里拿着的那支实心竹子做的 教鞭。终于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
吧,或者是给邻座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不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一下。散学后,我两手抱着头哭着回家,头上起了像小馒头那么大的一个血包。(当然,今天也并没有影响我 的工作!)我当时哭着说:“我再也不上学了。”
(二)在平民小学里,我的“国语”(现在叫“语文”)比较好,因而跳
过一次班,算术也就这样跟不上了。来到县立五小,“国语”仍没问
题,只是宋老师的算术课,一响起铃声,就带来一阵隐隐的恐惧。
上课往往先发算草本子,每喊一个名字,下面有人应一声“到——”,然后到前面把本子领回来。可是一喊到我,我刚刚从座位上立起,那个算草本就像瓦片一样向我脸上飞来,有时候就落到别人的椅子
底下,我连忙爬着去拾。也许宋老师以为一个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
羞惭!从这时起,我就开始抄别人的算草。也是从这时起,我认为
算术是一门最没有味道的也是最难的学科,像我这样的智力是不能
学到的。一直到高小和后来的师范,我都以这一门功课为最糟。
1.学生谈感想。(注意进行正面引导)
2.此时你更想对蔡老师说:。(学生自由说)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魏巍在回忆童年遇到的几位老师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上面就
是和我一起度过童年的几位老师。今天,当我回忆着他们并且叙述
着他们的时候,更加深了我对于教师这种职业的理解。这种职业—
—据我想——并不仅仅依靠丰富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依靠这种或那
种的教学法,这只不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一颗热爱
儿童的心!也许正因为这样,教师——这才被称作高尚的职业。”
出示字幕,齐读,教师总结:是啊,我对蔡老师的想念成为“我 记忆中的珍宝”,是因为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字——爱。
五、回顾全文,了解文章写法
1.作者围绕“难忘”选择材料,七个片段,有详有略。
2.从时间和地点上看,这七个片段有课内、课外,有校内、校外,有平时的事、有假日中发生的事。
3.写蔡老师为什么要插入“我爱老师”的生活片断?
4.文章开头、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推荐学习,拓展阅读
教育需要爱,教育充满爱,不能说魏巍写的其他两位老师没有爱,只是爱的方式方法值得探究。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课外阅读寓言《蜗
牛散步》、海伦•凯勒《我的老师》、《爱的教育》等文章,让
我们大家都学会“爱”。
七、作业
回忆你最难忘的老师的二三事,写下来。尽可能写具体,注意表
达自己的感情。
选读一 小橘灯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真情实感
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来刻画人
物形象,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准备“时代背景”字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非常美好的童年,八九岁时,可以在父母的怀中撒娇,感受家庭的温馨;可以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感受社
会的温暖;可以在儿童乐园里尽情地玩耍,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
福。而解放前,儿童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著名女作家,儿童文
学家冰心曾在1957年1月31日的《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散
文,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1945年春节前夕重庆郊外的故事,让我们
认识到在“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儿童的生活情况和精神面貌。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二、出示时代背景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反动
派妄图篡夺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一面策划向解放区进攻,一
面对要求民主、反对独裁、反对内战的国统区人民实行白色恐怖统
治。
2.小姑娘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她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因为党组织
受到破坏而离开了家,她的母亲遭到追踪特务的殴打而吐血。
三、自读课文,思考
1.先找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
清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多读几遍,弄清文章主人公具有什么特点。(板书:镇定、勇敢、乐观)
3.集体交流。
四、品读课文,落实重点
1.从文章的哪些段落、词句可看出小女孩的镇定、勇敢、乐观?找
出来读一读,结合文章写作背景,认真体会。
2.集体交流。
外貌:“八九岁”“瘦”“苍白的脸”“发紫的嘴唇”“破旧的衣裤”“光脚”“草鞋”,表现小姑娘的幼小、瘦弱、贫穷。
语言:“安慰我”“笑着说”“年夜饭”“一定”“好”(小小年纪,见生人不惊慌,不拘谨,对答如流,表现小姑娘勇敢镇定的性格)。
动作:“画圈圈”“削”“轻轻地揉捏”“敏捷地拿”“相对地穿”“挑”“点”(表现小姑娘心灵手巧)。
3.指导朗读。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找环境描写内容,体会作用。(衬托)
2.作者在整件事的过程中感情有何变化?(怜悯—喜爱—赞颂—祝
愿)
3.文章为什么以“小橘灯”为题?
4.交流解难。
六、师生小结
七、指导写作(可做一副板书)
刻画人物,必须注意:
1.要有具体事例,可一人一事,也可一人多事,但要详略得当。
2.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形象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内容写生
动、写具体。
3.适当描写环境衬托人物形象。
4.表达真情实感。
八、练习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人物描写,要求用到课堂中所说的表达方法。
板书
小橘灯
小姑娘
↑
镇定勇敢乐观
↑
外貌语言动作环境描写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掌握会写、会认的词语。
2.结合本单元课文,领悟写人的方法。
3.积累中外名言、有关思乡的诗。
4.练习写人的作文。
教学重点
积累名言、有关思乡的诗句。
教学难点
领悟写人的方法、习作。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几篇精美的写人的文章。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导入。
2.出示第一组词语,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3.出示第二组词语,互读,练写,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写话。
二、金钥匙
1.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让我们步入知识殿堂。这一期的“金钥匙”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内容,想想它告诉
了我们什么。
2.学生默读内容。
3.集体交流。
(1)要我们留心生活中的小事;(2)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
和质朴的语言。
4.快速默读《我的老师》一文,让学生交流:文章中哪些事例写得
好?为什么?
5.想一想,在生活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6.集体交流(注意说清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言行说,表达真情实
感。)
7.教师小结:同学们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人和事,要记下最动人的 言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名诗名句
1.出示四句诗。
2.你听过哪句?明白它所蕴含的道理吗?
3.生自由发言。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意大利诗人但丁用诗句表明了自己坚持真理,不懈追求的坚定信
念。
(2)“黑夜无论怎样漫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这两句蕴含的道理相似,告诉那些身处黑暗、痛苦中的人,光明
已经不远了。
(3)“使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生命存在的时候要有所作为,让它展现出最美的光华,当它消失
的时候也要有豁达平和的态度。
(前三句大部分可能听过,知道含义,着重讲讲最后一句。)
4.教师还可以介绍这四位著名的外国作家、诗人,推荐他们的代表
作给学生课外阅读。
四、古诗诵读
1.回忆学过的有关思乡的古诗。
2.读一读《客中作》,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3.全班交流。
4.讨论诗人真的“醉而忘乡”了吗?
5.练习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古今中外的名言;2.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
第二、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学时候的老师蔡芸芝先生,给作家魏巍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
忆。小学六年,你也遇到了许多老师,他们或慈爱,或严厉,或风
趣,他们的音容笑貌也各有特点。这些都可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那就给大家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吧。
2.学生口头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
3.既然印象这样深刻,那就让我们写下来吧,让更多的人了解他。
二、读范文
1.再读《我的老师》和课前老师准备的精美的写人文章。
2.看看作家们是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
3.明确写作要求:(1)写真人真事,表真情实感;(2)可以写写老
师的外表,写出比较特别的地方;(3)用一两件事写出老师的特点,最好是你熟悉的事。
三、写作文
1.学生写作文草稿。
2.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四、修改草稿
1.再次明确要求;
2.同桌互评互改;
3.自己修改;
4.老师批阅后发现一些典型的问题,再选一篇学生习作进行讲评;
5.学生再次修改,誊抄。
黄果树听瀑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
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黄果树听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绢”等五个生字,学会“喧”等六个生字,掌握“人喧马
啸”等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
公里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河床突然中断,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
飞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
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人喧马啸 白绢 响遏行云
相望
撩过来 凝神 谛听
(2)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思考。
摄人心魄如痴如迷 摩肩接踵冠盖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
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黄果树
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下
节课来学习。
第五篇: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章第一句话讲了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二、解释下列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欣然何所似差可拟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公大笑乐。
四、公大笑乐。说明谢太傅更喜欢哪一个比喻?谈谈你的看法。
五、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六、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
七、写出关于雪的比喻词或诗句。
例如:梨花飞花鸭绒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八、你喜欢雪吗?将你看到的雪景描绘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