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作文教学

时间:2019-05-15 04:3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作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作文教学》。

第一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作文教学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

------文从字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学情分析:在平时写作文时,不少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所以进行这个课题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平时养成多读书,丰富自己词汇,修改作文的习惯的重要性。

2、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

1、以讲授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2、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例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写作,完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力求语言优美。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写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从字顺,即概念。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设计意图:归纳要点,明确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四、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欲,明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如何做到语言准确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几个句子。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准确。

(1)原文:一位胖得肥猪一样的阿姨又挤上了车。改文:一位肥胖的阿姨又挤上了车。改法一: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恰当。

(2)原文: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改文: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改法二: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

(3)原文: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

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文: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 暖,我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法三: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

(4)原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改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改法四: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

学生总结归纳

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1、词句要恰当

2、词句要整齐

3、词句要配好

4、词句要简洁

五、如何做到语句连贯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这段文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连贯。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

点评:

(1)首先表述不清。第一句“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给读者的感觉是下面是围绕“妈妈怎样勤劳”来写的,但下一句转向了“她对我很关心”,前后不连贯。

(2)

二、三句间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要“但是”。

(3)数学考了95分,这个成绩很好,应该表扬嘛,怎么又去“讲错在哪里”呢? “一丝不苟”是说学习认真,一点也不马虎,这和妈妈承担家务活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把两层意思糅合到一起了。应把“一丝不苟”改为“全身心地”,“进入”改为“投入”。

(4)最后一句“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重复了,“学习里面”应改为“学习成绩”。

故事链接: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有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他每天放牛,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待理不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服。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这段文字是叶圣陶先生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突出的优点是清楚通顺。文句中没有生僻的字,句子明白如话,前后衔接紧密,连贯自如。这就叫文从字顺。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文从字顺”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实战演练: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准确、连贯,写作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① 在昏暗的傍晚,他独自一人在寂寥得林间散步,在雷雨交加时,我毫无畏惧,依然在林间欣赏那宁静的生活。参考答案①中前一分句叙述“他”的活动,后一分句又叙述“我”的表现,两句情境相差甚远,没有连贯起来,且有错别字;句末“欣赏”与“生活”不能搭配。

②修改文本第一段的两个句子。③链接中考(2011年河北)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卡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⑦

C.⑦①②④③⑥⑤

D.④③⑥⑤①⑦②

七、在作文中要做到文从字顺,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

要在作文中做到文从、字顺,同学们平时就应在两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平时语文课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我们平时的语文课本,都是编者经过认真选择的,适合我们阅读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对我们既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又是很好地学习祖国语言的典型范文,在学习语文时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认真读书,对于自己喜欢的篇目,段落或有特色的精彩的文章应熟读成诵,注意用书中优美的,规范的语言来规范自己的语言,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2.不断增加自己的积累,注意丰富自己的语汇,确切掌握词语的意思,用法,深浅程度,感情色彩等,力求用的准确,以避免在写作时出现“用时方恨读书少”的现象出现。

3.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平时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要说完整话,说通顺话;写完整话,写通顺的话。

4.注意学习和掌握文章的行款,标点,特别是应用文的格式,能正确运用标点断句,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写字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使别人能看懂、读懂。

5.多读好的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习作者的语言、思想。

6.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用语感来修改作文。以上内容,都是我们语文课要重点学习的,所以说,上好语文课,学好语文,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基础。

(二)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良好的语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语言的通顺感。在平时的交谈中,不少同学都能判断出所说的话是否通顺、明白。如果听着别扭,别人就听不明白,因为,汉语言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有一定的顺序,由于我们年龄较小,光凭汉语知识往往说不明白不通顺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通顺感,能敏锐地判断出怎样的句子通顺,这样,写出的话也就通顺了。

2.培养语言的连贯感。说一段话,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连接,这就是连贯,而叙述一件事情,不能东一句、西一句,这就要求凭借连贯感,有了连贯感,就能把句子连得通顺。为了使文章连贯,应注意说话的顺序,要围绕一个中心,要注意意思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注意内容之间的前后照应,注意了这些,就能使语言连贯。

3.培养语言的分寸感。因为,祖国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不同的语汇,在使用范围,表示的数量,表达的深浅程度,反映的感情色彩等方面都有差异,平时,我们就要注意发现和掌握这些差异,这样,在使用语汇,表达意思时才能掌握好分寸,准确地表情达意。我们的语文课文,作者的语言分寸感都掌握的非常好,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就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揣摸作者语言使用的技巧,不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4.培养语言的韵律感。祖国的语言是优美的,之所以优美,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语言都给人以韵律之美,读起来清新优美,如诗如画,例如《金黄的大斗笠》一文中描写风雨的句子;《社戏》中描写夏夜江南水乡美景的句子;《春》中描写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的句子……无不优美动听,给人深刻的印象。

语言形式上的协调和语调上的协调的相互统一,就是语言的韵律,有了这种能力,作文的语言就会优美、动人,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作文自然就会生动感人。

以上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日之功,要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相互交往中,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注意积累,注意锤炼,注意运用,注意规范。这样,我们的语言功力就会提高,我们的作文就能做到文从字顺,就能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和感情。

名言:

1、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 迅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越好。希望同学们课后抱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把文章修改好。

结束语: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附板书设计 文从字顺

1、语句表达要准确--------恰当、整齐、配好、简洁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第二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写作 文从字顺

【目标导航】

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的方法,探讨写景状物的技巧。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努力地丰富词汇。

3.培养自觉读书、修改作文、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好品性,热爱母语,热爱祖国。【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一、选择你最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新课导入】

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吧!【写作要求】

1.写作片段,要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细节(形状、色彩等),抓住其总体特点来写。建议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2.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想好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出景物的特点,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力求做到景美情真。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下笔前查阅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月亮寄托了人们哪些情感?又是如何寄托的?我的启发是什么?选择一个新颖的视角,写出你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写完后多改两遍,力求达到文从字顺,抒情自然。【技法点拨】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1.文字通顺。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2.意思连贯。

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3.注意分寸。

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将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4.掌握韵律。

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形成自然的节律,产生韵律感。例如人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也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顺。作文完篇后,注意检查:一是自己出声地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二是请别人来读,自己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三是对觉得别扭处认真检查一下,查语汇的搭配、词性,语法的结构、语序等。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书写、行款、标点。【范文引路】

月亮

中秋节,我约了几个同学到我家阳台上赏月。爸爸还为我们准备了月饼、石榴、梨子等食品,为我们赏月做好了准备。

傍晚,我邀请的小伙伴陆续来到我家。大家围着圆桌坐着,吃着食品,谈笑风生。渐渐地夜幕降临了,这时钟圆月大叫起来,“快看!”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乌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俯视,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就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就像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物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我和伙伴们望着这盏挂在夜空中的明月,畅想着议论着。

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便在一团白云的簇拥下隐没了。多扫兴啊!我们只得耐心地等待着“月亮姑娘”再一次出来。过了一会儿,月亮出现了,这会儿我们发现月亮更加晶莹剔透。它是那样纯洁,那样明亮,真是美极了。我们凝视明月,隐约发现月亮里还有无数灰白的山。我的伙伴周端,情不自禁地讲起《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他讲得绘声绘色,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天边飘起一片白云,掩住了月儿的秀丽面容,月儿立即把清辉从白云边上放射出来,在白云四周形成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白云从月亮下面轻轻地流过,月光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有在远远的天边,看得见一两颗星星。

举目远眺,皎洁的月光把湖边的柳树照得雪亮,像铺了一层白霜。月亮映在湖面上,湖面形成一层亮晶晶的波,闪闪烁烁,好像游龙身上的银鳞。被大家称为小文豪的方亮,望着这美丽的景色,诗兴大发,双手后背,踱着小方步,情不自禁地诵起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消失了,夜已经很深,可大家仍在一起谈论着。谈到长大后的理想,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宇航员,坐着宇宙飞船在天空遨游,登上月球开发宝藏,来为人民服务。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小作者紧紧抓住“中秋”这一特殊的时令,写了月之“圆”、月之“羞”、月之“白”、月之“晶”、月之“亮”,共同突出了家乡中秋月亮的显著特征,语言优美,语句通顺。篇末由月亮引发的想象自然、大胆、丰富,很能撼动读者;巧借月亮寄托美好理想,更显写作之高超,有“情”有“志”,主题鲜明、突出、积极向上,引人思考和赞叹。

第三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之用语准确

文从字顺用语准确教案(简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感受到炼字对于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从而萌生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2.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炼字的方法,通过修改实践运用方法,提升准确表达的能力。3.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合作探究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炼字修改作文的欲望和兴趣的激发。2.学生对炼字之法的掌握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询情导入

(二)明意激趣

从炼的本义说起,讲解炼字的意思,引用名人炼字名言,证明炼字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目的是激发起学生对炼字的重视。

(三)授方习法

1.播放微课视频介绍用词准确表意明确的炼字之法。2.生生互动分组修改《看》文。3.师生互动分析修改意见。

(四)总结提升

回顾总结方法,明确作文修改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篇: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文从字顺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如何做到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对作文用语进行推敲。

第一,准确

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

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2.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词语,以消“歧义”。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词语。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除了。

第二,连贯

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l.人称清楚。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比较清楚,第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谁。“他”的所指不清,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

2.立足点清楚。立足点就是说话、写文章的人所占的位置。这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没有表达清楚,也会影响文章的“连贯”。

第三,分寸

如果一种见闻,一种心思,说出口或写成文,只能有一种形式,那么,人们的口头或书面的交际便不会如此丰富多彩了。

所幸的是,同样一种见闻,同样一种心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请看明人冯梦龙辑《笑府》中的一个棋手的妙语:

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后来,人们问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 棋手说:“三局。”

人们又问:“胜负如何?”

棋手说道:“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

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头表达的妙例。

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分寸”主要体现在:

1.褒贬恰当。

汉语中,许多词语都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在作文时,应注意恰当选用褒义贬义,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该用“贬义词”时用了“褒义词”或该用“褒义词”时用了“贬义词”,不仅表达不准确,闹出笑话,还会产生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比如作作文中写到某个朋友的亲人去世了,你该用什么词呢?用“去世”、“病故”或“辞世”等都可以,这里有一种庄重、崇敬的心情在里面,用语是准确的。而如果改用“没命了”“断气了”“进棺材了”等词语,就会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味道。所以“褒贬”二字,千万小视不得。

2.得体。

得体,就是讲话、写文章因时、因地、因对方情况的不同而变化,使之与环境相适合,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大财主,非常有钱。可惜,一直没有儿子。他非常烦恼。直到老年,终得一子。财主大喜。他大摆宴席,广请宾客。四房乡邻,也借机前往巴结,讨好财主。这个说:“哎呀,你看着孩子,长得方面大耳,天庭饱满,地柯方圆,一脸的富贵相,将来一定可做大官,哈哈„„”那个说:“哎约哎,这孩子又白又胖,恭喜恭喜啊,哈哈„„”财主听了众人的恭维,高兴的眉飞色舞,红光满面。一个秀才也来贺喜,他走进孩子,左看看,右瞧瞧;俯下身子,又直起腰板。财主在旁边陪着笑脸,不停地说着“谢谢光临,谢谢光临”。秀才终于说话了:“恭喜恭喜啊,这孩子真是相貌出众少见的奇子。”财主听了秀才的称赞放声大笑,不断的称谢。秀才接着说:“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个孩子,早晚都得死,可惜!”财主脸色突然大变,大怒:“混账,哪来的野东西,来人,把他给我哄得远远的!”众人一哄而上,拳打脚踢,把秀才赶出家门。

第五篇: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教材简析

《化石吟》这首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

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明确目标

1.对课文的生字质疑,掌握课文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三、质疑字词

预习文章的过程中,留意你不会写的字词,把你认为难认,难解,难辨的生字词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由学生作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化石的珍惜,热爱和研究;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五、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诗的第1、2小节,用连续的问句开头,妙在何处?

明确: 用连续不断的问句开头,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前后照应,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和肯定。

3.“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明确:引出下文,又表现作者的思路

4.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一句?

明确: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是比喻,说明化石是古生物的档案。

同学们齐读3-6节,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六、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下

1.自由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想象中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有何感想?

七、放飞想象,拓展知识

化石为我们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也向我们展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作为今天的我们,能否大胆地放飞想象,想象生物进化之前的模样。

八、作业布置

课外寻找资料,介绍一种恐龙或某种古生物。体例可写成:种属、外形(附案)习性说明、灭亡原因.板书设计

化石吟

科学诗 吟:赞颂

(1-2节)问句引发想象

(3-6节)主体具体抒写遐思内容

(7节)回应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作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作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