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干涉现象与原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4:4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波的干涉现象与原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波的干涉现象与原理》教学设计》。

第一篇:《波的干涉现象与原理》教学设计

《波的干涉现象与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2)理解干涉现象的形成原理。

(3)知道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2、技能目标

(1)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空间想象能力。

(2)学习将三维空间运动转化为二维平面运动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

(3)学习在动态变化中抓住瞬间状态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波的叠加原理,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干涉条件和干涉图样

三、教学难点

干涉现象形成的原理

四、主要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许多光学的现象。

图片展示:如光的直线传播、彩虹、“海市蜃楼”、穿过三棱镜的光线

引入: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如此丰富多彩,人们不禁要问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新课教学:

一、粒子学说与波动学说之争:

在17世纪以牛顿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即光是粒子组成的。

以惠更斯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即光是一种波

二、光的干涉:

(一)假设:光是一种波,则必然会观察到波的特有现象。

波的特有现象有哪些?学生答:波的干涉和衍射

学生回顾:机械波的特有现象——干涉(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回顾)

教师点评:光波与机械波类比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光的干涉现象——扬氏双缝干涉实验.

(1)引导:只要我们能看到光的干涉现象,就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声波发生干涉听到有些地方强,有些地方弱。光若发生干涉在屏幕上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会看到有些地方亮有些地方暗

板书:光的干涉

(2)扬氏实验.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在实验室里成功的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以及理解干涉现象的形成原理。

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重现杨氏实验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探究:

学生回答图样的特点:(1)明暗相间.(2)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3)两缝S1、S2中垂线与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条纹——中央亮纹. 提出问题:明暗相间的条纹说明了什么?

光在传播的共同区域发生加强和减弱,光发生了干涉现象。

老师陈述:光发生干涉说明光是一种波。

既然光是一种波,我们就试着用波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中央会出现亮条纹?

2.运用波的叠加进行分析.

由于S1和S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P0点的路程一样,所以这两列波的波峰或波谷同时到达P0点。这两列波总是波峰与波峰叠加、波谷与波谷叠加,他们在点相互加强,因此在P0这里出现了一个亮条纹。

过渡:该同学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继续研究其它亮条纹。

间隔一会儿,请学生回答研究方案。

(2)屏幕上出现亮纹、暗纹的条件.

在示意图中,S1和S2为一对相干光源,两组半径相同的同心圆表示S1和S2两相干光源向外传播的两列波.学生在图上分析。

总结规律:凡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的位置,产生亮条纹;凡光程差等于半波奇数倍的位置,产生暗条纹,即产生亮暗条纹条件表达式:

出现亮条纹条件: 光程差δ=kλ(k=0,1,2„).

出现暗条纹条件:光程差δ=0.5λ(2k+1)(k=0,1,2„)

3.用双缝观察白光的干涉图样.

让学生猜测干涉图样,然后课后试验

课堂训练(多媒体展示)

(展示一道习题,一道高考题)

(三)课堂小结

1.托马斯·扬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做出了光的干涉实验.光的干涉现象微粒说无法解释,而波动说可做出完善解释,使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性.

2.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屏上某处叠加时如果同相,光就加强,如果反相光就减弱,于是产生明暗条纹,其特征是在中央明纹两侧对称地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各级干涉条纹,且相邻明纹和相邻暗条纹的间隔相等.

单色光:亮纹 光程差 δ=kλ(k=0,1,2„).

暗纹:光程差δ=0.5λ(2k+1)(k=0,1,2„).

3、复色光则出现彩色条纹。(讨论)

(四)板书设计

1.光的干涉原理

(1)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内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内的振动

减弱,且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2)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3)①确定干涉时,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位置是确定的,即加强点(域)始 终加强,减弱点(域)始终减弱.

②不论是增强区还是减弱区,各质点都做与波源相同的振动,各质点的位

移是周期性变化的2.光的干涉图样

出现亮条纹条件: 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

出现暗条纹条件:光程差半波长的奇数倍

第二篇: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 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 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1.3 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分类: ? 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 ? 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 学习过程 篇二:《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

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 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

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

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

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

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 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技能(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 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 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 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 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 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 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篇三:《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是加涅的其中一本代表作。从书名中的“教学”二字可知,这本书讲述的并不仅是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大致浏览过加涅的这本书,该书分为十六章,他在书中不仅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还提出了技术的潜在用途,学习发生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发生的影响,总结出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并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

首先,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国内的实践与理论所涉及到的教育技术基本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

术相关的硬技术,而加涅的教学技术学则更多地类似于国内教学论、课程论研究的范围,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

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去好好读这本书,研究学习,但是从中学习什么呢?我想从中可以学习加涅解决复杂学习和教育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如把心理学与教育

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在研究学习和教育时,把认知观和行为观相结合。在认知观中,既吸取建构主义中有用的东西,也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学中有用的东西。在研究学习时,既把学习看成是过程(事件),也把学习看成是结果。在研究学习的条件时,既指出其内部条件,也指出其外部条件。另外,怎么学也是一个问题。学习加涅的著作,首先要了解他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并且把这些应用到我们的教育中去。但是其中也不乏缺陷之处,他的理论体系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例如,他强调学习的作用,而对发展的作用考虑很少,他强调对学习类型做分析,将复杂现象加以分解,但对于如何由个别成分合成复杂的心理能力研究不够。又如他强调学习的顺序是由下位到上位,局部到整体,但有时学习顺序并非完全如此。记得有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评价一个人,要看他说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没有说什么,就是说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也不能影响我们对加涅的理论的学习。篇四:教学设计原理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进行计划,使学生参与到促进学生的事件和活动中,使教学活动更有效,以最佳效果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学设计的任务

1、如何考虑原有学习

2、如何根据目标选择外部条件计划新学习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必须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

2、设计必须关注到影响学习的因素:学生毅力、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倾向、学生学习能力

3、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必须利用学习者对设计进行检验(课后反思)

四、教学设计的过程—addie模型

五、单节课的教学设计

定教学目标及目标实现的顺序----定教学事件----定教学媒体、教学材料、教学活动----定教学处方即每个教学事件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及实现这一教学事件的教学活动。

其中:

定教学目标及目标实现的顺序: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题。我们教学中有五类教学目标即智慧技能(利用概念、原理、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认知策略(获得信息的方式)、言语信息(能够陈述的知识)、态度、动作技能。无论何种技能,它的学习均需有先前习得的技能做基础的,这个条件制约了教学目的的顺序。

智慧技能的类型根据复杂程序进行分类:辨别、概念、规则与原理、问题解决。后者均需前者己习得为先决条件。因此,教学顺序的设计由易到难,注意梯度。

定教学事件:一节课的教学事件分九段即引起注意(用新异的刺激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告知学习者目标(传

达对学习者学习的希望,有助于他们关注对技能的学习);激起对先决性的学习的回忆(通过提问等形式唤起学生的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描述任务,用例子展示和强调要学习的知识);提供学习指导(给出学习内容的详细说明以提供提取线索);引出行为表现(学生学习活动);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反馈(通过练习);测量行为表现(了解学生是否己掌握);促进保持和学习迁移(提高和变换环境的练习)。

定教学媒体、教学材料、教学活动:

定教学处方即每个教学事件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及实现这一教学事件的教学活动

2、教学设计的组成

3、教学设计的描述

对照案例讲解幻灯片中的理论阐述篇五:教学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

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

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急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急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

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4、动作技能。

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5、态度。

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人选择自己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二种成分。

加涅分析了影响这五类学习的不同的学习条件。他把学习条件分为必要条件与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它学习便无法产生;支持性条件是一般有助少学习的条件.缺少它,学习不一定不能产生。但其效率不高。例如同,学习“功=力x距离”这一规则,必须先掌握什么是“力”和“距离”。只有先掌握了这两个概念,才能进一步掌握这两个概念构成的规则。因此,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乃是该规则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动机、态度等条件,虽然有助于这一规则的学习,但不是非有不可的,属于支持性条件。加涅揭示了五种学习结果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可供我们教学设计时参考。分析加涅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有关思想,我们发现,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1.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统一基点

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因此,“学习结果是使人的各种作业成为可能的持久状态”。“为了强调这些状态具有习得的持久性质,可以管它们叫做能力和倾向”。由于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教育所要达到为目标,所以,加涅揭示了习得的是能力和倾向,便为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确定了统一的基点。2.以习得各种能力所需学习条件的异同作为划分教育目标类别的依据 加涅认为,不同种类的习得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学习条件。内部学习条件是指学习者本身具有的,影响习得新能力的变量。诸如己经习得的能力等。外部学习条件是指由教学提供的,用以支持或加强习得能力的变量。诸如,教师的期待,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等。从内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内部学习条件。比如,学习者要习得定义概念,必须先具有具体概念。从外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也需要不同的外部学习条件。比如,仅用口头指导来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之无效果是众所周知的事。

3.把智慧技能分成由多个层次组成的阶梯

在加涅看来,智慧技能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环境或做事的能力。人们运用符号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各种习得能力由简单到复杂地排列成层次,较低层次能力的习得是更高一层次能力习得所必需的先决条件,较高层次能力在累积低层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习得。总之,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并且在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不仅将信息加工的学习和记忆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而且系统地描述了学习结果和教学事件的关系,揭示出了教学事件的本质。在他看来,教学不外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而

精心设计的学习的外部条件系统。这一思想正在改变人们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传统看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技术与依据。对此我们应当虚心接受用其所长。

第三篇:裙装结构原理与设计教学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裙装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一节

裙装原理

一、测量部位

腰围:腰部最细处水平围绕一周的长度 臀围: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绕一周的长度 裙摆围:裙子下摆周长 裙长:腰节线至所需裙长的长度

二、裙装基本结构线名称

三、裙装的分类

(一)按裙装的长度分类:超短裙,短裙,膝裙,中长裙,长裙等。

(二)按腰位高低分类:低腰裙,无腰裙,腰带裙,高腰带裙,高腰裙等。

(三)按裙外形分类:窄裙,直裙,A字裙,斜裙,圆裙等。

(四)按裙的片数分类:一片裙,四片裙,多片裙,节裙等。

(五)按褶的类别分类:单向褶裙,对褶裙,活褶,碎褶,立体褶等。

四、裙原型

裙原型是取自女体直立状态下绕腰、臀部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形态。

(一)作前中心线(1),上平线(2),下平线(3)。

(二)作臀围线(4),中臀围线(5),侧缝线(6),后中心线(7)。

(三)确定前腰侧点(8),后腰侧点(9),后中心点(10)。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四)画顺前侧缝线(11),后侧缝线(12),前腰口线(13),后腰口线(14)。

(五)作前后省。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二节 裙装结构分析

一、裙装的放松量

(一)腰围的放松量

人在呼吸及站、坐时腰围会有2cm的差值变化。从生理学角度讲,人体腰部周长缩小2cm时,人体不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所以裙装的放松量可控制在0~2cm。

(二)臀围的放松量

臀围放松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裙装的造型风格。人体一般坐立的变化需要,臀围的放松量一般控制在4~6cm左右。

(三)裙摆围的放松量

裙摆围的大小由款式的造型而定。宽松裙的摆围可呈A形,圆形,甚至超过360°。运动类型裙摆围波浪起伏、飘逸、舒展,而合体的裙摆围设计则要考虑到人体的活动范围。裙叉一般开在距腰口线40cm以下为宜。无裙叉的裙摆围应随裙长的增加而增加。

二、臀高线的确定

臀高线与人体的高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臀高线距腰口线的距离为身高/10+1,也有按H/6计算的。还可实际测量从腰节线至臀围线的长度进行确定。

三、腰省的确定

(一)省量

腰省量为腰臀围的差值。它的放置与裙子的款式有关,每个省的省量过大或过小均不适宜。过大会使省尖过分尖突,过小则达不到收省的目的。

对于贴体裙装,侧缝省应控制在0.5~1cm左右。随着宽松程度的增加,省量可在0.5~3cm之间变化。片内省的省量一般控制在1.5~3cm左右。

(二)省数

整个腰围的片内省个数一般为偶数。如果是4个或8个,则前后各一半,以对称形式出现。如果是6个,则前2后4。

(三)省位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四、臀围加放量与腰省的关系

若H*为净臀围,W*为净腰围,△H为臀围加放量,n为裙片数。经研究,在臀围加放量一定的情况下,每片裙的最小腰省量= H*-W*-2△Hn。

若要使腰省为零,则臀围的最小放松量= H*-W*2。

由此可见,裙摆量、臀围、腰省量是相互制约的。进而也将裙子的外形分为:紧身裙,半紧身裙,斜裙,圆裙几种轮廓。各式裙款均是在这几种裙形基础之上进行分割、拉展、打褶等变化而得到的。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三节 各种廓形裙

一、紧身裙

为贴身的极限造型。如西装套裙,一步裙,窄摆裙等等。它的结构基本上在原型裙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性的设计而成。如上端为穿脱方便装加拉链,而下端为便于行走,设有开叉。

二、半紧身裙

半紧身裙也称A形裙。它是在紧身裙的基础上增加裙摆的围度而完成的。随着裙摆的增加,侧缝线趋向变直,腰省量减小,腰侧点与前、后腰点距离增大,腰口线的弯曲度变大。结构制图是在裙原型基础上将侧缝线下摆放出,侧缝线变斜,同时减少腰省量,提高腰侧点位置。

三、斜裙

在半紧身裙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裙摆量,此时臀围放松量也相应增大,当放松量△H>H*-W*2 时,腰省为零。腰侧点与前后腰点距离、腰围线曲度均大于半紧身裙。

(一)作前中心线(1),上平线(2),下平线(3)。

(二)确定腰口斜线(4)。

(三)确定腰口大点(5),裙中线(6),腰口大点与(2)线和(6)线交点的连线(7),裙侧线(8),裙摆线(9)。

腰口大点若正好位于侧缝线上,按侧缝线处上提1cm,若不在侧缝线处,应按基本裙型的腰口线形状顺势修顺。

裙摆在斜纱处应考虑其长度的易变形性,根据面料适当裁短。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四、圆裙

在斜裙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裙摆围,则腰口线、下摆线将变得更加均匀而呈圆弧状,称为圆裙。

(一)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1)。

(二)以O为圆心,r+(L-腰宽)为半径画弧(2)。

(三)圆心角为θ的扇面形,则两条母线L1L2与两弧(1)(2)所围成扇面形为裙片的基本形。

(四)修顺腰口线及裙摆线。

将腰侧点、后腰点、前腰点按裙原型调整、修顺。裙摆在斜丝处适当裁短2~3cm,再修顺裙摆。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四节 裙装结构变化原理及应用

一、设计步骤

(一)审视效果图,确定裙子的外形轮廓,并做出相应轮廓裙型。

(二)在裙型上根据效果图作各种分割。

(三)作分割线中的省、褶等细部结构处理。

(四)将各结构图分离出来。

二、分割裙的结构设计 例1.筒裙

规格:160/68A L=70cm, W=70cm, H=92+4=96 cm, 腰宽=3 cm。

在原型裙的基础,加上叠门宽,下摆在侧缝线处收进。

例2.无腰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2+4=96cm。1.按紧身裙做出基本结构,前片画出全图。

2.按效果图做出分割线位置,腹臀部的分割线通过省尖。3.将省转移至分割线。

4.后裙片中线处开襟装拉链,下端开叉,前侧有装饰扣。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3.八片A型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基本H=92+4=96cm。

1.做出基本裙原型

2.画出分割线的位置,并将省放置在分割线及前后中心线处。3.在分割线处放出摆量,为保持裙面的平整,在侧缝处放得稍多些。4.画顺各片轮廓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4.育克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基本H=92+4=96cm。

1.做出基本裙原型。

2.做出纵横分割线,并将一省量放置在纵向分割线中,另一省转移至横向分割线中。3.在分割线处放出摆量。4.画顺各片轮廓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5.弧形褶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4cm,腰宽=3cm。

1.做出基本裙原型。

2.做出分割线的位置,并将省放置在分割线中。3.前片下摆弧线以中心线为对称轴。

4.将分割裙片依效果图放出褶量,画顺轮廓线。5.后片为两片裙,底边为平线。

例6.高腰波浪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6cm。

1.做出基本裙原型。2.依效果图做出分割线。

3.将分割线下的裙片采用剪切拉展法,在相应位置拉出褶量。褶量越大,分割线弯曲度越大,但分割线长度不变。

4.修顺轮廓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7.斜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

由于H、θ不控制,Y值可根据效果图及面料确定,按斜裙方法制图。

例8.螺纹形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H=90+8=98cm。

1.做出斜裙,Y=H-W2n =102-702×2 =8cm 2.做出分割线,注意前后片分割线的衔接。3.将○3片作切展波浪。4.修顺各裙片轮廓。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9.60°圆心角四片裙

规格:160/68A,L=70cm,θ=60°,W=70cm,n=4cm。

例10.鱼尾裙

规格:160/68A,L=98cm,W=70cm,H=96cm。

1.做出裙原型。

2.做出分割线,将省放置在分割线中。3.在膝围处收进,以突出鱼尾效果。4.在分割线裙摆处均匀放出摆量。5.修顺各片轮廓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三、褶裙结构设计

褶可以分为自然褶,如波形褶、缩褶;和规律褶,如普力特褶、塔克褶等。自然褶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丰富性和活泼性的特点。规律褶则表现出有秩序的动感。例1.抽褶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

例2.波形裙

规格:160/68A,L=62cm,W=70cm,H=96cm,腰宽=3cm,结构制图见图3-4-12及图3-4-13。1.做出基本裙原型。

2.做出分割线的位置及形状。

3.将分割线下的部位应用切展的方法,根据褶量大小拉展。褶量越大,拉展量越大,分割线变形越大。但总长应保持不变。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3.普力特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原型H=96cm,褶数n=24。

1.做出长为裙长、宽为臀围大的矩形。

2.将矩形按效果图的褶数分成均等份,每份宽为Hn。3.放出褶量,每个褶量不能大于2Hn,以避免褶的双重叠。4.将腰臀差放在每个褶份中。5.修顺腰口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4.塔克褶裙

规格:160/68A,L=70cm,W=70cm,原型H=96cm。

1.做出基本裙型。

2.做出分割线,将省收在分割线中。3.放出褶量,用腰头固定,不需熨烫。4.修顺轮廓线。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例5.节裙

规格:160/68A,L=80cm。

例6.阴褶裙

规格:160/68A,L=84cm,W=70cm,原型H=96cm,腰宽=4cm。

闽江学院教案——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第四篇:《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

2010年12月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二、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3、教学目标如何设计?

4、举例说明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三、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1、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试述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四、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2、WebQuest和专题学习网站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3、如何设计学习资源?试举例说明。

五、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

1、什么是教学模式?什么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2、自主学习策略有哪些?协作学习策略有哪些?

3、选择一种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试用案例加以说明。

4、活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学习活动设计时都有哪些内容?

4、什么是协作知识建构?试以一典型例子,说明应用协作知识建构进行网络教学设计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评价的概念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2、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3、教学评价的取向有哪些?

4、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七、教学设计前沿与发展

1、绩效的含义是什么?试述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

2、教学设计的未来如何,走向何方?谈谈你的看法。

第五篇: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原理(最终版)

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原理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为基础。

它不是力求发现客观存在的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运用一个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具体产物是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整套教材、学习指导、测试题、教师用书等,以及对所有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过程所需要的辅助工作做具体说明的教学实施计划。

二、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指导性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有效顺利地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整体的比较具体的设想,都清晰地反应在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整体方案完成并付诸实施的时候,它就成为指导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方案,教学活动进行的具体步骤、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及其衔接、各项具体活动的组织与形式等方面都会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与控制。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工作时,要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注重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以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发挥设计方案的指导性功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整体性

教学活动是由多种教学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学设计过程就是在系统科学的方法的指导下,对这诸多要素进行系统安排和统整组合的活动。

整体性要求教学设计活动对教学活动诸多构成要素进行综合与整体的规划与安排。要根据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全面考虑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力求使它们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有机地配合,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与整合性特点。

(三)操作性

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教学设计中理论应用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指导并服务于教学实践。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目标被分解成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方案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等必须体现具体的可操作性。

(四)创造性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性或重复性劳动,而是一项发挥教师才智、焕发生命活力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创造性活动。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教师要能够针对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同时,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其方案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本人的个性化风格和色彩。

三、教学设计的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一般指需要评估。“需要”指“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是“教学事件的预期状态与受教育者当前状态的差异”。需要分析是界定现实结果和渴望结果之间的差距的一般过程。1.学习需要的分析(1)什么是学习需要

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起点。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是指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种期望是是社会发展对学习者提出来的要求,是学校和班级提出的要求,体现在课程目标中。

(2)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

发现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确定在教学设计时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优先解决的教学设计课题。(3)学习需要的类型

标准的需要,比较的需要,感到的需要,表达的需要,预期的需要,批评性事件的需要。

(4)学习需要分析过程和方法

教学设计者在分析学习需要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什么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找出当前现状与期望目标之间差距的起点。因此,是学习需要分析的重要环节。例如: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效吗?所使用的传送信息的方法奏效吗?教学能否使学习获得成功?学习内容的难度如何?等。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规划:确定分析对象,选择收集有关学习需要的数据的方法和策略。收集数据:要考虑样本的大小和结构、日程安排、分发、收集问题等工作。分析数据。编辑最终报告:说明研究的目的、描述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的参与者;用表格或简单的描述说明分析的结果;以数据为基础提出必要的建议。2.学习内容的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的目的

学习内容的分析,是要对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进行详细阐释的过程。所谓起点能力,是指学习者进入教学过程前的学习状态,即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所谓终点能力,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以后形成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学习内容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打下基础;介绍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和方法。(2)学习内容的结构分析 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结构体系,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从课程——学科——单元——课时,不同的单元之间也存在着相应的关系。(3)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

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首次评估学习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具体分析,再次评价学习内容,学习者的分析 分析学习者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策略的采用提供依据。

(1)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

学习者的起点能力是教学的起点,对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起点能力一般是指学习者对从事科学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对教师而言,叫做教学的起点。对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包括知识起点能力、技能起点能力分析、态度起点能力。(2)学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学习者的一般特点对教学产生间接影响。例如,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点呈现以下共同特点:

第一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时从具体认知到抽象认知的国度,它决定着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

(3)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教学设计者为了向学习者提供适合各自特点的个别化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有关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信息加工的风格;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感官;感情的需求;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 1.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定义、特点、功能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的预期的身心变化。教学目标制定的主体是教师,所指向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不是教学内容,是对学生发生各种变化的一种规定,而教学内容则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依托的各种知识信息。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灵活性、可行性、生成性。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2)教学目标的分类

·第一种分类: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以行为方式来陈述的目标,或者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表现性目标: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所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

·第二种分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过程与方法。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是对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酿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3)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学习者自身的“需要”进行研究;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者的能力)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健康、娱乐、职业、家庭、宗教、消费、公民)·来自科目专家的目标建议——主要是从内容本身来考虑的(4)教学目标的表述

·行为目标的表述(马杰):规范的行为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明显的,要包含四个要素:谁(学习者);做什么(要求的行为);做到什么程度(要求的行为水平,也就是可接受的行为标准);在什么条件下(特定的、限制的、影响可接受的行为的条件)

·认知目标内外结合的表达方式(格伦兰):第一步,陈述一个教学的总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这种学习结果包括学生系列的心理过程;第二步,在总目标下具体列出学生达到这个总目标能够表现出来的各种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变化。

·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只规定学生应该参加的活动,并不对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作具体规定。2.教学策略的设计

(1)教学策略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策略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研究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教学策略具有指向性,指向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教学策略的多样性,为了满足教学上的需要,应提供多样的教学策略。(2)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依据学习和教学理论,符合学习内容,符合学习者的特点,要考虑教师本身的条件,考虑客观条件 3.教学媒体的设计(1)教学媒体的定义

教学中的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中,能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包括硬件和软件。(2)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根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进行选择,根据教学目标的类型和学习者的特征选用教学媒体,不存在万能媒体。媒体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没有哪一种能绝对满足一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应考虑获得性和成本问题。要选择既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又易于获得、且成本较低的教学媒体。必须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技术。教师的操作控制能力较强,媒体的应用水平较高,可以选择一些功能较全、操作较复杂的媒体。注意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各种媒体间相互补充,使知识的表达、传授更加充分,容易理解;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教学过程的设计

所谓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用流程图的形式简洁地反应分析和设计阶段的结果,表达教学过程,直观地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等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给教师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

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习者主体和媒体化作用,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2)教学过程流程图的编制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采用教案的形式来体现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教学设计是采用类似于计算机流程图的形式,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几个环节,明显地显示了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与教学过程的展开。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教师可以依据学习者不同的反应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处理,灵活性大、目的性强。

(三)教学设计的评价

是指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方案推广应用之前,先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试用,以了解该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等使用情况,如有缺陷,则予以修正。然后再试用,再修正,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评价方案,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对评价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做出最终评价报告。

四、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呈现形式。教案的要素要标准

一份优秀的教案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与要求: ·课题名称 ·授课时间 ·课的类型

·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 ·定位准确的教学重点 ·实用必需的教具学具 ·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 ·突出活动的教学过程 ·务实灵活的练习设计 ·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 ·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

六、实践案例分析(略)

七、小结(略)

下载《波的干涉现象与原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波的干涉现象与原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

    教学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 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1、智慧技能。 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是加涅的其中一本代表作。从书名中的“教学”二字可知,这本书讲述的并不仅是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抽屉原理) 福清市东瀚中心小学林明朝 教学内容: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P68鸽巢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

    英语课堂设计教学原理

    1.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基础 教学是教师干预学生学习行为和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不同的干预行为导致的结果常常千差万别。有的教师能够对教学任务举重若轻,而有的教师却会对很简单的......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涿鹿县张家堡学区 李淑丰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