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砥砺意志,培养习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20081028
砥砺意志,培养习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碧桂园威尼斯中英文学校
陈玉忠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反思维新变法失败的阵痛中,写下了《少年中国说》,他不无犀利地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此段文章寄托了梁启超对青年成长、国家昌盛的殷切希望。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面对我们青少年教育和成长中的一些现状,我们越来越感到梁老先生这句话的高瞻远瞩和深远意义。
两个镜头,让我们反思青少年教育之痛。
镜头一: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草原探险夏令营。中日两国孩子每人负担20公斤,匆匆前进。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要求,他们至少要步行50公里,而若要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则几乎是空的,装样子,或只背一点吃的。才走一半路,多数中国孩子就粮尽水光了。只好靠后勤队支援;野炊时,凡是又白又胖却不干活的,全是中国孩子。在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带走,而中国孩子却一路走一路丢杂物……一位漂亮的中国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被送回大本营。而身材矮小的日本男孩黑木雄介,路上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当中国领队让他放下背包坐车时,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老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出发之前,日本家长乘车来了,把鼓励留给发烧的孩子,毫不犹豫地乘车走了。然而,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中国的一位少工委干部却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感言】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这么多的弱点!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意志薄弱,不能吃苦,耐挫力差,缺乏环境意识和生存能力等弱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无论日本人的断言正确与否,但值得每个中国人震惊和忧虑。较量绝不只在孩子们中间,21世纪是当今青少年的世纪,那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将取决于当今一代青少年的知识、意志和品格。
镜头二:在1998年的特大洪灾中,溃堤时,湖北嘉鱼一个年仅六岁的小朋友江姗正和妈妈住在奶奶家。听到“溃口了”的呼喊后,奶奶、妈妈带着她夺门而逃。他们没跑多远,洪水就淹到奶奶的肩上。奶奶奋力把小江姗托上一棵树。“别放手!搂住!”奶奶的喊声没完,她就和妈妈被激流冲走了。后来,一个猛浪把树 杆打断,与小江姗在同一棵树上的5人同时落水,卷入洪流。小江姗抓住手中的树杆,在汹涌的洪流中翻滚起伏,呛得她连喝几口水……其他4人都不见了。几经挣扎,她感到筋疲力尽,改用比较省力的仰泳。又不知漂了多久,小江姗的头猛然碰到了硬物,原来是棵树。小江姗翻身抱住树,又用脚缠住树,一把一把地往上爬,直爬到超出水面的树杈上。她坚持了9小时!终于等来了救命恩人解放军。被救到冲锋舟上的小江姗,四肢僵硬,脸色铁青。
【感言】江姗能劫后余生,一是她学会了游泳、爬树等在洪水中自救的技能。二是她有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的坚持。三是她机灵敏捷,善于利用一切机会。
砥砺意志,培养习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秉持何种原则和思路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我觉得,青年毛泽东求学时所提倡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可以作为我们培养青少年身心素质的指南。
下面,笔者就结合所在的碧桂园威尼斯中英文学校在这方面的实践来谈谈对“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理解和体会,以抛砖引玉。
在发展青少年身心素质健康、均衡发展方面,我们一直实施“两大工程”:
一、第一大工程:意志品质的锤炼工程―――让学生的身心素质更加健全。
1、理论基础:
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越来越成为人们成功的能动性因素,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要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他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怕挫折、愈挫愈勇的意志和品质。这种意志品质对于当今多为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体能和意志品质锻炼的实践探索:
1)体能的锻炼。坚持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意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A.全体学生的每日体能训练。自学校开办以来,每天早晨和每天下午,学生都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体能训练。以跑步为主要方式,低年级每人每天跑1800米,高年级每人每天跑2600米。跑步完毕,还要分组进行俯卧撑、蛙跳、仰卧起坐、球类运动。风雨无阻,保质保量坚持开展至今。体能锻炼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极大提高,而且,在坚持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B.高年级学生的每周环岛长跑。鉴于高年级学生的体能素质,他们每周要进行一次环威尼斯岛的越野长跑,全长约5公里,除个别特殊体质学生可以申请不跑外,其他同学都要参加。从参与情况来看,最快的学生跑完全程耗时28分钟,最慢的也只用了32分钟。且没有掉队的现象。最近,我们 组织学生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有意没有动用车辆接送,结果,在太阳底下往返十二公里的路程,学生没有一个落下,精神饱满地参加全程。C.体育特长学生的培训。针对个别有体育潜质的学生,进行田径、球类方面的培训,组织其参加一些赛事活动,以激励他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2)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等非智力因素的磨炼。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A.环境的布置。在学校宣传橱窗、大厅、廊柱、教室墙报等关注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布置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名人事迹宣传内容,以可读性强、主题突出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影响与教育。
B.开展名人教育活动。充分发掘古今中外一些能体现相关教育意义的名人事例,作为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典型材料。每个学生至少要能熟练地讲述出5个名人事例,并把它们作为自己学习生活成长的榜样。
C.作为名人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学校专门组织“光环背后的拼搏”故事演讲会,借鉴人类文明史以及奥运史上一系列的以顽强不屈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将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荣誉背后的人生意义,等等。将时事引入教育,更好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贴近了社会和生活的实际。
二、第二大工程:良好习惯的培养工程―――让学生的价值观更加健康。
1、理论基础:
好习惯,好人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因此,我们认为,千积万累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行为习惯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三大教育“的实践探索:
1)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是做文明人最基本的要求,我校师生有一个基本的文明礼貌规范,即“见到师长、来宾,在2米外停下步子,鞠躬行礼并用英语问好”。老师做好表率,同学们积极响应,校园文明礼貌蔚然成风。市教育局王副局长好几次来校检查工作,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的文明有礼,于是,在有一次何副市长来校视察时,王副局长深有感触地向市长介绍我校学生的文明礼貌说:“他们这个学校的文明礼貌规范的确是不错的,学生不是表面上点点头敷衍一下,而是标准的九十度鞠躬问好,很自觉,很认真的!”鞠躬问好虽然只是个细节,但是却有着举一反三的奇效。
2)“我能行”的信心教育。我校坚持开展以“我能行”为主线的德育活动,激发每个学生内心的自信系统。活动旨在树立学生自信心、进取心,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从小就相信自己成为强者,能够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并学会合作,乐于助人,求得共同进步。“我能行”活动形成了八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并且呈层进式表述的口号:“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还要助人行;互相支持行,合作大家行;全面发展行,创造才最行!”活动范围广,深入到了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课堂提问“我能行”使课堂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劳动“我能行”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甚至包括了社会调查等综合性实践项目;文明礼貌“我能行”使文明有礼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和行为;英语竞赛“我能行”使英语竞赛成了练兵竞技的舞台。很多家长在回顾孩子的进步时,纷纷评价自己的孩子变得自信开朗,更加阳光。
3)感恩教育。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利用“三八”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为活动开展的平台,开展了“三八”节给妈妈写一封信、“爱心妈妈”评选、采访劳动者、采访家长公司,了解公司创业经历等活动,将感恩教育贯穿其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了解父辈创业的艰辛,理解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并体味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的无私的关爱,从而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和享乐等毛病,唤起学生因感恩而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内在动力。今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校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全校师生捐献爱心,并将全部41405.65元善款委托交付给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请他们转交给有关部门用于援建“千秋中学”,省青基会和报纸媒体对我校师生这一义举给予高度评价。
诚然,上述做法仅仅是我校在实践学生意志磨炼和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一点不 成熟的做法。当然,德育实践也逐步显现出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意志和品质是青少年正常学习和日后工作的保障,所有成功者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在青少年阶段能否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如前所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青少年的坚强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未来的国家意志和国家强健形象的基础,因而,这是我们所有教育者应该永远思考和不懈实践的问题。
第二篇: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专题9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热点聚焦
1.教育部2014年8月1日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控制上网时间”“低碳环保生活”等近两年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进入守则。不仅如此,热心志愿服务、会自护、懂求救、垃圾分类等实用的生活技巧也在守则中频频亮相。新版守则中“见义勇为”已被悄然删去。取而代之的是对“会自护懂求救”的强调。
2.2014年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部署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让困难家庭孩子拥有美好未来,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3.2014年11月29日是“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第六天,是青少年主题目。当日的宣传活动主要展示了青少年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以及如何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4.2014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规定,有性侵害、出卖、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等7类严重伤害行为的监护人,将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该意见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4.新华社2015年1月9日电: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通知》指出,检察机关将强化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立案监督,建立讯问询问未成年人录音录像制度,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考点链接
1.护佑生命安康
(1)未成年人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
①要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②要多学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要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纠正不良行为。④当遭遇危险情境、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2.法律护我成长
(1)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其权利更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②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③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和行为还存。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和‚四道防线‛分别是什么?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②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是什么?
①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学校保护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②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职责。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③社会保护是指社会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④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司法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未成年人应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①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沉着、机智,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②依法进行自我保护,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打官司”是维护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方式。(5)未成年人怎样才能健康成长?
①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应该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要求,切实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②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配合外部保护,严格依法自律,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热点与考点的结合
1.国家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说明了什么? ①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2.怎样才能减少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的发生? ①国家应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严惩伤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分子。②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各尽其职,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③未成年人要学会运用智慧和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加强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各方面应该怎么做? ①国家:加强并完善校园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②社会:加强对中小学的安全检查;投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校设施的质量;整顿校园周边环境。③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教给学生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识;完善安全措施;加强治安保卫。④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熟悉各种公共安全标志和救护电话;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中考预测
一.单项选择题
2014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有性侵害、出卖、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等七类严重伤害行为的监护人,将被人民法院判决撤消其监护人资格。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规定()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B.表明未成年人都受到过侵害 C.意味着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差 D.能使未成年人不再违法犯罪
2.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①家庭保护 ②学校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司法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5年2月4日,全国首例由民政部门申请撤销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人资格案件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法院开庭审理。据此回答3~4题。
3.2014年10月,铜山区人民法院对受害女童小玲的父亲邵某依法作出数罪并罚的判决:判处邵某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小玲的“噩梦”至此终结。这表明()①邵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④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4.2015年2月4日,铜山区人民法院作出审判,撤销受害女童父母的监护人资格,指定铜山区民政局作为女童监护人,立即生效。法院的这一审判,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
5.《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以来,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各地呈持续高发状态,媒体曝光数量急剧攀升。这说明()①社会中仍存在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②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亟待优化 ③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④必须对未成年人普及防性侵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央视动画责任有限公司等20家制作和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作、不播出暴力失度的动画片。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社会保护 7.20l4年l2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如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这表明()A.留守儿童的合法权利更易受到意外侵犯 B.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C.留守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还不是很强 D.留守儿童存在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
8.2015年春季开学以来,徐州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了校园安全教育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有利于保护中小学生的。()A.学校保护 受教育权 B.学校保护 生命健康权 C.社会保护 人格尊严权 D.社会保护 人身自由权
9.未成年人面对可能的不法侵害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比如,独自在外遇到陌生的成年人求助,可以这样应对()①涉及人身和财物安全的求助,建议对方找警察 ②不轻易泄露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电话等信息 ③观察对方眼神和讲话语气,冷静分析对方意图 ④问清对方的具体要求,并主动大胆为对方带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因人群拥挤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 人死亡亡、49人受伤。这警示我们()①要学会自我保护,掌握自护、自救知识 ②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远离危险环境 ③生命是脆弱的,要珍爱生命 ④要远离公共场所,避免受到伤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思想品德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新闻资讯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甲同学了解到:2014年底,民政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力争于2016年完成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这项工作。
(1)看了这一材料后,小明认为,有了社会保护,我们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了。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小明的这一观点。
乙同学了解到:在20l5年高考报名中,甘肃省出现了一位58岁的‚奶奶级‛考生。她于2015年1月8日顺利通过了该省高考报名程序,在5个月后将和‚90后‛的年轻学子一同上考场为自己的人生逐梦,实现上大学的梦想。(2)这位“奶奶级”考生的行为对你的人生成长有哪些启示?
轮到丙同学交流时,他说他不知道如何获取这些资讯,因此没有准备材料。(3)请你帮他想至少两种获得这些新闻资讯的方法。
12.2014年8月1日,教育部网站就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版《中学生守则》删去‚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等表述,同时提出了‚远离毒品‛‚热心志愿服务‛‚低碳环保生活‛等新要求。(1)你赞同删去“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吗?为什么?
(3)请你为增加“热心志愿服务”“低碳环保生活”等新要求各说出一个理由。
13.材料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自20l5年1月1日起实施,意见规定,有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等七类严重伤害行为的监护人,将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材料二:2015年1月7日,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一起由区民政局提起的申请撤销法定监护人监护权案件,要求撤销受害女童小玲的父亲邵某、母亲王某的监护权,另行指定合适监护人。据悉,10岁女童小玲被亲生父亲性侵,其父亲因此入狱服刑,其母无论是性侵案之前还是之后,都对小玲不闻不问,已构成实质上的遗弃。这是全国首例申请撤销监护权资格的案件。
材料三:14岁女孩小宋,就读于西安市第34中学,父母离异后曾先后三次离家出走。2014年11月27日,小宋的班主任给小宋的妈妈打电话,询问孩子为什么没来学校。2014年11月27日晚上,小宋的妈妈接到女儿的电话,称自己已随网友到杭州,自己不想回家。2l4年11月29日,小宋的妈妈向杭州警方报警。(1)出台材料一中的意见有何意义?
(2)请你对材料二中小玲父母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3)针对材料三中小宋的情况,你想对父母们说些什么?
14.喜爱唱歌的小芳初中毕业后梦想上一所艺术学校,一天她在QQ群里看到某艺术学校的一则招生信息,称只要报考该校就可免试入学。她与对方联系后,自称周某的中年男子将他带到一家快捷宾馆,让他填写了一个表格,包括姓名、住址、电话、学生证、身份证等真实信息。
(1)请你设想一下,上述情境会有怎样的结局?
(2)请你指出小牛的做法中存在哪几处安全隐患。
(3)相信你是一位警惕性很高的中学生,请你说说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5.2015年2月3日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网民在 网上干什么?”围绕着这一问题,九(2)的同学展开了调查,下面是对小明家采访的片段。小明:“我上网偶尔查查资料,主要是交朋友。玩游戏。”对此小明妈妈很担忧。小明爸爸:“我上网主要是利用网络这一自然媒体,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是珍惜民主政治权利的表现。”小明妈妈也很赞成他的观点。(1)请你从网络对未成年人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小明正确上网,解除他妈妈的担忧。
(2)你赞同小明爸爸的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16.下面是蓉蓉上学某一天的“所见”“所闻”“所行”。
情景一:清晨,蓉蓉来到学校,见门口多了一位警察。班主任告诉蓉蓉:‚为了保护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我市开展‘社区民警进校园活动’,我校也更新了校园监控设备。‛ 情景二:下午,蓉蓉听了一场法制讲座。法制校长讲述了某中学学生小张受校外‚大哥‛的影响,经常旷课、抽烟、上网吧,父母对此不闻不问。后小张与‚大哥‛一起持刀抢劫时被抓,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情景三:法制讲座后,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主题为“远离犯罪,怎样做一个合格公民”的班会活动。蓉蓉和同学进行了讨论。
(1)情景一中的这些变化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
(2)结合情景二,分析小张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3)从加强自我防范的角度,谈谈我们中学生如何做合格公民。
第三篇:培养习惯 塑造人格 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培养习惯 塑造人格 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材料
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始建于1972年。现有33个教学班,学生近1700人,教职工160余人。学校多年来坚持质量强校,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加大规范办学管理,不断创新管理途径和措施。近年来,在以“家”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引领下,明确学校育人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教育行风建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形象,社会信誉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单位、辽宁省和谐校园、辽宁省五一巾帼先进集体、辽宁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本溪市先进集体、本溪市绿色学校、本溪市德育先进学校、本溪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本溪市教育局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本溪市教育局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本溪市教育局礼仪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师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的关键所在;是师生健康成长,实现人生目标的思想基础。因此,学校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融入学校常规工作中,常抓不懈。
一、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孙士崇、校长刘喜彦为组长,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为组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此项工作。具体工作部门——学校纪委:负责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校德育处: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使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组织保障。
二、完善制度建设 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家”文化的核心——和谐,责任与爱。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学校提出了师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办学理念:
以生为本,为学生接续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石 以师为本,引导教师做一个幸福的职业从教者 育人目标:
培养师生做优秀的社会公仆,具备“五个一”的素质: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一个适用于己的学习方法、一个终身受益的知行习惯、一个品味高雅的艺术爱好。
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如《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好习惯八十条》、《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学生文明礼仪二十五条》等。
三、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一)环境建设工程——“家”一般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
走进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厚重而典雅的“五个一”育人目标,师生育人立学的“四道”走廊文化及围绕此核心设计的学校每一处设施设备呈现在眼中,典雅中透露着活力,精致中蕴含着关怀。27中学多年来实践着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对优秀人才的高培养,以“五个一”育人目标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让学生的智能与情感态度得到了最好的融合和发挥。这不仅是二十七中学的育人目标,也是二十七中学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二)教师培育工程——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培养
1、建设一支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一个团结、民主、廉政、务实、高效、创新的领导集体。
2、注重师德建设,建立师德考核机制与考核队伍。
3、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师德意识。制定《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师德规范》,以条例规范的形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要求、约束、规范和指导,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形象。
4、开展“读经诵典、润教人生”的读书活动。要求教师每个学期要实现1123目标(即阅读一部教育专著、撰写一篇教育论文、阅读体会两则、撰写3000字读书心得)。
(三)学生培育工程——独具学校特质学生的培养
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德育进程中,我们遵循并采取:贯彻“一个为本”——育人为本;坚持“一个注重”——调查研究;保证“二个遵循”——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实施“二个贴近”——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立足“三个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队伍建设,德育环境建设;拓展“四种育人途径”——课堂教学德育渗透,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实现“五个培养目标”—— 养成人生九种好习惯;形成健全人格;具有强健体魄;学会一种特长,掌握生活技能;确立正确人生目标。
贯彻一个为本——育人为本
教育的使命是传承与发展。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传承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道德观念;发展学生的智能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心理与身体。从而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促进学生由物化的“人”向文化的“人”转化。教育是一项以智慧激发智慧,心灵滋养心灵,生命呵护生命的事业。其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要完成教育的历史使命,实现教育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不折不扣的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坚持一个注重——深入调查研究
从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的目的出发,始终坚持深入研究,研究家长对教育的需求;研究学生对教育的需求;研究教师工作需求;研究目前德育工作现状;研究德育工作策略。以此为科学制定德育工作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学校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到学校读书的目的也在逐渐改变。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对家长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二十七中的家长中有60%以上的就是为了升学,其他的无所谓。还有将近20%的家长可能是虚荣心的驱使,觉得把孩子送进二十七中学有面子,至于学得怎样无所谓。通过学生问卷,了解到学生“重智轻德”现象较为普遍。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以成绩论英雄”观念左右教师的从教行为。为解决以上问题,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家校合作共建,学校自2012年成立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家长学校以来,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更为紧密,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能够尽职尽责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能够在全体家长全方位的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并对学校发展中的决策进行解析,同时学校能够依托致家长一封信、家校联系卡、校讯通、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家长也可以通过以上平台与学校和老师及时联系和沟通,以便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创建最好的家校教育资源。
二是打造学生的成才观,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培养学生讲文明、树文明形象入手,开展“让文明走进校园,让校园走向文明”教育活动。利用板报宣传文明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利用升旗仪式发出倡议并举行签字仪式,召开班会学习学校印发的《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学生文明礼仪二十五条》《一日常规》,评选学校文明礼仪师范生等。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学生行为习惯明显改变,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加深了对人才观的理解,不再把分数看成是唯一的人才标准了。
三是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尤其是班主任的育人观。众所周知,二十七中学是全市瞩目的顶尖学校之一,其管理水平、发展态势、尤其是升学情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此,多年以来,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提高教学成绩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逐渐形成了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加上现阶段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削弱,更让班主任对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育人观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德育工作思路,确立德育工作目标,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校领导层面确立德育工作重要地位,为顺利开展德育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促教,德智兼顾”理念逐渐渗透并扎根教师心里,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发展观。学校利用教工大会、班主任培训会、橱窗和宣传板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宣传正确的育人观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促使教师树立正确育人观,进而形成正确的育人导向。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检验德育成果。通过家长会的组织,班会的设计与组织,“让文明走进校园,让校园走向文明”活动的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的组织等,我们欣慰的看到,老师们的育人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正逐步提高,开始关注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开始主动利用活动为契机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已经初步形成。
保证“两个遵循”——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德育。人的行为受到观念支配,学校德育遵循“形成观念、培养情感、训练行为”的育人规律。一是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二是在师生中培育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进而认同学校德育工作,自觉投身于德育工作;三是制定德育工作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训练行为,养成习惯。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实施德育。不同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认知特点合作自控能力都不同,若要德育工作取得实效,应根据不同学年段学生特点来进行。我们采取了分实施德育的办法。初一年级侧重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二年级侧重于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初三年级侧重于责任意识、抗挫能力培养。循序渐进最后形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实施“两个贴近”——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即德育”。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其成长过程中自然受到社会各种现象影响(不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此,不必刻意回避社会问题,应积极主动的利用社会上鲜活的教材来育人,正面的充分利用;负面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用于警醒自己、教育自己(腐败问题、不正之风等)。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只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德育才能取得实效。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教育学生,用学生自身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升旗仪式、午间阳光校园广播、各类优秀学生评选等宣传身边先进典型、校内发生的新闻、好人好事等)。
立足三个建设——德育队伍建设,学生队伍建设,德育环境建设 一是德育队伍建设。德育队伍建设突出三训:师德建设培训、专业化发展培训、教学改革与创新培训。依托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平台,以师德培训为核心有计划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三训”,同时通过规范、细化、量化教师的评价考核细则,开展多种教学拉练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师德认识和业务能力,推优树优学优,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的社会信誉度高、家长满意的优秀的教师队伍。
二是学生队伍建设。学生队伍建设重在终身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创设条件深入挖掘在校各学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能力,通过德育常规管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系统的习惯教育;通过深化非中考学科的兴趣课堂改革和中考学科目标教学课堂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特色活动小组的活动延伸和拓展学生的特长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情趣爱好;通过教师引导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校教育的感召下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亲朋、热爱社会,热爱集体和国家,使学生具备五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健康健全的人格品质;健康的体魄(具备一种体育爱好或特长);掌握适合并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稳定、持久、和谐的良好习惯;至少具备一种艺术情趣或爱好。
三是德育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的设施和环境建设,保障教育教学安全有序、现代高效的发展。以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文化、美化、绿化、净化、现代化。
拓展四种渠道——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德育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首先,抓住课堂教学德育渗透这一育人契机。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基本形式,贯穿学生校园生活始终,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育人资源,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德育渗透点、利用德育渗透点,并将这一要求作为教学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次,充分发挥德育活动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重点,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富于教育意义的十二项主题德育活动。
1、贯穿德育工作始终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主题为“让文明走进校园,让校园走向文明”的升旗仪式倡议字活动;标语、橱窗、班会等宣传教育活动;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等,培养学生树立文明意识。
2、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培养活动。分年级进行规范教育活动,七年级入学即进行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学习《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文明礼仪规范二十五条》、《一日常规》、《九种好习惯》、《学会四会》,让七年级学生在入校之初就能了解学校的规范制度,用规范指导自己的初中生活,开展“好习惯 好人生”,主题活动,通过培养和训练,促进学生养成决定人生命运的好习惯。
3、旨在展示学生才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及体育系列活动。每年的11月活动的开展给孩子创造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活动中还将进行 校园英语口语大赛,校园器乐大赛,书画作品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在活动中唱响青春旋律;新年文艺汇演中师生同台竞技,各领风骚。
4、结合国情、校情,开展主题鲜明的升旗仪式活动。(如培养文明习惯、诚信考试、清明节主题升旗仪式、学雷锋献爱心主题升旗仪式等),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好习惯教育等
5、培育爱家乡、爱祖国情怀的清明节参观活动。主题“追忆历史 传承文明,爱我家乡 共创未来”,学生参观本溪市博物馆,徒步烈士陵园,追忆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6、旨在培养学生国防意识,训练学生意志品质的军训。学生在入学初将军训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让学生接受军事化训练。
7、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潜能的科技教育活动。于宏达同学代表本溪市参加省和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
8、旨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的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常年如一,安全疏散演练常态化(每月第二周下第二节课如期进行)。
9、旨在矫正学生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0、旨在激励先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开学典礼。聘请清华、北大优秀学生为学生做励志报告。(每学期一次)
11、“让践行优秀在我心中扎根”优秀学生励志行主题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学校获奖学生免费到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沈阳科学宫、辽宁省博物馆、九一八纪念馆、抚顺雷锋纪念馆、平顶山惨案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等)
12、开展“尚德成才”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美德教师”、“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涌现一批美德教师和美德少年,让雷锋式“美德师生”在学校成长。
第三,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定了《家长学校章程》和家长学校相关制度,完善了学校家长委员会,根据学生家长的申报和全校家长对自愿申报的家长同志进行民意测评、推荐,经学校指导小组研究,确定被推荐人选,征求个人的意见后确定,选取了22名家委会成员,学校颁发了聘书。家长学校的成立使学生家长能够更好的关注学生的教育,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同时家委会成员能够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和支持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二是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子方法。每学期聘请著名的教育专家对全校学生家长做一次家教报告,并在每月第三周周四或周五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 活动,长年坚持,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三是指导家长率先垂范,用自身榜样的力量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第四,不忽视社会给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
社会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容忽视(5+2小于0现象)。一是利用社会鲜活的教材教育学生。
二是利用社会实践教育学生:(四学:学军、学农、学警、学历史)
1、新生入学第一课——军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社会实践——学农。(组织得力,受到基地领导、员工的高度评价)
3、社区活动和警校共建活动——清除小招贴、爱警日等(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机会)。
4、参观本溪市博物馆——爱国从爱家乡做起(了解本溪历史,激发爱家乡情怀)。
实现五个育人目标
通过三年的教育实践,基本实现培养目标:
1、健康健全的人格品质。
2、健康的体魄(具备一种体育爱好或特长)。
3、掌握适合并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4、形成稳定、持久、和谐的良好习惯。
5、至少具备一种艺术情趣或爱好。
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努力构建“和谐——责任与爱”的学校家文化,彰显环境育人的特色.学校一直坚持道德教育为首,素质教育为重,培养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空间里体味成功的快乐,营造出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整体奋发向上、斗志昂扬、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蓬勃态势。
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 2014年9月
培养习惯 塑造人格 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材料
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
2012年11月
第四篇: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目前全国网吧数量不下于20万家(其中有一半左右为无证黑网吧),我国网民已突破3370万人,而且每年还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年龄在35岁以下青少年占了网民总数的79.95%,中小学生上网比例更是高达81.3%,比成年人高出22个百分点。这足以说明青少年与网络走到了一起,成为网络一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为青少年搭建全新信息平台的同时,各种不良信息也在加速入侵,网上大量黄色、暴力、反动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造成了严重影响。因网络引起的青少年犯罪和其它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由于青少年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的缺乏,目前还无法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因为上网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逐渐增多,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谈网色变”。有人形象地将网吧中的不良倾向归纳为“三大公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淫秽色情”。甚至有媒体呼吁,“别让网吧毁了下一代!”网络对青少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他们带来扩大视野的各种有益信息,又给他们带来“防不胜防”的有毒信息。近年来,网络“黄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将青少年与网络色情分开,已成为令家长和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盲点”。xx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少年庭,该庭管辖着鼓楼、建邺、xx三个区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及民事维权案件的审理,该庭法官忧虑地告诉记者,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由网络诱发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占有较高的比例,一些犯罪手段令人触目惊心,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案例1)十七岁的姜明、刘洋两人迷上了网络游戏,根本没有心思上学。一次,姜明在玩游戏中与不是自己一伙的男孩小浩产生矛盾,认为小浩“偷”了自己网络游戏上的“武器”,于是两人在网络上对骂,结下仇怨。去年2月9日晚11时许,姜明得知小浩在一家网吧上网,当即纠集刘洋及另两名男孩,各持一把砍刀直奔该网吧,找到小浩后二话没说上去就是一阵乱砍,见小浩不能动弹后才逃离现场。经法医鉴定,小浩构成轻伤。姜明、刘洋后于去年10月13日投案自首。法院依据查明的事实,近日判处姜明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刑2年;刘洋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6个月。(案例2)少年吴丹曾犯下寻衅滋事罪被判刑8个月;王兵因缺钱上网抢劫,被判过缓刑。去年11月25日,吴丹和王兵及另一名男孩(另案处理)经预谋,将某中学一名中学生劫持到一个小区健身场,劫得30元钱后就去网吧上网。钱花光后,他们又拦截两名中学生,劫得手机两部。销赃后,他们用赃款继续上网吧玩游戏。去年12月4日,他们在网吧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经审理认定吴丹、王兵构成抢劫罪,两人因刑满释放后接着又重新犯罪,应依法从重处罚,近日判决吴丹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王兵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案例3)去年底,鼓楼区法院少年庭就一起性质恶劣的强奸案作出判决,7名青少年强奸一名14岁少女,分别被判处5年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他们平时均痴迷网络,不仅上网玩游戏,还迷上了网络色情内容及各种网络暴力,由于经常上色情网站,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论色情下流的东西,并萌生跃跃欲试的念头。在案件审理中,一名未成年被告人供述:“其实我并不懂那些,是跟在他们一起上网学坏了,是网络色情及黄色光碟害了我,现在我好后悔”……近年来,有关中小学生沉湎网络,荒废学业,甚至因此而引发恶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去年六月中旬北京“蓝极速网络”网吧里25条生命被烈火浓烟吞噬;苏州昆山一名16岁的中学生因为母亲阻止他上网而将自己的右手五指断掉。虽然经医院的的紧急抢救,他的手已经终身残废;今年的三月份,在重庆沙区回龙坝镇,3名学生通宵上网后在铁轨上打瞌睡,其中两名学生被火车轧死;xx市有几名未成年人的学生沉湎于网吧,数日不回家,晚上就栖息在居民楼项的水箱之中,家人和学校四处寻找……这些恶性事件足以表明,网络的“毒害”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和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不良的网络文化和环境已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青少年趋利避害,接受健康的网络文化,保证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所以全社会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来构筑网络文化防范体系。一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执法力度。公安、政法、文化、工商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加大整治力度。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落实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净化网络空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减少并防止有害信息对青少年身心的侵蚀。要对“黑网吧”进行全面整顿,取缔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设立监督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对群众举报问题严重的网吧,严加治理。新闻媒体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宣传,把网络道德纳入到社会道德体系中,并将职能部门管理和执法情况向社会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教育部门、团委等与青少年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大力开展“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的创建活动,使网吧业走上更加规范的道路。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网吧经营者的素质。要规
范营业性网吧的经营行为,保障青少年安全、健康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就必须不断提高网吧经营者的自身素质。一方面,网吧管理的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网吧经营者的培训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经营者在网吧经营中学会知法、守法和用法。另一方面,要通过舆论监督来加强经营者的素质。对违规经营的上网服务场所,要进行严厉查处,并给予曝光,迫使其遵纪守法、正当经营。三是建立一流的青少年网站,占领网络阵地。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环境,还需要从互联网站本身入手。网络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介,如果任由商业网站来传播他们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必将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良影响。在加大对不健康网站的治理整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努力在网上营造主流文化氛围。各相关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要在“政府上网工程”的基础上,加大青少年网站的建设力度,从软件、硬件两方面给予更多投入;有条件的校园和社区,应组织建设一批非营业性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为未成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四是重视学校教育,为青少年提供网络文化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当前,将青少年与网络隔绝不可能也不明智。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要按照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单位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提高网络“防腐”能力。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政治理想教育,使青少年在思想上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介绍和推荐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健康网站、现身说法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帮助青少年增强自律意识,不浏览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不文明语言聊天,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其次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普及网络知识上下功夫,要加大信息技术硬件投入,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教育课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自己创建校园网,让校园网成为传播知识的窗口,教育学生的阵地,发挥才能的舞台。同时要大力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网络负面作用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滞后,因此,除了教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外,在信息时代,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要主动了解网络,学习网络知识,运用互联网的各项优势,将思想教育渗透在富有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开展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制宣传教育,用先进的思想去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五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最大,网络文化的加入给家庭教育也带来新的问题,所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已迫在眉捷,这些都需要家长从自身做起。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直接监管者,面对飞速发展的与青少年学习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网络,要有所意识,及早行动,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给青少年带来健康的网络文化,是关系着千家万户和国家的前程未来。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和教育青少年,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加大网络管理和整治力度,积极探索开展青少年网络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牢牢掌握网络教育主阵地,共同构建网络文化防范体系。保证网络一代健康成长。xx市xx区司法局:肖荣2004年6月
第五篇: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2007-12-12 16:53:5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2)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目前全国网吧数量不下于20万家(其中有一半左右为无证黑网吧),我国网民已突破3370万人,而且每年还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年龄在35岁以下青少年占了网民总数的,中小学生上网比例更是高达,比成年人高出22个百分点。这足以说明青少年与网络走到了一起,成为网络一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为青少年搭建全新信息平台的同时,各种不良信息也在加速入侵,网上大量黄色、暴力、反动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造成了严重影响。因网络引起的青少年犯罪和其它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由于青少年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的缺乏,目前还无法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因为上网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逐渐增多,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谈网色变”。有人形象地将网吧中的不良倾向归纳为“三大公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淫秽色情”。甚至有媒体呼吁,“别让网吧毁了下一代!”网络对青少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他们带来扩大视野的各种有益信息,又给他们带来“防不胜防”的有毒信息。近年来,网络“黄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将青少年与网络色情分开,已成为令家长和教师“头疼的问题”。而
这个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盲点”。xx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少年庭,该庭管辖着鼓楼、建邺、xx三个区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及民事维权案件的审理,该庭法官忧虑地告诉记者,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由网络诱发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占有较高的比例,一些犯罪手段令人触目惊心,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案例1)十七岁的姜明、刘洋两人迷上了网络游戏,根本没有心思上学。一次,姜明在玩游戏中与不是自己一伙的男孩小浩产生矛盾,认为小浩“偷”了自己网络游戏上的“武器”,于是两人在网络上对骂,结下仇怨。去年2月9日晚11时许,姜明得知小浩在一家网吧上网,当即纠集刘洋及另两名男孩,各持一把砍刀直奔该网吧,找到小浩后二话没说上去就是一阵乱砍,见小浩不能动弹后才逃离现场。经法医鉴定,小浩构成轻伤。姜明、刘洋后于去年10月13日投案自首。法院依据查明的事实,近日判处姜明有期徒刑1年2
个月,缓刑2年;刘洋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6个月。(案例2)少年吴丹曾犯下寻衅滋事罪被判刑8个月;王兵因缺钱上网抢劫,被判过缓刑。去年11月25日,吴丹和王兵及另一名男孩(另案处理)经预谋,将某中学一名中学生劫持到一个小区健身场,劫得30元钱后就去网吧上网。钱花光后,他们又拦截两名中学生,劫得手机两部。销赃后,他们用赃款继续上网吧玩游戏。去年12月4日,他们在网吧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经审理认定吴丹、王兵构成抢劫罪,两人因刑满释放后接着又重新犯罪,应依法从重处罚,近日判决吴丹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王兵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案例3)去年底,鼓楼区法院少年庭就一起性质恶劣的强奸案作出判决,7名青少年强奸一名14岁少女,分别被判处5年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他们平时均痴迷网络,不仅上网玩游戏,还迷上了网络色情内容及各种网络暴力,由于经常上色情网站,他们经常聚
在一起谈论色情下流的东西,并萌生跃跃欲试的念头。在案件审理中,一名未成年被告人供述:“其实我并不懂那些,是跟在他们一起上网学坏了,是网络色情及黄色光碟害了我,现在我好后悔”……近年来,有关中小学生沉湎网络,荒废学业,甚至因此而引发恶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去年六月中旬北京“蓝极速网络”网吧里25条生命被烈火浓烟吞噬;苏州昆山一名16岁的中学生因为母亲阻止他上网而将自己的右手五指断掉。虽然经医院的的紧急抢救,他的手已经终身残废;今年的三月份,在重庆沙区回龙坝镇,3名学生通宵上网后在铁轨上打瞌睡,其中两名学生被火车轧死;xx市有几名未成年人的学生沉湎于网吧,数日不回家,晚上就栖息在居民楼项的水箱之中,家人和学校四处寻找……这些恶性事件足以表明,网络的“毒害”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和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不良的网络文化和环境已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负面
影响,如何引导青少年趋利避害,接受健康的网络文化,保证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所以全社会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来构筑网络文化防范体系。一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执法力度。公安、政法、文化、工商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加大整治力度。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落实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净化网络空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减少并防止有害信息
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