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负荆请罪(教案刘罗根)
镇江市京口区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5.负荆请罪
主备人:刘罗根
负荆请罪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所反映的故事来源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分两幕:第一幕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表现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第二幕讲的是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这两幕历史小话剧各有侧重,第一幕侧重于蔺相如的表现,第二幕侧重于廉颇的言行。课文主要通过描写人物间的对话,辅之以神态、动作等鲜明地刻画出蔺相如为国家利益而不计私怨、顾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爽直磊落、知错就改的大将风范。
本剧本有以下特点:
一、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有廉颇的挑斗,二有门客的煽风点火,这在史记原著中可以看出。
二、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剧中共有三个人物形象,都很有个性。韩勃虽是一个门客,但他正直,仗义执言,有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肝义胆;蔺相如是本剧着力刻画的“智”者形象,对他的动作、语言的着力刻画显示出他的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而廉颇形象的刻画则展现了他的“勇”,武将的勇猛、率性而为,勇于改过,体现出他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
三、语言干净利落,口语化,便于话剧演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来源和故事的来龙去脉。
2、学会阅读剧本。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3、通过品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2、了解剧本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入戏。教学时间:一课时(第二课时表演)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老师板书,提醒注意“荆”的写法。师:通过预习谁来说一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在古代,认错谢罪时,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往往脱光了上身衣服,背负着荆条,到对方门上去,请求对方用荆条抽打自己,惩罚自己的过错,从而吸取教训。)
了解剧本
师:作者是以剧本的形式将这个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说起剧本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公仪休拒收礼物》就是一个历史小话剧的剧本,通过回忆及预习课文,谁能说说话剧的剧本有哪些特点?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人物。
对照课文,具体看时间、地点,随机理解:战国时代、府邸,上卿、门客。(重 镇江市京口区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5.负荆请罪
主备人:刘罗根
点指导书写:廉)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揣摩人物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提醒一点同是历史小话剧,《公仪休拒收礼物》是独幕剧,而《负荆请罪》是多幕剧。分第一幕和第二幕。读懂剧本
浏览一二两幕,分别写了什么?(1、韩勃为蔺相如打抱不平,蔺相如解释原因。
2、廉颇得知原委负荆请罪,两人言归于好)辩论: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怕” 还是
“不怕”?)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怕的表现:有意避让
好几天不敢上朝
不怕:
笑笑
依然笑笑
反问句也可以说一说。特别是:“想当年”那个片段,一定要联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充分领会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和为贵,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师:避让是谦让,避让是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智慧举动,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
分角色练读对话。(就从“我真不明白„„想当年„„”开始,不必读一整幕,节省时间)
展示分角色朗读的成果,老师随机点拨。(随机点拨时重点关注:蔺相如说话前的语气神态动作,你读得这么好,你觉得让你当编剧的话你会加什么?)
分角色读好第一幕。读出韩勃的气,读出蔺相如的笑。心平气和,气定神闲,语重心长,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从而在对比中凸显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之所以再三忍让是以和为贵,是因为心中以国家为重。
师:听了蔺相如一番语重心长的韩勃若有所悟,重点抓住“悟”字。悟的意思,韩勃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讨论完结束第一课时的学习,完成相应的作业。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从“若有所悟”入手,从韩勃的醒悟到廉颇的大彻大悟自然学习第二幕。
(从韩勃的若有所悟到廉颇的大彻大悟)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廉颇的耳里,廉颇也是大彻大悟,羞愧不如,于是就上演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负荆请罪。请快速浏览第二幕,圈画出最让你感动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来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的英雄本色。
学生自由读第二幕,老师行间巡视指导 哪些语言,哪些动作让你感动。
抓住两点,一是廉颇的动作:跪(长者为尊,廉颇比蔺相如年长,居然给一个晚辈下跪)师:(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不仅是跪着,光着身子,背着荆条,知道荆条是什么东西吗?随机介绍荆条。他还不顾自己的身份,不怕别人笑话,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廉颇的这种真诚的认错行为不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还为 镇江市京口区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5.负荆请罪
主备人:刘罗根
我们留下了一个精彩的成语故事——负荆请罪,现在我们想象自己就跪在地上,真诚地向蔺相如请罪,一起读(蔺大人,请您宽恕„„)——廉颇的真诚还表现在接下来蔺相如一再地请他起来他都长跪不起。二是:台词(对自己的自贬,对对方由衷的尊重和赞美)中的老迈昏庸
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联系廉颇的骁勇善战为赵国立下的赫赫战功,体会他的作为一名武将的好爽不斤斤计较的博大胸怀英勇善战)随机理解“深明大义”练习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各明白了什么大义)
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为谁而高兴?(提示联系后面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想)读
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更多的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
分角色练读第二幕。请同学读,评议,再读。
短短的几句台词,经同学们这么一读,人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我的眼前。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还补充出了动作、神情的提示。
分四人小组排演小话剧,请一到两组上台表演,因时间而定。
课后作业:
1. 排演小话剧,四人小组之间互相欣赏评价,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参与。2. 阅读拓展:在《史记》还有很多这样脍炙人口的故事,赶快找来白话文的《史记》读一读吧。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深明大义
以国为重
知错就改
第二篇: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
一、教材分析:
方括号介绍舞台背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事。
二、学情分析: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教学时,可从让学生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意思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抓住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特点。
三、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负荆请罪》,谁来说说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介司马迁)谁了解或者读过《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请介绍给大家。
让学生板书 5负荆请罪
二、交流预习
1、识记生字
2、负荆请罪什么意思?你对廉颇蔺相如有哪些了解?课文第几幕写负荆请罪。学生板书
廉颇 蔺相如
三、读课文第二幕,理清脉络
1、感悟廉颇的特点(细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思考:廉颇是怎么样负荆请罪的?(2)交流
教师引读,学生读廉颇的话,其余的老师读。引导学生从衣着,动作,神情,语言等体会廉颇的真诚,知错就改
2.引导学生看插图,了解廉颇的满面羞愧,满心悔恨。蔺相如的满面惊讶满心欢心。
板书
廉颇 真诚认错 知错就改 满面羞愧 满心悔恨 蔺相如 宽容大度 深明大义 满面惊讶 满心欢喜
四、精读剧本第一幕
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真诚改错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蔺相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1、同桌对话读第一幕,思考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为什么说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师生交流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五、总结全文。同学们蔺相是个怎样的宰相?廉颇又是怎么样的大将军? 板书 完全为了国家 六作业
用课本剧的形式写写生活中的感人的故事
5、负荆请罪
廉颇 真诚认错 知错就改 满面羞愧 满心悔恨
蔺相如
宽容大度 深明大义 满面惊讶 满心欢喜 完全为了国家
一、填空
1.《负荆请罪》出自()[谁]写的《
》[著作]。
2.剧本的一般特点是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和剧本的任务,句始和句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待()及人物活动情况,句中小括号内主要交待人物说话时的()、()、()等。
二、能力迁移1.概括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性格特点。2.结合本文,说说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课后自由排演小话剧
第三篇: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犯过错误吗?犯错之后你的心情如何?
懊悔、悲伤、惭愧、欣慰。
同学们感受很真切,老师希望你们能正确对待错误,老师送你们两句话
学生齐读:
知错改错不算错,知错不改错中错。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个历史小话剧《负荆请罪》,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
1: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历史小话剧,(请看大屏幕)。
2:了解了历史小话剧,同学们想读吗?
好,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完成两件事情。
(1):标出属于自己的生字词。
(2):思考一个问题,负荆请罪是谁向谁请罪?
3:学生阅读课文(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喊停)。
4:请同学汇报属于自己的生字词,其他同学从文中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5:老师课前也准备了生字词,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并给字词加拼音。生字弄会了我们第一件事情完成了,还记得老师请你们的第二件事情吗?
6:学生答:谁向谁请罪?
好!请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你的答案。
板书蔺相如,廉颇。蔺字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写,请同学举起小手。蔺相如:赵国的上卿。上卿相当于我们比较熟悉的宰相。他是当时赵国文职官员中级别最高的官员。
(教
师
补
充)
官
职他机智、果敢,曾经在渑池会上勇斗秦王,并让赵国的和氏璧安全回国,史称“完璧归赵”。
廉颇:
赵国的大将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坦白,敢于知错就改。
(教
师
补
充)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生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
读到现在老师还不明白蔺相如是上卿(宰相)、廉颇是大将,可谓是赵王的股肱之臣(得力干将),为什么要负荆请罪呢?(结合课文说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得出答案。
教师总结:这下老师可算明白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谢谢你请坐!7:请你说说廉颇、蔺相如各是什么样的人?(用四字词语概括)廉颇是一位知错能改、率真直爽的人
蔺相如是一位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三:拓展(老师准备了一些知错就改的名句,希望我们能受益!大家和我一起朗读并铭记在心上)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四:教师总结布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负荆请罪》,初步了解负荆请罪是怎么一回事,感受了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文章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廉颇:
小肚鸡肠、心胸狭窄
傲慢无礼、自私自利 争名夺利、居功自傲 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
忍辱负重、心胸宽广 顾全大局、大公无私 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第四篇: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 卢新
一、教材分析:
方括号介绍舞台背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事。
二、学情分析: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教学时,可从让学生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意思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抓住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特点。
三、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教学准备
师生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负荆请罪》,谁来说说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介司马迁)谁了解或者读过《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请介绍给大家。
让学生板书 5负荆请罪
二、交流预习
1、识记生字
2、负荆请罪什么意思?你对廉颇蔺相如有哪些了解?课文第几幕写负荆请罪。
学生板书
廉颇 蔺相如
三、读课文第二幕,理清脉络
1、感悟廉颇的特点(细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思考:在廉颇是怎么样负荆请罪的?(2)交流
教师引读,学生读廉颇的话,其余的老师读。引导学生从衣着,动作,神情,语言等体会廉颇的真诚,知错就改
2.引导学生看插图,了解廉颇的满面羞愧,满心悔恨。蔺相如的满面惊讶满心欢心。
板书
廉颇 真诚认错 知错就改 满面羞愧 满心悔恨 蔺相如 宽容大度 深明大义 满面惊讶 满心欢喜
四、精读剧本第一幕
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真诚改错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蔺相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1、同桌对话读第一幕,思考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为什么说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师生交流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五、总结全文。同学们蔺相是个怎样的宰相?廉颇又是怎么样的大将军?
板书 完全为了国家 六作业
用课本剧的形式写写生活中的感人的故事 反思 优点:
1、本课我采取了先讲第二幕,主要抓住廉颇负荆请罪的动作语言感悟廉颇为了国家肚量大,知错认错。
2、因为课题和人物名字容易写错就让学生板书,通过师生评议加强识记。
3、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第二幕中廉颇及蔺相如的高贵品质品质。对课文的内容学生理解的快而且比较好。
不足:
1、时间安排不恰当,字词占用时间较多,学习课文时间较紧。
2、一部分学生对课文读的并不是很好,自读课文的时间还应该多一些。9、20
第五篇: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怕。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避让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