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葡萄沟说课及教案
《葡萄沟》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段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设计边朗读、边理解、边体会的教学手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内容,导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提问:课文是怎样夸葡萄沟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在学生明确目标,初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读中逐步悟疑,并提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分层设计,巩固提高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所以在作业环节上也应有所区别。能力强的查找资料,会画画的同学画画,差一些的学生记优美句子。在这个环节中力求做到各档学生都有所提高。作业设计如下:
1、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抄在本子上。
2、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你想象中的葡萄沟画出来。
3、有条件的同学收集有关新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六、说教学反思
本课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爱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在本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
《葡萄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段意。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具准备 音乐、录音、情景动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播放音乐,同学们,你们听到歌中唱的是哪里?
2.引入:对,是新疆,新疆的葡萄非常好吃。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哪儿生产的葡萄最多最好吗?(新疆葡萄沟)
3.揭示:(板书)
好极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葡萄沟这一课。
二、自由读课文
思考:葡萄沟里有什么?
板书:①葡萄沟的葡萄多、好。②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过渡语:课文中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自然段。
三、讲读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边听边想:
这一段写了葡萄沟盛产什么?
你能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吗?
师:今后我们在总结自然段的段意时,就要紧紧抓住跟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句子。(板书)
葡萄沟的葡萄。最惹人喜爱
2.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的心情,突出主要内容。
过渡语:葡萄沟葡萄最惹人喜爱,那么,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么样呢?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板书:葡萄沟的葡萄长得特别好,(而且结得好多)
2.你从书中哪些句子,词语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默读边读边画
生答:“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揭示: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问:为什么说“像搭起一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观察图)
生答:因为葡萄是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梯田的形状象一级一级的楼梯,一个台阶上就有一个绿色的凉棚,葡萄长得又多又好,连成了一片,所以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过渡语:葡萄的长势这样喜人,又丰收在望,你们高兴吗?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2~3名)
〈三〉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葡萄获得了大丰收,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人们吃也吃不完,就想尽了各种方法来很好地食用它,你都知道人们都是怎么食用它的吗?(学生发言)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葡萄沟的人们也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来很好地食用它,他们除了同学们所说的外,就把剩余大量的葡萄制成了葡萄干。
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段(请一名同学读)
1.指名读,其他思考: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生答:把成串的葡萄„„葡萄干。
2.在哪儿制成的?阴房什么样?
(看实物)
〈四〉第四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在了解了葡萄沟后,饱含对葡萄沟深深的爱意,发出了心中的赞语,请你怀着与作者同样的感情,抒发出你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3.指定2名读,再齐读。
四、小结(对照板书)
1.生:葡萄沟出产水果,尤其是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制成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所以说它真是个好地方。
2.师:是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将来同学们若是有机会去新疆,一定要去葡萄沟观赏那五光十色的葡萄,亲口品尝那刚制成的味道鲜美的葡萄干。
五、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葡萄沟
水果: 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大、多
葡萄沟 出产 葡萄: 五光十色(颜色美)味甜
葡萄干: 色鲜艳味甜
第二篇:葡萄沟说课专题
标题: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葡萄沟》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人文科学学院2011级初等教育班的徐盼。我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葡萄沟。今天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与学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葡萄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是介绍我们新疆吐鲁番的一个地方 –葡萄沟,课文是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的介绍了吐鲁番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地方表现在1盛产瓜果,2景色美丽,独特3维吾尔族热情好客4生产葡萄味美,可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结合生活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4、懂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结合课文说说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采用的是让学生看实物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朗读法理解课文,表演法理解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五、说学情
这是个二年级的课文,学生的个性是比较活泼的,而且他们的年龄小所以我要采用多种的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运用多种器官和参与教学活动。六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二:认读生字
你们都会读本课的生字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读得怎么样?(开火车、以组来读 男女生比赛)
三、课文学习
1、你们知道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吗?把你们的目光转向大屏幕(拓展:吐鲁番的气候)吐鲁番在新疆中部的低洼盆地,被称为火洲,因为它离海远,夏季气候干,温度高,地形为盆地,空气不流通,热量易积聚。地势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热量不易散失。
2、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自由说)预设: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4、端出葡萄,让学生观察葡萄的外形,接着学生品尝葡萄的味道,之后读第一自然段,(自己喜欢的方式)说感悟。齐读第一段(欣赏关于葡萄的图片)
5、端出葡萄干跟新鲜的葡萄对比。那你们知道葡萄干怎么制成的吗?请在课文中找出来。葡萄干制作出来可真是辛苦呀,那有谁来给大家读读这一段?(2人读)并且评价
6、葡萄沟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夸一夸的呀?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要求)(1)先读第2段,数数这段共几句话。(2)想想葡萄种在哪?
(3)看看哪几句是写夏天的?哪几句是写秋天的景色呢?(4)填写夏天秋天的内容
(4)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5)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用哪个词可以代替?
7、我好像看到了那五光十色的葡萄,真想摘下那新鲜的葡萄痛快地吃个够。看新疆老乡来了,你猜他会让我们吃吗?如果会让我们吃,请大家用笔画出关键词(表演)
8、看最后一个自然段,那你知道为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了吗?再读最后一段。
9、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
四、总结全文
七、说板书
10葡萄沟
水果
多 葡萄
香甜 葡萄干
色鲜味甜 葡萄
五光十色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第三篇:白鹅说课及教案
《白鹅》说课及教案
四年级 执教者:蔡燕婷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白鹅》是六年制小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作者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读后让人觉得风趣幽默。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很好地范文。本册教材注重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根据教材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单元模块教学形式进行单元教学。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要求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好铺垫。
2、学情分析
这次老师执教的是四年(1)班的学生,该班学生课堂学习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够通过阅读有所感悟,获得启迪。在学习本课之前老师已经用单元模块教学形式学习了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学了《猫》、《母鸡》和《白公鹅》三篇课文,初步了解“反语”的写作特点,为《白鹅》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⑴能正确理解“厉声呵斥”、“三眼一板”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能流利地朗读,进一步了解白鹅的高傲。
⑶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白鹅高傲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变异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
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品读感受法和对比阅读法,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说学法
素质教育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精神作为核心内容,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特别注重学法的渗透。学生通过目标引领法、读悟结合法和对比探究法,感悟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ppt展示以前的鹅字)认识这个字吗?这是过去的鹅字,你瞧,我站在鸟的头上,多欺负鸟呀,在过去的绘画和写作中经常出现,现在已经废除了。会写现在的鹅吗?提问。板书:鹅(我站在鸟的旁边,人和动物变的平等了)齐读课题。
2、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丰子恺先生通过细心观察是怎样介绍白鹅的,白鹅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ppt展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丰老先生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它的高傲的? 提问,叫声、步态、吃相这三方面。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下面让我们先看看它的叫声,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它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2、“厉声呵斥”的“厉”是严格还是严厉?说说厉声呵斥的意思。
3、那都在什么时候,怎么叫呢?快找一找,提问。Ppt:_______时,白鹅_________,好像在说:“_______。”
4、引出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读第四自然段,找找最能表现它步态的词语。
2、写鸭子和打比方,想想用这两句话有什么样的作用?(观看视频。)
3、用对比和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地写出鹅的傲慢来,可见作者很
喜欢白鹅,请你们自己读,读出它的高傲劲。
四、学习第五至第七自然段
1、默读五到七自然段,想一想,鹅的吃相是什么样的?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⑴有没发现有三个三,这三个三各是什么?从这三个三感受到什么?一日三餐,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三眼一板。
⑵从哪看出“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2、⑴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第六自然段。
⑵下面要不要跟老师合作一下?分角色读:狗,鹅。
3、孩子们,我想了一个好办法,我把饭灌和水盆放在一起不就得了,行不行?提问,引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五、升华主旨
整篇文章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鹅的高傲,同时也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六、拓展延伸
学着作者的方法,也写一种小动物。
·说板书
13、白鹅
叫声 严肃呵斥
高傲 步态 大模大样 喜爱
吃相 三眼一板
第四篇:《鲸》教案及说课
《鲸》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和种类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鲸的视频: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二、感知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相机引出鲸的“大”。是呀,鲸是很大的动物。相信大家回去都有去朗读过课文,那么你能找出课文中写鲸“大”的段落吗?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鲸的“大”。指名反馈。
合作探究:
1、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要写象,学习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比较句子,学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A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B鲸是很大、很重的动物。
感受鲸的大:我们班有36名同学,平均体重约是30公斤,大家算一算,最小的鲸相当于咱们全班同学体重的多少倍,最大的呢,又是多少倍?
3、学习第四句话,感悟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温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学习第五句话,结合图片,理解“腭”。
指名读第五句话,引导:是真的站在鲸的嘴里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习假设的说明方法。
5、齐读课文,读出鲸的大。
三、学习生字,理清文脉
1、指名读生字新词,出示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学生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课文除了向我们大家介绍鲸的形体庞大之外,还有许多有关鲸的有趣的知识。请大家认真听范读,可以跟着小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看看每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能否进行简单的概括。
3、反馈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
三、继续学文,理解课文
1、师:真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大的“鱼”。教师重点突出“鱼”字,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鲸的进化的段落。
2、自读课文,找出反驳鲸不是鱼类的语句。辨析“进化”与“变化”,找出表现鲸的进化需要长时间的词语,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3、拓展:如果是你来造字的话,你会为鲸选择什么做部首呢,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观看鲸的图片,学习鲸的种类。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注意本段标点符号的使用。
四、小结本课,激发兴趣
作为大型的哺乳动物――鲸,分为没有牙齿的须鲸和有锋利牙齿的齿鲸两大类,那么的生活习性又有哪些异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鲸的习性,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五、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小练笔: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动物。
板书:
一、大
鲸
二、哺乳动物/进化
三、种类
《鲸》说 课 稿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是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编排的。课文分为8组,每组包括精读、略读、选读三类,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鲸》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它和该单元的其它三篇课文一样,反应了语文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鲸》这篇课文,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为后面3篇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大纲教学目的和要求,再联系学生实际,我确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控究的兴趣,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在以前的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还是比较困难的。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绍鲸的。
五、说教法
《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评议能力”。因此我准备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出发,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作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合格的教师不会把人当成某种驯服的自然力来驱使,而是当成主体来看待。教学中,我还会引导他们领悟、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是为了学,服务学”的基本思想,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这四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双向性向多向性转化。其间,再穿插图、文、声、动画等综合信息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形象性,达到最佳效果。
按照以上思路,教学伊始,我准备用视频的手段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去。我再不失时机的插入文章的第一段,让学生感悟鲸的“大”,发现、认识、品味作者的写作方法,并用点拨法,适时的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认识方法的表达效果。如,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而真正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可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其次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自学情况,重点指导:“肺”字的书写。接着通过辨析“进化”与“变化”,为“鲸”造字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感知课文,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这样,不仅把学生的思维引上了正轨,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后欣赏有关“鲸”图片,对其进行分类,了解有关鲸的类别。整堂课,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了解有关鲸的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五篇:故宫教案及说课
叫河中学六年级语文20《故宫》(说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20课《故宫》中的:作者简介; 积累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分析第二部分的“前朝”内容。主要目的是要学生积累文出现的重点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层次及文中以典型的空间说明顺序,领略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宏大壮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首先,课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部分精心设计导入内容,在学生余兴未了时,按教学计划程序,循循进入到教学正题。
其次,运用多媒教学与普通传统教学相结合。本文作者虽然按空间的说明顺序和移步换景的写法向读者介绍不同方位的建筑、景物,但由于本文介绍的景物较多,故宫博物院面积很大,作者参观的立足点变换得也很快,出现的方位词很多,学生没到过这样的地方,从没见过这样的建筑物,仅凭文中的文字介绍,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很难把握得住。于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所描述的景物的特征,我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功能教学,学生在看枯燥的文字叙述后,再看到精美的故宫各种建筑的图片,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对文中的描述更容易理解,印象也会更深刻,也更好的把握住空间顺序和移步换景写法的好处。
第三,为了不让学生长时间的沉浸在图片中,在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的方法是:提问引导,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印象也会更深刻。
第四,板书设计,不灭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文中“总——分”的结构特点,有详有略的写法,充分利用好特别的板书设计。
20《故宫》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攒、琉璃、蟠龙”等词语;(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的独特风格。(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文章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蝗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重点、难点: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文中说明事物时清晰准确的语言和条理分明的说明层次;
2、体会本文选择组织材料的特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
1、积累生字新词;
2、通过一些图片了解故宫;
3、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作者简介;
2、积累生字新词;
3、了解课文内容;
4、划分课文层次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分析第二部分的“前朝”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大地,人杰地灵。到过桂林的人,都叹服那儿鬼斧神工般的山山水水;去过苏州的人,无不留恋那儿只应天上有的秀丽园林;而到过北京的人,则无不被那湛蓝晴空下闪耀的一片金碧辉煌的庞大建筑群所倾倒。明清两代,曾有二十四个皇帝居住在此处。它就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故宫博物院。故宫,泛指封建王朝遗存的宫殿,一般是指北京明清两代留存的皇宫。故宫,是我们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建成到今五百多年,虽然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与扩建,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
下面,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参观故宫博物院吧。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简介(课件)
(二)题解(课件显示)
(三)检查预习情况,积累生字新词(课件与《课堂点睛》)
(四)通过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此题在课前布臵)
(五)、提问学习:
1、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呢?(学生思考、回答后,再总结。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2、课文是从哪一自然段开始向我们具体介绍故宫的?课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思考、回答后,再总结。
明确: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具体介绍,结构上的特点是:总——分,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1)二(2—16)
3、这两大部分又如何来概括? 一(1):概括地介绍故宫的位臵、历史和在古代宫殿建筑中的地位。
二(2—16):具体介绍故宫博物院各宫殿的位臵、功能以及由景山回望故宫全貌所见。
4、结合课件图片,具体分析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前朝”内容: 说明:第一部分以老师逐句窜讲为主。(“城中之城”,可见故宫的规模之大、地位之不一般。“最大最完整”,突出了故宫在今天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意义。)第二部分结合课件图片,以提问学习为主。
(1)问: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概括地说明了故宫建筑的布局,将“规模宏大”具体化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问:故宫博物建筑群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在文中找原名)(“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3)问:本段在第二部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提示回答:总领下文的作用,下文是分说。)
(4)接下来,作者带着我们具体地去参观我们所向往已久的故宫。首先到了哪里?
(故宫的正门——午门,看到了美丽的金水河。注:结合课件)(5)进入紫禁城以后,看到了什么呢?介绍顺序是什么?重点介绍哪座宫殿?
(看到了位于中央的,在三层台基上的主要建筑物:前朝的三大殿,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顺序介绍,重点在太和殿。)(6)结合课件中的图片来体会故宫博物院三大建筑的宏大壮丽。(7)学生先快速地浏览第5—8自然段,提问:在介绍太和殿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在文中第6自然段中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体会空间的变换及写作方法。(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现了太和殿的高大壮丽的特点,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第6段中的方位词有:正面、正中、上面、两旁、上、中央、下等)(8)、太和殿内部装饰、颜色有什么特点?位臵在哪?这些说明了什 么?
(以“龙”为主,颜色艳丽,以黄、红为主色,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突出了皇权的尊贵、至上。),(9)太和殿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在文中找,主要在第8自然段)、(本段描摹的历史画面,说明太和殿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显示皇帝的 威严。)(10)、中和殿、保和殿相对于太和殿来说,介绍要简略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从政治角度来说,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是皇权的象征;从建筑角度来说,它是故宫最大的殿,是故宫建筑群“形体壮丽、建筑精美”的杰出代表,所以详细说明,而后面两个如果详写就会喧宾夺主了。)
(六)课时小结:
1、本文是一篇解说词,内容是作者在游览的过程中,每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种景物就向我们介绍。这种写作顺序叫空间顺序,也叫移步换景的写法。
(提示:以天安门为起点,穿过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细望太和殿,略观中和殿——出保和殿。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有幸同作者一起由南门即午门参观到了前朝三大殿,我们也领略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宏大壮丽,下节课我们再与作者一起再参观后半部分:内廷吧。
附板书设计: 20 故宫
总起一 位臵 名称 历史 总体概况
分述二 建筑宏大 大殿风貌 前三殿(详写)后三殿(略写)
分述三 珍贵文物
总结四 永恒的文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