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美术基础教学的策略研究
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美术基础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美术基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提出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美术基础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美术基础教学 存在问题 数字技术 对策研究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离不开诸如对美术等学科的重视和教学研究。特别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时期,传统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等为主。学习过程中由于构建知识的信息来源单一,不少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学习困惑和障碍,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为此,我们针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初步梳理出一些美术基础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难点问题,试图摸索和创新改进教学新途径。
一、美术基础教学传统方法存在问题调查分析
1.首先是美术学习方式的调查。
学生选择听老师讲解的较多。随着课程深入,训练课程逐渐增多,自主练习开始增加,学生更多选择互相探讨,请教老师的反而减少。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把学生领进门,而且在学生进步提高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探索更有效的手段改进教学。
2.其次是对美术学科不同内容学习兴趣的调查。
这样能够了解学生对美术的基本认知和学习态度。从问卷反映情况看,学生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不如素描、色彩等操作性训练内容兴趣浓厚。其中选择美术理论知识只占14%,这也反映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轻理性重感性的思维特点。
3.绘画训练是学生美术专业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也是这次调查的重点。
从各个科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看,学生在专业训练中遇到的困惑明显增多。如对形体结构的理解,构造复杂的形体很难把握和描绘出来;写生过程中观察能力和整体概括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指导方法;特别对透视规律的理解,存在很多困惑;色彩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依赖感性经验,缺乏系统有效的途径上升到理论认识。
对以上学习问题解决方式的选择,更多的学生表现出对教师的依赖和示范作品的模仿,缺乏主动探索精神。或者说学习过程中还没有更多手段和资源满足教学中师生互动,强化学习效果。
4.调查中我们有意增加数字技术辅助学习的选项。
因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多做这方面尝试。但因直接用于课堂辅助教学的资源有限,很多学生并未得益这方面帮助。
综上所述,学生在美术基本知识和能力形成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符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恰恰是传统教学手段非常局限单一,缺乏更直观生动有效的方式解决,急需寻找应对策略。故此我们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对美术基础教学进行创新研究。
二、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美术基础教学的策略研究
1.运用制图软件的直观性、交互性的特点指导美术基础知识学习。
应用最广泛的制图软件有CorelDraw、Photoshop等平面软件和3dsMAX、SketchUp等三维软件,其完善的功能和易操作性可以直接用于辅助美术教学。
学习美术首先离不开对空间的认识。传统方法是通过教师讲解和欣赏作品理解。我们可以运用3dsMAX三维软件制作模型动画直观生动地演示空间造型原理,通过虚拟的三维视窗让学生了解空间的三维特征,建立空间概念。
对于形体的构成关系的理解,基本是教师准备许多示范图片和石膏模型观察,复杂形体构造只能凭学生想象。而在虚拟的3D界面,我们可以完成几乎所有有基本形体生成和向复杂形体转换的过程。实现交互操作,加深印象。
学习素描对光影变化规律理解是个难点。一般做法是在具有避光措施的教室内,通过素描灯照射写生台上的石膏几何体讲解。因学生观察角度的局限性,难以完整地体会光影变化。而用3D软件可指导学生随意控制光线和观察角度,动态分析光影变化对物体明暗体积的影响。其直观可控性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素描表现形式上,有线结构素描的训练,目的是用简洁的表现手法抓住形体结构本质。面对复杂的形体很多学生因不能透视其内部结构而无从下笔。在3D软件中我们只要切换形体显示模式,再复杂的形体结构其被遮挡的边线也会一一呈现。这样做会极大地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增强学习信心。
写实绘画离不开对透视规律的运用。早在几百年前的欧洲,达?芬奇绘画大师已对其规律做过详细阐述,后来形成完整的画法几何原理。但对于刚刚接触绘画的学生来讲未免过于深奥枯燥,很多美术教师讲解该内容时都叫苦连连。Sketchup软件成功开发了透视模拟功能,智能地对场景透视线进行模拟和呈现,通过交互操作,观察透视的不同变化,使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迎刃而解。
对于色彩知识的认识,过去的做法是通过观察实物和示范图片进行理论讲解,形式单一。现在诸如CorelDraw、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集成了强大的色彩处理功能,我们借助这些技术可以非常完整生动地认识色彩的原理。
实际上很多制图软件都是基于美术原理开发出来的。我们正是利用这一特征反过来指导初学美术的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和互动操作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美术的认知。
2.熟悉和掌握相关数字技术开拓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过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困惑我们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了很多辅助教学尝试,制作了相关课件,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我们的视角还非常有限,但软件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可运用空间还非常广阔。开发运用数字技术应成为美术教师的共识。
一般美术老师都精于美术绘画能力,对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简单的文档处理和网络资料搜集,教学中只是制作简单的展示图片和影视资料等课件。对操作繁琐的制图软件望而却步。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许多设计软件开发非常开放且功能强大,能满足各方面需求。面对中国用户提供不同中文简体版本,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对于美术老师来讲,只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完全可以通过教程自己研习掌握。也可以通过教研方式大家共同探讨软件功能用以指导教学,从而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资源。
3.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数字技术创新美术教学的新模式。
数字技术辅助美术基础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为进一步将这一经验加以推广,我们创建了专业网站,开设多种板块,便于网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1)软件研究板块。选择适用辅助美术基础教学的相应软件,制作相关教程,并附应用案例,便于更多老师学习交流。
(2)问题研究板块。根据每人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共同研究。
(3)课件制作板块。可以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课件,便于其他教师下载应用。
(4)方案征集板块。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网上征集数字技术解决方案。
(5)经验交流板块。针对数字技术创新美术教学模式,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地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开拓改革教学的新思路。在大家的共同参下不断丰富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网络共享,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数字技术创新美术教学的新模式。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因为教学并不是单方面的,除了老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是教学策略有效的具体体现。可见,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谈谈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把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起来。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在对低年级儿童的教学时,我根据他们精神的集中缺乏持久性和情绪的不稳定性,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途径了解作品。采用直观教学,让学生有新鲜感,注意力就会被吸引。
如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作品的评述时,用大量的作品来增强学生最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分别对作品最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分别对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赅的评述,当然也要有重点,否则学生会因多而乱,互记混淆,出现名作名家的张冠李戴。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的方式之一,是新教材极力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探究法”小组之间探讨制作方法与步骤,材料的选择与使用,通过“游戏活动法”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动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感受到了参与实践给每个学生带来的快乐,陶冶了谈们的情操。
其实合作学习的开展是需要一定的组织、培养及引导的。在组织建立合作 小组时候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基础上按一定的人数,分好、中、差水平,合理调配好人员的安排,并要求做好各个组员的明确分工。人员串位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它只是提供了学生美术活动的基本线索,我们教师并不一定按照它的安排来按部就班地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美术活动的基本线索,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组织、呈现方式进行灵活地调整,把教学过程设计得富有弹性。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以教材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环境为铺垫,设计出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四、展评作品,收获成功。
美是创造出来的,学生的每件作品都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反映,更需要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肯定。教学中,采用“讨论探究法”、“实践感悟法”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作品不同角度的理解,让每个学生的素能都有提高,大大提高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使用是灵活的、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标的要求,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为他们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利用一切机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主体形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而不断改变教学方法。
第三篇: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也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也逐渐引入了创意教学,创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艺术欣赏能力,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对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营造一个欢快、愉悦的美术教学课堂氛围,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此次主要针对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教学展开讨论,对创意教学的教学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
素质教育观念在我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来说,美术教学的形式始终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美术教师仍旧采用黑板、粉笔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对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还忽略了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因此当美术教师在教授小学生美术知识的时候,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并不会去对知识点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下降。这也是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重点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这一观念的普及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从我国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来看,仍旧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1)仍旧沿用着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小学的美术教师仍旧会使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为学生进行美术教学,学生实际操作的环节基本都被忽略了,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缺少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如果这时不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话,那么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受到影响,那么对小学生开展美术教学的真正价值就失去了,从目前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所占的比重仍旧是最大的,并不适合小学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2)美术教学方式存在不足之处
现阶段很多的小学美术教师所实行的教学方式都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这对小学生学习好美术这门艺术课程来说,弊端是非常大的。打个比方,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比?的方式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虽然说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无意识间却给学生很大的压力,进而失去了美术教学原本的轻松氛围,导致整个美术教学的影响力出现了下滑的现象。
(3)美术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
教师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指引者,如果说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的话,那么学生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从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态度并不是很端正。这部分美术教师认为,美术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其重要性是非常小的。这部分美术教师就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的真正含义和价值,进而严重影响到了美术教学的最终效果。
2.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
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美术,对其今后的发展来说,帮助是非常大的。因为美术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基于此,需要重点构建小学美术创意课堂,具体从以下几点进行:
(1)全面落实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如今数字化教学的时代已然来临,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要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真正的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将更多的先进教学手段引入到美术创意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美术知识变得更加生动,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2)引进先进的美术教学思想
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小学美术课堂来书,整个课堂教学不会有任何的亮点,只是教师自己单独教学,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没有真正考虑到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间,所以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师要在进行美术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先端正自己对美术这一课程的思想认识,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行动自由的同时,思维情感上也能够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对知识能够进行独立学习的目的。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由于小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意识上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社会中,所以其个性特点会比较突出一些,但是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来说,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式来遏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采用同课异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教师这边一直采用相同教学内容的话,那么是很难满足学生自身的个性化教学需求的,所以有必要按照学生的差异来对其进行分类化教学,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这样一来也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3.结语
美术这门课程与其他教学科目是有一定差异的,美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所以说它不会像数学、物理这类理科教学一样有标准的公式、答案,美术问题的答案是多元化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来给出不同的答案,所以说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对美术问题进行多重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宏;浅谈目前小学美术网络课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2]谭建平;“参与”――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的钥匙[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魏思东;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文志浩;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意见――在市区新课程骨干培训上的辅导报告[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第四篇:国土规划中数字档案的运用研究
国土规划中数字档案的运用研究
摘要:作为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字档案是当代办公自动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建设数字档案馆能够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让资源检索更加便捷。文章主要就国土规划中对于数字档案的运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相关数字档案库的运用基础,内容与方式。
关键词: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运用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在如今这个高速信息的时代谋求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信息用户对于数字档案库的建立需求越来越大,而在国土规划中对于数字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一直较低,且用户信息的获取渠道相当不便捷。但对于国土规划来说,数字档案库的有效建立与利用能够有效协调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国土开发利用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加强国土规划的数字档案利用效率,建设完善数字档案库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事项。
国土规划对于数字档案的基础运用
1.1 自身数字档案库的建设
有效利用高速发展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原本的纸质档案库中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标记好土地归属信息以便批量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利用目前的压缩,扫描等高效化手段将直至原本档案库的纸质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文件等信息资源快速进行入档保存,以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信息档案库。在以数字国土为工作方向的前提下,将每种土地资料进行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登记归档,建设一个系统的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便于国土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国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其实自从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土资源部门已经逐渐开展数字化管理模式,即将建设用地与地籍档案用地进行了数字化管理,之后再系统化处理永久保管中的档案信息,综合国土资源管理的特点同意进行数字信息化。
1.2 建设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网站
就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工作来看,基本上都建立了自身的数字档案网站,公开透明化的档案管理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资源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根据目录更好的对国土资源信息进行查询等。网站的建设能够让国土规划更加便捷的查询国土资源资料,从而更好的进行国土资源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内容分析
就目前的国土规划的数字档案库的建设看来,档案库主要包含了七大类别,其中分别为电子档、会计档、科技档、专业档、照片档、实物档与文书档。而其中比例最高的属于文书档,同时这也是国土规划开发利用中所参考的一大重点。由于国土规划数字档案中种类繁杂且数量庞大,不仅包含了城市规划中的施工档案,还有其管理档案。因此保证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资料的不断完善是进行国土规划,资源开发的重要前提。
具体而言,从实际出发,在国土规划档案使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了项目的立项,实施及后续的管理各个阶段,这当中需要用到的资料主要包括了项目图纸,招标计划,项目汇报,政府审批等多种文件资料,这些类别繁多的档案资料都需要及时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中及时进行登记与完善,特别是对于地籍档案资料来说,必须妥善考虑多种因素对其的影响,例如人为转让土地所有权,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等。这些都需要及时跟进监管,进行资料完善,让档案库资料的查询与利用随时保持真实有效。
在建设好完善的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后,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对国土资源进行利用开发就成了工作重点。到目前来说我国国家性国土资源部门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资源管理建设工作,且投入了使用当中。这当中主要是通过开放性门户网站的建设,进行数据资源共享,有效实行多点资源链接,使得国土规划资源服务体系越来越走向正轨。
数字化档案库作为国土规划建设的重要核心,完善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更加精确的进行档案数据的基础收集,通过统一的数据中心完成国土规划信息的数据储存与共享,给数据处理提供极大的便利。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务必数量足够,种类齐全,为国土规划提供综合性广泛的信息资源。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利用规范
现阶段国土规划资源开发对于数字档案主要存在两种利用模式。主要分为内部利用与外部利用,内部利用指的就是国土资源规划部门、政府部门等直属部门对于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的直接利用。还有一种就是公众通过门户网站对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查询利用。
其中内部利用方面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在进行国土规划,资源开发等工作当中需要参考数字档案库中的信息开展工作。例如我国广东在发展社会经济时所采取的土地利用与规划方案中提出了“多规合一”与“三规合一”,深度挖掘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中的信息价值,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并在并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具体而言,政府部门通过对完善的数字档案库,从中取得有效信息资源,对各个项目进行资源评估与风险检测,然后再结合多方面做出效益最大化的正确决策。广东案例只是属于一项经典的数字档案库内部利用的综合案例,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十年,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我国的经济不断稳步上升。
而外部利用主要指的是人民群众通过国土规划所建立的数字档案库的网站进行信息资源查询,而现阶段网络的便利也让公众能够很好的了解跟进信息的更新。在公众进行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外部利用时,开放性门户网站能够很好的为大众提供精确的信息,其中主要包含了地质勘查的详细相关资料,土地审批与资料保护资料的登记等多种内容。这种开放式网络服务为大众提供了优秀的土地信息资源库。而为了帮助大众更好的了解利用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大多数数据库门户网站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目录导航分类搜索,还亲切的提供了在线互动栏目,随时为群众解答不了解的地方。同时为了能够及时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还专门设置了独立的信访专栏,供民众诉说自己的需求,及时增添其他需要的服务栏目,提高服务质量,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这种服务化模式是的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开发利用,同时也让民众满足了自身需求。
为了最大化实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的利用,加强数字档案库的基本建设是根本前提,随着日新月异的网络数字化技术,国土规划需要及时跟进学习先进技术,更好的做好国土档案的资源建设与规划。例如在建设国土数字档案系统是要实现地籍信息的无缝连接,通过一图形成关联性坐标集成。这样才能是的相关部门在进行国土资源规划与开发时能够迅速通过关键点进行地理定位,进而得出相应的档案信息资源,同时还能让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能够迅速?⑵湫畔⒔?行整合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国土规划工作的效率。同时群众在进行数字档案库外部利用时也能够便捷的了解到各方面的楼盘信息,土地变更信息等情况,给群众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同时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也能够为数字档案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渠道与便捷。
总体来说,国土规划与国土资源开发对地区经济布局与发展战略方针都具有指导性的建设意义。因此在国土规划工作中数字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出来,如何切实实际发展需求,完善数据库系统管理,充分合理利用数据库的有点,对现有资源进行最大化开发需要我们不断前进并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升国土规划工作的效率,进行最大限度的资源开发,实现地区性的发展,进而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胜,张萍,曾婷.“互联网+”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发展[J].档案时空,2016(8):28-31.[2]陈胜,张萍,丁玲.论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J].中国档案,2016(4):75-77.[3]张萍,张伟,董莹.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档案利用研究[J].陕西档案,2016(3):52-53.[4]李宗华,彭明军,黄新,等.规划国土模拟档案数字化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C]// 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2005.
第五篇: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
包括两方面:技术创新的定义和技术创新的学派。
1.1技术创新的定义
现代技术创新理论是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首推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
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者是一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
下面我们看看两个著名学者的研究:
索洛对技术创新理论重新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他在《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 对熊彼特理沦的评论》中首次提出实现技术创新的两个条件—新思想的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又被称为“两步论”。
技术创新的著名学者弗里曼认为, 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活动的诸多步骤。
之后的几十年中又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许多观点。
日本比较技术论专家学者森谷正规强调:“技术创新不是技术发明,确切地说,它是通过技术进行的革新,技术本身毋需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美国国家科学院前院长普雷斯说:“技术创新是运用新的科学知识或更巧妙的工程学去成功地设计、制造和营销新产品或者改进产品的过程。”
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M.Mansfield)认为,一项发明,当它被首次应用时,可以称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种新产品或工艺被首次引进市场或被社会所使用。
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P.Stoneman)认为,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输入生产系统并通过研究开发,努力形成商业交易的完整过程。
澳大利亚学者唐纳德·瓦茨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后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对技术创新所下的定义是:技术创新是指知识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转化过程,它不仅涉及到科学技术活动,还涉及到对顾客需求的了解和满足。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即(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将创新界定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进市场,并明确地将模仿和不需要引进新技术知识的改进作为最低层次上的两类创新划入技术创新的范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22年发表的《技术创新统计手册》中,明确地将技术创新界定为: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以及在产品和工艺方面显著的技术变化。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对技术创新所下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
缪尔赛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对几十年来有关技术创新定义的论点和表述,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该定义突出了技术创新两方面的特殊涵义:一是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二是活动必须获得最终的成功实现。
1.2技术创新学派
(1)新熊彼特学派
以曼斯菲尔德、卡曼等人为代表。该学派坚持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传统,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认为企业家是推动创新主体,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企业家创新和创新周期等模型。
(2)新古典学派
以索洛(s.c.S0low)等人为代表。索洛建立了著名的技术进步索洛模型,专门用于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他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3)制度创新学派
以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等人为代表.该学派认为:“由于技术创新活动存在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巨大差距,改进技术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建立一个能持续人们创新的产权制度,以提高个人收益才会出现。”
(4)国家创新体系学派
以英国学者弗里曼、美国学者纳尔逊为代表。该学派通过实证分析后,认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家的功劳,也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
2国内研究方面
包括两个方面:理论方面和实证方面
2.1理论方面
我国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技术创新的研究,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的概念作了界定和分析.
董中保把技术创新界定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商品的动态过程。
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教授指出,技术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使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就是从新概念的建立到形成物质生产力,并成批地进入市场并获得收益的整个过程。
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认为,对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应当把握两条原则:一是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这对于拓宽和明确技术创新范畴十分重要,二是力求使技术创新研究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有更普遍的意义和作用。
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泛指一种新的思想的形成,得到利用并生产出满足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
范柏乃教授,邹新月等
朱宝红在《对目前国内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2003)中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国内对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一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三是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特征。
2.2实证研究
王红在《全球产业环境及其对产业发展影响的分析》(2004)指出,技术创新环境不仅是构成产业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对技术创新环境的内容进行了说明。将其分为软环境,包括大量高智力、高素养的劳动者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硬环境包括,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政策,保护知识产权政策和法规,建立技术转让机制、高技术产业产权交易机制和资本重组政策等。
景劲松在《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外部环境影响机制研究》(2003)中则对企业在进行国际化过程中影响技术创新环境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关伟在《大连高新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一文中,把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分为了四个阶段,并赋予了一定的分值,进一步量化了技术创新能力.
楼高翔、曾赛星在《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及其评价体系构建》中,认为协同能力对于区域技术创新有很重要的作用,并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范德成、周豪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子分析法研究》中指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区域内各科技创新要素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结果,并选取了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
3、总结
从以上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在理论方面有很大的进展。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也很多,在理论和实证上也取得了成果。
不难发现,对于技术创新的定义,虽然各家对创新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理解,但并不矛盾,只是切入点不同。对于实证的研究上,各个大师使用的方法不同,同时侧重点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