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4:5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第一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抛硬币,掷骰子等试验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比如:抛硬币,让学生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之间的关系,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难点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着学生理解“如果抛的次数更多些,那么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会更接近1/2。”但在实际上学生感悟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时间,介入图表的显示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接受。从而很轻松的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中,让学生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骰子中选择,使学生明白为什么通常买到的骰子都是正方体的。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

教材的另一个方面是使学生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了“改转盘”的游戏,让全体学生都学趣盎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少数几个同学没有积极加入课堂活动,讨论也不太积极,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不到位,课后我就给这几个同学查漏补缺,将他们落下的知识尽快补上。其次,课堂纪律有点混乱,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几个同学讨论了课堂以外的一些与本节知识无关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

第二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通过不断设问,学生对等可能性事件及其特点理解得比较清楚后,自然的引出课题。

(1)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启发学生概括出等可能性事件和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在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所犯的错误很多情况都是出在等可能性问题上,所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等可能性事件和非等可能性事件的例子。并且掌握一些判断的方法,为后面建构等可能性事件模型作好铺垫。预计在概括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及其判断等可能性事件的方法上可能要花一些时间。

(2)在巩固练习和例题中均强调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以及如何求事件 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这两个关键步骤。预计有部分学生在求结果数时会忽略先判断这事件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

(3)例题1的设计,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从生实际问题背景中逐步建立古典概型的解题模式;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与特征,重点突破“等可能性”这个理解的难点。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作为活动设计者、参与者.主持者;老师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随机思想,认识和理解概率的含义—概率是一种度量,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让学生观察图表,得出对称的规律。

预计学生在构建等可能性事件模型时要花一些时间。

(4)例题1的拓展设计:看学生能否能在例1的基础上利用类比的思想来建构数学模型,并得出求事件 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常用的方法有树状图法,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组合法等方法。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史,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可以激发学生课后去进一步的探究前辈们是如何从不考虑顺序到想到考虑顺序的

第三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及其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A)

第十一章概率第一节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归纳定义时用到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通过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的基础知识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了解部分数学史,知道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有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及其求法。

三、教学难点:

等可能性事件的判断以及如何求某个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索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问题

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请问:事件分为哪三类?

(生)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师)好!

问题

2、(师)我们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求值。是不是所有的随机事件都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来求得呢?(生)不一定。

(师)好!请同学们观看视屏(播足球比赛前裁判抛硬币的视频)。

问题

3、(师)刚才的视屏是足球比赛前裁判通过抛硬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正反来选场地,只抛了一次,而双方的队长却都没有异议,为什么?

2、逐层探索,构建新知 问题

4、(师)这是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通过前面抛硬币和掷骰子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实例,大家观察到只做了一次试验就可以求出其概率,其结果与大量重复试验相吻合。问题

5、(师)这两个随机事件有什么共性呢?(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征的随机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为了方便描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我们引进一个概念----基本事件的概念。

(1)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问题

6、(师)哪位同学能根据基本事件和前面的两个特征概括出等可能性事件的定义?(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归纳,然后老师给予启发和补充)

(2)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由n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的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这个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问题

7、(师)请同学们根据等可能性事件的特征举一些学习和生活中是等可能性事件的例子。1

(通过举例可以提高学生对等可能性事件两个特征的进一步了解,为后面建构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做好铺垫)问题

8、(师)如何判断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呢?(比如说:“硬币必须是均匀的,骰子必须是均匀的,球的大小要相等、质地均匀等)学生对等可能性事件有了充分的了解后顺利的引入课题。)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同来探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即古典概型。问题

9、(师)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呢?(前面学生对事件A只包含一个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已经有所了解,现讲两道求事件A包含多个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问题

10、(师)不透明的袋子里有大小相同的1个白球和2个已经编了不同号码的黑球,从中摸出1个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摸出是黑球的结果有多少个?摸出是黑球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

11、(师)我们知道有一种数学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两个实例,概括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

4、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

1性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如果某个事件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的n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card(A)概率:P(A)(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基本事件总数ncard(I)

5、概念巩固练习:

1、先后抛掷2枚均匀的硬币

(1)一共可能出现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出现“1枚正面、1面反面”的概率是1/3,对吗?

6、创设情境,构建数学模型

设置情境(有两兄弟,一天妈妈单位每人发一张精彩的球票,他们都想去看,可票只有一张,怎么办呢?这时哥哥走到正在玩飞行棋的弟弟旁边说:“我们来玩一场游戏,拿一个骰子,每人各掷一次,若点数之和为6,票就归你,若点数之和是7票就归哥我,如果都不是则继续掷,怎样?如果你是弟弟,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建立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设问:如何建立等可能性事件的模型?

即:将一个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2次,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数之和分别是6和7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数之和分别是6和7的概率是多少?

(分小组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让方法比较简单的小组代表上黑板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看学生能否发现规律:中间数的概率最大,其他的点数和的概率关于这个数对称)解:(1)将骰子抛掷1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有,1,2,3,4,5,6这6种结果,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一共有6636种结果。

答:先后抛掷骰子2次,一共有36种不同的结果。

(2)在上面的所有结果中,其和为6共有3种组合1和5,2和4,3和3组合结果为:(1,5)、(5,1)、(2,4)、(4,2)、(3,3)共5种;其和为7共有3种组合1和6,2和5,3和4共3种;组合结果为:(1,6)、(6,1)、(2,5)、(5,2)、(3,4)、(4,3)、共6种;

答:在2次抛掷中,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结果有5种,向上的数之和为7的结果有6种;(3)由于骰子是均匀的,将它抛掷2次的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出现的,其中向上的数之

41.其中向上的数之和和是6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5种,因此,所求概率为P(A)369 2

4161;P(B)。36936651答:抛掷骰子2次,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概率是,向上的数之和为7的概率是。

63615因为,所以弟弟不应该同意。那怎样更改游戏规则才公平?

6367、再创情境,拓展思维

在他们重新商定了游戏规则,准备继续的时候,爸爸回来了,问清原委后,爸爸也想参予;爸爸说,他在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神曲》的炼狱篇第6节中看到,在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贵族们玩一种游戏:三个人每人掷一次骰子,猜点数和是多少?当时他们都认为出现9,10,11,12这4个数的可能性一样,都是最大的。我们三人就从这4个数中各选一个吧。同学们你们认为这4个数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大吗?为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

9=1+2+6=1+3+5=1+4+4=2+2+5=2+3+4=3+3+3;10=1+3+6=1+4+5=2+2+6=2+3+5=2+4+4=3+3+4 11=1+4+6=1+5+5=2+3+6=2+4+5=3+3+5=3+4+4 12=1+5+6=2+4+6=2+5+5=3+3+6=3+4+5=4+4+4 强调:1+2+6是6种组合,而不是1种组合。提醒学生注意有序和无序的区别。是7的结果(记为事件B)有6种,因此,所求概率为P(A)经过探究发现只有10与11出现的概率最大且相等(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按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步骤来做,在判断是否等可能和求某个事件的基本数上多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难点。)

及时表扬答对的学生,因为这个问题整整过了三个世纪,才被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伽利略解决。后来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在他的著作《分析概率论》中,把伽利略的这个解答作为概率的一个基本原理来引用。(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史,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可以激发学生课后去进一步的探究前辈们是如何从不考虑顺序到想到考虑顺序的)

8、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回想一下有什么收获?

1、基本事件和等可能性事件的定义。

2、等可能性事件的特征:(1)、一次试验中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2)、每一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求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判断本试验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2)计算所有基本事件的总结果数n。(3)计算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m。(4)计算P(A)=m/n。

(老师)其实,概率论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好它可以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因为概率论在天气的预测,保险行业,信息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用途。希望同学们学好概率。

9、课后作业:

1、P1

41习题11.1

2,3,5

2、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为桂林微笑堂设计一个十一国庆商场促销的摸奖活动方案。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说明

一、概念及其解析

1、概念

(1)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2)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由n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的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这个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

(3)等可能事件性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

1能性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如果某个事件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n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card(A)的概率:P(A)。基本事件总数ncard(I)

2、概念解析

(1)核心内容: 概括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概念和构建等可能性事件模型。

(2)思想方法:特殊到一般的方法——通过举特例概括等可能性事件和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概念;类比的思想方法——类比抛掷一个均匀骰子两次到抛掷一个骰子三次;对称的数学思想——通过图表观察出对称的规律。

3、古典概型的地位和作用

古典概型在概率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意义在于:

(1)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当研究这种概型时,频率的稳定性容易得到验证,从而概率的稳定值与理论上算出的概率值的一致性容易得到验证,从而概率值的存在性易于被学生理解。(2)有利于计算事件的概率。在古典概型范围内研究问题,避免了进行重复试验。

(3)这种概型的实际应用较广,因而学习这种概型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 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小 组讨论后可以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归纳定义时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运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通过枚举法、数状图法、图表法、排列组合等方法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 更深刻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 的意识和能力。知道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有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 的辩证思想,了解部分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认识基础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并对等可能性事件及其概率的求法有直观的了解;掌握了排列组合的运算,经历了用排列组合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认知分析:

(1)通过定义基本事件和等可能性事件,给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让学生对概率的认识从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理解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推导原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从利用大量重复试验确定概率到用等可能性事件确定概率,是建立古典概型的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对随机现象的研究最终转化为对确定性现象的研究。(3)引导学生逐步脱离“数阵”、“树型图”等繁琐的计数工具,走向更具概括性和抽象性的计数原理,感受概率中的逻辑推理。

3.可能学习障碍分析:

(1)让学生构建等可能性事件概率模型的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而如何确定基本事件并验证所确定的基本事件是否满足等可能性事件概率模型,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对概率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感性和定性认识的水平,因此之前学生对许多问题是借助于已有的经验进行直观判断而不是进行理性判断。因此,教学中学生还不善于应用已经学过的概率知识进行定量地分析,往往还习惯于借助经验和直观来解决问题,他们以前对随机现象问题的一些错误认识仍然根深蒂固。

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这节课我采用了启发式探索法。

【关键词】:启发式探索法:开导学生但不和盘托出;引导学生但不牵着学生走。

1、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事件分为哪三类?(让学生对旧知有个再现过程,然后抛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随机事件的概率都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获得”设置悬念)。

(2)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懂得有些特殊的随机事件只需一次试验就可以求得其概率。概括出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并学会如何判断是在初中学习古典概型基础上的提升,这一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古典概型的认识和理解上.具体地说,是从操作层面到理论层面的进一步的抽象概括,2、新课讲解

通过不断设问,学生对等可能性事件及其特点理解得比较清楚后,自然的引出课题。(1)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启发学生概括出等可能性事件和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在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所犯的错误很多情况都是出在等可能性问题上,所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等可能性事件和非等可能性事件的例子。并且掌握一些判断的方法,为后面建构等可能性事件模型作好铺垫。预计在概括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及其判断等可能性事件的方法上可能要花一些时间。

(2)在巩固练习和例题中均强调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以及如何求事件 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这两个关键步骤。预计有部分学生在求结果数时会忽略先判断这事件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3)例题1的设计,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从生实际问题背景中逐步建立古典概型的解题模式;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与特征,重点突破“等可能性”这个理解的难点。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作为活动设计者、参与者.主持者;老师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随机思想,认识和理解概率的含义—概率是一种度量,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让学生观察图表,得出对称的规律。预计学生在构建等可能性事件模型时要花一些时间。

(4)例题1的拓展设计:看学生能否能在例1的基础上利用类比的思想来建构数学模型,并得出求事件 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常用的方法有树状图法,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组合法等方法。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史,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可以激发学生课后去进一步的探究前辈们是如何从不考虑顺序到想到考虑顺序的

3、课堂小结:让学生以回忆收获的方式来完成小结。

4、布置作业:除了必做题以外,还布置了一道开放性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为桂林微笑堂设计一个十一国庆商场促销的摸奖活动方案。让学生体悟:学好概率可以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第四篇:定稿《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方案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新乡市一中 杨慧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概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下B)第十一章概率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它曾是概率论发展初期的主要研究对象,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引入,使我们可以解决一类随机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试验.学好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可以为其它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并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出解释.(2)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及其求法.(3)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逐步掌握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的前提——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必须相等.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初步运用排列、组合的公式和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引入,让数学走进生活.将学生由对具体事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定义的理性认识,可培养学生的梳理归纳能力;通过归纳定义后再加以应用可培养学生的信息迁移和类比推理能力;通过计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提高综合运用排列、组合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

营造亲切、和谐的氛围,以“趣”激学;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有规律性,使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高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再听一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很难预测,临场应变很关键.用到的排列、组合以及概率的知识应该都知道,理解不一定深刻;(2)学生对随机性的理解还不够到位,用随机观念去描述和分析某些随机现象的意识还不强,需在本节课继续渗透.四、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利用掷硬币、摸球、掷骰子、掷正四面体这四种典型的等可能性事件概率模型,由浅到深,次数和个数由少到多的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猜想、公式计算验证猜想、反思归纳.(2)自主合作学习策略: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安排小组讨论,最后共同得出结论.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学环境;(2)PPT课件;(3)自制一个正方体和一个正四面体的教具.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师生互动

(1)展示正方体的教具,让学生猜:抛掷一次后,落地时向上的数是几?先后抛掷两次,落地时向上的数之和有几种结果?(2)课件展示游戏规则:将一个骰子先后抛掷两次,若向上的数之和为5,6,7,8,则甲得1分;否则乙得1分.自今日起,每周做100次这个游戏,分数累积,一年之后分胜负(积分高者获胜).提出问题“你选择作甲还是乙?”,并由此引出课题;(3)通过对“抛掷一个骰子”的试验结果的分析,由学生自主归纳基本事件、基本事件的概率;(4)通过对练习1的求解,概括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5)通过对练习2的求解,让学生知道如何从集合的角度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练习

1、抛掷一个正方体骰子,(1)落地时向上的数有 种结果;(2)向上的数是3的倍数有 种结果;(3)向上的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练习

2、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等的1个白球和已编有不同号码的3个黑球,从中摸出1个球,(1)共有 种不同的结果;(2)摸出1个黑球有 种不同的结果;(3)摸出1个黑球的概率是.(二)例题示范,巩固提高

1、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等的1个白球和已编有不同号码的3个黑球,从中摸出2个球.(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摸出2个黑球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3)摸出2个黑球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举手回答或个别提问,注意强调运用枚举法和组合知识都可以来求结果数,另外在课件中体现 集合思想的运用)

练习

3、先后抛掷2枚均匀的硬币(1)一共可能出现 种不同的结果;(2)出现“1枚正面、1枚反面”的结果有 种;(3)出现“1枚正面、1枚反面”的概率是;(4)出现“两枚都是反面”的概率是.例

2、将骰子先后抛掷2次,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解:(1)将骰子抛掷1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有1,2,3,4,5,6这6种结果.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先后将这个骰子抛掷2次,一共有6×6=36种不同的结果.答:先后抛掷一个骰子2次,一共有36种不同的结果.(2)在上面所有结果中,向上的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1,4),(2,3),(3,2),(4,1)4种.答:向上的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4种

(3)由于骰子是均匀的,将它抛掷2次的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出现的.其中”向上的数之和是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所求的概率P(A)答:向上的数之和为5的概率是.练习

4、将一个正方体骰子先后抛掷2次,向上的数之和为5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现在你选择作甲还是乙?为什么? 让学生再选择一次,并和开始的选择对比.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联系我们的生活,同学们对学习数学有什么想法?(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时一定要把以下内容和学生的见解相结合.(学数学是有用的,处处留心皆数学.在生活中,如果适当地运用数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对数学知识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我们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思维拓展:

(1)掷1个正四面体,落地时向下的数是3的概率是;(2)将1个正四面体抛掷2次,落地时向下的数一个为1,另一个为3的概率是;(3)掷两个正四面体,落地时向下的数一个为1,另一个为3的概率是;

41.36919(4)掷两个正四面体,落地时向下的数之和为4的概率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1、求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1)通过大量重复试验;(2)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也可以直接通过分析来计算其概率.2、求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步骤:(1)判断所构造的基本事件是否等可能;(2)计算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总结果数n;(3)计算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m;(4)代入公式P(A)(5)小结作答.m计算;n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 P11.1第2,3题 145习题选做题: P11.1第4题 145习题课外探究:

掷三个正四面体的骰子,落地时向下的数中恰好有两个为3的概率是多少? 课外阅读: http://www.xiexiebang.com 偶然中的必然——概率的故事

第五篇:等可能性教学反思

等可能性教学反思

反思一:等可能性>教学反思

本课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等可能性问题。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备课中,我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对等可能性这个概率问题的体验上面。但这一过程的探究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却非常困难,我在学区领导的帮助下先后进行了四次备课,力求找到对这一难点解决的最合适的方法。开始两次我们的理解停留在硬币正反面次数的对比上,但感觉这个理解存在着知识性的错误,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一步认真钻研教材,有了新的发现,我们便加以修改,成为比较正反面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而“比重”这个概念学生还没有涉及,不便在本课进行教学。于是就想到各种办法能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几种方法的对比,最终选取了图表理解法,构成本次设计。下面对本次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将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的规则、公平性有紧密联系,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存在着参与者各方获胜的机会是相等的。因此,教学中设计的游戏活动贯穿始终,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学生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比如:抛硬币,让学生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之间的关系,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难点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着学生理解“如果抛的次数更多些,那么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会更接近1/2。”但在实际上学生感悟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时间,介入图表的显示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接受。从而很轻松的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教学中,让学生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骰子中选择,使学生明白为什么通常买到的骰子都是正方体的。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

四、展现数学活动的全面性

教材的另一个方面是使学生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我在本课后面的游戏部分设计了 “改转盘”的游戏,让全体学生都学趣盎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其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因此,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对概率知识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在不断修改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教材中每道例题、每个练习的设计都有特定的教学目的,我们应该从中挖掘教学设计的灵感。

反思二:等可能性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以游戏开始,以游戏结束,自始至终趣味盎然,全课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具体地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理解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抛硬币,如果只抛一两次,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概率是十分不稳定的,为此,教师设计了学生小组实践活动(每组抛50次)。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实验过程的反思,使学生不仅体会到两面朝上即两队开球的等可能性,而且感受到事件发生结果的不确定性(正面、反面朝上是没规律的)。

2.生活化。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同时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课中各环节,从形式到内容全部来源于生活,摸球赛、足球赛,拓展练习中的题目都是学生常见甚至玩过的游戏。特别地,在智力大比拼前让小组选色、在智力大比拼后让学生预测继续比赛的结果、在全课结束时提醒学生去观察街边的游戏等,及时发掘采用课堂中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更给全课增添了几分鲜活的色彩。

3.情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全课除了注重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外,还特别注重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如“再进行一场比赛,又该谁开球呢?”这一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促进了实验方案的形成。又如“如果盒子里的球不变,怎样改变要求,使摸2号盒子里球的同学一定获胜?”不仅使全课首尾照应,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反思三:等可能性教学反思

本课探究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等可能性问题。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对等可能性这个概率问题的体验上面。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的规则、公平性有紧密联系,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存在着参与者各方获胜的机会是相等的。因此,教学中设计的游戏活动贯穿始终,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学生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比如:抛硬币,让学生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之间的关系,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难点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着学生理解“如果抛的次数更多些,那么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会更接近1/2。”但在实际上学生感悟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时间,介入图表的显示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接受。从而很轻松的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中,让学生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骰子中选择,使学生明白为什么通常买到的骰子都是正方体的。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

教材的另一个方面是使学生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我在本课后面的游戏部分设计了 “改转盘”的游戏,让全体学生都学趣盎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其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因此,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对概率知识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在不断修改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教材中每道例题、每个练习的设计都有特定的教学目的,我们应该从中挖掘教学设计的灵感。

本节课地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堂教学过于追求预设生成,对于非预设生成的出现处理不够机智,不能及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精彩材料并加以利用,来引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生成的课堂,需要我们丰富教育底蕴,活跃教育机智。只有不断的充电,丰富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

反思四:等可能性教学反思

一、遵循《标准》,注重实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概率是研究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的科学。随机现象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试验结果不确定,以至于在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个结果会出现;但大量重复试验,其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概率学习的一个首要目标是使学生不断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而这需要学生在亲自试验中,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不断体会。本节课中我突出了这一点,学生在游戏公平这一主题下,通过抛掷硬币的活动和计算数学家的数据,明确了抛掷硬币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所以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放先开球是公平的。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二、从儿童兴趣心理角度设计教学。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游戏似的,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已开始就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我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足球比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教学实践印证了我的想法,一上课,学生的兴趣就迅速地被激发起来,大家在抛掷硬币中开始从感性上感知“等可能性”的乐趣。然后,再用几个活动,如:转盘游戏、掷色子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感知了“等可能性”的知识,知道了只有“获胜的可能性相等时游戏才是公平的”。教学至此,学生体验到了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并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学生的理解从感性过渡到理性,显得顺理成章,轻松自如。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教学。

每堂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本节课,我以合作学习为主线,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游戏法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下载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

    第九章 概率初步 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体验过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五篇

    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

    可能性和概率教学设计[大全]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上面两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概率的意义及可能性大小是可确定的(即能计算概率的大小),只要求学生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学目标】1、......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

    可能性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课堂教学目标,那就是要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

    《可能性》教学反思

    《可能性》教学反思 《可能性》教学反思1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我的每周一课于今天中午12:30开始。今天,孩子们比平时还要乖,12点10分出来排队时,我把食指放在嘴边,轻轻地对......

    《可能性》教学反思

    《可能性》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试图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猜一猜......

    可能性教学反思

    《可能性》教学反思 赵蕊 《可能性》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初步认识,要使学生对随机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必须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概率的意义,因此我非常重视过程性目标的达成。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