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

时间:2019-05-15 04:0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

第一篇: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

《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

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切实把握好“图形旋转”的具体目标及其要求的“度”。

例1:旋转的含义

例1借助钟面指针的运动,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描述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旋转变化。比如,先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指针从“12”到“1”的旋转过程,然后再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也可以将操作和描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钟表上边拨指针边用三要素描述其运动过程,体会旋转的含义。

例2:认识图形旋转的特点

例2让学生观察图中旋转前后的三角尺位置变化,明确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三角形的边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还要让学生知道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发现,每个顶点旋转前后到O点的距离都没变,为例3的教学画图做好铺垫。

例3: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例3借助前面图形旋转的特征,让学生交流讨论,逐步引出画图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果有问难,可以提示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几个顶点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在确定对应点的位置的时候,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把图形的旋转分解为顶点与点O的连线的旋转,先把OA旋转90°,再把OB旋转90°,连接AB即可。

例4:解决问题

例4以解决问题的形式,编排了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小鱼图案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阅读与理解”重在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一是小鱼图案是如何由七巧板的图形拼组出来的,二是说明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得到小鱼图案的。“分析与解答”通过对话展现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一种是先动手拼拼看,拼出后再看看七巧板是怎样平移和旋转到相应位置的;另一种是直接在小鱼图案上分解,把图案按七巧板的图形进行分解,找出拼组的方案再移动。基本思路都是要先完成小鱼图案的构成,再进行图形的运动。“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答案的不唯一性,这里的小鱼可以有不同的拼组方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四、教学建议

(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这一单元的教学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素材。比如风车、道闸、秋千,尤其是像道闸和秋千这样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丰富学生的认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钟表”也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钟表、旋转指针,明确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生活中更是有许多通过平移、旋转和对称形成的美丽的图案。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欣赏旋转运动的应用,体会数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教学时可以动态呈现一些基本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美丽图形、图案以及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从变化的角度去欣赏,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二)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能识别”典型的旋转现象,“会画图”是指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教师应设计大量的操作活动,设计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操作活动,而且要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如在教学方格纸上画旋转90°后的图形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学具(比如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转一转,再画下来。然后讨论三角形上的两条边转动到了哪里,由此逐步引出画图步骤。之所以先“转”再“画”,是由于动手旋转学具比画图容易,学生通过操作,看清楚了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再来讨论怎样画,就比较容易找到画图的方法。

(三)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认识数学的价值

“阅读和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审题,理解图形问题的情景,获得数学信息,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比如这一单元中小鱼的拼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一是小鱼图案是如何由七巧板的图形拼组出来,二是说明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得到小鱼图案的。“分析与解答”是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发现找出小鱼的构成方案是第一步要完成的内容。然后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

五、课时分配

本单元计划2课时完成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

(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重点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难点: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一)、认识旋转

1.出示例

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

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说)

(二)、结合生活,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3旋转角度(用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①.当指针旋转了90°时,指针指向了哪里? ②.当指针旋转了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拓展应用 课后做一做。

总 结: 展示旋转大楼视频激发学生再学习旋转的兴趣?并说明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教材85页3、4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重点: 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难点 :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哪些运动是旋转运动的?下列图中哪些是旋转运动的现象?接着让学生看课本图,并回答上述问题。最后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呢?

二、导入新授。

1.看课本图根据转动,让学生回答。

(1)什么是旋转?(2)什么样的点是旋转中心?(3)_____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图形的旋转由_____和______所决定。

2.如图,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AOB旋转到∠A′OB′,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A的对应角是_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 旋转的角度是______。

3.想一想。

△AOB的边OB的中点O的对应点在哪里?

拓展应用: 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旋转的一些实例。

(针对自己画的旋转图形,找出对应角、对应点、对应线段。)

总 结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谈一谈好吗?

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用七巧板拼组鱼图,加深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平移、旋转等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观察、再操作、后交流反馈。在交流反馈中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

3、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会平移、对称、旋转在拼组图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利用平移、对称、旋转等方法拼组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图片复习近平移、对称、旋转等知识。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吗?

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图形的变换知识解决有关七巧板拼鱼的问题,同学们感兴趣吗?(板书课题)

2、认识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什么?你们了解吗? 出示七巧板图片,教师进行相关介绍。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3号和5号、一块中三角形7号、两块大三角形1号和2号)、一块正方形4号和一块平行四边形6号组成。作为传统的玩具七巧板,不同的七巧板拼法将会显现出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当然还可以拼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等等。

二、教学新课: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4上的图片

师:请观察例4中的情境图,说说例4的具体要求。

2、动手操作

让学生按题意要求,用七巧板拼组鱼图。温馨提示:鱼图只是一个外形的轮廓,要先判断出每块板平移、旋转后所在鱼图中的位置,并标出序号。

3、组织交流

(1)展示标序号鱼图。

师:你能把自己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展示一下吗?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组鱼图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2)组织说一说 说一说每板块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① 板1和板2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9格。②板3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11格。③ 板4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1格。

④ 板5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⑤ 板6可以先绕右边的锐角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⑥ 板7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11格。(方法不唯一。)

教师小结:在对图形进行变换时,要多角度考虑,不要以为一个图形只能通过一种变换的方式得到,一个图形可以通过一种或两种方式得到,还可以是多种变换方式的组合。

4、组织反思

师:请孩子们回顾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板书: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三、巩固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87页“做一做”,并组织交流。

汇报展示:请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

(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 每幅图是怎样平移、旋转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1—3题。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检测

检测内容:教材第五单元所学内容 检测时间:2课时 检测过程:

一、教师发试卷

二、教师巡视

三、学生独立完成

四、交试卷

单元检测讲评

讲评内容: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讲评目标:

1、纠正学生检测中的错误,及时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2、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从小养成认真仔细的优良品质。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介绍本次检测的基本情况

三、逐题讲解 重点讲解应用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重做检测试卷上的错题。

第三篇:2015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__图形的运动教案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

(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教学难点: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二、认识旋转

1.出示例

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说)

三、结合生活,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3旋转角度(用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①.当指针旋转了90°时,指针指向了哪里? ②.当指针旋转了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四、拓展应用 课后做一做。

五、总 结: 展示旋转大楼视频激发学生再学习旋转的兴趣?并说明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教材85页3、4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重点: 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 :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哪些运动是旋转运动的? 下列图中哪些是旋转运动的现象?接着让学生看课本图,并回答上述问题。最后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呢?

二、导入新授。

1.看课本图根据转动,让学生回答。(1)什么是旋转?(2)什么样的点是旋转中心?(3)_____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图形的旋转由_____和______所决定。

2.如图,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AOB旋转到∠A′OB′,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A的对应角是_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 旋转的角度是______。

3.想一想。

△AOB的边OB的中点O的对应点在哪里?

三、拓展应用: 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旋转的一些实例。(针对自己画的旋转图形,找出对应角、对应点、对应线段。)

四、总 结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谈一谈好吗?

五、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用七巧板拼组鱼图,加深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平移、旋转等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观察、再操作、后交流反馈。在交流反馈中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

3、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会平移、对称、旋转在拼组图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利用平移、对称、旋转等方法拼组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图片复习近平移、对称、旋转等知识。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吗?

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图形的变换知识解决有关七巧板拼鱼的问题,同学们感兴趣吗?(板书课题)

2、认识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什么?你们了解吗? 出示七巧板图片,教师进行相关介绍。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3号和5号、一块中三角形7号、两块大三角形1号和2号)、一块正方形4号和一块平行四边形6号组成。作为传统的玩具七巧板,不同的七巧板拼法将会显现出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当然还可以拼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等等。

二、教学新课: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4上的图片

师:请观察例4中的情境图,说说例4的具体要求。

2、动手操作

让学生按题意要求,用七巧板拼组鱼图。温馨提示:鱼图只是一个外形的轮廓,要先判断出每块板平移、旋转后所在鱼图中的位置,并标出序号。

3、组织交流

(1)展示标序号鱼图。

师:你能把自己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展示一下吗?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组鱼图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2)组织说一说 说一说每板块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① 板1和板2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9格。②板3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11格。③ 板4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1格。

④ 板5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⑤ 板6可以先绕右边的锐角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⑥ 板7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11格。(方法不唯一。)

教师小结:在对图形进行变换时,要多角度考虑,不要以为一个图形只能通过一种变换的方式得到,一个图形可以通过一种或两种方式得到,还可以是多种变换方式的组合。

4、组织反思

师:请孩子们回顾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板书: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三、巩固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87页“做一做”,并组织交流。汇报展示:请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

(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 每幅图是怎样平移、旋转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1—3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练习

一、按要求画一画。

二、找一找,下列哪些字是轴对称图形,画“√”。

三、找一找,下列哪些字是轴对称图形,画“√”。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练一练: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再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画出下面每组图形的对称轴。各能画几条?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五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寇大波

第五单元备课

备课时间:2007年10月18日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一共有3篇课文和一个练习。《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游记,课文以游览路线先后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之情。《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治。《莫高窟》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练习5给我们安排了“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和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几个内容。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对话,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引导迁移,引导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这种对话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要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内容。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知道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增强学五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寇大波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大自然的“美”。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语言内涵。

课时安排:

16、黄山奇松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2课时2课时 2课时

练习53课时

实践活动

(五)1课时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中国古典文化之旅

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 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目标:

1、自主地认识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 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4、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语言表示人物的心理的写作方 法。

5、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6、指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缩写。组织学生评析、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课文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而且写法上很有特点,教学时应 引导学生去发现。

2、教学本组课文时,对句子的理解尽可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 际独立思考,放手让他们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3、本组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可抓住重难点,做到长文短教。

4、要求学生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课时安排:

18《将相和》 3课时 19《草船借箭》 2课时 20﹡《景阳冈》 1课时 21﹡《猴王出世》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五》 2课时

共计:11课时

18.将 相 和 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二是学习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以及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教学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是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三个小故事。其内容学生能自读了解,重点应指导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形象及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进入高年级,已初步具有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对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ū”“负荆请罪”读为” jīng”;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应(yìng)、为(wã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

(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学生已经对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乐于表达,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仍旧是浅层的,概念化的,尚需进一步揣摩。】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①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②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的呢,请同学读一读。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①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②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①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②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设计意图:以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去揣摩人物的个性品质,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

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

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

(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课件出示: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a.“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

(渑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b.你怎样理解蔺相如的这段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①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②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①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②从 “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讨论、交流、点拨: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2.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

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板书:爱国

【设计意图: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本课的难点,而通过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的课文内容,再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这个难点不攻自破。】

四、鼓励编排课本剧 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表演。

五、激发阅读兴趣,鼓励读书

本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文后“资料袋”),希望今后同学们去读一读原著,也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

19.草船借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过人。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对三国故事有所了解,且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估计学生学起来不会感觉太难。教学准备:

1.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2.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2.简介时代背景。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默读能力,能在默读中体悟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1)指读课文,正音

(“擂”,应读lãi,不能读lâi;“丞”,读chãng,不能读cãng;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2)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2.“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设计意图: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线索。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引领学生概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说明请画出来。

(“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3.自读第二自然段段 a.课件出示:

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b.讨论、交流: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设计意图:在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后,已经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结合课始时代背景的介绍,他们能在字里行间洞悉人物的内心然后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4.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5、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

6.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边议边读,读后评价,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让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将怎样做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周瑜、诸葛亮的不同心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草船借箭》。(出示题目)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3.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知天时

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②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③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

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

① 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回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议论、诵读原文,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二)懂地利

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4、“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识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

1、“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

【设计意图: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3、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4.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交流预设:

① 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四、链接诗句,扩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诸葛亮挺有才干?请你选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诸葛亮。

(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2、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课件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3.指名朗读,背诵。

【设计意图:这首小诗精炼的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又赞美了诸葛亮的智慧,是对文本精妙的扩展和延伸。】

五、总结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诸葛亮全转》、《三国演义》的46等相关章节。

20* 景阳冈

教材分析:

《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绘声绘色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学情分析:

故事内容精彩,学生想学习兴趣一定很高,重点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武松打虎”影片片断以及课文相关句子的课件。

2、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1、同学们,刚刚欣赏了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片段“草船借箭”。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今天,让我们走进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所作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学习节选自《水浒传》的一篇课文。

2、简介《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你知道哪些?在说这个人物名字的时候最好加上一个修饰语。

3、今天我们学习的《景阳冈》写的是哪位英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武松的什么事?

【设计意图:《水浒传》可谓家喻户晓,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知道的人物并不难,名字前加入修饰语则需要他们对小说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二、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课件出示:

但凡、揪他不着、筛酒、脊梁、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迸出 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脊”为上声“jǐ”,“踉”读liàng,不读“liáng”, “迸”读“bâng”不读“bìng”。)

2、体会词语的的含义。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但凡:凡是,只要。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三、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却在景阳冈意外遭遇老虎,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习的意图之一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阅读篇幅较长的名著,默读必须有一定速度,所以课堂上的默读练习是必要的。】

2、讨论,交流。

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冈下饮酒:(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酒后上冈:(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冈上打虎:(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挨下冈来:(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板书: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来

四、品读“打虎”,体验精彩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打虎)请同学们 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2.你对“武松打虎”中哪些语言最感兴趣,请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

(1)„„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①.“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般”,指种、样。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②.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

b小组讨论后交流。③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④朗读第九自然段。提示:读出虎的凶猛以及武松的灵活机智。

(2)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读一读。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b、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不一样,请看 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考:武松为何丢下哨棒?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

(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动词运用的精彩有利于学生感受武松的豪放、勇武机智。】

3、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而又勇武机智的武松。《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课件出示:

a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b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c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d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

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21* 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西游记》这部名著很熟悉且很感兴趣,因此学习本课可在引导点播后,让学生自由畅谈,各抒己见。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设计意图: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谈悟空引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曰:名字叫作。石窍:石头边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设计意图:古代白话文,学生读起来有一定困难,理解起来更是吃力,不要求学生字字知其意,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即可。】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便于感悟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讨论

(1)课文主要一件什么事?

(2)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领。预设交流:

①明白了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②懂得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是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感受到的。

【设计意图: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关键语句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指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做准备。】

四、品读课文,细节中感悟“悟空”形象

1.明白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悟空的认识,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交流,指导朗读

(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a.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b.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c.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a.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b.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五、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六、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中国古典名著”的有效扩展,“演演课本剧”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更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习作的内容是缩写,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首次缩写练习。教材介绍了什么是缩写和缩写的操作步骤,提出了缩写的要求,并且提供了《景阳冈》缩写例文。

教学目标:

1.学习编排、演出课本剧,尝试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把人物的特点通过动作、表情彰显出来。学情分析:

教材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方法、步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提示。在这些方法、步骤中,学生之间商量怎样演是重要的,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视剧《三国演义》、《猴王出世》中精彩片段。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趣,畅谈演技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吗?有没有看过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大型连续剧中,你最喜欢哪部?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

2.据闻由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影片举不胜举,可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收视率却最高,于是人们记住了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为什么人们对他们的表演记忆犹新呢?

(他们演技超群,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表现人物的特点。)【设计意图:学生对由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是非常稔熟的,以此为话题,激发了学生兴趣,也为课本剧的指导做好铺垫。】

二、细读文本,播放影片,探讨演出

1.同学们,还记得《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吗?请找出描写他带领军士们“雾中借箭“的段落,细细去读,想象他的动作语言。

2.请同学们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3.课文与电视剧演绎的同一故事,但却风格不同,电视剧与课文有哪些区别,我们要把课本排成课本剧需要哪些准备呢?师生探讨

(1)把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2)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3)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设计意图: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

三、合作创编,赏析表演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由组合。2.分组创编,感悟角色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组,推选出一名小导演。(2)选择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

(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发展能力,品味成功。】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编排是否有创意,准备推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奖。

(2)分组表演。(3)评价表演。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设计意图: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多渠道,多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通过这节课的表演,老师发现我们同学中有极富表演天才的“小演员”也有善于揣摩文本,能够把枯燥的叙述性语言变为生动鲜明的动作、神情的“小导演”。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文章,编排成课本剧。

2.祖国的语言博大而精深,祖国的文化灿烂而辉煌,希望同学们尽情遨游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多读一些我国经典的古典名著。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在阅读四大名著。同学们也特别希望有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容易交流,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二、自主学习,相机点拨

1.自读习作要求,感悟缩写方法。2.交流:

①什么是缩写?

②缩写前要多读抓要点,根据主要内容,考虑删减、改写。③缩写后要对照,修改。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异。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3.试写初稿,教师巡视 指导。

五、讲评缩写初稿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再读习作提示,缩写内容与原文对照。

明确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六、学生修改,展示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2.四人小组对照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3.展示与点评

回顾•拓展五

教材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评说“名著中的人物”,本组课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让学生回顾、总结所感所悟;“日积月累”安排了六个与古代名著有关的歇后语,激发学生收集歇后语,了解这些歇后语背后的故事。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评价、探讨,深入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2.积累歇后语,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教学重点: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学难点:

评价人物时语言的形象生动是交流中的难点。学情分析:

本次“回顾•拓展”的三项内容都与名著有关,这对于平时对名著接触不多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弱项,教学时,应通过这些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准备:

1.制作阅读表格。

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评价人物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以及忠厚老实的鲁肃,顽皮勇敢的美猴王。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或者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①小组合作评价人物,互相完善。②选派代表发表本组对人物的评价。

③评一评哪个小组的表达的最生动、精彩,更有独到的见解。

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①同桌交流、讨论。

②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扩展阅读,鼓励记录

1.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

2.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希望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能够记录下你的感受,你对人物的评价,做好读书卡片。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巧对歇后语

1.“歇后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家听说过这些歇后语吗?现在老师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对出下半句。

三个臭皮匠—— 周瑜打黄盖—— 关公面前耍大刀——

2.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

【设计意图:语文是母语,学习的机会无所不在,学生课外的积累是超乎想象的。】

二、学习“歇后语”,合作交流

1.出示文中歇后语,准确流利朗读。

2.交流对歇后语的理解,讲一讲背后的典故。

3、多种形式的读,鼓励背诵。

三、联系生活,鼓励运用

1.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人们运用歇后语,课文中这六个歇后语可能会在什么样的场合用到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2.学生交流,对运用恰当的语言环境给予表扬。

四、课外扩展,鼓励搜集

1.有关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语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出上半句,让大家猜一猜下半句。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并试着明白这个歇后语的出处。

五、自学“课外书屋”,鼓励读原著

1.自读课外书屋相关提示,谈一谈你的感受。

2.《西游记》的电视剧,动画片同学们看得已经很多了,可老师觉得只有品读原文,感受原汁原味的《西游记》才能真正读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请同学们找来《西游记》原著来读一读,感受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

补充资料: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上著述也颇多。主要有表、治、秦、疏、策、书、教、赞、铭、兵法、军令等共178篇。他的文章风格多是开门见山、直抒已见、畅晓畅达、言简意深,具有情意真挚、纯朴清新的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有《出师表》、《诫子书》、《与群下教》等。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下载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五单元(5篇材料)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主备教师:余建军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作文备课

    1、“鸟的天堂”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广东省新会县环城乡天马村前的天马河。 现在你正在目睹的就是这棵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的大榕树,它可是世界上“独木成林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时间: 地点: 备课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活动板块分成三部分,一是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使用情况,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自觉性;二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围绕汉字的音形......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解读

    潘渡镇中心校2016——2017学年度五年级语文上 册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 一、教材解读: 《黄山奇松》是以状写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单元的首篇,内容较为浅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单元备课 主备人: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

    人教版小学五下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且对对称、平移等现象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图......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 3、分数单位是1 6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0.8里面有8个()分之一。 6、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分数,17>()>1 8 。 7、()个19是591 9。18()......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北师大课标版五年级下册) 1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