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时间:2019-05-15 04:2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篇: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概述

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解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三个规定性因素:

(1)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是指法定的体育教学,它区别于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教学行为、课余训练中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自由体育锻炼中的学习行为。

(2)体育课堂教学是以一节课为基本时间概念的。

(3)体育课堂教学是在规定的教学地点,如教室或各种体育场馆里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

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概念 重要概念: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三、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较多,但重要的方面有四点: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及教学反馈。

四、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

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由一节体育课中所包含的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组成,也可以理解为由几个主要的上课步骤组成。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决定着课的规模和进程,因此,认识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是设计体育课堂教学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从教学的时间进程看,包括:课的开始部分、课的基本部分、课的结束部分三个阶段;从教学的内容进程来看,上述三个阶段也可以理解成教学导人、教学展开、教学总结三个阶段。体育课中的各个阶段都有着它们特殊的作用,其各自的组织与管理的目标与内容也各不相同。

第二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包含着多种教学因素的复杂的动态系统,但其中的一些基本矛盾是我们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所无法回避的,也是我们必须进行充分地认识和妥善处理的。这些基本的矛盾有:讲解与练习的矛盾、约束与自主的矛盾、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成功与挫折的矛盾等。

一、讲解与练习的矛盾

在体育课中,讲解与练习一直是一对矛盾,体育习得既要求身体练习的量,又要求示范和讲解的量。讲解时间长了练习的时间就短,练习时间长了讲解时间就不够;但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都不会有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课堂组织与管理时,首先要处理好讲解和练习的关系,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们提出了“精讲多练”的原则。要体现体育教学中的“精讲多练”,应该具有以下的认识。(一)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不同课型中,讲解和练习的比例不一样(1)在授新课中,教学任务以学习新技术为主,教学的组织应以讲解和示范为主。讲解可以有:①引导性讲解;②叙述性讲解;③说明性讲解;④对比性讲解等。在授新课中的练习是学习性的,要求比较精确,而量上的要求也是服从学习的需要,不是越多越好,练习种类主要有:①尝试性(体验性)练习;②模仿性练习;③对比性练习等。(2)在复习课中,教学任务以熟练技能为主,教学的组织应以练习和素质锻炼为主。在复习课中的讲解是针对性的、画龙点睛性的,讲解量不能很大。

(3)在探究课中,教学任务是发现和探究问题,明白道理,因此围绕发现问题的引导性讲解是很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也是很多的,练习则是尝试性的、验证性的、体验性的,练习量不能很大。(4)在活动和锻炼课中,教学任务是身体的发展,讲解只是提醒性和指导性的,而练习的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有较大的练习量。(二)在不同任务的不同课堂教学阶段中,讲解和练习的比例不一样(1)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主要采用简明扼要的讲解方式向学生说明本次课的任务,并根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安排准备活动。此阶段教师的讲解相对较少,而准备活动则需要有必要的练习量。

(2)在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段一般是技术学习,此阶段的讲解比较重要,而练习则是模仿性的、尝试性的,练习量不是很大;在课的基本部分的后半段一般是技术的熟练,此阶段的练习比较重要,而讲解则是针对性的、画龙点睛性的,讲解量不是很大。

(3)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和进行总结。在身心放松阶段是放松性身体活动为主,在总结阶段则是教师的讲评为主。

(三)在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讲解和练习的比例不一样

有的体育教学内容技术性不强,但活动性强,如长跑;有的体育教学内容活动性不强,但技术性强,如体操和武术;因此在从事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很好地处理讲解和练习的关系。

二、约束与自主的矛盾

体育课堂教学中约束与自主的矛盾,内含着“教育”与“游戏”的矛盾、“教授”与“学习”的矛盾、“纪律”与“自由”的矛盾、“基本”与“发展”的矛盾等。“约束”是服从教育的目的、从教授的要求出发、用必要的纪律维持教学条件教给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方面,而“自主”是服从游戏的目的、从学习的需要出发、在自由的条件下去发展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方面。

上述两个方面都是教学中存在的,也是不能忽略某一方的。如果过度强调了“约束”,体育教学就失去了活力,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内容就失去了游戏性的乐趣,体育教学就变成了“满堂灌”或“训练课”;但相反,如果过度强调了“自主”,体育教学就失去了效率甚至正确的方向,教师就失去了对学习的指导性,教学就变成了单纯的,游戏性而少有了教育的意义,体育教学就可能变成了“玩耍课”或“放羊课”。

可见,一节好的体育课,既要有约束又要有自主,要做到约束合理,自主适当,这就需要靠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进行调控。因此,处理好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约束与自主,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关系密切,也是我们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时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

三、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是共同存在的,有时是发生矛盾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关系,是任何教学活动、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性人际关系因素,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往和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生生关系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也是任何教学活动的重要的人际关系因素,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二者都必须重视,而且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加重视了单向性的师生关系,而对双向性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有所忽视。在这种教学里,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于是课堂以教为中心,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学中所呈现的师生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示范,你观察;我指挥,你练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体育教学中集体因素受到忽视,同学之间的交往交流受到忽视,形成了一种单调、呆板和教学效果差的课堂氛围。

瞄准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体育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师生关系,也要重视生生关系,要求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由原来单向活动向双向互动转变,要求体育教学中的生生关系朝着促进集体学习、集体思考和集体性发展的方向发展。

四、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成功与挫折、快乐与痛苦是同时存在的。没有对痛苦和挫折的战胜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乐趣,没有最后成功和乐趣的痛苦和挫折就是彻底的失败;只有快乐和成功的体育教学是不存在的,只有挫折和痛苦的体育教学是存在的,虽然不多但危害很大。

我们至今在体育教改中提出的诸如“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都是强调让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高技能、明白道理、锻炼身体和友善同学的基础上体验到运动学习中的深层次的乐趣。“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都不否认失败和挫折,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努力拼搏的重要性,而且“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都认为快乐和成功是建立在努力的“痛苦”和“失败”基础上的,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也一贯反对“莫名其妙的失败与痛苦”和“以失败而告终的失败与痛苦”,现在可能还要加上一句,就是“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还反对貌似快乐的无聊”、反对“嘻嘻哈哈的假快乐”和“没有什么收获和教育意义的游乐”。

快乐离不开学生的努力过程,快乐离不开体育教师的严格要求,快乐离不开有深度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快乐也离不开附加在身心之上的适宜的运动负荷。反之,快乐决不来自对学生的迁就,快乐决不来自学生嘴上要求的所谓自由,快乐也决不来自学生身上暂时的舒服,快乐更不来自某些庸俗浅显的游戏和某些花里胡哨的所谓新教法。

现在一些同学“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是受一段时间的体育课过分强调了体育训练和痛苦的要素,而把这些训练和痛苦的要素引向成功和乐趣的意识不够所造成的。但是当前的一些体育课片面强调学生的乐趣和成功,但没有注意与训练和痛苦之间的必然联系,结果使体育课变得松松垮垮。

因此,处理好体育课堂教学中成功与挫折、乐趣与痛苦的关系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从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内容来看,可分为: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身体锻炼(体能发展)的组织与管理、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四个主要方面。

一、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首要目标,加强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是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应正确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根据认知心理学和技能学习理论,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可分为“导学、讨论、点拨、练习”4个主要环节。(一)导学

导学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导人所学运动技能,以引导学生具有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观察思考等心理适应和生理的准备。导学活动由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和准备,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有目的的安排,为学生的自学、自练指明方向作好铺垫。1.运动技能学习的导人方式

运动技能学习的导人应依据所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等采取不同的导人方式,不可千篇一律,其常用的导人方式有:(1)直接导人:开讲时直接阐明要学的运动技能名称、要求、动作要领、完成动作的方法等。教师以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学生掌握新技能的兴趣。

(2)新闻导人: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运动技能,根据报刊、电视、广播报道的某项体育运动,在国内外重大赛事(奥运会、锦标赛、全运会等)中所获得的成绩或比赛的情况进行导人,以激发学生对某一运动技能学习的兴趣。

(3)设疑导人:掌握运动技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所学运动技能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悬念中达到导入学习技能的目的。设问要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其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4)比赛或游戏导人:采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去体验将要学习的运动技能。以篮球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技能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先学传球、运球、投篮等,然后再进行比赛,结果比赛还是打不成,教学效果不好。而采用“比赛”导人法,让学生先进行知识的“运用”,比赛中,人不找球,球要找人;人不动,球在动;一个人不积极,影响到一个群体,接到球后要处理球,就必须学会在运动场上观察,然后运用自己掌握的基本技能去比赛。在这里首先让学生体验到充满活力的篮球,而不是一开始就灌输知识和技术,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极高。2.运动技能学习导人的要求

导人在课的开始环节,除了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外,还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感受,因此导人的基本要求是:

(1)导入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要针对所学运动技能和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学方法。

(2)导人要有关联性:导人内容与本课所学的运动技能应紧密相关,并能揭示新、旧技能联系的结合点。

(3)导人要有直观性和启发性: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演示为基础,引入新技能。

(二)教师讲解、示范与师生讨论

通过导人阶段的学习,教师要将所学的运动技能展示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练习要点。然后,师生可进一步讨论。师生讨论可分为师生之间的讨论和生生之间的讨论。讨论是培养学生集体思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手段。为了使讨论达到应有效果,教师必须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由原来的消极等待,发展为主动获取,进行创造性学习。在生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观察,听取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及时将讨论引向深入。

(三)学生练习、教师点拨 1.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练习是学生根据自己认知水平对所学动作技能逐步认识、提高、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手段去尝试、摸索和完善动作技能,继而达到掌握动作技能的目的。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点拨,以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技能。2.点拨

点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精炼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和练习进行“画龙点睛”的点化和指导。它是突破教材重点、难点,促进学生迅速掌握动作技术,发展运动技能,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出发,掌握好点拨时机,适时进行点拨。其点拨时机有:

(1)练习前点拨:有些动作,练习时因移动的速度快或距离远,不便于教师观察和指导,需在练习前由教师对动作要领进行指点。学生练习时可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要求上,使练习合乎要领。

(2)学生回答问题时点拨: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如遇表达不清,回答不完整或出现回答困难时,应给予点拨,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其回答问题的能力。(3)纠正错误时点拨:有些动作尽管练习前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学生在练习中仍顾此失彼,出现错误,此时,教师的及时点拨,可避免

错误动作的出现,也利于纠正错误动作。

(4)学生有害怕心理时点拨:在学习较难或较危险的动作时,学生产生害怕心理,不能正确的完成动作,或有可能发生危险时,进行点拨,有助于学生体会动作感觉和用力时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更快地掌握动作,消除害怕心理。总之,点拨需要教师有一语中的、片言解惑的综合能力,更需要教师具有驾驭全局,掌握时机的教学机智。恰到好处的点拨既可以是一种点示——突出重难点,也可以是一种点化——化解困难、剖析困惑,还可以是一种点评——通过评价促进学练。

二、身体锻炼(体能发展)的组织与管理

身体锻炼的目的是发展体能,发展体能是身体健康学习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和内容,体能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身体素质练习、技能练习等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但是,体能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靠课堂教学,还要靠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作为体育教师来讲,不仅要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能力,还要具备组织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组织与管理技能,使学生在承受较大运动负荷的基础上,充满乐趣,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苦和累都是快乐。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确定合适的运动负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现发展体能的目的。

体能按其作用可以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速度、力量、灵敏性)。因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能水平不同,对体育锻炼内容、方法以及运动负荷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组织,加强管理,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一)发展速度素质的组织与管理

一般来讲,速度素质是练习者快速运动的能力,主要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这里主要讲发展学生移动速度的组织与管理。移动速度的提高是比较缓慢的,而且在训练过程中强度较大,对学生心肺功能要求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因此,在发展速度素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

1.速度练习要与运动项目特点及要求紧密结合

动作结构不同的速度练习,所获得的速度能力是不同的,而且速度能力是通过完成某一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速度练习应与某一项目结合起来进行。

2.合理安排速度练习的时间与顺序

合理地安排速度练习的顺序和时间,才能使速度练习与其他素质练习之间有良性的迁移。一般说,速度练习应放在力量练习之前进行,发展快速能力所进行的力量练习应主要采用动力性练习,练习中应穿插进行一些轻快的跑跳练习。速度练习最好安排在课的前部或中部,学生精力充沛时进行。

3.合理安排速度练习中的负荷

速度练习属于大强度的练习项目,在速度练习时必须用95%—100%的强度进行,采用中低强度负荷进行练习,效果和作用不大。因而完成这些练习的持续时间要适当,要使练习接近最后时不因疲劳而降低动作速度,一般来说,速度练习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0—30秒。在进行速度练习时,还应严格掌握好练习的间歇时间,以不降低学生练习的兴奋性为主要标准。练习的重复次数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练习性质及持续时间等具体因素来确定。(二)发展耐力素质的组织与管理

耐力是指有效完成动作与练习,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练习是非常枯燥的,大部分学生对耐力练习,尤其是长跑有反感心理,体育课上最害怕教师安排跑圈,因此,耐力练习时应注意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思想作风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耐力素质的组织与管理中,应注意:

1.根据教学对象,合理安排负荷强度

耐力练习对呼吸系统的功能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心肺功能发育不完善的少年儿童进行耐力训练,在安排练习时更应慎重。练习量不能太大,应把耐力练习作为全面发展身体的一个方面来安排,而不宜过多地进行强度过大的耐力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可以用脉搏来控制练习的强度,一般来说,心率达成130—160次/分钟时,其练习强度为中等,心率达成180-200次/分钟时为大强度。

2.合理安排练习的距离、次数和间歇时间

一般来说,跑的强度小,练习次数和距离可以增加,间歇时间可短一些,这样有助于疲劳的积累,提高其抗疲劳的能力。跑的强度大,跑的次数和距离可减少,间歇时间可长些,这样可使学生的机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便于进行下一次强度大的练习。3.变换耐力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耐力练习大都是长跑,学生对此存在畏惧心理,因此,体育教师应改变耐力练习就是跑圈的练习方式,采用形式多样、新颖的跑,以达到同样的锻炼效果。其措施有;游戏性练习,越野跑或在田径场上进行的“M”型跑、“S”型跑和“8”型跑等。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三)发展力量素质的组织与管理

力量是从事任何运动项目的基础,但在组织学生进行力量练习时,不同年龄阶段要慎重安排。对于小学生来讲,不宜进行负重练习,主要采用双人练习、实心球游戏、传接球游戏、爬梯、立定跳、跳山羊等练习来全面发展力量。对于中学生来讲,可增加中等负荷的负重练习,负重量不要超过本人体重的2/3,一般不采用负重下蹲练习。由于力量练习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在组织力量练习时应注意:(1)力量练习应循序渐进,以中小负荷练习为主,不宜在疲劳状态下进行。,(2)力量练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练习结束要注意放松与按摩。(3)在灵活性和耐力练习后,不应作大重量力量练习,以防运动损伤。(4)枯燥单调的力量练习会令人厌倦乏味。在组织学生进行力量练习时,应变换不同的练习方法,增加练习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三、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集体问题多体现在教学组织形态上,因为教学组织形态的选择要基于人际交流、集体机制、学习心理、教材特性等方面。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组织形态从大的划分可分为按自然班级上课的班级授课制和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教学两种形式。我们通常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形态称为小集体教学形态。小集体教学形态有几种表现形式,如机械分组教学、等质分组教学、小集团教学(或称小组教学)、学习集体(或称学习小组)等。在这里重点论述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一)体育学习集体的内涵

体育学习集体是从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方面来把握和改善教学,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师有计划的指导,利用小组自主的协同学习,使全体学习者参加学习的教;学形态。

这种教学形态与教师主导型的班级学习和一般的分组教学不同,它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地、合作地进行学习,它是一个具有自主进行学习的机能单位。(二)学习集体的特点

(1)分组方式:异质的同目标、同课题、同兴趣分组。(2)组员关系:横向关系极强。(3)组长性质: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4)组的延续:时间长(一个单元至一个学期)。(5)组的自主性:很强。(6)组内分工:明确、固定。

(三)学习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中的意义

第一,利用学习集体内信息交流和互帮互学的动力机制,可以在许多情况下以学生相互交流的方式缩短双方之间的知识、理解力、思维方面的差距,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发挥集体学习的“镜子作用”(即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参照物,比自己学得好的是自己的将来,比自己差的是自己的过去),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总结,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第二,在体育学习中,由于外在运动表现(如动作的正确、优美与否)经常成为对某人学习结果和能力的评价,而且由于运动学习的特性(体育课中的会与否随时表现在每个学生的动作表现上)所致,这一评价又始终存在于运动学习过程中,因此在体育学习中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利用集体中,特别是小集体中的相互承认、相互激励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集体的激励和友爱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启发,提高教学的效果。

第三,合理地运用小组的划分和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因场地器材不够,难以组织教学的问题。

第四,根据学生的体能、学习基础、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分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四)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 1.课的开始

有计划地安排队列练习,队列练习基本上是由学生指挥,并鼓励学生创编基本体操,并由学生带做,教师只作必要的补充。2.课的进行

采用“四自”方法组织教学。

(1)自由组合:由学生自由结合形成的学习集体表现出三个特性,即相似性(性格相似、兴趣相投);接近性(邻居、同桌、父母在一个单位);补偿性(在思想、学习、生活上能从对方得到帮助)。可以看出,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是组成良好学习集体的心理原则,这种组合使学生在智、情、意三个方面都得到支持,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较好发挥的重要原因。

(2)自由选择练习手段:当前许多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练习方法缺乏针对性,不少教师是机械地执行已“备”好的方法、步骤、时间和次数。在练习时间和方法上教师对课堂统得过死,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学生积极性不能很好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学生体格条件、身体素质、运动水平、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掌握技能、技巧的起点自然也不一样,要求也各有不同,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技巧学习时,应有针对性地提供多种练习手段,通过扼要地讲解后,由学习群体自由选用。(3)自由支配练习时间:学生做练习时在时间和内容上不作统一要求,他们喜欢的、新颖的练习可以多选、多练;对于不喜欢或已经熟悉的练习可以少选、少练和不选、不练。体育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种教学卡片,正面是动作图示和扼要文字,反面是多种练习方法,卡片交给组长,由学习集体讨论选用。

(4)自由交往:在学习集体强调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多向交流,不仅把“人际交往”看成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教学所追求的目的。3.课的尾声

在课接近尾声时,要安排一些游戏、基本体操或舞蹈练习,以达到整理活动的目的。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要点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因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特别是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之间的差别较大。但从总体上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有以下要点:

(1)为了创造一个社会性学习环境,学习集体的组成一般是采用异质分组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同质分组。

(2)学习集体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既有班级共同的目标,又有各组和个人自己的目标。

(3)要使学习集体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分担责任,互助、协力地进行学习。

(4)一个小组中要有合适的小组长,对小组长的个别指导要特别予以考虑,小组长的确定方式有:教师指定,小组成员推荐,或二者结合等。

四、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一节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与学生的课堂行为密切相关,学生的行为符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就能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反之,就会给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强体育课堂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一)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途径

1.建立体育课堂常规,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

课堂常规是教师和学生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秩序和效益的基本行为要求或准则。课堂常规赋予课堂行为以一定的意义,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课堂行为的效力,使师生明确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体育课堂实践证明,及时而适宜地建立课堂常规,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可以避免课堂混乱,维持课堂良好的秩序;相反,如果教师不注意课堂常规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高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就容易造成管理效率低下、时间的无益消耗和问题行为的产生。2.培育课堂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

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很多方面都还不够成熟,需要积极的引导,使他们经过不断的学习逐步做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养成自律的品质。但是,在实际的课堂行为管理中,教师通常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学生问题行为的控制上,容易忽视积极正向气氛的激发。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并培育良好行为,抓住时机进行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分析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加强行为教育

课堂中的行为问题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课堂学习、练习的行为。它是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问题而言的,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表明,体育课堂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低落、容易冲动、师生或学生间关系紧张、不愿意练习、练习过度等。其产生原因主要有:教师不合理的教学,学生对体育课堂目标认识不足,自身健康状况不良,体育基础差等。可见,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多方面的,表现也是多样的,因此,对问题行为进行教育,应找出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采取针对措施加强行为教育。4.发挥集体的作用,加强行为教育

一个班风较好的集体具有良好的熏陶、教育作用,不良的行为及其影响常常会受到良好班风的抑制。因为同龄人的集体不仅可以为每一个人提供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及独立行事的体验,而且还可以为个人提供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参照点,这种外部因素对促成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将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并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5.恰当处理偶发事件

体育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大致有发生伤害事故,器械突然损坏,天气或其他外部环境突然变化,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而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等。当教学中发生偶发事件时,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惊惶失措,视偶发事件的不同情况,大胆细心、积极稳妥地及时处理。(二)行为教育组织与管理的方法 1.暗示调控法

暗示法是教师通过目光、手势、变换讲解语调节奏或稍作停顿等方式,将个别搞小动作或暗地逗闹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或练习活动上来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伤害违纪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制止违纪现象的目的,还不中断正常的教学活动。2.正面制止法

当教师暗示无效,或学生出现严重违纪行为时,教师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可采用正面批评制止的方法,如点名批评等。这种方法一般要中断正常的教学活动,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停止练习,因而要慎用,且速战速决,切忌粗暴武断,课后要详细了解情况,再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3.引导转移法

课堂上,对学生违纪行为或偶发事件的处理,最巧妙的方法莫过于“引导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具有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高超的组织管理技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引导转移可采用的方法:一是用幽默的语言打破僵局,使局势向有利教学的方向转移;二是把不利事件的相关因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练习中来;三是从违纪事件中吸取教训,教育学生不要违纪。4,个别谈话法

教师发现有违纪行为,在完成讲解或示范后,学生练习时,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练习的情况下,可与违纪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这种方法既能对学生违纪行为作较细致的了解,又能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便于学生接受,但要注意选择时机、方式和地点。

第四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队列队形的安排与调动

队列队形既是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教学组织的重要手段。课中合理地安排与调动各种练习队形,不仅能严密教学组织;而且还能培养正确的姿势。课堂教学从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队列队形的组织和变换,因此,在组织和调动队形时应注意:

(1)把握好运用时机。应该明确什么时候变换队形,如何变换,变换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由讲解向示范转换时,或由一个练习转向另外一个练习时,或者变换练习地点时都可能发生队列队形的变化。

(2)根据项目特点、教学内容来合理安排与调动队伍。活动性游戏较多采用圆形队伍;田径中的跑一般采用两路纵队,投掷练习一般采用面对面;体操项目一般采用纵队练习等。

(3)队形安排应有利于教师讲解、示范、指导,有利于学生观察,有利于教学顺序的安排。并使学生背光、背风、背干扰,符合卫生与安全的要求。

(4)调动队伍时应尽量缩短时间,并使学生积极配合课中各项活动队伍调动,做到步调一致,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其总趋势是以班级教学为基本形式,向多样化、综合化和个别化发展。具体来说,从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完善班级教学,同时也施行分组教学、小集团教学,以弥补班级教学制的不足,加强个别化教学。(一)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之所以至今仍有它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这种组织形式从真正意义上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但由于其效率低,难以适应教育普及的需要,由于缺乏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又称班级授课制,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这里的“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或“自然班”,也包括对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班”。从目前来看,体育课堂教学的班级编制形式有多种多样,一种是把一个年级的学生编成若干个班叫单式班级编制;另一种是把两个年级或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叫复式班级编制。还有的是按运动水平、体育兴趣、性别等标准划分班级的。

班级教学的优点主要有:①一名体育教师同时教40-50个学生,受教育的学生多,体现出教学的高效性;②学生能用较快的速度来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完成统一的教学计划,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③能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④便于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

班级教学的不足:①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②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③学习者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三)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教师以组来进行指导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既保留了班级教学的长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区别对待的问题,即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这种分组通常是以学号、身高来进行的(机械分组)。每组指定有小组长,通常起着“小教师”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涌现出多种分组方式。1.同质分组

所谓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大致相同。因此,可以按体能状况、运动技能水平、性别、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这种以运动能力为划分标准的分组还会使学生产生优劣感,甚至造成学习意欲的下降。2.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学生在体能和运动能力方面均存在差异。它不同于随机分组,它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来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3.友情分组

友情分组是在学生有自主选择练习伙伴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情分组。在友情分组中,由于学生相互之间的信任度高,依赖性强,思想一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凝聚力特强。4.帮教型分组

帮教型分组将运动技能水平有较大差异的学生分到一组,使水平高的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以达到帮、带的目的。这种分组形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人对众多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这种形式也是主体学习的一种体现。但不可忽视的是,帮教型分组易导致帮助者产生优越感、被帮助者产生自卑感的现象,因此,在运用时应慎重。

分组教学的优点:①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组教学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甚至不同的兴趣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适应学生的能力和要求,照顾了学生的差异。②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组教学也存在不足,主要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能力强的学生易滋生骄傲情绪,能力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

三、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

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科学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不仅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合理安排课的密度,而且能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进行场地器材布置时应注意:

(1)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2)应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有利于队伍的调动。(3)应有利于变换练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四、课堂控制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按照计划一步步朝着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途径运行,体育教师必须监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必须随时将达成目标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一旦出现偏差,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使课堂教学活动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对课堂进行管理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衡量实际达成目标情况、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纠偏措 施等。

五、课堂违纪行为的预防控制

课堂违纪行为的预防控制是在违纪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措施优先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违纪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它主要取决于明确的课堂常规和行为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保持良好的课堂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

六、对违纪与偶发事件的处理

违纪是指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或课堂有关规定的行为。而偶发事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预料到的突然发生的事情。尽管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严密,但这两种情况在课堂上是无法全部避免的,教学中一旦出现学生违纪现象或有偶发事件发生,教师要迅速反应,及时控制,疮度冷静,果断处理。

第二篇: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每个孩子都有一张底牌

——以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一(4)、高二(4)班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为例

2013级免师研究生学生: 张明梅 学号:51130400113

一、简述和一个“活跃头目”的交流过程

我任教的高中属于贵阳市成绩排前几名的学校,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大部分学生初中时都是学校的尖子生,所以部分学习习惯稍差的学生,很快就被甩到了后面,而且各方面都明显跟不上大部队,找不到成就感,容易自我放弃,形成“差生”团体。我高一带的平行班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典型”学生。

这个男生思维非常灵活,情商也很高,基础也很好,在我(我是班主任)的课堂上也很活跃。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他。但是,在第一个周就有两个科任老师反映他课堂上很爱打瞌睡,作业也很敷衍。我先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他交际非常广,很快就和高二的“活跃分子”接洽上了,而且很快在高一年级形成了一个以他自己为中心的小团体,还有抽烟的习惯;下课后生龙活虎的,课堂上确实表现不好。

于是,我决定先从这个“小头领”着手。先做了一次电话家访:他毕业于北京市中天四中贵阳分校,在校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不错,这个学校对学生的成绩很看重,但是对于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管理就比较松散。他在初中也很活跃,初

一、初二主要任务是玩好,初三才开始好好听课,适应性考试过后,拼了最后一个月,进步很快。爸爸是一个包工头,条件不错,但是和孩子相处时间较少,父母的都是典型的生意人。孩子的素质培养上,家长能做的不多。

了解到孩子的基本情况后,我决定先和他聊一聊。刚进校时他对自己很自信(因为是班级前5名),所以大部分时间花在熟悉学校的环境、人际关系和规章制度的执行的力度(有什么可钻空子的地方);第一次周考,年级排名靠后,曾伤心过,找其他几位前几名的同学聊天,发现大家都挺焦虑的,所以就没怎么在乎,相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初中的经验,高中学习完全慢慢可以应付,所以继续玩,继续偷懒。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孩子一直觉得成绩好不如“混得好”,心思并没放在学习上。

看到他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比较低,我只能以学校规章制度的立场,要求他上课不能打瞌睡,作业必须认真。没想到这孩子竟然找借口说自己有嗜睡症,还说服他爸妈也相信这是病,不是习惯的问题。看来我还是要对他软硬兼施了:我找了一个下午,在寝室的过道跟他聊起我自己的初中和高中生活,特别提到初中时怎么轻松地应付了中考,高一迷迷糊糊混过来了,高二知道后悔已经晚了,后来两年非常刻苦,但还是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因一分失之交臂,留下了遗憾。看他有点动容之后,我又跟他聊他爸妈的期望,说他妈妈跟我说他有嗜睡症,很担心他,希望我能帮助他。接着说自己工作后对爸妈的感激,说到男人的担当,最后他哭了。趁此时机,我说想要跟他一起努力来克服这个嗜睡的习惯。这次谈话才真正起到了一些作用。

他开始买咖啡来喝,有时也会主动站着上课,接着我又请班上几个科任老师多表扬他。经过前前后后一个月的时间,他上课效率基本可以保持了。学习成绩保持中等水平。但是他行为习惯方面一时半会很难改进。高一期间三次违反学校纪律,家长被请到思教处,每次都会被他爸爸用皮带抽,认错非常快,但很难有改进,家长几乎快放弃他了。大家越是盯着他,他也开始把自己当“坏学生”来对待,慢慢地把自己的才能发展到了如何在学习做一个“另类”,因为他在这个领域很好地体现了自己的号召力,渐渐在班级里组成了一个5人的小团体。高二的时候,这几个孩子已经开始对自己自暴自弃了,也完全掌握了学习的“脾气”,专门找机会“表现”自己,已经到了不得不收拾的地步了。

正好,班干选举会上,他和班长同票当选了体育委员。我当时批准了,但是为了压制住班级里这股邪气,我第二天当众宣布,他因为违反校规被记录在高中生学习档案,撤销前不得参加任何一次评优和选举,他当时很低落。但我的目的不是要打击他,所以第二周的时候,我安排他做了卫生小组长,分管拖地,而且把这几个“活跃分子”都分到了他的组。果然不错所料,他干得很带劲,把组员都管理的服服帖帖的。我经常抓住机会当众表扬他,两周后,把他座位调到了第一排,跟他说了我对他的期望。期中考试下来,他有了一些进步,我写评语时,好好地表扬了他各方面的进步,特别强调从高一开始,我就一直很看好他。他会后跟我说,其实自己很想考香港大学,因为跟自己喜欢的女生约好要一起去香港读大学。我趁机跟他分析了一下港大的录取情况,又从各科详细地帮他预测了分数,告诉他努力的方向。但是,我知道他的自制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其实学校已经准备开除他了(这个确有其事):领导是让我把他违纪的证据都收集起来,在进入高三之前,如果没有明显的改进,就开除。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孩子,而且有信心可以跟他打感情牌。我分析,作为班主任,我冒着很大的压力,为了帮助他也失去很多关心其他同学的机会,这些已经是我能做的极限了,我再以分不出精力来处理这些违纪的事件了,如果还是不以行动支持我,我只能放弃他了。这次,他没有跟我解释,也没有保证,但是拿出了行动。

互相亮了底牌之后,他在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方面都快速地克制住了自己,慢慢开始跟上了爱学习的大部队,班上的“活跃分子”团队也自动散了。

二、学生管理和教学组织管理方面的感悟

两年来虽然在这个学生身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一是要抓住每个学生的底牌,二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底线,找到不能跨越的规矩。

(一)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

课堂问题行为,现在为绝大多数人认可的表述是,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类行为主要表现为:

1、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抵制:表现为上课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不是遗漏,就是曲解。上课前没有思想准备,丢三拉四。在课堂上常常引起课堂骚乱,节外生枝。

2、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说话、吃东西、看课外书和在书本上乱写乱画。

3、行为冲动:同学之间出现矛盾互不相让,甚至动手打架。无故迟到早退。

4、逆反心理:表现为和老师对着干,老师让默读,他非念出声,老师不允许说话,他非弄出动静。

5、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由于学习成绩不良,同时家长和老师也不够关注,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丧失,进一步逐渐产生回避困难的退缩行为,使其不能正视挫折,性格偏执。

(二)问题原因分析—教师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虽然表现在学生身上,但实际上许多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有直接关系。

1、教育思想失当。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譬如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重智轻德,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会引起学生逆反行为甚至对抗性行为。

另外,一些教师对个别学生存有厌恶、歧视的态度,不尊重学生,处理方法简单、粗暴,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消极、畏难的情绪,或激起学生反感,产生师生对立情绪,由此引发问题行为。

2、教学管理能力差。教师缺乏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违纪行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纵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也因缺乏接受教导或改正的机会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

(2)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敏,处处设防,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滥用惩罚,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紧张与焦虑。这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反感或对立,从而诱发学生的问题行为。

3、教学上的偏差。教师教学上的偏差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教学方法呆板、枯燥乏味、学生听课没有积极性;不了解学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讲课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较差、语言含糊不清、学生听不明白;教师缺乏活力,精神不振,懒懒散散等等。这些都容易失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引发课堂问题行为。

(三)总结

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都属问题行为。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始终伴随“试误”活动而发展。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等影响,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作为教育者,我们怎样做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导,用脑去处理,根据问题行为的轻重大小对症下药,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第三篇: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1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要使学生对数学愿学、乐学、会学,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搞好课堂教学管理,也就是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

那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呢?我踏上讲台只有一年的时间,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刚开始心里没有底,觉得很迷茫,我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虽然现在仍然在摸索,但是我觉得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数学。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得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心理基础,对支持、推动学生数学认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学生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从而较好地接受数学信息。我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不是太好,面对这样的具体情况,我除了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和强调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习惯,还花很多的时间思考怎么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北师大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每一课都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甚至有些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出来的,所以我尝试编一些故事,插入一些动画情节,创设符合一年级孩子童真的教学情景,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上我尽量一点一点去模仿动画的效果和声音,慢慢的,我发现有些孩子开始关注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并且精力开始集中到老师这里来,我初步尝到了一点点成功的喜悦。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兴趣,让老师更好的管理好课堂教学,我开始关注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教学,效果不错,课堂氛围很浓,所以我认为要管理好课堂教学,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我们老师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不断改进。

第二,让学生多“动”。

所谓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模、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6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经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地概括出6的分解与合成。因此,让学生多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老师管理好整个课堂教学。

第三,让学生多“说”。

多“说”是指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才能逐步摆脱动作和表象的束缚,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我最开始教学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学生多说,后来,在很多老师的帮助下,我试着一句一句的教,慢慢的,他们就可以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说,因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他们会觉得学习有乐趣,可以体验到成功感,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同,甚至可以得到老师一句“你很大胆”的肯定,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次鼓励,对于整个课堂管理而言,激发孩子多说,就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的焦点放在老师身上,而使课堂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

第四,让学生多“表现”。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爱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小小售货员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成就感。这也有利于老师把握整个课堂的管理。

第五,发挥情感因素的`激励感染作用,增强课堂管理中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不仅是认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尤其是后进生,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感到温暖,经常享受成功的快感,从而更加信任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第六,对于违法课堂纪律的学生,抓典型,当众批评,让其他学生引以为鉴,树立老师的威信。

有时候,为了教学进度,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没有遵守课堂教学秩序,我并没有去理睬他们,但是后来我发现错了,他们一旦第一次“得逞”,那么在接下来的课上,也不会太专心。所以后来,我一旦发现课堂上有学生没有专心,讲话,影响课堂秩序,我便停下来,我并不说话,停顿一会儿,眼睛狠狠的瞪着那几个上课没有听讲的学生,刚开始,效果并不显著,于是我便抓几个没有专心的孩子站到讲台上来,批评他们,让下面没有听讲的学生看一下他们没有专心听讲是如何被老师批评的,这样一来,慢慢的,当我一停下来的时候,教室里便静下来,他们学会看懂我的脸色,看懂了这个时候老师正在等着那几个不专心的孩子的改正。可是即便是这样,仍然会有个别学生是屡教不改,这种学生我上课便提醒他,下课来办公室其余的学生可能就会在心理产生一种畏惧感,慢慢的,上课的秩序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老师说话一定要算话,一旦老师因为某种原因而忘记了,那在孩子的眼里,这个老师就是一个“说话不算话”的老师,所以也没有必要听这个老师的要求了。刚开始,我也会因为一些事情而忘记了处理在课堂上调皮的学生,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上始终是那几个孩子不遵守纪律,不听从老师的要求,甚至是不完成作业。后来,我开始重视了这一点,我说过的话一定要对现,这样在孩子的心理,才会觉得你这个老师很有分量和威严。虽然在课堂组织教学上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可是课堂上出现的事情多种多样,什么样的事情该如何更好的更有效的处理,更科学的处理,还需要自己去慢慢的体会,向那些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方法,总结经验。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2

学习完《课堂教学管理》,深有感触。所谓课堂管理,就是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计划和引导活动,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是捣乱行为和各种纪律问题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成功管理课堂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预防,而不是问题发生后如何解决。

一、建立民主与规范的课堂新秩序

开放而有效的课堂应建立在民主与规范的基础之上,没有觉得的开放,也没有绝对的自由。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盲目地把课堂教个学生,使得学生“一放就乱”。而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教师的权威,“一管就死”。这是对新课程理解和把握不当造成的,新课程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开放的课堂文化,但不是抛开传统的课堂学习规则和良好的学习纪律。

二、合理的教师期望与真诚的关爱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心理成长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望。在每个学生心中,都非常重视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师期望很有必要。对注意力不集中、约束力较差的孩子,教师更应该对其关注和重视。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示赞许和喜爱。每天上课时,要记住微笑的面对学生。对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微笑能让她高兴一天。教师不仅从语言上来表达自己的爱,更要从自己的行为上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关系与爱护。

三、有趣的学习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调动人的注意力。孩子主要有了学习的欲望、需要,就能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1、巧妙导入;2、合作学习;3、进行游戏、比赛;4、采用多媒体手段;5、不知适当的练习。

四、机智的处理课堂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现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上课老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课堂气氛。怎样既制止学生违纪,组织好教学,又增添课堂情趣,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呢?可以试一试以下几种方法:1、旁敲侧击法;2、目光暗示法;3、变换语调法;4、行为指导法;5、心照不宣法; 6、小组管理法。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3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培训心得通过听了陈庆章老师关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专题报告,感受很深。心得体会如下:陈老师提到教学效果好的三要素:从教师德、科研沉淀、教学艺术。我觉得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座位新入职老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可能知识储备与教学艺术都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崇高的职业追求。其次,通过实践,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让学生尽可能的`融入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5、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让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4

作为一名华外的新教师,很荣幸能得到如此多的教学资源,就如这次的学校几位名师的指点,也是要经过无数年的锻炼和积累才能得到的,而学校居然毫不吝惜的拿出来和我们新教师分享,真是感激之至。在敬佩这些前辈的同时,也暗暗赞叹华外的团队的力量和精神。从而更加坚定了一个心中的信念,生在华外是幸运的!虽然现在自己做得不是很到位,第一次考核拿了个待及格,但不管如何,我会坚实的做好自己的事,努力使自己优秀。争取不辜负学校和各位领导的关怀和重视。

下面我就几位名师的指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对于第一个老师詹老师谈到的掌控课堂的知识,詹老师谈到课堂上的三种境界:一是让学生不敢不听。詹老师强调,这是一种铁腕手段,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上好课的前提,不管你的课上的是好是坏,学生听你的,这才是最基本的。尽管你的课讲的很好,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课堂纪律,课堂上乱哄哄的,学生都听不到你的,或者说学生都不听你的,那么一切都是空谈。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上课习惯和课堂纪律,才能保证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我想对于詹老师的这点意见我是深表赞同和首肯的,尤其是作为个新老师,课堂的管理阶段就仅仅停留在这个让学生不敢不听的阶段,甚至是向这个阶段渐渐靠拢的发展阶段。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这点的认识,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七年级9班和10班两个班级,一开始在10班我还没注意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课堂习惯的养成,后来有一段时间因为一开始的容忍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的坏毛病没能及时给予纠正,后来学生都养成了这个习惯,经常因为要停下课来制止这样的行为来维持纪律。后来校长又一次推门听课,给我指出了这个毛病,我就立即醒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来纠正学生的这个坏的习惯。所以对于詹老师讲到的这点课堂纪律是保证有效课堂的基础的`这一个观点深表认同,也深有体会。针对这种情况,詹老师提了以下建议,当然也是詹老师的优秀的教学手段。第一,课前问候,他会中气十足的向学生问好,用自己的狮吼功把学生从那种课后的松散精神状态中拉回到上课的氛围中,同时他也会要求学生全部站直,以表示出上课这样一种纪律性,强调上课的严肃性,让学生感觉到这是要认真的时刻了,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和怠慢。第二,针对上课不认真的情况,詹老师会做出多种变化性的提醒,比如说轻叩学生的书桌,或是给予一个提醒的眼神,或者是讲课的时候停顿一下,以示引起注意,又或者是在提问时故意提那个上课不认真学生旁边的同学,委婉和间接的提醒他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对于那些实在不听话的,就会给予强制性的惩戒,以示警告。这种多元化的课堂管理方式让我想起了上周在龙二高听得那个讲座,里面的观点也是和詹老师一致的,就是教学要富于变化,这样学生才不会厌倦,上课才有生气,学生才有兴趣。真是很好的见解。詹老师提到的第二个境界是让学生喜欢听。我想这都是我们新老师努力追求的方向,也是我们不断努力和奋斗的目标。詹老师在我们面前也是非常的谦虚,称自己现在的阶段也不过如此,其实我们早就知道詹老师在我们学校甚至在整个龙游县都是语文届的支柱和骨干。这也不过是他的谦词。之后他谈到了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听的一些经验。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在这种减负高压的形势下,詹老师提出,第一,课堂的导入要有吸引力,教师可以绘声绘色的讲一个故事,或者朗诵一首优美的诗歌,又或者是故弄玄虚的搞一个猜谜语,都可以让学生很快的进入教学情境当中来,吸引到学生听课的眼球和心力。第二,詹老师提出,应该努力使课堂多一些新意,他向我们举了数学界的学校的泰斗翁根松老师的一堂十多年前的课,让他记忆犹新,也真是因为这节课的课堂模式很新,就是合理和巧妙的运用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第三,在提问的方式上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说可以搞一些形式鲜活的擂台赛或者对抗赛,唤醒学生意识里的那种竞争的劲力。或者是设置一些必答和抢答的问题,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四,教学语言多点风趣。这点我觉得深有益处,因为詹老师也是教语文的,所以他举了个《咏雪》的那堂课一个老师的讲解句读时的方法,举的是个网上的笑话,讲一个领导在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那个不懂得断句的领导因为把这句话断到了尚字后而引出了笑话。这种例子既起到了引起学生兴趣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句读的重要性。詹老师提到的课堂管理的第三重境界是:让学生迫切的想听。这当然是种至高的境界,我想每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平凡的人民教师都想达到的水平。 总之,听完詹老师的讲话,让我茅塞顿开,教学的实践中,真的是很需要这种实践出真知的金刚练就的理论来指导,否则教学就会盲目,陷入无穷无尽的恶性循环之中。尽管做一个教师很苦,尤其是做一个新教师,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至深夜才能睡,即使是很累也要撑着眼皮苦熬,把自己一天的事情做好,把第二天要上的课备好,尽管是周六周日也要忙着跑去办公室把自己的作文批完,尽管要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天天辛勤的忙碌着,但只要相信,这是种进步,对自己是个磨炼,而且自己努力去做了,就无怨无悔了。天空中没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田 雪(北京市西城区第一五四中学)

一、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功能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

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会带来极为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构建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一)组织功能是课堂管理最基本的功能。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依赖于教师对教学设备、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这样,学生才能由分散的个体变成有效的学习集体,教材、教学设备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学活动才能系统、有序地进行。

(二)促进功能是指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合理需要,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释放,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

(三)协调功能是由课堂管理对象的特点决定的。由于课堂是由人、物、信息、时间等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就其中的主要因素人来说,几十个学生在一起活动,没有行动上的协调一致,教学就无法进行。要发挥课堂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管理的协调功能。

(四)维持功能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较持久地维持课堂教学的基本秩序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类型特点

(一)放任型

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较差,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为只顾讲课,不顾效果,放任自由。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漠不关心,也没有积极的课堂管理要求。学生表面上乐得自在,实际上求知需要得不到满足,往往产生对教师的不尊重,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很差。初中生物学科是学生、家长和学校都相对不太重视的小学科,许多教师也因此放任自流,应付差事,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不能为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没有培养出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独断型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求严厉,但这种要求往往只根据教师个人的主观好恶确定,忽视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在独断型管理的课堂上,学生的意见得不到充分发表,且学生往往有一种紧张感、压抑感,容易导致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学效果一般。这样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不利于那些概念性较强或较抽象枯燥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

(三)民主型

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积极、认真、宽严适度,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与指导,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的各种具体措施,都考虑到班级的具体情况,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既亲又敬。在课堂教学上,师生的互动,有效交流得以实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情感型

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教学时语言和表情亲切,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常常从内心发出对学生的赞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这种师生关系,既促进了课堂管理,又对教育教学具有强烈的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奠定了感情基础。

(五)理智型

教师的教学活动非常明确具体,对每一教学过程都安排得科学,严谨,有条不紊,并能采用相宜的教学方法,在什么时候讲述,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时候练习等都安排得非常妥帖,一环紧扣一环。同时,善于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反馈(如表情、态度、问答、练习等),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并掌握教学进程,体现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高超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学生认真专注,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并敬佩自己的老师,课堂气氛显得较为庄重,严肃。

(六)兴趣型

教师运用高超的艺术化教学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并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高超的艺术化教学表现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容的教态、精美的板书和多变的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教学内容鲜明、生动、有趣地表述出来,并能从审美角度对教学进行处理,使之具有美感。自始至终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三、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影响因素(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上课风气

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差的班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会感到吃力;而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好的班级,教师会感到轻松愉快。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教师、班集体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初中生物教师,应克服小学科不受重视的心里,采取有效的方式,形成良好的课堂群体规范和风气,并利用这种风气规范全班的课堂活动。

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影响学生注意力、自制力、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积极手段。生物学知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多从生活中寻找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3.学生的疲劳程度

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课堂教学中学生长时间致力于思考,以及紧张的气氛,容易引起疲劳,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注意力不稳定的原因与脑神经细胞的疲劳有关。学生疲劳时注意力不易集中,思想开小差,容易做小动作。因此,课堂管理应考虑学生的疲劳程度,并通过降低教学难度,穿插有益的活动等方式予以调节。

4.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自制力主要是通过使学生自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推进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考虑班级学生的

自制能力和教师的控制能力,就实验而言,对于过于活跃不好控制的班级,如果演示实验能说明问题,那么就相对减少学生实验。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学威信

赞可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威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学识、能力水平和品行修养,并获得学生的信任和认同,以此树立威信,增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威信和影响力。

2.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

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直接作用。因此,教师要锤炼教学语言,说话要清晰,准确,有力,鲜明,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动作和表情来组织教学。

3.教师注意的分配情况

课堂上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注意。教师的注意意味着发现了他们的光彩,意味着对他们的了解、重视、鼓励、关怀和喜爱。注意有时比表扬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对一个学生长期忽视,不予注意,就等于抹煞他的优点,以至否定他的存在。对性格活泼而又敏感的学生来说,尤其难以忍受。有时有些学生就不甘寂寞,因此而生出一个奇特的事故,通过捣乱把自己变成注意的中心。

4.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教师对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情况,既关系到课堂秩序,又影响教师的教学威信,对教师以后课堂教学管理的效力产生连带影响。所以,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影响课堂教学管理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课堂的学习环境

安静优雅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另外,教室的色彩,直观教具的运用情况,教师的装束、言谈、举止,座位排列情况等,也是教室环境的一部分,对课堂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多媒体盛行以前,我们还能常常看到生物教师在课前,不是拎着生物挂图,就是抱着生物模型,老远就能识别出此教师为生物教师。现

如今,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反而从繁重的教具中解脱出来了,依靠多媒体的视频、图片虽然加大了信息的容量,确忽视了教学场景的布置,只有到了实验室,学生才会些许体会到生物学的气息,不利于学生迅速地进入生物学的教学情境中去。

四、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原则(一)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上认为,人在心情愉快时,更容易接受事物。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一个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二)丰富而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趣的东西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保持注意力。而对于那些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执行,而精神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来学习。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正确使用评价

公正,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在运用评价时一切都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切忌将评价看作控制学生的手段。

(四)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性格特征,都是学生所关注的,也是教师在学生间建立威信的基础。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使教学的组织与管理顺利地进行下去。

五、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常见问题(一)课堂观察不注意,缺乏教学调整

课堂观察是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学调整的前提条件。通过教学观察,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行为的反馈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不但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也要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的教师课堂上一味只注意自己的讲课内容,根本不看学生。观察做不到,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也就视而不见,教学调整也就无从谈起,变成了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

(二)课堂提问不组织,全员参与不够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目的其一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情;其二是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做进一步探究。不管什么目的,面对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发问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回答也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听到,听清楚。当学生声音小,很多学生听不懂,听不清时,教师要给予提醒。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达到多向交流的目的。但很多时候,教师提问前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学生精神准备不足,效果自然不好。有时,当教师看到某位同学不注意听讲,或玩东西,或打瞌睡时,突然叫起这名学生,让其回答问题,目的是让其当众难堪,把提问变成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小,很多同学听不清,教师也不做提示,变成了教师和被提问学生的单独对话,大多数学生茫然坐在那里不知干些什么好。这些都是因为教师组织不到位,形成全员参与不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再有,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回答后,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即使评价也是毫无针对性的“好”,“很好”之类。这类问题也应该引起注意。

(三)学习要求不明确,教学监控不够

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看书、复习、做练习等等,每一项学习活动教师都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然后教师根据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随时给予指导。比如我们让学生做课堂练习,教师布置完练习的题目之后,还应该就完成的时间,可否讨论,可否查书,是写出完整的过程还是只写出结果等问题提出要求,然后教师给予监控。但是我们在课堂上看到是,教师只布置练习的题目,而很多时候不提任何要求。由于要求不明确,学生就会出现各种情况,很快做完的,悠然自得,四处张望;不会做的急躁不安,频繁翻书;个别同学干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遇到这些情况,教师应该监控到位,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别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效率才会高。放弃管理和指导,教师的作用也就没有了。

(四)教学组织不到位,时间利用不充分

教育心理学认为:“注意是感知、记忆和思考等一切心智活动的开端,一丝不苟地读书,专心致志地听讲,聚精会神地思考,这些心智活动自始至终都依靠注意来组织。没有注意,学习就无法进行。”我们课堂教学中有两段时间是学生注意力最差、精神最容易涣散的时间:一个是上课开始后几分钟,一个是下课之前的几分钟。如果老师不注意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就很容易把时间浪费掉。上课开始几分钟,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做的是组织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为学习做好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室前面。而很多教师却不注意做好组织工作,一走上讲台就急于讲课,这时教室乱糟糟的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还有教师讲完课后,离下课还有几分钟,这段时间学生也容易精神涣散,教师应该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干,最好是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的内容,趁热打铁强化记忆,或做些巩固性练习。但是很多老师却不注意这段时间的利用。课讲完了,教师认为已完成教学任务。不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只是让学生随便自主安排看书或做书后练习,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使本节课的学情反馈不能及时传递。

(五)学生课堂违纪,教师视而不见

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很多教师放弃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对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走进我们的课堂就会看到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听课,有的趴桌子睡觉,有的看闲书,有的玩各种小玩意,有的互相传送暗号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批评,不制止,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涣散,这不只是管理能力差,简直就是不负责任了。

六、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解决方法(一)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这一点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识到。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首先每位教师从理论上要懂得管理学常识,特别是有关教学管理的常识,例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等等,看些理论书籍懂得一些道理。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教学管理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提高。我们教师每天都要走进课堂,把每一次进课堂的机会,都当作自己的一次锻炼机会,有意识的练,有目的的练,在练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的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每天都不重复自己,每天都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教学管理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二)努力提高学识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知道的必须比他在课堂上讲的多十倍、二十倍。要使学生愉快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有余力有能力关注学生,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沉着自信,游刃有余,才能从容而镇定的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所以说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是提高教学管理能力的基础。”

第五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教师:杨立辉

组织教学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功。马卡连柯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利用很少的时间”。小学阶段,组织和管理好课堂,是保证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面部表情演习

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小学生的第一节课上做了这样一件事:教学生认读她的表情。轻松的表情、满意的表情、期待的表情、遗憾的表情、自豪的表情、和蔼的表情、失望的表情、严厉的表情。点头,表示致意,同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满意等。摇头表示不满,怀疑,反对,否定,拒绝,不同意,不理解,无可奈何等。昂头表示充满信心,胜利在握,踌躇满志,目中无人,骄傲自满等。头一直往后仰,还表示陶醉。侧头——将头从一侧倾斜到另一侧,表示思考,兴趣,天真等。如学生听老师讲课,歪着头听得津津有味,这就表明听者对讲者的话产生了某种兴趣。

第二、用目光整理课堂

课堂一开始大多数学生还处于课间十分钟的兴奋状态,还没有调整到学习英语的状态,如果老师们着急地去上课,肯定没有效果,有经验的老师会用目光整理课堂。老师整理课堂的目光路线图有四种:

从四个边开始,最后目光都集中在教室最中间的一位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老师的目光在关注他们中的每个人,把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将要展示的内容上,让他们把放松的心情重新收回到课堂中来。老师的目光有时候有语言不能企及的效果。如有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如果老师停下来去批评这个学生势必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效果还不一定好。这时老师严厉的目光可以制止他的动作,温柔的目光可以平静他的心跳,欣赏的目光可以鼓励他积极思考,赞许的目光可以保护他的自尊心免受伤害,肯定的目光能让他将不再有开小差的念头。有时候很多老师试图用更大的声音命令学生“停下来”,但基本没有用。有经验的老师会用目光去解决问题,用严厉略加责备的目光盯着闹得最凶的学生,几秒钟后效果就会产生,闹哄哄的场面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眼光过后尽可能。”

第三、用“三字经”或Chant管理课堂

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方面都有很多要规范的地方,他们对老师的要求还没有意识,用“三字经”或Chant对学生有很好的作用。比如过几分钟发现有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做小动作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训练学生“One,two,three.”学生会条件反射地说“Three, two, one.” 并把小手背过去或者放到指定的位置。老师说 :“ One, two.” 学生坐端正并说: “Sit straight.” 老师指令:“One two.” 学生说:“One, two.Hey, hey.”当学生说One时右手掌放在桌子上,当说two 时左手压在右手上,学生都可以很迅速地坐好。学生都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老师的示范很重要,在整理课堂时老师说:“谁能跟我这样做?”学生回答:“我能跟你这样做。”并模仿老师的动作。如果老师要求把书翻到那一页,学生不一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如果练习使用“谁能翻到16页?”“我能翻到16 页”,效果会很好。在Listen and do和一些TPR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说Do as I do.要求学生说Do as you do.并同时准备做动作。

第四、利用竞赛评价的方法有效约束学生,控制课堂

竞赛性质的教学活动能使教学节奏明快,而且学生都有事可做。利用小学生都喜欢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集体意识浓厚的特点设计竞赛活动,比如男生是太阳组,做一个太阳标志,女生为月亮组,做一个月亮标志分别用磁铁粘在黑板上,画一个竞赛用的台阶。哪个组有好的表现就让代表他们组的标志上一个台阶。假如在教学活动中有某个学生捣乱课堂就让代表他们组的标志下一个台阶,同组中的学生就会相互监督,自我约束,起到很好的管理课堂的作用。哪个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思维敏捷,老师就可以点名表扬并让他所在的组上一个台阶。由于是外语学习,规范简洁的语言能让学生立刻明白要做什么,不去做什么,哪里做得好,哪里该怎么去做,都要求老师的表达清晰、明了。老师可以先把规范的课堂用语写下来,加汉语意思粘贴在教室墙壁、窗户等处的恰当高度,刚开始用哪个指令就用手指向该指令,学生借助汉语意思就能听做。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把汉语意思裁掉,再用这些英语指令学生就都可以听得明白了。

2014.6

下载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推荐5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新兴的学科,已在全国各地铺天盖地地开展起来。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传统......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自身发展规律的限制,自觉性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种情况在低年级表现的非常明显。而为了使课堂教学中生机勃勃,充满......

    组织与管理

    1.在《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358-2005)中对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内容作了如下的规定:①“工程总承包管理应包括项目部的项目管理活动和工程总承包企业职能部门参与的......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如何有效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旨在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关键词:有效组......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快速跑教学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及思路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体育教师应当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教学目标,结合本校及学生实际,制订好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全年、学期、单......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录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 学 分 析 1、教学内容: 技巧:前滚翻田径走和跑(复习):原地高抬腿跑 2、编排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