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口诀教案带反思

时间:2019-05-15 04:0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的口诀教案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的口诀教案带反思》。

第一篇:7的口诀教案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72页

《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

2、记住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7、14、21、28,生找出这几个数在排列上的规律。

2、你能接着写下去吗?说说你的方法。

3、师导:7表示1个7,那14呢?21呢?说出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4、今天我们研究的数都与7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尝试。

1、根据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猜猜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你知道几句7的乘法口诀,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谁来给大家背背7的乘法口诀。

4、打开课本72页,会填的可以直接填写,不会填的同学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内容编制乘法口诀。

5、独立完成后,2人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点拔指导。

1、全班交流乘法口诀。

2、利用乘法的意义,给大家解释每一句口诀的意思。先二人小组交流。

3、选择一句口诀,二人小组合作,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口诀的意义。

4、背口诀。

点拔:难背的口诀多背几次。

四、巩固练习。

1、利用口诀计算73页第3题。

2、出示贺知章《回乡偶书》,读一读,这首古诗的内容共有多少字?你能用一句口诀表示出来吗?

3、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

一个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几天?

一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黑点,6只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黑点?

4、老师今年的年龄比4个7还多1,老师今年多少岁?

5、拓展练习。

7X8

7X10

7X13

五、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遵循一个原则: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

暑假期间我就要求学生背过乘法口诀,所以上课之前多数学生已经能背7的乘法口诀,在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时候学生已经多次经历过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所以学生在背编口诀和背口诀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难度。针对学生的知识起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定位在乘法口诀意义和理解上。学生用乘法的意义和画图两种方式表达对乘法口诀的理解。这样可以避免死记硬背和便于知识的拓展。

数形结合更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材选择了七巧板的素材,我的学生多数对七巧板非常陌生,我认为不利于学生新知的“生长”。因此我采用了让学生自由选择口诀,再画图表示口诀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7的乘法口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背口诀大概用了3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多数学生已经会背口诀了,所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是高。我想:是否可以把这个环节去掉,而增加更多应用口诀的练习更有实效?

因此,要真正在课堂上让学生思绪飞扬,进行有效的教学思考,必须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第二篇:乘法口诀教案及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2、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一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刚才那部动画片啊?那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是啊,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出示幻灯片)大家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晴。在取经的路上只要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颜色的字: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其实这是两句乘法口诀,你知道是几的乘法口诀吗?(7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幻灯片七巧板)认识它吗?你知道一副七巧板由几块组成的吗?(7块)我们可以用这七块板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老师也摆了一些,想看吗?(幻灯演示)

2、老师摆的怎么样?那么我一共摆了几个图案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出示编号)

老师摆一个图案用了几块七巧板?(出示:7)表示有几个7?(1个7)乘法算式:1×7=7或7×1=7 摆2个图案呢?(用了14块七巧板)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如果说2×7=14,师:2×7=14表示什么意思?2个7相加的和是14,也就是7块再加7块是14块。)

那摆3个、4个、5个、6个、7个图案又分别用了几块七巧板,你会算吗?请你把答案填在老师发给你的这张表格里。(生填)

3、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指名回答)

生:2个图案用了14块七巧板,加法算式是7+7=14;

4、我们知道1个7是7。再加1个7就是(2个7),2个7相加和是(14)。乘法算式怎么写呢?(2×7=14或7×2=14)3个7相加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呢?„„

三、独立思考,创编口诀

1、根据上面老师拼七巧板的情况,你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指大屏幕)我们来试试看,你能不能根据1个7是7,编出一句7的乘法口诀?(板书:一七得七)一起说。“一七得七”表示什么意思呢? 那你能根据2个7是多少,来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二七十四)一起说。“二七十四”是什么意思?就是2个7相加是十四。

2、接下去从三七开始你能自己编吗?请大家把口诀写在表格里。

做好的同学可以轻轻地读一读。

3、补充三到七的乘法口诀。(板书)

你们都编对了吗?这些就是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呀?(7句)咱们一起来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些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好吗?

四、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发现规律了吗?同桌两人先互相说说看。

前面一个得数比后面一个得数要少7。后面一个得数比前面一个得数要多7。

再看看前半部分„„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第二个字都是“七”

先让学生背口诀,然后:老师想给你们背一背遍7的乘法口诀,你们想听吗?一七得七,二七得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是„„,四七是多少呢?老师忘记了,老师只记得三七二十一,下一句想不起来了,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帮老师?

2、思考:我记住了“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下一句口诀忘记了,怎么办?

3、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7的乘法口诀。

4、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记一记口诀,老师给你们1分钟时间。

指名背一背。

五、巩固练习

1、对口令。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老师说前半句,你说后半句行吗?(师生对口令)

2、计算,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4×7= 7×7= 7×1= 7×6= 7×5= 2×7= 3×7= 7×4=

3、完成教材第73页第2题。

4、开火车完成教材74页第6题。

5、让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欣赏一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咏柳》(媒体出示)你知道这首诗的正文一共有多少字,用一句乘法口诀表示出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六、总结全课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个7 7×1=7 一七得七

7×1=7

2个7相加 7×2=14 二七十四

7×2=14

3个7相加 7×3=21 三七二十一

7×3=21

4个7相加 75个7相加 76个7相加 77个7相加 7教学反思:

×4=28 ×5=35 ×6=42 ×7=49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7×4=28

7×5=35

7×6=42

7×7=49

《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选取与学生生活或是感兴趣的事组织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前让学生观看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由孙悟空引出两句7的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通过欣赏由七巧板拼出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作准备。在教学乘法口诀之后,我又采用指名回答和开火车的形式,使学生知道每句乘法口诀分别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七巧板图案的个数和七巧板的块数,学生在观察思考中,通过独立计算填写出1个7到7个7相加的结果,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编口诀,全班汇报,然后同桌交流分析每句口诀的特点和联系。学生在大量的自主学习空间里进一步地理解了乘法的含义,也弄清了乘法口诀的来源。

3、关注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7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中:“古诗字数”、“几星期的天数”、“七星瓢虫背上的黑点数”、“钢琴键数”、“童话故事”等内容均取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或学习生活之中。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什么时候会用到7的乘法口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感受数学之美。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时间进一步合理分配。

第三篇: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带反思

二年级音乐下学期总体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学生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歌曲,每学年背唱歌曲4-6首。

3、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

4、认真聆听欣赏曲,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5、初步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

6、能够选择学过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毕竟相处一年半了。大部分的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一些音乐课的习惯:包括正确的坐姿、安静地倾听、整齐自然的歌唱。不仅如此,他们还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周的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大多数学生爱唱爱跳,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想象力丰富。在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作品时,他们能够根据歌曲情绪表达,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非常的可贵。班级中的部分学生已能识读简单乐谱,但多数学生对这一块内容掌握还是较弱的。由于新课程有相应的配套教学光盘,平时上课大多使用课件,经常地听音乐学习歌曲,使得学生的节奏感、合拍能力加强了,学生跟着音乐唱卡拉OK非常轻松。但在进行齐唱时,有的学生好表现,经常会大声演唱,缺乏气息支持,影响了音乐的美感,老师需要时常提醒他们与小伙伴的相互配合协作。两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唱歌时,声音放不开,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胆小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质量提升措施与方法

1、继续抓好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本学期,继续把“课堂表现”(上课纪律、学具准备、举手发言等)作为音乐评价之一,期末采用“自评、互评、他评、师评”的方式进行考评。

2、深入学习“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领悟内在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通过熟悉本册教材和教师用书,对教材内容、编写意图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3、机动灵活的选择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过程,备好每一堂课。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一切音乐教学活动不强求一致,允许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4、课中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真正吸引孩子注意,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后,认真反思教学,及时改进教学。

5、平时,多和孩子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与学生建立亲切友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尽量制造轻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到音乐基础知识、技能。

6、加强实践与创造。平时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孩子们的胆量,但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多‘鼓励’,少‘批评’,树立起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

7、加强综合与渗透,即融入其它学科知识,真正体现学科间的的综合。

8、平时,多上网、多查看有关音乐教育的杂志、文刊,了解教育新动向,不断给自己充电;多向同科目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学生真正爱音乐、爱上音乐课。

具体课时划分

第一课《春天来了》

三课时

第二课《难忘的歌》

三课时

第三课《飞呀飞》

三课时

第四课《美丽家园》

三课时

第五课《快乐的舞蹈》

三课时

第六课《兽王》

三课时

第七课《跳动的音符》

三课时

第八课《新疆好》

三课时

第九课《欢乐谷》(复习)

二课时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春天来了

单元教材分析

1、《大树妈妈》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摇篮曲”风格,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情。歌曲通过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爱,激发学生感受到无限的爱。

2、歌曲《郊游》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3、《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4/4拍。该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4、《春风》: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旋律轻快活泼,充满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全曲为四四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运用弱起小节、切分音、歌词用拟声词“噜”描绘出和煦的春风催付大地的生动场景。第二乐段展现了“嫩芽笑颜开”、“歌声向四方”的春天景色。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大叔妈妈》和《郊游》,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2、对比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用线条、律动展示《春之歌》的旋律走向,感受本民歌《春风》的特点。

3、能准确读、拍带有八分休止的节奏,并能用体态表现时值。

4、探索用身边的物品发出的声音。

单元教学重点:歌唱《大树妈妈》、《郊游》

单元教学难点:声音中点和线的歌唱技巧。

单元总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 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培养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通过表演,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尝试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点

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后切分节奏和修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通过演唱,感受摇篮曲风格,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所起的作用。

资源利用 钢琴、教材、音像资料、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本课具有“摇篮曲”风格,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情。在教唱歌曲时,通过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爱及歌曲本身特点,激发学生感受到无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讲故事,创设意境

2、倾听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谁知道要唱表现妈妈的爱这样的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来唱? 生:抒情 优美

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妈妈有深厚的爱,那么谁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深情?妈妈为你做了什么?

生:做饭 很辛苦 照顾我„„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动物妈妈们也给了自己的宝宝无私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树妈妈是怎么做的好吗?

师:请听一首童话歌曲《大树妈妈》,出示课题:《大树妈妈》

(二)、学习歌唱

1、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大树妈妈”

2、学唱歌谱

3、学生唱歌谱

4、学唱歌词

5、完整的演唱

(三)、创造表现

师:我们通过学习歌曲知道了大树是小鸟的妈妈,那么你知道白云的妈妈是谁? 师 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生:蓝天

师:小鸟们的妈妈是谁?小种子的妈妈是谁?小鱼的妈妈是谁? 生:树林 大地 海洋

师:那么这些植物、动物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大自然

师:那我们的爸爸 妈妈 老师 和你们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祖国

师: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那假如你是白云你的妈妈是蓝天;假如你是小种子你的妈妈是 大地;假如你是小鱼你的妈妈是海洋,那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妈妈辛苦了 我很感谢妈妈 谢谢妈妈 妈妈我爱你

(四)、完美结课

师:我们拥有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非常美丽,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景色宜人, 那么你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你想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什么?(播放多媒体 祖国大好河山美景)生: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主动的感受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教育了学生用语言、表情等等表达歌曲。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郊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唱歌曲。

资源利用 钢琴、教材、音像资料、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歌曲《郊游》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在整堂课中,教师以“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的主题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图。

师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季节?(春天)

春天你最喜欢干什么?(放风筝、游玩)师总结:是呀!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百花争艳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尽情的游玩,闻着幽幽的花香,脚踩柔软的青草,尽情、自在的游玩,肯定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你看,有人正享受着春天 的美好,你听,他们在唱些什么?

2、学生欣赏歌曲《郊游》,进行律动。

(二)、歌曲学习

1、学生说说刚才律动的音乐带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活泼、欢快、有号召力。

师总结:这是一首台湾童谣,台湾的小朋友此刻也沉浸在春天的美好时光里。他们在邀请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让我们也赶紧出发吧!

2、跟着音乐拍手打节拍。(跟着老师做)

师提问:我们来到了郊外,郊外的景色怎样?

学生自由说,老师提示,我们用歌曲的歌词来回答老师。

学生回答: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

3、指导学生朗读节奏。

师:老师想让你们按书中乐曲的节奏来回答老师。

教师出示节奏,先用跑、走、拖来朗读节奏,再让学生加入歌词朗读节奏。

请学生示范,集体示范。

让我们加上我们的小手,边拍边来读一读。学生集体朗读,请学生朗读。

4、春天真美,郊外真美,让人忍不住想唱起来。

(1)、教师范唱歌曲,唱到最后两句可以让学生一起唱。

(2)、跟着老师演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3)、完整演唱歌曲。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提问:唱着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快乐、高兴、兴奋)

师:那你怎样把你的快乐传递给大家,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学生回答:

A可以通过歌声来回答。(教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让学生选择)

B用表情来传达。

C可以边拍手边唱。

教师组织用各种不同地方法来演唱。

5、让学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

(三)、创造表现

1、请个别学生示范表演。

2、跟着伴奏,为乐曲加上打击乐器,加上动作演唱。

3、教师:老师感受到了小朋友们快乐,郊游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忍不住想跳起来,谁来表演为歌曲伴舞,下面小朋友为他们伴唱,伴奏。(打击乐器演奏、学生加入动作表演。)

(四)、完美结课

师:音乐无处不在,在山林间,在小溪边,在马路上、有了音乐电影、电视才更精彩,我 们小朋友们的动画片才更形象,如果我们平常多留心,你就会发现音乐真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真的是很美妙、很神奇。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安排了一些器乐和表演的综合活动。主要是意在锻炼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力。在练习中,学生表现的都非常积极,参与讨论的情绪也都非常高涨。特意安排的小组竞赛的评价方式,更加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最后的汇报表演中,学生都能够自信的展现出自己。需要反思的问题是,在课上要给学生多少练习的时间。我认为,一些平日课上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课上也应该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去对新接触的歌曲有一些把握,并给够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登上舞台展示自己。所以在以后的课上,时间的分配需要更加注重。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春之歌》、《春风》

教学目标

1、欣赏《春之歌》、《春风》,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2、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对两首相同题材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进行仔细聆听与分析。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感受每一段的音乐形象。

资源利用 钢琴、教材、音像资料、自制PPT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春之歌》被标题为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歌曲,让学生用钢琴的所奏的旋律在脑海中编制一副美丽的画卷。《春风》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旋律轻快活泼,充满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教师利用简单的PPT给学生展示歌词、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嫩芽笑颜开”、“歌声向四方”的春天景色。

教学过程

(一)、欣赏门德尔松《春之歌》

1、初听全曲,请学生说一说这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境?(钢琴演奏、潮气蓬勃的春季)

2、分段欣赏。要求学生用色彩表示听不同段落时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A段:绿草茵茵 小溪潺潺

B段:恬静舒缓 活泼激动

C段:春光无限 万物蓬勃

3、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4、小结:这是一首朝气蓬勃表达春天的器乐作品。

(二)、欣赏《春风》

1、完整欣赏全曲,请学生讨论这首作品与刚刚欣赏的《春之歌》有什么样的区别?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声乐作品、表达了歌声响四方的春景)

2、再次欣赏,给作品打上节拍,并且关注大屏幕老师所准备的歌词。

3、用“LU”模唱几句比较熟悉的旋律,感受歌曲。

4、揭题,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5、小结:这是一首活泼欢快表达春天的声乐作品。

(三)完美结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共欣赏了两首有关春天的歌曲,相同的是?不同的是? 请学生各抒已见。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时,我感到了无比的轻松和愉快!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努力做好聆听,在欣赏课的习惯养成上有了很好的开始。整堂课我们感受着春天的新绿,以及春天给小朋友所带来的快乐。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难忘的歌

单元教材分析

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采用2/4拍,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开头四句歌词概括了少先队员爱祖国、爱人民,决心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誓作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思想和情操。曲作者用明朗的大调性、宽广的节奏、经常从弱拍起的灵活多变的句法,和上下起伏度较大的旋律线条,刻画出少先队员昂首阔步、豪迈刚强的英雄形象。中间四个短句,同样处理得果断坚定,铿锵有力。末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全曲的核心和高潮,为了给它作好铺垫,曲作者把前一句歌词“向着胜利勇敢前进”,用不同的曲调重复了三次,把音乐逐步推进,使最后一句高潮得以突出,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音乐形象,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2、《共产儿童团团歌》是《红军根据地大合唱》中的一首奋进向上的儿童合唱歌曲。由女作曲家瞿希贤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歌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不带再现的二部曲式结构。

歌曲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活泼跳跃,干脆利落,透着稚气与顽强。

3、《卖报歌》由安娥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3年底。是一首多年来深受儿童喜爱的歌曲。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期间,认识了一个10岁左右卖报的小姑娘--“小毛头”。小毛头每天清早就要去报馆排队等派报,晚上卖报到深夜,卖不完就要影响一家人的生计。小毛头的遭遇,给聂耳以深刻印象。就以她为原型,写成《卖报歌》。1934年《扬子江暴风雨》在上海公演时,聂耳还特地请小毛头扮演剧中的报童,并在过场戏中唱了这首歌。从此《卖报歌》传遍全国,久唱不衰。《卖报歌》为F宫调式,2/4拍。歌曲的开始即以跳跃的节奏,简朴活泼的音调模拟报童的叫卖声,生动地勾画出天真可爱、奔跑叫卖的报童形象。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演唱《共产儿童团歌》、《卖报歌》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2.能唱准do、Fa两个音,按节拍为歌曲伴奏。

3.能用打击乐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单元教学重点 歌唱《共产儿童团团歌》、《卖报歌》

单元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掌握

单元总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戴红领巾、学敬队礼的活动,激发学生想要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的渴望及对红领巾的热爱。

2.通过创“英雄塑像”培养学生正确区别各种主题、即兴创作造型的能力以及激励学生学习英雄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自豪的演唱

教学难点 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进行曲风格特点

资源利用 教材、音像资料、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在学习时,有同学就对少年先锋队的的概念和职责根本不了解,觉得现在唱这首歌曲是好玩的事情,而认识不到在当时少先队成立的背景和环境是有着生命的危险、肩负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不仅要教会音乐知识,还要向他们渗透少先队员的时代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在《闪闪的红星》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二)、导课

1、出示五星红旗,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2、播放短片,边讲解历史背景。

3、学唱歌曲

a、学会用听觉尽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完整聆听歌曲中学会歌曲。

提示:用手击节拍、踏步走等形式感受歌曲,在多次不同方式的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c、跟琴小声熟悉歌曲,对准歌词,尤其是一音多字处。

(三)、编创与活动

学会歌曲后,在歌曲演唱前加入自编的小军鼓的节奏,或拍击或读出,使歌曲的演唱更有气势(小军鼓的节奏分小组完成,尝试加入的效果)。

1.按固定音型伴奏的方式,用最简单的方法,尽快加入器乐表演中去,尝试伴奏、合作的愉快。

2.听着歌曲录音伴奏,试着跟上歌曲的节奏。

3.分组互相伴奏。要注意突出强拍。

4、提问: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哪些要求?那么作为今天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5、课堂小结。(随音乐全体起立,情绪高涨的演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反思

队歌是一名少先队员一定要学会的,学生对队歌的学习也饱含热情。不光是队歌,行为习惯上的教育更加重要。爱护保管红领巾、正确佩戴红领巾是每个少先队员每天应该做到的事情,也是少先队礼仪的一部分。队礼与呼号是每个队员在重要的活动中应该掌握的少先队礼仪。队员先进意识即每个少先队员应该爱护红领巾,热爱少先队组织,积极参加少先队活动,时刻以少先队员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从小处着手,抓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意识到“为红领巾添光彩”就是为集体、他人做好事,做个文明人。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共产儿童团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饱满的气息,具有力点的声音演唱《共产儿童团歌》。

2.用整齐、神气的踏步来表现儿童团员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

3.通过回忆、欣赏,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歌曲的了解。

教学重点 自豪、坚定的歌唱全曲

教学难点 嘀 嘀·哒

嘀 哒

嘀·嘀

哒嘀

哒。这一句的准确演唱。

资源利用 教材、音像资料、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共产儿童团歌》这是一首诞生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歌曲,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革命歌曲,也是电影《红孩子》的插曲。歌曲具有鼓动性的歌词和号召性的音调,表达了共产儿童团员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附点在音乐中起了推动的作用。所以唱好具有号召性的连续复电部分是歌曲特色也是歌曲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王二小、海娃”等英雄小故事,请学生说说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简介:共产儿童团:同学们,你们其实都是共产儿童团的成员。共产儿童团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在解放前的名字。共产儿童团里的成员们的任务是站岗、放哨等。他们的口号是:准备着,时时刻刻准备着。

3.引出歌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和这些小英雄们有关的,名字叫《共产儿童团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学习歌曲 1.请大家看黑板:× ×.× × × | /

×.×

×× ×— | ⑴用划拍的方式打节奏 ⑵这两种节奏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2.可以把歌词有节奏地读一下吗?

3.请大家一起跟着钢琴来学唱这首歌曲。(2遍,难点模唱)

4.歌词中表达了共产儿童团员怎样的愿望?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这首歌曲?(坚定有力的)

5.老师请男、女同学来比一比谁的声音更有力。

6.请同学们跟着范唱里的小朋友一起来唱,你能唱得和他们一样好听吗? 让老师听听你们的声音。

(三)、背谱。

1、教师唱谱,学生记忆。

2、利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学生记忆乐谱。

(四)、拓展,观看短片。

1、刚才录像中的小朋友拿到枪了吗?他们接下来做了些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回答:他们的心情怎样?在做什么?我们能不能也来学一学?

要求:听好音乐的节奏,边走边唱,声音响亮,步伐整齐。体验进行曲的节奏速度。

3、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一节课。我以“王二小”的故事作为导入,以“少先队员要怎么做”为讨论话题结束本课。整首歌曲围绕四四拍子的特点和附点音符的重复作为重难点,设计了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如传递暗号,让学生掌握“小军号”似的歌曲片段。有了铺垫,在后面学习歌曲中能轻松的解决。还采用了让学生模仿打鼓,踏步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特点。本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学生对一音多字的掌握不够准确,这一点我在设计时并没有在意,在教学时出现了状况。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更细致周到、深入分析教材。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卖报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卖报歌》的典型节奏和歌曲的内容。

2、了解聂耳的生平及作品。

3、学生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及力度变化,理解其音乐形象。

5、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其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其音乐形象。资源利用 音像资料、教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在课的设计上,整节课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由今天学生所熟知的卖报纸自然的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解放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并以故事形式介绍了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感受到了小报童悲惨的生活环境,把学生很快的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接着通过欣赏、感受、学习歌曲,进一步的感受并发现小报童对待这种悲惨的生活环境的态度——乐观、自信、向上!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刻认识到多么值得珍惜,要学习小报童在逆境中要乐观、向上的去面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要把你们的表情写在脸上,把你们的歌声放在心里(播放“国歌”)。

教师: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听了之后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

教师:这首歌曲的曲名是?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同学们已无数次聆听过这首歌,但它却依然那么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么伟大的作品是谁作曲的? 学生:聂耳。

二、新授歌曲:

教师:聂耳不仅创作了这首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还为小朋友写了一首歌曲,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曾唱过,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放歌曲范唱动画片)学生:„„

教师:介绍《卖报歌》的由来,聂耳在上海工作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叫小毛头的报童,„„

教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描写旧社会报童生活的《卖报歌》。让我们分析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是由四乐句组成的,出项了两处不一样的节奏型,这种节奏叫做前八后十六,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吧!练习前八后十六节奏型。

学生:做游戏,练习节奏。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分段学唱这首歌曲。

第一段:先跟琴轻声唱歌谱。你觉得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表现了怎样的心情?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唱?

学生讨论后,再演唱几遍,熟练以后加柯达伊手势。

第二段:先跟琴唱,解决难点部分,最后两句表现了小报童怎样的心情?那该怎样来唱呢?(学生回答,示范)

第三段:老师范唱,请学生找出最激动的乐句,思考该怎样唱? 1.完整演唱全曲。

2.歌曲里的小报童是边唱边卖报的,如果你是小报童的话你会怎样做?(歌表演)

3.领唱、齐唱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把你的表情放在脸上,唱出小报童的欢乐,唱出小报童内心的痛苦。

三、拓展

1、教师:在旧社会,小朋友为了维持生活,为了活命,不怕困难和痛苦去街头卖报,而我们生长在今天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2、请个别课堂表现优秀的同学为大家表演。教学反思

注重音乐的本质特点——感受。首先为学生创设歌曲中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打下基础,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等,通过对歌曲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到歌曲三段歌词表达了不同情感,通过不同的适合歌词表现内容的节奏、速度、力度就能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懂得这些音乐元素的变化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飞呀飞

单元教材分析

1、《小蜜蜂》是一首德国歌曲,2/4拍,整曲只用5个音(1 2 3 4 5)构成,由3个乐句(ABA形式)组成,节奏简单,旋律简洁,易于演唱和表演,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小蜜蜂在花丛中振动翅膀,勤采花蜜的场景,大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2、《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为3/4拍后改成2/4拍,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颂小朋友之间的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旋律活泼,节奏紧凑,且简单易懂,并深入了农村生活。作为农村的孩子,家禽类的动物并不陌生,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们要用贴近儿童心理的教学内容,新鲜多变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天地。同时,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之情。

3、《蝴蝶》是格里格完成的两集《钢琴抒情小品》OP43中的一首清新、飘逸也别具北国风格的动人钢琴小曲。它的调式为A大调,作品将蝴蝶飞舞时的动态描写的栩栩如生,十分形象的表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情景,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风格。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内容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通过歌唱和欣赏音乐中的“蜜蜂”、“蝴蝶”等动物,感受乐曲中的四连音节奏,并且掌握该节奏型。

单元教学重点 四连音教学

单元总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小蜜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愉悦的的心情完整演唱歌曲《小蜜蜂》,了解蜜蜂的相关知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保护益虫之感。

3、过程与方法:以体验为主,用猜谜、闯关、聆听、合作编创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并能清晰演唱。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双响筒、钢琴、图示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这首《小蜜蜂》旋律比较简单,学生自然学得比较快,所以我对这首曲子进行了基础知识学习、编创曲子、延伸情感等环节。首先提炼歌曲中的旋律,以练声曲的方式熟悉旋律;再用谜语与花园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蜜蜂“嗡嗡”声的由来。整节课让学生在歌曲的学唱、模仿小蜜蜂动作的过程中,结合有趣的“蜜蜂与三朵小花的对话”环节,进行重点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连续的八分音符的演唱,更让学生从三段歌词中了解蜜蜂的三个特点(益虫、勤劳、快乐),使学生整节课都有轻松愉悦的感觉。在情境布置与熟悉歌曲的过程中都是用多听、多感受的方法,通过听觉为先导,让学生自学聆听歌曲中“三朵小花”对蜜蜂的赞美,来熟悉歌曲,同时培养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唱音阶,打手势。

2,练声曲:

师:5 | 3 0 | 23 42 | 1 0 |(喵喵喵,猜猜我是谁?)

生:5 | 3 0 | 23 42 | 1 0 |(喵喵喵,你是小花猫!)

(汪汪汪-小黄狗、呱呱呱-小青蛙、咩咩咩-小绵羊等等)二.新课学习。

(一)导入。

1,猜谜语,情急创设。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小精灵,你们猜!它是谁?

(谜语:小虫唱歌嗡嗡嗡,飞来飞去花丛中,勤采花粉多酿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

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生:(采花粉、酿蜜、嗡嗡声。)

2,了解蜜蜂相关知识。

师:嗡嗡声是蜜蜂的叫声吗?

生:(嗡嗡声不是蜜蜂叫声,是蜜蜂翅膀与空气摩擦发出的声音,因为蜜蜂每分钟拍打翅膀200-400次。)

师:让我们学学小蜜蜂啪打翅膀飞一飞。“嗡嗡 | 嗡 0 | 飞吧 小蜜 | 蜂 0 ||”

生:(边读边学蜜蜂飞)“嗡 嗡 | 嗡 0 |飞吧 小蜜 | 蜂 0 ||”

师:随着小蜜蜂飞呀飞,来到了花园里,这里有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忙碌的蜜蜂真是太可爱了,他即爱劳动又团结,你们想不想学习它?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首小蜜蜂劳动场面的一首歌,《小蜜蜂》(播音乐,生完整聆听。)

(二)基础学习。

师:但是小蜜蜂说呀,哼!你们想学会,可没那么简单,得过几关,你们敢挑战吗?

1.第一关:用“哒”拍读节奏。(解决“0”休止符,注意强弱、停顿)

X

X | X 0 | XX XX | X 0 | XX XX | XX XX ||

2.第二关:听音模唱。

师:听钢琴,听到的音用“la”来唱。

生听音模唱。

3.第三关:看谁反应快。

师:这一关叫“看谁反应快”,当听到旋律“5 | 3 0 | 23 42 | 1 0 |(嗡嗡嗡飞吧小蜜蜂)”

随着音乐飞一飞,学蜜蜂拍动翅膀。不是这段音乐时,就不动,能做到吗?

(播音乐,生律动。)

师:小蜜蜂对你们赞不绝口。说同学们反应真灵敏,邀请大家一起来到花园里。(展示图片)

(三)学习歌曲。

1.第一段:

师:花园里有三朵奇特的小花,当小蜜蜂飞过时,小花在与小蜜蜂说悄悄话。同学们来帮老师听一听第一朵小花在说什么呢?

(播放第一段音乐)

生回答。

师揭第一段歌词“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子”

师:为什么蜜蜂会蜇人,还被称为益虫呢?

生:(蜜蜂是益虫,可以采花粉酿蜜。蜂蜜可以解毒,蜂王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师:我们不能伤害它,让我们带着爱它保护它的情绪学一学。(板书“益虫”)

生跟琴慢唱。

2.第二段: 听第二段音乐。

师:第二朵小花在赞美小蜜蜂,你听听她说了什么?

按节奏读歌词“为采花蜜辛勤劳动,为采花蜜辛勤劳动”。

师:小蜜蜂早上采集花粉花蜜,晚上酿蜜,一天到晚辛勤劳动,勤劳吗?

师的亲身经历:(上个月我到济南植物园游玩,被一些小蜜蜂深深感动了,我看见他们正在开放的向日葵的花朵上认真吸允着花蜜,吮着一排排密集的向日葵花蕊,完全不顾在拍照中的我,看着他们做事坚持不懈,那么勤奋的样子,我想呀!它们可不像我们有些小朋友,写着作业喊手累就停笔了,画的画半途而废,你说我们要学习小蜜蜂什么品质呢?)

生:(勤劳,做事要坚持。)

跟钢琴慢唱旋律。(板书“勤劳”)

3.第三段: 听第三段音乐。

按节奏读歌词“花蜜采得又多又香,高高兴兴飞回蜂房”。

师:这一段又告诉同学们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蜜蜂?你说它的心情怎样?

师:一天的忙碌,一天的收获,小蜜蜂满载而归了,请同学们继续保持微笑用快乐的感觉唱一唱。(板书“快乐”)

4.跟琴,完整演唱整曲。(翻开书本第50页)

5.学习歌谱。

师:小蜜蜂说呀,你们唱词唱的那么好听,歌谱你们会唱吗?

生:(跟钢琴学唱音名)

6.找音。

师:小蜜蜂看你们这么聪明,又给同学们出难题了,看看谁最细心,找出歌曲由多少个不同的音组成?

生:“五个音,1 2 3 4 5 ”

三.综合表现:

1.我是小小作曲家。

师:你看,这首可爱的德国歌曲《小蜜蜂》,是由作曲家只用五个音就作出来的,多美的旋律啊,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曲家,只用这五个音作曲子,做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曲子。

①展示旋律填空卡。

②学生分4组思考讨论,选用一个节奏条。

③完善曲子(处理,拍号,终止线,结尾音)。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蜜蜂》这首歌,我们要向小蜜蜂学习什么品质?(益虫,勤劳,团结,奉献)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同时蜜蜂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最后就让我们学着小蜜蜂的样子飞出教室感受美好的大自然吧!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唱好,但是演唱的形式太单一,学生的律动较少,一节课累了老师,闷了学生,节奏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强弱规律的示范。编创曲子时,要先让学生学习唱名。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蝴蝶》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乐曲,从音乐中感受到旋律所编织的蝴蝶形象,并且通过肢体动作深入感受音乐。

教学重点 安静聆听全曲,了解乐曲特点。

教学难点 在教师引导下,划一划乐曲旋律线。

资源利用 音像资料、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学生在听、想、说、演等活动,不仅能够自主地感受音乐的形象,还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及鼓励下,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小动物“飞”的不同形象,并大胆地进行表现。此学习过程,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聆听音乐《蝴蝶》,自由感受音乐形象。

师:“蜜蜂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她的好朋友,是谁呢? 听音乐,找答案。”(学生初听音乐)

二、新课教学

1、与《小蜜蜂》音乐对比,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音乐形象与音乐要素的关系。

师:“你们的感觉都很对。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蝴蝶,是由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听出来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钢琴

2、师:出示课题,提问“可你们知道作曲家是怎样用音符来记录下这首音乐的吗?”随即出示音乐的片段,“请同学们自己画画旋律线条,比较一下旋律线条和《蜜蜂》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得出:旋律起伏很大、音符排列并不密集。

师:是的,就是由于这些变化,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音乐真奇妙。让我们一起来画旋律线条,先用右手画、接着请拿出左手一起(比)划,最后请站起来划一划,瞧瞧现在你变成了谁?

生:(激动的回答)美丽的蝴蝶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蝴蝶吗?听着音乐片段试一试

4、学生尝试探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蝴蝶飞的形象。

师:“除了这样飞,蝴蝶还有哪些其他的飞的姿势?你认为音乐中的蝴蝶是一直在飞还是飞一飞停一停?我们再听着音乐,想一想,试着做一做。”

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快乐的尝试着

三、拓展

1、请学生上台表演,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师邀请个别有创造性的学生上台,示范。如:用交叉的两只手掌,表示蝴蝶的翅膀飞;将两边的胳膊屈起,放在背部代表蝴蝶的翅膀等等。

2、完整地聆听音乐,学生和小伙伴一起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蝴蝶。

(有的学生座在凳子上,高举着交叉的两只手掌,模仿蝴蝶飞;有的和小伙伴一起双双飞舞;还有的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蝴蝶,挥舞着双翅,在教室里翩翩起舞„„)

教学反思

教师讲授部分太多,应该考虑以学生感受为主。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一对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

2、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讨论、创编、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的快乐,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创编歌曲的伴奏,同时体会相互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动画片段,结合歌曲本身特点进行学习。

教学难点 歌曲中装饰音及四连音、后十六的节奏准确性。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VCD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儿童教材的来源之一,是真正的儿童游戏和儿歌,及喜好小动物的天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通过有趣的游戏,生动的儿歌,形象的影视(动画片),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将歌曲教学、即兴创作等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多彩,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打招呼,师生认识

节奏练习:我是钟老师,呼叫某某某

二、新授歌曲,激发情绪。

1、欣赏引入,铺垫情绪。

欣赏VCD《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导入新课。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在这里做活动,真的很开心!为了表示我的开心,我特地准备了一张VCD请大家欣赏!你们看,有一对好朋友在一起开心的跳起舞来!真开心啊,真是一对好朋友!

(抓住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性,以卡通动画替代说教,并体验歌曲情绪铺垫。)

2、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

老师:今天还有一对好朋友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呢。这对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大家听听看,是谁呢?

(出示小伢伢和小妞妞的玩偶,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3、揭

题。

鼓励学生给歌曲起名字。

(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师:小伢伢和小妞妞这首歌还没有名字,想请小朋友们给起个歌名。—— 《一对好朋友》。

4、很好,那我们现在来学学这首歌曲吧。

5、是范唱,学生跟琴轻轻的演出。

6、学生跟琴慢慢的演唱。

7、学生跟琴演唱数遍,过程老师解决学生演唱出现的问题。

8、完整演唱歌曲,并一起表演。

三、游戏《拉钩钩》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一对好朋友》,里面的小伢伢和笑妞妞是一对好朋友,那么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呢?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等)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间友谊,并知道友谊重在保持。(巩固友谊,体会找到好朋友后的喜悦之情。)

现在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钩钩,对我们的友谊来一个承诺吧!集体表演唱律动《拉钩钩》。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真是难得,要好好珍惜相互间的情谊啊!朋友间要相互和睦、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信任。(学生自由地手拉手随着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华,我尽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导入的时候让学生欣赏了他们熟悉的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引入到新课教学。在歌唱的过程中,抓住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学生掌握比较好,附点四分音符和倚音的演唱都比较正确,歌曲的表现性也不错。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德育,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人和动物也是好朋友,也要和谐相处。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美丽家园

单元教材分析

1、《吉祥三宝》是由布仁巴雅尔作词作曲。4/4拍,宫调式,二段体。A段的旋律简洁轻快,四个乐句说唱结合,充满童趣。

2、《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歌曲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的热爱,通过对比教材的学习延申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通过教材的延伸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蒙古民族风情,增进民族间的团结,同时通过歌曲的演唱、舞蹈、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及其对音乐的兴趣。

3、《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五声调式的藏族民歌。歌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XX XX|X X|节奏音型很有特点。第二部分节奏拉宽,一个七拍的长音好似人们在高歌吟唱。第三部分完全再现了第一部分主题。唱了这首歌,你一定会想起一群身着彩艳盛装的藏族人民跳着欢快的踢踏舞的热烈场面,歌词中的衬词“啊嗦啊嗦马里拉”贯穿全曲,使歌曲的欢乐气氛更为热烈,抒发了藏族人民热爱家乡和庆贺丰收的喜悦心情。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快和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加入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2、以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能模仿教科书插图动作,边唱边演,背唱歌曲。

单元教学重点 歌唱好《草原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日喀则》

单元教学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及民族特色。

单元总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吉祥三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蒙古草原的广阔景色,激发幼儿热爱草原的情感。

2、理解歌词,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爱亲人的情感。

3、引导幼儿用舞蹈动作表现草原生活。

教学重点 能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了解部分蒙语歌词

资源利用

1、太阳、星星、月亮、绿叶、花儿、果实、爸爸、妈妈、宝贝图卡。

2、蒙古草原图片(射箭、骑马、摔跤)

3、《吉祥三宝》的flash及伴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歌曲大家比较熟悉,但是唱好并不容易,首先歌曲是说唱形式,其次歌曲中有不少的蒙语部分,教学的任务就是如何让学生说唱转换自然,对蒙语的意思略微了解,方便歌唱。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它的名字叫《吉祥三宝》,我们先来听一遍。

2、好听吗?你们知道它来自哪里?

二、介绍蒙古草原及其民族特色,引导幼儿用舞蹈表现。

1、它是来自我国的蒙古大草原上的一首歌。你们知道蒙古是什么样的吗?(看图片)它有着一大片的草,在那里人们养马、牛、羊等动物,并要出去放牧,他们都住在蒙古包里。

2、蒙古人最喜欢玩三样游戏,一个是射箭,你们看他们是怎么射箭的?谁来学一下。(幼儿做动作,教师指导,全体幼儿一起做)还有摔跤和骑马。(同上)

3、我们来学学他们的这三样本领。(三个动作连贯的做一遍)

4、我们来听着音乐再来做一遍。

三、理解歌词。

我们知道了蒙古人喜欢玩的游戏,而且我们也学了一下。那你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

1、(分别出示太阳、月亮、星星)先是女儿问爸爸:“爸爸!”爸爸回答:“唉!”接下去女儿唱:“nar sala aodeng guoru you wei ”这句的意思就是:“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呀?”爸爸回答:“oh qiemenlegong”这是什么意思?(吉祥三宝)

2、(分别出示绿叶、花儿、果实)女儿又问:“narchi cici jiemes guoru you wei ”这句的意思是:“绿叶、花儿、果实是什么呀?”爸爸回答:“oh qaiemenlegong”知道什么意思了吗?

3、(分别出示爸爸、妈妈、宝贝)同上。

4、最后女儿和爸爸一同唱:“gur gulen yi sen hus bi tu lei ”这是告诉我们“吉祥三宝永远都是吉祥的一家”下面第二段是女儿问妈妈,意思和第一段一样,第三段是爸爸妈妈问女儿的。

5、我们现在知道这首歌的意思了,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说这些东西都是吉祥三宝呢?

6、教师小结。

因为吉祥三宝中这三宝是一家人,这一家人是吉祥的一家,所以我们把他们叫做吉祥三宝。他们永远都相亲相爱,互不分离,谁也离不开谁。

7、我们现在一起来唱一遍。我做“女儿”,男小朋友做“爸爸”,女小朋友做“妈妈”。

四、结束活动。

我们学会了唱这首歌,又会跳蒙古舞,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唱歌跳舞吧。

教学反思

这本是一节欣赏课,但是由于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所以成为半欣赏半教唱,主要还是让学生以体验为主,效果良好。若是在拓展部分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效果更好。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蒙古民族风情、音乐、舞蹈。

2、技能目标:学会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感情的演唱。学习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随音乐作简单的即兴创编表演。通过节奏练习、演唱、创编、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和良好的乐感。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蒙古歌曲,学跳蒙古舞蹈,培养学生对草原及蒙古族的喜爱之情,增进民族团结。通过集体创编表演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会创编协调大方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把握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掌握八度音程跳跃。

资源利用 自制课件、音响资料、教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学生对蒙古风情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马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带领学生做起码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

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喜欢骑马射箭,能歌善舞。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为主,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课件展示:蒙族服饰)男女都穿宽大长袖的袍子系腰带,长筒靴,平时以红、黄色布缠头,女子盛装时戴漂亮的头饰。

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你想参加吗?

生:想。

3、创编,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谁想来为大家表演摔跤、骑马、射箭的动作呢?

生:试着表演创编的动作。

师:谁能为这些动作配上声音呢?

生:创编声音并上台表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摔跤:嘿—嘿—,骑马: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戏:找朋友

师:这些动作下面有几种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那个动作交朋友呢?(出示动作名称、节奏与象声词的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节奏。)

5、课件三幅画面,师选择不同画面,请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新授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欣赏歌表演,再次感受歌曲。

师: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热闹又动人,这里的人民热情善良又勇敢,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好吗?(好)我们就为他们献上一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还为它配上了好看的舞蹈,请大家来欣赏!(课件展示:歌词图片,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生:欣赏歌曲,观赏老师的舞蹈。

2、熟悉歌词。

师:请大家看看歌词中有没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3、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再次熟悉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还想再听吗?

生:想

师:不过这次老师是有要求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为歌曲伴奏,比如:拍手、跺脚、拍肩等都可以,请欣赏!(播放歌曲)

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身体来搬走。

4、跟钢琴直接唱歌词,教师伴奏。

师:在唱的时候,你认为那一句最难唱呢?(引导学生自己找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生:第三句。(八度音程大跳和附点)

师:谁来当小老师,帮他唱好这一句?(指名两名学生上台教唱,老师在一边点拨)

5、师生对唱一遍。(教师伴奏)

6、直接跟钢琴完整的唱歌词,教师伴奏,穿插歌曲的处理。

师:刚才大家唱得不错,请说说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唱呢?是唱得强一些还是弱一些?

生:讨论问题后按自己的方法表现歌曲。(教师伴奏,学生唱)

7、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创编动作,最后放歌曲完整的表演唱。

师:大家已经会唱歌词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给他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

生:想。

8、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除了唱歌、舞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表现这首歌曲吗?

生:乐器。(自选乐器并试着演奏。)

最后师生一起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放歌曲录音)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会了唱歌、舞蹈,为歌曲伴奏)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很想记住你们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请大家再次为我和台下的老师们表演唱这首《草原就是我的家》!(在集体歌表演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歌曲舞蹈都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喜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丰富多样,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愉快的参与学习。同时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学习为主体。

3、以音乐为主线,将舞蹈与音乐结合,“唱”“动”结合相辅相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愉快的学习环节。

4、教学环节连接自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感受西藏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风格。

2、技能目标:

能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深刻体会歌曲中抒发的藏族人民热爱家乡的喜悦心情。

初步接触了解藏族踢踏舞,通过学跳几个踢踏舞步,从而让学生喜爱上藏族歌舞艺术。

通过歌词创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

3、情感目标:

从《我的家在日喀则》到《我的家在句容》,在学生情感的自然迁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轻快和连贯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深刻体会歌曲中表现的自豪、喜悦的情绪。教学难点

1、歌曲第二部分的七拍长音要唱得饱满、连贯。

2、通过藏族踢踏舞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

资源利用 音乐资料、教材、相关视频、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以舞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藏族、了解音乐特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分多 钟形式来熟练歌曲,创编歌曲。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把学生带入浓郁的藏文化氛围。

一、了解藏族风土人情

1.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曲描述的是我国的什么少数民族吗?

2.你对西藏游多少了解?同学们随便说一说。

二、了解藏族踢踏舞

1.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舞蹈主要有三大种类旋子舞(以长袖善舞为特色)、锅庄舞(一群人围成圈边唱边舞)、踢踏舞(以脚下踢踏为主),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藏族的踢踏舞。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藏族踢踏舞。

2.怎么样?是不是挺带劲的?在藏语里,踢踏舞被称为“谐桌”,即脚上的舞蹈,藏族踢踏舞注重的是舞者脚上的跳、踢、跃和跺等动作以及产生的音响效果。想不想学跳藏族踢踏舞?(师教退踏步动作)

3.跟着《我的家在日喀则》音乐片段跳一跳

三、歌曲学习

1.初听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一首歌曲,是一首藏族踢踏舞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请仔细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师介绍:“日喀则”读KA,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藏语中“日喀则”最肥沃的土地、最美好的庄园的意思。“啊嗦啊嗦马里拉”是藏族歌曲中的衬词。

2.难点解决:学唱第二部分长音处。

①这首歌曲是日喀则的孩子们在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家乡呢?听!他那长长的吆喝声,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呢!(师播放七拍长音处)

②请你数一数这个长音一共有几拍?猜一猜藏族孩子亮着嗓子长长的吆喝时会做些什么动作?合着音乐做一做动作。

③最后一个“啊”处是什么记号?为什么要用下滑音记号?(师范唱有下滑音的和没有下滑音的,让学生体会此时的感情)生用兴奋而短促的声音唱下滑音“啊”。

④完整唱这一句。

3.再听歌曲

从同学们刚才这么激动的声音当中,我仿佛真的看到了日喀则的冰糖和葡萄,(出示冰糖与葡萄的画面)瞧!那一串串轻轻一咬就能流出蜜汁的紫葡萄和晶莹剔透如水晶般的冰糖,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啊!下面我们再次来听一听藏族孩子是如何自豪的介绍他们家乡的吧!

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4.学唱一、三两段

①找一找一、三两段的异同 ②跟琴唱谱 ③加入歌词唱

④师生合作唱(先师问生接唱,然后生问师接唱)

5.学唱第二段

①生唱一三段,师唱第二段

②第二段曲调比较蜿蜒曲折,但是它有几小节的旋律是相同的,下面老师把这段曲谱给大家唱一唱,请你仔细找一找,哪些小节旋律相同。

③生跟着琴唱一唱曲谱

④把歌词带入唱一唱

⑤比较“拉”唱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歌曲。

⑥完整演唱第二段

6.跟着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师生合作唱)

四、创编歌曲

1.日喀则是个好地方,其实我们的家乡句容也同样是个好地方,这里有美味的草莓、葡萄,有闻名全国的茅山、宝华山,下面我们就用《我的家在日喀则》旋律填上词,来唱一唱我们的家乡好吗?(生试着填词,师在电脑上记录下来)

2.生唱自己填词的歌曲《我的家在句容》

五、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西藏,领略了那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与音乐舞蹈,藏族还有更多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等着同学们去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网络等手段继续学习,老师也欢迎同学们课后多与我进行交流。好,今天的课就到这儿结束,最后我们一同用藏语“扎西得勒!”相互到个别吧,扎西得勒!

教学反思

藏族是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而西藏的音乐舞蹈与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学生了解音乐的同时,也要适当了解一些西藏的人文风情。这样,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西藏的音乐。但是西藏本身的文化过于厚重,而我的学生只是一群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介绍过多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因此我确定让他们也在课堂上来一次旅行,去看西藏的美丽风光,听藏族欢快的音乐,跳有代表性的藏族舞蹈。进而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但是秩序上有些乱,尤其是没有分配好男生的事情,在今后的课中需要改进。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快乐的舞蹈

单元教材分析

1、《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自然、流畅,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2、《喜鹊钻篱笆》是一首贵州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五声宫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求杜拉来翁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歌曲表现

单元教学目标

1、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和《喜鹊钻篱笆》,能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2、背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3、认识小节线、小节、终止线,并能实际运用。

单元教学重点 背唱歌曲、认识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单元教学难点 能随音乐的律动欢快的舞蹈,模仿创编。单元总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 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并由本课主题向音乐内部元素(速 度、情感)及音乐外部元素(环保、民族文化等)拓展。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知识与技能: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孔雀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用优美的语言、舒展的歌声及肢体动作编创一定的情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重点

1、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2、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难点

1、从音乐中感受孔雀优美的形象和从容的步态;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资源利用 钢琴、教材、音乐资料、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用猜谜的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模仿孔雀的动态,启发学生感受傣族音乐、舞蹈的风格特色。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增加实践性。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律动《这是什么》

2、创设情境

我们来轻松一下,猜谜语: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呆,尾巴像把扇,展开人人爱。

3、在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伴奏下欣赏图片

教师介绍:你们知道孔雀生活在什么地方吗?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也是“孔雀之乡”。它是傣族的象征。

二、歌曲的学习

1、欣赏《金孔雀轻轻跳》,老师伴舞,观看傣族舞蹈。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舞蹈都表现傣族风情的,你们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傣族风土人情吗?(傣族的衣服很漂亮;傣族人民个个都能歌善舞,傣族人生活的地方很美丽等„„)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图片)

① 介绍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

②介绍傣族的竹楼。(出示图片)

③介绍泼水节在每年公历四月(傣历六月)间举行,是傣族最为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出示图片)

④介绍傣族妇女的服饰。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图案多种多样,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出示图片)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介绍傣族语:小卜少(小伙子)、小卜冒(小姑娘)。

聆听范唱。闭上眼睛想想傣家人民和小孔雀的景象。

3、歌曲的演唱(1)读曲谱(2)视唱曲谱

(3)随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寓教于乐

1、教师带上孔雀头饰,扮成孔雀。

2、介绍孔雀是傣族人们的吉祥鸟,所以傣族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表现孔雀的(展示《金孔雀轻轻跳》的舞蹈并交待傣族舞蹈的轻盈、柔和)。

学习傣族舞蹈动作《金孔雀轻轻跳》共有四组动作:

动作一:孔雀鹤立(学生模仿孔雀的动作,教师可提示)孔雀是傣族人民的吉祥鸟,所以傣族的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表现孔雀的。师生一起做一个表现孔雀的简单造型——孔雀鹤立。做法:双手呈冠形,右手上举略弯曲,左手提襟。

动作二:孔雀开屏

(一)动作三:孔雀开屏

(二)观看在舞蹈中运用孔雀开屏的动作进行造型

动作四:傣族舞语汇用动作表演歌曲。

3、师生齐唱共舞。(跳孔雀舞)学生可跟着老师一起跳,也可自己创编好的动作。

4、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大孔雀给他们戴上孔雀头饰。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同学们争当小孔雀翩翩起舞。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小孔雀漂亮吗?云南省是我国唯一有孔雀的地方,孔雀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因为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保护得很好。它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之一。你们还知道哪些美丽的小动物呢?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这些小动物都非常的可爱、美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要保护环境,让动物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爱护动物,不滥杀滥捕动物,更不能吃国家保护的珍惜野生动物)”

五、同学们随着音乐模仿小孔雀,翩翩起舞地离开了教室。

教学反思

本课老师用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新课的趣味感、新奇感。本课我注重了难点乐句教学。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又能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在熟悉节奏旋律后,解决了难点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已是轻松自如了。音美结合,是我们一直都在进行研究的一个课题,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多方面激发兴趣。培养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创造机会,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设置了画孔雀这个环节。最后我进行了德育教育中的环保教育和爱心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喜鹊钻篱笆》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用轻快地声音演唱歌曲。

2、有秩序的进行游戏活动,增加学习兴趣。

3、学习几个彝族动作。

教学重点 歌曲的演唱情绪 教学难点 音乐活动

资源利用 钢琴、教材、图片资料、音乐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歌词比较特殊,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来提问,促进他们更加细心的发现民族音乐的特点及文化特色。另外本单元的主题就是“快乐的舞蹈”,教会几个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可以让学生多方面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律动引入,营造氛围。

1、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师生共同律动,感受彝族舞曲风格。

2、请学生谈一谈曲风,引入话题“彝族”。

二、走进彝族,了解民俗。

1、播放《喜鹊钻篱笆》,观察歌词、插图、初步感受歌曲特色。

2、请学生问老师问题,“听完歌曲后,你有什么想问老师的”?

3、引导学生从乐曲速度、歌词大意、服饰特点着手问问题。阿西里西:我们是好朋友求堵拉来翁阿: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

三、歌曲学唱。

1、范唱歌曲,请学生帮助教师打上节拍。

2、节奏掌握,读读歌词。可以采用接龙方式熟悉歌词。

3、教师唱谱,生填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

5、随音乐律动,激发兴趣。教学生掌握基本的彝族动作,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体验音乐。

四、游戏拓展。

联系课本,设计拉圆圈的游戏活动,表现同学们团结友爱、庆祝自己节日的情景。

教学反思

由于歌词特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上课捣蛋的学生乱起哄,有的班级通过正面引导,效果还不错,但是个别班级捣蛋鬼比较多的,在学习这首少数民族歌曲时有些困难,在今后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还需要寻找更好的办法让学生接受。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兽王

单元教材分析

1、《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乐曲主要以钢琴的颤音形成森严的森林氛围和狮子的吼叫声。

2、《两只老虎》是法国的一首童谣,也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歌曲。歌曲只有九度,旋律简单流畅,采用级进的方式,歌词生动有趣,适合边游戏边唱。

3、《猫虎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幽默诙谐、极富童趣,歌词来源于民间故事。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听辨出《狮王进行曲》中演奏狮子吼叫的乐曲,用“BENG”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用动作表现狮子威武的形象。

2、能够用自然、幽默的声音演唱歌曲《两只老虎》和《猫虎歌》,并有感情的进行歌唱。

3、了解《两只老虎》的演唱形式,并能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单元教学重点 《两只老虎》、《猫虎歌》的演唱

单元教学难点 听辨《狮王进行曲》和《两只老虎》的声部训练。

单元总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狮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狮王进行曲》,加深学生对音乐力度、速度、旋律等要素的感 受和理解。

2、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对音乐力度、速度、旋律等要素的感受和理解体验角色的性格。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对音乐力度、速度、旋律等要素的感受和理解体验角色的性格。

资源利用 磁带、录音机、钢琴、自制课件、图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纯器乐欣赏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若要完整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本节课运用故事情节贯穿课堂,给学生解决听不懂的困难,再结合表演,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做狮王的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导言:今天,老师将要带领同学们去效游。

2、播放歌曲《郊游》音乐,全体同学律动表演。

3、教师:瞧!我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出示课件:美丽的森林)

(分别出示青蛙、小鸟、小马、松鼠的图片,让学生声音模仿,体态表演)。

青蛙

: 呱

小鸟 : 叽叽 喳 叽叽 喳 叽喳 叽喳 叽叽 喳

小马 : 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

松鼠 :吱吱吱吱

吱吱吱吱

吱吱吱吱 吱吱吱吱

二、感受音乐:

1、(1)教师:突然,森林里响起了一种奇怪的声音,你听,会是谁来了?(播放狮子的吼声)(出示课件:吼叫的狮子)

(2)再听狮吼,进一步感受狮子的威风凛凛。

(3)师: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听听看,在这段音乐里狮子吼了几声?(播放《狮王进行曲》)

(4)再次欣赏音乐,学生讨论狮子吼叫的次数。

(5)师:到底吼了几次呢?是什么乐器模仿它的叫声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边欣赏教师边演示狮吼图片)(6次、钢琴)

(6)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谱写的《狮王进行曲》(出示课件)

2、完整欣赏音乐。

(1)师:听听狮子除了吼叫,还在做什么呢?(提示:散步、巡视)

(2)师:它是森林之王,它在巡视它的王国时,每一步迈得很扎实。你们想想看,它一边走一边会唱些什么呢?老师先来模仿狮王唱一唱。你们呢,也一起来体验一下狮王的威严,好吗?

(师演唱“我是狮子森林之王,我的叫声吼吼吼”)

(3)师弹琴,生学唱两遍。

(4)完整欣赏音乐,听听这一小段音乐出现了几次,就表示狮子王去了几个地方,发表了它的宣言。(学生回答,根据回答,再次欣赏,教师用脚步演示:4次)

3、了解狮王。

(1)师:看到狮子出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样呢?

(2)师:说说你对里面的狮王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表演训练。

1、师:在狮子大王出来巡视时,小动物会表现得怎样呢?(鞠躬、拍手欢迎、跳、叫等)有谁为它开路呢?(卫兵),它还会带着一个小狮子呢!

2、师表演。(选一个小狮子,四个卫兵,其余四组各作小鸟、小马、松鼠、青蛙表示欢迎)(播放音乐)

3、选学生表演好的展示。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法国圣桑谱写的《狮王进行曲》,在这里面狮子大王去了四个地方发表了它的宣言,吼叫了6次。小朋友都表现得真棒,真像一个狮子王。

五、听《郊游》的音乐唱着离开教室。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两只老虎》

教学目标

1、指导同学用富有弹性和有活力的声音唱《两只老虎》。

2、初步接受合唱训练,唱好轮唱局部。

3、通过创编游戏,培养同学的扩散思维、与同学合作的能力,多种形式巩固歌曲有感情地进行扮演。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在唱游中培养同学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二部轮唱。引导同学发明性地学习歌曲,发展其想象力与创新力 资源利用 音乐卡片、教材、钢琴、音乐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低年级同学在演唱时存在叫唱和自顾自唱的特点,歌曲《两只老虎》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二部轮唱,所以本课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和谐的进行二部轮唱。我先在歌曲的教学中加强音准和节奏的练习,使同学在齐唱好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行二部轮唱,并且要求同学在二部轮唱时学习倾听和控制,从而达到满意的轮唱效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音乐中迎接同学进入课堂。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学唱《两只老虎》

1、谜语导入:

师:我要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反应最快。

“说它是猫不是猫,体型它比猫还大,身穿一件花皮袄,森林之中它为王。”(指名说,生答谜底)

师:你见过老虎吗?它长什么样?谁来说说?(指名3位同学说)

师:那么,我们的谜底就是“老虎”。

2、分声部训练:

(1)回音游戏:

师:在神秘的大森林里,生活着一对老虎兄弟,它们团结友爱、形影不离。一天,它们从大森林里跑到了山谷里,突然,弟弟不见了,哥哥很着急,对着山谷大声地叫了起来:“弟弟”(拉长、加大声音)。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呢?(指名说)

师:让我们一起来玩玩回音游戏,谁愿意来?(指名2对同学上台玩)

师:刚才这两组同学的扮演如何呢?请大家来评一评。(暗示同学说出回音比原音小、轻)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和你们玩一玩,我来做原音,你们来做回音。(师:两只老虎;生:两只老虎)

师:同学们扮演的是回音,应该比我的声音怎么样?(轻一些)

(2)学唱单声部歌词。

3、学习新歌:

(1)初听歌曲:

师:在同学们刚才热心的协助下,老虎哥哥找到了它的弟弟,你看,它们俩唱着歌,欢欢喜喜地向我们走来了。

(2)复听歌曲:

师:这是一首法国童谣,歌曲的名字叫《两只老虎》,老师范唱歌谱。

(3)学唱歌谱:

用音符卡片做游戏,找出要唱的音。

师生合作“演奏”乐曲。

师生对唱歌谱:

师: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这首歌谱,我唱一句,你们唱下一句。

(4)跟音乐唱歌曲:师: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相信同学们平日里也听到过这首歌,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放声歌唱。

(5)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

师:在同学们的歌声中,虎哥哥和虎弟弟团聚了,它们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指名说)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唱起来、跳起来。(放儿童歌扮演视频)

(6)分句学动作:

师:你学会了哪个动作?让我们也来学一学。

(7)完整歌扮演。请你扮演给后面的家长看看。

(8)分声部演唱:

师:虎哥哥和虎弟弟可高兴了,它们邀请我们按二声部的方法来轮唱这首歌,下面,同学们唱二声部,我唱一声部。

师:同学们,我们换过来试一试。

师:下面1、2、3小组唱一声部,4、5、6小组唱二声部。

师:下面换过来,4、5、6小组唱一声部,1、2、3小组唱二声部。

(9)分声部扮演唱:

师:同学们的精彩演唱让老虎兄弟佩服不已,但是它们觉得大家表情还不够好,全班起立,让我们把歌曲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一次,假如你愿意,还可以加上动作,哪个小组愿意唱一声部,哪个小组愿唱二声部?

(三)歌曲创编

1、师:歌曲中提到了什么奇怪的事?(指名说)

师:假如让你来编歌词,你会编什么奇怪的事?(指名回答)

2、创编游戏:一只老虎、两只老虎、三只老虎„

3、小结:

师: 老虎是森林之王,可是老虎的数量却越来越少,它是国家一级维护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会保护它,我们人类的朋友!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猫虎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能力,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表演,表现本课主题。

3、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猫虎歌》,并有感情地进行表现。

教学重点 结束句的节奏掌握。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多种形式编创表现猫和虎的故事。

资源利用 教材、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诙谐幽默的歌曲,再通过分角色表演,提高歌唱和表演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活动尝试

1、媒体展示大森林场景,小动物们在林中嬉戏。教师用语言描绘画面场景。

2、提问:谁是森林之王?(媒体出示老虎画面)

3、用多种方式表现老虎的形象。

(1)教师提出要求:你能唱唱关于老虎的歌吗?

(2)教师提出要求:用声音、动作或打击乐器模仿老虎的神态和表情。

(通过模仿老虎的神态和表情这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老虎是强大的这一概念,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4、表现小猫的形象。

师:有一种动物和老虎长的很像,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出小猫)

师:你能用声音、动作或打击乐器模仿小猫的神态和表情。

二、故事导入

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关于小猫和老虎的故事。(媒体展示猫和老虎的图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曾拜一只猫儿为师傅学本领。猫师傅就将本领一一传授给了老虎,老虎想到自己的本领已经学到手,就神气活现专门欺侮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弄得小动物们都很害怕,此时老虎就更加威风凛凛了。这时候狡猾的狐狸给老虎出了个主意说:大王大王,你如果能吃掉猫,那你可就“天下第一”了,老虎一想:哎!这可是好主意啊!第二天,森林里的动物们正在森林里玩的热闹,一声大吼,吓得小动物们都瑟瑟发抖,一个个都逃走了。猫没料到老虎会来吃它,当老虎要扑向 “师傅”的瞬间,但猫却没有被老虎吃掉,你们想:猫师傅用了什么好办法智斗老虎的呢?(提示:师要边说边表现出猫的聪明和老虎的神气活现,威风凛凛的形象)

(通过老师讲故事这一实践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会下面的表演做好铺垫。)

2、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示:在此要考虑到学生的发散的多种思维,进行巧妙的评价,并能把这种思维很好的收集回来)[如猫师傅留下一招“爬树”的本领没有教给老虎,猫儿灵巧地爬上了树,老虎的野心没有得逞等等]

三、设疑导入,学唱歌曲

师:过渡语:哇,大家都很能干!帮猫师傅想了好多办法!这猫师傅到底用了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播放范唱《猫虎歌》,学生聆听感受。

(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带着疑问学习歌曲。)

2、师生讨论歌词内容。

方法一,说:“狮子豹子都是猫,把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A、学生模仿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的样子。

B、指名学生边演边读歌词,“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C、老师按节奏范读“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D、集体按节奏朗读该句歌词。要求有犹豫,疑惑的口气

方法

二、我是你的师傅“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师:过渡语: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乘老虎发愣的时候,小猫迅速爬上了大树,大声地问老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A、指名学生学一学小猫说”森林之王你服不服!“这句话的语气。

B、师生评议得出结论:神气、得意。

C、学生按节奏齐读该句歌词

D、启发学生想象小猫在高高的树上向树下老虎喊话的情景,让学生掌握”王"字的时值。

(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猫斗老虎采用的方法,化解和突破了歌词的节奏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用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真是一只聪明机智的小猫,让我们再来把小猫智斗大老虎的过程回味一下,唱一唱并演一演(再次播放范唱录音)。

(1)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词。

(2)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聆听学唱

(3)生提出在演唱上需要帮助的地方,请会唱该句的学生唱一唱,并做小老师教一教。

(4)集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5)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全曲

(7)请两组学生分别演唱歌曲,其他学生评议。要求掌握两个结束句的节奏难点,以及唱出猫和老虎的语气和神态。

(8)集体歌表演《猫虎歌》

四、创编故事,拓展延伸

师:过渡语:歌中的小猫遇到老虎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地救了自己,那么小猫再遇到老虎时,它们之间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分组来编一编,讲一讲,演一演。

A 讲故事

1、学生分组创编故事

2、分组讲一讲所编故事,师生随机评议

B 演故事

师:过渡语,小朋友讲得真精彩,让大家知道了许多发生在猫和老虎之间的故事,你能通过以下形式把你的故事演一演吗?(打击乐器、情境剧、小品、哑剧等)

3、生自由选择节目形式,分组排练,教师分发锣、鼓、镲、三角铁、碰铃、沙球和自制的打击乐器,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五、教师总结。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跳动的音符

单元教材分析

1、《三只小猪》是由轻音乐乐队演奏的。乐曲轻松、幽默,诙谐,在小猪的叫声中拉开序幕,轻盈的节奏音型,引出跳跃的主题旋律。

2、《音乐小屋》是一首2/4拍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风趣、轻松、愉快。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3、《萧》是一首山东汉族民歌。歌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旋律优美动听,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平稳流畅。萧也称洞箫,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民间常用一根竹管做成。歌曲中描述了做萧、吹奏过程,“吁底吁底”更加形象生动,衬托孩子兴奋和欢乐的情景。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音乐小屋》,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有音乐存在的生活是幸福、美好的。

2、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由创编律动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二拍子的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乐于与他人合作,使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参与为歌曲伴奏活动,能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单元教学重点 歌唱《音乐小屋》、《萧》

单元教学难点

1、能唱好歌曲中出现的一字多音处。

2、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单元总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三只小猪》

教学目标

l、通过复习歌曲熟练唱出旋律,掌握3/4拍节奏并抒发对音乐的喜爱。

2、通过听赏《三只小猪》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主题乐句,并抒发对音乐的喜爱。培养学生勤劳、团结、勇敢的美德。

3、学生能用生动活泼的形象再现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掌握主题,感受故事场景。

教学难点 学生能熟练掌握主题,感受故事场景。

资源利用 钢琴、教材、音像资料、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三只小猪》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并喜爱的故事,《三只小猪》的音乐给孩子们展现的就是故事的情节。音乐节奏鲜明,诙谐有趣,十分符合孩子们的欣赏口味。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够情绪高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盖房子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感受和游戏,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不能怕吃苦,不能偷懒。

一、组织教学

l、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2、律动; 为复习歌曲做准备,帮助学生感受3/4拍节奏。

二、复习歌曲《猫虎歌》

1、钢琴伴唱。

2、师生讨论如何唱出歌曲的情绪。

三、听赏《三只小猪》 师:“音乐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好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出示课件:三只小猪)你们喜欢他们吗?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播放动画片段《三只小猪》)(说明:以故事贯穿整首乐曲,激发学生兴趣,轻松自如的掌握旋律。)

师提问:你们喜欢影片中的哪只小猪?为什么?生:我喜欢老三,因为它勤劳聪明。(我又让他随音乐演演小猪盖房的情景)师:有没有喜欢其他小猪的?生:我喜欢老大,他会吹笛跳舞。(我听了特高兴,让班里喜欢老大的同学一起表演吹笛的动作,按照从个体到全体的教学理念,使全班同学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师:我们都知道了三只小猪可爱、善良,那么谁知道接下去发生了什么事情?生:讲故事。师:这真是一个动听的故事,小猪们齐心协力战胜了大灰狼,让我们听听歌声中是怎样唱的?(完整欣赏乐曲)

师问:音乐中哪一句唱出了小猪们的勇敢?生: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出示媒体文字“谁会害怕那大灰狼”,师范唱。给学生旋律,让学生用勇敢的声音演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在这段音乐中有一句重复了很多次,我们一起听听,当你听到重复的那句时用小猪的动作表示出来。(学生轻松掌握主题乐句)(进一步掌握主题乐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美德。要求:跟上音乐的节奏,做自己喜爱的动作。)

四、拓展表演

师:小朋友,如果你是可爱的小猪,在森林里遇到了大灰狼会怎么办呢? 一个小朋友说:“我用石头砸死它”。师:真好!有节奏的示范:我用石头砸死它 动作加模拟声音×

×

× ×

× 我想每个小朋友肯定都有对付大灰狼的最好办法,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像老师那样把它读出来(生讨论)

交流表演l、石头;

2、大火;

3、大水;

4、手枪,四组连起来朗读+拟声动作+主题句,(此时课堂气氛高涨,学生很容易掌握节奏的学习和主题乐句的巩固)

五、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欣赏了有趣的歌曲《三只小猪》他们那样可爱,勇敢,我们也要学习它们团结互助的精神,这样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了。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做一只可爱的小猪,喜欢老大的请你吹起小笛(师示范),喜欢老二的可以拉起小提琴,喜欢老三的也可以盖新房,你们也可以演演森林的小草小花,选个地方做几个美丽的造型。

师:放音乐,和学生一起表演,学生在音乐中做着各自的动作造型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发现教师的投入在活动中十分重要,教师模仿小猪动作不能忸怩作态,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只小猪,和孩子们一样游戏,带动和感染孩子,有的幼儿不善于或不敢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由于这一音乐活动是以比较开放的活动形式出现,很多时候是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表现,所以教师的应变能力很重要,要能跟得上孩子们的思路,并尽可能地走在孩子的前面,支持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音乐小屋》

教学目标

l、通过复习歌曲熟练唱出旋律,掌握3/4拍节奏并抒发对音乐的喜爱。

2、通过听赏《三只小猪》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主题乐句,并抒发对音乐的喜爱。培养学生勤劳、团结、勇敢的美德。

3、学生能用生动活泼的形象再现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1、感受歌曲的情绪,学会有表情的演唱。

2、与他人合作、协调能力、打击乐器的配乐设计。

教学难点 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最后一句音准、时值地把握。

资源利用 钢琴、教材、音像资料、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借用邀请卡创设情景,通过节奏接龙的趣味练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节奏训练中感受八分、四分休止符与X.X节奏的实际效果,轻松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一、音乐列车“游戏”

播放《音乐小屋》的旋律,模仿列车律动,熟悉歌曲。(老师坐在小朋友前面一起律动)

导言: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看吗?(出示,包装精美的“邀请卡”)我找一位小朋友帮我打开,哦!是一张邀请卡,让我们看看上面都写了什么,这张卡是从音乐王国寄来的,原来音乐王国将要建立起一座神奇的“音乐小屋”音乐小屋的主人想请我们全班的小朋友去玩,你们想去吗?(„„)好,让我们赶快坐上我们的“音乐列车”出发吧。(播放音乐)

二、参观“音乐小屋”美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导:看,我们已经来到了音乐王国,这里面好漂亮啊,可是,音乐小屋只欢迎懂音乐、喜欢音乐的孩子,所以音乐小屋的主人要考考我们,看它给我们出了那些问题。(点击课件,出示两组节奏图)

第一个问题 1、2/4 X X | XX O | XX XX | X O || 2、2/4 XX XX | X XX | X X.X | X.O || [先请小朋友读节奏,师视情况进行帮助]

节奏接龙游戏;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接龙游戏,老师说第一条,你们说第二条,要接得连贯。组与组之间接龙(提醒学生一定要随节奏读拍速度一致。)

第二个问题

2/4 mm d m | S l S | f S.f | m.o || 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师弹琴,孩子们模唱,要求唱时,唱准,音乐小屋才会出现。

(二)、学唱‘音乐小屋’主题歌

1、录音范唱

师:看,音乐小屋出现了,它已经在欢迎我们了,仔细听听看,音乐小屋要跟我们说些什么?

你想进去参观吗?(音乐小屋的主人已经表扬你们了,他说:“你们就是聪明,勇敢的孩子,要想到音乐小屋参观就快快把音乐小屋小屋这首歌学会吧。

2、曲调接龙

(1)师范唱。师:看看,这些字母谱,你都认识吗? 老师唱一唱,看看谁学得快。(要求学生认真听)

(2)教师弹奏电子琴学生跟唱

(3)师生接龙式、唱曲调

3、歌词教学

(1)、教师按节奏有感情的范读歌词。

(2)、学生按节奏有感情的跟读歌词。

(3)、师生在电子琴的节奏型伴奏下一起读歌词。

4、聆听录音范唱

(听音乐在心里记忆旋律、填唱歌词„„)

5、学生随电子琴轻声填唱歌词

(看谁的声音最好听,小嘴巴张得最可爱。唱得不准确的地方纠正,由学生找出唱得不好的地方„„)

6、师范唱

师:看小朋友们听得这样认真、学的这么起劲儿,老师也想唱一唱„„认真听、认真看,老师唱得怎么样?

7、分组演唱 比一比那组的学生表情最好、声音最好听„„

8、学生随伴奏有感情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舞蹈表演。

三、我为“音乐小屋”添砖献瓦

师:我们小朋友动听的歌声已经得到音乐小屋主人的表扬了,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音乐小屋里面都有什么吧!(点击课件)

师:音乐小屋的主人没有看够我们的表演,他还想让小朋友给他表演节目。我来出个主意吧,我们不是刚刚学会《音乐小屋》的主题曲吗,我们就来表演这首歌曲吧,可是单单唱歌好像有点太单调了,小朋友们能想一个办法让我们的节目变得精彩一点吗? 生:„„

教师出示三角铁、串铃,请学生试着敲击合适的节奏,全班再一起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三角铁、串铃同时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小朋友们,你们表现得真是太棒了!今天在音乐王国神奇的音乐小屋里你们玩得开心吗?(„„)哎呦!该是我们回家的时间了,让我们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唱着《音乐小屋》回家吧!(播放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不知不觉间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带着快乐美好的心情来学习,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也要将美好传递给每位同学。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萧》

教学目标

l、渗透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魅力。

2、歌唱富有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歌曲的情绪,学会有表情的演唱。

2、与他人合作、协调能力、打击乐器的配乐设计。

教学难点 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最后一句音准、时值地把握。

资源利用 钢琴、教材、音像资料、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借用邀请卡创设情景,通过节奏接龙的趣味练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节奏训练中感受八分、四分休止符与X.X节奏的实际效果,轻松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弹琴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生:你好!你好!张老师你好!

2、教师弹奏音乐

发声练习

lu.-lu.lu-la.la.la-wu.lu.-lu.wu.lu-.lu.wu.-lu.-lu-

3、复习敲打乐曲《小星星》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用酒瓶琴学打的《小星星》,谁来敲打?

生:学生敲打

二、问答式导入、师生问答互动

1、说说自己认识的民族乐器师:好!同学们敲打的很好!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乐曲‘酒瓶琴’。我来问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很多,谁能给我们讲一下你了解认识几件乐器?生1:有笛子,生2:葫芦丝,生3:二胡

师: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很多,除了刚才同学们讲到的,像古筝、琵琶、唢呐、箫等等,好多好多的。今天呀我带来了一件乐器,2、辨别“箫”和“笛子”【教师出示民族吹管乐器箫图片】

师:谁知道这是件什么乐器?生1:笛子,生2:箫

师:好!箫、回答对了。

师:有的学生说是箫,有的学生说是笛子、不好辨认,【教师出示笛、箫图片】

师:笛是横着吹、箫是竖着吹。

三、渗透民族传统音乐

1、介绍“箫”

师:同学们!笛、箫是同族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古哨,新石器时代开始竹制,在汉代时期箫称之为“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唐代以前笛、箫不分,至唐代后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希望同学们都喜欢我们的民族乐器。

2、音乐故事《冼星海与箫》

师: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讲一个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箫的故事:伟大的人们音乐家冼星海、从小跟着外祖父居住在江边的大堤下面,到了晚上的时候、随着微风会传来一阵阵美妙的声音。每到这时小星海就问外祖父;这是什么声音?那是什么歌?这时外祖父发现幼小的小星海很喜欢音乐,于是就用竹子给小星海做了一支短箫,跟着外祖父学吹箫,小星海得到了这支短箫爱不释手,很快就学吹会了好多小曲和民谣。后来冼星海带着外祖父为他做的那支短箫远渡重洋去了外国学习音乐,学成后又带着那支短箫回到祖国,直至后来成为了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

3、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同学们通过冼星海的学吹箫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冼星海很坚定。

师:对!冼星海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立志坚定学音乐当音乐家,经过不断的努力实现了理想。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有自己的远大理想,而现在就要为自己理想而努力了。

四、教唱歌曲《箫》

1、新歌学习导入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箫的历史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箫的故事。接下来我为你们还带来了一首有关箫的歌曲、歌名就叫《箫》同学们喜欢不喜欢?生:喜欢!教师播放课件歌曲《箫》。

2、聆听歌曲

师:好听不好听?生:好听!

3、按节奏读歌词、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来看歌词:“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给宝宝做管箫,箫儿对准口,口儿对准箫,箫中吹出时新调,小宝宝,吁底吁底学会了。

(1)、引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用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3)、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4、处理重难点部分;教师范唱并引导学生练唱

师:同学们在演唱中,要注意一字一音、一字两音、和一字多音的正确唱法。教师播放课件歌曲《箫》学生模唱。

5、完整演唱。

五、教师小结

师:好!同学们这节课上的很好、了解认识了很多我国民族乐器,下去以后回到家里上网查找了解更多的我国民族民间乐器,希望同学们都喜欢我们自己的民族乐器好不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民族音乐知识的情况比预计要好,在流行音乐风靡全球的今天,应该给学生渗透一些相关民族音乐,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在教唱歌曲时,对于简单的旋律也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视唱,锻炼视唱能力。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新疆好

单元教材分析

1、《新疆好》原是流传在新疆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曲之一。这种双人歌舞一般是男女对歌对舞,乐曲大多短小精悍,情绪欢快活泼:歌词各段,或叙事、或描写,生动风趣,很有生活气息。演唱时,根据舞蹈的需要,把第二乐句的曲调做器乐演奏的引子和过门:引子作为起舞前的准备,过门在两段歌词之间插入,让表演者嗓音得到休息并进行舞蹈表演。这首热情的维吾尔族民歌,为2/4拍,五声宫调式,复乐段结构。歌舞的旋律活泼、明快、充满活力的舞蹈性节奏贯穿全曲。歌曲以生动的歌词,历数美丽的新疆风光和富饶的物产与宝藏,抒发了新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真挚感情。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2、《我爱雪莲花》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十单元“跳起舞”中的一个内容。《我爱雪莲花》是一首根据新疆哈萨克民族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曲调清新优美、明快活泼。歌词以第一人称出现,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儿童热爱边防军、赞美边防军、立志学习边防军的真挚感情。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本课歌曲,使学生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与舞蹈

2、学习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单元教学重点 感受新疆音乐的舞曲风格

单元教学难点 能随欢快的律动进行歌唱表演

单元总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新疆是个好地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

2、能力目标: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让孩子在情境体验、在情感共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感受新疆歌舞的民族风格。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新疆风土人情等相关实践活动,体验感受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萌发对新疆的喜爱之情,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动”

教学难点 音乐活动

表演《新疆是个好地方》

资源利用 钢琴、教材、音像资料、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本课使学生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与舞蹈,并通过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学习实践,感受维族舞蹈的美。

教学过程

一、律动《娃哈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表演中)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都跳累了吧?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我一起深呼吸„„(无处不让学生体验感受新疆舞蹈)

二、导入新课:

提出设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同学为我们表演的一段动画片中的情景,请大家猜猜他们表明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掌声有请。

学生猜:„„

师:是聪明的阿凡提中的阿凡提,它非常的机智、聪慧,能够应对所有的困难,是贪民的救星、福音,在这想问问大家谁知道它的家乡是哪里?

学生答:„„

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不但风景秀丽,而且新疆的小朋友个个能歌善舞,同学们,想不想参加新疆小朋友的联欢会?但是新疆距离我们好远啊,就让我们一起来选择一下交通工具吧!

学生答:汽车、火车„„

师答:就让我们选择既安全又经济的火车前往吧!(出示节奏片)让我们一起来开动火车吧!(导课部分主要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又达到节奏型的练习)节奏型重复练习两遍即可。

师:前方到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请下车的旅客准备好下车。

(节奏练习不但是为让学生提前感受歌曲中部分节奏型,而且更加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歌曲部分做好铺垫。)

三、新歌教学:

师:同学们,新疆不但风景秀丽迷人,而且还有很多特产,例如有:吐鲁番的葡萄,伊犁河的苹果,果子沟的哈密瓜等等,你们说新疆怎么样?

1、引出课题《新疆是个好地方》

师: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就连歌中也是这样唱的,想不想听一听?

2、初听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

师:来新疆的是为了参加歌舞会,但有个前提,就是把这首赞美新疆的歌要学会,做为参加舞会的入场券,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它学会?

学生答:„„

3、复听歌曲(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读歌词

A:示范读歌词

B:学生读歌词

(更好的熟悉歌曲)

5、歌曲处理及纠正

6、分组过程(体现小组合作的快乐)

师:新疆的小朋友个个能歌善舞,歌曲这关我们过了,可舞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排组,按照课本提示先来创编一下吧!

师:老师这有几顶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帽子,那里的人们把它称为尕巴。

维族以长发为美,未成年的女孩都会编十个小辨子,来装扮自己,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一部分同学表演,一部分同学拿出自制的打击乐器边唱边来为歌曲伴奏。(男女同学合作表演,感受对舞)。

7、小结: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乘上回家的火车了,听,火车到站了,同学们我们上车吧,一起开动我们的火车。(复习节奏练习)

8、师:同学们知道吗?生活在我们这里也有一支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引出蒙古族),而且还有很多赞美我们美丽可爱家乡的歌曲,你们知道吗?„„下面就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段《草原上有座美丽的城》,这也是我们的市歌,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演唱:《草原上有座美丽的城》。

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吧!

好了,火车到站了,我们也下车休息会了!(人文主义渗透,使学生更关注自己家乡的成长、发展,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欣赏学习维吾尔族歌曲及体验舞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维吾尔族民歌的一些特点和地方舞蹈的特色及民族文化。

教学设计(分课时教案)

《我爱雪莲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喜 爱民族音乐的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根据歌曲表现的情绪,用通过音乐活动伴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2、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难点

1、从音乐中感受孔雀优美的形象和从容的步态;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资源利用 钢琴、教材、音乐资料、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把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重点,目的就是希望教学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去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1、听音乐《我是少年阿凡提》做简单的新疆动作。

师:小朋友们,请起立!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动听的歌声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播放音乐《我是少年阿凡提》

2提问:《我是少年阿凡提》是哪个民族的音乐——新疆

二 创设情境

1、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

师:人人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小朋友们,你们有谁去过新疆吗?(你们真幸运)。可惜很多小朋友的都没去过,但李老师知道有一首专门写新疆的歌曲,它把新疆的美,新疆的好全描写出来了。这说首歌的名字就叫《新疆好》。让我们赶快来听听,听听新疆到底好在哪?播放音乐《新疆好》 a、欣赏音乐《新疆好》,(可以加律动)

b、提问:新疆到底哪好?

师:新疆真的有这么好吗?我们得去看看。

c、媒体播放新疆风光

依次介绍新疆:风景、瓜果、美食、舞蹈(背景音乐《新疆好》)

师:新疆真是个好地方,风景迷人,物产丰富,新疆人热情好客,而且那里的人们无论老少都能歌善舞,手鼓、冬不拉是他们特有的乐器,他们的音乐也非常有特色。就象这样XXX XX|X XO|

d、学习新疆节奏

师:好听吗?许多歌曲都会用到这个节奏,我们大家一起来拍一拍吧。(引导启发学生来拍小凳子、肚子等)

2、随音乐律动。

师:听着这首歌,老师就想快乐,跳起舞。我想邀请你们参加,愿意吗?那我们就开始吧。(播放音乐,师生随音乐共同舞蹈)

三、激情导入

1、介绍新疆——天山

师;小朋友真厉害,刚才表现得太棒了。新疆除了很有特色的音乐外,在新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大自也创作出了它的杰作,用它那神奇的力量为新疆人民开辟了一片圣地——天山(天山图片)它是新疆的象征。(多媒体展示天山—雪莲花—小姑娘—边防军)

2、教师简介

天山很壮观,很奇特,看到山上白白的是什么吗?(雪)是呀,天山上常年有积雪,天气寒冷,许多动植物都不愿住在那里,而在寒冷的悬崖峭壁上,却生长着一种花—雪莲花。(雪莲图片)你们知道吗?雪莲生长缓慢,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大约需要五年时间。雪莲不但生命力强,还可以做成药呢。还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呢。看来它的用途还真!大听说有一位新疆小姑娘——萨依拉,她的家就住在天山下面(小姑娘图片)她从小喜欢爬山,那天她从山上采摘下几朵雪莲,那么珍贵的花,萨依拉采下来要做什么呢?你们想一想?

3、学生集体发言

师:大家的答案好的很多,到底谁是正确呢?就请萨依拉念首儿歌给我们听吧!听完你就明白了。

4、欣赏儿歌《我爱雪莲花》,揭开疑问 回答——手捧雪莲花,献给边防军

师:天山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气非常寒冷。而边防军叔叔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坚守哨所,保卫祖国的安宁。所以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学习边防军叔叔那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新疆小姑娘萨依拉能把那神奇的雪莲花采摘来送给了边防军叔叔,所以我建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她表示感谢。

四、学唱歌曲

1、语言朗诵

师:你们喜欢萨依拉念的儿歌吗?(喜欢)那好,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首儿歌吧

a、教师念一句,学生念一句

b、介绍“冬不拉”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吗?——冬不拉

师:“冬不拉”是新疆的一种常见乐器(媒体出示)还有一种乐器叫手鼓。他们都是新疆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

c、学生齐读儿歌,教师用铃鼓为学生伴奏

师:好了,我们的难题都解决了,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边做动作边念歌词,我来为你们伴奏吧!

2、激情演唱

师:这首儿歌有很多的人都很喜欢,有一位作曲家叔叔就把这首儿歌谱上了好听的旋律,大家想不想听呢?(想)

好,就让我们共同来聆听这首动听的歌曲《我爱雪莲花》。a、范唱歌曲

b、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c、学生跟唱歌曲

d、疑难解答

师:同学们,你们在学唱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学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助他,我们一起来解决。

3、审美提高

a、分析歌曲情绪

师:小朋友们,你们对自己刚才唱的歌满意吗?有没有信心和萨依拉比一比?那我们就得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来演唱!

师:你觉得我们怎样唱才能把这首歌唱的更加好听?(学生讨论每一段的情绪)

b、最后一句的演唱

师:那么最后一句我有两种唱法,你听听哪一种唱法会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完整,更富有感染力?(教师演唱,学生聆听分析)

c、完整演唱歌曲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这次我们跟着伴奏来唱,大家有没有信心?(跟伴奏唱1~2遍)

五、创编表现

a、随音乐舞蹈

师:我们唱的真好听!甚至比萨依拉唱得还要好。可是有了歌声我们还缺少了点什么?——舞蹈,那就让我们快乐的唱,快乐的跳吧!

b、教师示范舞蹈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的表现棒极了!动作编的真好看!我知道你们特喜欢舞蹈,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段新疆舞蹈,想不想看?我对大家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边看边学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等会儿评出哪个孩子学的动作最象!好吗?(师跳新疆舞)

c、学生表演动作

师:我跳的新疆舞漂亮吗?大家有谁来给我们表演一个动作?(个别示范3~4个学生集体学跳)

d、分组创编,表现歌曲

师:小朋友们,我们分成几组把刚才学的新疆舞动作跳起来,为《我爱雪莲花》这首歌来伴舞好吗?看哪组小朋友配合的最默契,就评他为合作之星,老师相信,出色的小演员一定会边唱边跳的。(学生分组合作练习)

e、分组展示

六,小结

教学反思

歌曲学习中进行的节奏的提炼训练,因为歌曲短小,节奏较快,故而让孩子们在拍打歌曲节奏型的训练中来加深对歌曲节奏的热爱与认识。这种方法在演唱实际处理中,我感受到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孩子们学唱的难度,增加了他们乐趣,也让枯燥的单纯学唱变得生动了许多。曲节奏的热爱与认识。这种方法在演唱实际处理中,我感受到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孩子们学唱的难度,增加了他们乐趣,也让枯燥的单纯学唱变得生动了许多。

第四篇: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带反思

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3 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看图,想象表达,说句型:我走进秋天的果园,看到(),闻到(),听到()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和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和丰硕,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性形象准确。★教学策略: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在看图观察说话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通过自学认识生字,进而能把课文较流利地朗读下来。

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幻灯片(秋景图)布置学生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谈话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组描绘美丽秋天的词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品尝收获的喜悦。二 看图说话,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三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 范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体会怎样说话才能最生动。2 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3 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词语;从词中抽出生字读一读。用多种方式记生字。4 练习朗读课文。四 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课文语言的准确。1 师生接读课文,体会这段话的条理。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学生读出(挂起金黄的灯笼)作者把金黄的梨子比作?依次读出苹果、稻海、高粱,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2 大雁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在夸奖勤劳的人们。板书:收获的季节!点处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3 美读,背诵课文。五 拓展练习: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或者读一读描绘秋天的诗歌。提供给学生材料《秋阿姨》看图说话,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听老师读课文,整体感知秋天的美丽。读课文,学词语。认读词语: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说说怎么记生字:图、梨、灯、波、浪、粱、燃、烧、勤、劳。跟老师一起读课文,用接读的方式理解课文。谈自己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和劳动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背诵。

第 二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复习1 认读词语。2 认生字,词语开花练习。二 基本功训练多媒体出示秋天的果园图画。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秋天的果园真美。我看到(),听到(),闻到()。三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四 作业筹备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礼物》复习生字、词语。说话练习,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梨树 挂起 灯笼

苹果 露出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起 波浪

高粱 举起 火把 教学反思:

这课由于在识字1已经接触过秋天的词语之后,学生比较熟悉这个话题了,而且课文

插图很美,和课文配合的刚好。所以,利用图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效果很好!部分学生提到背课文时很没有信心,但是,看着图再按顺序背诵的时候,并不困难,孩子也很高兴。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通过看图说话、阅读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4基本功训练点: 句子练习:“在。。。有。。。”用“尤其”造句。★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一段为范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情意目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阅读和观察,使学生产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2 自然美、语言美的熏陶和感染。

★ 教学重难点:重点之一是识字写字;其次重在通过阅读感受黄山的美,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传神。难点是搜集整理资料。对二年级的住校生来说这需要老师的有力指导。

★教学思路:用多媒体设置卡通人物丁丁,在丁丁的带领下大家去游览黄山,课文自然就是丁丁为我们写好的解说词。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兴致盎然的游览中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之美。最后,帮助丁丁写其它奇石的解说词来完成拓展练习。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其中的一段为范例,教给学生怎样在读中品味语言。★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看,他来了!(多媒体动画及声音)小精灵丁丁兴高采烈的给大家介绍黄山:小朋友们,你们好啊!我是小精灵丁丁,好久不见了,你们猜猜我去哪儿了?我去安徽的黄山旅游了!那里啊,太美了!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里奇特的山石了!等等,看看我拍的照片,听听我的介绍,你一定会立刻也想去一趟呢!二 初读感悟,理清条理。1 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师:看,丁丁给我们写了一篇这么好的解说词,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解决。(提示怎么做)2 交流生字词语。3 自读课文,填空:a黄山在(),那里(),尤其是(),特别有趣!b丁丁给我们介绍了()()()等奇石。三 朗读课文,读中感悟。1 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读一读相应的段落,注意一边读,一边想象。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如果学生不会读,不会想象,教师要相机引导,使孩子体会怎样边读边想。师生一起学习。)2交流: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论。说说怎样读出仙桃石的神奇。说说自己的联想、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读好“飞”、“落”“仙”。3 总结学习方法。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4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在小组内读一读,交流感受。5 选出小组代表,读给大家听。老师相机指导。体会猴子“一动不动、望”是因为云海太神奇了。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在指导表演的时候体会“猴子看神奇的云海看得入迷了”等想象。“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略讲,指导读好就行了。6 引读出最后一段。想象“天狗望月”石或者“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象导游一样说一说,或者画一画。四 作业:1 熟读词语。2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搜集黄山的图片,办个展览。看画面,听丁丁以解说词的形式朗读课文。读课文,认生字。读词语。齐读;同桌互相检查读;个别读。(读出一个,词语变成红苹果。)读课文,填空,理清条理。再读,尝试自学。总结自学方法。学习其他段落。自主合作学习其他段落。交流自学结果。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复习生字词语。1 认读卡片。2 检查背诵课文。3 基本功训练 a说话练习,用上“在。。。有。。。” b 用“尤其”造句二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强调“区、巨”的笔顺;复习生字;背诵课文;区别“尤”和“龙”;“其”和“棋”;“状”和“壮”。造句练习。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读一读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想一想 说一说

有趣极了

教学反思:因为我们班级里都都是外地学生,很多都是从安徽过来的,所以他们对黄山来说,并不陌生。一说到黄山,很多孩子都很自豪,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再加上本课的语句很优美生动,有许多好听的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效果较好。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2.会认“旅、蒲”等生字。会写“已、甲”

等字。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生字。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3.梳理问题:课题中的妈妈指谁?

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呢?

小结: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这首小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课文大意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2.自学生字:(1)借助拼音拼读生字。(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3)在课文中圈出生字。

3.把这些生字带回课文再读一遍。

4.邀请读。

(三)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旅 蒲 降 娃 纷 苍 洼 啪 炸 蹦 察 识

(1)指名读,领读,齐读。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读音的?

学生甲:我记住了“纷”,因为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

学生乙:我记住了“娃”和“洼”,女孩子喜欢玩娃娃,所以“娃”是“女”字旁;“洼”指水里的土

坑,所以是三点水旁。学生丙:我记住了“蹦”,我们是用脚来蹦的,所以是足字旁。

(3)小结:刚才大家说得非常好,说明你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来帮助自己学习了。

2.下边的这些字不仅要求我们认识它,我们还要学会写,看谁用自己的方法学得又快又好。

(1)出示卡片认读:已 甲 豆 识 纷 经 如 好 娃 洼

(2)这些字里有那些字是你已经认识的?

(3)剩下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4)指导书写:

3.用生字口头组词。

4.作业:在本上写生字。

(四)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掌握文中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蒲公英实物,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种子把植物称作什么?(妈妈)

2.“植物妈妈”指什么样的植物?(已经成熟的植物)

3.植物妈妈做什么有办法?(传播种子)

(二)讲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这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2.哪几个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是二、三、四小节)

3.指名分小节读。

4.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仔细阅读这一小节。

(2)说说这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一小节朗读给大家听。

5.汇报:

(1)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是:它为自己的娃娃准备了降落伞,只要有风轻轻一吹,种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了。

小结:蒲公英妈妈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蒲公英实物:谁有办法让它“离开妈妈,四海为家”?

(学生上台表演)他用了什么方法?(板书:吹)

大家都看到了什么?(许多种子有高有低地落下来)。这就叫什么?(纷纷出发)

文中的哪个词告诉我们风往哪里吹,种子就往哪里飞?(乘着风)

多有意思呀!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

指板书,说句子: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靠()传播种子。(降落伞,风)

会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

(2)苍耳妈妈给孩子身穿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可以去旅行了。小组合作读给大家听。

“铠甲”是什么?看图:说明苍耳的硬壳即文中的铠甲。

刺有什么作用?学生拿出苍耳做试验,让它挂住衣服。

动物们会把种子带到哪里去呢?(田野山洼),山洼是指哪里?还可能去哪里?(动物走到哪里,就把种子带到哪里)

苍耳妈妈可真有办法,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由读)

(3)豌豆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呢?(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太阳一晒,豆荚就会炸开,豆子们就会蹦跳着离开了)

豆子是怎样离开妈妈的?指名上台做动作。

指导读“蹦着、跳着”,用欢快的语气读。

(4)你觉得它们那一种传播种子的方法最好?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鼓励)

(5)这些孩子们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妈妈呀?哪小节告诉我们了?(第一小节)指名读。

“四海为家”是指种子要到哪去安家?(世界各地)

“植物要旅行”指植物要干什么?(生根发芽)

6.植物妈妈的办法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识该怎么做呢?(仔细观察)(1)齐读第五小节。

(2)“那里”指什么?(大自然)“它”指什么?(知识)

(3)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总结

1.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说说。

学生甲:椰子成熟了会自己落下来,落到水里就漂走了,漂到哪儿就在哪儿安家。

学生乙:石榴成熟了就会裂开,小鸟飞来会吃到它的种子,这些种子就随着它的粪便排泄出去了。

2.同学们懂得的知识可真多,把你知道的画下来,写下来好吗?

(五)板书设计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降落伞 风(吹)苍 耳 带刺铠甲 动物皮毛(带)传播种子 豌 豆 豆 荚 太阳(晒)

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语言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本课我以“书中写到了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它们有什么办法?”为主线,让孩子们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方法自主地学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观察大自然的欲望,并采用多种方法鼓励、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及时进行评价,通过换位理解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蒲公英、豌豆、苍耳长大后离开妈妈的心情,读出他们的体会,并进行了仿写练习。但由于自己的示范朗读、课堂引导不到位使得学生感情朗读效果不理想;而课后仿写也由于对学生的定位不够准确,没有细化,似乎是走了一个形式。在校长的指点下,我意识到情感的渲染对孩子的重要性,在课前认真走进作者的心中,和他们共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总结。而对于仿写,万事开关难,经过后来很多次的训练,现在孩子们已经不再害怕仿写,有不少同学还乐于当“小诗人”呢!

古诗两首 ★ 教学目标 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学习怎样初步读懂古诗,抓住词理解句子大意。★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喜欢背古诗的兴趣。激励学生背诵课本以外的古诗。2 体会秋天的美丽、收获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爱读古诗,在读中能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其次是识字写字。难点是刚刚接触古诗,怎样读懂诗句是个需要慢慢学习和摸索的过程。课前准备:电子图片、生字卡片、布置预习。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师 活 动一 导入。1 师:古诗是古代的诗人们写的诗歌,流传下来的,都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谁会背一些?2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描绘美丽秋景的古诗。揭题。二 学习《赠刘景文》1 介绍作者苏轼: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号是东坡,所以人们也叫他苏东坡。2 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通顺。3 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词语。4引导学生说两个比较典型的字,启发大家用巧妙的办法记忆生字。5 自读一读诗歌,想一想诗句的意思。6 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教给学生初步的抓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方法。如“擎:举着”“尽:完”“犹:还”7 说说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8 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6个生字。三 指导背诵古诗。四 拓展作业:1 熟读,背诵《赠刘景文》2 找苏轼的其它诗歌背一背,能背几手背几首。学生活动学生背诵自己会的古诗。借助拼音读诗歌;认读词语:赠送、擎着、菊花、残缺、君子、橙子、橘子、交流识字方法,重点:刘(文刀刘)菊(米字就像菊花的花瓣)再读诗歌。在老师指导下理解诗歌大意。学习写生字:于、枝、记、首、枫、刘。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一 复习1组织学生背诵《赠刘景文》2 指导学生交流背诵自己学会的苏轼的作品。二 学习《山行》1 打开电子图片,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学习观察的方法,主要指导按一定顺序观察。引导:图这么美,诗歌更美,我们来听一听大诗人杜牧是怎么描写的。2 看图,听老师读课文。引导:你也能读得这么好,是吗?试一试,不会的字要学会想办法解决。3 自学生字词语,也读一读,比一比,读书为止。4检查自学。读一读:小径、歪斜、枫树、于是。鼓励学生试着读一读古诗。5 用学习《赠刘景文》的方法学习《山行》 边读边想,说说诗歌的大意。指导学生结合图注重点字词来理解。6 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诗歌的意思。三 作业:1 背诵古诗。2 可以选择画一画自己理解的诗意。1背诵《赠刘景文》2 背诵自己学会的苏轼的作品看图说话,练习把话说完整,看图看完整,按顺序。看图,听老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学习生字词语。交流自学情况。在读中理解诗歌的大意;学习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学反思:

这两首古诗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生动的课件,老师讲解的古诗由来、背景,通过自学,学生们基本能理解古诗的大致含义。在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词语手册中的注解,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识字2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

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反思

在识字教学中,既要注意“工具性”又要注意“人文性”,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手找、发现大自然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美的熏陶。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二类字只会认读即可.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课文紫丁香插图,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②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呢?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要求: ①看清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生字,生词,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合作的基础是自主.有自读,多读几遍.③把不理解的为词句或问题标出来.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①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教师关注学困生的朗读情况.)

②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问题提出来讨论.(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指导,启发)

③抽检识字和朗读情况,教师重点指导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脚尖儿,绿叶儿),翘舌音(师,枝,株,窗),后鼻音(星星).3,齐读课文.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空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_;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____;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____;让花香飘进你____的梦里.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4,在小组里读一读,互相评议,看看谁读得好.标准如下:

合格:正确地读(不添字,不漏字)

良好:大声,正确地读

优秀:大声,正确,有感情地读.5,全班交流.小组挑战赛.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读给大家听.互评互议,以读带评,读评结合,读出自己的感受.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点拨,重点作以下朗读指导,不一定按以下顺序教学:

第一节:请学生做“踮起脚尖”动作,和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第二节:想一想诗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盛开”,“感谢”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第四节:

a.引导学生读懂“挂牵”指的就是关心,关爱.利用教师亲身体会,回忆自己的老师当年对学生的挂牵.例:当举行运动会时,老师和我们一起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当寒冬来临时,老师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升起的一盆炭火;当我考试得了满分后,老师教育我不要骄傲„„

b.让学生说说你也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体会到老师对你的关爱吗?

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用“当„„时,老师„„”.进行说话训练.师小结:老师的爱虽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地,悄悄地,慢慢地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C.感情朗读.第五节,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老师还在工作,想想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用怎样的语气去劝老师休息呢?

6,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配上动作朗读全诗.7,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8,师总结:这一群小朋友在浓绿的小院中栽下的这一株紫丁香,给老师送去了绿叶紫花的美丽,也送去了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与关怀.这一株紫丁香指的是——(生答:同学,小朋友),表达了同学们,小朋友对老师的——(关心,热爱,尊重)

五、积累背诵,加深感悟.1,自读自背.2,借助多媒体演示尝试背诵.3,尝试背诵.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读后大家一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

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明天再批吧!”“老师,很晚了,您休息吧!” “老师,喝杯热茶吧!”„„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代替了烦琐的讲解分析,而且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我选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从小关心集体。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

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0我选我,理解 “选(选举,推选的意思).齐读课题.题问: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三、检查出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今,林”的韵母是前鼻音,”名,让”的韵母是后鼻音.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 子的停顿.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让学生说一说:”我”是谁,他为什么选自己当班上的劳动委员.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班上的劳动委员李小青转学了.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由轻声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1)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明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里静悄悄?(2)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选谁当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已.)

指导朗读:”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教室里静悄悄的……”要读的慢而低,显示出教室很安静,大家正在思考问题.”我选我”,要读出坚定语气.让学生多读王宁的话,休会他为什么选自已当劳动委员.(1,王宁和李青是好朋友,他非常想学习李青爱劳动,爱集体的点;1,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指导朗读.老师的话要读的和蔼可亲.王宁的话要读得诚恳,坚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齐读,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讨论: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想起一掌声?(全斑同学相信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同和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出示生字词,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读,齐读课文.二、1、识记字形,指导字.,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校:右边是”交”,而不是”文”.界

名:要与”路”右边的”各”区分.为:是`` 为.话: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舌”,而不是古”

2、指导写课文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描写一个,临写一个,对照范字再写一个.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校”,”让”,”说”,”好”,”话”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的人字头,和捺的起相连结,开口度较大.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1)齐读,指名读.(2)启发学生用”关心”,”热爱”口头词语搭配练习.(关心同学,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3、课后练习第四题.(1)学生自轻声读句子.(2)指名读句子.(3)用比较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教学反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么样在开始的复检生字的环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白底黑字的生字卡片,摘苹果的识字游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失去了激发他们勇跃回答问题的动力,于是我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了红心字卡,并在卡片的背面写上激励他们的悄悄话。漂亮的红心字卡,神秘的“悄悄话”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全班孩子的小手举得老高,争着抢着要回答,得到字卡的同学,都用从未有过的响亮的声音,自豪的读着后面的话语“我真棒”“我是你们的榜样”……

7、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朗读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卡片、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人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自白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

二、朗读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海一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4、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找找说说”是组字练习,用偏旁“门、口、”和“尺、欠、合、中、市、又、井”等字可以组成:闹、哈、吹、钟、迟、进等字。如果学生用合、中、市、又、井等字,如果学生用“门”和“口”组成“问”.也应给予肯定。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 生自由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1)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4、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分两步进行。

(1)、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写的九个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如,“包”字里边是“巳”,不是“r;“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迟”字里面的“尺”,末笔捺变点。

(2)、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比如,“悔”的第六笔“撇折”、第七笔“横折钩”,要仔细观察其在田字格的位置,支好架子,不要缩得太小,要留有空间,为上下两点着想;“叹”和“哈”都有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位置偏上;“闹”字的吖刁”要写得稍大一点,给里边的“市‟‟留出足够的空间。

2、学生自主练写

四、(三)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教学反思:在学习课文《一分钟》之前,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体验一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我在课前安排了一个特殊的环节。让孩子们都站起来,静静地站一分钟,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一分钟。问孩子们:一分钟长吗?孩子们都说不长。

在学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想一想: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孩子们得出了结论:我知道元元迟到了20分钟是因为,在上学的路上又要等红灯又要等车;如果早一分钟起床,他过马路时正好是绿灯可以很快地穿过马路,还能赶上公共汽车,这样就不会迟到;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他肯定非常后悔。

听完孩子们的发言,又引导他们思考,因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的焦急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8、难忘的一天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的重大。

重点: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小作者的心情,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重大。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你还记得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身影吗?还记得他说过“”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吗?今天我们又要和邓小平爷爷见面了,他会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难忘的一天》,板书课题,齐读,说说读了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读课文,思考。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了解了什么?学生汇报。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3、自读课文,圈出难读和不认识的生字。然后拼读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生字,认真读一读。

三、识字写字。

1、读准字音:指名读,领读,比赛读,重点指导读准:“算、怦、容、灿”几个生字。

2、识记字形。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可能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也可以用组词竞赛识字,还可以瘵带有生字的句子板书,让学生读句子或造句识字。

3、写字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自已先试着描红,然后老师示范提醒:

A、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B、“及”字的笔顺是先写ノC、“身”字的第六笔右边不出头,最后一笔右边要出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部分词语学生认读,巩固识字。单个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2、今天我们继续来看《难忘的一天》这个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已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自已的体会,再读课文提出最想知道的问题。

3、边指导朗读,边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我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就平静了下来?

2)文题对照,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围绕第一个问题,着重体会“我”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和邓爷爷的和蔼可亲,抓住“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兴地”、“紧紧地”、“和蔼可亲”等词语进行品读。

围绕第二个问题,着重体会“我”在这一天的最大收获是得到邓爷爷的鼓励,认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见到了邓爷爷”、“邓爷爷和蔼可亲”、“我受到了邓爷爷的称赞”等比较表面的理解,上升到“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抓住“沉着地”、“顺利地”、“仔细地”、“赞许地”、“兴奋地”、“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等词句进行品读。对于“肩上担负的责任”,学生不易理解,学生需懂得要从小学好计算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就可以了。

最后一段,细读,理解“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这一句的写作意图。是不是天和阳光真的变了呢?为什么和开始的不一样了呢?

三、实践活动

通过阅读课外书、向别人请教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邓小平爷爷的事迹、故事或他说过的一些名言,在班上展示、交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求划出相应的词语,学生容易划成句子或短句。分不清神态和动作。前一个问题反应“词语”与“句子”概念混淆,跟原来没有专门的划过,感到比较陌生有关,从难度上看,划词语要比划句子难。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多在课堂上板书重点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这个概念的认识。课后抽查学生的语文书,及时纠正错误,个别指导,也告诉孩子如果划错了在同学汇报后要及时改正。

本课不足:重点句段的朗读多以齐读为主,个别读缺乏,使得虽然词句理解都比较到位了,但是学生朗读的质量不够好。我认为在检查读文的时候,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以及展示读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读书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触摸文本的机会,使文本能够开口讲话,让学生都能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切实培养学生地认读能力。

9、欢庆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就连我们的祖国也有,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吗?是的我们刚欢渡完祖国妈妈的第五十五个生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庆节的来历?(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课题:欢庆大家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

如、申奥成功、神洲5号发射成功、奥运会取的32枚金牌、过年、欢度六一等

3、就让我们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课题中出现了一个生字宝宝,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吗?(读“庆”)客人到咱们这,我们得请它进屋坐坐,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和“庆”交上朋友的?其他的生字宝宝也急着和大家交朋友呢,大家翻到书44页,赶紧把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们找出来,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

1、刚才小朋友找朋友的速度可真快,现在老师就把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谁来给大家(指名领读)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正音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

都读好了吗?让小火车开起来吧!(生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指出错误)出示多音字:乐学生认读,教师提示:

注意乐是多音字,来读读这两个词:欢乐,乐曲

过度: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下面就请大家把它们带进课文,读一

读课文,想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

(共有2句话,写了国庆节全国都庆祝这美好的日子)

过度:是呀!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同学们,读了这篇小诗,你们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兴奋„„)好,那么大家满怀激情的再一次把这首小诗读通、读顺、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生齐读)

2、教师范读(配乐)

看小朋友们都读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了,你们可以让老师也来表现一下吗?小朋友们不妨闭上眼睛来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着那些画面,来细细的品味一下这首小诗„

3、师读完后问:

(1)、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呢?划出有关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2)、在刚才闭着眼睛听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生说到哪句就把课件打出来)

4、同学们都爱祖国,看谁能和老师一样,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学生所述内容随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A过度: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我从他的读里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谁再来读。你还看见了什么?生:大谷小麦„„)

B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许多有关秋天的好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梨树挂起——(生齐:金黄的灯笼)苹果——(生齐: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生齐: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生齐:举起燃烧的火把)是呀!秋天来了,景色多美呀!

C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

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生日快乐》《国歌》《爱我中华》„)

能给大家唱几句吗?

听到了那么多欢乐的歌,我们再来读一读。谁读得最好,来读。

好,读的可真好,大家共同欢乐的读一读第二行。

生读。

D枫林。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金灿灿的果实,枫树林里的枫叶在随风飘动„„

老师:前天我们刚学了一首也描写到枫林的古诗,你们还记得是那一句吗?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行,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就是像红火的旗帜。

E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旗帜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旗帜就是五彩缤纷的旗子。这里的旗帜就是枫林,秋天枫叶红了,就是旗帜。)

F、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呢?

(它在说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祖国妈妈祝你长命百岁,心想事成„„)

师指导:对妈妈说话要亲切一些,谁能带着这样的体会去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起读。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同学们,课文第一句描写了蓝天、田野、枫林、大海、白鸽,你们能不能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指导朗读:读时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齐读。

5、小朋友们读的都很不错,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一定可以读得更好。

过渡: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五十五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不自豪?

生:自豪!

师:骄傲不骄傲?

生:骄傲!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

生读。读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指导朗读: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8、愿意读的小朋友跟着我一起把整首小诗读一读,感受一下喜悦的气氛。(师生齐读)

四、指导背诵课文

师: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诵)

A、现在我是一名观众,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演员。今天你们的演出任务是为祖国朗诵诗歌一首。站起来看一看,谁象个演员的样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背一背,表演表演?

(指名上台表演背,2人)

师:表演得多好啊,六、拓展训练

现在,请小朋友们静静看,用心的听。这一幕幕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这一阵阵悠扬动听歌声传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处处都是欢乐的海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呀。(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师:祖国妈妈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为她祝寿,看看我们周围的小朋友又是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的生日呢?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师:让我们在妈妈的生日贺卡上写上我们最美的祝福,你可以模仿课文写上一段,也可以自己编一首诗歌来为妈妈庆祝。

(生创作诗歌)

3、歌曲结束课文

现在让我们伴随着这首祝福的歌曲下课。伴奏曲目:儿童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反思:《欢庆》是一首篇幅短小,意境优美的诗歌。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一幅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社会,来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1、向课前开放,让学生在七天长假休息游玩时不忘观察身边的事,及时收集有关国庆的资料,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向课内开放。诗歌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离城市中的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上有一些困难,收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以课件的形式出示,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通过形象的视觉观察、美妙的配乐享受,渐入佳境后,学生读起课文来声情并茂。

3、向课后开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长假中的所见所闻,说说“人们是如何欢庆国庆的?”学生刚过节日,正是记忆犹新的时候,所以发言十分踊跃。指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写作,写一篇你自己心目中的《欢庆》,先指导学生说,再把它作为一样课后作业,促进学生对课文诗歌的语言感受和内化。

10、北京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教学方法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问难。

教师教具、学生学具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图:北京行政图。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的地图吗?

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把课本打开,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遍,并画出生字。2.师:读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幻灯出示词语。)3.请“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师: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3)师: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总结: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字音要读得准、注意停顿。)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现在你们最想去哪儿看看?(1)教学第二自然段。

生:我想去北京的中心看看。

(放幻灯片,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理解“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师:好,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看图: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师: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放幻灯,出示自学要求:1.说说从画面看到了什么。2.读读这一自然段。3.说说读懂了什么。4.问问不懂的问题。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分小组汇报自学的四个要求。

理解“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等词的意思。

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放幻灯,播放北京各种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放幻灯,配上相应的图画。“游客” 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师: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收集来的关于北京资料告诉大家。师: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

总结:北京,首都,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教学反思:

在生字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读,采用了多种读的方式,如指名读、齐读、开小火车读、男女比赛读。在了解课文内容这一部分,我以一个问题为主线:北京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北京的美丽。就让学生从文中找能够体现北京美丽的语句。通过对个别字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初步产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在这次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字词得教学中,节奏不够紧凑,花的时间过多。生字组词朗读的时候,可以学生先组词,学生不能组词的,教师再补充,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组词应该将词语板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看着生字读词语,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去过北京,对天安门、天安门广场等景物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如果我能结合文中的插图来讲解课文,相信效果会更好。

11、我们成功了

学习目标:

①认识“讯、传”等14个生字。会写“申、匹”等10人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人民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③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申奥成功的图片。

②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创设情境导入:

①板书“成功”,并用这个词语练说一句话,说出取得成功时的心情。②揭示课题,说说课文中的“成功”指的是什么。③看申奥成功的图片,问:“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

④总结学生感想导入: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的。

初读感知

①画读:a.自由读,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b.请学生自己选择朗读方式读,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字词句,反复练

一练。

c.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议读:a.同桌或小组读,互相正音、评议。b.分组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商议解决。指导识字:①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读。

②小组合作,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③交流识字经验:说说你是怎样记这些字的,如,利用熟字学生字:专-传、军-挥、萝-锣、用-拥、包-抱、目-泪。朗读感悟:①美读人情。a.老师范读或放录音。

b.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课文的美。强调课后“我会读”的三句话。c.相互欣赏有感情地朗读,分享美读的快乐。

②赛读升情: 同桌赛读,或小组赛读,或男女生赛读。

第二课时

谈话: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喜欢的体育项目以及你知道的奥运会比赛项目。

②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演读感悟:①细读课文,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

②举行现场采访活动:一部分同学扮演课文描写的某个场所的人物,其余同学扮演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被采访的同学可自由说说自己的心情。

③假设你回到了申奥成功的那一刻,给你的朋友打个电话,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情况和你的感受、心情告诉他。先在小组里练习,再会全班表演。巩固练习:①用本课要求写的字口头或书面组词。②读读比比。互-瓦 匹-四 扬-场 拥-用 抱-包 洋-羊 京-景 相-想③口头或书面填空:()海洋()北京()人们()祖国()人如()歌如()

记字、写字: ①给10个要写的字分类:两个独体字,一个半包围结构,一个上中下结构,六个左右结构。

②小组商量如何记字形,如何正确书写。

③分组检查学习结果,方法自定。如,听写、认读、组词、辨字。

④全班抽查。各组派代表上台听写,由各组派小老师为其他小组同学读字词听写。⑤练习书写十个字。教师有重点地进行指导。拓展活动:

“畅想2008”。到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到那时,我们的祖国是什么样子?北京会有哪些变化?同学们又有哪些变化?说一说,或者写一写 教学反思:

们成功了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祖国人民在申奥成功时表现出来的激动和喜悦之情,体会到申奥的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成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从而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由于没能找到申奥成功的录象实况,学生没能感受到当时的热烈场面,朗读课文时,总不能把语言文字中蕴藏的激动、兴奋用朗读表达出来。细读课文我发现,本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1自然段的第2句“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句话来写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读读2、3、4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学生就会有目的、有方向去思考。

12、看雪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们期望统一的思想。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到了,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下雪的课文,就是《看雪》。

二、初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 在哪儿看雪 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四人一小组,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

[想知道的内容提示:

1、谁看雪(台湾的小朋友看雪)

2、在哪里看雪(在商店的橱窗里看雪)

3、看到了怎样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橱窗里用洁白棉花做成的雪)]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 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师:真聪明!看来读书是要仔细一些才好哟。当他们听到老师在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师:如果你是北京的小朋友,你想让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如果你想,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台湾小朋友说呢?

(先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引导,再让同桌互相扮演台湾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练习北京小朋友邀请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学生:邀请时要介绍清楚下雪时的情景和玩雪时的快乐,可以凭借课文第九段内容和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师:听了你们真诚的邀请,我相信台湾小朋友肯定高兴极了!在这我为你们真诚的友谊鼓掌。教学反思:

一、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初读课文,读正确生字的字音,读通顺课文的句子。

2、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正确的读音、停顿、语气、感情。3、学生边读边想,读流利课文的句子,并初步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

二、重点朗读,讨论交流 1、指点学生朗读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日常生活实际经验,感知,感悟“商店”、“景”、“洁”、“毯”、“银”、“堆”、“仗”等生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讨论交流学会这些生字词的音、形,义和正确书写。2、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明友盼着什么?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讨论、交流中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语言感觉、熏陶爱美情感、受到爱国教育,并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三、表演朗读,复习巩固 :学生在经过前两个环节的朗读课文后,已经大致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只有再次变换朗读的方式,才能完善地实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熏陶情感的教学原则,并且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角色表演朗读,让几组学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使整个课堂学习贯穿着从朗读始到朗读终和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之中。

识字4

教学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XX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XXXX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左边的笔顺是。

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13、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主次对话,理解寓意。课前导语:

青蛙和小鸟争吵了起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该怎样向青蛙和小鸟讲道理呢?这节课,继续读懂课文吧。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谈谈读懂的内容。

生甲:井底的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

生乙: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青蛙说天不过井口大。生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

2、谈谈不懂的内容

(1)、“井沿”、“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A、井沿:井的边沿。B、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C、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2)、讨论:到底谁错了?

生:因为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了解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3、朗读课文。(1)、全班齐读课文。(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验:

A、用纸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

B、把头探出窗外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

三、师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四、拓展练习。

续编青蛙跳处井口的故事。

教学反思: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的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教具准备:

实物葫芦、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与第四自然段。

1、出示教学挂图1并说说挂图的内容。

2、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填空。

(种葫芦)

()

()

()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积累词汇。

()的小花

()的葫芦藤

()的小葫芦

()的叶子

5、这些葫芦后来收获了吗?这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个情况?

6、读第4自然段,质疑: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读2、3自然段。

2、葫芦的叶子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对待叶子和葫芦的态度是怎样的?把有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3、理解“自言自语、赛过、邻居、光、盯着”这几个词语。

4、指导朗读2、3自然段。

5、解疑:因为不治蚜虫,小葫芦变黄了,所以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理解文脉。

1、齐读全文。

2、说一说葫芦先长得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3、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教学反思:

我请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想一想,你读了本课知道了什么。没有想到,学生的语言虽然不太规范,可是还是有人能说得出来,只关心葫芦不关心叶子是不对的。可是原因呢,却不好说,因为孩子们毕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呀。只是明白,但说不来道理。这已经不错了。请

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的感想。学生说得也不错。在朗读指导时,还是注重训练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感知。原来在读的时候,虽然也教给他们方法,可是学了一个文章之后,才知道符号的作用,和具体的指导方法。常说的一课一得,我想不仅学生一课一得就可以,教师也是一课一得才行。像这样的课,训练朗读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对学生培养的效果来看,更实际,更深远。远强于博而不精。在指导的时候,注意让学生用这些标点说一说平时的话,学生更容易理解句子的语气。可能这就是打通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吧。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材说明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指导写“怎”、“思”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白故事所讲的道理。教学准备

生字卡、本文录音带、课件。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图

(一):春天,一棵柳树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棵枣树弯弯曲曲,树皮粗糙,树枝光秃秃;图

(二):秋天,枣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枣,全家人坐在树下高兴地吃枣。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这两棵树是什么树?你喜欢哪一棵?为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只要说的有道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谁对谁错,老师暂不表态,一切由学生自学自悟。)

二、回归主体,自读自悟

(一)学习课文。

1、分组。

(刚才发言中,喜欢柳树的为一组,喜欢枣树的为一组,调换座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学习环境。)

2、学习课文,为下面的辩论作准备。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含意。)

(二)感知生字。

1、听全文录音,边听边划出生字。

2、在小组里把难读的字音,读给小伙伴们听。

3、游戏:秋天到了,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农民伯伯正在摘枣子,我们也去帮忙吧!,请摘到枣子的小朋友,读准字音,同学们举起字卡齐读,正确了,可口的枣子送给你。

4、指导写“怎”和“思”,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扫除生字障碍,为学生自学课文打下基础。)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比比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怎样?——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分组讨论学习。

1、现在,你是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呢?为什么?

2、再次分组:(喜欢小柳树的为一组;喜欢小枣树的为一组,调整座位。)

3、分组讨论学习:(每组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原因找理由,为下面的辩论比赛做准备,可以从树的外形、性格、用途等方面来说。)

(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同时又把竞争悄悄引入课堂。)

4、课堂辩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最可爱。(把学生分为两大组,相对而坐,双方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双方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对方的问题进行质疑。当因某个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参与讨论,推波助澜。在讨论中,充分展示学生个性。通过讨论、辩论,使学生明白道理。)

三、学生互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再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这样,有利于发展同学之间合作关系及友谊,还能使学生获得自尊与成就感。)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快乐吗?学生自由畅谈。(学生整理知识,交流感受,感悟文学的魅力。)教学反思:

其中一个学生说,他喜欢两个树,因为小柳树认识到错误就改了,是好孩子,小枣树不骄傲也是好孩子。我十分的开心。接着孩子们又说,其实我也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美呀。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么,它确实是美的呀。还有的说,它绿得早让我感觉到春天,我喜欢小柳树。看来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是真的呢。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让我时时感觉到来自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让我更相信只要给孩子一个空间,他们真的是会创造出一个希望呢。

16、风娃娃

教材分析:

“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总之,娃娃都惹人爱。

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你会看到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读读课文,你又会发现,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学生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

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

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一定很喜欢娃娃吧?你们自己有玩具娃娃吗?有什么娃娃?(结合学生的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娃娃有很多种,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今天,咱们要认识一个新娃娃:(板书风娃娃,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大意。(2)自由读课文,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2、自选板块,自主研读。3、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读全文,看设影,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吹大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小树。

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4、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5、分块研读,反馈交流。(1)研读:“做好事”板块。(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感受。)(2)研读“做坏事”板块。(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读读学习伙伴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3)请你评价一下,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娃娃?(通过让学生体会、感受、评价、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教学反思:

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还应和生活相联系。风娃娃还做了哪些事,你知道吗?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看。学生踊跃发言。风娃娃会给干活干得很累出汗的人们擦汗,带来凉爽;风娃娃会关窗,有时把玻璃也打碎;大风有时会把房子吹倒等。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感情是细腻的,他们说出了风的许多好处和坏处。其实风娃娃一心想做好事,为什么会做坏

事呢?我们小朋友中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呢?其实也有,你好心帮别人,人家不领情。不但不感谢你,反而埋怨你。你能举举其中的例子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班的柴罗燕同学帮助别人,把小班的一位小朋友抱到单杠上后,只顾自己玩,由另外的一位同学去抱,结果不小心,小班的小朋友从单杠上摔下来,把额头摔破了,缝了两针。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其实你有时候也像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启发学生做事是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全面地考虑问题,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认真动脑,少做傻事,快快长大。

17、酸的和甜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三、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四、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六、学习难点分析 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七、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

八、学习过程

(一)看图识字,激趣导入

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 酸的和甜的

指名读题,认识“酸”,强调平舌音。(通过看图,既激发兴趣,又进行分散识字,由此质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激趣引读,感知课文:大家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呢?请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下面的树叶。自己读书吧!

2、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练带拼音的生字:这个有趣的故事发生在葡萄园里。葡萄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字宝宝正想和大家交朋友呢!看,它们出来了,你会读吗?(学生先自己练,然后读给你的同位听。)

4、合作识字,交流方法:你认为哪个字难记啊?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共同练读不带拼音的字:生字宝宝把帽子摘下来了,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

6、游戏识词:还有调皮的词娃娃躲在了葡萄里面,和大家捉迷藏呢!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吧!

7、指读课文,了解学情,集体正音。

(通过循序渐进的识字过程,学生在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能力有所提高。这种愉悦的识字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播放录音,边读边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图读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a、指导看图:狐狸在干什么呢?

b、指导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狐狸非常想吃狐狸的感情来。(指名读,挑战读。)

3、学习第2、3自然段:

a、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是怎么想的呢? b、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c、总结引读:他们都相信了狐狸的话。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它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对小松鼠和小兔子说的呢?请自由读4-7自然段。

1、在自读、合作读中学习4-7自然段。

A、生自由练读。

B、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请两个小组汇报表演读。在评价中指导读出感情。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

2、齐读感悟,学习第八自然段。

A、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有些不明白,它们不明白什么呀?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B、小朋友你们明白吗?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3、总结全文,揭示文意:通过这个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表演读、评价读、挑战读、合作读的过程中明白道理,积累语言。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在读中再上新高。)

(四)情趣引入,指导书写:

1、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想给狐狸说些什么,让我们给狐狸写几句话吧。首先,让我们先学写狐狸的名字。

2、投影出示,指导观察。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注意评价。

(五)课外扩展:

课后,你除了给小狐狸写几句话外,你还想干些什么呢?(这种开放型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将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训练场。)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酸的和甜的》一课,我觉得心里甜滋滋的。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孩子们都参与进来了,整个课堂都洋溢着一种很热烈的氛围。孩子们大胆的说,有感情的读,整个过程充满着一种激情。所以,我感觉到,我在这样的课堂当中感受到了快乐。

我觉得这样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教学“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句话时,结合插图,看狐狸的表情………然后让学生自己演示。当时,学生演的淋漓尽致。在讲”小猴子迫不及待的爬上葡萄架,摘下一颗就往嘴里送;小猴子大口大口的吃起来,这两句话要求学生读时一定不要着急,当孩子一遍读的还没有恰到好处时,就是理解还比较肤浅,这时候要有耐性,同时,也要注意方法的引领,最后通过孩子读去理解。

上完一节课,当然会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自己觉得,在课堂上有些地方该放手的,就让学生大胆尝试。

识字5 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情感目标: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重难点处理:书写中“绞丝”的书写(线、绳)指导: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教时:2教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感悟

1自己读谚语,读准字音。

2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并说说自己喜欢所读谚语的原因。

3教师示范朗读谚语,学生模仿读。

4师生、生生对读,体会每一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对应关系。

5齐读谚语,感悟谚语的含义。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句谚语,说说本组同学对该谚语的理解。用实例说明谚语中蕴含的道理,或者说说谚语给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启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8采用范读、对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谚语,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二、识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如,移动电话(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叠(折),搓手,搓绳(搓、绳),一斤重(斤)等。

2在朗读谚语的过程中认清字形(整体认识),读准字音。注意“柴、折、绳”是翘舌音,“搓”是平舌音,“谋”的韵母是ou。

3通过组词巩固认读生字。

布置家作:从课外摘抄搜集自己喜欢的谚语。

第二课时

一、写字指导。

(1)仔细观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线—绳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钱—线

(2)写正确。

“挑”字的笔顺:扌,“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线”字不要少一点。

(3)写美观。

把“斤”字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重点指导“绞丝”的书写(线、绳):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二、完成”看看写写”部分。

三、搜集谚语,在班上分类进行整理、交流,每个同学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谚语

18、称赞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根据画面配音。

2、创设情境,自主感悟,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设计理念:

1、以“称赞”为基点,自主感悟“称赞”的神奇魅力,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课中学生也在不断地获得“称赞”,体验快乐。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朗读中感受,内化语言,升华情感。

3、寻求“称赞”与“鲜花”的相通点,让“称赞花”绽放在课堂中,绽放在生活中,美丽自己(他人)的人生。预设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大家知道小刺猬最会干什么?

(出示苹果形词语卡片)这些都是小刺猬采的苹果,我们来认认吧!(多种形式认读卡片)

三、朗读感悟,体会“称赞”。

1、看黑板上的图,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什么?(自由说)

2、出示: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1)自由读,想一想,在这句话中,我是指谁?你是指谁?

(2)把“你”换成小刺猬,把我换成“小獾”,读一读。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3)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词的意思和“泄气”的意思差不多?(灰心)(4)小獾在什么时候感到泄气了?读读课文找一找。

(5)在小獾泄气的时候,小刺猬是怎么称赞他的? 指导朗读,读好“真、一个比一个”(6)比较:小喜鹊说:“真难看!真难看!”小熊说:“天哪!你的小板凳做的太好了!真了不起!”小刺猬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谁的表扬最真诚?小獾听了小喜鹊的话会想什么?听了小熊的话会怎么想?听了小刺猬的话他是怎么做的 ?(7)真诚的称赞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小獾心里是多么感激小刺猬啊!谁来做小獾表演一下?(指名、自由、指名表演)

四、相互欣赏,相互称赞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的人更多的称赞。你能称赞一下我们身边的同学吗?出示称赞花,指名称赞。

五、写字 教学反思:

《称赞》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写: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相互称赞,而正因为彼此真心实意的称赞,使对方增强了自信,消除了疲劳,神奇的称赞为他俩之间搭起了一座友谊之桥。文中,小刺猬与小獾相处融洽,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就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根据单元训练目标,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感情,从中理解和懂得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还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强调学以致用,用上合适的称赞语对身边的人物进行称赞,引领学生从细节处见真诚,从平淡中见深情,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19、蓝色的树叶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课件出示B.“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 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 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教学反思:

我在预习的时候要学生读文三遍,课上在问学生读出了什么时,可是学生们不知道怎么回。我就他们再读,举手的不多,那么再读,举手不多,那么再读。反正到最后学生们举手的越来越多了。在学习本课的时候,我没有学字,只是不停的让学生读,感觉人物的心情和语气,然后读出感觉来。一生在读“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提示语是“小声的”可是他没有小声,反而更大声了。其他学生哈哈大笑,都说他读得错了,这么大声,老师一定不让这么大声的说话的。看来孩子们已经能够注意到提示语的作用。可是大部分学

生要在教师的暗示之下才能领悟。这方面要再加训练。为了达到多读的目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加强预习的指导和检测。

20、纸船和风筝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朗读时可能有困难的句子,课件出示,重点指导。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B、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D、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2)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1——6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然后按照——当我读到()时,我觉得很(),因为()。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随机进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读指导。

具体操作: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心情,再指导朗读,并理解词语“乐坏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引导学生小结。课件演示过程。

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

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1)这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汇报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相机指导第7自然段的朗读(读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3)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们非常难过,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和好如初,风筝又起飞了,纸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课件出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导读11自然段。

(4)(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重点指导“幸”。)

2、写好后冲写得满意的字笑一笑。教学反思:

1、教学中生字呈现的方式多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非常浓厚。如让学生自学课文的同时,我把本课的八个生字呈现在频幕上上,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认识这些朋友的,进行了汇报交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了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进行了从字到词到句的识字过程,比较符合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学生对识字的兴趣非常浓厚,而且学生认字也认得既快又好。

2、充分利用简笔画,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如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后,让他们根据课文的描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师生以黑板为阵地,简单勾画出他们的位置。学生兴趣高涨,学得主动,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在进行角色体验的时候,有点脱离文本,因为小朋友对课文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就直接开始让他们谈自己的感受,要求有点过高。

21、从现在开始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会认 9个字,会写 10个字。在阅读课文时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难点:分析容易错的字和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课前准备:CAI 课件、字词卡片、投影仪、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查找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与大家分享?指名学生汇报有关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它们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1、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交流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

二、示范朗读

1、提出听的要求:课文讲从现在开始怎样呢?仔细听,听听课文讲了什么事?听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在听的过程中能认识几个字?自己不认识的字记下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交流:你听懂了课文主要讲什么 ? 说说自己的感受。把你所理解的内容告诉大家。鼓励每个孩子都争取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文大意: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弄得动物们十分难受,而猴子却让动物们按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拥戴。)

三、指导自学

1、自由读书,提出要求:划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字形,扩词,划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

2、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词句和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次。

3、学生小组自学后在小组中汇报学习情况。

四、检查自学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读句子识字,指名学生读句子。

(1)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轮、之、期)(2)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第、任)

(3)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惯、式)

(4)狮子见了,笑眯眯地说:“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眯、郑)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把你喜欢的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五、教学生字

1.我会认:课件出示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后,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学生扩词。(2)说说你的发现,是让学生把生子进行归类,提高识字能力。

(3)让学生自己读读生字卡片,再互相考考是否都认识。教师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4)做摘果子的游戏。

2、我会写:

(1)课件出示,学生读要写的字,正音。

(2)写字指导。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并在黑板上范写。

找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较多。如:“令(少点)、直(少横)、现(最后一笔是竖弯勾)”等,这些都应提醒学生注意。

(3)指导把字写好时,可有重点地指导。“之”的书写要注意:点不宜太小,捺要写平。“第”字的竹字头要写小些,整个字体不能太长。“轮”字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要紧凑。

(4)学生练习写字,同桌评议,在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旁边画上一个笑脸娃娃。

六、拓展学习

结合自己实际,用“从现在开始”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下令、公布、一直、当心、第一名、现在、星期、轮流、走路。

3、出示课题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如:猫头鹰让大家从现在开始白天睡觉,夜里做事。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课件出示狮子图,狮子大王要做什么决定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自由读。

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宣布„„”大王宣布了一个什么消息?

学生接读狮子说的话。结合看图,指导朗读狮子说的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神态练习朗读,读出狮子大王那种至高无上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这幅图是讲谁当“万兽之王”?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画出写猫头鹰的语句;用﹏﹏画出写动物们的语句。结合看图,自个儿读读句子,体会猫头鹰和动物们的心情、神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板书:“万兽之王”、动物们

(2)谁愿意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看图,重点体会神气极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板书:猫头鹰、叫苦连天。(3)学生表演,大家评议。(4)小结这段的学习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请小朋友运用刚才学习第2段的学习方法,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学习情况

(1)学习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图。

让学生自己汇报学习的情况,重点体会“激动、直摇头”,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说说自己的体会在听读与评价中体会“直摇头”,做动作。想想动物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看图想象,动物们是怎样苦练跳的本领的?

板书:袋鼠、直摇头

(2)学习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图。

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动脑,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重点理解“担心、欢呼”。

大家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大伙儿为什么欢呼起来?表演欢呼的样子?指名回答问题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为什么猴子得到了拥戴呢? 板书:小猴子、欢呼

5、学习最后一段。

(1)学生默读,提问:为什么不再往下轮了?

(2)如果你是狮子大王,你会选谁当大王?你想对猫头鹰和袋鼠说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在小猴子前面打√)

三、读读演演

1、自由读课文,读好每个角色,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在旁边画个笑脸娃娃。

2、学生自愿组合,分角色表演故事。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看哪组被评为最佳表演者。

四、拓展练习

1、续编故事:猴子当了兽王以后,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

2、说说班里的小干部哪些地方做得好?如果你当了小干部,你将怎样做?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文中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学生懂得相互尊重才是大家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

低年级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小动物,所以对这篇故事充满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教学时充分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导入时就把学生带到动物王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整篇课文。特别是在指导朗读猫头鹰的话时,全班同学表演神气的样子,而且很可爱。但如果能多请几个同学来朗读的话,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猫头鹰神气的样子,可能效果会更加好。在教学动物们的反映的时候,分析太多,如果用学生的朗读来代替老师的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来感悟动物的心情,自主性就更强了;在课前准备时让孩子了解动物们的生活习惯,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交流一下,让学生对于动物的生活习惯有较充分的了解,也许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朗读感悟,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抓住“神气极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的分析理解,让孩子领悟文章内容。

总的来说,这堂课孩子乐于学,而且兴致非常浓厚,我想在以后的每节课中都要关注细节,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

识字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9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学习重点:识字学习难点:较流利地朗读学习准备:音乐磁带学习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讲一讲平时看到的认为美的或丑恶现象的例子。

2、引导归纳,谈话导入

二、朗读课文

1、初读感知

⑴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学一学

⑵朗读展示,把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同伴听。正音,评议

⑶引读课文,感受词语的意思及反义词的特点

2、再读入情

⑴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⑵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⑶讲讲身边助人为乐的人和事。

⑷朗读单元引言

三、指导认字

1、小黑板出示相关词语,认读正音

2、小组自学要求认识的字

3、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四、熟读课文,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复习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评议纠正

2、多种形式读词语

3、读其他生字

4、组词,扩展说话

二、诵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1、同桌读

2、自由选择伙伴读

3、读给伙伴听

4、自己小声读边读边品位课文的思想和韵味

三、指导写字

1、结合范写,观察字形

2、书空,描红,临写

3、展示,评议,提高

四、扩展活动

收集反义词,试着组成几句对子。

22、窗前的气球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3.懂得珍惜友情。

学习重难点:1.自主识字,分析并掌握字形。2.能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3.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好品质。计划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2.几个气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轻松导入

1.提问激趣:小朋友,你们看。(出示气球)谁知道气球可以用来干什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2.小结:气球可以用来做游戏、装饰房间、做广告、传递信息,窗前的气球还可以用来表达问候,传递祝福呢!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出示课件:每个气球有一个生字,四人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其中“周、床、病、张”要强调读准平、翘舌音与前、后鼻音。2.交流生字学习情况,难认的字全班讨论识记方法。

3.小组接受生字娃娃的挑战,小组开火车赛读生字。读对了,气球上就出现一个可爱的笑脸,看看哪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效率最高。

4.请两名小老师带读词语,读得声音响亮、语音准确的主动给予掌声鼓励。(出示课件:气球上写着词语。)

科利亚

医院

呆呆地

开始 拴着

气球

问候

猜谜

逗人 5.全班齐读词语。

6.读儿歌巩固识字,同桌合作读一读,读得好的互相夸夸对方。

病床躺着科利亚,静静躺,呆呆望,张大眼睛四周看,绳子拴个红气球,逗人笑脸表问候,一片真情暖心房。

三、合作学习,交流分享:

(一)引导看图,初读感知。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着谁,他怎么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自由熟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读给同桌听一听,评一评。4.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什么吗?

(二)鼓励质疑,训练思维。

1.再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个“?”,联系上下文或插图想一想,读懂了,在旁边打个“√”。

2.小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小组内一号同学统计解决了哪些问题,二号同学统计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并代表小组同学准备汇报。

(三)精读释疑,突破重点。

1.各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情况,解决几个问题,还有几个问题未解决,教师适时表扬合作效率高的小组。

2.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⑴交流不懂的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用“换个词语说说”“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联系生活知识理解”的方法了解词义,特别注意“招儿、传染病”两词的意思。

⑵在释疑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科利亚心情的前后变化,并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①他觉得真没意思。

②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③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⑶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科利亚会有这样的心情变化。3.师生合作画简笔画,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窗口,请学生上台画“科利亚觉得真没意思时”的头像后,教师再在另一个窗口贴上有着“逗人的笑脸”的气球图,再请学生画上“科利亚看到气球后,高兴地笑了”的样子。

4.品味朗读,体会情感。

⑴为什么“真没意思”?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用朗读把科利亚孤独无奈的心情表达出来。⑵科利亚看到窗前的气球,为什么高兴地笑了?他还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联系课文,打开想象的大门尽情地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把科利亚甜蜜幸福的心情表达出来。

⑶说话训练:先用“高兴地()”“可爱的()”练习说短语,注意提醒“的”与“地”的区别。再让学生把短语扩展成句子。

⑷想一想:除了课文中写的办法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关心、安慰科利亚?

⑸小结:是啊,窗前的气球是一张笑脸,一声问候,是一种关爱,它代表着同学们真挚的友谊!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齐读全文,再一次体会同学间真挚的情意。

四、总结拓展,合作生情 1.齐读课文。2.作业:

①班级中有哪些同学需要你是帮助、鼓励?用你喜欢的方式向他表达友谊,可以给他画个可爱的笑脸,说几句鼓励的话,或写几句知心话。

②选做: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窗前的气球》,可适当改编,在班级表演,评出“班级最佳表演奥斯卡奖”。

教学反思:今天,我上完《窗前的气球》一课后,感觉比较塌实。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了科利亚没意思、孤独、伤心最后高兴地笑了这一情感变化为线索,着重让学生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这节课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去体会窗前的气球带给我们的浓浓真情。

一、以读为主

语文课上就该书声朗朗。同桌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到了气球带给科利亚的快乐。从“真没意思”到“高兴地笑了”,学生体会到位,读得很好。在课堂上我注意把学生朗读和教师范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一次次得朗读体会窗前的气球带给我们的浓浓真情。

二、以角色体验来解读文本

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科利亚的孤独和烦恼,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心情。由于这些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学生说了很多,有的说很难过,有的说不去上学呆在家里很无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铺垫,学生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利亚孤独、伤心。当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了情感共鸣之后,学生读起课文来就声情并茂了。

23、假如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现合作意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欣赏动画,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马良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是有关马良神笔的。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笔干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式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小组交流。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

4、评议学生的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读)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3、分组学习: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5、交流自学情况、感悟句子:A、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B、扩展说话:我要给——(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7、感情朗读课文。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

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B、多种形式朗读。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四、扩展活动

小组讨论:课文中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出你的愿望,像课文里的小诗歌一样。回家在把你写的愿望画出来。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如:学习第一小节时我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树,让学生去体验小树很冷,并直接与“小树”对话,“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你在叹息什么?”进一步让学生走进文本,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感悟当红红的太阳出来了,小树又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时,学生的朗读就水道渠成了。学生不但朗读的热情高,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第二节时,我先播放出了鸟的叫声,学生们听了鸟的叫声后,我问:听到了这欢快的鸟叫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小鸟。于是,我引导学生看图,一棵大树,树上有鸟巢,巢里有小鸟,小鸟正叽叽喳喳的叫着。学生先听到鸟叫,再看到树上的小鸟,情趣高极了。接着我说: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学生很高兴的读起课文来。学习第三小节时,我问:你们想听故事吗?学生答:想。我说:那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学生说:好。这时,我便动情地给他们讲起了故事:有一个女孩叫西西,她在操场上与同学们快活的游戏,突然,有一天,她摔伤了……我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我讲完故事后,问同学:你听了这个故事想说点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西西很可怜,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小节,让学生感受西西孤单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回答我想帮助西西……我又问:那你们打算怎样帮助西西呢?学生畅所欲言,都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展示了孩子们善良的内心。

24、日记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过程与方法:

分小组阅读质疑,在阅读中探究、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2、准备生字卡和相应的一些课件。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常规读文识字法)

四、流利读文,熟识生字。

五、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六、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巩固13 个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读自悟,探究发现,朗读深悟。

1、自读自悟,自己有什么发现。

2、把自己的发现与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点播导思,感悟朗读。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汇报

1、“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2、“我”的梦没实现的心情读出来。

3、引导体会二则日记,“我”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并相机出示课件,帮助感悟。)

4、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出示日记格式,规范日记写法。

2、指导学生按正确格式写日记。

3、组织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日记。

四、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识字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保护动物。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三、教具准备

1、图片,八只小动物(孔雀、锦鸡、老鹰、大雁、老虎、黄鹂、百灵、熊猫)。

2、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多吗?你们还想认识几位朋友吗? 生: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只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正在找朋友,你们是不是愿和它们成为朋友呢?

(生回答)

二、我能认

师:(出示课题)这几只动物就藏在《识字七》这首儿歌中,你们赶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找到这些动物朋友,拿笔圈出来就找到你们的朋友了(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请教课文中的“小桃子”和“小叶子”吧!)师:你们读得真认真,找到了了哪些动物? 生: 学生反馈。

师:(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八种动物)这些动物想考考你们,刚才读课文是不是读准字音了?

(出示八种动物的图片,在图片反面写有会认的10个生字,但音节已经被动物们藏起来了)用游戏检查学生是否会读:

1、我拿你读(师出一图片,学生读出)

2、金手指(指一学生读)

三、我能记。

问: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

师小结:小朋友会换部首,加部首,猜谜语的方法来认识生字,你们想的方法真多,真了不起。

四、我能写。

师:我出几个字谜,你们猜一猜:

①两个人走在独木桥上。(生:丛)

②房顶上拴了一头牛。(生:牢)

③又是鸟在叫。(生:鸡)④有人在发呆。(生:保)⑤白打了一下。(生:拍)

⑥请勿动这头牛。(生:物)

师:你们能写好这些字吗?(学生书写课后习题:我会写)

展示写得好的字,共同欣赏(投影)

四、我能读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也能写个字了,可动物们想回到课文中去,你们舍得它们走吗?

师:那就和小组中的同学一起读读课文,留住你们的好朋友吧!

(生读课文,师巡视)

师:动物们想听听小朋友们读得怎样了?(开火车读,师生共评)师:为这些同学鼓鼓掌,也为自己鼓鼓掌。

师:让我们边拍手边读儿歌,看谁拍得好读得也好?(师带生用上动作读课文,在读中和动中记住课文内容)

五、悟道理 师:(出示八种动物纷纷逃跑的动画)问:你们有什么想法?想怎样做?为什么你会这样做? 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从而使学生明白:保护动物,才有美丽的大自然。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好朋友,唱着这首拍手歌,走到这些动物朋友中。

26、“红领巾”真好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发展朗读能力,促进语言积累。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保护鸟类,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读题质疑: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思考:“红领巾”为什么带上引号?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是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这篇课文。(疑问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特征,同时也渗透了文章的线索和教学活动展开的思路。)

2、放音观察:播放鸟鸣叫的录音,启发学生谈谈对鸟类的了解。出示课件(文意图)或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想像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利用多种媒体,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挖掘学生认知经验。营造优美学习环境,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文热情。)自悟:

1、启发思考:是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找出文中的相关段落读一读。边读边画,引导学生找找红领巾为小鸟做了哪些好事?圈出有关的词语。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2、.交流自读情况。“红领巾”为小鸟做了哪些好事吗?(放鸟巢、写木牌)读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相机随文认读生字新词:鸟巢、崭新、木牌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教师相机指导:如红领巾爱鸟、护鸟态度很坚决,这“不许打鸟”要重读,一字一字读清楚,读肯定些。(范读、跟读、个别读、齐读)

4、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鸟为什么要夸“红领巾”真好?

(这一设计打破传统阅读学文的正常顺序,与由题生疑的导入相衔接。充分挖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能读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多形式的读书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用“因为……所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进而明晰文章思路,明确认识,激发学生对红领巾的敬佩之情。)

回读

1、教师启发思考:少先队员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找到答案。

2、学生分组合作,读课文第一、二小节,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3、每小组选代表汇报学习成果,互相评议。(小鸟活泼、可爱;小鸟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根据自悟环节,追根溯源,增强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实效性。引导学生回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启发学生交流讨论,体会课文内容。)

朗读

教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组织学生观察插图,相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应采用范读、领读、个别读、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如:第一节表现小鸟的活泼、快乐。读相关的语句,相机随文认读生字新词;利用录音或课件演示小鸟的鸣叫声,抓住“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体会;把小鸟的欢快、可爱读出来,读出对小鸟的喜爱。

第二节描写小鸟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语句。随文认读生字新词,抓住“机灵、扑棱棱”体会小鸟忙碌捉害虫的情景。

(读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多形式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统读

1、分组练习,朗读全文。

2、合作朗读。分别邀请三个组来当最快乐的小鸟、当最机灵的小鸟、爱鸟的红领巾。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读文热情。)

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鸟的知识,哪些益鸟能给森林、人类带来帮助,向大家做介绍。

(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积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爱鸟护鸟意识。)

第二课时

导入

1、复习: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棱”在“扑棱棱”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字经验,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记住这些汉字的。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织学生评议。

(低年级以识字为重难点。教学中应抓实抓好识字记字的环节,多形式识字记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强调重点字音,组织交流识字记字方法,为学生打好阅读写作基础。)

背诵

1、用引背法指导背诵。(师:清晨,林中谁最快乐——(学生齐背第一节)。师:清晨,林中谁最活跃——(学生齐背第二节)。师: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学生齐背第三节)。

2.学生轻声自由背诵。同座同学互相背诵。

3.指名个别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组织学生评议。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边背诵边表演或配乐读。

(多形式背诵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评价他人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表演读或配乐读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字、写字

1.观察: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羽、理、捉、领、蹦”的字形。

重点强调,跃:右边是“夭”(“笑”的下边),不是“天”;“领”字的左右两部分是“头不齐脚步不齐”,“令”的捺变点。

2.指导书写,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品,组织学生评议。

(突出写字重点,加强评议指导,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练习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鸟”的可爱。注意用词情况和语言组织。

2、学习课文后,想一想除了爱护小鸟,我们应还应该保护哪些小动物呢?

(这一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关爱小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

1.在课外阅读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同学介绍。

2.在老师的指导下,做鸟巢和广告牌,到公园或郊区放置鸟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

3、教师可以组织有余力的同学写一封简短倡议书,号召大家行动起来,爱鸟护鸟。

(努力挖掘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做人,形成健康和谐的个性品质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和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反思:《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我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中去。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的意识。让学生自渎课文后,提出在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强调语文的基础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比如,在复习词语时,强调难点字的读音,在学习课文时,AABB、ABB式词语的积累,以及“一会儿„„一会儿„„” “因为„„所以„„”句子的训练。我自己觉得这样的训练很有层次性,达到了积累词句,学语文,用语文的观念。语言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技能,要想掌握必须通过多次训练,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特别注意这一点。

27、清澈的湖水

【教材简析】

《清澈的湖水》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组。文章措辞优美,引人入胜,将语言文字学习和环保教育有机结合。该文本引导学生跟随小洁的目光,欣赏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让学生通过品读优美的语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不胜收;通过小洁紧紧“攥住”面包纸这一个动作,让人感受小洁保护环境的美好品质。并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随意的一个动作“扔”会给环境造成多么大的破坏。

【设计理念】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读,本课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攥”和“扔”两个动词,以其作为引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认知生字词、读通难句,解决读文的基础需要——抓住“攥”、“扔”整体感知——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在品读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融入句式训练,让学生扎扎实实读出感情。在品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联系上下文、联系插图、联系旧知和生活经验,想象湖水里倒映的景象,以丰富文本的内涵,使朗读的情感变得轻松和有层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词,写好“扔”字。

2、把课文读通顺。感情朗读文中几处描写景色优美的语句,感受到风景的优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词,写好“扔”字。

2、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

1、感情朗读文中几处描写景色优美的语句,感受到风景的优美。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画面,美读课题。

1、配乐观图,谈谈感受。(设计意图:直观感受何谓“清澈的湖水”。)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词句。

1、提出读文要求。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注音生词,开火车带读。

(2)自主提醒难读字词。

(3)脱拼音全班读。

(4)认识多音字“卷”。

4、读准四句难读的句子。(设计意图:该文中除生字较多外,更有难读词句,该环节将更有效、更深入地为学生扫清品读障碍)

5、动作理解:“攥”“扔”

6、指导书写“扔”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词,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障碍。抓住文章中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动词“攥”和“扔”。不但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课文中心问题,并为深入品读找到突破口。)

三、整体感知,切入关键

1、带问题听范读:到底是谁攥住了什么?又是谁扔掉了什么呢?

2、学生汇报。

3、深入追问:小洁为什么从头到尾一直紧紧攥住那张面包纸呢?

4、引导小结:让我们跟随小洁,一同欣赏湖水中的美景吧!

5、请用波浪轻轻划出描写湖中美景的句子。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从“攥”字切入文本,感悟中心,进入文本肌理)

四、展开想象,品读美句

(1)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设计意图:指导重在读好“长长的波纹”)

(2)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①读出平静。

②读出趣和美:这面镜子除了能映出蓝天、白云,还能映出什么?

*看课文插图——映出山石。怎样的山石?

*句式训练:山石还会像什么?

*除了有这些,这面大镜子里还可能映出什么?

*让我们把这所有都送到句子里来读好吗

*这样的画面让小洁陶醉,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设计意图:抓住这重要的句子,进行不断的拓展想象引导,并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五、感情升华,美读成诵

(1)教师动情引述(配乐):这清澈的湖水真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啊,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山石还有活泼可爱的小鱼,构成了一副多么动人的画面,来,让我们一边想像画面,一边再把这几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2)这么美的句子一定深深印在你的脑海里了,我们合作来试背好吗?

湖水像,映出了、、还有。

她感觉自己像在,又像在。

六、抛出矛盾,引领下文

(1)清澈的湖水这么迷人,难怪小洁要一直把面包纸紧紧攥在手里!

(2)可是,另一个动作“扔”会带来怎样的情况呢?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针对本课特点,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重点。因此,再教学中,我力图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实现语文教学的本真出发,组织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字、句,择读课文。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带反思

课题:第五课

静物写生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体会写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2、学习写生的构图知识,学会用线描的表现方法。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

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

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3、写生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1、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2、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教学反思

在处理静物的空间前后层次感时,有一部分同学透视感强,很快能表现出来,但还有部分同学透视观念不强,出现了远小近大的现象,使前后层次混乱,画面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我鼓励他们今后要多观察,找透视规律,加强练习,一定会对自己以后画画有非常大的帮助。透视问题是美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今后要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提醒并改正错误认识。学生通过写生练习,不但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大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心,这对学生学习各门功课都有好处。

课题:第六课 喜怒哀乐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1、创设情景。(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2、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⑷出示课题。(喜怒哀乐)

(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1、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

1、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⑶题目自拟。

四、作业展评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拓展:

1、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教学反思

《喜怒哀乐》是五年级人教版的一节绘画课,教学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的表情变化及规律,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表现开心、快乐的心情比较多,而对表现哀愁、愤怒的情绪缺乏经验,为了使学生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的表情变化规律,我在整堂课中正确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堂课从猜表情到看眼神猜表情;从玩一玩、讲一讲、贴一贴到读一读;从色彩感知到作品欣赏;从课堂练习到作业讲评,无不体现课堂结构的严密性,营造情境自然流畅,环节设计有创意,体现了很深的教学理念,课堂中采用了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完整、美观,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课题:第七课

夸张的脸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

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设计课,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创作一张夸张的脸是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学习泥塑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陶泥亲近大自然,更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学习中体会手能创造美的乐趣,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寓教于乐。

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这话不错。只有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潜力才能得以深刻的挖掘。整节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如我搜集名人漫画并亲手作画,学生感到惊喜并羡慕,这使他们学习更有动力。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做游戏,我设计了“变脸五连拍”,学生情绪高涨,我让一个学生到台前,然后用一块板子遮住他的脸,揭开一次要变出一种表情,看谁变的又快又好,完成的出色就奖励一颗小星星,还能得到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可乐坏了。

“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本课是让学生对人的脸进行大胆地想象、夸张,设计表现一张“夸张的脸”。通过这样一种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课题:第八课 十二生肖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

1、用纸条粘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2、掌握纸条造型的技巧,粘贴平整牢固,图形不变。教具学具:彩纸、彩泥、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 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

(二)新授

1、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说说理由吧!(学生讨论)

2、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剪纸生肖动物的绘画要领:画动物关键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类似剪纸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威风的虎,勤勉的牛,温和的羊,灵敏的猴„„你的生肖图案能与众不同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可用彩泥或彩纸制作你喜欢的生肖

四、展示学生作品。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和十二生肖的资料。如山西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一下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肖和出生年代,用拼贴彩纸的方法制作一件生肖作品赠给他们,以示对长辈的关心。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用猜谜的形式,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也很高,从而引出十二生肖是指哪十二种动物?

授课时,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精美的古代生肖作品,一一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分析作者是抓住生肖动物什么特征?最大创意在哪儿?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生肖文化的魅力,从而发展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欣赏完古代生肖作品后,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要完成好一件生肖作品,必须要抓住该生肖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我是这样设计:观察老师现场作画的几种生肖简笔画,说说老师画得像吗?从哪儿看出老师画得像?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抓住该动物的特征,并让它大的更大,长的更长,使该生肖动物更形象生动(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同时,老师现场作画,即展现老师的基本功,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效率更高。

这节课我始终坚持对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一点小小的成功都应该用激励性语言给予肯定,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我能行!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学生制作的环节中,我对每个人同学的创意都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更大胆去想象,富有创意的作品一件件应运而生。

本节课中能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学会用彩泥制作十二生肖的方法,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鼓励,充分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我能行、我最棒。当然,在其他教学环节中,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结尾部分太仓促了点。在今后教学中我将努力探索,进一步完善。

学生能回去跟爸妈说一说今天学习的关于十二生肖的知识,更进一步感受十二生肖所带来的文化。

课题:第九课

学画山水画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2、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具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2、揭题:学画山水画

3、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 B技巧运用 C表现手法 D感受 E 如何表现 F 绘画步骤

4、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展子虔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著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5、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6、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 皴法B 披麻皴 C 斧劈皴 D点苔。

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其他绘画形式表现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皴法是中国笔墨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

(1)披麻皴:分长、短披麻皴,中锋或中锋略带一点侧锋,大胆落笔,连勾带皴,一气呵成。皴笔长短相间,错错落落,或干、或湿、或浓、或淡,上轻下重,上疏下密,皴出阴阳,最忌平头齐尾,毫无变化。短披麻皴,皴笔上松下紧,笔锋按至笔肚,皴、擦并用,下笔不可迟疑。皴笔上紧下松、枯、湿、浓、淡作一笔呵成。先皴、擦,再勾山石轮廓、皴笔要沉着痛快。这是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2)斧劈皴:斧劈皴分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两种。其特点是侧锋落笔,头重尾轻。画大斧劈,一般连勾带皴,一气呵成,不可迟疑,用笔要沉着、痛快。小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轮廓,再加皴擦,画出阴阳。画大斧劈,用笔尖按至毛笔腹部,小斧劈小按用锋。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3)点苔:中国画技法名。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介”字、“个”字,或“梅花”、“鼠足”,或“破笔”等形状的点,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疏密相宜,以表现山石、地坡、树干和树根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点法也用于线条之纠结处,借以明显界限,或墨光不显、阴凹不深处,即以点苔法补之。传统山水、花鸟画中,点苔用笔宜轻,忌杂乱板滞。

7、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最后着色点苔。

点: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或“介”字、“个”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身水画中应用较广。染:或称“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四、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五、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教学反思

画家亨利曾说,绘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绘画和玩的关系。教学《学画山水画》第一课时,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水墨之间尽情玩耍中,感受水墨线条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的变化,感受水墨线条的丰富性和动态美。学生用水墨的点线表现人物、动植物和场景,表现实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现愉快的事和烦恼的事。无论学生的水墨尝试是什么样的效果,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体验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涂抹的喜悦,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上中国山水画一课时,也可以制作古诗词与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同时也可以带领他们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同时,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祖国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课题:第十课

风的魅力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利用风能,制作风能玩具。

2、如何将风能的运用和纸玩具完美结合。教具学具:竹条,薄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用品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风?什么是风能?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风能发电,风车的利用----)

3、师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简史: 风筝简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 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五)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玩法: 中国风筝的玩法:

《全唐文》“纸鸢赋”中说:“代有游童,乐事未工„„•动息乎丝纶之际,竹工乎掌握之中。”可见玩风筝之妙趣。中国风筝的玩法很多。

(1)斗风筝: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后己失传,现只有广东、西藏几处尚存。

(2)装响器:从唐开始,风筝响器可分三类:弦、哨、打击。(3)“送饭”(叫“碰”):是一种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装置。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好的“横棍”相撞,风翼折起,自动沿线滑下来。有的还可以在下面自动张开又飞上去,叫做“来回碰”,或“来回饭”。

(4)挂灯:把带着灯的风筝放上夜空,十分美丽。在唐已盛行,但后因引起火灾而被禁,现有电池灯可用,十分安全。

(5)操纵:北京的鹰风筝可以通过放风筝人的巧妙操纵,使其在空中盘旋,谓之“打盘儿”。通过操纵也可使龙头蜈蚣在空中摇头摆尾,像“活龙”一样。

近代的双线操纵风筝可以在空绘出各种图形,更是令人眼花镣乱。

4、欣赏风筝的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图片,从风筝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描述。

5、引导学生说说人类是怎样利用风能及其原理为人类造福。(风能发电机、滑翔机、降落伞„„

6、引导学生在了解生活中风能运用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对风能纸玩具的设想„„(纸蜻蜓、风车、飞机„„)

7、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技法点击:

(1)先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

(2)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用一根线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栓在下端。

三、学生动手制作风能玩具或风筝,师巡视指导。

要求在制作完作品后,通过材料颜色的搭配、涂色等方法进行美化和装饰。

四、评价、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从构思、设计、美化的某个亮点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收拾整理:收拾整理自己的桌面和垃圾。

六、课后延伸:利用放学或活动的时间进行风筝、玩具的放飞和比赛 教学反思

《风的魅力》是一节美术制作课,启发学生制作出风力玩具。课始,在启发学生想一想可以制作哪些风力玩具之后,教室里顿时炸了锅:“可以做风筝”,“可以做风车”,“可以做纸蛇”......甚至有的孩子踊跃的说:“老师,我会作八卦风筝。”“我会作双轮小风车”,望着孩子们因为兴奋而涨红的小脸,我说:“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风力玩具。也可以小组合作,不仅要制作出来,还要做的美观一些,可以吗?”“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也受到了感染,看着孩子们饱满的热情,也想参与到他们中间,跟他们一齐来制作。“老师,咱俩合作吧!”一个小男生,将手中的竹片递给我,“你来拿好骨架,我来帮绳子。”孩子边说边从位底下取出一捆绳子。我按照他的“吩咐”将风筝骨架摆好,他扯了一段绳子挨着将每一个缺口固定住。做好支架,我们又将彩色皱纹纸粘贴在支架上,“你说我们要不要在上面画些图案?”孩子在征求我的意见,“你觉得呢?今天我就给你做帮手,主要还是你自己拿主意。”我不断鼓励他。听了我的话,他坚定的说:“2008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这是大好事,我想在风筝表面画上奥运会标志,当我的风筝高高飘扬在空中时,人们都会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默默祝福的。”我心里一阵欣喜,没想到平时粗枝大业的“男子汉”也有心思细密的一面。我高兴的说:“这主意真不错,我来帮忙。”我们一起动手将奥运标志—五环画在了上面,又在四周装饰了奥运福娃,注上了“2008,北京欢迎您!”的字样,望着手中的作品,孩子开心的笑着:“老师,我现在就想到外面试一试风筝能飞多高?”“好,等同学们都做完了,我们一起去放飞。”再看身边的孩子,手中的作品完成得差不多了,有:风车、各种各样的风筝(图案不一样)。“起风了,我们出去试一试吧!”窗边的孩子喊起来,其他孩子也都喊着:“去吧,老师。”“好!”孩子们飞奔出教室,将手中的作品纷纷放上天空。望着他们那一张张笑脸,我也象回到了童年,跟孩子们在一起,真是太开心了。

课题:第十一课

微观世界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教学重难点:

1、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2、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具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六、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教学反思

《微观世界》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在本课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课堂”的特点,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美术知识,减少以往美术课堂中的单调和乏味,注重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绘画及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在教学中通过欣赏、观察、体验比较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微观世界的丰富变化,并能尝试利用各种绘画工具去表现。

在教学之前我做了大量的课前谁备。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观世界》的纪录片,把学生带入到微观世界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微观世界的精彩画面,大量的图片资料,情景创设,亲身体验,观察比较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学生观察、比较微生物的外形特征,并根据本课题的内容进行表现。在本课中,我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法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作要求上,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作品没有完成,在第二节课上,学生们能够积极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完成作品,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进行表现。但个别创作困难的学生,我只是鼓励他,让他多看范例,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生的辅导。

课题:第十二课

会亮的玩具

课时:3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会亮的玩具。

3、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进行灯泡发光原理的解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结合灯泡发光原理的电路知识制作“会亮的玩具”的设计图和实物模型。

2、如何根据灯泡发光原理及各种发光源,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会亮的玩具。教具学具:制作发光的材料及玩具外观的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电路、光源制作阶段)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实验器材,(出示:一节干电池,一小节电线,一个小灯泡,胶布);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吗?(师生共同探讨,并进行尝试,也可以请学生现场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备注:结合科学课的知识,将电线的一端绕在小灯泡的线圈上固定好,另一端则用胶布固定在干电池的负极,这时只要将小灯泡接触到干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即会发亮。

2、新授:

a)引导阶段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做了这一组实验,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一幅电路图(展示电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灯泡、电线、开关等的工作原理呢?(可做小组讨论,师生交流,一起探究得出灯泡发亮的相关工作原理)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懂得了灯泡发亮的工作原理,现在请你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接下来将要制作的“会亮的玩具”做好内芯。(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b)发展阶段

现在同学们都能完成内芯的制作,但只有光源材料能称得上是玩具吗?当然不能。要知道我们要“发明”的可是会亮的“玩具”啊!而且制作光源难道只有通过制作“内芯”这种方法吗?(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多种光源制作的探索,并在完成光源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构思,如何设想会亮的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完成了“会亮的玩具”的光源制作,下一节我们将在现有“光源”的基础上,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希望你们能收集更多的材料,结合“光源”,设计出有创意的科学小玩具。第2课时

(设计构思,设计稿制作阶段)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的“光源”制作知识

2、发展阶段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身边已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2)结合学生提出的方案,教师加以引导,师生共同探究。

小组分工合作,制作设计图稿(实物图、原理图、拟出设计方案、材料分析等)(备注:参考方案,见学生用书图例)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学生典型设计稿展示,学生互评,请小发明家进行介绍,教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结合下节课的实际操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完成了设计稿,也就是说我们要制作的“会亮的玩具”已初具模型了,下一节课我们将根据设计稿进行实物组装,请同学们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材料。第3课时

(模型组装阶段)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完成了设计稿,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设计稿”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备注:在现代设计中,设计稿是设计方案的书面体现,它结合了图象、文字,包含了构思、原理、材料分析等,是整个设计环节中相当重要、不可缺少的一步;也为下一步的实物模型制作做好了铺垫。)

2、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并出示实物。(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稿(小组合作),结合第一节课已经制作好的“光源”部件,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造,制作出一个与众不同发亮的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四、作品展示

学生典型作品展示,并进行作品互评,小发明家们的讲解、答疑,老师加以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以鼓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真正尝试了一次设计、创作的完整体验,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浪潮中,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现代发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然而,这也是一个变革与优胜劣汰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使我们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走向世界!

教学反思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强加压力只会抑制学生思维发展,束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让学生在课中做些有益提高审美意识,创造美的活动,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乐学爱学。同时,为了完成本课的任务目标,解决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和同学们比一比,玩一玩的游戏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并让学生学生体验到了制作过程的轻松愉悦和取得成果的兴奋,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性格。这样引之以思,启之以疑,导之以问,教之以法,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兴趣和求知欲望,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课题:第十三课

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Windows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

2、“复制、粘贴”命令和对称图案的关系。

3、试用Windows画图板上各种上具当画笔,设计多种形式的图案,并发展成多样对称图案。

4、用Windows画图板绘制对称图案,感受电脑绘画便捷、有趣的特点,探索电脑美术学习的多样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Windows画图板制作形式多样的对称图案。

2、多样工具表现多种样式的图案。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运用课本中的对称图案制作简易的动画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

2、欣赏导入用各种电脑软件制作的电脑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对称图案。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电脑美术的意义。

3、探索切入:出示一对称图案,要求用电脑绘制。方法不限。师归纳小结,引出“复制、粘贴”命令。

4、熟悉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是笔刷工具的使用,因为它是windows 画图板里唯一的线条有变化的手绘工具,需要用鼠标反复熟练运用。并懂得改变它的笔画特点、粗细样式。

5、熟悉各项菜单下的各种命令。特别是编辑菜单下的“复制、粘贴”选项,图像菜单下“旋转、反转”、“拉伸、扭曲”选项。

6、制作对称图案:

(1)用铅笔工具设计图案的一半。

(2)尝试用形状工具、线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半个图案。

(3)用笔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为图案上色。

(4)用选择工具选中画好的半个图案,在编辑菜单下执行“复制、粘贴”命令,在图像菜单下执行“旋转、反转”命令,组合成对称图案(选择工具要在透明粘贴的状态下)。

7、对称图案的组合:把绘制好的一个对称图案进行组合,使它有一定的空间和主题。要使图画有变化,应注意:

(1)对称图案不仅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2)复制的对称图案可以做放大、缩小、拉伸、扭曲等处理后再组合成新画面。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1、把对称图案作连续图案或构成设计练习。

2、鼓励用其他软件制作对称图案。为自己设计的图画添加文字或照片,作封面或其他平面作品设计。教学反思

老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师生共同来体验学习中的快乐。在教学中,学生由有趣——乐趣——志趣,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在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推行中,使我获得了一个任何时候也无法相比,充分发挥的空间。老师对每个学生应充分了解,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艺术课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多学习素质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改革的内容,让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动起来。

课题:第十四课

旅游节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

2、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

3、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教学重难点:

1、当地旅游资源的表现(图、文资料)。

2、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

教具学具:调查当地旅游资源,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2、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

(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学生回答:旅游线路图可利用旅游图片、旅游地图绘制(图、文资料介绍)。▲旅游图片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内容来表现。特色景点、标志、文字说明等内容来绘制。

(4)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设计旅游线路图。

提醒学生在设计之前,应注意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创作。小组的风格相互协调。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四、作品展示:

师生评析作业: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构图、画面表现旅游景点突出、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反思

课堂是最美丽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听到生命拔节的动人声响”,每节课的教学都要让学生获取知识的琼浆,还要在行为习惯、品德修养上强化训练,让心灵美与艺术美恰当地融合。在教学《旅游节》这一课时,我不光要让学生掌握旅游路线图、宣传册的制作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旅游景区,做个小导游,宣传淄博旅游,以此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传统的美术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在这节课中我着力营造“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旅游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与学生互相谈谈宣传画及旅游路线图的画法,及路线设计,通过对话,学生们各抒己见,共同商量,安排了一条条科学合理的路线图,培养了有序思维,课题:第十五课

舞台布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舞台布景。教具学具:布景所需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舞台上的布景,说说这些布景给人怎样的视觉效果,在剧情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牡丹亭》沈皋

王聿豹

该剧舞美设计采用中性布景与传统“守旧”相结合的手法,以装饰性、概括性的特定舞美形象贯穿全剧,使人产生联想。整个设计超脱了对具体场景地点的描绘,其浪漫风格与戏曲表演虚拟手法相结合,体现出汤显祖原作的精神,也解决了戏曲表演中舞台美术的时空跨越问题。全剧以2块大幕,6块高低不同的硬片作为基本造型元素。大幕中的一块作为全剧固定的背景,上面绘有亭子、假山、垂柳以及大片云纹形象;色彩以灰绿色为基调,但在天幕灯光下可以自由变化。元代《戏曲壁画》

“散乐”是宋代以后广泛流传的一种正规雅乐之外的“俳优歌舞杂奏”,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有戏曲、歌舞、杂技等,一般有乐队伴奏。当时的许多贵族官吏家族都有散乐艺人。本图为幞头、穿戏装的艺人(山西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殿内壁画即为著名的元代戏曲壁画。这幅壁画共绘出演员和场面人员十一人。演员的服饰,基本是元代时期的圆领或交领、宽袖或窄袖袍服。幞头也有硬脚幞头及软脚幞头。

2、小组讨论准备演出什么内容,议一议我们的舞台背景可以借鉴刚才欣赏到的哪些形式。

3、发展阶段

(1)小组为单位,画出舞台布景的草图。

(2)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商讨哪些可以用于制作舞台布景。(3)小组制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完成布景之后请同学们演一演,乐一乐。

五、收拾整理

六、课后拓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舞台布景及演出场面。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欣赏了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了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并分工合作,制作了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了团队精神,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课题: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教具学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幻灯): 夏:

乳钉纹爵

商朝的青铜器:

1、兽面纹方鼎。

2、四羊方尊

3、青铜纵目面具 西汉时期: 长信宫灯 战国时期:

1、虎噬鹿青铜器座

2、宴乐攻战壶 东汉时期:

铜奔马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三、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反思

本课是节欣赏评述课,在学习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课时,正好是让学生感受我中华民族古代优秀艺术文化的契机,虽然条件有限,不能带学生亲临博物馆参观,但我还是认真做了课件让学生通过现代教育资源来了解我们祖国古代青铜艺术,让学生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祖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的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作为一节美术欣赏课,应该让学生课前头脑中有一定印象,我让学生课前首先预习美术课本,但课上效果不好,原来就凭课本上几张图片学生们还不是很了解其中的意义,应该在课前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继彩陶艺术之后,兴起的又一种具有悠久历史。通过本课的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了学生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

下载7的口诀教案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7的口诀教案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小班安全教案带反思

    2016小班安全教案带反思 小班安全《喊妈妈》教案与反思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偏小,自我保护能力偏弱安全意识不够强,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强,在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只会哭。因......

    带反思的主题班会教案

    理想信念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我的未来不是梦 班会主持人:张宇航(男)杜正洋(女) 策划组织:九年四班班委 班会时间:2014年9月 班会地点:九年四班教室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歌曲《我的未来......

    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教案和反思

    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教案和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观察、分析6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

    《8的乘法口诀》教案+反思(最终五篇)

    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三册数学《8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

    大班安全教育周教案带反思(5篇)

    大四班安全教育周教案 活动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活动时间:2014.1.13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2.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请......

    15 《离骚》最新教案带教学反思

    15 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带反思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题:第一课形的魅力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16《孔雀东南飞》最新教案带教学反思

    16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目标: 一、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三、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