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78-01
小平同志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我们身为小学教师,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加强小学生科技意识的渗透和教育的重任,而且还要传授科技知识,激发对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科技教育呢?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科技教育含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能较明显地结合进行科技教育的课文有三类:第一是介绍古今中外科学家的记叙文。这类课文通过人物事迹的介绍,让小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第二类是直接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如《卢沟桥的狮子》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的特点。《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这类课文没有生动有趣的情节,而是以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客观地介绍某种科学知识。第三类是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介绍科学知识的记叙文。如《看月食》通过一家人晚上看月食的记叙,介绍月食形成的原因。这类课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介绍科学知识。以上列举的三类课文,以人和事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直接进行科技教育,其科技教育的含量是异常丰富的。
但是,除此三类课文以外,还有一类课文,它的主题可以并不直接进行科技教育,但它却有进行科技教育的含量。如《称象》这篇课文是称赞少年曹冲的聪明才智,但我们可以从中介绍有关浮力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科技教育的机会是很多的。直接的,间接的,找准附着点,效果是明显的。当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并不是篇篇课文都能戴上“科技教育”的帽子。
二、科技教育必须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
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进行科技教育与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认识客观事物,去接受教育。在教学中,对涉及到的科学专业词语,要准确、简洁、生?拥丶右越馐汀H纭昂诙础薄?“引力”、“克隆”、“多媒体”等等,要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或运用看图、举例、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来解释。对有故事情节,潜移默化地受到文章思想感情的熏陶,达到科技教育的目的。
对于客观介绍科技知识和阐明科技道理的课文,要通过分析段落层次,让学生弄清楚客观事物的特点以及各方面的联系,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来表现介绍的科技知识和阐述的科技道理。
三、针对性地采用演示、操作等教学方法
演示、操作等教学方法往往运用在教学、自然课上。但教学有科技含量的语文课也不妨一试。一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二可以直观地讲解科技知识和科技道理。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受到科技教育。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介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敢于怀疑权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大胆试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故事。两个铁球一重一轻,从高处落下,是否同时落地呢?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演示一下,来验证伽利略的观点。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会发表各自的见解
组织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报刊等,教师认真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如“假如我会克隆。我要„„”让学生各抒己见,愉快地完成“口语交际与作文”。
除了演示、操作、讨论交流的方法外,还可以结合所学学科知识,到实地地参观、勘察或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丰富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科技教育,根据自身特点,紧紧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注意挖掘科技教育的含量,有针对性地运用演示,操作讨论,查阅资料等试验教学手段,科技教育能够进行得有神有色。在大讲科技兴国的今天,作为小学生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同其它科技工作者一道结合自己的工作的特点,对我们的学生适当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和渗透,帮助他们开拓眼界,丰富知识、努力培养一个爱科技、讲科技、用科技的新型人才!
第二篇:谈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教育-课题研究
在学生心田播下科学的种子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高科技作为经济增长中最活跃、最强有力的因素,更是被认为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瞬息万变的生活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已是息息相关,其发展水平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
力和自豪感的关键所在。好范文版权所有
早在七十年代,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革命兴起之时,邓小平同志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敏锐的战略眼光,洞察到这场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将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和世界局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科学素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培养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小抓起,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正向人类走来,同时也向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挑战,科教兴国,势在必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向学生渗透科技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紧围绕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编排,是向学生渗透科技教育的好课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在学生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素质,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让科学精神伴随学生成长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有十几位,每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都是不断战胜挫折,不懈追求的奋斗之路:《一定要争气》中的童第周身处逆境却发奋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中的牛顿面对嘲笑仍刻苦钻研;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编写《本草纲目》;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地质学家李四光研究起石头常常忘记一切等等。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体现出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结合教学举办故事会,通过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介绍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科学家成长工作的事迹,进行科学精神教育与熏陶,使学生客观公正地看世界,避免主观偏见。科学家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甘于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进一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懂得探索科技奥秘,掌握先进技术,都要付出辛苦劳动和一定代价,遇到挫折和失败要锲而不舍,不断进取。
二、让科学知识武装学生头脑好范文版权所有
课文《捞铁牛》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们的聪明智慧。教学中,通过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打捞过程,并让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理解打捞的科学原理。最后教师设疑:如果让你打捞,你会想出什么办法?科学发展到今天,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学生积极思维,想出了许多运用现代科技打捞的方法,从中认识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更容易地解决生活的难题。
课后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搜集科学家运用聪明才智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课上学生举出曹冲称象、李春建造赵州桥、詹天佑设计人字形铁路帮助火车爬坡等许多例子,从中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信息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状况;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畅谈自己的收获,感受现代科技的无处不在,处处为家,从而开阔了视野,用科学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头脑,体会到学科学用科学的紧迫感。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四川省威远县高石镇中心学校
陈丽
某一天我在报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人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这个故事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好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也开花”的显著成效。看了这篇报道我心里好似闪过一道亮光,在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为何不贯穿这种欣赏,发现,认识学生的教育新理念呢?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充满人请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它充满了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目前,赏识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探究的主流。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怎样把赏识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纯洁的心灵
教育家陶行知这样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从老师那儿得到理解、信任、欣赏。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力强的特点,对老师既尊敬又喜欢,既崇拜又胆怯。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课余放下老师课堂中的威严,和孩子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老师要经常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建立起民主、信任的良好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心情愉悦。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你,进而喜欢听你上课,乃至听从你的安排。
我班有一个孩子名叫雷浩然,刚出生妈妈就抛弃了她,和爸爸离婚了。父亲为了生计长年在外打工,根本无法照顾他。从小便跟着外婆生活,外婆性格暴躁,缺乏耐心,虽然是照顾着孩子,但是内心上觉得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包袱除了让他吃饱穿暖,其余的都没有尽职尽责的教导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规则意识都相当差,甚至还有偷盗的行为,在学校里都是出了名得令人讨厌。我到班级的第一天由于他主动倒垃圾得到了我的表扬,与我建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之后,我又在做课间操时故意常常在他身边停留用关爱的目光注视着他,排队时我会摸摸他的头愉快的夸奖他的脸真干净,我还会在上课时专门留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回答对了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有同学告他的状时我不会马上再班级当众对他训斥,而是悄悄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谈心,跟他讲道理,能听多少讲多少。就这样他渐渐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欢和信任,他开始不排斥学校,不和老师对着干,每天都能愉快地来上学。面对这样从小缺失爱的孩子,我们必须了解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如妈妈般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才会如一头桀骜不驯的狮子变成温顺的绵羊。
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些科学家小时候在大家的眼里学习成绩都非常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某一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的孩子书法好,有的朗读好,有的孩子喜欢阅读、写作,有的却善于表达交际。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老师我们不要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要更多地去发现、去鼓励、去赞美。
记得我任教的一个一年级有个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课间操不守纪律,扫地总是偷懒,家庭作业常常不做,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可是在学习写字以后,我发现他虽然字写得很慢,但是一笔一划特别认真,而且字写得端正有力。我就在一次写字课后将他的作业在全班表扬并贴在黑板报的书画展览中让全班同学学习欣赏。如此一来,这个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感受到了表扬的荣誉,渐渐地作业要做了,上课也不那么调皮了。从这个课例中我渐渐明白了作为老师我们要用放大眼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而尽量忽视,淡化孩子们的缺点,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自己行,自己可以,从而建立自信心。
三、赞美学生——激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赞美最细小的进步,而且是赞美每一次的进步。”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当赞赏孩子的行为时,眼里一定要有孩子,眼神也是赞赏的。俗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最能体现内心的想法。如果赞扬没有了眼神的赞赏,是不真诚的。同样地,受赞扬者也感受不到。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我们都要毫不吝惜,用充满爱意和真诚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你的朗读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把老师都感动了!”“哦,刚才你帮助老师拿卡片了,我刚好就需要帮助呢。谢谢你帮助了我!”“你的字写得这么漂亮,继续练习一定会成为一位出色的书法家!”赞美要实事求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用激励的眼神、语言、和行动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仅有积极进取的决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进一步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在学生自尊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的养成过程中,还能够感召、影响和带动他人,形成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营造出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
四、宽容学生——在犯错中进步
人们对教育有种种误解,其中之一就是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出被教育者的不足,并且不断地鞭策被教育者以达到自己的要求。这种教育方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容易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严重者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对抗情绪。
一旦学生对老师产生了这样的情绪我们的教导就无法有效地进行。老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中进步的,无数次的失败跌倒才有最后的成功和站立。如果学生一旦犯错后就给他贴上某某标签或者紧盯着他的缺点不放,这样一来孩子十天半月达不到老师的期望,孩子自己会觉得很挫败,师生关系也会很紧张。我们不妨避重就轻,忽视其不足,努力寻找发现他们可爱的一面。用赏识的心态来看待如花朵一般娇嫩的每一个孩子,用赏识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宽容,理解,走进学生的心灵,孩子们自然会消除抵抗,愉快接受,并慢慢地达到老师对他的要求。
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赏识和肯定。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或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他们脸上会表现出满足愉悦自豪的神情,而如果这种表扬经常反复出现,孩子就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时的他们在学习上是自信的,愉快的,积极的。反之,当学生被批评、责难之时,则显得垂头丧气,或者自暴自弃。因此,我们要用爱去温暖孩子的心灵,用爱去唤醒孩子的自信,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要用欣赏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不足。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以孩子为骄傲,自豪,这样的心态必将投射到孩子心灵深处,他们也将回报一个自信,自尊自强的孩子给你。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仓小——蔡群
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1、在预习中质疑。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在课题上质疑。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后,学生问:“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出示了课题《一定要争气》后,学生质疑: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的?
3、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学习《林海)一课,“亲切与舒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学生问:为什么这儿要写三次?它们有什么不同?《凡卡》中,学生读了凡卡写的信封“乡下,爷爷收”问:信封这样写,爷爷能收到信来接他回乡下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4、在教学后质疑。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有生问:周总理贵为一国,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员工作不认真,还贪污受贿呢?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总之,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我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机智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机智的运用
摘要:教育机智是教师面对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有的放矢地调控教学;能释疑解惑,启迪学生智慧。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教育机智,民主思想是运用教育机智的前提;随机应变的技巧是运用教育机智的关键;宝贵的实践经验是运用教育机智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教育机智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在这个“活”字上,而“活”的根源就在于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有效地激发和诱导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那么,什么是教育机智?它有哪些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教育机智?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何谓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它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育大辞典》认为:教师面对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它源于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技巧的丰富与积累,所以它是构成教育艺术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机智的作用
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可见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机智地、敏锐地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提高人才素质,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自己和学生的发展,有必要培养完善自己的教育机智。
(一)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作一幅画,表现边塞生活、边塞风光或送友归京时的情境。学生非常兴奋,画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画,如《八月胡天》、《忽如一夜春风来》等。
(二)能有的放矢地调控教学
教学中,常常回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形,常常会有一些干扰教学的不协调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及时地予以调控。学生的一皱眉,一举手,一个眼神,教师都须及时的捕捉,悉心地察辨――察其色,闻其言,知其心;要根据学生的外在与内在的各种变化,迅速地作出分析推断;要善于将一些干扰教学的消极因素、离散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对不符合课堂实际的原先的教学计划,迅速及时地进行调整,同时,这种调整又必须在自己的有效的控制之下,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教育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个人风格的外化,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教育机智呢?
(一)民主思想是运用教育机智的前提
关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教学民主思想的基础。而教学中的“一言堂”,惟我独尊,就无法达到课堂上师生间的和谐,难以形成有利于教学的融洽气氛,甚至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是一个榜样。他一方面强调语文的有序和系统(如画知识树),另一方面又强调无序和非系统。他上课,一篇课文,一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甚至于要掌握哪些字、词都常常由学生民主决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随机应变的技巧是运用教育机智的关键
如果说理智诚恳的态度,为教学机智的形成营造了宽松的氛围,那么,随机应变的技巧则为教学机智的顺利实现准备了必要的途径。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学生猝其不意地提问,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加以引导,就可以直接地为教学服务;有的则不能,这就需要老师随机应变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因素及时转化为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