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时间:2019-05-15 02:4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是健全人格发展的必备因素,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讲究文明礼仪都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重要手段。文明礼仪的教育,应从小抓起,本文强调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的具体方法,为社会培养一批思想健全、文明有礼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情景教学,寻找课本中文明礼仪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来源。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景式教学,对于小学生文明礼仪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文《三顾茅庐》中,主要表现刘备尊重人才,拜访诸葛亮时诚心诚意。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尊重、诚心,教学中可让学生抓“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恭敬敬”等词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既可以演故事中的情节,也可以结合生活中向老师请教,拜访亲友等情境演一演。这样一来,同学们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会更容易明白课本中宣扬的文明礼仪之道。

二、丰富奖励机制,营造文明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评比是规范日常行为的有效手段。针对小学生当前的性格特征,教师要在课堂中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比制度,丰富奖励制度,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觉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会很大程度的传授有关文明礼仪的知识与规范,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一些礼仪行为若是得到恰好的使用,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语文教材有的宣扬诚实守信,有的宣扬谦虚努力,有的宣扬助人为乐等等,教师可设计与之相对应的表格,让语文课本中好的言行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目前,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就会更容易规范自己的行为,当学生表现出优秀的文明礼仪行为时,老师及时在表格上进行标注,每月进行表格汇总,评选出“文明之星”,并颁发奖状和小礼品,通过将语文课文教学与文明礼仪相结合,合理利用奖励机制,给小朋友们营造文明的生活与学习氛围,人人争做文明小标兵,整个班集体也必将成为一个积极上进、文明懂礼的优秀集体。

三、举办相关文明礼仪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一些介绍型文章,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多以文明礼仪为主,在每个单元或者每两个单元学习完以后,可以在语文课堂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小朋友可以以演讲或者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除了从正面对文明礼仪进行宣扬,也可以从反面来进行批评。活动时间大约四十分钟,第一部分大约二十分钟,以话剧表演为主,第二部分大约十分钟,是全班有序讨论时间,也就是小朋友们来进行演讲,或者讲故事,这些内容多来自于日常生活,也可以来自于书本知识,类似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最后十分钟,可以来玩一个“真心话”的游戏,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一张纸上写出一个同学讲文明礼仪的实际例子,写完后统一交给老师,由班干部来进行整理,并选出前三名被表扬的小朋友。这样以来,定期的文明礼仪活动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小朋友们努力的方向,并能更好应用语文课文中学到的一些文明礼仪知识。

四、以身作则,感染学生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是心中最神圣的形象。老师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叫学生回答问题虽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课堂活动之一,但是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回答问题要举手,教师在让某个学生回答时可使用说:“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礼貌用语。在学生发言时老师可眼睛注视着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同时告诉学生,学会倾听不仅有助于掌握所学知识,还能体现我们对他人的尊重。除此之外,老师在看到地面有垃圾的情况下,要主动捡起来,而不是让孩子去捡:在与学生交流时,亲切随和,循循善诱,不使用诸如“你真是太笨了”之类侮辱性的话语。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都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机会。

五、对小朋友文明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

在课堂或者课间,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文明行为一定要及时进行鼓励与表扬。也可以和课文内容来结合,更加形象具体有趣,有利于其他同学的学习。比如在课间小王同学喝水洒到地上,小李同学马上去拿拖布来擦干净,老师可以当着小朋友的面这样说:“我看到小李同学帮小王同学擦地特别像一个人”,这时会有小朋友们奇怪“会像谁呢”,老师可以用提问的口气来说:“是不是有点像上节课我们讲到的雷锋呢”。这样一来,小朋友们会主动将小李同学的行为与雷锋助人为乐的好习惯结合起来,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小朋友们既进一步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学习了助人为乐的文明礼仪。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讲文明懂礼貌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明礼仪从小抓起,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必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接受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来源。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为承载对象,总结了在课堂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方法。只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举办有趣的活动,进行情景式教学,丰富奖励机制,小朋友一定会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将来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第二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这里所指的健康应包括心理、生理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及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地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在人生的各个时期,从呱呱坠地婴儿,到含饴弄孙的老人,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独特的心理冲突。婴幼儿要有健全的人格,青少年会遇到青春风暴,中年要度过更年春秋,老年要防止精神变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才能减轻心理负担,享受美好人生。

关于心理健康,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应具有以下特征:心理健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自尊自信;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胸开阔,善与人处;热爱生活,乐于工作;精力充沛,情绪乐观;平衡发展,人格健全。

目前,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已成为判定一个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这一点不能不引起家长、老师及社会的重视,如何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相当于童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入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从这个时期起,学习取代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成为他们必须完成的一种社会义务。主导活动的变化,给儿童心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开始参加学校集体生活,成为班集体的一员,并要求他们服从和执行学校集体生活所必须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儿童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承受环境压力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一切都将促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质的飞跃。在这个飞跃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

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

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笔者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H·J·柯赖齐亚和W·M·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潮阳区谷饶茂广小学卢燕平(***)

内容摘要: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环保教育 渗透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在环境之中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环境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努力推进环境教育,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发挥自己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所以说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学科渗透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能适时、恰当地渗入环保教育,将收到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相得益彰之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从教材中挖掘环保资源,渗透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而广泛的环保教育资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课本中就有几十篇课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主题。如有关于爱环境和欣赏环境的,有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的,还有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等内容。这些文章 1

有的是生动活泼的故事、童话,有的是抒情写景散文,还有的是一些科技性较强的说明文。它们不仅以各种方式展现了美好的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涉及一些以人口、资源、能源等为题材的内容。学生在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

如正面揭示的有:一年级下册第三课《邓小平爷爷植树》、四年级上册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等,这些文章明眼人一看就可信手拈来,直接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根本没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三课《鸟的天堂》时,可发动学生广泛举例,印证生物资源严重枯竭的普遍性和严峻性,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从点点滴滴做起。而有些教学素材是隐性的,蕴含在课文中的环保内容有如地下的宝藏,有待于教师深入挖掘。如六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大瀑布的葬礼》、五年级下册第20课《景阳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年级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三年级下册选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等,都蕴含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因素。

除了这些“课本资源”外,无处不在的社会资源和生活资源,以及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生成资源”,也为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课文插图体现了环保教育教材中还有许多插图,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插图,或把这些插图制作成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新教材中插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绿色植物的图画介绍,都直接间接地对孩子们进行着环保教育。这些插图内容丰富,有动植物,有山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众多事物,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深刻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春雨润物般地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整合,创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电视、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大教学容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为扩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新教材无论从插图的设计、儿歌的选用及课文的编排都为环保教育留下广阔的空

间,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精心安排,必将使环保教育真正进入课堂,进入孩子们的心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第一册新教材中描写环境的图画很多,有蓝天、绿树、红花、小河、庄稼„„出现在孩子们眼中的是一个充满绿色、生气盎然的世界,也是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学中让孩子通过听、说、读、看去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在此基础上,可带孩子们参观学校的校园,去看、去摸、去闻,亲身体验绿色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把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变得更加直观。

2、利用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佳作,要求教师去体味、去探索、去挖掘环保教育的因素,凭借重点语句的朗读、分析,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文字内容所描述的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起情感的共鸣。

3、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些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性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情动人,利用文章中优美的词语,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将表现文章内容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喜爱自然,从而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抵制破坏自然的行为。而对于那些科技性、知识性较强的说明文,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学生也要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如:①邀请环保局专家作专题讲座。②以每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3•12”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电视 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③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了“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④组织学生到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也深化了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⑤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访问、考察、监测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获得等一手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理,把

有关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或写成小 论文,增强争当环境小卫士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真正关心和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上来。

总之,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检验。只有教师从思想上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胆而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找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渗透环境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第四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研究

杨 冬 梅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出具有环境意识,懂得基本环境知识,能采取适宜行为保护环境,力争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地球公民”。我国义务教育法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目前,各国实施环境教育主要有三种课程模式:一是单独设立环境教育课;二是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而不是单独设课;三是在一些实施“综合主题”课程模式而不是分科课程模式的学校,以环境教育的若干主题为线索,将各学科或各领域教育内容综合在一起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环境教育采用何种课程模式,要受国家及学校现行课程模式及教学体制的制约。

我国义务教育大纲规定,中小学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根据这两类课程的特点,在活动课程体系中可以进行一些综合主题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但这类课程在小学课程所占课时相对很小。在所占课时数明显居多的学科课程体系下,比较适于进行渗透式的环境教育。虽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只有“要重视在小学自然和社会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对其他学科的环境教育功能没有作明确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其他学科没有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能。关于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问题,我们“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课程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仅就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若干问题谈谈我们的研究和观点。

首先,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看,它“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家教委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其次,国家教育部为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于今年提出了对小学部分学科教学进行改革的意见。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举措和其他一些学科一样,主要是删减部分教材内容,降低部分教学要求,以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改革趋势也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语文是语言文学形式和思想感情内容的整合。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形式,如词语、句子、文章结构等,而且要了解语言文学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或练习各种口语及书面语技能时,总不免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关于道德行为和修养的,也可以是关于环境知识或观念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学生提供以环境教育主题为内容的听说读写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为此,我们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一、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文,课后练习,以及单元训练等,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各类型教材的教学要点

1.第一类教材

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涉及风景名胜、动物、植物等。其教学目标除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通过对词句分析理解课文主要意思之外,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指向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愿意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

只有当学生对自然、对人文景观、对非人生命体产生接受或喜爱之情时,他们才能对环境或其他生物遭受的破坏或伤害产生强烈的同情,并进而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或行为自觉加以抵制。这类教材的教学重点在“情”而不在“理”。因此,切忌在学生阅读欣赏之后,“画蛇添足”地要求学生明确说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比较适宜的做法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

此外,在其他学科或综合性的环境教育活动中,可以借助这类教材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围绕现实环境问题展开的调查、写作活动等,可以指导学生将这类文章所描绘的美好情境与严峻的现实状况加以对比,从而加深他们对环境问题危害性和严峻性的认识。例如,在组织学生游览趵突泉后,引导他们比较《趵突泉》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和参观时见到的情境,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其他如有关芦沟桥、小兴安岭、海底世界、鸟岛等课文,均可以以这种方式运用于其他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

2.第二类教材

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文体多为说明文。其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并在分析和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

这类教材的个别篇目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等。围绕这些课文可进行一些扩展性的环境教育活动,如启发学生根据课文所揭示的环境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找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相关问题或类似问题。探索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思考自己是否可以为解决问题采取一些行动。

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一文主要介绍黄河怎样从一条滋养两岸人民的“母亲河”逐渐演变成泥沙滚滚、洪水泛滥的“坏”河。对这篇课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组织不同的扩展活动。

地处中原大地,黄河两岸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考察今天黄河的主要问题,并与课文描写的状况进行对比。黄河今天的问题恐怕已不再是“水太多”而是“水太少”。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资料或实地调查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短短几十年,黄河就从一条经常有洪水发生的河流变成了今天的“季节性河流”,每年断流200多天?黄河断流对两岸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人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教训,应采取什么对策?

地处长江两岸的学校则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所介绍的黄河变化的原因同长江有没有联系;今天的长江是不是已经变成了课文中的黄河;长江今年发生如此严重的洪涝灾害,其根源是否与黄河当初的变化原因一致;人们对此应该采取哪些对策,等等。

3.第三类教材

主要是一些记叙文和听说读写练习。与前两类教材相经,这类教材比较容易对学生的环境行为和环境道德认识产生直接的影响。

对其中与环境教育目标相符合的教材内容(如不许摘花、不许捉蜻蜓,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除根据语文训练目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外,可引导学生把教材所反映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及认识进行比较,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环境教育的要求;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这些教材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实践良好行为,并在要求自己的基础上努力向其他人宣传这些教材内容。对与环境教育目标有所背离的教材内容(如喜欢鸟就要捉鸟、郊游途中摘花捉鸟、鼓励人去做大森林的主人,等等),最理想的做法是尽可能删减或修改相关的插图、词句甚至文章,因为这些教材可能使学生在无意之间受到不良的影响。当然,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等到教材修改完后再组织教学,因此,目前我们能做的是在正常教学之中或之后,提醒学生加以辨别,以免学生在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宜的认识或态度。

虽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蕴含了相当数据的环境教育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要求。特别是直接反映环境问题的第二类教材,无论是数量、体载,还是涉及的环境问题,都非常不够。以体载为例,揭示环境问题,不一定非说明文不可;儿童非常喜爱的文学体载,如故事、图画等,也可以用来反映环境问题;故事或连环画可以通过现实的或虚构的情节向学生揭示环境的变化过程,通过生动的语言或平面图象向学生展示各种非人生命体或非生命体由于人类活动而受到的冲击(包括生活条件和心理感受的变化),激发学生对遭受破坏的事物的同情情感,使他们能理解和关注人类以外的环境事物,感受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视听材料,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书籍、图表、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如让学生就这些教材所反映的环境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自己从自然或社会课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给家长或社区成员写建议书、对他们进行游说;记叙自己或他人的环境行为;记叙自己参加的环境调查或环境保护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引导学生实践积极的环境行为,并对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第五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的青少年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来渗透心理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座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宝库。无数的名篇佳作无不凝聚着作者的智慧才华,积淀了他们珍贵的人生经验,闪耀着他们的高尚情操。这些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在此基础上,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语文活动更是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这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样化、民主化和艺术化的渠道。因此,在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就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道新的风景线。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思想观念,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给“问题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上课时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因而产生激励的作用,不仅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

演出或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引起“从小应该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情感体验的共鸣,感受学习的乐趣。

3、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找新我。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如:在三年级《给予树》一课的最后,我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我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4、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在一次以“学会倾听”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上,我播放了《找骆驼》的动画片,然后提问:“那位商人一开始为什么会认为是老人偷了他的骆驼?后来又为什么会找到骆驼的?”此文中,教师要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 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 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桦甸市临江小学李冬梅 摘要:课堂教学中贯彻文明素养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刘昌涯 过去,同学们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说明孩子们的法制意识极为淡薄。为了保......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任。在教学的具体各环节中进行美育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切实实......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中感恩素材的挖掘与运用研究》 ——阶段总结感恩课题组本课题自 年 月申报,经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以来。在区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及学校教科室......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 楚雄市北浦小学 韩琼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付永德 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什么样的人容易获得幸福?情商高的人;什么样的人容易获得成功?情商高的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小学阶段品生品社课唱主角,但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