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律诗

时间:2019-05-15 04: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写律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写律诗》。

第一篇:如何写律诗

如何写律诗

平仄定义:是中国诗中用字的声调。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平调:分两种,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阴平-较小声**阳平-较大声而且声尾上扬*仄调:分三种**上声-高昂明亮**去声-尖细哀柔**入声-短促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

近体诗的格律在唐朝逐渐定型以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依然深受欢迎。书店里关于诗词的书籍销量一直很好。相信绝大多数人从小都接受过唐诗的启蒙。或许,这就是中国人从骨子里蕴藏着“平平仄仄”诗韵的原因。然而喜欢是一码事,写作又是一码事。初学写作的朋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恰恰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格律给我们的束缚。克服了这个困难掌握了格律,就可以驾御它,用它演奏你最优美的旋律。反之,躲避它,畏惧它,它就成了束缚你的绳索。当别人用格律诗唱和联句时,你只能是这台音乐会的看客,否则,你发出的音符很难与那台会和谐。

来吧!让我们看看格律这个东东究竟有多难,或许,在你用了小小的一点点时间和精力以后,你会说:就这————没有什么嘛!

一、近体格律诗

我国古代的诗歌,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而把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诗体。称之为“古体诗”,“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近体诗”,前人概括为四句话:“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对仗恰当要工整,用韵韵部要统一”。如果网友们喜欢“近体诗”的韵味,那么不妨下点功夫,弄明白这四句话。如果不喜欢格律约束,就写现代诗好了。

1、、什么是“绝句”?

通常说“绝句”,是指近体诗的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五言绝句“五绝”。不包括古体诗的七言四句古体“七古”,和五言四句古体“五古”。

2、绝句的句式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常见的各四种基本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注()内可平可仄

其组合起来也就是各四种格式 七绝格式

(一)首句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绝格式

(二)首句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绝格式

(三)首句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格式

(四)首句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

(一)首句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

(二)首句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

(三)首句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五绝格式

(四)首句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简说什么是平仄

平仄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也是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事。来琅琅上口不必非用平水韵。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了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阴平、阳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至于入声,那就学中慢慢掌握。

4、简说什么是押韵 写诗要求押韵,按照格律,一首诗的用韵应统一。也就是说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无韵或押其它韵部的字。初学者应当买一本韵书《佩文诗韵》(平水韵),或从网上下载。一般常用字可以在《佩文诗韵》找到。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一般是可以押韵的,也可不押。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字必须押韵。做诗如果没押韵,叫出韵或落韵,在古代科考时,出韵则判不及格。写诗要押平声韵。现代人写诗,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新韵,但不可混用。

5、律诗

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

6、黏(粘)和对

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

以七绝格式

(一)首句平起平收为例:(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句。和上句平仄基本相反(前四字)。两句为一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上句和上联的下句平仄基本相同。(前四字)(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和上句平仄相反。

7、拗救和变格

对于诗词格律应严中有活,可以有拗救和变格等。近体诗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就是每句七言诗的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做要求(五言一三字)二四六字必须严格遵守(五言二四字)。但对于(仄)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仄仄平两种句型中七言第三字和五言第一字,必须要用平声。否则即拗,也就是“孤平”,此乃诗家大忌。如果用了仄声,就必须在本句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用平声字补偿。这为“孤平拗救”。

8、律诗的对仗

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组成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腹联、尾联。中间两联的上下句要对仗。对仗按要求平仄声相对、词性词意相对、语法句式相对。对仗有两忌:一是“合掌”,即一联中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基本相同。二是两联对仗方式雷同。两联的句式应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对仗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9绝句的写作和章法

前人对绝句写作有许多精辟见解,绝句之法,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 浅则晦。含吐不露,有弦外音,句绝而意未绝。

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结。一般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转、四句结。

一、二句固然重要,但总是铺垫,最关键在于三句的转,要转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为妙。第四句便顺水推舟,意境全出。

10、律诗的写作和章法

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大致相同,也是起、承、转、结,但它是以联为单位,首联 起,颈联承、腹联转、尾联结。但律诗最关键处,是中间两联的对仗以及两联 的关系和变化。此处往往是全诗的精彩处。由于律诗的字数较绝句为多,在表 达方式上可以更严谨和从容不迫。

11、格律诗的句法

五言的句法一般是2-3式,字分为上2下3,在前2里又可1-1,下3可分为2-1或

1-2。七言的句法一般是4-3式,字分为上4下3,在前4里又可3-1或2-2,下3可分为2-1或1-2。也有2-5或5-2,甚至也有1-3-3的句式。在写作时可灵活掌握。

近体诗在语法结构上有两个特点,可以有省略和倒装,这在散文中是不允许的。

12、格律诗的字法

格律诗有章法、句法、字法之说。字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炼字,诗词句中最 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谓词”,把这个字炼好了,就能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正所谓“一字千金”。著名的“推敲”典故,就是这个字。附《诗要法杂论》

古诗要法:凡作古诗,体格、句法俱要苍古,且先立大意,铺叙既定,然后下笔,则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

五古要法: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兴,或赋起,则须要寓意深远,托词温厚,反复优游,雍容不迫。或感古怀今,或怀人伤己,或潇洒闲适。写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写感慨之微意,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遗意方是。

七古要法:七言古诗,先要铺叙,要有开合,要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须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绝句要法: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以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起承转合: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无穷。

语句之法:七言——声响,雄浑,铿锵,伟健,高远,五言——沉静,深远,细致。五言、七言,句语虽殊,法律则一。起句先须阔占地步,要高远,不可苟且。中间两联,句法或四字截,或两字截,须要血脉贯通,音韵相应,对偶相停上下匀称。有两句共一意者,有各意者。若上联已共意,则下联须各意。前联既咏状,后联须说大事。两联最忌同律。颈联转达意要变化,须多下实字。字实则自然响亮,而句法健。其尾联要能开一步,别运生意结之,然亦有合起意者,亦妙。诗中字眼:诗句中有字眼,两眼者妙,三眼者非,且二联用联绵字,不可一般,中腰虚活字,亦须回避。五方字眼多在第三字,或第二字,或第四字,或第五字。字眼在第三字者: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字眼在第二字者: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碧如湖外草,红见海东云。字眼在第五字者: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香雾云寰湿,清辉玉臂寒。

字眼在第二、五者: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藏字藏意:七言律难于五言律,七言下字较粗突,五言下字较细嫩。七言若可截作五方,便不成诗,须字去不得方是。所以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珠联不断,方妙。

回答者:葬轩荷叶魔法学徒 一级 12-2 21:28 这个在文学上没有一点造诣,哪写得出来啊,就算写出来,也没有意境啊!回答者:匿名 12-4 15:21 写诗,首先要心静,才能有感觉

然后,仔细观察身边的所有事物,把第一时间想到的记录下来,再仔细斟酌 还有,多看看别人写的,用心去理解 还有,不能老是练,要适当的调节.首先是热爱诗歌 然后多欣赏好诗

然后有感而发的尝试尝试

一.七言律诗的平仄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同“五言律诗”前面加与五言前节两个字平仄相反的字 既成。七律同七绝一样,首句通常入韵(七律首句不入韵也可,古今少见,但必须符合3、4的格式;“五绝”“五律”首句通常不入韵)。七律2、4、6、8句都入韵,一定要用平声韵。3、5、7句不入韵,但尾字必须用仄音字。二.律诗的对仗

(一)、对仗时对词性的要求

词性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代诗人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些语法术语罢了。概括起来,词大约可分为下列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植物;

8、动物;

9、人伦;

10、人事;

11、形体。

(二)、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

为了说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诗的1、2句叫首联,3、4句叫颔联,5、6句叫颈联。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3、4句和5、6句。(首联对仗可用可不用,五律首联对仗应用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其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用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用韵的较少,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但切记不能因为首联对仗了,就减少颔联、颈联的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它不利于做结束语。

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减少为两联,一般用于颈联(5、6句)。

(三)、对仗的讲究

律诗的对仗有好多讲究,现在拣重要的谈谈。

(1)工对: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因此同一小类的词相对便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属不同小类,但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

(2)宽对:诗人不能一味求工而损害了思想内容。相邻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都属于宽对。

(3)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又利用它的乙义来和另一词相为对仗叫“借对”。

(4)流水对: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两句说,其中出句(对联的上联)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必须有对句(下联)补充,这叫流水对。

总之,律诗的对仗不象平仄要求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有很大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成功的运用工整的对仗,来更好的表达思想内容,必要时,可以摆脱对仗的束缚(但要有原则)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境。而不是无原则地追求对仗的纤巧。

第二篇:律诗基本知识

律詩基本知 一、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句式——每句五言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初陈子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继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谵婉约的作风参与其间,是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中唐时期,又出现了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也都能各以自己的品格启迪后人。

例如:

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韦应物的《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不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二、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如杜甫的七言古诗代表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丹青引赠曹霸将军》等。

目录 [隐藏] 1 溯源划分 3 作法演进相关词条参考资料

七言古诗-溯源

七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它起源于民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摹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韵文。《燕歌行》

东汉七言、杂言民谣为数更多,如东汉末年的《小麦谣》、《城上乌》(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桓灵时童谣》“举秀才”(葛洪《抱朴子·审举》)都是很生动、通俗流畅的七言和杂言民间作品。相传汉武帝曾会聚群臣作柏梁台七言联句,但据后人考证,实系伪托,并不可靠。

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以后汤惠林、鲍照都有七言作品。鲍照的《拟行路难》18首,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有很大的扩展,同时还把原来七言诗的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和可以换韵,为七言体的发展开出了新路。从梁至隋代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七言古诗-划分

七言古诗,是对七古和歌行的统称。古人所谓七言,并不是说全诗每一句都是七个字,而是只要诗中多数的句子是七言就可以了。如李白《蜀道难》既有“噫吁嚱”三言,复有“危乎高哉”四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五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九言,但仍认为是七言歌行,而不认为是杂言诗。

明清以来的诗论家,对于七言古诗的划分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七古、七言歌行二者同体,可以互相替代,如胡应麟《诗薮》云:“七言古诗,概曰歌行。”王士禛《古诗选》就径直分五言诗与七言诗歌行钞两部分。明清诗话评论中,将七古与七言歌行相互代称,其例更是不胜枚举。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七古与歌行在体性上存在分别,这种分别而且甚大。李中华、李会二位先生曾著文论述过这个问题,略曰:从形式上看,七古与七言歌行都是七言诗,又都不能算是七言律诗,故归为一体,目为七古,似亦理所当然。然而就各自诗体的源流、体式与风格而论,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陆游的七言古诗

首先,七言歌行出自古乐府,而七古则是七律产生之后别立的诗体,二者渊源不同。汉魏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燕歌行》、《齐歌行》、《艳歌行》、《怨歌行》、《伤歌行》、《悲歌行》、《鞠歌行》、《棹歌行》等,可以视为唐代歌行之祖。其中七言歌行,则是汉魏以来七言乐府歌诗自然的发展。清代吴乔《围炉诗话》尝云:“七言创于汉代,魏文帝有《燕歌行》,古诗有《东飞伯劳》,至梁末而大盛,亦有五七言杂用者,唐人歌行之祖也。”所谓古诗《东飞伯劳》,即《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载录的《东飞伯劳歌》。故七言歌行出于汉魏、南朝乐府应无疑义。至于七言古诗,旧说它起于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然而《柏梁台诗》的作者有二十四人之多,每人一句,只能算是联句,算不得完整的七古。所以从诗体发生的角度说,二者不同源。

其次,就体式的主要特征而言,七古要求与七言律诗(包括七律、七排)划清界限。清王士禛《古诗平仄论》有云:“七言古自有平仄。若平韵到底者,断不可杂以律句。”七言古诗则有句脚多用三平调、句中不避孤平之类的讲究,这些都是对格律诗的反动。至于七言歌行,虽然初期部分作品在体式格调上颇与七古相似,然而在其演化过程中律化的现象却愈来愈严重。据王力《汉语诗律学》的统计,白居易《琵琶行》88句中律句与似律句共计53句,而《长恨歌》120句中律句与似律句占到百句之多。这种律化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歌行体诗要求适宜歌唱而着意追求声韵和谐的结果。

其三,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七言古诗-作法

姜夔说:“放情曰歌,体如行书曰行,兼之曰歌行。”据此,七言歌行的体性应当是一气盘旋直下,流转奔逸。歌行短制,往往与近体诗在体性上相近。如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如果不考虑平仄,简直就是两首近体绝句连在一起。又如杜甫《夜闻觱篥》: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歘悲壮。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同样,高适的《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白居易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一结)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二结)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三结)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四结)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五结)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六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七结)就像是七首绝句串在了一起。

事实上,七言歌行体的基本章法,就是仄韵和平韵交替,四句一换韵。(当然也有两句、六句等偶数句一换韵的。)换韵主要是依照意思的转折,如上举《燕歌行》,一结写主将奉命出生,是诗的起,用职韵。二结四句,写出征途中的声势和敌方进犯的态势,是诗的承,换删韵。第三结开始着笔勾勒,极尽描摹刻画之能事,所以又换麌韵了。描摹刻画,又可分四个小的层次:三结四句,写战斗惨烈而主将荒淫,用婺韵;四结四句,写战争失利,未能解围,用微韵;五结,写征夫思妇久别远离之苦,用有韵;六结,写边地征戍的艰苦,仍用有韵。至第七结前两句,是诗的转,后两句,则是诗的合。四句换用文韵作结。在转韵时,一般一二句都要用韵,即首句要入韵。《滕王阁诗》和《燕歌行》,每四句换韵时,首句总是入韵的。而一首诗多次转韵,常是平仄韵交替使用。这和律句平仄字相间的意义相同,为的是使声调富于变化而又齐整和谐。

如果把一个个的四句比作一粒粒的珍珠,那么长篇七言歌行就是用一根丝线——诗的主题思想,把这一粒粒的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这种章法,被白居易、元稹等人发扬光大,称为长庆体,并到了清代吴伟业那儿总其大成,是名梅村体。如白的《长恨歌》、《琵琶体》,元的《连昌宫词》,吴的《圆圆曲》等。这类诗,最可注意者为韦庄的《秦妇吟》。此诗“为长庆体,叙述黄巢焚掠,借陷贼妇人口中述之。语极沉痛详尽,其词复明浅易解。”写出黄巢造反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堪称有唐一代史诗冠冕。

七言古诗-演进

唐代是中国诗歌大放异彩的时代。在唐代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中,七言古诗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诗之所以成其为唐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七古在唐代的兴盛。七古作为一种古老的诗体,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终于在唐代走向成熟。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盛唐及其以后的七古作品。但对文学史稍加关注就不难发现,任何文学体裁的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李白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必定是社会,作家的心理以及整个社会心理发展的共同结果。七古的发展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盛唐诗人是在综合了前代七古创作实践的基础上,转益多师,才最终创造了七古的辉煌。盛唐七古的最后准备期——初唐,前承汉魏六朝,后启盛唐,虽然在这一时期七古的面貌没有发生彻底的改变,但正是在“四杰”等初唐七古诗人的努力下,七古获得了走向高潮的必要准备。初唐时期,七言古诗的体制得以正式确立,从四杰到张、李、沈、宋诸人,七言古诗经历了一个从形式到风格方面的缓慢演变的过程。初唐诸诗人都为七言古诗的成熟与完善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并开启了盛唐七古的先声。

李白在七言古诗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李白的七古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巨大的思想容量,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艺术上,具有句式多变和韵律结构多变两个突出特点,从而把七古的艺术表现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李白的七古中,浪漫主义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得到了最主充分的发挥。

三、[诗.歌] 唐五律平仄基本格式

一、仄起句式

A: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B: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二、平起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B: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一、仄起句式

A:首句不入韵的(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B:首句入韵的(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骏马似锋飙 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 插羽破天骄

《塞下曲其三》

仄仄平平仄

阵解星芒尽

平平仄仄平

营空海雾消

平平平仄仄

功成画麟阁

仄仄仄平平

独有霍嫖姚

二、平起句式

A:首句不入韵的(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B:首句入韵的(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

茅屋 孤僧

落叶人何在 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野磬

《赋得古原草送别》

仄仄仄平平

闲依一枝藤

仄仄平平仄

世界微尘里

平平仄仄平

吾宁爱与憎

注: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四、七律的基本格式

本来我不想说什么的,最近有很多网友、博友写律诗,但每每细看后都有很多不妥之处,主要还是大家对律诗的相关知识还是不太了解。七律在古诗词写作中难度是最大的,七律对格式要求较为苛刻,但说来也就几点。

一)、七律的平仄格式。格式只有两种及在此基础上放宽条件而衍生的两种。

1、平起首句起韵,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不押韵就产生另一种衍生格式,即平起首句不起韵:

首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后面七句格式不变。

2、仄起首句起韵,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此基础上衍生仄起首句不起韵的格式,首句格式变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后面七句格式不变。

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还有千万记住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格式是不可以改变的)即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可以改变,而第二、四、六个字的格式是原则上不可以变更的,在实际写作中第六个字还是可以变更的,但在仄平脚收尾的句子第一、三个字的平声是不能改为仄声的,否则就犯了孤平。三)、拗救

在实际写作中,不可能所有的字句格式完全格守平仄的,这就要采取补救的措施。在广义上说,凡是不符合平仄规律的字都为拗。

1、本句自救,第五个字拗,第六字救;第三字拗,第五字救。在此就可以看出第五个字是最自由的。但五六拗救通常用在律诗的第七句上。

2、对句相救

本句第三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3、本句自救同时又能对句相救

五言律诗的相关问题同七律,就是去掉七律的前两个字就ok了,无论是格式还是拗救都是这样的。(拗救也不可以造成孤平的,即在仄平脚句中除了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四)、对仗

原则上要求第三第四句对仗。

五、五绝

最佳答案四个句型组合起来就是五绝,它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组合,这样就构成了五绝的四种平仄格式。但是不论哪一种格式,第一联末句第二个字的平仄,一定要和第二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否则就叫做失黏,是做律诗的大忌。

五绝类型一: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五绝类型二: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绝类型三: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南行别第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五绝类型四: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六、七绝的平仄问题

第一种: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逢二、四句押平韵,句首不用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种: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逢二、四句押平韵,句首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五绝和七绝的平仄概说

绝句也有单称“ 绝 ”的, 律绝相合,就叫“近体诗 ”或称“ 今体诗 ”。

绝句只有四句, 普通大多是散体, 但也有用对句的, 或一二句相对或三四句相对;唐人乃有“ 律绝 ” 古绝 “ 拗绝 ”之判, 律绝者即世所传平起仄

起四句是也, 单用则为绝句, 双用则为律诗, 其用韵则平多仄小, 与律诗大致相同。

1.仄起平韵正格(仄起或平起, 看首句第二字)仄仄平平仄---如用韵则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平起平韵偏格

平平平仄仄---如用韵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仄韵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平起仄韵偏格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上列四式都是五绝平韵仄韵正常的格式, 倘若其中各句平仄声不尽照上式, 则非古绝即是拗绝。

据董文焕 声调图谱说:七言绝句之法与五绝同, 亦分三格, 曰律, 曰古, 曰

拗。律绝与五律同黏对法, 增以二联即为七律。古绝与七古平仄同,平仄韵皆如之, 此二体亦有拗法, 独拗绝一种与七律拗体同为老杜特创。

古绝请看 杜秋娘的金缕词, 拗绝请看 杜甫的春水生。

1.仄起平韵正格(以首句判别平仄起)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平韵偏格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仄韵正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起仄韵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七绝中第一字原可不论, 至於第三第五字的平仄互换, 有时却不能随便,可参 清 王渔洋 律诗定体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 第一字必用平, 断不

可□以仄声, 以平平止(只)有二字相连, 不可令其单也, 其二四应仄平者, 第

一字平仄皆可用, 以仄仄仄三字相连换以平字无妨也, 大约仄可换平,平断不

可换仄, 第三字同此, 若单句第一字可勿论。

其实要说的还很多, 不过就五七绝而, 上述斟酌著看, 倒也足够, 然就我个人的看法认为, 现代人作所谓的古体诗或近代体诗, 其实并不需死抱著这些规则不放, 古今音韵本有差别, 所以只要念起来通顺, 不过於拗口即可, 那些平仄格式最好在一边, 不需过於在意, 因为即五七绝, 律也是从更古早的诗歌中演绎而来, 故若过於执拗, 即谓之抱残守缺了, 况且又不是在研究古文学,只是起之於兴趣, 所以何不让我们轻轻松松的写诗, 快快乐乐的

第三篇:律诗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馀钟磬音。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夜泊牛渚怀古

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作者: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卷六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怀古迹之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之四

作者: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遣悲怀之二

作者: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无题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言律诗 春雨

作者: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第四篇:四言律诗

四言律诗 1.金鱼井

姚子雪曲,杯色净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 清而不薄,厚而不浊; 甘而不哕,辛而不螯。老夫手风,须此神药。

3陆机·短歌行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五言律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曹操·短 歌 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赵整·酒德歌

地列酒泉,天垂酒池。

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陆游《游山西村》(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渝州寄放王道矩

苏轼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小令

卢 挚 寿阳曲。别珠帘秀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杜甫《客至》(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白居易 紫微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且惭身忝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咏史

白居易

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为鸾皇天外飞。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

马致远 寿阳曲○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张可九 迎仙客○秋夜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徐德可 凭阑人○江行

鸥鹭江皋千万湾,鸡犬人家三四间。

逆流滩上滩,乱云山外山。

南吕]四块玉 浔阳江 送客时,秋江令,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

月又明,酒又醒。客乍醒。

[南吕]四块玉 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任 昱 清江引○钱塘怀古

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

徐德可 凭阑人○春愁 前日春从愁里得,今日春从愁里归。

避愁愁不离,问春春不知。

[南吕]四块玉 马嵬坡

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第五篇:律诗基本句型

基本句型“逢双必反”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五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这就是所说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的“拗句”里我们会具体谈到。至于最后一字的平仄押韵则是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首句可押可不押,押韵则平声收尾,不押韵则仄声收尾。(这是基本规律,实际上也有许多仄韵诗)句型平仄“对句相反,邻句相粘,首末相应”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符合了以上这四条基本规律,中规中矩,就是一首合格的律诗。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要想进一步了解其规律,请看“平仄”“押韵”“对仗”。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

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下载如何写律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写律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言七律诗(★)

    五律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教案示例 一、导入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

    律诗的对仗

    律诗的对仗诗词讲座 第四讲对仗 凡两个字数相等、词类相同、意义相关、平仄相反的句子联系起来,即为对偶句。一双对偶句独立,称为对联。两双以上的对偶句连用,称为“对仗”。......

    6.律诗的对仗

    六、格律诗的对仗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是要对仗的。“对仗”就是两句中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这就......

    七律诗押韵要求

    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

    [律诗] 七律 勤劳种菜

    [律诗] 七律 勤劳种菜 七律勤劳种菜 忘忧草/黄金山 偌大青山好立家,千重叶绿伴韶华。 云翔百鸟鹏知我,地染千红蝶恋花。 不进镏金楼饮酒,单求养命地栽瓜。 春秋劳累舒筋骨,柴煮......

    律诗的写作(大全)

    律诗的写作 一、什么是律诗 中华诗词从产生至今已有三千年之久,但诗体的发展、定型到律诗有相当长的过程。 律诗又称为近体诗、今体诗。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

    17杜甫律诗五首

    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案 教者:浦培根 17、杜甫律诗五首 教学目标 指导自读,完成鉴赏练习与背诵。 教学方法 自读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指导自读] 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