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谈

时间:2019-05-15 04:5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古诗教学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古诗教学谈》。

第一篇:小学古诗教学谈

小学古诗教学谈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对于古诗的课堂教学,老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我认为,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的基本要求出发,应该抓住下面几方面。

一、粗讲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必然贪多嚼不烂,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如宋代的教育家张载所说:“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

那么怎么粗讲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三点考虑:

一是比较生疏的字词。如“歌声震林樾”的“樾”,“煮豆燃豆萁”的“萁”,“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绦”等,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再就是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 “走”,“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直”,“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讲解。还有,就是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很显作者炼字的功夫。一堵高墙的“关”和一枝红杏的“出”,形成了一对矛盾:一个要把满园春色关住,一个却要枝露墙头,春光外泄,一“关”一“出”,整个画面活了,有了动感,显出了春花盛开时的盎然春意。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送客的时间、地点和送客时的环境与心情,其中第二句,作者着意用“楚山孤”表达送别的心情:芙蓉楼上,俯瞰长江,寒雨凄凄,远眺楚山,望客帆远去,心情惆怅,仿佛觉得楚山是孤寂地峙立在那儿一样。一个“孤”字,看似写山,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惆怅孤独之感。又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前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一联对偶句,“日暮”对“天寒”,写投宿的时间,是在寒冬的日暮时分。“苍山远”对“白屋贫”,写主人家的居住环境和家庭状况,一个“远”字,写出了天气昏暗中周围青山的朦胧;一个“贫”字,点出了投宿的这户山里人家的贫寒。以上所举诗句中“关”、“出”、“孤”、“远”、“贫”这些字词,都是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的意思讲清楚了,学生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二、熟读

通过粗讲,学生对诗句的雕有了大概理解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熟读。而熟读对小学生来说,最具效果的莫过于诵读。说起诵读,其实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难怪有人说“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了。因此,读诗也不应该离开吟咏诵读,所以古人又说:“读诗之法,须扫荡胸坎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宋代的朱熹更是进一步提出读书成诵的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即晓其义也。”所以书声琅琅,“南窗读书吾伊声”,“夜半犹闻读书声”,才是读书富有诗意的境界。读书本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动嘴“读”书,心、眼、口、耳并用,是各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其效果较之单纯用“眼”看,要好得多。读书时读出声来,便于大脑快速接受符号和信号,易于激活存储于大脑中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对文句的理解,也容易记住。

什么是熟读?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达到“使其言皆出之于吾之口”,换句话说,就是读得滚瓜烂熟,以至熟而成诵。这个过程更多地应该是学生个人诵读的过程,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这样才不致于混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上面是就“讲”和“读”两方面谈了对古诗教学的想法。其实,古诗教学还有一个引导学生“思”和“行”的问题。思,要深思。思和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读便是学,学便是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朱嘉又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苦读而不思,又不知其味。”“熟读“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当然,这里所说的深思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应该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所谓行,就是让学生结合实践对熟读的古诗去感悟和体验,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进入诗句所描绘的情景。比如熟读了韩愈的《早春》,为了让学生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景,有的教师就在早春时节带领学生到野外去看景,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在远看、近看中,对诗句就有了深切的感受。又如《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寥寥十个字,如果让学生仅用白话把它翻译过来,那就未免太简单甚至枯燥了;如果让学生登高望远,那么通过他们的审视和体验,诗句中蕴含着的深沉感情和深刻哲理,就容易感受和领悟了。

第二篇:谈小学古诗的教学

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谈小学古诗的教学

姓 名:______黄莹莹________

院 系:__ 商丘师范学院_____

专 业:____汉语言文学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 08 月 28 日

谈小学古诗的教学

摘 要:

千百年来中国古诗博大精深,她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新的课程标准也提高了小学古诗教学的地位,对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补充和发展。本文在认识了小学古诗教学的重要地位与意义基础上,紧紧抓住小学古诗词的特点,从学习方法入手,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鉴赏为落脚点,结合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研究,力求多层次地探索古诗的最佳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

古诗

教学方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天空中,古诗词宛如璀璨夺目的星辰,洋溢着高尚的情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们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有的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或写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或写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铁血豪情„„多少年来,这样的诗篇像甘霖,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像号角,激励着人们奋斗前行„„

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文字的不断发展,再加之诗词格律的束缚,古代诗歌与我们的距离愈来愈远了。我们的古诗教学的现状也出现了令人堪忧的境地,出现了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一则考什么教什么。教师以考试为目标,过分重视重点字的字音字义、重点诗句的翻译;二则有什么用什么。个别教师把教材、教参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课堂上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遭遇学生质疑,而生捉襟见肘的窘态。三则补充的等于课余的。因为是补充的课文,教师就不作要求,采取放任自流,会读会背诵就行。有的为了赶进度,就不讲,还认为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起来机械枯燥,索然无味。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古诗就会离学生越来越远。“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就成了我们现在古诗教学课堂的生动写照。

诗人荷尔德林吟唱:“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浮躁的人们却越来越不愿意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忘却了生命只有在诗性的辉映下才得以展开。如果没有了诗歌,也就无法品尝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感动,也就没有了隐忍的眼泪和纵情的欢笑。校园是浮躁社会中的象牙塔,不妨给校园一片空间,让学生纯真的心灵在诗歌中尽情地飞翔,从诗中培养人文素养,进行文化积淀。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值得一提的是小语教材中就选取了许多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的古诗,这不仅可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文学素养—即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使儿童终生受益。然而,传统的诗歌教学忽略了诗歌最富有情感这一点,而将其作为一件死物进行肢解。一系列的知识点填鸭式灌入,将一首首空灵优美、情蕴久长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台知识点。学生对优美的诗歌也就味同嚼蜡,整个课堂则如一沟死水,波斓不兴,只留下教师严肃刻板的声音。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已成为迫在眉捷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走来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受到重视。而且,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展开,语文素养的地位更为突出。而文学作品中,尤以诗歌的语言最为深长,含蕴最为丰富,对语文素养的要求也最高。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提高语文素养首先要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因此,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上,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格外重视。如何找到新形式下的古诗教学方法,就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了。我想应从对古诗的认识、学习形式的转变、古诗的课外拓展方面着手来进行研究,让我们的中华文化,真正成为经典,2 歌咏出中华古文化的韵味来。

那么,如何摈弃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认识古诗作用,启蒙传统文化

古诗是中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悠远的意境、精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而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流淌的是生活;它抒情真挚,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可看“庐山瀑布”,可听“千里莺啼”,可闻“十里稻香”。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汲取民族精髓,弘扬传统文化

古诗教学不论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它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古诗不但体现古人对人情、事物、哲理的认识,而且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它的教学可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爱国思乡惜友之情;教给学生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的意境。

(二)训练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

古诗词具有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让学生从“事物—意象—再造”中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活跃画面,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学生审美,形成正确评价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的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的感情。“诗以明志”,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解读,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得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评价。

因此,古诗成为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最佳启蒙教材。

二、转变学习方式,搭建学习的平台

以往我们的教师在古诗教学中步入以下几个误区:注入式的串讲——囫囵吞枣式的翻译——信口开河式的问答——倾盆大雨式的背诵。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时候应该转变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一)故事激趣

听故事是小学生的一大乐事,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此法,效果颇佳。以我在教学《赠汪伦》一诗的教学方式为例。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特别欣赏大诗仙李白的才学,很想找机会接近李白。有一回,他听说李白要经过他的家乡,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喜饮乎?这里有万家酒店。

于是,李白欣然前往,可是找了半天,既没找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找到一万家酒店。

李白非常纳闷,汪伦笑着说道:“先生,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为‘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也并非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后大笑起来,对汪伦如此煞费苦心的邀请深表感谢。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在汪伦的处所秉烛长谈,待分别时,两人已结为好友。临走时,李白在船上突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踏着节奏唱歌,抬头一看,原来是汪伦。于是,在感动之余,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赠汪伦》一诗。

孩子们听完这个故事后,学习的兴趣陡增,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文也早已悄然印进了他们的脑海。

(二)制作名片

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对诗人的生平介绍只是让学生搜集一下作者的资料而已,其实只是训练了孩子们的搜集信息能力。至于怎么去处理信息就忽略了。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制作成一张张精致的“作者名片”,或者为诗人撰写演讲稿子等形式,挖掘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素材,让学生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画画欣赏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诗中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有诗一般的情趣。在画中题诗,在诗中绘画,“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难以言表的的平面,一个想象的空间,加深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为画题诗是古人发表诗的重要途径,诗画往往合二为一。《惠崇<春江晓景>》、《竹石》等作品,都是诗人有或长或短的隐居经历,即便身在仕途,也向往归隐山林和泛舟江湖的闲适逍遥。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和“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在学习《枫桥夜泊》时,我先让大家以多媒体的形式感受落日余辉,黄昏渐近,远处一片苍茫的景象,再近镜推出枯树鸦鸣、月下湖边、停泊小舟画面,令观看的学生生成一种深沉、寂寥的感慨。接着,让大家拿起手中的画笔,将“远山、月亮、湖泊、小舟”一一入画。这样,诗文内涵就在寥寥几笔的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四)吟诵体验

古诗琅琅上口,字字珠玑。学生反复愉快吟诵,可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古诗内涵:如表演诵、轮换诵、接龙诵、问答诵等多种形式,灵活而富有变化,多种形式的吟诵方式,给学生带来更多朗诵学习古诗的乐趣。

古诗中的上乘之作,都是言简意赅,含蕴丰盛,让人一唱三叹,耐咀嚼,有回味,引人遐想。诗言志,歌咏言,把诗歌用美妙动听的音调咏唱出来,使学生领会诗情画意更是有促进作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我播放《阳关三叠》mp3,课件播放古道、驼铃、阳关的画面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同学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歌曲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愁绪的意境。再让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安西”“渭城”“阳关”的确切地方,感受路途遥远,而离别情愁。当反复地唱道“西出阳关无故人”时,大家对诗词中的离情别意及作者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之情已有了深深的体会。

另外,我还常常让孩子们将熟悉的曲调配上我们所学的诗歌进行歌唱,更是一番别样的感受。

三、课外拓展训练,积淀文化内涵

采取灵活多样的古诗拓展积累的方式,既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深,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诵读古诗的习惯,形成一个诵读的氛围,多读一些古诗一定会终生受益的。

(一)重视诗歌的整合,培养阅读兴趣

背诵古诗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有兴趣坚持去诵读,要努力为他们创设古诗文诵读的时间、空间,完善各项措施。我们就要在古诗拓展训练中注重同主题、同题材、同作者作品的整合。因此,我们学校专门开辟校本实验课程“美文欣赏”,计划地安排时间教孩子们鉴赏古诗,每周一首诗,并且积累同类的诗歌。例如学习了《江畔独步寻花》

(一),就自然让学生积累《江畔独步寻花》

(二);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自然让学生积累另外的送别诗歌《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

1、整合同主题:在我们学习的古诗中,有不少的古诗表达的情感主题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以长江之水喻与友人之间感情的绵绵不绝;有李白的《赠汪伦》,借潭水抒友人对自己感情之深;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在拓展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句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2整合同题材: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在引领学生学习《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又如写 “春之色”的,如《春晓》与《春夜喜雨》;写“夏之味”的,如《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秋之景”的,《山行》与《山居秋瞑》;写“冬之寂”的,如《江雪》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再如写有“水”的,如《望庐山瀑布》、《小池》、《望洞庭》与《忆江南》等。

3整合同作者:这样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白的其他作品《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春望》,带动另一篇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学习。

(二)开辟诵读空间,搭建展示平台

学生背诵古诗是一件枯燥的脑力劳动。如果为他们专门开辟诵读时间,搭建一些诵读平台。学生有为自己喝彩的舞台,学习古诗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我在黑板一角开辟“每周一诗”,让学生每天都能做在教室里抬头就见到古诗,久而久之在耳濡目染中产生背诵古诗的兴趣;在黑板报一角开辟诗画角,张贴古诗改编的学生习作;队会活动时间开设配乐诗朗诵活动;期末评出班级“诗仙”“诗圣”等读诗小标兵„„这样做就是要让学生长期地保持积累古诗和诵读古诗的兴趣,使之持久地坚持下去,逐步形成争先竞背的好习惯。

(三)常学习会运用

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探访历史,与古诗词作者对话;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与人对话、演讲、作文中恰当引用或剪辑应用。如让学生用古诗中的词句对学生行为进行规劝,诸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如春天来临,可举行“春天的赛诗会”,带领学生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让学生诵读古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引用或摘用,增强文章的气势、文采和说服力。

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采用多种教

学方法诗歌毕竟是一种古代语言,短小精悍,语浅情深。而儿童的智力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对于具体字词的理解,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来进行,对于诗歌中的意境和内在感情,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心理学上发现, 7至10 岁的儿童集中注意力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 10至12岁儿童在25分钟左右。多媒体能把声、形、色一体化,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多媒体能再现生活,创造生动感人的场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心智发育,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有极大的好处。比如《题西林壁》,我们既可以用庐山的不同图片来表现在不同角度观察庐山,得到了不同的景观,还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展示同一物体的观察角度,这样学生对角度不同、看法不同的理解将比枯燥的说教深刻得多。

传统的灌输、填充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是最让学生厌恶和疲劳的。在课堂中我们要善于灵活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开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言;在朗读或生字教学中引入竞争,看哪个同学或哪个小组读得有感情,记得准确和牢固;教学内容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等等。总之,课堂是教学的最关键环节,抓住了课堂,也就保证了教学的成功。

五、创设合理的评价标准

教学的有效性,不同于工业中的生产效益,不在于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到了多少知识。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需要一个标准和模式,今天我们主要是采取考试的形式。这一手段同样也颇受人们的诟病。但在没有更好的评价机制下,每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还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标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对待考试成绩。

实用主义教育观点认为,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表扬和惩罚都是必需的。这种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但我们要谨慎运用表扬批评。其一,是应该知道成绩的获得是努力学习的结果,因此,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应该给予充分地表扬和鼓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好成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部,像诗歌教学中,能默写诗歌,当然是好的。但默写有困难,而对于诗歌感情的理解却比较深入,朗诵能声情并茂,这也是一种优秀的表现。因此,对于所谓的考试中的“差生”,我们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我们也要指出他们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中的不足或缺点,激发他们的斗志,激励他们奋起直追。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的目的。

总之,古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精湛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是我们取之 6 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才会歌咏出一段段精彩的中华古韵来。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教育》 [3]《小学教学参考》 [4]《小学语文教改》2002/2

[5]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6]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谈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浅析

我是一位从事小学教学近二十多年的教师,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就低年级古诗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低年级古诗教学必须立足于“读读背背,认认写写”上。

一、读读背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也最实用的手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古诗,是靠教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两点:

1、明确读的要求;包括:(1)读有目的,读书不能盲目,每次读都应该有目的。初读,要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试读,用笔画出句中的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细读,让学生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读懂古诗;品读,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来,在读中感受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读,有目的的读,学生才会读有收获。(2)读有指导,有无教师的指导,是一般阅读教学与阅读活动的根本区别,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怎样读书,心中茫然,很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多在细节上、关键处给予适当的点拨。(3)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个别,丢掉大多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读的时间和机会,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丰富读的形式。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点易转移。如果 采用单一的读书形式,他们就容易疲劳。因此,读的形式必须多样,如初读时的听读、自读、跟读、范读、轮读;理解中的个别读,轻声读、齐读、查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接龙读、配音读、表演读、比赛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自然使学生保持着盎然的读书兴趣。许多学生都已熟读成诵了,当堂背诵当然不成问题。不过,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能置之不理,应采用语言提示,借助插图等方法加以帮助,促其尽快地记牢,背好。

二、认认写写

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有些教师教起古诗来往往忘了这一点。只重视读背指导,忽略写字训练,其理由是学生都会背了,还怕不会写,这种想法偏颇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感知的特点是笼统,不精确的,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他们的空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的发展水平也较低。故而对辨别字形的细微差别和空间配置感到困难。所以,尽管他们在初读,细读,品读中,早已多次感知了字的音、形、义。但对生字的认识,还是一种轮廓的印象。只有对字形作分析,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因此,古诗教学必须重视识字和写字教学,着重强化字形的认识,分析和书写。

1、巧记字形。(1)采用口诀、简画、动作等直观性强的形象记忆法。如《静夜思》中的“月”字,可画个月牙儿帮助记忆。(2)游戏法,如动手制作基本笔画的卡片,然后用这些基本笔画拼成《一去二三里》中的“五、六、七、八、九、十”等字。(3)熟字带生字。学《悯农》 中的“土”字,可用“二”上加“一”竖或“十“下面添一横。

2、指导书写,一般步骤为:(1)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具体位置和运笔方法。对一些关键笔画和易错之处做特别强调和提醒。(2)学生描写,让学生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仿照范字先描一个,再临写两个。(3)独立书写,即脱离田字格独立写字,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一要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写字能力低的学生单独指导,手把手地教;二要注意写字姿势,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三要重视反馈评价,可通过学生上台板演,出示例字等方法。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纠正错误,从中悟到写字的一些基本规律。

如何保证“读读背背,认认写写“目标的达成呢?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激趣求主动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为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趣,让“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1、课始引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提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如《咏鹅》用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披一件白袍子,脚穿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在学生七嘴八舌,情绪兴奋时,转入古诗学习。

2、课中生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进入暂时 抑制状态。此时,老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加以调节,使学生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如《悯农》一诗,学习一、二两句后,可使用幻灯片展现农夫辛勤劳动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农民劳作的辛苦。教《咏鹅》中间可穿插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鹅唱歌,戏水的欢乐场面。教《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时,可让学生猜一猜李白离开家乡多年后回到家乡,小孩子会问他什么,他听了又会说些什么等。

3、课后增趣。总结全诗后,还可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教完《咏鹅》可让学生给鹅涂颜色。教完《一去二三里》可带领学生做一做拼字游戏。教完《赠汪伦》可请学生演一演汪伦在河岸边送李白的情景等。再次掀起教学的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

二、渗法促发展

《学会生存》一书作者这样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如何交给他们学法呢?当然不能像中高年级那样直接明示,分步实施,而应该相机诱导,灵活渗透。只要给学生以启发。能让学生模仿着学,模仿着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我认为就是成功的学法指导。以第一册几首古诗为例,从读的方面说,通过《一去二三里》、《咏鹅》两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多多少少会感到学一首诗,应该先把它读几遍,读通,读顺,读熟了,才能接着学;也会知道要背诵古诗,一定要多读几遍,直到记在心上了才行,还懂得了要在生字下面做记号,不但要读准它的音,还得把它 写对写好。有了这些认识,读完两首诗或其它诗,就会“依样画葫芦”了。再说写的方面,通过对前两首诗中生字的分析和书写,学生认识了田字格,以及田字格各部分名称,还知道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写法,这为今后正确识记和书写新的生字,无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小学古诗教学新谈

小学古诗教学新谈

80年代以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一、形态为手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借助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三、情感的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1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三衢道中》,诗人以新颖的构思:先记叙后描写,既绘色,写出了绿荫;又绘声,写出了鸟鸣。教者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山区,观赏初夏的风光:梅子黄黄、绿荫重重、溪水淙淙、黄鹂声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2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以自己就是诗人,参与情感的交流,把客观对象主观化。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3作为高级情感之一的美感,是人对美的感觉和反映。众多的古诗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味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教者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中的美、展示美、体验美,令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使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如《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教者启发学生抓装铺“、”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

第五篇:古诗教学点滴谈

古诗教学点滴谈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内容虽然不多,但却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点滴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和欣赏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继承我国优良的人文传统,毫无疑问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不可推卸的使命。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存在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的情况。“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应该如何改进古诗文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古诗文,深刻领会古诗文的精髓呢?

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而要实现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几年的古诗文教学以及观摩一些古诗文优质课,我认为古诗文课堂可以从激趣入手,诵读诗文,明确诗意,引领入境这几方面进行教学。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兴趣是主动学习最好的催化剂。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文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会对学生学习古诗文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在教学古诗《嫦娥》时,可以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入手,通过讲述嫦娥偷取灵药,飞向月宫的传说,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再范读诗句,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嫦娥飞仙的诗境,此时,无需教师再做提点,学生已能做到书声朗朗了。

再如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画面、聆听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在教学《伯牙绝弦》时,配上高山流水的古琴乐曲,传达出知音相惜的情感,这样对理解文意能起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老师再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进入古诗的学习。

2、诵读诗文,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

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的重要性。小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古诗文语言十分简洁,五言绝句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由于时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障碍。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明晓句读。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教学反思《古诗教学点滴谈》。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读“jì”不读“qí”。此外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如《鹿柴(zhài)》、单(chán)于等要读准确。

开始教学时,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的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从而引起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古诗文的教学应该重视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3、明确诗意,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明确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比如教《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字面了解到是写乡村生活。再抓住重点句,让学生对照文中插图,自己提出问题:“他们在说些什么?什么让他们如此陶醉……” 学生在自己读诗句时思考并解答,再通过对照文后注释,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确了整首词的含义。这种通过自己读诗句提问题来弄明白诗句含义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地训练和提高。

比如在《送元二使安西》教学中,抓住“西出阳关无故人”提问学生:“是谁西出阳关?故人又是指谁?”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诗人王维送别朋友元二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学生由此切入,在古诗文简明、深邃的语言中感受惜别之情。

4、引领入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古诗文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文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文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文。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再现意境是关键。

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我采用了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我让学生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学生通过画,仿佛融入到当时的情景之中,对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有了进一步的领会。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培养了审美的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让学生先理解“绿”的本义是“绿色”。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用吹、到、入、满等词呢?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绿”字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此诗句中“绿”是“春天来到,万物生机勃勃。”的意思。引领学生欣赏诗的意境。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

创设诗中意境也能够引领学生入境。曾听一位教师教学的观摩课《乞巧》,诗中讲述了古代女子在七夕节展示绣艺以许愿的故事,老师创设了七夕节的情景,使得每位学生成为了七夕节的一员,无论是“才子”,还是“佳人”,均融入诗的意境之中。

总之,古诗文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文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下载小学古诗教学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古诗教学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古诗教学新谈 张晓文

    小学古诗教学新谈 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张晓文 古诗是我国一份宝贵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动人的诗情画意。但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久远,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三部曲” 内容概要: 文章阐述了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对于作为中华语言文学精华的古诗,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

    让孩子自由翱翔在古诗词的天空 ——小学古诗词教学谈 宣汉县三河学校杨秀斌 诗词所包含的审美和精神世界气象万千,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启悟,感受到瞬间对永恒......

    小学古诗教学心得

    小学古诗教学心得 诗歌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小学生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也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

    小学古诗教学心得

    小学古诗教学心得体会 郝高灵 诗歌是我国丰硕的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的古诗教学,简单谈一下我......

    小学古诗教学落实

    小学古诗教学落实“三 诗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有着不同于其它 文体教学的特殊作用,优秀的古诗不但情理兼备,易 于诵记,而且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它不仅可使学生 了解我国优秀的......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教育模式 古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