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二单元beike

时间:2019-05-15 04:3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下第二单元beike》,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下第二单元beike》。

第一篇:五下第二单元beike

第课时

6梦圆飞天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学习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预习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划出生字词,理解词语。【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主备人:乐翠娣)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1、自古人类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2003年10月15日这天,随着“神州”5号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飞天梦(板书课题:5 梦圆飞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那激动人心的事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神州”5号及杨利伟的情况。

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 活动一:

1、读读下面的词语

戈壁大漠 寒风凛冽 亮如白昼 歌声嘹亮 乳白色 肃然伫立 执行任务 烈焰升腾 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 橘红色 苍穹 控制 游弋 浩瀚 炎黄子孙 激情澎湃侨胞 舷窗 帆板 清晰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精讲释疑、目标达成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有哪些激动人心的画面。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练习巩固 月

第课时

1、重点讨论:“乳”、“控”

2、描红,临写。

五、总结

说说作者写作的路子。

【课后作业设计】: 完成钢笔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

活动一:

1、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2、在“神州”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课文是怎样写的,谈谈你的理解。(小组交流,汇报)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讲释疑,目标达成 活动二:

1、自由读,划出表现心情激动的句子。

2、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谈你的理解、感受。

3、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活动三:

1、默读: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2、理解杨利伟的两次讲话,感情朗读。

(1)体会杨利伟当时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语调激昂、声音洪亮、充满自豪)(2)体会杨利伟初次登上太空的兴奋之情,对儿子的疼爱之情。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神州”5号航天飞船升入太空有什么意义?(读第四段)

五、总结提升,建构体系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神州”5号航天飞船升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腾飞起来了,读了课文后,我们能不激动吗?请同学们带着激动、喜悦、自豪的感情再读一遍课文。【板书设计】: 月

第课时

6、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课后练习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

3、能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并简要地概括段落大意。【学习重难点】:

能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并简要地概括段落大意。

【预习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划出生字词,理解词语。【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主备人:乐翠娣)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火星——地球”问:你对这两颗星球有什么了解?(教师出示太阳系行星图,介绍火星与地球)

2、教师板书:“孪生兄弟”,理解含义。随机了解引号的作用。

3、看题激疑:作者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 活动一:

1、读读下面的词语。月

第课时

尘暴 孪生 干涸 钻孔 推断 寂寞 彗星 陨石 家常便饭 潜藏 熔岩 蒸气 冲刷 痕迹 孕育 缺陷 裹挟 渺茫

2、不理解的字词句找出来共同解决。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讲释疑,目标达成 活动二:

1、课文哪里为我们介绍了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用——划出来。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练习:用书上的四个“同样”和一个“甚至”来介绍一下“她们是孪生姐妹。”

4、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四、练习巩固,延伸拓展

1、重点讨论:“熔”、“蒸”

2、描红、临写。

五、总结提升。说说你对火星的了解。

【课后练习设计】:完成钢笔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提问: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过渡:这对“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 活动一:

1、观看一组火星的图片,说说感受。

2、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读读第三、四自然段,简要介绍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的推测。

3、出示图片(彗星袭击、火山喷发),学生介绍水来源。

4、让学生读课文后,说说这样猜测的依据。

三、精讲释疑,目标达成 活动二: 月

第课时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读句子,提问:这一句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课文,找答案。

3、交流,点评指导。

4、小结: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文章没有下一个结论,而是留给了我们以巨大的想象探索的空间。如果想知道这一切的话,还需要人类不断地探索,也许,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五、总结提升,建构体系

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请有条理地说说。【板书设计】: 相似处 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水没能留住生命生存?(谜)

【课后练习设计】: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8神奇的克隆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预习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划出生字词,理解词语。【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学习流程】: 月

第课时

第一课时(主备人:乐翠娣)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1、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关于克隆的设想。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

2、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3、克隆技术究竟是怎么个神奇法,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

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 活动一:

1、读读下面的词语。

马铃薯 嫁接 细菌 饲养 效率 诱人 压条 多利 克隆 厄运 濒危物种

2、理解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讲释疑,目标达成 活动二:

明确什么是克隆。

(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4.讲解说明方法。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四、练习巩固,延伸拓展

1、重点讨论: “薯”“嫁”

2、描红、临写。

五、总结提升。月

第课时

说说你对克隆技术的了解。【课后练习设计】: 完成钢笔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叫克隆吗?

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活动一: 克隆的科研成果

1、自学“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2、将文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

3、各组派一名代表作简单的解说。

三、精讲释疑,目标达成

1、提出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说明的顺序。

3-5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3.小结说明方法。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阅读《“我”是一个克隆人》、《人类进行克隆的历史》,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五、总结提升,建构体系 【课后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神奇的克隆(无 性 繁 殖)

植 物 → 低等生物 → 高等动物

造福人类 前景诱人

【教学反思】: 月

第课时

习作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2 【学习目标】:

1、能通过阅读作文《拔河》及老师的批语,明确作文怎样做到言之有序,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2、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作文《拔河》加以修改,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预习内容】:课前进行一次拔河比赛。【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主备人:乐翠娣)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1、回忆拔河场面,再现当时情景。

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3、老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参加了一次拔河比赛,并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老师板书课题,揭示本次习作要求。

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 活动一:

1、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2、发练习纸,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写在该页侧的眉批栏中;“总批”一般用以指出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等整体方面的优缺点,写在文章的后面。“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改掉拿到作文本只看等第,不看批语的坏习惯。

三、精讲释疑,目标达成 活动二:

1、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2、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文章如何修改,可用钢笔在练习纸上作适当批注。

3、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月

第课时

4、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四、练习巩固。

1、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2、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五、总结延伸

1、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受益。

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附:课堂练习纸

提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学会修改文章。请你把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书上老师给这位学生提出的意见加以修改(右侧可作适当批注,修改中添加的部分可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板书设计】:

习作2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课后练习设计】:

找出自己最近的一篇日记,让小组里的同学提一提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自己再按照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教学反思】:

练习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2 【学习目标】: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月

第课时

4、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5、学写毛笔字。【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主备人:乐翠娣)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境。

(2)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比较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

(3)让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什么情况下用“看”,什么情况下用“紧盯”,并得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紧盯”的结论。

(4)学生读出题中所列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

2、教学第二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2)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使用所列词语的完整句子,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3、教学第三部分。

(1)让学生读题中的五个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让学生仔细阅读五个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3)教师评议,看词语填得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4、教学第四部分。(1)学生读八个成语。(2)教师指出这些词中都含有“看”的字眼,让学生在词中找找看,拿不准的可以查查字典。(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谁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成语词典。

2、积累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梦圆飞天》。月

第课时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信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浩瀚、脚印”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3、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分别就是未来的衣食住用行展开畅想。

(2)分组推选同学上台将自己对未来的畅想说出来,要求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3、反馈。

三、教学第五题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工、母”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绳其祖武,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第二篇: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beike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单元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使学生会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课时:(共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一)学习内容:第9页例1 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合作探索: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 预计发生:

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为什么?

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三、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做一做: 用投影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五、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2=

26+30=

45+20= 86+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六、总结: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板书: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二)学习内容:第10页 例2 做一做

练习二的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3)请口算的学生讲。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三、练习: 练习二

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板书: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 学习内容:

第11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二 3、4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

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 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 ―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

四、练习: 练习二

第3题

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再列竖式计算。第4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组内互查、互评。

五、总结: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

进位加

第四课时:练习课

学习内容:P14,练习二:5-10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迅速的进行笔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课前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口算卡片,指名看题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题,请学生计算第6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

2、第7题:出示投影片,说图意并计算出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8题: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的多,采得快

4、第9题、10题:解决实际问题 9题:读题、并计算,独立完成 10题:出示小黑板

直升飞机、汽车、火箭、轮船

要求学生只需估算、判断(渗透估算)请学生说图意,图上有什么?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估算和判断。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学习内容:第16页和第17页例1,练习三第1~4题。学习目标:

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

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教学具:

磁板、圆片。生:数位板,圆片。学习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有4个城市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奥委会成员投票,你看,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北京赢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国家将会更加强盛。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

三、新授

1、提出问题

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板书)(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书)(3)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56-9=47(4)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书)(5)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22-9=13(6)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18-9=9 ……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 可以怎样计算?

(1)50-20=30,3-2=4,30+4=34,用口算。(2)可以笔算

用竖式怎样算?先用圆片摆一摆。

A: 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从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 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

B:试着列出竖式来。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四、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第2题

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4题 说说图意。

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

口头列式。

五、课堂小结

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学习内容:教科书P18-P19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学习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学习准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上节课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还提出了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怎么算?(生列出56—18)

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能口算怎么办?我会列竖式。

聪聪遇到难题呢?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你们能帮他想办法解决吗?

二、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预测:(摆小棒、学具)派代表发言。

个位不够减,找十位借1个十后,是几减几; 十位退位后,是几减几。强调竖式的格式。

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

2、下面明明给大家出了一题,大家会算吗? 出示50—24= 怎样列竖式?生回答,师板书。师: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

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十位是几减几。同桌议一仪,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3、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都要注意什么? 师:请大家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实践应用

1、做一做2,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2、有一些小动物他们也写了一些竖式,他们想请大家看看,他们做对了没有。

3、猜猜蝴蝶飞那朵花里

4、帮小鸡找妈妈。

四、课后寄语。

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第七课时:练习三

学习内容:教科书P20—21。学习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学习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熟练掌握笔算减法。学习准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来做个数字接龙游戏。你可以随意选择减9,8,7,6,5 小组内玩一玩,派出代表参加比赛。

二、实践应用

1、小芳今天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决定自己去买雨伞,她来到商店,给阿姨50元,阿姨找了她38元,你们猜猜雨伞多少钱一把?

2、小芳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难题,她想请同学们去动物园去看看,来到动物园一看,两只美丽的孔雀

正在比谁最美,谁先算出来,谁最美? 大家独立算。重点解决出错的。

3、小芳回到家里,有和小朋友比赛跳绳,出示表格。看到表,你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4,完成22页12题。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学习内容:教科书P2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学习准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东山小学作了一次全校性的卫生评比,结果公布出来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去看,你们能在这黑板上看到结果吗?(出示主题图)下面一段给树挡住了,看不到,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找出各班的成绩吗?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在图上同学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学生回答)(1)二(1)得了16面小红旗;(2)二(2)班比二(1)班少3面; 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哪个班的人数?

因为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可以用减法算出二(2)得的小红旗数。列式:16 – 3 = 13(面)

2、你能说了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1)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三(1)班比二(1)班多2面,用加法算:16 + 2 =18(面)

B、四(1)班比二(2)班多3面,用加法算:13 + 3 = 16(面)……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都喜欢运动,老师知道有个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23页―做一做‖)

师:优惠就是便宜的意思,也就是比原来钱少。你能算出现在足球、蓝球、排球的价钱吗?(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全班解快)

2、出示第24页图,让学生先观察图,再读题目,独立完成。

三、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小朋友们能用自己学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其实只要你是个细心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生活中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

反思:

第九课时:练习四 学习内容:教科书P24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和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难点: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笔算

这个星期我们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笔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归归类

3、算出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他们的差。课件出示算式。

请学生计算并进行归类(练习3)

二、综合运用

1、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奖牌的数量。看上面表中的数量,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选出两个问题列算式算一算。

2、瞧,这是谁在对话呢?啄木鸟怎么说的?那你能猜出这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害虫吗?

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应用题。

读了这道题你了解到什么?谁和谁比,谁多谁少?要求今年有多少只应该怎样计算?

题目中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连加、连减 学习内容:教科书P26-27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连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课前准备:情境图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这么热的天,小朋友们正帮老伯伯摘西瓜呢。瞧,第一组28个,第二组34个,第三组23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这怎么算呢? 28+34+23

二、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小东买书记,又是一个周末,小东去了新华书店,你们周末去哪了? 他买了些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先是买了本,是24元,又买了本30元,再买了本18一共用了多少元?算式怎么列?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神奇小积木,让我们一起算一算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的得数。19 23 21 18 22 20 19 31 22 29 13 39 请对你们小组的另外的三命同学的苹果个数进行调查了解,并计算三位同学的苹果总个数。

进行口算,并把口算的题目个数记录并进行计算/(附加)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十一课时:加减混合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8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课前准备:情境图 学习过程:

五、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六、探索新知

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上车的有28人,现在有多少人?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想一想,如果我想知道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计算? 做一做。

七、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练习五:第5题。

3、笔算

4、接龙。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十二课时:加、减法估算 学习内容:教科书P31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强数感;

2、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

3、通过学生之间的及时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重难点:

重点: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难点:估算方法

课前准备:情境图、实物。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活思维

昨天老师去买了些东西,我们来猜猜它的价格好不好? 镜子、手电筒、闹钟…… 小朋友都能通过自己平时生活的经验来估计出老师手中物品的价格。(板书:估计)

估计一下老师大约花了多少元吗? 为什么你不进行计算呢?

你是怎么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估算,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什么是估算?

二、提供材料 发散思维

1、妈妈买用品 出示情景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妈妈带的钱够吗?你是怎么想的?

赶快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比一比谁的方法多。比一比谁的最合理。哪一组来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

2、小游戏

同学们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站起来,估计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如果你觉得它比80大,就请往右靠一靠。(是不是太做做了,哈哈)

三、解决问题

1、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你估计他们每班各几人?

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

2、练习六第二题 现在小明大约有多少支水彩笔。

3、电脑室里摆放着很多电脑,估计一下,这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4、练习六第三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学习内容:教科书P33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主动讨论和交流,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整理意识。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难点:理解算理 学习准备:

学生:布置学生课前回顾本单元知识 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习过程:

一、回顾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个单元的知识。你们知道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请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把它写在题卡上。

二、整理和复习

1、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的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的学习过程排排序,谁还记得我们是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为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知识要点。

2、分类复习

①小朋友们都整理的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

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那你们会计算吗? 指名上台板演。校对时提问: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那在我们计算时你还有什么特别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③改错。

三、应用拓展 解决问题

1、课件分步出示

瞧,这有几位小朋友正在和小鸡们玩呢。

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知道怎么列式吗?

如果条件换成―小鸡比母鸡少7只‖,怎么列式?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多少岁? 要求学生列式进行计算

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小组讨论。

四、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感觉怎么样?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反思:

第十四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科书P34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0以为的加减法并进行应用。

2、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难点:灵活运用 学习准备: 学生:熟练掌握各知识要点 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上节课小朋友自己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他们的练习。

1、笔算

瞧,小白鸽飞来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还记得我们昨天总结出笔算加减法的注意点吗?

让我们一起算一算。

2、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3,给学生计时)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练习2)

二、应用拓展 解决问题

1、爸爸给方方买了一个台灯和一双运动鞋。图片出示,根据这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在计算前,我们先进行估计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2、建筑公司有22辆卡车,货车比卡车少15辆。你们要提的问题是?课件出示。

三、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对老师这么上课有什么意见吗?

四、作业:书上P35 第8题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学习内容:教科书P36-37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难点:测量方法 学习过程:

一、引导测量,激发兴趣

十一长假小朋友们都做了些什么?玩得很开心吧。这节课我们就在课堂上玩,看谁玩得最好,又能学到本领。

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经常听小朋友说,咱们是大哥哥大姐姐了,为什么这么说啊。

我长大,我长高了,是吧!

这节课我们就来给自己做一次小小的体检。同学们做过体检吗?都有哪些项目?由于我们设备不是很齐,这节课咱们只能完成一些有关测量的体检。老师宣布体检站正式成立,首先我们得聘请一批的小医生。

测量绳子。

测量出一米并做上记号,2米,3米……

恭喜你们,你们都被录取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都要测量哪些项目呢?请小朋友打开信封看一看。

谁给大家说一说? 那么怎样测量呢?

我们就以身高为例子,回忆以下,医生是怎么给你测身高的?那么今天我们有哪些工具?我们可以怎样测量?要注意些什么?

请小组讨论,并组织汇报。必要时请学生上台演示。一会我们测量尽量使小组的每个同学都能测量一次,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开始测量身高并做好记录。请小组同学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项目并进行讨论,怎样测量?由组长进行记录,并派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试说!

小组同学对体检表中各项进行测量。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测量。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我们手上的工具还可以测量什么?你想去测量什么? 小组同学合作测量,并做好记录,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从你们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呢? 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测量工具? 你打算怎样测量?

四、作业:

测量你感兴趣的物体长度并做好记录。

第三篇:五下第二单元第九课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篇:五下第二单元作文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

在我童年的生活宝库中,有许许多多对各种活动的记忆,这些就像一颗颗发光的珍珠,串成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记得五岁那年,一次偶然,听到爸爸和姐姐聊天说道:“谁肚子里的墨水多,谁就有学问。”

一天,爸爸不在家,我偷偷跑到爸爸的书房里,拿起一瓶墨水,拧开盖子闻了闻臭臭的,心想:这墨水可真难闻,怎么喝呀?我用舌尖甜了一小口,哇!又苦又涩。我灵机一动,从厨房里拿来了白糖,往墨水里放了一勺糖,搅拌一下,又舔了一口,还是那么涩,没办法,为了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只好捏着鼻子,“咕咚咕咚”喝了下去。我高兴地大喊:“我终于有学问了。”

这喊声引来了妈妈,妈妈过来一看,惊讶地问:“你嘴上是什么东西?”我兴奋地说到:“是墨水啊!”“你这孩子,没事喝什么墨水啊?”气得妈妈边唠叨边去取毛巾给我擦嘴巴。“爸爸说谁肚子里的墨水多,谁就有文化。”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墨水不能喝,爸爸说的墨水指的是知识。”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的童年故事有趣吧!

童年趣事

童年,像一条络绎不绝的小溪,缓缓地流在我的心里。在这条小溪里,既有欢乐的笑声,也有伤心的眼泪,但记得最深的,要数童年时我做过的一件傻事。

那是我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上午,外婆正在厨房里炒菜,发觉盐没有了,顿时手足无措。为什么呢?因为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如果她自己出去,丢下我一个人在家,又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感到不安。这时候我看穿了外婆的难处,自告奋勇地对外婆说:“我帮您去把盐买回来。”“你?”外婆疑惑地看着我。“对!我还去过几次了呢!”(事实上我并没有去过)外婆无奈地点了点头。

很快,我就从小卖部买回了盐,正高兴着自己能为大人做事了,孰不知一不留神踩中了地上的香蕉皮。顿时摔了一跤,盐袋落在地上摔破了,白花花的盐撒满了一地,我立刻慌了手脚,心想:盐掉在地上弄脏了,得赶快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给外婆听。

刚来到院子门口,就看见隔壁的王奶奶正在洗米。我顿时灵机一动,心想:既然米可以用水洗干净,那么盐一定也可以洗干净。想到这里,我立即向王奶奶借了一个水盆。来到大街上把盐装进水盆里,往大院的水龙头跑去。

水很快就把盆子装满了,我使劲地摇了摇盆子,然后把手伸进去搅动一下。孰知盆子里空空如也,我十分惊慌,也顾不得盆子,立刻向家里跑去。

回到家里,我把事情的经过讲给外婆听。还未说完,外婆已经捧腹大笑起来。她摸了摸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傻孩子,盐并不像米那样洗得干净的,它是遇水即溶的。”说完又大笑起来。

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皆要三思而后行。

童年趣事

儿时的傻事,大多都淡忘了。唯有此事,至今还历历在目,每一想起也禁不住扑哧一笑。

记得有一年暑假,表哥来我家玩。那天我做完功课,无聊极了,就邀表哥到楼下打羽毛球,可表哥不领情,说要看书,不管我怎么哀求,他都无动于衷。气得我肺都要炸开了,只好一个人抱着蓝球到楼下玩。

汗流夹背的我回到家后就坐在沙发上吹风扇,瞟了一眼书房,见书呆子还在啃书呢,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嘴里愤愤地嘀咕着:“臭哥哥,看我怎么整你!”就在这时妈妈从厨房走出来就喊:“亮,快洗脚去,你那臭脚快把人熏晕了。”妈妈话音一落,忽然一条妙计从天而降,我赶紧跑进卫生间洗完脚,迫不及待地拎起那双臭袜子,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地走进哥哥的房间,把它放在了枕头底下,还捂着嘴偷偷地笑了笑。

第二天早上,心中有鬼的我赖在被窝里不起来。这时传来哥哥的声音:“舅妈,我床上怎么会有一股臭豆腐的味道,臭得我一夜没睡好觉。”妈妈惊奇地说:“不会吧!”我一听赶紧蒙起被子,不禁笑出声来。不多久,妈妈进来掀开我的被子,手里正拎着那双臭袜子阴沉沉的说:“亮亮,是不是你干的?”我抿着嘴,吐了吐舌头天真地说:“是哥哥不听我的话,我请他吃臭豆腐呀。”妈妈和哥哥听了异口同声地说:“你这臭小子!”说完也笑了。现在想起这件事,虽然觉得不应该,但是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难忘的童年

童年,充满着纯真、难忘。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往事,你会发现小时候的你是那么幼稚、有趣。有一件事,令我非常难忘。

那是在夏季的一天,天气非常热,我拿着扇子使劲地扇,还是很热。“要是现在有冰凉的东西吃,那该多好啊!”我自言自语道。说着,我看见爸爸手里拿着一个大西瓜,便跑到爸爸面前撒娇:“爸爸,我要吃,我要吃。”爸爸拿我没办法,就切给我吃,我拿起一块西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吃起来,不一会儿就吃完了,感觉真舒服。忽然,我好像想起了什么,马上跑到爸爸面前说:“爸爸,如果把西瓜籽吃进肚子里,会不会有事?”“当然会有事。”爸爸很神秘地说,“西瓜籽会在肚子里生长,一直长到头上,然后生出一个大西瓜。我听后非常害怕。

以后,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担心在哪天的哪个时候,西瓜长在我的头上。这样的担心受怕使我不敢吃太多饭,也不敢喝水,我这样做,是怕西瓜籽吃了“肥料”后长得更快。我还时常跑到镜子面前照照,看看自己头上长西瓜了没有。

纸始终包不住火,爸爸妈妈看我每天都这样,便问我:“你最近怎么了?老是吃不饱,问你问题,你又十问九不答,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我只好什么都招了,爸爸听后哈哈大笑。我说:“有什么好笑的,我这么惨,你们还笑我。”“傻丫头,我那是逗你玩的,没想到你当真了。”爸爸说完后又哈哈大笑起来。“真的是逗我玩的,你不会再骗我吧?”“是真的,我没骗你。”“太好了!我可以好好吃东西了,我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等一下,高兴归高兴,我现在肚子好饿啊!妈妈,快煮东西,我要好好大吃一顿。”

第五篇:五下第二单元改写古诗词三首

改写《牧童》

在一个轻风拂面的黄昏,一个大约七、八来岁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看着正在贪婪地吃草的羊群,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支短笛,吹起他那首心爱的牧羊曲,悠扬的笛声,伴随着一阵阵微风,顺着辽阔的草原,渐渐地飘向那遥远的天边。

吹着吹着,牧童感觉肚子饿了,便吹声口哨,引着那一只只肚子吃得圆滚滚的羊儿,回圈去了。晚饭后,牧童又拿起他心爱的笛子,轻轻地撩开蒙古包的门帘,出去了。他是去哪呢?原来他又来到刚才放牧的草场,一个小山凹里。

牧童坐在松软的草地上,一边吹着笛子,一边凝望天上时隐时现的一弯新月。

他望着月亮出神。他想:月亮上是不是真有神奇壮丽的广寒宫?是不是真有美丽的嫦娥仙子?是不是真有那只活泼可爱的玉兔?还有那吴刚,是不是还在伐着那棵千年不倒的树呢?一个个充满童稚的问题萦绕在牧童的脑海里。

不知过了多久,牧童觉得有点累了,他趴在草地上,手托着头,想像着月亮上的一景一物,梦想着自己哪天能飞到月亮里,走近那座神秘的月宫。

晚风习习,牧童渐渐困了,躺在旁边的草垛上,带着心中的梦想,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脸上露出恬静的微笑,仿佛告诉我们,他来到了月宫,看到了嫦娥,还有那只蹦来跳去的玉兔„„

改写《牧童》

在蓝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无数的群星。在大地上,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长满了野草,到处翠色欲流。那繁茂的野草,在习习晚风中摇曳着。

忽然,晚风中吹来牧童悠扬动听的笛声,时断时续。小牧童的身影也渐渐清晰起来。只见他骑在水牛背上,闭着眼,小脑瓜随着笛声的旋律不时晃动着。笛声打破了乡村傍晚的静寂。小牧童牵着水牛来到池塘边,找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后,小牧童就去采野果、抓鱼和采莲蓬了。

累了一天,牧童匆匆吃过晚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了。他眼皮开始耷拉起来,打起了哈欠,微微闭上了双眼。他连蓑衣来不及脱,一阵睡意就袭来了,他便在露天的月夜里休息了。

《清平乐·村居》改写

盛夏时节,天气燥热,树木茂盛,绿树成荫。不远处,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茅屋旁的小溪明如玻璃,连溪里的小鱼都能看得清楚。在灿烂的阳光下,溪面显得波光粼粼。那么耀眼,那么美丽,泛起一阵阵涟漪。溪面上有几朵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开花了,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粉里透红,像一个个羞涩的少女面带微笑。小溪边长满了绿油油、青翠欲滴的小草,在小溪和荷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可爱了。

屋檐下,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坐在土坑上,手里拿着小酒杯,一边品尝着小酒,一边用吴地的地方话亲热地交谈着,还时不时得哈哈大笑。从他们红彤彤的脸颊上可以看出他们已有些醉意。老夫妻一边欣赏着外面的美景,一边看着他们的三个儿子在干什么,原来呀,他们都在劳动呢,看到这些,他们俩欣慰的笑了。

在小溪的东面有一块被开垦出来的庄稼地,上面长着绿油油的豆苗,大儿子正拿着锄头,一点一点地给它施肥、除草、除虫。干得多么卖力呀!那二儿子呢?他也没有闲着,他坐在院子里,一群鸡在他身边走来走去,咯咯咯得叫着,好像再说:“你在做什么呀?”噢,原来他在编鸡笼子,十分专注,他的手可真巧,不一会就编好了。而尚未成年,最讨人喜爱的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说是卧在地上,一会儿躺下、一会儿又站起来,一会儿又坐下,活像个不老实的小泥鳅。他看见一个个莲蓬又大又圆,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便把它们一个个剥下来,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剥着莲蓬吃,一边和两个哥哥打着招呼,他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真是一个调皮的小娃娃!

这是一幅多么恬静,多么温馨的田园生活画卷啊!真令人向往啊!

清平乐 村居(改写)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条小溪。小溪清澈见底,还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呢!它像一条蓝绸带,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小溪里长满了荷叶,挨挨挤挤的,似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时不时有晶莹的水滴滚下来,一阵风吹过,荷叶翩翩起舞,如同一位羞涩少女。在荷叶的缝隙间星星点点地绽放着雪白的荷花,那么高贵,那么圣洁不由得让人想起天山的雪莲花,让人想起了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着,一会儿从水底蹦起,发出“扑通”的声音,一会儿在水底与朋友玩耍。阳光偷出来了,照的河面波光粼粼。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倒映在湖面上。哦,原来是一棵茂盛的松柏树啊!

在不远处有一个小茅屋,长长的爬山虎爬满了屋顶。在屋后,竹子稀稀朗朗地长着,那竹子青翠欲滴,郁郁葱葱。瞧,那边还种着一大片的豆苗呢!一对白发斑斑的老夫妻正在屋门前一边喝着老酒,一边用吴地方言谈笑风生,互相取乐。老婆婆还做着针线活,老公公注视着老婆婆,他们陶醉在了这一刻。一副幸福、甜蜜的样子。

他们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锄着豆田里的草,只见他头斗笠,身着短袖。他倾斜着身子,两手紧紧地握着锄头,卖力地锄着。全然不顾额头上的汗珠悄然地落下来。他是那么地专注,那么地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当心就把幼小的豆苗锄掉。二儿子正坐在地上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他一边编织一边想:我可要快点织,这样既可以多挣些钱,让我们一家老小过上好日子。还可以让小鸡不再着凉,住进温暖而又舒适的家了。小溪旁,小儿子正趴在地上,摇着小脚剥莲蓬呢!他边剥边喃喃自语道:“我可要快点剥,这人间的美味佳肴,要让爹娘和哥哥们尝一尝。呀,真好吃!”

乡村宁静的生活、农村朴素恬静的环境、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构成了一副美丽的乡村田园图。辛弃疾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词——《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舟过安仁》改写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波光粼粼,水草随着流水微微摆动,小鱼和小虾自由地在水中游来游去。金色的阳光柔和地照射着水,鱼鳞闪闪的亮光显得格外美丽。河岸上,绿茵茵的野草密密麻麻,远处的山峦高低起伏,就像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突然,一阵嬉笑声打破了寂静的风景。远处漂来一只小船,小船上坐着两个谈笑的小孩。他们一个穿着红肚兜,一个穿着白衬衫,两个人都赤着脚。一个大一点的小孩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突然,一个小孩撑起了一顶伞,可并没有下雨呀?原来他们用伞作船帆,让风带船前进呀。船在缓缓地前进,两个小孩“嘻嘻哈哈”地打闹,他们真聪明呀!

《舟过安仁》改编

在宋代的时候,杨万里的小舟在湖面上慢慢行驶着。被舟划过的水面上荡起了一圈圈波纹。

湖面平静的像面镜子,倒映出了杨万里与小舟的身影,湖水很清可以看到鱼儿在水中嬉戏。湖底很干净能,看得到黄沙清澈的身影。杨万里悠闲的四处张望,无意间看到,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不像在玩,小孩们划着桨,东张西望。这时候,小孩们收篙停棹坐在船中,这时候,这幅画面更加吸引杨万里了,心想“咦?他们怎么收篙停棹了呢?不要再走了吗?还是累了想要休息?”一个个疑问浮在了杨万里的脑子里。两个小孩的举动让他迷惑不解。杨万里更加关注两小孩的举动了,他想看个究竟。突然其中的一个小孩举起一把伞,杨万里吃惊的想:啊?怎么回事,明明没下雨为什么要把伞举起来呢?这时一阵风吹来,小孩的舟慢慢行驶起来。嗷!杨万里恍然大悟,原来,不是遮头是借风呀!

下载五下第二单元beike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下第二单元beike.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下期末第二单元复习练习卷

    五下期末第二单元复习练习卷(2) 一、轻松拼写。五班姓名jī(lingqǐ)(zhān mào )( xièmé)(huòhuà)n(huáxiáng ) (zhǐ)xiū (kuìxì)ng(kuī) pò(hài)ying(tao) 二、找朋友,为下列词语找......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教案[推荐]

    小学第十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

    五下七单元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这组的主体是“作家笔下的人”,围绕这个主体,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和《金钱的魔力》这三篇课文来表现作品中的人,不同的作品,不......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字音 草铺pū亡wú赖剥bāo开系jì红领巾 店铺pù死亡wáng剥bō削系xì铃铛 还hái有载zài满清平乐yuâ 一去不还huán记载zǎi快乐lâ 收篙(gāo)停棹(zh......

    苏教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复习资料(范文大全)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6、梦圆飞天 一、多音字: 划huá(划破) huà(计划) 二、词语: 乳白色 执行 划破 控制 侨胞 朝夕相处 清晰可辨 地动山摇 linliezhuqiongyijupengpaixian寒风凛......

    五下第五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一、复习课文。1、《将相和》一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

    五下语文第五单元

    安阳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划线。 大夫(dàdài)丞相(xiàngxiāng)上卿(qīngjī) ... 调度(t......

    五下第三单元发言稿

    五下第三单元发言稿 时间 课题发言稿 单位 课型习作 主备人参入备课人员 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回忆着在会议上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