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六盘水市钟山区第十五小学
冷姣
摘要: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理念的落实,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尽快接受新理念,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充分运用。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关键词:自主探究、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创新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人们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应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探究。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重视让学生经历自主提出问题探究的过程
探究应该从问题开始,适合的科学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提出问题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积累一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让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例如:我在教学《我来造一张纸》这节课时,我先出示课题,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我想知道怎样造纸?”“我想知道用什么造纸?”等多个问题,然后指导学生经历“制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过程。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亲身体验了学习的过程,他们学到了知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善于动手动脑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大胆的猜测在探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先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猜一猜,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去验证,看看自己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样学生通过质疑——猜测——验证的过程,他们充满了自信,既愉快又有收获。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 “看一看”,多动脑 “想一想”,多动口 “说一说”,多动手 “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例如教学《发面的学问》时,我先问:你们知道小小的面团为什么会发得那么大?让学生猜测,再让学生去动手做,我再引导学生做发面团的对比实验,通过一段时间,再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认识酵母菌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充分动起来,调动自己的种种感官,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而且这种活动也是孩子们喜欢的。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独立发现
良好的情境氛围可以激发思维的灵感、创造的愿望,学生在这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大胆发言、无拘无束,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例如:教学《让灯泡亮起来》一课时,我把材料放在课桌上,让他们自行选材,独立地利用导线、电池、灯泡去操作,让他们需要帮助时可请老师帮助,如没困难就自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教室中无拘无束的动起来,他们提供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大家都十分高兴。
又如:教学《有趣的磁现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磁铁哪个部分的磁力最强,我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去感受哪个部分磁力最强,学生通过自身验证发现磁铁两端磁性最强。
通过上面的实践活动,我发现教师应积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
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合作交流学习的前提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交流的过程是全班同学的学习过程,各个小组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实现成果共享,最终得出问题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试验过程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得到结论。
我国自然学科教育泰斗刘默耕教授曾说:“教学是教学生的艺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成为科学启蒙教育的艺术大师。”这是我们自然科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自己,发挥他们创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自然中学科学,在社会中学科学,在生活中学科学。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探究性学习》
3、严国峰《浅议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性教学》
第二篇: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摘要】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文中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分析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措施,提出了自主探究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可见,自主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下。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做到有章可循
学生的自主探究应以目标引导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根据目标去寻找信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一体化进行教学,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做到有章可循。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自学。化学对高中生来说是一门新鲜而神奇的课程,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借此让他们寻找自己身边的有趣的化学现象,如把氯水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成无色,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讨变成无色的原因。提出几种假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教会他们自己从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学生在自学中形成的成果予以中肯的评价,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合理的表扬,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保持和增强他们自学的信心。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要学会阅读思考。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注意粗读和细读相结合。例如,对于教材新内容的预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将知识条理化,明白本部分内容在整体中的作用,只需粗读就可以了。但对于教材中的概念、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实验现象及物质的用途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读、用心体会、思考和记忆,就必须细读,这样才能探究问题的实质。
2.教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学习品质的核心。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为一进行发散和收敛的方法……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以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1.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探究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当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之后,如果不整理,则不利于记忆贮存,相近的知识概念还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生每进行完一个阶段的自主探究学习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得到系统与升华。
2.讨论探究式
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探究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
(2)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探究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实验探究式。在教学中把身边的化学现象、趣味化学作为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创造条件,提供器材,使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机会,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实验――认识――再实验――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供了确切方法。
总之,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能力为重点。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没有学生独立的思考与探究,就没有真正的化学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地探索研究。
第三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东升小学 谢锡怀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1]所以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的积极性指人在学习活动中所具的认真、紧张、主动、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学生在学习中聚精会神、刻苦钻研、热情饱满、克服困难、坚持不懈,都是学习积极性较高的表现。可见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能在教学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笔者结合小学生语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认识:
一、营造气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思维敏捷、激情勃发,能充分调动积极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而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激发学习自主学习意识尤为重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本位观,遵循民主的教学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一些微笑,保护他们的意见和求知欲,并设法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优化课堂气氛,首先做好自我定位,把自已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去。在教学 过程中应只听到教师亲切感人的言语,耐心的诱导,正面的启发,恰到好处的点拨,而不应出现教师斥责声和师生之间的僵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适当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就一句“你真棒”!“你说得好”!“谢谢你的发言”!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表现自我欲望,就能自主探究地学习。
二、激发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一)主动参与学习的概念及方法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阅读教学就得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学习空间。比如:在教 《乌鸦喝水》一文中,可以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使乌鸦喝到水,有些学生提出可以使瓶子倾斜,也有些学生提出可以在瓶子上戳个洞,有些学生甚至提出找一根麦管来吸,老师则把学生提出的方案一条一条列在黑板上逐一分析,并选择出最合理和可行的办法,不管形式如何,教师都应该鼓励和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使其保持参与互动教学的兴趣。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大江保卫战》一文,学生知道经过人民子弟兵的浴血奋战,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了,但是许许多多的乡亲却失去了苦心经营起来的可爱家园。笔者问学生:“如果你目睹了这一切心情会如何,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只见他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各抒 己见:“我给他们寄去自己的压岁钱,还要写一封很长的信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重建家园。”“我打算发动全班同学捐款。” “我准备给灾区小朋友寄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克服困难。” “我想和父母商量,把失去亲人的孤儿接到家里来,和我一起学习生活。” “我要发奋学习,将来做一名水利专家,镇住洪水这害人的恶魔。” 可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二)因材施教,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辅导
如果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到难学或自认学习不好,在这种心态下学生自然难以主动积极地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树立坚强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如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要说“没关系,再想想”等鼓励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燃起自信的火种,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三)改善传统学习模式死板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是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定向学习,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学习领域的具体体现,求知欲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提出问题的强大内动力。[2]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挖掘能引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 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丰碑》一课时,先放映了红军过雪山时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恶劣环境的有关录像,并问:在这样的环境中,红军队伍究竟能不能经受得住严峻的考验呢?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燕子》这一课时,我一改平常的教学方法,先在大黑板用寥寥数笔画出了几只燕子停在电线杆上,然后才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激发了学习新课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提高。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重点语句。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的任一段落自主学习。学生有了自主权,产生了求知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自然为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能力铺好了基石。
三、善于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求新知。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正确的学习方法犹如一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拥有,就能利用这把金钥匙,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获得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学时,教师尽量少提问题,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积极的求异能力。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指导学生进行 自主探究: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质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首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要引导学生课前阅读自学,在预习阅读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的兴趣 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好手段,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友谊这一课时,一位学生质疑:既然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为什么只讲马克思主义,而不称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呢? 针对该生提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抓住课题《伟大的友谊》这一中心,归纳形成这样一组辩论题:“马克思主义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体现伟大的友谊”和“马克思主义不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体现伟大的友谊”,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我肯定了他们在辩论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伟大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大胆表达看法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阅读文章的分析能力 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指点发问途径 教给发问方法,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使学生善于提问勇于质疑和敢于创新。通常可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重点句段提出问题,还可以引导学 生根据文章的类型特点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想象,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 同时想像力也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东西,它是一种酶,能够活化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课文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也可对文章细节进行拓展等,让学生据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中尽情翱翔,如教《小摄影师》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学生: 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有的说: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须还会再来 有的说: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
(三)通过自主探究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的阅读对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这是因为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发挥自己对问题和事物的想象,从而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自主探究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开展:第一,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这里教师要注意为了确保自主阅读的有效 性和目的性,教师必须对自主阅读的主要内容有所限定,并事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在阅读中运用自己的想象来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需要,鼓励其多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 《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等,把古今中外的好书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鼓励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徜徉,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自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习惯。
(四)利用现代阅读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应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去寻找答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同学们提出了“为什么黄昏的时候没有一只鸟,早晨就有这么多的鸟呢?”我没有回答,而是让他们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解答问题,很多学生已学会了利用网络查资料的学习方式去解难题了。通过他们的亲身查阅,讨论交流,学生自己从“不会”到“会”自己学会了课文。这样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生自然就成为学习的主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和多媒体等教辅工具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各类学科的教学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网络并不陌生,我们可以建立个人博客或网站,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把有 益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读物或作文等放于网上供学生阅读。比如:可以在课外作业中留下上网阅读作文的作业,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阅读,这样既增加了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使孩子进一步拉近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距离。
总之,追求教育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够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引导得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和交流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由“他主”向“自主”过渡的阶段。其学习活动已不仅是停留在看、听、观察、记住、模仿的层面上,更多的学生已不满足于被动接受和自觉适应,他们已经能够提出问题,通过参与感知、体验、讨论等活动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
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感情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合作探究能让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然后获得清楚准确的结论。[3] 合作性探究活动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能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一)合作性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构造互动平台,把学习的空间让给学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互相交流,共同 提高。而教师此时则转变角色,从教学主体变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引导者,将一些学习任务交由学习小组完成。而学生得到了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被放到了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来,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主人翁”意识,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和鼓励下,更会把学习当作乐趣,在其中获取成就感,在成就感促使下又会产生更高的学习要求。由此,学习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二)合作性探究学习强调教师的参与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当引导者,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还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充当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主导者,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而是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甚至分工合作。作为参与者,教师有两个作用:一是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更融洽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感受美;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巧妙地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地学习方向;三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不至于采用机械的考察方法。
(三)合作性探究学习注重一定的思辩性。
讨论是合作时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很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从别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拓展解题思路。教师要抓住讨论的契机,留给充足的时间,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合作性探究学习提倡互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互 动的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更自由更个性化的教学空间。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应提供便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探究,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是大班集体探究。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如教学《草原》一文,我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组织小组讨论。我向学生提出以下自学要求:(1)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喜欢的语句。(2)在小组当中议一议,交流各自读懂和读不懂的问题。(3)讨论时,由小组长主持,并汇报小组讨论后读懂和读不懂的问题。讨论时,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浓烈,井然有序。整个过程在问、想、说、议、悟的师生协作中进行,从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究。
五、激励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少年儿童都有好胜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结果应给予肯定。在教学《丰碑》时,一位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许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我在班上表扬了这位同学的自主学习精神,从此,这位同学积极为班级搜集了许多课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滋味,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大乐趣,从而把自主探究从课堂引进生活,引导学生到网上、图书室,到社会,到生活中去探究,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也学到了实践能力。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语文课堂应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是多变的。正如陶行知所言: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展。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成功!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葫芦岛市南票区金星中学 黄丽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探究欲望
1、做好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初三伊始,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对她是即渴望又害怕。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科学,克服畏惧心理,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绪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水火相容”等,一个个新奇的实验现象看得学生目瞪口呆,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所在,从而也消除了畏惧的心理。在其后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从实验结论中去学习化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不再认为那只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文字,激发学生探讨化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课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氧气的制取装置,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装置展示会”,并由各组代表介绍其装置的优点,再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最后选出一套最合理的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和磨炼,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喜悦。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合理安排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真谛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探究活动和实验层面上。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查阅收集资料、讨论、制作设计、数据处理、小组学习竞赛等都是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探究活动。因此,课堂、家庭、社会都可以成为探究活动的场所。而在处理教材的相关栏目时,我们也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要求。例如:在“家庭小实验”中,鸡蛋壳与食醋的反应、清洗餐具、自制汽水、塑料保鲜膜对水分蒸发的影响等,必须完成;对“调查与研究”中的内容,我们重点放在“我们周围的水资源的现状”及“当地使用化肥的情况”。学生通过调查与研究,写出了“是谁在让女儿河哭泣;千万别再让农药污染我们的水源等调查报告,增进了对家乡的情感。
报告一:是谁在让女儿河哭泣?
我们学校所处的金星镇位于女儿河畔、乌金塘水库的下游。作为葫芦岛市部分居民饮用水源的乌金塘水库,位于市区东北35公里,建于1971年,位于山地峡谷之中,拦蓄女儿河,水面面积12万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有“塞外小洞庭”之称。然而,现在的乌金塘水库已风光不再,接连的干旱和污染使水库水位下降,水质不达标,生物锐减。目前环保部门已经向葫芦岛市政府提出建议,将乌金塘水库由饮用水改为工业用水。是谁在让他们哭泣?对此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是钼矿弄胀饮用水源!据环保部门分析,水库的水中金属钼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3.7倍。水库中的钼是从哪来的呢?据了解,乌金塘水库上游十多公里处,是全国著名的钼生产基地---兰家沟钼矿,而流入乌金塘水库的最大河流---女儿河的支流流经这些钼矿。据环保部门分析,乌金塘水库里的钼,大多数来自钼选场。„„
报告二:千万别再让农药污染我们的水源地!
连山区金星镇地处女儿河下游冲积平原,以种植业为主,是连山区乃至葫芦岛市无公害蔬菜的主要产区之一。由政府出资30多万元进行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和环境检测。目前,全镇绿色无公害基地已经发展到了3万多亩,其中棚菜面积达5000亩。„„
所谓的无公害无污染绿色蔬菜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农药、肥料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达标标准。使用的肥料主要是各种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等:农药主要选用多菌灵、白菌清等药效高、污染小的品种。不仅使人们吃上放心的蔬菜,也使对环境的影响达到了最低限度。蔬菜大棚协会成立以来,对今后棚菜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依靠科技致富,全力打造绿色品牌。我们知道,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将会对水造成严重污染。如果没有“使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低限度”的意识,金星的农业生产会不会也成为我们的污染源呢?
三、对“活动与探究”的进行处理,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金星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药品,不足以保证每一组探究活动都能让学生亲自实验。我们选择了能较系统地体现探究过程的实验,作为学生实验,如“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镁、锌、铁、铜与酸的反应”。同时,又选择了一些与农村学生近距离的实验,如“自制指示剂并用它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自制叶脉书签”、“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等;对其他的实验,则以教师演示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简单的试管中可以进行的性质实验,如“酸、碱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 等,我们采取微型化的实验,让学生收集药片的包装材料,作为点滴板,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使学生收获了知识和探究能力。总之,新课程给教师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第五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摘要】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潜能,教师要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问题和任务成为学生探究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不断地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了“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和分析,想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学知识,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教师讲的越多反而越使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不想学习。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就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实现“生本课堂”,促进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目标,自主思考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目标,知道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分析,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知道了课堂的学习目标,就会全力以赴,积极进行研究。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分数乘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思考,掌握分数乘法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比如一张圆圆的披萨,小明吃了2/9,小红也吃了2/9,小强又吃了2/9,他们一共吃了多少披萨呢?学生通过以往学习过的知识会把3个2/9相加从而得出2/3。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乘法来表达和计算,这才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探究,学生会想到3个2/9是不是就可以表示为3×2/9=2/3呢?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就知道了多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从而产生了分数乘整数的探究兴趣。教师的引导和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了通过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交流,提高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彼此互动、相互启发,提出合理的问题和疑问,并且找到解决方案,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体现了课程的广泛参与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呈现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例》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教材上给出来的三幅图片,分析它们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讨论的内容,激发了学生讨论和沟通的积极性,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沟通中学生会发现广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5:10/3=3/2;操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2.4:1.6=3/2;教室里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60:40=3/2,它们的比值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国旗的大小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比例。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分析,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认识到了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了,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教师设置科学问题探究,学生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可以不断地探索,促进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例如在学习《圆》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心,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车轴安装的地方是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该安装在哪里呢?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催化剂”,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驱动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让学生形成质疑,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任务驱动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上学生有事可做就会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师要通过任务的驱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一剂良药,有了任务,学生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课堂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参与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福华.《论正确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师2012.05
[2]苗润《浅谈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3.02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龚家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