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湘东云程实验学校 阳合文 电话: *** [摘要]
“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会套公式会计算,稀里糊涂求答案。”这是许多学生和教师对于中学物理教学的评价。当然,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学习动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掌握其形成规律,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提高中学生物理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信心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渴求心理,对未来科学成果产生强烈求知欲,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才能不知疲倦地探索;知识。但兴趣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激发出来的。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既生动灵活,又扎实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恰当导课,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开头是创设课堂优良教学环境的前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心理,使他们思有方向,求有目标,学有收益。生活中许多有趣的东西,都与物理有密切的关系,如:比萨斜塔为什么斜而不倒,为什么人要起跳前先蹲一下,足球场上,香蕉球是什么回事,篮球手投篮时球要旋转,还有一些魔术之类„„。这类生活中的问题对那些对物理理论不感兴趣,但热爱体育,贪玩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兴趣,可调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在上初二物理第一节引言课时,首先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太阳会发光?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死海不死?阿基米德的魔镜是怎么回事?设置悬念后,我告诉学生要解释这些问题,必须学好物理知识,从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直接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利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引入新课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浮力》一课,五岁曹冲怎样称大象有多重,为什么死海不死等?学生在思索中就可深入到内容的讲解。
二、消除学生畏难、厌学情绪,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人们的认识过程而产生。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一旦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就会阻碍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消除学生畏难、厌学情绪,排除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要使学生有决心,教师必须首先要有信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有诚意教好我们,我们有能力有决心学好物理。”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建议,和个别学生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心里所想,在课堂上,我讲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如焦耳用了40多年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测定了热功当量。他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真是难能可贵;介绍本校物理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自己转化差生的经验及差 生学好物理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消除畏难情绪。
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英国心理教育家斯宾塞主张: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乐趣,富有情趣色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科学体系是由物理概念、规律组成的,这些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学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好动,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有浓厚兴趣。一方面因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亲自操或亲自设计小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验证了所学知识或发现了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从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又如在讲微小形变时,我用玻璃瓶盛上红墨水,用体温计的竖直玻管和胶塞制成一个微小形变演示仪,当用力压玻璃瓶时,红墨水明显沿玻璃管上升,松开手后,又下降。学生对压力作用下固体发生微小形变不仅认可,且印象也更加深刻了,对解决弹力的存在和方向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脑多媒体技术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给物理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比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影像等;还可以创设模拟各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的把握教材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交互式的课程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学生亲自操作,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发展学习内容,在主动参与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在物理训练中,多媒体能形成集训练、辅导、检测于一体的物理能力系列训练系统。所以物理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利用当代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在课程设置、教材的载体、编制方法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使物理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要求,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当然,传统但较好的教学手段还是要使用、要重视。
3、创设讨论、争论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讨论、争论中,每个同学既要考虑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又要考虑他人的见解对不对,这是一种由论题和对同学发言的评价共同构成的问题情境,能形成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只有较复杂、学生普遍投入思考而个人治理又难以胜任的问题,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讨论。这种方式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对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都有较大的促进。
4、及时捕捉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初中生心理素质不稳定,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几句幽默的语言或笑话,就可调节学习兴趣。
5、及时评价,提高兴趣
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成就、成果都有一个想得到证实和肯定的心理。老师适时适情地给予正确的科学的评价,肯定将会大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应掌握好多鼓励少批评否定的原则。
四、加强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放在兴趣小组来完成。可成立摄影小组、电器维修小组、航模小组、天文气象观测小组。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心的实践中,尝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工厂、矿山、电站等。既扩大了知识视野,又增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组建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有:开展小制作,如自制潜望镜、针孔照相机、土电话等,还可以定期的举办展览会,展出学生的小制作,让学生享受成功后的喜悦,促使学生兴趣不断的得到提高和
五、现身说法,以老师自身学习物理的酸甜苦辣、遨游于物理殿堂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老师本身就是一个物理载体和化身,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初始的物理学习对象就是老师,教师可发挥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角色作用,现身说法,讲好物理学习开场白---第一课可以讲自己的个性爱好,可讲自己的经历轶事,可讲自己学习物理的酸甜苦辣,可讲自己学习物理的目的、乐趣,可讲自己学习物理的经历和今后的打算,可展望物理学辉煌前景,等等,通过这样的畅谈,一定会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对物理学科心驰神往。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老师要有一颗赤诚之心,爱生赏生,爱岗敬业,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智慧,去热爱自己所教的物理课程,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用自己心中酷爱物理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李新乡.[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5年.2.《21世纪中学物理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
2007年10月
第二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
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思考
李全文
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实现课程总目标为出发点,着眼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学生从知道有学习的需要到学习动机的产生到实现学习的理想预期目标这一完整过程。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要做到: 1.使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
学习目的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所需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目标。学习动机作为促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动力,就是以某种学习目的为出发点。学习目的作为产生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例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物理序言课时,对学生进行学习物理的目的教育,通过举例说明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作为21世纪的青年应该学好物理,掌握过硬的科学技术,为祖国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初始学习动机。
2.增强课堂学习的动机 在学生产生了学习需要以后,要利用课堂把学习需要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这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每上一节课就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即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也就是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的联系。最后还应该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应用,指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这节内容时,首先应明确“理解和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这节课的知识学习目标”,其次要说明万有引力定律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如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意义等。
(2)利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使用新奇的知识补充单调的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展现单调无趣的教学内容,这些都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进行物理课堂教学: ①引用物理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前赴后继揭开千古自然之谜的史实,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一笔对知识学习、方法训练以及激励人格都相当有用的重要教育资源,运用得当,对教育学生成长会有相当价值。
②
运用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的可视性、动手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a.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以实验导入。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先把相同质量的纸片和纸团在空气中同一高度自由释放,指导学生观察,引出问题后,用毛钱管演示羽毛和钱币同时从真空管的一端由静止落到另一端的过程,观察现象,有针对性地提问,这样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气氛。
b.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在讲冲量、动量时,教师可以用鸡蛋来做实验。把鸡蛋从高处自由落下,让其掉在海绵上面,鸡蛋安然无恙。学生必然联想到生活中不小心把鸡蛋掉在地上的情景,这样发现了问题就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急于弄清其中的原因。
c.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和规律性。许多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因为可自己动手或验证或探究物理规律。在实验中,教师如能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感受科学,让学生通过眼前的实验领略自然界的奇妙和规律性,就会使其产生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③联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用课堂所学的原理、规律加以解释,并揭示出物理原理,学生会表现出相当高的兴趣。如:讲自感时联系日光灯的发光过程讲解,讲光的折射时联系“海市蜃楼”讲解。这样使学生感觉物理并不陌生,它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形象地表现人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微观现象宏观再现,也可以把宏观现象纳入我们所能感知的范围,小到粒子结构,大到天体运动,都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赋予形象地表述,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大多数学生总是在主动地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中产生烦躁。当今,我们在提倡“研究性教学”,即由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变为以学生自主研究、自由创造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创新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4)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学生不仅愿意主观参加课堂学习活动,而且期望自己的学习行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示以满意的微笑、点头称赞以及口头表扬,都会给学生增强新的动机力量。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某种积极学习行为没有任何反馈,将无形中降低学生的学习劲头。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消极的反馈,诸如嘲讽、不正当的批评等,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给以及时的肯定,以鼓励学生敢于想问题、提问题,不怕犯错误,充分利用外在动机力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和增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第三篇: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逻辑推理严密、抽象思维甚多、高度量化的学科。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并给予某些正确的激发。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做法主要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通过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以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理学 培养 激发 兴趣 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逻辑推理严密、抽象思维甚多、高度量化的学科。能够自发学习的学生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并给予某些正确的激发。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直接左右一个人的积极情趣,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突破口,吸引和引导学生爱上物理课,从而为完成学科任务开辟道路。物理又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广泛联系实际的一门学科,这就为“以趣激学”提供了条件。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一定能通过激发兴趣,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
那么,我们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和形成高大的教师形象
教育学家费曼就讲过:“我认为解决教育问题唯有认识到最好的教学只有在学生和一个好教师之间建立直接的个人关系中才能实现”。而实践也告诉我们:“没有师生间的情谊就谈不上教书育人”。建立师生情谊常用的做法是:一是“真诚相待”,搞好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一个好的教师应是真诚地爱学生,只有这样才会全心全意为学生们时刻去操心、去服务,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去干实事,以教师的真诚之心去获得学生的热爱之情。二是以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将师生情深化。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责怪为难学生,不摆教师架子,做到平易近人,经常深入学生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使师生间情感从个人关系向着事业关系方向深化,从而建立起师生间稳定的情感基础。三是与学生做到“心灵接触”。一个好的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讲心底话,寓理于情,促使学生道出内心的真情,从而建立完善的师生情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普遍存在着“向师性”。一个在学生心目中形象高大、为人师表、品质高尚的教师,其品德、爱好、兴趣、习惯、语言甚至衣着服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悄悄地学习模仿着。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位好老师。如果教师的业务水平高,教学方法好,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语言,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得有滋有味,能用生动的实例对抽象的概念进行讲授,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学习兴趣。
二、通过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意义与目的,可以使学生激发和形成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科学技术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一直是自然科学的前沿,与其他自然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当代工业技术,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让学生明确物理学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学习物理知识的民族责任感,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愿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地挖掘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现象和实例,从中生动地点出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具体意义,以此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还可来自于对祖国、民族的深切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意义,变苦学为乐学。同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史话、科学家故事恰当地穿插于教育教学之中,让学生领略学习的乐趣与意义,知道学习物理知识与自己的理想,祖国前途的联系,从而树立为理想艰苦奋斗的目标,以此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三、以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恰当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环境就是指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愿望,促进积极的思维,引发学习的兴趣。
2.开展竞赛活动,唤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调动学生确立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不甘落后的思想,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教师每学期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竞赛、智力竞赛和实验竞赛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可以从成功中发现自身的潜能,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第四篇: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不可想当然
中学历史教学 2009.1
历史教学应尽可能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证据, 将凭证据说话贯穿于叙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品评历史人物等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知道一切凭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然而,当前历史教学中教师信口开河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2007年长春历史教学评优的评委老任观摩比赛后大声疾呼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笔者试图通过剖析自身教学中想当然的典型案例,找出根源,为根治“想当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近日我在一堂家常课中讲述张衡和地动仪时,突然有学生A问道:“老师,地动仪还在么?”我顿时一怔,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这个问题,自己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暗自思量,地动仪应该还在吧,否则书上怎么会有插图。于是我十分肯定地说:“当然有了。”这时有学生B插话:“怎么问出这么没质量的问题?地动仪当然有,我想肯定在博物馆里。”紧接着,又有学生问道:“老师,地动仪能测汶川大地震么?”我又是一怔,既然教材说地动仪能准确测地震,那么测汶川地震也是没问题的。于是,我告诉这个学生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可以测5·12汶川地震的。
课后,我并没有想许多,我觉得自己的推断是准确的。然而,几天之后观摩了 纪连海老师在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上的公开课《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感触颇深。纪老师自始至终都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用史料阐述历史。为了说明《清明上河图》时至今日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他列举了以该图为背景的家具、火花、扑克。为了证明《清明上河图》是研究数学史的重要史料,他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赵太丞家药铺柜台上的一把十五档的穿档算盘。为了证明宋代造船技术的高超,他列举了《清明上河图》中船的钉接榫合结构,并且将其与同时代的欧洲造船术进行比较。在这堂课中,几乎所有的历史都有史料为证,有图片史料,有文献史料。纪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孤证不立的意识。例如,在讲述北宋废除晨钟暮鼓制度,建立夜市时,纪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到证据,还呈现了两段文献史料加以证明。最令我感慨的是纪老师与一名学生的对话。纪老师问:“你怎么知道这家店是卖药的?”学生说老师先前说过。纪老师追问道:“哦,刚才我是说过,那你自己观察图片,判断该店是否就是卖药的?”我觉得纪老师的追问太精彩了,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识教师不是权威,教师说的历史未必就是真实的历史,因为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史料才是了解史实的依据。总而言之,纪老师这堂课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用“证据”说话,养成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意识和学史方法。
纪老师言必有据的严谨教学令我十分愧疚。我开始怀疑自己先前那堂课回答学生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我大吃一惊,原来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由于时间久远,早已损毁,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是后人制作的复原模型,因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已不复存在,也不可能如学生B猜想大概是在博物馆,也更没有测汶川地震的可能。由于我本人的想当然,在没有考证的情况下随意回答学生,造成了一错再错。
历史教学的想当然不仅违背史学基本理念,也背离了“二期课改”注重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就是要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不能在史实方面出现解释性错误,不能出现错误性的理解。山昌岭老师在《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的关系》一文中指出:“证”是客观史实的呈现或对客观史实的描述,是认知的基础。离开了“证”,一切的“史”和“论”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教师想当然的表述不仅容易造成史实错误,也必然导致历史结论的错误。更为严重的是,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开始想当然,从而逐渐养成了主观臆断的错误思维方式。学生B的插话就是明显的例证。
教学想当然,一方面反映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教师怕丢面子的掩饰。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自身史学素养不高,证据意识淡薄,在日常教学中自然也就忽略了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反思自己以往的备课和教学,我往往只是告诉学生历史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却几乎从不告诉学生是怎么知道这些历史的,还有什么未知。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助于教师自身养成言之有据,言必依据的思维品质,更不可能具备史料(证据)教学的能力。所以,当遇到知识盲点的时候,教师自然就会想当然。久而久之,想当然就成为一种习惯。
根治教学中的想当然,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对什么是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本身,教师才能准确阐述历史,解读历史。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提高史学基本素养。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认识历史是一种解释,不是一种叙述,因为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历史既然是由证据而来,同样也可由证据而被修改,所以,历史不是封闭的、不容置辩的定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可供讨论的、可以不断更新延展的领域。只要有新的材料出现,只要从新的视角观察,历史就会有与已往不同的解释。其次,教师还要加强知识储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的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时,不至于捉襟见肘。如果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故意绕弯子,为保持颜面而不懂装懂。如果坦诚地把自己的不足显示出来,然后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反而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再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证据意识,而且可以逐渐剔除教师自身想当然的习惯思维。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各类史料中提取信息,甄别信息的真伪,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资料作者由于处境、感受、动机会影响他的思想与表达,从而造成史料的失真。最后,教师还须加强经常性的反思,发现问题后,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做到上述几点,教学想当然就将不复存在,求真求实的教学风格也将逐步形成。
教师纠正自身教学错误是勇敢的,是负责任的,也是严谨教学的开始。不久之后,我就此前所犯错误向学生致歉,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关于地动仪是否测出汶川大地震还在查证过程中。
第五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近年来,培智学校招收的新生都是中重度弱智生,其中多数学生没有进入幼儿园接受过教育。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孩子们有的哭、有的跑、有的课上睡大觉、有的不停地喊吃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他们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安心下来学习?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激发和培养弱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做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赢得信任。
初入学的弱智儿童对老师感到陌生与恐惧,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往往采取拒绝的态度。老师只有像母亲那样关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与学生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我们十分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面向全体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上课时,我们微笑着,侧着身子讲课,走到孩子身边,看看这个孩子在干什么,弯下腰来听听那个孩子的发言,轻轻摸一摸这个孩子的头,再微微拍一拍那个孩子的肩。把温情传给他们,熏染他们。学习的情感得到优化,慢慢地,学生们有点接受我们了,有时能按我们的愿望和要求学习新知识。
二、设良好的环境,刺激感官
法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所以为弱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然而然地对知识产生兴趣,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布置教室的时候,我们特地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有机地张贴与摆放。如:图文配套的汉语拼音表,可以让孩子认物、识拼音;数学挂图形象地描绘了数字的字形,通过各种数量不等的动物表示数的意义;摆放的写字板可以让孩子们涂鸦;小算盘让孩子有空的时候去拨拨数数;连环画可以翻翻看看;孩子们一走进教室,首先刺激感官的就是拼音、数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弱智儿童会有意无意地去看、去认、去读、去数,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三、代化教学手段,引起注意
弱智儿童,尤其是初入学的弱智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教学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教学时,即使采用色彩鲜明的挂图也不能维持太久,我们就经常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把课文上静态图象动态化、趣味化、再通过插入字幕、着色、闪烁、音乐伴奏等手段呼起和控制弱智儿童的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学“5的组成”时,为了进一步认识“十”的计算单位,我们这样设计课件,让屏幕游出一只只小鸭子,同时配以“嘎”的声音来不断的刺激弱智儿童的听觉器官,使学生们随着每一个“嘎”声,把注意力集中于屏幕上的每只小鸭子,当游到5只小鸭时,运行振幅更大的“嘎”声。这样学生在不同音调的刺激声中,数数,兴奋积极,比单纯瓣指的传统教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劲头更足。
四、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激发兴致
孩子的玩和学是分不开的,对初入学弱智儿童的教育应该是学与玩的结合,有益的玩就是学,有趣的学就是玩。我们这儿所说的玩就是辅助教学的游戏,如:有把一个个拼音写在信封上的“送信游戏”,有把一个个数字写在苹果上的“摘苹果游戏”;有把拼音的声调做成头饰的“戴帽子游戏”;有把加法的得数对上门牌号的“小动物找家游戏”等等。孩子们在玩这些游戏时,情绪高涨的朗读了拼音、练习了数数,进行了一位数家一位数的训练等。
五、走进大自然课堂,增强热情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经常活跃在自然环境中的学生比较少接触或不接触自然环境的学生生活更充满信心,学习更为努力。多接触自然风光,多领略一些自然美,有助于生活闭锁的儿童开阔视野,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学习热情、增长知识。这远比从课本上的插图上来感知直观形象得多。为此我们常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如学习拼音tǔ,我们把孩子带到田野里,让他们看一看泥土的颜色,踩一踩泥土地,挖一挖泥土,搓一搓泥团,再拼一拼音节。学生的学习精神振奋、学习热情浓厚,有的边踩边读,有的边搓边拼,tǔ的朗读声彼起彼伏,很快,大家学会了这个音节。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学期来,我们对初入学的弱智儿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儿童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为弱智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弱智儿童接受知识进入“愉悦”的境界,在一种充满兴趣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