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物理 13.4《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北师大版
第四节 电流的热效应
课 型:讲授课
教 具:焦耳定律演示仪1个、电源1个、滑动变阻器(50Ω1.5A)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分析有关问题
3、了解电热器的用途、优点,发热 体的构成特点 重 点:焦耳定律 难 点:焦耳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功的定义、公式、单位。
2、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
(二)新课讲授:
电流通过电炉、电烙铁、电灯要发热,电能转化为内能。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各种导体时,会使导体发热,温度升高的现象。
2、焦耳定律
演示:如图13-9 R1>R2 ∵R1与R2串联,I相等 ∴W1>W
2Q1>Q2
移动P使RP变小,I变大,Q变大 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跟I、R和t有关
I越大,Q越大,R越大,Q越大,t越大,Q越大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大量实验得出)
用心
爱心
专心
公式:Q=IRt 单位:焦、安、欧、秒
推导:Q=W=UIt=I2Rt=Pt(纯电阻电路)
例题:有一个55欧姆的电热器,在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10分钟,放出多少热量? 解:I=U/R=220V/55Ω=4A
Q=IRt=(4A)×55Ω×10×60s=5.28×10J
3、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加热设备。图13-10 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用电阻率大、熔点高的金属丝绕在绝缘体材料上做成的
恒温箱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和物体热膨胀原理制成的 电热器优点:清洁、无污染、热效率高,且便于控制和调节 电流热效应有时也有不利的作用:损坏用电设备,火灾等。
4、例题:
R1与R2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同阻值的电阻,R1长而粗,R2细而短,通电后观察到的现象()
(A)R1上的火柴杆先点燃
(B)R2上的火柴杆先点燃(C)两根火柴杆同时点燃
(D)无法确定
(三)小结: 焦耳定律、电热器 练习:
练习册P55“自主训练1、2、3、4、5” 作业:
课本P100作业1、2 教学反思: 2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3.4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
电流的热效应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焦耳定律的内容;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4、知道一般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教学重点:
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用试验的方法探究焦耳定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用“热得快”烧水,不一会儿水就烧开了.提出问题:是“谁”给了水“热”? 学生思考并回答:“电流”.提出问题:第一节中电动机提升重物是将电能转化什么能?用“热得快”烧水,是电能转化为什么能?
通过类比第一节电动机做功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学生会得出用“热得快”烧水是电能转化为内能.教师引导:同学们生活中你一定见过用电器的发热现象,请列举例子.学生举出生活中电能变成内能的例子.提出问题:电炉丝接入电路中时,电炉丝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学生回答:可能导线和灯泡的电阻不同
提出问题: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可能是通过导线的电流较大的原因.提出问题:点亮的灯泡过一会儿烫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是时间变长的原因.教师直接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进而猜想到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有关.(二)制定计划
提出问题:怎样判断产生电热的多少?由用“热得快”烧水的实验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液体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反映产生电热的多少.提出问题:要想比较不同的电热使液体温度升高的不同,液体应该做怎样的限定? 学生得出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液体的种类、质量都相同.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提示:要研究导体产生电流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打算选择哪些器材?画出你的实验电路图.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步骤通过讨论交流,画出电路图,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设计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其他两个因素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三)实验探究
教师通过串并联电路示教板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如何判断产生电热的多少?)
学生观察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四)分析与结论
学生分析讨论实验记录,得出: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大,电流的热效应就越显著.进而猜想: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成正比.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指导思想.沿着从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得到知识,理解知识.在课堂上一方面要防止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 “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实践.在实施课堂教学后,多数学生反映对推导公式不太理解,特别是与电功的计算公式混淆,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要进行辨析理解.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电热和电功的不同之处,让学生认识到两者的计算公式是存在区别的.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安全电压的意义 2.学会使用测电笔
3.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守运用安全用电原则.过程与方法
1.用对话的形式讲述“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介绍了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家庭用电安全的有关事项.2.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生活中能自觉地按照安全用电的要求去做.对话形式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习和宣传安全用电的知识,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情感、态度与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对安全用电原则的掌握和并能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测电笔 教学过程
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达到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达到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
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
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
三、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 ①人误与火线接触的原因.
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裸露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 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
d.零线与前面接地部分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部分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
②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原因.
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原因转化成为导体. ③避免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注意事项.
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免打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 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
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
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
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打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 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
(2)高压触电.
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
①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
②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距高压线不同距离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触电的危险比220伏电压的触电更危险,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
四、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通过讨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而避免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他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绝对错误的.
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
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
五、安全用电原则
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课堂小结
1.触电事故及其危害 2.测电笔 构造 使用方法 1.触电的类型 2.安全用电的原则 板书设计 安全用电
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
三、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2)高压触电.
四、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五、安全用电原则 作业布置 探究活动 课题
调查生活中防止触电的办法 组织形式 个人、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自己家里的用电器怎样防止触电?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采取怎样防止触电得措施? 电工防止触电是如何工作的.工业上、生活中有哪些防止触电的用具.2.向家长询问或查找资料.3.小组讨论、总结、交流.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渗透,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是只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留出空白让学生多活动、多思考,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同步达成.本节课是一堂老师启发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的常态课、务实的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的课堂现状.当然,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上还要增强一点,即老师的讲与导还可隐退一点,把质疑、出错、反思的机会留给学生多一些,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学生的本能,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安全电压的意义
2.学会使用测电笔
3.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守运用安全用电原则.过程与方法
1.用对话的形式讲述“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介绍了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家庭用电安全的有关事项.2.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生活中能自觉地按照安全用电的要求去做.对话形式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习和宣传安全用电的知识,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情感、态度与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对安全用电原则的掌握和并能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测电笔 教学过程
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达到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达到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
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
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
三、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 ①人误与火线接触的原因.
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裸露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
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
d.零线与前面接地部分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部分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
②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原因.
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原因转化成为导体. ③避免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注意事项.
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免打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 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
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
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
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打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 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
(2)高压触电.
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
①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
②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距高压线不同距离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触电的危险比220伏电压的触电更危险,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
四、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通过讨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而避免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他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绝对错误的.
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
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
五、安全用电原则
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课堂小结
1.触电事故及其危害 2.测电笔 构造 使用方法 1.触电的类型 2.安全用电的原则 板书设计 安全用电
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
三、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2)高压触电.
四、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五、安全用电原则 作业布置
探究活动 课题
调查生活中防止触电的办法 组织形式 个人、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自己家里的用电器怎样防止触电?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采取怎样防止触电得措施? 电工防止触电是如何工作的.工业上、生活中有哪些防止触电的用具.2.向家长询问或查找资料.3.小组讨论、总结、交流.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渗透,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是只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留出空白让学生多活动、多思考,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同步达成.本节课是一堂老师启发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的常态课、务实的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的课堂现状.当然,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上还要增强一点,即老师的讲与导还可隐退一点,把质疑、出错、反思的机会留给学生多一些,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学生的本能,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磁场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好!我们先做一个拼图游戏.这有两幅拼图,请同学在黑板上拼出来.(两名学生分别拼出司南、指南针)
师:同学们认识拼图上的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用途呢? 生:是司南、指南针.它们能指示方向、指南北方向.师:是的.(指着讲桌上的大磁针)看前面的磁针,静止时指的方向就是南北.师:同学们再看,这两幅拼图在黑板上为什么不掉下来?(边调整拼图位置边说)来回移动也不会掉下来?
生:拼图后面有磁铁.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黑板.师:有吗?(拿下来一块拼图,让学生们看到后面)真有.根磁性有关的现象属于磁现象.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索有关“简单的磁现象”.板书:简单的磁现象 [讲授新课] 师:下面同学们充分利用桌面的磁铁和其它物品,自己动手去发现去探索,要求仔细观察,思考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什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实验)生:自由谈.师:根据学生谈的情况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磁体能够吸引什么物质?
2.磁体上磁性强弱处处一样码?有什么特点? 3.磁体之间互相靠近,有何现象发生? 生:回答第1个问题.师:在物理学里,人们把像磁铁所具有的这种能够吸引钢铁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在具有磁性的物体统称为磁体.其实,磁体也能吸引钴和镍等物质.(同时屏幕展示)
师:磁铁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一样吗? 生:回答第2个问题.师:(可追问)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磁性强弱的?
生:根据吸引曲别针的个数的多少,吸引的个数越多,说明磁性越强.师:(归纳)磁体两端吸引钢铁的能力最强,人们把这两个部位叫做磁极,也就是磁性最强的地方.师:请大家说说磁体与别的物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 生:磁体可以吸钢或铁.师:对,还有什么重要特性吗? 生:能够指示方向.师:很好.根据磁体的指向性有何应用呢? 生:指南针.(屏幕展示图片)
师:是的,指南针正是因为能够指示南北方向而得名的.不光是指南针,别的磁体也有类似的特性.(演示:用细线把条形磁铁平挂悬空,使它自由转动后静止;再把它转动180度,它仍要回到原来静止的位置)
物理学里,把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引导学生观察条形、蹄形磁铁的两端的标记.)师:关于指南针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生:自由谈.师:(播放影象)指南针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它的发明是自 然磁现象的成功应用,开创了人类应用磁现象的历史.师:磁体之间互相靠近,有何现象发生? 生:回答.师: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当磁铁两极靠近时,所发生的现象的规律是:(同时屏幕展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师:这个故事反映的物理道理是什么?
生:用磁体做成的棋子,且应用了“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道理.师:我们利用磁铁的两极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手拿住两条形磁铁,同名磁极相对的感受.再把一个环形磁铁套在直立的铅笔上,用另一个同名磁极相对的环形磁体套在上面.观察现象.根据此现象有何应用?——磁悬浮列车(大屏幕出示磁悬浮列车图片)
想象一下乘坐一列不接触地面滑行的列车飞驶的情景,你感觉不到来自铁轨的振动,听不到车轮碰撞发出的噪声,在列车以每小时400千米的速度直奔旅程的终点时,你只要舒坦地坐着就可以了.这是在梦中吗?不,这不是梦!虽然你很可能没有乘过这样的列车,但这种悬浮在空中几厘米高度的高速列车在一些国家已正式进入商业运行,这被称为磁悬浮列车.是什么使得车厢悬浮起来呢?
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磁极间吸引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工具.简单地说,排斥力使列车排斥起来的.我国在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线,列车时速可达300Km,上海磁悬浮列车在2003年元旦前一天运行大获成功,这标志着我这在这个领域已达到了世界水平倍受世人瞩目.师:大家谈到了那么多的磁体,那你们可不可以给谈到的磁体作一个间单的分呢? 生:除了天然磁铁矿石外,其余的都是人造磁体.师:(大屏幕出示天然磁体图片)
天然磁体可以直接挖掘采集获得.据史学家考证,最早发现的天然铁矿是在春秋时期,主要成份是四氧化三铁.古代称磁铁矿为慈石,意思是铁的母亲,用慈爱来描述磁石吸铁的现象.那有没有同学知道人造磁体是怎样获得的呢?(大屏幕出示人造磁体图片)生:用磁化的方法获得.师:怎么描述你所说的磁化呢?下面同学们试一试:把没有磁性的钢针或铁钉你能不能
设法把它们变成有磁性.(给学生时间做实验,教师可适当指导)
生:方法1,把钢针或铁钉靠近磁铁;
方法2,把钢针或铁钉在磁铁上沿一个方向摩擦.(描述看到的现象…)
师:磁铁还有“传染”的特性被吸过的铁钉也有吸引其它铁钉的能力.在物理学中把这种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和叫做磁化.(同时屏幕展示)师:还有没有别的发现.生:只有钢或铁能被磁化,而其它物质不能被磁化.师:我真为大家高兴!使我高兴的是同学们观察的仔细,考虑问题的全面,学习方法的得当.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引导学生据此现象可制造磁起重机).而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因此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永磁体.除了铁、钴、镍外,近几十年来,科学家还制出了具有软磁性、硬磁性或其它电磁特性的材料,它们大多数是含铁、钴、镍的合金或铁和其它金属的氧化物,统称为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已经在现代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课前大家提到的磁体的应用.目前研制新的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是现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方面.磁化现象都是有易的吗?
(引导学生谈磁化现象的利与弊——拓展到消磁)师:引导学生谈有关磁现象的应用.生:铅笔盒盖、书包盖子上、门吸(门碰)、门铃、磁性衣扣、高层擦玻璃的刷子、机场安检口、各种磁卡、软盘、磁盘、磁带、冰箱门上的密封条、磁化杯、磁疗、广播、收音机、耳机、耳塞、电话、手机、电视机、计算机…
师:磁现象还广泛应用在电机、电声、玩具、仪器、仪表、家电领域等.下面我们继续做几有趣的小游戏!
[知识拓展](屏幕展示下列内容)[增进技能]
1、进行游戏活动:你能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一些好玩的磁铁性质游戏吗?汇报设计的游戏.并说一说设计中应用的磁铁性质.如:“听指挥的小车”规则:不许用嘴吹,不许用手推,让小车动起来.2、巧取硬币:水杯中有一硬币,手不能沾水,水不能倒掉,怎样把硬币取出来?
3、(1)出示用纸包着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各一块.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两端分别是什么极?请讲出你的理由是什么?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来设计.生:演示一块磁铁的中央系一根线绳.师:请你把指北的一端的纸剥开.果然是北极.掌声.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用磁极已知的小磁针来鉴别.(2)一根钢棒不知是否有磁性,如何用小磁针鉴别? [科学与社会] 根据所掌握的知识来判断下列事物是真是假.1、手拿磁铁在河里吸废铁买钱,竟吸上来一个纯金项坠.2、出图书馆的人将书放在出纳台上,人从监测通道中间通过,在出纳台的 另一端取书,如果此人身上藏有图书,监测仪报警.3、贴在商品上看似一般的价格标签.它具有磁性,能提供商品标准型号、名称以及价格等.4、光盘和磁盘都是应用磁现象原理工作的.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有关磁现象,但是还有一些疑问,如: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指南北.还有,(播放景象)鲨鱼能笔直不拐弯地在海洋中遨游很长的距离,但不知道鲨鱼何以有这样的技能.要想得到答案,请同学们期待着“磁场”的学习吗!
第三篇: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4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80903450
《电流的热效应》
教材分析: 《电流的热效应》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它是对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
3、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焦耳了解,学习其可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
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课前准备: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烧瓶、不同阻值的电阻丝、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什么是电功?它的公式是什么?
2、什么是电功率?如何计算?
二、激发学习动机: 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的案例引出电流的热效应.学生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为例,思考问题:为什么电热毯使用不当会引起火灾?引导学生思考电热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从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三、讲授新知识:
(一)电流的热效应
1、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将电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热毯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作的,通电后可以供人们取暖,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 电饭煲、热水器、电水壶等
(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热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通电时间.因为烧一壶水,通电时间越长,水的温度升高越多.结合电炉丝工作时发热多而导线发热少的例子猜想与电阻有关.结合用电器过多引起火灾猜想与电流有关.提问:电流、电阻和时间都是可以测量,但是电流产生热量怎么测量呢? 放出热量多少可以通过加热煤油(煤油比热容小,加热温度上升比较快,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缩短实验时间),观察煤油上升的温度来判断(转换法).实验探究一:电流产生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照课本电路图组装,进行实验,要求电阻和电流不变,改变加热时间,进行实验,结论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可知.结论:在电阻和电流相同时,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大.实验探究二: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提问:怎么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如何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使电流不同呢?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如何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使电流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本图16-14安装,要求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进行实验,学生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得出结论
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大.实验探究三: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提问:怎么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控制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将阻值不同的两电阻串联(使两电阻中的电流相等),分别加热质量相同的煤油,观察并记录相同时间后煤油的温度.教师介绍仪器,让学生看秒表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煤油的温度.根据数据总结结论.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阻产生热量越多,介绍焦耳发现焦耳定律.(三)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所以电热计算公式:Q=I2Rt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焦耳,纪念他在物理学中做出的贡献和它的科学精神.(四)电热作用有害的一面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哪些方面要降低电热的产生.提问: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呢?你知道吗?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导线与电炉丝串联电流相等,但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知,在电流、通电时间相等时,电阻大的产生热量较多,所以电炉丝很热,而导线却不热.四、巩固运用:
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B)A、电视机
B、电热毯
C、电风扇
D、电脑
2、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部分实验电路,甲电阻丝的阻值小于乙电阻丝的阻值.比较通电后两根电阻丝各自两端的电压U甲、U乙以及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分别产生的热量Q甲、Q乙的大小,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C)A、U甲=U乙,Q甲=Q乙
B、U甲Q乙 C、U甲
D、U甲>U乙,Q甲 3、某电饭锅内有R0=44Ω、R=2 156Ω的两根电热丝,将它们接入电路.如图,当S分别置于“1”挡和“2”挡时, 1 挡是保温状态,当S接“2”挡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是 5 A ,通电100 s电路产生的热量是1、1×10J.五、检查评价: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布置课后作业.六、间隔性复习: 在后面的教学安排中进行此环节.5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总结出如下: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较多,原因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课本演示实验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3、由课本演示实验分析,导体通电时发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4、什么是热功率?热功率的公式是什么?怎么推导的?单位是什么? 5、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情况如何呢?电流通过白炽灯泡时能量转化情况如何呢? 1-1:《电流的热效应》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用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导体的内能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重点研究导体通电时发出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 2、了解电流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并能够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了解生活中应用焦耳定律的例子,了解节约电能的一些方法。 二、知识回顾: 1、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其方向如何?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方向呢? 2、电流的定义式: 3、何为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路中的电压吗? 三、自主学习: 1、白炽灯通电以后,一会儿热得烫手②电饭锅通电以后能把生米煮成熟饭③电流通过导体时能使导体的温度升高在这些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如何? 2、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3、焦耳定律内容及公式? 自我检测 1、以美国发明家_____________和英国化学家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改变了人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习惯。 2、通电导体发热的规律是由下列哪位物理学家总结的()A.欧姆B.焦耳C.安培D.法拉第3、某导体的电阻是2欧,当1安的电流通过时,1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 学习反思: 四、合作探究: 1、导体通电时发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简述理由。 心动不如行动高二物理学案细节决定成败1心动不如行动高二物理学案细节决定成败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教学目标: 1、用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导体的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重点通过实验研究方法研究导体通电时发热与导体的电子之间的关系。 2、了解电流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并能够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了解生活中应用焦耳定律的例子,了解节约电能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电阻和电流的热效应 问:①白炽灯通电以后,一会儿热得烫手②电饭锅通电以后能把生米煮成熟饭③电流通过导体时能使导体的温度升高在这些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如何?(电能变成内能)说明:电流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说明:导体通电时发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看下面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①阻值不同的电阻丝A、B②两烧瓶质量完全相等的煤油③两支温度计④电源⑤导线 实验过程: 1、阻值不同的电阻丝A、B分别浸在质量完全相等的煤油里,两者串联起来,通过变阻器和开关接到电源上、测量 两烧瓶煤油的初始温度并做记录、闭合开关,过几分仲后再测煤油的温度并做记录,同时记下这次通电的时间,比较两烧瓶煤油的温度 实验结果:金属丝产生的热量跟金属丝的阻值成正比 问:除此以外,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呢?(①电流②时间)说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电流发热具有下述规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问:如果用Q 表示热量,用I 表示电流,R 表示导体的电阻,t 表示通电的时间,如何表示焦耳定律?(Q = I2Rt)说明:我们把电热器在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叫做热功率 问:热功率的公式是什么?(P=Q/t=I2R)问:国际单位制中热功率的单位是什么?(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问: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情况如何呢?(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和内能,这时电功率大于热功率)电流通过白炽灯泡时能量转化情况如何呢?(电能几乎全部转化成内能,这时电功率等于热功率) 板书设计 一、电阻和电流的热效应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Q = I2Rt 2、热功率: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 P=Q/t=I2R 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第四篇:《电流的热效应》学案
第五篇:《电流的热效应》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