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4:0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洋务运动》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第一篇:《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主题词:洋务运动

教学案例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学稿

教学反思

案例摘要:本案例是我的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案例,这节课采用导学稿的形式,结合昌乐教学模式,执行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以引导为主,是教学活动中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种尝试。

一、教学内容简介: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很大,它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正式学习西方国家的开始,但这场运动最终失败。其具体情况如何,为什么会失败,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何作用,我们后来人从中吸取哪些教训,这是学生学习本文的目标所在。

二、学生情况简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作为初中生学习、了解该运动,只能是初步了解该运动的背景、目的、经过和结果,作用几方面来认识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但由于初中学生对史实的陌生,认识和思维能力和世界观的局限性。因此,作为老师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实效。

三、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取得实效,我在讲授学习该课时采用了我校各学科使用的导学稿形式,并结合高效课堂模式来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将本课的导学稿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导学稿中的“课前导学”部分(导学稿如下)。

洋务运动

班级: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的性质。

3、创办近代工业(代表人物创办的工业名称)。

4、建立新式海军陆军。

5、创办新式学堂。

6、洋务运动的影响作用。

7、洋务运动的目的。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展示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姓名:____________

(一)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二)基础知识检索、填空。

1、洋务运动的出现

__________世纪__________(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__________。他们主张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工业的创办

洋务派最初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创办了一批______________。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__________年代开始,洋务派又以__________为目标,创办了一批______________,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在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还建立______________,创办________________,1862年创办的____________在传播与培养人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3、洋务运动的作用

洋务运动引进了______________,刺激了______________,启动了____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_________________,它的设立,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

一、检查课前导学内容

二、问题探究

1、洋务派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2、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厂同传统手工业相比,有什么不同?

3、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对后来者有何启示?

4、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

(三)做一做

列表归纳洋务运动主要措施或活动(从类别、名称、特点等方面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起步于()A、洋务运动 B、戊戍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C、维护清朝统治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D、为洋人服务 C、轮船招商局

D、开平矿务局

3、洋务派在湖北创办的民用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A、封建顽固派的阻挠

4、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D、洋务派缺乏资金引进先进设备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出现 C、洋人封锁先进技术,极力阻挠 A、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5、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6、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A、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B、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工业

C、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7、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A、只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未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B、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 C、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D、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二)问答题:

1、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2、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你如何认识?

五、课后反思

(二)导学稿说明:导学稿是我们近年来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校各学科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它是根据教材内容,由同科老师共同集体备课而形成的一种教案,也是学生学习的学案。

(三)学生将导学稿中的“课前导学”部分作业完成后,老师将导学稿收取、批阅,以此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存在的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突破重难点,学生也从预习中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掌握。

(四)教学活动(师生互动,以导学稿为依据,师生共同学习该课)

1、老师先板书该课的课题、学习目标。

2、导入语:

师:在上新课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前面了解到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几个步骤?

生:四个步骤。

师:哪四个步骤?

生:第一步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三步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第四步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伴随着外国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还掀起了什么运动? 生: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师:能否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 生:内忧外患。

师:概括得好,可以说,当时的中华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洋务运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

那么,洋务运动的具体情况如何,结果怎样,有何作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3、学生看书5分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梗概。老师同时板书该课要学习的重点问题(问题如下):

问题一:洋务运动出现的时间、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有哪些?

问题二:洋务运动分哪几个阶段?口号是什么?有哪些具体活动?

问题三:洋务运动有何作用?如何理解?

4、学生看完书后,将黑板上的问题抄下,随后在下面自主或讨论完成,同时分小组找学生代表上台板书问题答案(10分钟)。

5、以黑板上学生做的问题为例,师生点评,边纠正,边补充,边在书上作标记。根据回答问题的优劣,老师适当给学生加分,以此鼓励,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6、师生共同完成导学稿中的问题:(1)老师先简评导学稿作业中的问题。(2)老师先找一名学生上台说出“课前导学”(基础知识填空)的答案,错误之处其他学生纠正,老师点评亮分。

(3)合作探究

导学稿中的“课堂导学”中的问题,学生分组、分工讨论,事后分组依次找出学生回答其中的问题,其他学生点评、补充、纠正,随后老师给回答问题的小组,学生亮分,答案略。

7、学生小结:找一位学生上台小结本课内容,师生补充。

8、课堂练习:5分钟选择题训练,当堂检测,随后找学生回答,老师强调重点及答题方法。

如:其中有一个选择题的题目是“洋务派在湖北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以此题为例,老师可以引导地问学生,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同学们自然会说:“湖北、民用企业”。的确如此,随后以此为例,老师可引导学生在做练习时怎样审题,抓关键词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后评课及反思:

1、教学反思:

①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较好,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气氛和谐、热烈,时间把握得好,重难点问题突出,但由于本课内容较多,知识容量大,时间略微有点紧促。

②“问题探究”中的部分问题有点偏难,超出了初中学生认识的高度。如有一个问题是“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厂同传统的手工业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只知道二者之间的技术区别,而不知道组织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区别,这可以说是本课的难点。再如另一个问题:“洋务运动的性质怎样?为什么会失败,对后来者有何启示?”这个问题比较灵活,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很有实用性,但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很难抓住要点或要点全面,这也是该课导学稿中的难点所在。所以,在学习这类问题时,这需要老师引导得当,重点讲解。

③另一类问题如 “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你如何认识?”学生对这类问题知道是知道,但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归纳和回答,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讲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学生才知道如何去回答。此时可以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时,首先要归纳的人物的历史活动,比如,人物的活动是基础,然后再在人物活动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辩证,客观的评价等等,六、评课交流意见:

1、这节课能运用导学稿结合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模式规范操作,教学思路和环节完整清晰、流畅,重难点问题突出。

2、在学习该课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的主体性鲜明,参与意识普遍,积极性高,气氛活跃、热烈,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生配合和谐、顺畅。

3、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较好,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老师兼顾了思考问题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运用,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练习中得到巩固与提高。

第二篇:《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分组学习,让探究更有效 ——《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案例背景 【链接课标】

本案例链接的课标是初中历史内容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用、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很大,它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正式学习西方国家的开始,但这场运动最终失败。其具体情况如何,为什么会失败,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何作用,我们后来人从中吸取哪些教训,这是学生学习本文的目标所在。【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作为初中生学习、了解该运动,只能是初步了解该运动的背景、目的、经过和结果,作用等几方面来认识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但由于初中学生对史实的陌生,认识和思维能力和世界观的局限性。因此,作为老师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实效。【教学理念】

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取得实效,我在学习该课时采用了我校各学科使用的导学案形式,并结合本校的高效课堂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构造多个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分组讨论、表演等形式,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合作和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过程、结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综和能力;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理解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难点:评价洋务运动。第二部分——案例描述 【课前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编写教学案,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洋务运动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近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

(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对此背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办法解除危机呢?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

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

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

辩论结束教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

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部分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 2

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洋务派如此积 极地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最终目的何在呢?

(维护清朝统治)

当时,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人呢?大家看书,勾画出他们的名字。

接下来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用五到六个字归纳洋务派学习西方有几大措施。

(学生看书后回答: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办近代教育、建近代海军)

课堂讨论: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专题研讨一项洋务运动的举措;各大组又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第一小组问题有:(军事工业组)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简表;

②观察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图,分析和大刀、长矛等传统武器的手工制造相比,这些军事工业大都采用了什么生产?

(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洋务派首先从军事工业做起鲜明地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哪个目的?(强兵)(再回答第二问,点对比图)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看到机器生产开始取代传统的手工生产,是中国人主动地在传统生产技术上做出的重大变革。所生产新式武器改变了洋务运动前清军以冷兵器为主的局面(点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战斗力。

到70年代,洋务派发现要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还要解决资金、燃料和原材料等来源的问题,所以又创办了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工业。我们来看第二小组的完成情况。

第二小组问题有:(民用工业组)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②结合“小字”内容思考,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关于第二个问题,老师给出了一段补充材料。(点出)

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方面也曾经功不可没。(点出)

总结指出:(点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这是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三小组问题有:(近代教育组)

①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 ②结合七年级学习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和目的比较,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新变化?(点出对比图)

(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途径、目的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儒学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第四小组问题有:(海军观察组)

①洋务派共创办哪几支海军?②创办海军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目的?(点出海军对比图)洋务派发展海军同样体现了强兵的目的,这也是清政府对海防态度发生的重大转变。

思考:洋务运动在中国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它最终有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呢?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遭遇思考并得出结论。(点出问题)

(学生回答:没有实现,追问为什么,展示时间轴突出洋务运动后的重大史实,指出甲午战争的惨败与影响)

(自由讨论)洋务运动没有如愿地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呢?老师给出当今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要观点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大家可以讨论后表明你的态度,你支持哪一种?

当今观点:

A、彻底否定,没有价值

B、全面肯定,无可挑剔

C、虽然失败,但作用明显

(学生做出选择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选择的原因。在互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内容的学习加深理解。)

老师是赞成C项的,因为这是一种公正全面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看教材的说法„„,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段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自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用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点出小结提纲)我们今天系统地学习了洋务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个提纲,再到课文上去落实一下相关的知识要点。第三部分——教学反思

在本案例中,我通过精心设计活动来创设情境,诱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体验、思考,再与同学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以完成预设目标。仔细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笔者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

1、这节课能运用导学稿结合我校高效课堂的模式规范操作,教学思路和环节完整清晰、流畅,重难点问题突出。

2、在学习该课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的主体性鲜明,参与意识普遍,积极性高,气氛活跃、热烈,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生配合和谐、顺畅。

3、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较好,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老师兼顾了思考问题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运用,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练习中得到巩固与提高。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洋务运动》这一课内容的教学设计方案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后,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笔者总觉得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本课内容较多,知识容量大,在45分钟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时间显得比较仓促; “问题探究”中的部分问题有点偏难,超出了初中学生认识的高度;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三篇: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八年级历史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

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构造多个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分组讨论、表演等形式,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合作和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过程、结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综和能力;

结合演示“洋务运动时间轴”,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理解本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洋务运动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使用辩论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

(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对此背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办法解除危机呢?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

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

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

辩论结束教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

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部分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洋务派如此积 极地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最终目的何在呢?

(维护清朝统治)

当时,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人呢?大家看书,勾画出他们的名字。

接下来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用五到六个字归纳洋务派学习西方有几大措施。

(学生看书后回答: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办近代教育、建近代海军)

课堂讨论: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专题研讨一项洋务运动的举措;各大组又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第一小组问题有:(军事工业)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简表;

②观察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图,分析和大刀、长矛等传统武器的手工制造相比,这些军事工业大都采用了什么生产?

(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洋务派首先从军事工业做起鲜明地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哪个目的?(强兵)(再回答第二问,点对比图)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看到机器生产开始取代传统的手工生产,是中国人主动地在传统生产技术上做出的重大变革。所生产新式武器改变了洋务运动前清军以冷兵器为主的局面(点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战斗力。

到70年代,洋务派发现要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还要解决资金、燃料和原材料等来源的问题,所以又创办了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工业。我们来看第二小组的完成情况。

第二小组问题有:(民用工业)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②结合“小字”内容思考,开平矿务局的煤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关于第二个问题,老师给出了一段补充材料。(点出)

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方面也曾经功不可没。(点出)

总结指出:(点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这是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三小组问题有:(教育)

①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 ②结合七年级学习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和目的比较,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新变化?(点出对比图)

(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途径、目的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儒学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第四小组问题有:(海军)

①洋务派共创办哪几支海军?②创办海军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目的?(点出海军对比图)洋务派发展海军同样体现了强兵的目的,这也是清政府对海防态度发生的重大转变。

思考:洋务运动在中国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它最终有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呢?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遭遇思考并得出结论。(点出问题)

(学生回答:没有实现,追问为什么,展示时间轴突出洋务运动后的重大史实,指出甲午战争的惨败与影响)

(自由讨论)洋务运动没有如愿地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呢?老师给出当今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要观点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大家可以讨论后表明你的态度,你支持哪一种?

当今观点:

A、彻底否定,没有价值

B、全面肯定,无可挑剔

C、虽然失败,但作用明显

(学生做出选择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选择的原因。在互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内容的学习加深理解。)

老师是赞成C项的,因为这是一种公正全面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看教材的说法……,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段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自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用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点出小结提纲)我们今天系统地学习了洋务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个提纲,再到课文上去落实一下相关的知识要点。(2分钟)

总结和评价:

1、讨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就会流于形式,肤浅而且不能解决问题;

2、分组是最大的问题,小组多的话,难以控制课堂纪律,组少的话,组员人数多,一些调皮的学生是在滥竽充数。

第四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张叡

【课程标准】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世纪中叶的清朝,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东侵。为“靖患难,御外侮”,清朝开始了轰轰烈烈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虽然学到的是表面功夫,且最后破产,但中国的近代化总算开始起步了,闭关锁国的心态有所改变,中国这艘“破船”摇摇晃晃开始走向世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复习第一学习主题,回顾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理解落后的中国为了救亡图存而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让学生对近代化有初步的理解。提问:什么人迈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新课内容]

一、洋务派的产生

1、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并记住洋务派活动的时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做简单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洋务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指导学生从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主张及洋务派的代表人物给洋务派下定义。用一句话概括历史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学习。

二、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

(1)从“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这句话理解洋务派早期提出的“自强”口号与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的关系。掌握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及其创办者。(2)结合教材图片和阅读材料,探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特点。重点要知道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2、创办民用工业——“求富”

(1)首先向学生介绍洋务派后期提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工业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2)掌握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及其创办者

3、创建新式学校、筹划海防等

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性质:结合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和洋务运动的目的,指出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2、结果:结合洋务运动的目的和甲午战争的结果,是学生明白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最终破产。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3历史作用和地位: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课堂小结】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课堂巩固】师: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请你分析李鸿章的心情如何?

第五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洋务运动的评价。

二、情感目标: 1.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相同,但在解决内忧外患的决策手段上有所不同。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借以求富求强。他们既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的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三、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和破产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材料处理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学法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对比法;分析归纳法;立表法;纲要归纳法。2.为达此目标,采取如下教法:讲述法,讲解法,淡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

重点难点分析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应主要抓住: 1.洋务运动兴起的前提条件。

2.讲清“洋务”和”洋务运动”的含义。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列表归纳四个方面: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和培养人才,通过归纳让学生更好掌握主要内容。

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1.分析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但最终破产说明了洋务运动不能让中国富强。2.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3.还应该使学生明白评价历史事件应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的分析。4.通过启发提示,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设备 投影仪

投影片:(1)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人物像。

(2)曾国藩,倭仁的言论(3)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表(4)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表(5)对洋务运动的评价(6)本课板书结构图

教学过程

导入: 投影: 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人物像。

师: 我们以前学过这些人的哪些主要历史活动? 生: 思考并回答

师: 他们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此外,还开展了一场洋务运动。

板书: 课题

板书: 一.洋务派和顽固派 1.洋务派和顽固派

师: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面对内忧外患,清朝统治者内部出些了分化,一些官员试图以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僚被称为洋务派,他们在中央以奕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而另一部分官僚则坚决反对采用西方科学技术,这些人被称为顽固派,他们以倭仁为代表。

投影: 曾国藩和倭仁的言论。

师: 请同学们分析他们的主张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异同? 生: 思考并回答。师: 从这两段言论中,可以看出洋务派要“购买外洋器物”“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剿发捻,勤远略”,即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中心是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对西方技术上,明显是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但是, 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朝统治方面又是一致的。

板书: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师: 所谓洋务是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如外交、购买洋枪洋炮等。因此,洋务运动一开始就遭到顽固派的阻止。但洋务运动还是得以顺利开展,它必须有几个前提,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一下。

生: 阅读教材并回答。

师: 归纳小结。

板书: 1.洋务运动的前提:①慈禧的暂时支持

②总理衙门的推动

③汉族官僚的积极推行

师: 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板书: 2.洋务运动的内容

师: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期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板书:(1)兴办军事工业;

生: 阅读教材并回答

师: 洋务派首先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其“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1861年曾国藩占领安庆和,立即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投影: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表

师: 到70 年代,洋务派将重点转向民用工业。板书:(2)兴办民用企业

师: 为什么70年代后要转向民用工业呢? 生: 思考并回答(为了解决军事工业所需要的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投影: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表

师: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那么这里“近代”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 思考并回答(近代是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

师: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的同时,还筹划海防。

板书:(3)筹划海防

师: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在创建海军的同时,洋务派还重视培养人才。

板书:(4)培养人才

师: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需要了解更多的科学技术,对翻译,科技,军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那么洋务派是如何培养人才的呢?

生: 思考并回答

师: 洋务派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二是派遣留学生,许多留学生回国后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洋务派兴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和培养人才,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 回答(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师: 但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板书: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

师: 那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请同学们看教材最后部分。洋务运动失败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有关内容,从哪些史实说明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生: 回答(奕忻批评洋匠唯利是图,又如福州船政局的洋匠峡技居巧。)师 : 顽固派又是怎样阻挠和破坏? 生: 回答(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从一开始就反对洋务运动,从中破坏,)师: 洋务运动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哪些,为什么他们不能使洋务运动成功?

生: 回答(在中央只有奕忻一人,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官僚为代表。这一方面力量有限,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害怕“外重内轻”,由不懂军事技术的满族官僚办军事企业来牵制洋务派。)

师: 我们可以用哪些史实来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生: 回答(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他们反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要维护和巩固清朝封建制度,这就决定了它的失败是必然。)

师: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是我们如何认识和评价洋务运动呢? 板书:

四、洋务运动的评价

投影: 关于洋务运动评价的两种观点。

师: 对于洋务运动,主要有这两种观点,请同学们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的理解和理由。

生: 讨论发言(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还刺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封建文化制度做出了尝试,它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因为它是清政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它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镇压人民,并不是为了自强和求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所以主要是消极作用。)

师: 对于洋务运动,主要有这两种观点,请同学们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的理解和理由。

生: 讨论发言(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还刺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封建文化制度做出了尝试,它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因为它是清政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它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镇压人民,并不是为了自强和求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所以主要是消极作用。)

师: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大家课后可以继续讨论。同学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一定要据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它的内容和结果,辩证的分析它。因此,它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但它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 作用。

投影: 本课板书

小结: 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洋务派,他们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完成讲评课后练习

学法设计

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曾国藩和倭仁言论的材料。

1. 材料中的“今日和议和既成”指的是什么?帮助学生联系有关知识,更好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

2. 比较曾国藩和倭仁主张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通过分析二者主张的一致性,培养学生归纳和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归纳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有关内容,如洋务运动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四:四个代表——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四字旗号——自强求富;四方面内容——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培养人才;四点失败原因。通过纲要归纳,帮助学生更好掌握重点知识。

下载《洋务运动》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洋务运动》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洋务运动教 学 设 计 大荔县户家初级中学 胡敏 【课程标准】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第6课 洋务运动 李集中学 许焕云●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概念。 3.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结果。 4.......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城北中学 历史教师 李菲 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侵略与反抗。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与盲目自大。于是......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 1、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节课中的一个子目。所以,学习中要把洋务运动放到中国近代化这一大背景中去处理。洋务运动客观上引进了外国资......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6、洋务运动 15号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洋务运动》。 一、 说教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探索史的开始,是向西方学习了近代化的开始,是学......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 李红霞 南和县北关学校 一、 概述 1. 初中历史 2. 课题来源:八年级历史上册 本课所需课时:一课时。 3. 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代表人物、目的......

    洋务运动

    试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10-13 11:16:00 ] 作者:刘云编辑:studa090420 - 摘 要: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历来是史学界争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它的说法......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对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