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教育学习制度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教育学习制度
民族团结是联系各民族的桥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能更好的为地区社会稳定和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办公室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学习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地委办公室着眼于工作实际,着眼于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第一要素”的思想不动摇,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学习内容:
1、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事务条例》、新疆“三史”学习教育。
4、学习《宪法》《刑法》《反分裂国家法》《安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
三、学习方式、做到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要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集中学习,集中学习要制定学习计划,内容明确。
4、自学。
四、学习要求
1、学习要系统化、规范化.2、学习中重点突出,并结合实际开展重点讨论。
3、学习时要做好笔记,讨论时发言要踊跃。
4、严格考勤,全体党员干部无特殊情况,必须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不准擅自不参加学习。
第二篇: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
1、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3、什么是民族团结政策?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党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全国56个民族结成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发展。
4、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益;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益。要坚决纠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视信教群众、侵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要坚决纠正排斥和歧视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现象。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5、为什么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体,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必须依法予以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推
动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的必要举措。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是政府对社会活动进行管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是通过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规,协调宗教界与各有关方面的利益,政府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方面是要限制不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需要,也是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我们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不是要限制群众的信仰自由,而是要保证宗教活动的正常秩序,从而更好地保障群众的信仰自由。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归根到底,都是要更好地争取、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7、怎样理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首次完整地提出“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这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加以理解和贯彻执行。
“保护合法”,就是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
保护合法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点。在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过程中,保护好信教群众正常的、合法的宗教活动,不允许有人随意干预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做好信教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引导他们在从事宗教活动时,要树立大局观念,自觉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引导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自己的合理要求。
“制止非法”,就是要制止超越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以及利用宗教进行的一切非法活动。对任何干涉或侵犯群众正当的宗教信仰、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对宗教界违反法律法规和政
策的行为,都应当立即予以纠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处理。只有“制止非法”,才能更好地“保护合法”。
“抵御渗透”,就是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不允许境外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与我国宗教界争夺信教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企图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着宗教旗号企图颠覆我国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一种是企图控制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干涉我国的宗教事务,在我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和活动据点、发展教徒。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关键是处理好国内的宗教问题,做好国内的宗教工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把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巩固和扩大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打击犯罪”,就是要坚决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一切违法犯罪活动。在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必须依法坚决打击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类犯罪活动。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借宗教问题煽动群众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处理;对勾结境外敌对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首恶分子,要从严惩办;对非法宗教组织要坚决取缔;对从事违法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情节轻微的要批评
教育,限期改正,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要绳之以法。
第三篇: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巴音库鲁提乡小学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
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结合当前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和任务,为扎实开展好此项活动,进一步普及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推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结合实际,我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视察工作时的讲话和在全国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规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巴乡做出积极贡献。
主要目标: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提高我校各族职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二、主要内容
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一个月时间内集中开展以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民族宗教基本知识为主的四项基本教育。
(1)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实践历程、民族问题理论和中华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五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宗教理论:宗教及其社会作用、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宗教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宗教的消亡、宗教问题理论和中国宗教问题、宗教问题的三性等。
(3)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政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科技事业政策、发展少数民族卫生事业政策、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政策、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政策、少数民族婚姻与人口政策等。
(4)宗教政策:《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关于妥善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等。
(5)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宗教事务条例》等。
(6)民族基本知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写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50题》,《新疆发展稳定六题》,各民族风俗即服饰、婚庆、节日、饮食、丧葬等习俗,以及各级领导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讲话。
三、具体要求
1、召开动员会。我校及时传达动员会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成立学习教育活动领导机构。
2、组织专题学习。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和方案,领导带头学,并组织本单位职工做好专题学习,保证学习时间,要求做到有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
3、组织测试。为巩固学习教育成果,我校在学习培训后,组织本单位职工参加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测试活动,并总结测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
4、扩大宣传。通过板报、简报、学习心得等形式将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四、保障措施
1、完善机制。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2、狠抓落实。加大对宣传教育计划确定的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和工作进度,抓好落实,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巴音库鲁提乡小学德育处
2012年9月10日
第四篇:学习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法规心得体会
学习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及需遵守的政策法规心得体会 学习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法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及需遵守的政策法规,对民族宗教有了新的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是一门历史学问,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共谋发展的大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提出了党在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对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对发挥民族宗。
网的日益普及,宗教对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更加凸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加快文化强县、强市、强省的建设步伐,以先进的文化影响和带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使我们对宗教事业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思想上更加统一,在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方向下的宗教文化方面和支持宗教事业的同时,反对邪教和非法宗教的意志也更坚定。我们充分体会到只有依法管理好宗教,弘扬优秀的传统宗教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维护全县、全省的发展稳定大局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才能团结全社会把智慧、才能和力量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推动云县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事业上来。宗教工作是党的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在我国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为实现其对我国的“西化”图谋,多次以宗教做为幌子,诬蔑我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诋毁我国形象。比如,新疆、西藏出现的“东突厥”、“藏独”组织,还有“法轮功”等就是它们中的典型,这些邪教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的秩序,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损害危及国家政权。且近年这些邪教的非法宗教活动日益猖獗,有蔓延趋势,呈现了新的特点。在我们看到现在面临的现状后,这使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深深同样感到有责任、也有义务关心和支持民族宗教工作。
第五篇: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答案)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问答
单位:职务:姓名:
一、选择题(共70分,每题2分)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我国已经识别认定的民族共有(B)个。
A、55B、56C、572、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C)是我们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
A、民族自治政策;B、民族共同治理;C、民族区域自治
3、(C),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A、共同团结进步B、共同发展进步C、共同团结奋斗
4、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C)。
A、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B、民族平等,和睦相处;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5、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C)。
A、和谐问题B、社会问题C、政治问题
6、(A)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A、国家统一B、民族团结C、维护和平
7、(C)凝聚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A、集体B、国家C、民族
8、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B)平等。
A、相对B、一律C、绝对
9、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A)三级。
A、自治县B、民族乡C、民族村
10、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A)的民族成份确定。
A、父母B、祖父母 C、继父母
11、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C)当地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高于 B、等于 C、少于
12、《宗教事务条例》于2004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B)起施行。
A、1月1日 B、3月1日 C、5月1日
13、少数民族公民(B)因其风俗习惯的特殊而免服兵役。
A、可以B、不可以C、自愿
14、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B)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
A、可以随意B、不得随意C、根据需要
15、我国最大的自治区是(B)自治区,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
A、西藏B、新疆维吾尔C、内蒙古
16、我国成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区是(C),于1947年5月1日正式成立。
A、广西壮族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
17、到2012年,(B)已成立57周年。
A、宁夏回族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藏族自治区
18、我国省级建制的五个自治区是以(A)五个民族命名的。
A、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B、苗族、高山族、哈萨克族、回族、土家族
C、汉族、壮族、蒙古族、东乡族、傣族
19、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是(C)。
A、赫哲族B、高山C、珞巴族
20、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宝岛台湾,世世代代居住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B),在美丽的阿里山和迷人的日月潭,人们常常能听到他们美妙的歌声,看到他们动人的舞姿。
A、侗族B、高山族C、水族
21、(B)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
A、壮族B、回族C、满族
22、居住在我国海南省的少数民族是(A)。
A、黎族B、彝族C、壮族
23、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通用汉语的有(C)两个民族,其他53个少数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A、满、壮B、回、蒙古C、回、满
24、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A)。
A、壮族B、回族;C、蒙古族
25、自治地方数量最多的省份是(A),共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
A、云南 B、广西 C、新疆
26、自治地方数量最多的民族是(A),包括6个自治州、21个自治县。
A、彝族 B、苗族 C、侗族
27、《阿凡提的故事》是(B)的民间故事。
A、哈萨克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28、我国现有佛教、(C)、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
A、东正教 B、新教 C、道教
29、佛教在中国内地分为汉传佛教和(C)。
A、东传佛教B、西传佛教C、藏传佛教
30、佛教的创立者是(A)。
A、释迦牟尼B、玄奘C、穆罕默德
31、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A)。
A、穆斯林B、伊斯兰教徒C、伊斯兰信徒
32、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的“三自”是指(B)。
A、自传、自管、自养B、自治、自养、自传C、自理、自养、自传
33、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是指(C)、宰牲节、圣纪节。
A、登霄节B、拜拉特C、开斋节
34、宁波(A)以珍藏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名闻天下。
A、阿育王寺B、七塔寺C、天童寺
35、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C),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A、打击非法宗教活动B、抵御境外宗教渗透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二、简答题(共30分,每题5分)
1、我国民族的构成?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人民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习惯上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
2、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情况?
答: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台湾等省、自治区。
3、中华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华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4、什么是民族关系?
答:民族关系是指在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民族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社会主义民族平等的特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民族平等”的本质差别在于:社会主义的民族平等具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有着废除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政治基础,有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基础,因而具有真实性、普遍性和彻底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