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教案
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课题:
1、欣赏教学---《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2、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准备:
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乐器的音色。
2、通过排练、表演《北京的金山上》,培养下野生集体合作意识,以及表现音乐的热情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我们的新毡房》
(1)让学生结合乐谱,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
(2)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这首歌曲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
2.《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1)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雪域高原的图片。
(2)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高亢、嘹亮、装饰音多)?这首歌曲的后三局旋律上有什么异同?
(3)让学生说说以前还听过哪些藏族歌曲?(《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这些歌曲于雪域高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联?(四)小结
第二篇:《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教案
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课题:
1、欣赏教学---《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2、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教学准备:
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乐器的音色。
2、通过排练、表演《北京的金山上》,培养下野生集体合作意识,以及表现音乐的热情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我们的新毡房》
(1)让学生结合乐谱,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
(2)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这首歌曲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2.《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1)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雪域高原的图片。
(2)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高亢、嘹亮、装饰音多)?这首歌曲的后三局旋律上有什么异同?
(3)让学生说说以前还听过哪些藏族歌曲?(《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这些歌曲于雪域高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联?(四)小结
蝉虫歌 教学目标:
1、了解乐从的自然条件、经济特色及其发展。
2、培养学生爱我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努力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表现自我的能力。重点:
培养培养学生爱我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努力的情感。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表现自我的能力。
美德育渗透点:通过歌曲的学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家乡。教学流程:
引入: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课件展示乐从景观(自动切换放映)。
一、侗族简介
二、聆听《蝉虫歌》
要完整地聆听全歌,感受、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认识歌曲的体裁形式——混声合唱。对这首合唱来说,还应引导学生知道它包括了哪些声部及合唱中的领唱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复听时要引导学生着重体验、领会歌曲的民族风格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
三、乐曲分析
《蝉虫歌》的歌词较短。从实质上看,这种歌的衬词要比歌词重要的多。因为其衬词部分才是歌的主体。通常,歌手们要凭借歌曲的优美的旋律及令人遐想的和声来展示自已动人的歌喉及高超的演唱技巧。
这首歌采用了支声性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歌曲的主旋律有时在第一声部,有时又在第二声部。因此,演唱者既要演唱主旋律,也要以和声去伴合主旋律,从而表现蝉虫在树上鸣叫的情景。
《蝉虫歌》是一首女声合唱。第一声部由2—3人领唱。整个合唱的音色,给人以明亮、柔美、清雅的印象。
四、侗族大歌
侗族人民多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毗邻地区。其语言属汉藏语系。侗族人多通汉语。侗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侗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按演唱体制及社会功用分类,侗族民歌有大歌、踩堂歌、拦路歌和花歌几大类。在侗族中,“大歌”含有古老的歌、很长的歌、很大的歌等意思。因此,“侗族大歌”可以理解为结构庞大的侗族民间合唱歌曲。侗族大歌可分为“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及“叙事大歌”三类。其中,声音大歌是“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的大歌”。这种歌的歌词较短。一首歌通常有两段词,多的也不超过五段,每段歌词也仅有三、四句。它的主要特点是:每段歌的后半部分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持续音衬腔。侗族人民把这部分视为声音大歌的主体,常常要使用“循环呼吸”的方法来演唱。声音大歌往往对自然景物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与刻画。蝉鸣声、杨梅虫叫声、山羊跳跃的形象、小河蜿蜒流水的情态等。
五、归纳总结
课 题:《依呀呀奥咧奥》 年 级:七年级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能熟练的演唱扎伊尔民歌《依呀呀奥列奥》,并能准确表现音乐的风格。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魅力。
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会唱扎伊尔民歌《依呀呀奥列奥》,学习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教学难点:
能运用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教学用具:
课件、钢琴、非洲鼓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很高兴大家又如约来到了我这音乐王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去环游世界。我请来了一位朋友给大家做向导,我们来看看他是谁?他要带我们去哪儿?(播放成龙影视视频)
在环球之旅这个板块中我们六年级学过亚洲、欧洲、大洋洲的音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去了解非洲的音乐。——(出示本课教学目标)走进非洲: 提起非洲大家能想到什么呢?你又对非洲有那些了解呢?(学生回答)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魅力非洲。(播放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学唱歌曲《依呀呀奥列奥》:
大家对非洲有了大体的了解,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非洲的音乐文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以一首歌曲为突破口来走进非洲音乐。
初听歌曲《依呀呀奥列奥》,感受作品的情绪,风格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歌曲具有欢快、热情;乐句短、常反复的特点。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赏歌曲,鼓励学生模唱并观察曲谱找出你觉得比较有难度的小节。
学生找出难点部分。教师播放微课程,带领学生解决曲谱中切分节奏的演唱,从而解决本歌曲的演唱难点。曲谱学唱。
(1)、结合音阶手势,慢速的跟老师一起清唱曲谱。(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感受音的位置,建立音准概念。)
(2)、结合音乐手势,单独拿出曲谱中的级进和跳跃音程进行分别视唱。
(设计意图:帮学生进一步建立音准概念,通过分解视唱,让学生更了解曲谱从而降低曲谱视唱难度。)
(3)、跟钢琴伴奏一起视唱曲谱。
(播放教师录制的伴奏,教师与学生一起划拍子视唱曲谱,引导学生将切分节奏的强弱规律唱准。)
(4)、采用集体唱、分组唱、接龙唱、展示唱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及时调控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6、教师简介歌曲、歌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首歌曲的歌词由扎伊尔林加拉语的汉语拼音组成,歌曲大意是要表达扎伊尔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扬。)
7、填词演唱歌曲。(通过小组PK的形式起到巩固练习效果,达到熟练演唱的目的。)
四、走进非洲鼓
欣赏各种非洲鼓,了解它的形状特点(幻灯片演示)感受非洲鼓乐文化;(观看视频《民间鼓乐》)
(教师讲解:鼓在非洲除了可以独奏、合奏外,还可以为舞蹈、其他乐器和歌曲伴奏。在鼓乐的表演中,主要是击鼓,另还伴有演唱、吆喝等。非洲人持鼓的方式很多样,击鼓的手法也很多,从而奏出不同的音响和效果。)教师进行非洲鼓表演,请同学们猜猜老师要表达什么。
学生尝试演奏非洲鼓,让同学们猜猜演奏者此时的心情。(教师小结: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和宗教的象征,或者用来传递信息。在非洲,鼓既是音乐,又是语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比得上的。)
五、回顾展示:在音乐和教师的鼓乐伴奏下全班同学集体演唱《咿呀呀奥咧奥》。
六、课后作业:请学生们为自己的班级设计鼓语,评选出人气最高的作为班级鼓语,在运动会、篮球赛等场合击奏,为自己班级鼓士气、涨人气。
七、课堂小结:非洲音乐是朴实的、纯真的音乐,起丰富多彩和变化无穷的节奏,是世界音乐的宝贵资源。人们常说:非洲是节奏的故乡,非洲音乐的节奏带给世界音乐许多灵感。我相信课后每一位同学都会对非洲音乐有着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篇:初中音乐《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说课稿
初中音乐《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属于藏族牧歌,节奏自由、悠长,旋律音调悠扬、舒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真挚感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风格特点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增强对民族多元化的了解、采纳和包容的意识。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体会作品描绘的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画面,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聆听,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提升音乐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藏族民歌;能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
能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
【难点】
了解藏族民歌。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主要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藏族的服饰和美食图片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少数民族,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入到本节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并提问作品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作品的速度是自由的,情绪是舒畅的。然后,我会再次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并提问作品的旋律线条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作品的旋律线条是高低起伏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能够捕捉到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地了解作品。
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分析旋律部分,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其次,我会再次带领学生欣赏第一段旋律,并提问学生:旋律上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歌曲后三句旋律运用了变化重复;然后,我会请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出问题:第二段音乐节奏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节奏是自由悠长的
接着介绍藏族民歌,藏族民歌感情充沛,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
再接着是分析歌词,引导学生欣赏歌词,从而领略歌曲所表现出的感情。
最后,与学生完整聆听欣赏并哼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欣赏歌曲。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全面地把握和体会,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以藏族为主题,请学生用创编舞蹈的方式表现作品。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与学生共同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藏族民歌的特点,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体会作品描绘的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画面,希望同学们能够喜爱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家乡饱含热爱之情。
为了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少数民族歌曲,下节课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并且对于藏族民歌有更深刻的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逐水草而居教案
逐水草而居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照片和示意图,说明非洲热带草原上降水的变化;
2.能够描述马赛人游牧生活的特点,并说明这种生活特点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在收集资料和观察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马赛人逐水居而居的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谈发展的能力;通过设置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非洲热带草原案例的学习,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通过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非洲草原上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的原因 难点: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所表现出来人地关系
四、【课型及方法】
新授课,合作探究法、问题启发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形容一下刚才那个视频里的动物在干什么,你会怎么形容?用一句话?
【师】那如果用一个字呢? 【师】非洲大草原动物迁徙,“逐”什么?水草 进入我们今天这节课,也是和逐水草有关,叫逐水草而居。这个题目有没有让你疑惑的地方?或者说针对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
【生】谁,为什么,怎么,在哪里?(让学生自己上黑板上来写问题)如果没有提出谁逐水草而居,那就补充,老师在看到这个题目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谁逐水草而居?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师】首先,谁逐水草? 【生】马赛人。
【师】那你们知道马赛人生活在哪里吗? 【师】补充知识:马赛人(Maasai),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说出这两个国家的纬度位置和热量带。
【生】赤道周围,低纬度,热带。热带草原
【生】肯尼亚的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是马赛人的家园。(第一个问题解决,打钩)
【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逐水草而居?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回到马赛人生活的家园。肯尼亚的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知道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这两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点,有没有同学观察到?
【生】都在非洲热带草原的范围内。【师】你再观察一下非洲的热带草原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提示:对比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热带草原的分布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非洲的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内。
【师】那为什么非洲赤道东部地区不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呢?对比非洲地形图来观察一下? 【生】因为东部是东非高原,海拔高。
【师】我们还是没有解决刚才那个问题,马赛人为什么要逐水草而居让学生猜测,有些人可能会猜测追赶猎物,但其实马赛人不怎么捕杀非洲草原上的动物。那既然不是出于这个原因,马赛人为什么要逐水草而居呢?
【生】因为他们养的动物需要逐水草而居,马赛人以放牧为生,而他们的牛羊需要新鲜的嫩草。所以,他们带着牛羊逐水草。牛羊为什么需要逐水草?这就要联系非洲草原上的气候了,思考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生】降水分干湿两季
【师】观察书本74-75页 的图。草原上的降水在时间的有怎样的变化?
【生】在南半球,11月-次年4月是湿季,降水比较多,而降水较多的地方,植物繁盛郁郁葱葱。5-10月的时候,干季来临,降水变得很少,草木稀疏,草原上一片枯黄。【师】因此马赛人想要让牛羊吃上鲜嫩多汁的草就必须要在干季来临的时候举家迁徙,带着他么的牛羊去寻找水草茂盛的地方,逐水草而居。
【师】那马赛人怎么迁徙呢?哪个地方在干季来临的时候会有水草呢?我们仔细观察书本的图3-48来说一下。世代居住在草原上的马赛人,是很聪明的,他们根据多年的游牧经验,总结出了一条游牧的路线,刚好能满足干季水草不足的情况。【师】问题一:基塔莱在哪个半球,多多马在哪个半球?
问题二: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多的季节也就是湿季集中在哪几个月份? 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基塔莱的湿季和多多马的湿季刚好相反。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其中一个区别就是,由于太阳直射地区的变化,南半球的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所以北半球的干湿季刚好和南半球相反。因此即便都是热带草原气候,两地的干湿季时间也不相同。
这样一来,马赛人就可以利用两地干湿季节的不同来回迁徙了。怎么迁呢,同桌两人商量一下,给出答案。
【生】5~6月,随着南方漫长干季的来临,草原开始枯黄,马赛人开始向北迁移,这时北方正值湿季,水草丰美;
10月,北方干季来临,南方湿季即将到来,马赛人又开始向南方回迁,迎接湿季 【师】就这样循环往复,年复一年的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我们发现马赛人这样逐水草而居主要还是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师】马赛人带着他们的牲畜和财物逐水草,你能不能想象一下,他们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请同学四个一小组,围绕着老师提示的问题。每组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总结马赛人的生活,派个代表来发言(指导学生)
衣:红衣;披风-----(作用)红色,防身+保护牛群
披风,防晒,防止水分的蒸发。食:牛是主要的食物来源,以牛奶和牛肉为食物,喜欢直接饮用鲜牛奶,鲜牛血。
住:茅草房,牛粪房,建筑材料是什么?茅草,牛粪。为什么要以这两种作为建筑材料呢?就地取材,原材料多。除此之外,茅草和牛粪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风透气,散热快。那么为什么要通风透气,气候因素。环状结构。和牛羊生活在一起又是为什么,出于安全考虑,防御野兽和敌人。
行:马赛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为了寻找牧草可以走上四五天。
2、习俗
除此之外,当地人民喜欢原地跳高,跳得高的男子会得到更多女子的喜欢 认为草原是神灵,所以马赛人能够和草原的动物比较和谐的相处。【师】在马赛人的衣食住行中,有一个共同因素,是什么? 【生】牛
【师】在生产中马赛人游牧生活,牛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在马赛人的社会中,拥有牛的数量越多越富有,社会声望也就越高。
【师】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传统的马赛部落有一个习俗,每一个成年男子在成人的仪式上都要猎杀一头狮子,马赛人不怕狮子,反倒是狮子害怕马赛人,那有没有觉得奇怪,如此骁勇善战的马赛人,居然只吃牛肉,而不猎杀非洲草原的其他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生】养育牛群的草原是马赛人心目中的神灵,他们视草原为家园,自己也是草原的一部分。
他们虽长期与野兽朝夕相处,却没有捕杀野生动物的习俗,也从不吃野生动物。正因为如此,非洲草原至今仍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师】思考:马赛人对待自然的态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正是由于非洲热带草原的自然环境,马赛人为了适应草原干湿季的变化,形成“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的生产特色,而这种游牧方式,也使得马赛人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谷歌地图来看看现在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部分地区变成农田,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马赛人的家园越来越少,可能若干年之后大家再也看不到能猎杀狮子的马赛人。因此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要和自然和谐共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教案《水草舞》 - 镇江市解放路小学 首页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水草舞》 执教者:华蕾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士兵进行曲》、《水草舞》、《喷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士兵进行曲》和《水草舞》,学生能熟悉钢琴的音色,感受钢琴丰富的表现力。2.通过欣赏《士兵进行曲》,学生能跟着音乐踏出坚定有力的步伐。3.通过欣赏《水草舞》,学生能听辨出《水草舞》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并和着音乐用动作表现摇曳流动的形象和卡农式的跟随摇摆,感受音乐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听辨出《水草舞》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和着音乐用动作表现摇曳流动的形象和卡农式的跟随摇摆。
2.学生能熟悉钢琴的音色,感受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钢琴、彩带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士兵进行曲》
1.听《士兵进行曲》踏步进教室。
师: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师:说说你对钢琴的印象是什么?(生答)2.师介绍钢琴。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起源于欧洲,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钢琴由88个琴键和钢丝弦音板组成的。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因为它宽广的音域,绝美的音色,被称为乐器之王。3.再听《士兵进行曲》,感受音乐中的坚定有力。
师:让我们再听这段旋律,它是坚定有力的,还是优美柔和的?(坚定有力)师:钢琴的演奏是坚定有力的,你觉得它在表现什么场景?(生答)师: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士兵进行曲》。现在,让我们像英勇的士兵一样跟着音乐再次踏出坚定有力的步伐。(生律动)
二、欣赏《水草舞》
(一)欣赏A段
1.师:请再听一段音乐,并思考两个问题: ①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
②它带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优美柔和)
2.师:同学们,音乐家创作音乐的灵感大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或者来源于大自然,请你边听旋律边看图片,你能找出音乐与图片之间的联系吗?(呈波浪形的)3.师:你能用动作表现波浪形吗?(生律动)
师:听老师弹奏,想一想,这种波浪形是均匀的还是起伏变化很大的?(均匀的)它是松散的还是密集的?(密集的)
师:让我们和着音乐试一试。(师弹奏横向波浪形的旋律生律动)
师:音乐中还有另一种波浪形,你能用不一样的动作表现吗?(师弹奏琶音生律动)师:让我们和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出两种波浪形。(播放A段师生律动)
4.师:我想大家对这段波浪形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了,它其实只是一首钢琴曲中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要完整欣赏这首钢琴曲,请你听到熟悉的旋律时做波浪形动作并思考:熟悉的旋律是出现在钢琴曲的开始、中间还是最后?(播放完整音乐,师生做律动)(生答:出现在开始处)
师:在音乐学习中,我们把第一部分旋律称为“A”段。音乐中还有与A段相似的旋律吗?(生答:在音乐的最后)我们把相似的旋律成为“A’ ”段。中间完全不同的旋律成为“B”段。这就是音乐的曲式结构。
(二)欣赏B段
1.让我们来听一听B段音乐,请你边听边画出旋律线。(播放B段音乐师生画旋律线)2.请你比较:老师用两种形式演奏B段旋律,请你选择与音乐吻合的图案?(师弹单旋律,再弹双旋律)(生答)
师:两条基本相同的旋律一前一后演奏,这种形式的演奏我们称为“卡农”。3.让我们和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现B段音乐。(播放B段师生律动)
(三)欣赏A’段
1.在A’音乐中,有没有出现“卡农”形式的旋律呢?(播放A’段音乐)(生答)2.让我们和着音乐加上律动表现。(播放A’段音乐师生律动)
(四)完整欣赏全曲
1.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这首优美柔和的钢琴曲。(播放《水草舞》师生律动)
师:你觉得音乐在表现什么?(生答)2.介绍钢琴曲《水草舞》。师:这首钢琴曲叫《水草舞》,是芭蕾舞剧《鱼美人》选曲。剧中描绘了海底世界中的一段群舞,音乐柔缓舒展,生动表现了水草随波曼舞的场景。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视频《水草舞》。(播放视频)
三、小结
师:音乐来源于生活,而钢琴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能将各种音乐演绎的惟妙惟肖。最后让我们在钢琴曲《喷泉》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同学们,再见!(欣赏钢琴曲《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