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柳体楷书

时间:2019-05-15 04: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学习柳体楷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学习柳体楷书》。

第一篇:怎样学习柳体楷书

清劲峻拔,结构谨严,疏朗开阔,清秀方整.《玄秘塔》的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

《神策军碑》则结体峻拔,刚柔相济,骨肉停匀,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雄厚之中,被后人评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平生第一妙迹”。

“方笔”和“圆笔”并举的。

“方笔”是指笔划的起笔和收笔处都有棱角,呈方形。如下面“十”、“生”、“太”、“右”等字的横画起笔就是方笔。而这几个字中的竖画和长撇,起笔是方圆结合,出现二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多出一个棱角,这样用笔,字的笔画显得厚重遒劲。

而圆笔写出的字,画点呈圆形,既无折锋痕迹。用笔方法是:起笔后裹锋运行,不使笔锋分散开,写到尽处,一顿而收。这样写出的字显得格外丰润而圆浑。如例字“之”、“道”、“者”、“欤”中的笔画。

长横为主笔,一般用在字的顶盖、中腰或底托部分。如例字“书”、“喜”、“真”、“业”中的长横画。它们一般都伸左取势,中段稍细,两端微低,中间高拱如覆舟。这样处理,避免字形瘦长,显得字体舒展,生动多姿。“昼”、“奇”、“丘”、“异”字中的长横也是如此。

如居于左偏旁中的短横为了避让,横的右端稍尖,称为“右尖横”。例字中“横”、“荡”中的草头,“符”字中的竹子头,以及“裴”字中左上的三横等就是这样。

数画并施的,要根据情况灵活变化。如“达”字的四横,形态各异,上两横长短、肥瘦、仰俯对比明显,下两横长短不一;又如“寿”字,上两横长短相近,但笔势不同,下面横折钩外张,而字中的长横行笔趋右上,线形不雷同;又如“诸”、“议”两字中众多的横画,其长短、粗细、形态都各不相同。

还有一种特殊的短横,它的形态短而粗,左右粗细基本一致,中间略下垂,两端略上翘,常常用在一些字的首笔。如“正”、“矢”、“夫”、“琉”等字中的首画横。

柳体横画用笔的共同特点:起笔齐,收笔顿挫明显。在起笔时要逆锋轻入笔,然后横切而下,并迅速向右行,不可迟钝,一顿作收。

2、竖钩带托

竖钩带托是柳体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这种钩在实际运用中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笔运行到竖的下端时,稍向左弯,然后略向上回锋,并迅速向左踢钩,如“乎”、“宇”、“承”、“摩”等字中的钩;二是笔运到竖画的末端,略向上提笔,使竖画的末端稍细,再向左迅速平出,如“东”、“事”、“来”、“乘”等字中的钩;第三类采用笔未到而意到的方法,将笔行到竖画末端时,笔锋略提,使钩似有似无,如“街”、“摧”、“录”、“于”等字中的钩。另外,钩画还有多种变化,如“刀”字的横折斜钩,“句”字的横折弯钩,“弥”字的横折弯钩,“乃”字中的横折折弯钩,都和前述的钩法类似,只是位置略有不同而已。

3、竖画的笔势

竖画总是比横画粗壮,末端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用垂露或悬针,如:“干”、“十”字。并列两竖呈现或相向或向背之势,一般全封闭的字体,如“固”、“国”、“圆”、“团”等字,两竖都相向,且右竖粗于左竖;而三面包围的字,如“门”、“闻”、“开”、“阐”诸字的两竖则采用相背之势。

4、撇画的种类与特点

柳体字的撇,长撇柔曲,如“左”、“大”、“丈”、“妙”等字中的长撇;短撇挺直,视不同结构字体之需要,有弯头撇,如“有”、“右”;有平撇,如“香”、“千”;有短三角撇,如“征”、“佛”字中的撇画;另外还有直撇,如“为”字;回锋撇,如“盛”、“威”等字;兰叶撇,如

“度”、“尘”等字中的撇。种种变化,不一而论。

5、粗壮有力的捺画

柳字的捺画都较粗大,捺脚长,捺尾细。他的种类有直捺,如“金”、“舍”、“之”、“足”等字的捺;短捺,如“张”、“豪”等字的捺;侧捺,如“定”、“是”等字的捺;横捺,如“道”、“造”等字的捺;反捺,如“逢”、“腹”等字的捺。

撇捺相交时,则撇轻捺重,如“丈”、“教”、“授”、“没”诸字中的撇捺。

6、丰满刚劲的弯钩、戈钩

竖弯钩的弯部,写时要一路圆转,如“礼”、“犯”字中的竖弯钩;“风”、“凡”字的竖折弯钩的弯钩部分,大致相当于圆周的三分之一,这样处理,字显得神完气足。戈钩则刚劲有力,略带弧形,如“或”、“盛”、“我”、“载”字中的戈钩。

7、变化多姿的点

柳字的点,总体上是长而圆的,但也有丰富的变化。从形态上看可以分为:四边形点,如“六”的上点;三角形点,如“亦”字的左下点;弯头点,如“守”字的顶点;撇形点、短竖点,如“当”字中第三、四笔划等。这些点,实质上都是在圆点或方点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或参用撇、挑,或借用横、竖,以及转换方位等方法变化而来的,书写时既要各尽其态,又须相互顾盼,以求气势相连。

然而在这些点中,最具代表性,用得最多的,是四边形点,这种常用在独立点、上点和四点的位置上,如“主”、“方”等字中的点。他的写法:先用笔锋写出较长的一边,注意在较短的三边中,要有一边同长边基本平行,四边要饱满,不可有凹陷的现象。有的上挑点和下撇点也都是由它演变而来的,只是多了一个向上或向下的挑尖,如“欲”、“必”字中的两点。运用四边形点,可增强字的遒劲厚重感。由于它是不规则形,故应因字形不同而灵活运用。

另外,柳体中的火底点是与众不同的,其左两点向右倾斜,右两点向左倾斜,左右对称排列;中间两点略细长,常用短竖代替;左右两点略粗,多为四边形点,其斜度较中间两点更为明显。这样安排,使四点具有变化和生气。如“无”、“照”、“鱼”、“燃”等字中的四点。

宝盖头的顶点多有弯头竖点,左边点常用短竖代替。而“六”、“方”、“主”之类的字,顶点多用左倾斜的四边形点。并列两点依字形不同,有的采用两点向背式,如“供”、“异”等字的下两点;有的则采用相向式,如“粒”、“平”等字;有的则采用顺向式,如“益”字的上两点。三点水的排列,要各具姿态,其挑尖大致对准首点尾部,以求上下呼应,如“清”、“深”、“滔”字中的三点水。

三、最能够反映字体特征的结构

1、呈倒梯形的“口”字。

凡是“口”、“日”、“白”、“田”等有四角围框的字,都写成上宽下窄的倒梯形,即左右两竖下端部都向内斜。如果“口”内无笔划,一般是将左竖下脚放长伸出口外;如果“口”内有笔划,则是右竖下脚放长微向左弯并伸出“口”外。在“口”字左上角横竖连接的地方,大都断开,略留一条缝。这样处理,使字在整体上紧而不拘,疏而不散。

2、宽大的宝盖头

凡宝盖头或类似的顶盖都写得大一些,使它能涵盖下部的笔划,以求安稳。

3、独特的“木”字

柳体的“木”字,无论是独体字,还是偏旁,它的撇头部分,一般都搁在竖画上。

4、顺乎自然的字形

柳体字总的结构特点,应注意字的重心要紧聚,横、竖、撇、捺要放长些,并向四边舒展。字的大小因字而异,该宽则宽,如“而”、“尚”、“雨”、“幽”等;该窄则窄,如“目”、“自”、“月”、“背”等;该大则大,如“露”、“宠”、“戏”、“归”等;该小则小,如“已”、“士”、“口”、“万”等,都是顺乎自然。

对于笔画繁密或疏稀的字,不过分强调将其收促成小字后展拓成大字,只是在同等的条件下,略有缩小或扩大,在处理上,对笔画繁密的字,其用笔要瘦些,笔画的轻重、粗细、疏密要均匀;笔画疏简的字,笔画要肥壮些,写得要宽绰丰满,小中见大,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应比其它字缩小一、二围即可。

另外,还要善于利用视力的错觉现象,来解决由于字的形状、面积不同而引起的整幅字大小不协调的问题,从而写出既符合人们审美习惯,又符合柳字特征的楷书来。

如帖中的“柳公权”三字的大小、宽窄差异很大,但摆在一起看却很协调,这种协调,是在符合人们眼睛的生理现象和审美习惯上而产生的是以实际上的不平衡,达到视觉上的平衡,这是我们应该领会和掌握的。

5、在临写过程中,字的笔画不要过于枯瘦,因为柳体楷书除了劲健外,尚有风腴妍润的一面,这一点必须加以注意。

四、学习柳体楷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指、腕、肘和小臂的综合运用,正确理解用腕的含义。

在正确的执笔情况下(指的是指实、掌虚、腕竖),怎样运笔是一个关键问题。人常说执笔靠指,运笔靠腕。这种说法并不完全,而应该是指、腕、肘、小臂的综合应用。因为手指夹着笔,在腕与臂的带动下运动,不可能单纯用某一部分来运笔。另外,指、腕、臂各有其不同作用,因而应根据字的不同大小和同一笔画中的不同部位,灵活用某个部位

来运笔。所谓用腕写字,主要指写中楷、大楷这样的字,这时,右臂肘部搁在桌子上,腕部提起,以用腕为主,以腕的运动带动指的运动。写小楷和大楷笔画的起笔、收笔这些需要轻微运动的部分的运笔,则靠的是运指来完成。写10公分左右或更大的字(以下所举各例,都以悬肘书写10公分左右的楷书为例),用腕就降至次要的地位,这时应悬肘,以肘关节为轴心,以转动小臂来带动腕、指作运笔的动作,但笔画的起笔、收笔部分还是要靠运腕、运指来完成;而有些笔画还必须靠指、腕、臂、肘的联合行动才能完成。

那么,正确运笔的动作特征是怎样的呢?就是在写字时,笔杆随着笔画的书写,不停的倒向这边或那边,或倒而又起,起而又倒,笔杆倒的方向和行笔的方向相逆,这样运笔写出的字有涩感。如果笔杆始终直立,运笔靠的实际上是肘关节、肩关节在运动。所以,应注意指、腕、肘、小臂的综合应用,以发挥其各自的不同功能。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例如柳体字长横的写法:起笔用运指法,先将笔锋在空中向右略摆一些,然后就势向左上轻微逆锋入纸①,②下切、轻顿,③笔锋略向中回,用腕转锋,将笔尖转向左侧呈中锋行笔状态,④以肘关节为轴心右转小臂,带动腕右行,⑤收笔时又靠指将笔锋略上挑,⑥右下轻顿,⑦提笔轻回。这里可以看到,指、腕、肘、小臂全用上了。还有一点要提示的,即转动小臂带动腕右行的过程,始终有一个上仰的趋势,恰恰符合横画左低右高之势,对克服横画右边下垂的毛病很有益处。

再如柳体垂露竖起笔运用指法,①笔锋先向右下略摆一些,然后就势逆锋向左上入纸,②翻笔右上,③紧接右下顿笔,④笔锋向中略回,转锋按笔,⑤以腕关节为轴心,手向下运行,如果竖较长肘关节可向右折弯,⑥收笔时运指向左轻挑,⑦下顿,⑧提笔向上回笔。这里运用了指、腕的运动。行笔过程,因为只有腕部为中心向下运动,支点短,其手的左右摆动轻微,笔锋运行也就垂直,这个运笔方法,可以帮助克服竖画写不直、或竖画右斜的毛病。

(二)注意运笔过程的完整性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基本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笔法。

比如长横的起笔,应注意逆锋入之后,翻笔下切轻轻顿笔,用腕转锋,将笔锋调整为中锋行笔状态,这几个动作要轻捷、连续,一次完成。翻笔下切,用腕转锋是横画起笔的要点。横的行笔要在保持中锋的状态下,注意提、按相间运

用,以变化笔画的粗细。保持中锋、提按变化是行笔的要点。横的收笔应注意上挑部位最好向左回一些,然后向右下轻顿笔,再将笔尖运行到笔画的右下角提笔向左轻回转锋收笔。将笔尖运行到笔画右下角,提笔轻回转锋是收笔的要点。这三个过程中,收笔则是最重要的,不可虎头蛇尾。常见人们写字,起笔、行笔还可,但收笔却马虎,要么一顿即收笔,要么手有收笔的动作,而笔锋却未到位,因而收笔部分或圆或尖,不能圆满。要强调收笔,培养有始有终的好作风,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更应如此。

基本笔画的三个运笔过程,实际上是顿、提、按、使、转、轻、重、快、慢等等用笔技巧的综合运用过程,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必须下功夫熟练地掌握它,并运用得到每一个笔画之中。

(三)注意“视力错觉”对学书的影响,加深理解柳体楷书结字的原则。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时,具有很强的辨认能力,但也常常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不同,产生一些错觉。写字也是如此,这些错觉是怎样影响楷书结构的,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去消除这些影响,初学楷书者,应该有所了解的。这样才能对前人总结出来的楷书结字原则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视力错觉的影响,更快更好地掌握字的结构。下边就试举几例,作一简要说明。

第一,一个本来是水平的、粗细一致的横画,但在人们眼睛的观察下,往往感觉右边略低。我们在写楷书时,如果横画写得很平,就会觉得笔画的右肩下垂,很不舒服,所以楷书的横画大都处理成左低右高之势,以消除视力错觉的影响。

第二,“视觉中心”往往高于“几何中心”。如果人们对一个正面挂着的长方形进行观察,眼睛认为是中心的地方,恰恰比两条对角线相交的几何中心高出一些。这种现象,常常对字的重心产生影响。所以柳体在处理上下结构偏长的字时,采取“上紧下松”的办法,上部笔画安排得紧凑,使重心上移,下部笔画略长而宽松。就好比人的身材,腿长大

于身长,看起来就觉得顺眼。

第三,相同粗细的横、竖画放在一起比较,会觉得横画比竖画粗些。这是人的眼睛呈横向排列,看横的东西比较真实、误差小,而看竖的东西往往视力分散、误差大。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柳体的横画为什么比竖画细,有时悬殊很大的道理。

第四,我们试用同样大小的两个正方形格子,一个充格均匀地画满横画,一个充格均匀地画满竖画,二者比较,就会发现画横画的上下见长,画竖画的左右见宽。所以柳体字在安排横画多的字时,很注意压缩字的总体长度,将横画写细,尽量缩小竖向笔画的长度,以缩小横画之间的距离;写竖画多的字时,就尽量缩短横向笔画的长度,以压缩竖画间的距离,减小字的总体宽度。能做到这两点,在写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或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时,可能掌握得快一些。

第五,“当看一根粗细一致的长竖时,会感到中间粗两头细”。这是因为看长形状不如看短形状那样视力集中,眼睛的注意力集中在中间部位,两头视力分散而造成两头细的感觉。所以,柳体字的长竖、长横大都是中间细两头粗(悬针竖除外)。

第六,如果字的笔画粗细相当,笔画多的字显得黑,笔画少的显得白些。这种现象实际上是黑白对比、虚实对比的结果。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在楷书作品里就会产生黑一块白一块,使得作品格调不统一。所以柳体字就很注意这一点,它的黑白布置精妙细微、毫厘不爽。根据字的笔画多少、字的形状进行笔画粗细的调整。对笔画多的字,使其笔画减细、间隔匀称、互相调和,做到紧而不挤;对笔画少而形长的字,要使笔画饱满,布白均匀,做到疏而不散;对笔画少而形短的字,不过分写大,将笔画加重加粗,使字显得宽绰丰满,小中见大。黑白对比,黑白互补,是柳体字一个很重要的组字原则,临习时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七,字的几何图形对字的影响很大。汉字虽说是方块

字,但并不全是方形,从字的整体结构看,还有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六角形、圆形、菱形等若干种几何图形。如果将这些字分别在大小相同的格子里充满格子写出,就会发现方形最大,菱形最小,如果不加以调整,把这些排列在一起,就会大的大,小的小,看着凌乱而不统一。所以,我们书写时,应灵活应变,缩小字形看大的字,放大字形看小的字,加粗字形偏小的笔画,使整幅作品的字协调起来。

以上所讲的是种种视力错觉对楷书的影响,克服的办法由两个:一是多临帖,看看贴上是怎样处理的,注意字中笔画的形状、走势及其笔画的配合、粗细变化等等,然后再去临写,做到心中有数、意在笔先。二是应注意所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应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尽量把视力错觉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注意横画左低右高之势在结字中的应用。

楷书横画左低右高之势,是人们为克服视觉误差而总结出来的基本写法,在柳体楷书里,这种写法被广泛运用到几乎所有的横画以及许多字的结构安排中。

例如“人”字头以及有撇捺相交的字,撇尖都低于捺脚,如舍、秦、吞、欣、水、度等字。

例如:“小”字底的左右两点,“心”字底的三点,“火”字底的四点的排列,都是左低右高。如德、崇、照等字。

例如:相背点、相向点,都是左点低于右点,如徒、乎、吴、益等字。

例如:左右对称的短横,也是左低右高,如学、茶、垂、悲等字。

例如:“火”字旁上部两点和下部撇与点仍是左低右高,如烟、灯、愁、秋等字。

例如:“山”字头的左右短竖,也是同样,如岁、峥等字。

在同一字中,有左右字体相同且对称的,其安排也是左低右高。如断、乐、慧、皆、梵等字。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横画的左低右高之势是柳体楷书结字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横画的左低右高之势,以适应人们眼睛在观察事物时的客观规律。这样去安排字的结构,字的稳定性就强;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勉强安排,就会破坏字的稳定性和整体协调性。

(五)注意“透视法”在结构中的应用。

在美术作品中,同样大小的物品,远近位置不同,表现在画面上就有大小的变化,距视力观察点近的大些,反之小些。在柳体字中,许多字的结构排列都是利用这个透视的方法。主要表现在竖画多、且右竖带钩的左右结构字中,它的

右侧竖钩往往比左侧竖长,加上横向笔画左低右高,就形成类似美术作品成行电杆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如:川、栋、则、明、雨、羽等。

还有全包围结构及左上右三面包围结构的字,其左竖都短于右侧的竖,如:国、圆、园、同等。

另外,许多字虽说没有竖钩,因其左侧形状较短,在安排中是左短右长,从整体上看也类似透视的效果。如:藏、炽、时、项、颐、殊等字。

当然还有一些右侧字形不宜放长的字,字形左长右短,从整体上看恰和上述透视的方向相反。如:仁、弥、孰、轻、歌等字。

赵清海 撰文

第二篇:柳体对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五福临门

和顺满门添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开门大吉

阖家欢乐迎富贵

满门和顺庆平安

福星高照

天福地福全家福

大财小财满堂财

阖家幸福

好日子红红火火

美生活平平安安

佳年如意 新春福旺年年好

佳节顺景步步高

一帆风顺

天赐平安福禄寿

地生金玉富贵春

五福临门

第三篇:书法教案 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 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范文模版)

【教学内容】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 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全包围结构“大口框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临帖能力。

2.掌握全包围结构字的特点和写法,笔法准确,结构端正、匀称、美观,以及各字根间搭配合理。

3.培养学生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领悟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通过欣赏并学习书法,渗透人文教育。

4.举一反三,写好全包围结构“大口框”的字。

【教学重点】

1、全包围结构——“国”字写法

2、“厶”和 “口”在古碑贴中的通用规律。

【教学难点】

被包围部分与外框的协调搭配

【课前准备】

黑板布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国”字学习“囗(wéi)”部

在古代,每个部首都有一个读音,“囗”读音为 wéi,表示疆域、边界。

二、探索研究,掌握含义

1、“或”:表示一个国家可以或大或小。

2、“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代表

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

3、“口”:代表人口。

4、“一”: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做人需要做人之道,经商要有经商之道„„。“一”代表一个国家的治国之道。

〔设计意图:汉字是书法的载体,在学习书法前,先懂字义。〕

三、分解练习,掌握要领

1、“囗(wéi)”,书写要领:左竖要坚挺有力,曲中带直。横画上扬,起笔处和竖画呼应(顾盼生姿),折处提笔然后重按,再用力下行,到末端(超出左边的竖)然后顿笔、调整笔锋、迅速出钩。外形呈左梯形,上下稍长些,不能写成方形。

2、“戈”,书写要领:横画要短,并且上扬;斜钩要长,逆锋起笔,顿笔,然后转锋下行,弧度不要太大,到低端,调整笔锋,用力向正上方出钩,出钩要短;撇画要高,逆锋起笔,顿笔之后,然后速度稍快写出,要挺直有力;点如坠石,要大小适宜,位置在横画和斜钩的空白处。外形呈窄长形,斜钩是主笔。

3、“或”,书写要领: “或”字最关键的是笔顺:横—口—提—斜钩——撇——点

4、提问:我们在古碑帖中看到的 “或”字里面是“口”,还是“厶”?找学生回答。回答:是厶。为什么呢?是因为古代“厶”和“口”是通用的,所以看古碑帖当

中“员”通常写成

〔设计意图:分解练习,化难为易,个个击破。〕

四、字根合并,写好“国”字

1、笔顺:竖——横折钩——或——最后封口

2、“国”字结构:里面的空白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要满而不拥挤,笔画和空白要均匀,整体呈左梯形。

(设计意图:合并书写,掌握要领。〕

五、叫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试写类似的字,然后让同学们评价,教师给予讲评和鼓励。例如:可以写“固、因、困”等字。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

六、课堂总结,表扬

先进

1、掌握 “大口框”结怎

构字的处理方法,学会样写好组合字。

2、“国”字里面蕴藏的天地哲学。

3、掌握 “口”在古碑帖当中通常写成“厶”的规律。

4、举一反三,写好其余全包围结构的字。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通过表扬,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享受成功的快乐,鼓励自信。〕

六、课外延伸

简化 “国”字的来历,以及蕴藏在国字里的奥秘。〔设计意图:留下悬念,衔接下一节课。〕

【附1】简化字国字的来历

古代国字的写法还有三种:(1)或(guo),(2)囗,(3)囗里面一个王字

囗里面一个王字,是在太平天国时期造的一个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实现了民主化,国家没有“王”了。所以在采用“国”字的时候,郭沫若先生加了一个点,将“王”改成了“玉”,取义“ 玉乃国之重器也”,中国玉名扬海内外。所以现在使用的这个简化字就是这样来的。

【附2】学生课堂作业

第四篇: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

小学书法教程

新湖镇中心小学

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

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

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

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1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2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

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

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

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

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

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

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

2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

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

4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

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臵,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

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擫)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2.笔 法 理 论

“笔法”一词的完整含义是指执笔法和用笔法。因前文已介绍过执笔方法,本节主要介绍用笔法,由于毛笔这一书写工具的性能和特点,决定了笔法在毛笔书法中的重要地位。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毛笔的构造,赋予其在笔画线条的书写时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随着书写者运笔的力度、速度、节奏、方法等的变化,汉字的笔画乃至整字也会显现出千姿百态。

一、笔位

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见图2 —1):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中间部位到笔尖这一段称二分笔(见图2—1)。

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纤细、瘦劲。如初唐时的书家禇遂良、薛稷常用此法。宋徽宗的“瘦金书”也是突出的范例;使用二分笔书写,笔画则显得圆润、俊健。如晚唐的柳公

权、元代的赵孟顺多采用二分笔;使用三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丰腴、浑厚。如中唐的颜真卿、宋代的苏东坡(见图2—2)。

一般说来,使用三分笔写字,是用笔的极限。古人有“使笔不过腰”的说法。如“过腰”用笔,一是极易出现“墨猪”,而且笔锋提起时无法弹回;二是容易导致笔锋开叉收不拢;三是大大缩短笔的使用寿命。对于初习字者,往往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不敢铺毫,单用笔锋书写,字显得纤弱无力;二是肆意铺毫,甚至用笔根书写,字显得臃肿、赘疣。所以,初习字者应首先注意正确地使用笔位。

3.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请看笔画起、行笔示范

三、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3 —4)。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

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 —5)。

四、折的两种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 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 —— 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3 —7)。

五、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见图3 —8)。

六、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

折和钩的书写示范

字 帖

七、点的书写规律—— 线(线型笔画)的浓缩 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 斜点——反捺的浓缩 竖点——垂露竖的浓缩 左点——右短竖的浓缩 撇点——短斜撇的浓缩 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一、长横 除了按起、行、收笔的一般规律书写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拱形造型。左半段略向上 倾斜,与水平线的夹角在5 °左右,右半段在行笔刚过左半段及时压平,收笔时自然有拱形造型。

2、中段略细。行笔时笔锋略提,笔画自然变细,但不可太细,否则成为“蜂腰”横病笔。

3、收笔上方下圆。收笔的“挑”和“折”形成方角,使横神采顿生;最后“转”一定要圆,与方角形成对比,即和谐又有变化。

二、左尖横

1、起笔写点要水平左要尖。笔锋调好后沿水平方向由轻到重顺锋而下(手指执笔的轻重感要敏锐),略拉长形成左尖右圆的杏仁点。

2、收笔仰势上抬。反弹转换笔锋提起后,提锋由下边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折与起笔下边保持平行,最后

从上边收锋。

3、笔画左低右高。与长横略斜带笔相同,带笔后保持斜向直接行笔(由于平点起笔笔锋指向已达到横的中锋运笔要求,故省略转笔调锋这一步而直接行笔),收笔后必然左低右高。

三、悬针竖

1、收锋要在正中。收笔完成时,笔锋要在笔画的中轴线上,这就要求起笔转笔时要到位,保证笔锋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笔画正中央。

2、笔画要饱满。铺毫行笔要写到整个笔画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方可提笔收锋。

3、收锋动作小。反弹转换动作幅度要小,写出的笔画才能精致利索。

四、短平撇

1、角度要平。取决于带笔方向,所以点之后要向左平缓带笔,而不是斜下带笔。

2、转笔变大。随之而来的是转笔幅度加大,笔锋由向左前转为向右,写成的撇自然是较平的(不需要绝对水平)。

五、竖弯撇

1、转弯幅度大。由起笔的垂直向下到收笔的水平向左,靠腕的灵活转动控制笔锋转弯。

2、锋向要跟踪。由于转弯幅度大,所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用手指顺时针捻动笔杆跟踪调节。否则写撇拐弯时笔画变粗而不协调。

3、手腕转动和手指捻动要同步进行。

六、斜捺

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笔的带、转法,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带笔,形成下方上圆的效果。

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刚才讲的换向带笔也是达到饱满的关键一步,接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中锋收笔,写出的笔画自然神完气足,给人以美感。

七、平捺

1、起笔用横的点带法。注意不要粗、长、斜,应略细、短、平。

2、第二段下坡要长要缓勿陡。

3、捺脚稍长上边沿要平。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

八、竖钩

1、钩要平。出钩上边沿勿要左上斜,应稍平。

2、不要挑。反弹提起后笔锋不要右下挑,以免出现难看的脚后跟。

九、卧钩

1、出钩前要上抬。否则雷同于斜钩,且容易将钩写得大而空,使点的位臵不好安排。

2、钩要长。钩写长并同起笔保持平行,这样钩很紧凑,也显得小巧。

3、钩之拐角要突出。钩之拐角不突出则无神采,其它弧钩拐角也要突出。

十、竖左弯钩 宁驼背勿弯腰。起笔右下行急转左下行,转弯处方圆并用,犹如驼背,但不弯腰,无伤大雅。如写成半圆形,犹如弯腰,则有疲软无力之感。

十一、横折钩

1、横细折粗。横要提笔写,折要按笔写,不可横粗折细或横折粗细相等。

2、钩要弧钩。出钩前先画弧,即用竖左弯钩的写法。不要写成折钩或带后跟的钩。

3、要有变化。横折钩可根据不同的字写成长短不同的变化。如“同”、“四”、“句”三字对钩的横折长短要求就不同,要灵活处理,切勿千篇一律。

十二、横折折撇 由横折和撇折加撇组成。横折折钩折法与此相同。

十三、竖折折钩 由竖折和横折钩组成,注意横还要细,而且横折之折可写圆折。

十四、左点 起笔用垂点法。即垂直下笔由轻到重写点,之后向下(略向左偏)带笔,收笔与垂露竖相同。如从背面横着看,它变成了左尖横,说明它与左尖横的书写规律是相通的。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笔画接笔规律

(一)、相接法

1、实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被另一笔画所掩盖。这一方法像木匠接榫头一样,要把两根木头接得严丝合缝,牢固无比,做成的家具才结实耐用。

2、虚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的笔锋与另一笔画相搭。写出来的效果有空灵之感。这一方法为相接法中的重点技巧,因为绝大多数习字者都不善于运用此法来表达书法的较高层次的美。掌握这一方法必须要掌握笔画的尖锋轻起和露锋收笔两种技巧。

3、相交法:两笔画相互穿插交叉。这一方法较为简单。不需专门练习。

(二)、相离法

两笔画相互分离,但笔断意连。很多人只注意笔断,忽视了意连。殊不知没有意连的笔断是一盘散沙,写出的字没有凝聚力,缺乏整体感。这一方法需要在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一气呵成,切忌边写边想,犹豫迟疑。

粗细平衡规律

(一)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写粗。

(二)长细短粗。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总是忽略这一规律。不是长短一样粗细,就是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合视觉平衡原理,长笔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其视觉张力大,即它比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能让短笔画也较显眼,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三)横细竖粗。这可用建筑学中的道理来解释,横相当于房梁,竖相当于顶梁柱。如果顶梁柱细了,而房梁很粗,会给人以不安稳的感觉,只有将顶梁柱加粗,房梁变细,才有安稳的感觉。

(四)左细右粗。这是对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竖而言的,因为这样写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习惯。

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

很多初学者为什么在写楷书时,把字写得四平八稳,老气横秋?因为不懂得这一重要规律,所以写楷时犹如布算。要想把楷书写得有生气,耐人寻味,掌握这个规律是主要途径。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从属笔画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抢占空间,只能烘云托月,以突出主笔。相对从属笔画而言,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所以写主笔时应张扬放开,写从笔时应抑制收缩。这就是主笔优先规律。基本笔画中作主笔的有长横、悬针竖、斜捺、横钩、竖钩、斜钩、横折钩、横折斜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等。

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

悬针竖作主笔有以下规律:

1、悬针竖相当于大厦的顶梁柱,与长横(相当于大厦的横梁)搭配时要写得比横粗,这样才觉得大厦很稳固。

2、有悬针竖的字,悬针竖都是最后写。所以“车、军”等字最后两笔先写竖后写横是不符合楷书笔顺规律的。

楷书入门12 笔优先规律3—斜捺1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一、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以“大”为典型字的系列

1、撇要用竖弯撇,不可写成长斜撇或竖撇(这些笔画的不同见下图),否则难以表现捺主撇从的关系;

2、捺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欧体字;在颜柳中可写成长横,但要斜——左低右高,不能写平;而且要写在方格的偏左位臵而非正中;

3、撇捺是实接关系,不是虚接关系。实际在写时是交叉关系,即捺起笔在撇之左,横之中,由于横掩盖了捺的起笔,所以看起来像实接关系。

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

二、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以“义”为典型字的系列 撇弯捺直。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弯,捺应稍直。忌撇直捺直或撇直捺弯。撇短捺长。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短,捺应写长。忌撇长捺短。3 交点偏左。为突出主笔捺,让出捺的足够空间,撇捺的交叉点不要放在格子正中,而应偏左,具体方法是写撇时起笔略向左移。所以“文”“父”“丈”等字的撇起笔都应偏左,而不是与捺起笔对称。

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

三、撇捺对称组合。以“木”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1、撇捺对称并非长度相等(实际是撇短捺长,目的为突出主笔捺),而是指收笔高度相等。

2、为突出主笔捺,字中间的竖钩不应居中,而应偏左(要写在米字格竖中线的左边,不要写在竖中线上)。

3、捺上横一般都写短横,而且与竖钩黄金分割(上短下长)相交,不要因为上面的笔画多移到中间或偏下的位臵,否则无法突出斜捺。

4、撇、钩、捺收笔应呈抛物线状分布,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

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

四、斜捺与提钩的组合。以“长”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前几节大同小异。小异:

1、提钩比较长,使下部实而不空,长钩可以顶住斜捺不至于下塌。有翘起二郎腿的感觉才有美感。

2、提钩之上无撇相接时,捺起与横相接,有撇时捺与撇接。

3、捺上有撇点时应先点后捺。

以斜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戈”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斜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臵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2、撇的位臵应尽量靠上,将斜钩拦腰截成两半或接近两半;

3、先写撇后写点;

4、十戈栽偏旁的字,如左下部首有捺画一律以点代之。如“栽”等字。

第五篇:楷书行书对照表书法学习必备

楷书、行书对照表!书法学习必备

负心住持被旧情人连开两枪 曾暴力逼其堕胎 泰国星暹日报 2天前

立即打开

九旬老兵街头戴勋章卖战利品,日本军刀800元 静静看图 3天前

立即打开

就算不写书法,也要会懂欣赏 书画界艺术 昨天

立即打开 楷书、行书对照表!书法学习必备神秘侠客书法2017.3.2423条评论显示原图展开全文 订阅文化131.5万人订阅 参与精彩评论,表达你的观点^_^热门新闻

想弄草书吗?我告诉你:真难!

9图

应用内查看 书法微报 2小时前

多图

王阳明与曾国藩:把字写好,把人做大

应用内查看 南方艺术 1小时前

多图

李白斗酒诗百篇,草书《爱酒帖》亦不凡!

中国书法家论坛 3小时前

多图

中书协女副主席周慧珺、林岫,以女子之姿,傲然屹立于书法之林

书画圈 8小时前

毛主席:写字与书法有区别

郭友华 昨天

上拉加载更多发表去应用内评论

下载怎样学习柳体楷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学习柳体楷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

    楷书技巧、字帖、视频三合一教材 导 航 目 录 请点击标题进入 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 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

    硬笔楷书教案

    李家营中学钢笔字教案 如何练好钢笔字 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先从......

    硬笔楷书教案

    硬笔楷书教案 硬笔楷书教案[日期:2011-04-07] [字体:大 中 小] 第一课硬笔楷书简介 1.硬笔楷书和毛笔楷书的关系。 2.学习硬笔书法的定义和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3.部分笔画的......

    《楷书入门教材》

    《楷书入门教材》 书法入门歌 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

    怎样学习《伤寒论》

    怎样学习《伤寒论》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技术交流协会怎样学习《伤寒论》,简要地说,要学好《伤寒论》,必须熟读、理解、运用。因为熟读是基础,理解是深化,运用是提高。所以......

    怎样自主学习

    为了全面贯彻当的教育教学方针和政策,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每个老师都将面临着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探究性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将“自主学习”运用......

    怎样学习写作

    怎样学习写作提到作文,不少学生都“深恶痛绝”,有的咬着笔头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更多的是像挤牙膏一样写了出来,但自己很不满意。作文兴趣更是无从谈起。那么,怎样才能不怕作文进而......

    怎样学习商务英语

    怎样学习商务英语 怎样学习商务英语提升最快呢?那么下面的文章中也给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表述,一旦大家在意识到了这些后,也可以对于自我的能力有了合理的评估。同时在进行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