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4:5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篇: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编号:I0220024 学时数:64 学分数:4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力学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围绕材料生产过程主要涉及到的工程理论,本课程主要介绍与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工程流体力学、传热与传质基础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掌握材料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工程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研究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工程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如下知识:

1.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粘滞性,静压强,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意义,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流动的状态,流动阻力,传导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导温系数,热阻,角系数,热流量,质量传递,量纲,相似准数,过剩空气系数,燃烧值,湿空气的各状态参数。

2.正确理解下列基本定理和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质量守恒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牛顿冷却定律,辐射换热的基本定理,相似三定理,量纲和谐原理。

3.牢固掌握下列公式:

牛顿粘性定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Bernoulli方程,傅立叶(Fourier)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物体间的辐射传热,燃料组成的换算,空气量的计算,烟气量计算。

4.熟练运用下列法则和方法:

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特点、干燥过程的描述,量纲分析法、方程分析法,物料平衡法则,热量平衡法则。

5.会运用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热量传递基本规律和工程研究基本方法解一些简单的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学时:64)流体力学基础(8学时)

(一)教学内容 1.1 流体力学概述 1.1.1 流体的概念 1.1.2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1.1.3 流体力学研究的意义 1.1.4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1.1.5 单位与量纲 1.2 流体的性质

1.2.1 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

1.2.2 流体的连续性——连续介质模型 1.2.3 流体的可压缩性与热膨胀性 1.2.4 流体的传递性质

1.2.5 流体的状态参数与状态方程 1.2.6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1.3 流体运动的微分方程

1.3.1 质量守恒定律——连续性方程

1.3.2 动量定理——运动方程(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1.3.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方程 1.3.4 定解条件

1.3.5 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 1.3.6 三种传递过程的类比分析 1.4 流体静力学

1.4.1 重力场中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 1.4.2 非惯性系中均质流体的相对平衡 1.5 理想流体流动 1.5.1 欧拉方程 1.5.2 流体的旋度 1.5.3 流函数

1.5.4 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圆柱绕流 1.6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流动 1.6.1 层流与湍流 1.6.2 边界层理论简介

1.6.3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层流运动 1.6.4 湍流运动的雷诺方程组 1.6.5 混合长理论 1.6.6 光滑管中的湍流流动 1.6.7 粗糙管中的湍流流动 1.7 流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式 1.7.1 流体沿流线流动的伯努利方程式 1.7.2 流体沿管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式 1.7.3 流体流动的阻力 1.7.4 伯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1.8 气体动力学基础

1.8.1 可压缩气流的一些基本概念 1.8.2 理想气体一元恒定流动的基本方程 1.8.3 气体在管道中的运动 1.9 离心式风机

1.9.1 离心式风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9.2 离心式风机的性能参数与性能曲线 1.9.3 离心式风机性能参数的换算 1.9.4 离心式风机的工作点及流量调节 1.9.5 离心式风机的并联和串联操作 1.9.6 离心式风机的选择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流体的基本物理属性和流体的输送设备。

(2)掌握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流动及流动阻力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工程应用。

两相运动现象(4学时)

(一)教学内容 2.1 绪论

2.2 两相与多相流的专用术语和基本特性参数 2.3 粒子一流体的相互作用 2.3.1 单粒子在流体中的受力分析 2.3.2 单粒子的运动方程 2.3.3 粒子云与流体的相互作用 2.4 连续相方程

2.4.1 流场的统计平均方法 2.4.2 边界粒子的影响 2.4.3 准一维两相流的守恒方程 2.5 流体一固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2.5.1 不可压缩流体流动过程数值求解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 2.5.2 原始变量法求解管道内准一维流动问题举例 2.5.3 湍流流动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 2.5.4 数值模拟的基本程序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两相与多相流的专用术语和基本特性参数。

(2)了解粒子-流体的相互作用、连续相方程、流体-固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传热学基础(12学时)

(一)教学内容 3.1 概述

3.1.1 传热及其应用

3.1.2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与热流速率方程 3.1.3 传热热阻 3.2 传导传热 3.2.1 导热的基本概念 3.2.2 导热微分方程与定解条件 3.2.3 稳定态导热的分析与计算 3.2.4 非稳定态导热 3.3 对流换热 3.3.1 对流换热概述

3.3.2 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 3.3.3 强制流动时的对流换热 3.3.4 自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 3.3.5 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换热 3.4 辐射换热

3.4.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3.4.2 黑体辐射定律 3.4.3 实际物体和灰体的辐射 3.4.4 角系数

3.4.5 两个灰体之间的辐射换热

3.4.6 多个灰体表面组成封闭系统时的辐射传热 3.4.7 辐射换热的强化与削弱 3.4.8 气体辐射 3.5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3.5.1 传热过程与复合传热 3.5.2 换热器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传导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综合传热等基本概念。

(2)掌握温度梯度、热流量的概念,平壁导热、园筒壁导热的计算,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及对流换热过程的描述,发射率、角系数的概念,物体之间的辐射传热,强化和削弱传热过程的方法。

质量传递基础(16学时)

(一)教学内容 4.1 传质基本概念 4.1.1 浓度 4.1.2 分数表示法 4.1.3 速度 4.2 分子扩散传质 4.2.1 斐克(Fick)定律 4.2.2 分子扩散系数 4.2.3 流体中的分子扩散 4.2.4 固体中的分子扩散 4.2.5 非稳态扩散 4.3 对流传质

4.3.1 浓度边界层与对流传质系数 4.3.2 对流传质准数方程 4.4 传质与化学反应

4.4.1 非均匀化学反应与扩散传质 4.4.2 均匀化学反应与扩散传质 4.4.3 球形颗粒的缩核反应与传质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传质基本概念、分子扩散传质、传质与化学反应。

(2)掌握对流传质中的浓度边界层与对流传质系数、对流传质准数方程。

物料干燥(12学时)

(一)教学内容 5.1 概述

5.1.1 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 5.1.2 物料的干燥方法 5.2 干燥静力学 5.2.1 湿空气的性质 5.2.2 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 5.2.3 水分在气一固两相间的平衡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1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 5.3.2 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5.3.3 间歇干燥过程的干燥时间计算 5.3.4 连续干燥过程 5.4 干燥技术 5.4.1 对流干燥 5.4.2 传导干燥 5.4.3 辐射干燥 5.4.4 场干燥技术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物料的干燥方法、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

(2)掌握对流干燥、传导干燥、辐射干燥、场干燥技术。

(3)理解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间歇干燥过程的干燥时间计算、连续干燥过程。

燃料及其燃烧(12学时)

(一)教学内容 6 燃料及其燃烧 6.1 燃料的种类及其组成 6.1.1 燃料的种类

6.1.2 固体燃料和燃料油的组成 6.1.3 气体燃料 6.2 燃料的性质 6.2.1 燃料的发热量 6.2.2 煤的特性 6.2.3 燃料油特性 6.2.4 气体燃料特性 6.3 燃烧计算

6.3.1 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的计算 6.3.2 烟气量及烟气组成计算

6.3.3 生产中烟气量、空气量及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 6.3.4 燃烧温度计算

6.3.5 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各因素 6.4 燃料的燃烧理论及过程 6.4.1 燃烧理论

6.4.2 不同燃料的燃烧过程 6.5 洁净燃烧技术 6.5.1 燃烧污染与防治 6.5.2 材料生产中的燃烧新技术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不同种类燃料的性质及其组成、洁净燃烧技术。

(2)理解燃烧理论及工程,掌握燃烧计算:包括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的计算、烟气量及烟气组成计算、生产中烟气量、空气量及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燃烧温度计算及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各因素。

三、考核要求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考核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确定学生平时成绩,平时考试成绩占30%,卷面成绩占70%。

四、参考教材及其它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

《材料工程基础》,徐德龙,谢峻林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其它参考资料:

[1]《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孙晋涛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工程流体力学》,莫乃榕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 [3]《工程材料》,朱张校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版

[4]《材料工程基础》,谢希文,过梅丽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执笔人:侯伟 教研室主任签字: 院长(部主任)签字:

2014年07月01日

第二篇:《土力学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土力学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包括土力学(专业基础课)和基础工程(专业课)两部分,是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主要课程。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运用这些原理和概念,结合有关结构设计理论,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问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

(一)授课内容

绪论

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本课程的内容、特点、要求和学习方法。本学科简史及发展方向。

第一章 工程地质概述

矿物与岩石的类型和特征。土的成因类型。不良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土的渗透性,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和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组成和特性,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换算。土的物理状态、特征指标。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第三章 地基的应力和变形

土的自重应力。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地基中附加压力的计算及分布规律。

土的变形特点。土的侧限压缩性。地基最终沉降量。

沉降与时间关系。

地基的容许变形值。

第四章 土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

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及取值。影响抗剪强度指标的因素。

地基的临塑载荷、临界载荷、极限载荷。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第五章 土压力和土坡稳定

三种土压力的概念。静止土压力。

朗金土压力理论。库仑土压力理论。

挡土墙设计。

土坡稳定分析。

第六章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内容。勘察方法。勘察报告的内容、阅读和使用。验槽。

第七章 浅基础的设计

浅基础的类型。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地基计算。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刚性基础、扩展式基础的设计方法。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墙下板式基础及箱形基础的设计要点。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基本概念。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第八章 桩基础及深基础

桩及桩基础的类型。单桩竖向承载力。群桩竖向承载力。桩基础的设计。

深基础简介:箱桩基础、大直径桩墩基础、深井、地下连续墙。

深基坑的护坡。

第九章 软弱地基的处理

软弱地基的特性。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简介。

第十章 地震区的地基基础

震级和烈度。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地基震害及抗震害措施。

第十一章 特殊土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冻土地基。红粘土地基。

(二)土工试验

密度、含水量。

液限、塑限

固结试验。

直剪试验。

三、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土力学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要求掌握土力学中土的物理性质、地基应力、变形、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和土压力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2、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勘察资料,会选择一般地基基础方案。

3、运用土力学的原理进行一般建筑的地基与基础设计。

(二)各章内容说明

绪论

建立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和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及发展概况。

第一章 工程地质概述

了解主要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岩石的分类和主要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的类型、分布规律及特征;不良地质条件。掌握土的渗透规律。了解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和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重点:土的三项指标。土的物理特征和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必须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定义、测定、换算和应用。熟悉地基土的工程分类方法。

了解粒径级配对无粘性土性质的影响。

一般了解粘土矿物、水和离子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地基的应力和变形

重点:矩形和条形荷载面积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及其指标的确定。最终沉降量的计算。

熟练掌握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运用角点法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用固结法试验测定土的压缩性指标,按分层总和法和《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T-89)》,简称《规范》,下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

能够正确使用教材的图表、计算附加应力。了解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和载荷试验确定变形模量的方法。

了解饱和土在固结过程中土的骨架和孔隙水对压力的分担作用及变形和时间的关系。

第四章 土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

重点:抗剪强度定律。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和取值方法。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正确理解土的抗剪强度定律和极限平衡条件。掌握用直剪仪和三轴仪测定土抗剪强度指标的方法。正确理解排水条件对确定饱和粘性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明确地基临塑载荷、临界载荷和极限载荷的意义及应用,对其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只作一般了解。

熟练掌握用《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和步骤。

第五章 土压力和土坡稳定

重点:朗金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

正确理解三种土压力的概念,并应掌握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包括规范的方法)。

会设计重力式挡土墙,对其它类型挡土墙只作一般了解。

土坡稳定只介绍条分法。

第六章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

学会阅读、使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掌握验槽的方法及局部不均匀地基处理。

第七章 浅基础的设计

重点:常用的刚性基础、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

掌握浅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掌握刚性基础剖面尺寸确定及扩展基础的配筋计算。

对箱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墙下板式基础只作一般了解。

第八章 桩基础及深基础

重点: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和桩基础的设计。

了解桩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掌握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掌握桩基础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对深基础的几种型式和基坑护坡只作一般了解。

第九章 软弱地基的处理

了解软弱地基的特性及常用处理方法。

第十章 地震区的地基基础

了解震级、烈度的概念。

了解地基基础抗震验算。了解饱和土液化的概念。掌握饱和土液化判别方法及抗液化措施。

第十一章 特殊土地基

根据各教学班所在地区的特殊土的情况,选择有关内容进行面授,使学生了解该特殊土类的特性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三)习题课和课外习题

各教学班的辅导教师,对重点章节应适当安排习题课,并检查学生课外习题完成情况。

(四)土工试验

掌握所做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写出试验报告。

大纲中的密度、含水量试验,可结合液、塑限试验、直剪试验或固结试验进行。本课只做三次土工试验。

四、教学媒体及学时分配

1、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媒体为文字教材(学习指导书、主教材)和音像教材等。

2、教学环节和时数分配

课内总学时为81学时,其中电视讲课时数为45学时,面授、习题课为27学时,试验9学时。

第三篇:《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机械自动化 学时数: 36 学分:2 •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 工程化学基础 》是非化工类各专业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必修基础课,是工科非化工类各专业(本科)化学类课程的终结课程,将为工科非化工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理论知识基础。本课程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结合工程材料、环境污染、能源开发、信息传递、生命科学等当今五大领域的有关化学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变化的观点和能量变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系统、相、物质的量及反应进度的概念。重点;相的概念。

难点:反应进度的概念和表达式的导出。第二章 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6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具有复杂化学组成的物质、高分子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生物大分子、晶体与非晶体、固体吸附剂、固体废弃物、石油、表面活性剂、大气相对湿度、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气溶胶、等离子体等概念。水的性质及其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重点:稀溶液的依数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条件和相关计算。难点:稀溶液依数性的相关计算及应用。第三章 物质的结构和材料的性质(6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能级跃迁和光谱分析。化学键。分子间力和氢键。分子能级跃迁和分子吸收光谱。高分子的结构和高分子材料。晶体缺陷。能带理论。陶瓷的结构和性能。复合材料。重点:离子键理论和共价键理论;四个量子数表征的意义和可取数值。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涵义。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能源(8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热力学能、热效应和焓变、等容过程的热和等压过程的热、标准摩尔焓变、热力学能变和焓变的关系;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熵、吉布斯自由能、自由能判据;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电池、电极电势的产生、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电极电势的应用;化学电源、新能源。重点:化学反应焓变和自由能变的计算、反应自发性的自由能判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用活化能与活化分子观点进行解释);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化学平衡移动;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难点:熵、自由能的概念;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双电层理论)。第五章 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自学)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酸碱理论、酸碱的电离常数、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溶液 pH值及其计算。溶度积、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其应用。水资源概况、水体质量、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相关计算(弱酸、弱碱、水解盐、缓冲溶液的 pH 值计算;以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形成和溶解的相关计算。难点: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其应用的相关计算。第六章 金属腐蚀和材料保护(6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金属的化学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极化作用、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金属的腐蚀速率、材料和介质的合理选择、电化学保护法、电化学腐蚀的利用;光合作用和氧源、氧自由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光稳定剂和抗氧剂、氧指数和阻燃剂、填充剂和偶联剂、化学镀和塑料电镀。重点:金属腐蚀的主要机理及其防止方法 难点:电极的极化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期末考查。通过上述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树立能量变化观点,并能利用化学原理和相关知识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 30%,考试成绩占70%。•

建议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 《工程化学基础》 陈林根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普通化学》(第四版)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3] 《无机化学》(第四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类专业(除化工、材料、生物医学类)化学基础课编写的教材。其特点是取材精练,突出化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

全书共10章,包括化学反应基本规律,溶液中单相和麦相平衡,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化学与材料,非化工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化学与环保,能源与化学,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消防,化学与日常生活。前4章内容属于化学原理部分,是本书的基础,后6章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既重大又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属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几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既有专业性,又有科普性。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四篇:工业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工业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总学时数:64学时 学分:4 分 编制时间:2014年3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骨干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建立工业工程总体概念,认识工业工程学科特点和目标,树立工业工程意识,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木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并以此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机械制造、运筹学、机械设计、管理学等。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其它专业课程,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机工程学”、“生产运作”等的先修课。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生产与生产率管理(4学时)

了解和掌握与生产率相关的概念,实际生产现场对生产率测定的理论基础。

本章知识点为:投入因素生产率的测定,总生产领域的测定,经济效果生产率的测定,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原因。第二章

工业工程概述(4学时)

掌握科学、技术、工程及工业工程概念,了解工业工程发展历程及影响工业工程发展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掌握工业工程包含的内容及基础工业工程的基本内容。

本章知识点为:IE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IE手段及方法。第三章 工作研究(4学时)

掌握IE常用应用技术构成及专业应掌握的基本技术和应用范畴,工作研究的概念及构成。

本章知识点为::常用IE技术及基础的内涵、工作研究的构成。第四章 程序分析(6学时)

要求掌握程序分析技巧、5WlH、ECRS原则,工艺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方法及步骤。

本章知识点为:工艺程序图、流程程序图的画法,线路图的画法,5WlH、ECRS应用原则,工艺程序图、流程程序图、线路图(线图)三者的应用场合及应用分析。

安排大作业一:某个日常活动的流程分析。第五章 作业分析(4学时)

掌握人机操作、联合操作、双手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本章知识点为:有效时间,人机操作图(联合操作、双手操作图)的画法,闲余能量分析,三图分析的要点。

本章安排实验一:观看录像,进行流程记录、操作记录及进行流程分析、操作分析。

第六章 动作分析(4学时)

要求理解和掌握动素分类方法,动作经济原则应用范畴及实际应用技巧。

本章知识点为::动作分析方法,18类动素分类,关于身体使用的原则、作业区的原则、工具设备的设计原则。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6学时)

要求理解和掌握标准叶间的制定方法,评比的训练及评比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作业要素,工时消耗及标准叶间的构成,时间研究的步骤。第八章 工作抽样(4学时)

要求理解和掌握抽样原理和步骤。

本章知识点为:WS原理,观测数及精度、置信度。第九章 预定时间标准法(6学时)

要求理解和掌握PTS法的概念、发展历程,时间衡量法,模特排时法。

本章知识点为::时间衡量法,模特排时法,动作的改进,标准时间制定。

本章安排实验二:插销作业的时间测定,PTS法分析及标准时间制定。第十章 标准资料法(4学时)

了解标准资料法的概念、特点和用途 第十一章 学习曲线(4学时)

了解学习曲线的原理、应用。第十二章 现场管理方法(4学时)

现场管理概述、目视管理、5 S方法、定置管理。第十三章 工作分析与设计(6学时)

了解工作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四、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1

2、参考书:菜启明等,《基础工业工程》,科学出版社,2005.10

第五篇: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教学大纲

第1章 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1.材料的种类 2.材料的性能

本章重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章难点:应力应变曲线 第2章 材料的组织与结构 1.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2.实际金属组织及其缺陷 3.匀晶 共晶及其它相图 4.铁碳合金相图 5.相图与性能的关系 本章重点:铁碳合金相图;

本章难点:铁碳合金结晶过程;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第3章 铁合金材料的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 1.钢的热处理原理 2.钢在加热时组织的变化 3.钢在冷却时组织的变化 4.钢的普通热处理 5.钢的表面热处理 6.铸铁的热处理

本章重点:钢的热处理原理及普通热处理工艺 本章难点:钢在加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与规律 第4章 铁合金材料 1.碳钢 2.合金钢 3.铸铁

本章重点:常用钢铁材料的牌号、化学成分及合金元素的作用、性能及应用 本章难点: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及各类钢铁材料的热处理特点及应用范围。第5章 非铁合金材料

1.铝及铝合金 2.钛及钛合金 3.镁及其合金 4.铜及铝合金 3.镍及其合金

本章重点: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性能及应用 本章难点:合金元素对非铁合金材料的影响 第6章 非金属材料及其改进 1.非金属材料分类和特点 2.非金属材料改性及其强化 3.非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应用 本章重点:常用非金属材料

本章重点:常用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性能 第7章 复合材料 1.常用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的特点和性能 3.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应用 本章重点:常用复合材料性能 本章难点:复合材料性能 第8章 功能材料 1.功能材料分类和特点 2.常用功能材料 本章重点:常用功能材料 本章难点:功能材料的应用 第9章 机械零件失效及选材原则 1.机械零件失效及分析 2.选材的一般原则 3.选材的实际过程

本章重点:机械零件选材一般原则 本章难点:选材的实际过程

第10章 铸造工艺基础 1. 铸造生理论基础

铸造的工艺原理、特点、分类和应用等。2. 铸造成形工艺

砂型铸造(手工造型,机器造型);

特种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其他特种铸造方法);铸铁件的生产,铸钢件与非铁合金铸件的生产; 3. 现代铸造技术简介

本章重点: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本章难点:分型面与浇注位置选择及相互关系,合金性能对铸件结构工艺性的影响 第11章 锻压工艺基础 1. 压力加工理论基础

塑性成形加工的原理、特点、分类和应用等; 2.锻造及其工艺基础

自由锻(自由锻的特点及应用,自由锻工序等);

模锻与胎模锻(模锻的特点及应用,锤上模锻,压力机上模锻简述,胎模锻); 自由锻工艺设计,模锻工艺设计; 3.冲压及其工艺基础

板料冲压(冲裁,弯曲,拉深,其他板料成形工艺); 4. 现代压力加工技术的发展动向

本章重点:锻造方法与工艺,锻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本章难点:自由锻和模锻工艺设计 第12章 焊接工艺基础 1. 焊接生产概论

2. 焊接的工艺原理、特点、分类和应用等

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电弧焊,电渣焊等);压焊(电阻焊,摩擦焊,扩散焊等);钎焊(软钎焊,硬钎焊); 3.常用金属的焊接

金属的焊接性(金属焊接性的概念,金属焊接性的评定); 钢的焊接(碳素钢的焊接,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不锈钢的焊接);

铸铁及非铁金属的焊接; 4.现代焊接技术与发展趋势 焊接结构与工艺设计实例;

本章重点:熔焊方法,焊接结构工艺设计 本章难点:焊接应力与变形

第13章 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成形方法简介 1. 高分子材料的成形

高分子材料成形工艺原理与特点;

塑料制品成形工艺(注射成形,挤出成形,压制成形等); 2. 陶瓷材料的成形

陶瓷材料成形工艺原理与特点; 陶瓷材料成形方法; 陶瓷制品的烧结; 3.复合材料的成形

复合材料成形工艺原理与特点; 复合材料成形工艺

本章重点:塑料成形,陶瓷成形,复合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本章难点:复合材料成形工艺

三、实践环节

实验一 钢的热处理及硬度测定

1、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2、碳钢热处理后的组织观察、热处理前、后硬度对照测试 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硬度测定

下载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模具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模具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设计基础 学时数:60 学分:3 适用专业:数控专业两后生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1.学习目的 《模具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课,学习本课程......

    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III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III 二、课程代码:17010130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微型计算机基础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学专业 6学分180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它与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一脉相承,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ON MECHANISM DESIGN 授课对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学 时 数: 48......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曾用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前期课程:《机械制图》、《AutoCAD》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课......

    篮球基础教学大纲

    《篮球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180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学 分:4学分 学 时:64学时 开设学期:第1、2学期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基本掌握篮......

    基础英语教学大纲

    《基础英语(三)》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3022101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非师范)第三学期学时:68 学分:4 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

    室内设计基础 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室内设计基础 编写人:胡发仲 课程代码:101220010 编写时间:2006年4月 周学时:16学时 总学时:64学时 开课系:美术系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