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教学第一章学习笔记
第1章: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 第1节:教学的历史视角
回忆你曾经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否记得他们的名字?为什么是好老师?对你有多大的影响?
回忆你觉得不是很好的老师,为什么他们不是好老师?他们是否对你的一生有任何影响? 你最期望的是哪方面的教学工作?你最关注的是哪个方面,你认为今天的教师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你认为学校应进行哪些重大改革,你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有助于学校更好地改革?
现今时代,仅仅有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已远远不够,同样,仅仅根据个人的直觉、喜好和惯常的经验智慧也远远不够,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实践,达到一定的专业标准。教学中不仅仅由科学知识维系或指导,相反,需要教师基于经验作出一系列复杂的个人判断:教师的工作必须是即兴的和自发性的,教师应能驾驭好大量有关教学形式、风格、步调、节奏、和适宜性等,其复杂程度就连计算机也无法望其项背。这些要素无法精确测量,但却是最佳的教学实践必不可少的重要特点。
梦想始于一个信任你的教师激发你,引导你走向另一个高峰。(教育是生活、是影响、是唤醒;教学是引导、是激发、是思维)
七类教育目标又称七大主要准则:健康、基本过程的掌握、良好的家庭关系、职业的准备、公民教育、闲暇时间的合理使用、道德品质等。
为意义建构而教学: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比较个体化的,学习者通过经验、与他人的交流建构意义的。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新型学校的课程是围绕表演艺术或科学技术设置的。(现在更具价值与意义)
最好的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的学生,并对其学习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未来的教师应当在课堂管理方面富有技巧,即能使用正式的信息评估策略,以确保学生不断学习,并能与家长及其他群体的合作。用技术促进教学
十年后学校的变化、二十年后呢?
任何创新都可能有副作用,依赖于新技术将会威胁教学的根本特质。这种根本特质是富有爱心的教师和其学生之间的一种面对面的交流。
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将会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能指望教育借助技术一步吴哥窟规定。
第2节,21世纪关于有效教学的观点
在学会教学的过程中处于中心的是有关学生学习方式,教育基本目标以及有效教师定义的观点。
关于儿童如何学习的观点与有效教师的定义是学会教学的核心。
关于有效教师的几个主张:建立融洽关系、提供育人与关爱环境、热爱学习、有效传授、积极鼓舞学生致力于更加公平和人性化的社会秩序的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律的学习者。
这一基本观点源自两个潜在的假设:一个是认为知识不完全是固定的、可传递的,而是所有个体(学生、成人)通过个人和社会经验积极建构的。二是学生应该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如何学习。
(第一种强调的是探索,第二种是掌握方法)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四个高级属性:
1.个人品质方面:能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并为儿童创造一个民主、公平的课堂环境。
2.积极态度方面:至少掌握三类知识,即有关学科的广泛知识,有关人类发展和学习的知识,以及教育学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指导其教学研究与实践。
3.教学技能方面: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给能力,及培养自律的学习者。
4.反思方面:学会教学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高效教师的三个方面:专业知识、师生关系、组织管理)
霍勒斯*曼曾说:试图进行教学,却不用学习的渴望来激励学生,就是在做无用功。有许多领域的知识对教学贡献极大,其中一些来自教育研究,另外一些则是来自一线教师的经验。阅读教学方法:
1.对于学生来说,知道怎样阅读是极其重要的。
2.对于不知道怎样阅读的孩子,从读初级读本入手是最好的。
3.所有阅读能力差的孩子通过齐声读初级读本都能继续下去。(制定齐声读初级课本的标准无可厚非)
4.阅读的技能极有可能通过大声齐读初级读本再加上时不时叫个别学生朗读而掌握。5.这是一群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我是他们的老师。教学模式主要有六种:讲授模式、直接教学模式、概念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及课堂讨论模式。前三种都以较传统的学习观为基础,源自教师中心的教学原则,而三种则更多来自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以及学生中心的教学原则。
第二篇:学习笔记之-100小时学会SAP(14)
学习笔记之-100小时学会SAP(14)
上一篇 / 下一篇2008-01-09 17:47:15 / 个人分类:学习笔记
查看(764)/ 评论(1)/ 评分(0 / 0)
5.9定义工作中心的控制码
(这个控制码控制着工艺路线中的某个工序需要执行的业务功能,以及如何处理这个工序.比如这个工序是否需要排程,是否需要产生产能需求,是否需要打印工票,是否是返工工序,是否需要计算成本,是否和如何进行确认,是内部还是外部处理.我们在这个步骤中定义控制码,随后在后面新建工作中心时,将控制码分配给工作中心作为缺省值,在随后工艺路线定义的时候,在这个工作中心执行的工序,就缺省使用这个控制码了.)
后台->SAP用户化指南->生产->基本数据->工作中心->工艺路径数据->定义控制码
输入内容:
控制码: ZKM1
描述:颐宁工作中心控制码
调度: v(指使用这个控制码的工序需要调度(排程))
确定能力需求: v(指使用这个控制码的工序需要确定能力需求)
成本: v(指使用这个控制码的工序需要计算成本)
确认: 2(指使用这个控制码的工序必须确认)
5.10新建人工工时能力
SAP菜单->后勤->生产->主数据->工作中心->能力->CR11-创建
输入内容:
工厂: P999
能力: Labor颐宁人工工时能力
能力类别: 002(“002”代表这种生产能力是人工工时类的)
参数:
能力计划员组: 001(指负责这种能力的计划员组)
工厂日历ID: 01(指该能力使用的工厂日历.我们用SAP标准的工厂日历“01”,工厂日历可以在后台定义
基本计量单位: H
开始: 09:00:00
完成: 18:00:00
休息时间: 01:00:00
能力利用: 100
单项能力数量: 10(指能分割使用的单项能力有10个.比如,如果以宁公司总是以班组为单位管理的,这里就是班组的数量.如果是以单个工人调配的,那这里就是工人的数量.这里需要和后面工艺路线的定义保持定义上的一致)
和有限计划相关: v(指在做有限排程的时候,系统需要将这种能力的可用数量和负载数量考虑进去.只有这里打勾的能力才会在能力可用性检查中被考虑)长期计划: v(指这种产能是否在长期计划时被考虑进去)
5.11新建机器工时能力
SAP菜单->后勤->生产->主数据->工作中心->能力->CR11-创建
输入内容:
工厂: P999
能力: MACHINE颐宁机器工时能力
能力类别: 001(“001”代表这种生产能力是机器工时类的)
参数与“Labor”同.5.12新建人工工时类别工作中心
SAP菜单->后勤->生产->主数据->工作中心->工作中心->CR01-创建输入内容:
工厂: P999
工作中心: 9991物料准备
工作中心类别: 0003
基本数据:
负责人员: 999
用途: 001(代表该工作中心只用于产成品生产的工艺路线)
标准值码: SAP1(标准值码定义了在这个工作中心有几项标准的操作,如准备,机器操作,人工工时操作等.我们选择SAP标准的一般生产标准值码.标准值码可以在后台配置)
准备:没有检查(指系统不会检查是否维护了)
机器:没有检查(同上)
工时:应当输入(指工时是必须维护的)
缺省值:
控制键值: ZKM1(指将来使用这个工作中心的工序,缺省的控制码就是“ZKM1”)
准备: MIN(指使用该工作中心的工序,准备时间缺省计量单位是分钟)机器: MIN(同上)
工时: MIN(同上)
调度:
能力类别: 002(和“能力”字段一起定义了这个工作中心使用的是颐宁公司的统一的人工工时能力)
能力: Labor
准备公式: SAP001(指该工作中心中生产排程时准备时间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们使用SAP标准“SAP001准备排程计算工时”.“SAP001”的公式是固定的准备时间,也就是准备时间长短和批量等没有关系.加工公式: SAP003(“SAP003”公式是和批量大小相关的,也就是批量越大,加工时间就越长.同时还需要除以拆分的批数量,比如我们有10个能力单位可以同时开工,所以计划时间需要除以10)
成本核算:
成本中心: 1001(指该工作中心隶属于哪个成本中心)
活动类型: SET/MAC/LAB(指该工作中心的各种操作(关键值)对应成本管理上什么作业类型)
注:由于我现在已是08年,所以需要重新设置作业输出价格,即将作业类型分配给成本中心.具体参见3.11
公式码: SAP005/SAP006/SAP007(指成本计算上的作业数量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按屏幕下方的“显示公式”按钮来检查这些公式的具体内容.需留意的是,成本计算公式和前面调度(排程)的公式是不同的,区别在于批量分割的影响.比如,如果10个能力单位同时开工,排程时间缩短10倍,但是成本计算不受影响,因为成本是
按单个能力单位耗时的累加核算的.这个地方很容易出错,如果填写不正确,往往造成调度或者成本核算的错误.)
工作中心: 9992切割/9995装配/9996检验和交付
准备:应当输入/没有检查/没有检查
机器:没有检查/没有检查/没有检查
工时:应当输入/应当输入/应当输入
(其他参数与上同)
5.13新建机器工时类别工作中心
SAP菜单->后勤->生产->主数据->工作中心->工作中心->CR01-创建输入内容:
工厂: P999
工作中心: 9993油漆/9994预装配
工作中心类别: 0001(“0001”指机器工时类工作中心)
负责人员: 999
用途: 001
标准值码: SAP1
准备:应当输入
机器:应当输入
工时:应当输入
能力: MASHINE
加工公式: SAP002
其余参数与5.12同
5.14新建工艺路线
SAP菜单->后勤->生产->主数据->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标准工艺路线->CA01-创建
输入内容:
物料: F999-100
工厂: P999
组计数器: 1(SAP中工艺路线是通过组编码和组计数器两者来编号的.组计数器可以定义一个产品的多条工艺路线.比如当不同的批量大小时可以用不同的工艺路线.我们这里只维护一条工艺路线)
用途: 1(“1”指该工艺路线是为生产服务的.在SAP中还可以定义其他用途的工艺路线,如设计的,设备维护的等等)
状态: 4(“4”指该工艺路线是已下达的状态,可以进行各项业务)
工序
工序: 0010/0020/0030/0040/0050(各道工序的编码)
工作中心: 9991/9992/9994/9995/9996(各道工序发生的工作中心)工厂: P999
控制: ZKM1(可不输,系统会根据工作中心自动建议控制码)
准备:-/20/30/-/-
机器:-/-/20/-/-
工时: 20/50/20/40/10
顺序(新增并行顺序)
序列: 1(指并行顺序的编号)
分工序: 0010(指完成“0010”工序后开始该并行作业)
返回工序: 0030(指完成该并行工序后,返回“"0030”工序)
工作中心: 9993
控制码: ZKM1
准备: 40
机器: 40
工时: 20
新建分配(定义各种原材料分别在哪个工序投料)
作业: 0010(工作中心9991)/0030(工作中心9994)/0030/0030/0010(工作中心9993)
5.15拆分工序
(颐宁公司的人工类产能和机器类产能都是由10组产能单位构成的.我们需要在产成品的工艺路线中决定,生产订单是在一个产能单位上的顺序生产,还是要将生产订单的数量拆分到各产能单位上生产.这个控制参数是在各工序上的,它会影
响订单排程的时间.本步骤中,我们将工艺路线中的所有工序都设定为需要按产能单位拆分.)
SAP菜单->后勤->生产->主数据->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标准工艺路线->CA02-更改
输入内容:
物料: F999-100
工厂: P999
双击各工序,(含标准顺序与并行顺序)
所需分解: v
5.16新建产成品的生产计划视图
SAP菜单->后勤->生产->主数据->物料主记录->物料->创建(特殊)->MMF1-成品
创建视图“工作计划”
输入内容:
工厂: P999
生产调度员: 999
生产计划参数文件: 000001
第三篇:数学教学学习笔记
既然把老师做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就要努力成为一名好的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思考教育,让孩子愿意学习,凸现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答案,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认识、增长智慧。课堂教学因为有学生参与,重点是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数学教学不要在知识点上计较,要看长远意义的学习兴趣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设立,把“过分关注知识的获取、技能的训练”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知、情、行、意的统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的启发、渗透、感染的过程,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将爱心洒满课堂,用教师的真情感染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重视创设生动、有趣、科学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过程、体验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要关注“学困生”,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其闪光点,让他们在同学中得到认同,获得进步和发展。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有领导的督促、要有任务的驱动,要实现校内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并注意资源的积累和再利用,促使教师由被 动使用到主动使用,进而成为一种习惯;在课件制作上,教师不能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制作课件上,而是要学会,知道在哪里用,知道到哪里找需要的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要用到教学中,还要用到教师的学习与交流中,用到教研活动中,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网络教研是一种新型的、重要的教研形式,具有跨时空、多主体、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教师、教研员、专家共同参与,形成了民主、平等、合作的网络教研文化;网络教研把一部分教师从网络游戏与聊天中拉到教学研究的网络学习中,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唤醒了教师的专业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研究教学的内驱力,使学习与研究成为教师的主动行为,成为一种责任和追求。
利用论坛、博客以及qq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形成了“以教育论坛为基本阵地,以qq群为互动交流平台,以广大一线老师为服务对象,以学校教研室及骨干老师为专业支持,以网络备课、专题研讨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研活动模式。以课题研究为牵动,依托教研室、骨干教师,提高网络教研活动的质量。
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
五、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四篇:读《学会生存》笔记
暑假里,我认真研读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感慨良深。通过研读,我重新认识了教育体系,重新正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也进一步认识到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真正用自己的力量带领他们学到生存的方法和技能。作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本书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的教育面临的挑战和主要倾向,指出了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教育的国际合作。全书分为序言、研究的结果(教育问题、进步与极限、教育与社会)、未来(挑战、发现、目的)和向学习化社会前进(教育策略的作用和功能、当代策略的要素、团结之路)四个部分。
这本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对当下教育改革自然具有重大的启示!其一,这本书把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提上教育日程,把教育概念扩大到学校教育后,非教育机构也具有了教育使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其二,这本书提出了教育发展人的功能,把教育变成了自我教育,把教学变为学习!其三,这本书否定了制度化教育,提出建立社会学习网;其四,这本书的视野新,不局限于一类国家,而是从国际的视野探讨教育的的问题„„总之,这本书的研读让我了解了很多书后的智慧,不愧为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序言为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所述,写到了教育与人类的命运、科学的与技术的革命:教育与民主、质的变化:动机与就业、学校与学习化社会、变革的工具和国际合作六个部分。
一、教育与人类的命运
1.“传统的教育体系受到很多批评与建议”
思:传统的教育体系在过去一般认为只需要一些临时性的点滴改良,或者带点自动性的调整就行,而如今的批评与建议使人们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了怀疑。有些年轻人公开地反对那些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模式和学校类型,然而这种反抗往往是又是转瞬即逝的。正如《高等教育哲学》所言,正是“由于教育内在的模糊性”,人们对教育能否满足自身的期望产生了怀疑,而人们怀疑和抨击的是教育本身的性质和组织结构。那么,这些反抗和批评能否教育的改革,推动教育朝更为民主的方向发展呢?在我看来,虽然这类人群是少数的,这种不安感也是模模糊糊的,但不可否认传统学校的教育确实受到了质疑,而我国未来的教育也必然朝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方向发展!
2.“很多发展中国家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这些外国模式既不符合它们自身的需要,也解决不了它们的问题,导致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与在财政上的可能性不相称。毕业生人数超过了经济所能吸收的力量,致使某些特定的集团出现了失业现象。”
思: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站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外国优秀的教育思想为我国所用,而不能照搬外国教育模式,否则,必然会引起教育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不相适应!
3.“某些国家以为自己的教育体系是令人满意的,而这些国家可能由于没有察觉到那种根深蒂固的败坏情况,而正在自己哄骗自己。”
思: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我国的教育实现了“两大跨越”——义务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是毋庸质疑的成就,然在成就的背后是否依旧存在着问题?初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这是否意味着国家把更多的教育经费投资到基础教育上,高等教育经费是否会相应地减少?另外,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是否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量的扩张是否会导致质的下降?
4.“当现代国家知识和力量的顶峰时,它们不能不对这个行星上处于处于愚昧无知的一大片阴暗区域感到担心,甚至苦恼。”
思:急剧变化的现代世界,一切竞争的实质是知识的竞争。然而发达国家的教育,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早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而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落后国家的教育依旧是传统的教育体系,精英教育仍未改变。教育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政治的差距更为尖锐!这无法不使人想到人类是否有可能被两极分化,先进的更为先进,落后的更加落后?是否有希望所有的人民都可以享受教育和民主?笔者认为,抑或只有到了马克思所言的人类历史进入“第三个阶段”才有这种可能!
第五篇: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 www.xiexiebang.com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 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 www.xiexiebang.com 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答:我国从80年代晚期开始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翻译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开设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出版专著等,到目前为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90年代以来,进行了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改革试验,成果斐然。97年,何克抗教授提出学教并重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98年郑永柏提出:教学处方理论。
3、试比较分析加涅与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出两种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加涅的ISD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他据认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他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九个阶段演绎出了九阶段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同时他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梅瑞尔在此基础上总结为“九五矩阵”。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包括:
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知识是由行为水平(记忆、运用、发现)和内容类型(事实性、概念性、过程性、原理性)构成的两维分类,于是形成10种教学活动成分,梅瑞尔给出每一种教学活动成分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制定教学微策略的依据。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这些策略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并且针对上述10种教学活动成分,分别有不同的策略组合,构成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处理理论,在上述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梅瑞尔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规定性理论——教学处理理论(ITT),其基本思想是“教学算法+教学数据”的课件开发方式。
参考《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从ID1到ID2的发展》(高瑞利),两代ISD在理论的区别表现在:(1)教学设计的对象从教学系统内部要素转向整个教学系统;
(2)教学设计中心由以“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转向以“知识组织策略”为中心;(3)教学设计从微观走向宏观,从教学系统设计走向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4)教学设计从内容的分化到知识、技能的整合。
4、试比较分析ID1与ID2的主要缺点。
梅瑞尔在他的文章“第二代教学设计”中列出了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九大缺陷:
一、ID1 的内容分析缺乏整合性,无法理解复杂、动态的现象;
二、ID1 在知识习得上缺乏举措;
三、ID1 的课程组织策略极为有限;
四、ID1 的理论基本上是封闭的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 www.xiexiebang.com
五、ID1 无法将教学开发的各个阶段整合起来;
六、ID1 所教授的是零散的碎片,而不是整合性的知识;
七、ID1 的教学通常是消极的,而非交互性的;
八、ID1 中的每个呈示都必须从微小的成分中建构起来;
九、ID1 是劳动密集型的。ID2的缺点:
第二章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上)
一、名词解释:
1、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2、认知结构变量:
奥苏贝尔把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三方面特性称为三个认知结构变量,他们是:
可利用性——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可分辨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的新观念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愈清晰,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稳固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愈稳固,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3、先行组织者与新观念之间的三种关系:
类属关系(分派生类属、相关类属两种)总括关系
并列组合关系
4、学习风格的分类: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抽象——随机 沉思型、冲动型
5、几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学习者对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是获得的,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三种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因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种族起源以及人格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变化。
6、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
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期望状态)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间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 www.xiexiebang.com
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根据机构外社会的要求(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内外结合的方法。
7、布卢姆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8、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9、学习目标四要素: Audience对象 Behavior行为 Condition条件 Degree标准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
答:学习者是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之一。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匹配,是决定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2、你认为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对教学设计比较重要?如何获取学习者特征的相关信息? 答:教学设计者不可能对学习者的每个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都进行分析,但是必须了解那些对教学设计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如
一、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即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由于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具有相对固定的次序,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学习者的年龄而获知其认知发展的大致特征。当然,不同的个体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其认知发展特征也有一些差异,这是需要我们去观察和调查的内容。
二、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学习者起点水平指的是学习者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预备能力分析、一是目标能力分析。通过预测题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可以获得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的基础数据。
三、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分析。认知结构变量指的是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对于接受新观念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要获得认知结构变量,需要分析、比较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 www.xiexiebang.com
四、学习风格分析。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细心观察、分析、与学习者交谈等方法。
五、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学习动机可以通过观察、交谈、心理测试等方法获得分析数据。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对教学设计有何指导意义?
答:在《认知结构理论的教学设计原理初探》毛景焕 李蓓春中,作者认为“丰富的认知结构理论为我们进行科学的教学和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根据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总结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的科学原则。
一、教学设计要以利用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作为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
二、教学设计要重视环境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条理化、结构化和整合化为原则„„
四、设计中要处处体现学生主体和自主的原则 „„
五、教学中要进行有关认知结构的专门策略设计的原则 „„
4、你认为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有何优缺点?
答: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是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的特点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目标都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主义者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描述学习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能使得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具有可行性。但是认知主义者却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学习目标,我们认为,两者之间应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
5、试结合一给定的教学单元,编写相应的学习目标。
内容章节:第十二章 第一节 生物的遗传 授课班级:初二(6)班 课题:生物性状的遗传 教学/学习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一)能从人体的性状中举例说明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二)能简单描述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的遗传方式。
二、要求学生了解的过程与方法:
(一)在教师组织下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开展研究,学生尝试自己去观察、记录、并分析调查统计结果;
(二)学生通过查找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学生的基于资源的自主式学习能力;
(三)学生通过对基因遗传过程的分析,初步运用和发展其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期望学生形成的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 www.xiexiebang.com
(一)通过学生间积极的讨论与交流,学生受到协作学习的精神的培养;
(二)通过对基因遗传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
6、试述学习需要分析的重要意义。
答:通过学习需要分析,论证教学系统设计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以及在现有的资源和约束条件下是否可解决问题。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精力、时间以及其他资源被有效地利用来解决教学中真正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益。
通过学习需要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有关“差距“的资料和数据,由此形成教学系统设计的总目标,据此可寻找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学习需要分析的成功与否,总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教学系统设计各部分工作的方向和质量。
第四章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一、名词解释: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现实,现实是主体依据已有的认知图式对环境信息进行的建构。客体只有在经过主体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后才能被主体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认知结构。
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同化是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2、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与“最近发展区”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观:主张研究人的意识的形成与心理的发展应从历史的观点,在社会环境之中、在与环境作用的相互联系之中进行,并提出人所特有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有可能转移至内部,内化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已经完成的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主要指儿童正在形成的、正在成熟和正在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儿童不能独立,但能在别人帮助下完成某一任务。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和促进尚未成熟的、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心理机能。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试图将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纳入人类科学的研究轨道,并将“意义的建构”确立为心理学的中心概念。知识是由概念、命题、基本原理及彼此间的相互联系组成的,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以及同伴和相互作用)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
4、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了解下面两张图示的意思: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的等其他学习理论的区隔,并进一步说明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认知工具”的建构。从“参与性——生成性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 www.xiexiebang.com
——控制性”三个维度来说,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认知工具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者控制”的思想。
5、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强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教学目标
6、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学结构设计
7、围绕“概念框架”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该策略的实施步骤: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
8、围绕“真实问题”的抛锚式教学策略: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锚)的基础上,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锚定)。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
连续抛锚,和支架式的区别在于,支架式所提供的问题是逐步深入的,有利于逐步攀升的,而连续抛锚的问题之间尽管也存在联系,但却不存在这种关系。
9、围绕“事物多面性”的随机进入的教学策略:
随机进入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理论基础——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其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该策略的实施步骤: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
10、顾泠沅博士针对数学教学提出的启发式教学策略: 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
11、CSCL过程模型,即WEBCL模型: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 www.xiexiebang.com
12、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设计模型:
13、WEBLED模型:
14、研究性学习:
广义的理解: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甚于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完成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15、网络教学评价要素:
16、网络教学的评价过程:
第五章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一、名词解释:
1、确定学习者的知识基础的方法: 分类测定法 二叉树探索法
2、确定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方法: 逐步逼近法
3、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
二、思考题:
1、试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由以下内容构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将学习按效果划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所谓有意义学习,其实质是指符号表示的观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和在实质上同学习者已知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所谓非任意的方式和实质上的联系是指这些观念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方面有联系。在奥苏贝尔看来,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真正习得知识的意义,即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关联的认识,关键是要在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只要能建立这种联系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就是机械学习。奥苏贝尔甚至认为能否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影响学习的唯一真正重要的因素。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 www.xiexiebang.com
奥苏贝尔进一步指出,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所谓接受学习是指“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被(教师)传递给学习者。学习课题并不涉及学生方面的任何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需要把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组织,以便在将来需要的时间把它再现出来。”所谓发现学习是指“要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递的,而是在从意义上被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前必须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出来。”
按照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指的是在开始(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媒体呈现出来的引导性材料。这类引导性材料应该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某些“原有观念”的具体体现,而它同时能起到对当前所学的新内容进行定向和引导的作用,更准确地说,它与当前所学新内容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便于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按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的类属、总括、并列组合三种关系,先行组织者也可分为三类: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并列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第一、确定先行组织者;第二、设计教学内容策略(对应三类组织者,分别有“渐进分化”策略、“逐级归纳”策略、“整合协调”策略)。
在情感因素方面,奥苏贝尔提出了其有创见的“动机理论”。他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回忆)。动机则是由三种内驱力组成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年龄特征,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形成并强化上述三种动机并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恰当地利用这些动机,使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较好的配合,将会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学习)效果。
2、有人认为“网络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所以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不需要分析学习者的特征”,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是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习者关于当前所学概念的原有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风格变量。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是确定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是为了据此判定对当前学习者适用何种教学方式(传递——接受,还是发现学习)。总之,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是实现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不论是在网络环境下,还是在物理的教学环境下,对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都是有必要的。
3、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实现“双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
双主教学设计从方法和步骤上来说,是以教为主的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步骤的综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的流程图:
一般情况下,由于中小学教学目标通常已经在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给出,所以,教学目标的分析这一步骤可以相对简略。
学习者特征分析这一环节包括对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等诸方面的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变量来判断称用何种教学方式,是传递——接受还是发现式教学。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 www.xiexiebang.com
如果采用传递——接受教学,就需要确定先行组织者,根据组织者与学习主题的呈现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并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而后还需要设计形成性评价,如有必要可采用其他补充的教学策略,并帮助学习促进知识迁移。同时为修改教学做好准备。如果采用发现式教学,就需要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并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进行设计,最终还需要提供强化练习设计,并对知识迁移做好设计。
双主模式具有四个特点:
一、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二、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也可以其它策略作补充。
三、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吸收“传递——教学”的长处。
四、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
www.xiexiebang.com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论坛 爱在东师——东北师范大学考研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