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文档

时间:2019-05-15 04:1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文档》。

第一篇: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文档

十七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并通过朗读体会诗的内在旋律,感受诗的节奏美,在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基础上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通过讨论理解本诗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

1.理解本诗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2.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诵读技巧。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课前音乐并展示地球卫星图。

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得出来是什么吗?对,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这里是中国,“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个白色的小块呢?是我们中国的宝岛——台湾。2003年,温家宝总理应邀访美,在当地的华人华侨见面会上,温总理深情地说:“台湾问题让我辗转难眠。台湾是我的乡愁,是最大的国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一席话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热烈的掌声,甚至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报道的醒目标题。是啊,这诗一样美好动情的语言触动了人们心底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被媒体争相转载的诗句,却并非温总理原创,它早在1938年就唱响中国大地,它来自一首情诗,一首献给土地、献给祖国的情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感受它,去迎接一次灵魂的冲击和洗礼吧!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诵读诗歌

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这首诗。

教师简评:同学们都能把诗歌的字词句读对,但是还无法把一些朗读的技巧恰当地用上去,例如读重音、语速的急缓变化、语调的上扬下降、语音的延长等等。刚才的朗诵有些地方不到位,这也与同学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不深有关系。

三、背景与作者简介

1.这首诗发表于1938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历史,想想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了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2.有谁知道诗人艾青,请进行简要的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在浙江一个中等地主家里。由于艾青出生时是难产,算命先生说艾青命里克父母。于是,父亲把艾青送往同村一个贫苦妇女大叶荷的家中哺乳寄养。艾青在大叶荷的家中被寄养了五年,塑造了他朴实、正直、善良的性格。最初艾青在法国学习绘画,回国后因用画笔抨击黑暗现实,反映劳苦大众疾苦而被捕。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诞生在狱中。从此,诗人踏入到了为我们民族的命运歌唱与呐喊的行列,写下了大量的诅咒黑暗、向往光明、歌唱土地和人民的诗歌。他的诗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为民族事业而战的革命道路。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他的诗作《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都很有名。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四、研习课文

(一)整体赏读,初步感知。

1.老师范读,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同学们注意用心体会,初步感受诗的韵味。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抒情的载体,而诵读则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作者抒发了何种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表达的,他的痛苦从何而来,他的希冀存于何方,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诵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由诵读2—3分钟,注意把感情体现出来。3.请几个学生分别单独朗读,师生共同评价。为什么我们的朗诵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这是因为大家对诗歌内容以及感情的理解不同,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入诗歌所营造的情感世界,仔细品味作者的所要抒发的感情。

(二)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1.解读意象。

要解读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须了解诗歌的意象。⑴了解什么是诗歌意象。明确:“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⑵齐读诗歌,并且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什么? 2.精彩研读,学生合作研讨。

(1)鸟在诗中的形象总是灵巧美丽的,形容鸟叫,也多用“清脆”、“嘹亮”、“珠圆玉润”之类,如“隔叶黄鹂空好音”、“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中,诗人为何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像一只杜鹃,声声啼血,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这就是诗歌常采用的象征手法,鸟是诗人的象征,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明确:“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是我们历史悠久而又灾难深重的祖国的象征。“暴风雨打击”——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历史,这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所遭受的列强的入侵蹂躏。(图片展示民族的苦难: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到抗日战争。)“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悲愤”、“激怒”表现了反抗精神,“永远汹涌”、“无止息”这两个词能表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行着,一直没有停止过。(图片展示民族的反抗:三元里抗英、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1938年祖国的现实状况已经不再是死水一潭,已经不是只有凄凉和苦难,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抗争,尽管路还很长,很坎坷,但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诗人既为祖国大地正在遭受的苦难而心情沉重,同时又为人民的觉醒和反抗,为黎明在远方的出现而兴奋,激动。(图片展示延安、解放区军民)

总结“土地”的形象——这是一块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一块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地,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所以诗人艾青才会深沉地爱这土地,爱得这样执著、毫无保留。(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确: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后也要葬身这片土地。我死了,我的肉,我的骨,我的血要埋在土地里面,我的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这是何等的执著而又深沉的爱啊。如果说这是鸟对土地的挚爱,不如说这是诗人在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唱出对祖国的眷恋,对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唱出最真挚最深沉最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身的决心。(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人还是采用象征手法吗?这“泪水”融入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读了这两句诗,你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明确:诗人不再采用象征手法,而是写实,是直抒胸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就蕴涵在这朴实平易的两句诗中,它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它像誓言一样的庄严,像鲜血一样的凝重。虽然很平实,却有着惊天动地的震撼力。

今天的中国,迎来了建国六十周年,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热爱祖国似乎人人都能做到。但那时我们的祖国残破、贫穷、落后,诗人还能义无反顾地去热爱她,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她,不是更值得敬仰和歌颂吗。这种对国土的挚爱之情正是串联起诗人和我们之间情感的链条,使我们与诗人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到这里,我们深刻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他在用心歌唱、用灵魂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歌唱。歌唱我们神奇的土地,歌唱我们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民,歌唱祖国灿烂的未来。这是一种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感,怎能不让我们眼里常含泪水?联想起今天的中国,它现在的一切变化和成就无不是和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进的精神息息相关,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我们的祖国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这是一个怎样壮丽的民族!怎样伟大的国家!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能真正理解作者这种含泪的爱呢?

五、回顾与升华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回顾一下中国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历史,更深刻地感受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和这种带着泪水的爱!

2.最后的图片:这一只鸟和我们前面看到的鸟有什么不同?(一只嘶哑鸣叫啼血而死,一只自由翱翔。)明确: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我们迎来了和平美好的今天。今天是由无数个曲曲折折的昨天换来的,我们要认真过好每一天,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我们勇敢顽强的中国人民的致意,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致意!3.最后,全班再次诵读全诗。十八 雷雨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2.了解作者曹禺以及《雷雨》的思想性、艺术性。

3.分析《雷雨》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教学重点

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教学难点

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鉴赏分析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通过分析语言和动作,说一说周朴园、鲁侍萍的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语言和动作,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

注意:回答问题应在原文中有所依据。在文中画、写出与预习题目有关的答案或疑问。

二、在两节戏剧中任选一节进行课本剧表演。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曹禺和《雷雨》故事情节,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简介戏剧常识和戏剧人物鉴赏方法。3.梳理情节脉络。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播放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片段导入。2.导语:

夫妻不相爱却相恨,父子不相安却相怨。母子不相和却相乱,兄弟不相亲却相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部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却取材于七十多年前,一位年仅23岁的大学生的处女作。这个大学生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作品就是《雷雨》。《雷雨》的诞生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一定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二、走进作家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华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及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三、学习戏剧的有关常识(PPT展示)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5.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戏剧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板书)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揣摩人物语言 探究舞台说明 把握戏剧冲突

四、简介剧情及课文

1.声、字、画(剪辑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这就是《雷雨》,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这是一个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遇上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凤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五、梳理情节脉络

课文节选自《雷雨》第二幕,由两个情节组成。第一场: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再次相见。第1层: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相遇述旧怨)第2层:周朴园和鲁侍萍“交锋”——(相认生新恨)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突。矛盾的冲突:

⑴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⑵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六、找出本剧出场的人物,并分析人物间的关系 既然讲的是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那么我们看看在本篇课文当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呢?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想请同学们用一张图表的形式来表示一下。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理解周朴园形象的复杂性。教学步骤:

一、同学表演课本剧“客厅相遇”

话剧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示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老师要求同学在观看课本剧的过程中,要注意人物对话的音质、音长、音高、语调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和情境,作好评点准备。明确:学生一般主要从语言、表情方面进行评说。老师可提示注意潜台词和十一个“哦”字。这些“哦”字有的是沉思,有的是伤感,有的是惊恐,有的应轻,有的应重。

二、再读剧本,讨论分析周朴园的复杂形象

思考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 周国平在《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一文中这样说过: “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PPT)1.那么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 明确:有。

2.有哪些往事?分组讨论,提问。

明确:⑴无锡好时光。⑵逼走梅侍萍。⑶旧日的世界。(旧衬衣、旧雨衣、旧家具、***惯)3.周朴园对待往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品味语言片断,思考:周朴园为什么说“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为什么无缘无故提起洋火呢?为什么用“我们”?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讨论其潜台词,明确: 洋火应该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找出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因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由周的破衬衣,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绣那朵梅花的情景。相关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

周朴园想起了在无锡时跟侍萍的那段美好的恋情与幸福的生活。而鲁侍萍则无意中也回忆起了与朴园在一起生活的温馨幸福的场景。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其乐融融,其情温馨。用“我们”一词是那样的自然,实在是情不自禁啊。想象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以至于30年后他们仍念念不忘。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投影:“洋火”,“好地方”突出)

4.周朴园是一个有什么样灵魂的人,我们先听听鲁侍萍的控诉。自由朗读下面这段文字,读出感情;还可请朗读好的女生读这一段。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⑴对周朴园,对于三十年前被赶出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

明确:恨,悔。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愤。因为,正是周朴园,给她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愤了。

⑵找出这段话中的两个“你们”,四个“你”字,再找出后文的“你们”,思考这“你们”指的是谁?鲁侍萍真的恨周朴园吗? 明确:

“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

“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 明确:“你们”指周家的人,如周家老太太。“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可是,显然并不只是周一个人。看来,在鲁侍萍眼里,三十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三十年前”即“光绪二十年”,是清王朝时代,鲁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曹禺先生曾经说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相当于《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袭人、晴雯的关系。贾宝玉要想与同为贵族青年的林妹妹自由结合尚且不能,试想一下,如果宝玉执意非袭人或晴雯不娶,他能如愿吗?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将梅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鲁的这几个“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尤其是──(投影:“你们”)“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是有意识地强调“你们家里”。大家觉得呢? ⑶在鲁侍萍用局外人的语气追述自己的惨痛经历时,周朴园的表现是怎样的? 明确:舞台说明“苦痛、汗涔涔、喘出一口气、沉思”,此时,周并未认出鲁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是,即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也会让周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感有多深。如果周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呢?

4.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可让学生找出),应是多少年? PPT展示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明确:从鲁大海的年龄看出,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年前。

5.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三十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不是。因为对他们而言,27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周鲁二人都有意无意地将时间提前了三年,而这三年,却正是周鲁二人相恋至深的三年,他们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对此,周朴园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来保留的旧习惯也可以为证;而对于三十年前将鲁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可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有温情的周朴园,有良知的周朴园。

6.既然如此,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了脸呢?分角色朗读下面的语段: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解读方法:(1)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2)探究舞台说明。

明确:当周认出侍萍后,一开始,他很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当周最终确认了这一事实后,他感到有些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接着涌上心头的是恐慌,经过“半晌”的电光石火的思想斗争后,理智占了上风,物质利益成为第一考虑,所以,他忽然严厉地开始质问鲁到这儿来的目的、企图。所以,原先对侍萍的情感已被自私、残酷取代。虽然周的语言对侍萍而言是巨大的伤害,但是非常符合周的身份和心理特征的。如果周和鲁相认、抱头痛哭,那是有违人性发展的,是不可想象的。7.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怎么处理的呢? 电影片断欣赏:电影《雷雨》(孙道临、秦怡主演)从周、鲁相逢到鲁撕毁支票的片断。明确:用金钱,即文中的支票。并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但并没有让她相认。8.“五千块钱的支票”对周、鲁而言,是一个什么概念?请同学们看两句话: “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帐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鲁贵对四凤:(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投影)

明确:根据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两组数据:就周朴园赚的一次昧心财来看,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总收入的七百五十七分之一;就鲁侍萍一月八块钱而言,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她五十二年的收入。

9.通过解决的方式,你对眼前的周朴园有什么看法?

明确:⑴为自己,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的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可以这样说,真实的鲁侍萍的出现,打碎了他心中的虚幻的梦境,让他倍觉震惊。因此,他才会现出他的冷酷的自私的真面目来。(自私、冷酷)⑵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⑶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温情、有良知)

10.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先看作者怎么说?(PPT展示)“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1997年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艺”排演的新版《雷雨》。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2002年6月10日CCTV—10(科教频道)《人物》栏目 连郑榕先生这样杰出的艺术家尚且有这样的体会,更何况我们在座在大家呢?──也许,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来,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个周朴园和鲁侍萍了!这超越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的脸谱化单一模式,表现了生活的深度和厚度。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课后可利用今天学会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测鲁侍萍的内心。也可以凭借今天获得的周朴园印象,再去品析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去完整地创造你心目中的周朴园,写下评论文章。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把握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的作用。2.戏剧主题探讨。教学步骤:

一、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戏剧人物鉴赏方法:PPT ⑴把握戏剧冲突 ⑵揣摩人物语言 ⑶探究舞台说明 第二课时里,我们分析了人物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从周朴园的话中读出了周朴复杂的个性:这是一个既有怀念真情,更是一个虚伪、冷酷、自私专横的人。所以说,语言是人的心声,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上知道一个人的个性。那么,我们这节课就通过鲁侍萍的有关语言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的个性。

二、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3.反复体会其语言表现方式。

①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

——勤劳、无亲无故、辛苦

②(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无奈,又有点迷信 ③(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地撕碎支票)

——有骨气,坚强 ④大概她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母爱

明确: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终于使她逐渐坚强。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地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三、我们还可以从舞台说明来探究人物内心

(一)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二)下面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①鲁侍萍

哦。(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明确:“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②周朴园(惊愕)梅花?

明确:表示他对自己的事情被外人知道而感到惊讶和不安。③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明确:表示他内心疑虑又警觉,显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四、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一)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明确:(PPT)鲁侍萍────—周朴园────—鲁大海 感情纠葛

阶级斗争

(二)上节课,我们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探究了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并说说这一冲突可分几层呢?

明确:鲁侍萍来到周家,与周朴园不期而遇──鲁侍萍的关窗,无锡口音使周朴园感到奇怪追问中认出,突然责问──鲁侍萍控诉周家罪恶──周朴园劝解诉说给支票打发──鲁侍萍撕支票,求见周萍。这场冲突可分三层:相遇──怀疑──相认。

(三)两个矛盾冲突能否缺一?

明确:前半部写了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相认,着重暴露周朴园在家庭生活中的丑恶行径;后半部主要写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相遇,有意揭示周朴园在社会上的罪恶活动。这两个情节将周朴园的伪善、自私、残忍性格表现得相当突出。作者在一个场面内既从私生活领域又从社会斗争角度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四)两个情节的次序能否调换? 明确: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其组成部分是不能随便调换的,调换了就会面目全非,失去神采。作者之所以先安排鲁侍萍和周朴园邂逅相逢而后安排鲁大海与周朴园正面冲突,完全是从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若先安排鲁大海和周朴园正面冲突,侍萍上场时,就没有时机光顾周家的陈设,也不可能与周朴园相认,除了她上场骂几句并拖大海离开外,其他的就难以着笔了。三十年前周朴园始乱终弃的私生活和对侍萍的怀念的情节不交代出来,周朴园的性格的复杂性就不能表现出来,反映生活与人性的深度和广度也就差了。

五、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六、剧本为什么要以雷雨为题? 明确: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七、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多角度解读了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八、作业

1.阅读《雷雨》全文。

十九 窦娥冤(自读)

教学建议一 采用诵读法、鉴赏分析法

课文是《窦娥冤》全剧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由于本文是中国古代戏曲,语言多为元代口语,用典较多,学生阅读理解均有一定的障碍。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在动漫和图画中长大,这样的古代戏剧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在在熟悉戏曲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采用诵读法辅以老师及时的点拨,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的。* 教学过程建议: 1.《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学生对此剧的了解一般仅限于俗语“比窦娥还冤”,而且古代戏曲离我们的时代较远,因此,创设情境,课堂激趣就很重要,可采取多种方法导入,如由选择流行歌曲中有古代戏曲元素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顺势引入相关戏曲知识及作者介绍,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对本课的大量生僻用字和典故,教学时不要局限于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可让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自主学习,参看鉴赏提示、注释,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其中的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3.戏剧是语言的艺术,本文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因而教学中把诵读作为首要环节。在弄清字词,了解剧情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如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重点选读或自由朗读,形式可活泼多样,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切实感受人物心理。同时读背结合,抓住重点曲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仔细体会剧作的情味,为深层探究做好铺垫。

4.本课关键是从“冤”字切入,在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紧扣“冤”字展开教学。教师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握住矛盾冲突,把枯燥的对白和唱词设计成生动紧张的场景,让学生成为剧中的主人公或剧场的观众。

5.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曲词,借助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剧中安排“三桩誓愿”超现实情节的作用。另外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6.如有条件,可阅读《窦娥冤》全剧剧本,观看戏曲《窦娥冤》的影片或音像资料。* 示例:

一、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阅读老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全剧剧情的相关材料。2.学生熟悉课文,理清全剧的情节结构。

二、导入 由《刀马旦》、《唱脸谱》等流行歌曲导入。

三、检查预习1.关于元杂剧。2.生字生词。

四、作者介绍

重点介绍关汉卿性格及艺术成就,创作《窦娥冤》的过程。

五、概括情节

(一)了解全剧剧情,概括情节(先读后议)1.绑赴刑场──指天斥地。绕过后街怕见婆婆。2.婆媳告别。

婆媳见面补叙原委;婆媳离别悲声动地。3.刑场受戮,指天发誓。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4.誓愿应验。

六、赏析悲剧形象

从剧中可看出,窦娥是一个苦命人,是一个遇事能忍则忍的弱女子。这样一个人,一步步被逼上绝路,面临死亡的时候,她的性格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1.诵读 ⑴朗读第一场。指导诵读:感情基调(怨)。

⑵齐读第二场。指导诵读:临刑时,见到唯一的亲人,窦娥的感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悲)⑶分角色朗读第三场。指导诵读:临死前她不是哀叹求饶,而是发誓愿,该用什么语调朗读?(怒)2.讨论

请学生谈一谈:在窦娥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时候。你感受到她的性格有什么发展?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⑴反抗性突出表现在哪里?

⑵老百姓遇到冤屈也会呼天喊地。窦娥的不同是什么? 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表现 应验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 时间越来越长 应验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 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 答应 呵斥 怒喝 态度越来越强烈 ⑶三桩誓愿看似临死前随兴而发。有内在联系吗? ⑷封建社会孝顺媳妇很多,窦娥行为的动人之处是什么? 明确:蔡婆的糊涂是导致窦娥陷于悲剧的一个因素,因此,不得不说窦娥的惨剧蔡婆有责任。窦娥孝顺的特殊性,在于她非但不埋怨,不记恨,生命行将终结时,想得最多的却还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窦娥还央求父亲收留无依无靠的蔡婆,这种以德报怨的孝顺凸现了窦娥的善良无辜。

七、挖掘悲剧根源,探讨主题

窦娥为什么会陷于比海深的冤屈之中?窦娥的悲剧能不能避免?我们为她做一点假设。“假如她„„不会死”,请同学们设想。从具体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状况分析,窦娥的冤在于她太善良而社会环境太恶劣太黑暗(太守昏庸,流氓横行)所以悲剧无法避免。

八、作业

《窦娥冤》之所以深受喜爱,就在于它具有恒久的社会意义。今天,人们依然排演它,如果《窦娥冤》即将上演,请为它写个广告词。

教学建议二:采用点拨法、演出课本剧和比较阅读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窦娥冤》作为自读课文,放在了话剧《雷雨》的后面。自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时既读课文,还要读“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和“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课文章法和语言特色,同时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戏剧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感悟人物形象的悲剧美。但前提是学生要感兴趣,因此本课可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角色饰演,利用课本剧等形式实现情感体验。

2.课堂上,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提问质疑。学生首先谈对课文基本精神的理解;其次,广泛地提问题。尽可能让学生都发言,质疑问难,问题摆出后,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归纳大类再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开讨论,以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最后不断求同弃异,总结提高,这个过程,既是对自读课文的总结过程,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3.职高学生学习基础不太好,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性格开朗,表现欲较强。因此,对于难以把握的人物情感,可利用课本剧形式调动学生主动研究课文,自由组合,截取课本中的片段,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绎作品中人物的悲喜人生。还可利用图片、电影、录音直观展示,获得真切感受。对于本剧独特的语言,通过对不同类型语言的比较,获得对戏曲语言的认识。4.作为元杂剧的扛鼎之作,教学之前需要让学生先了解杂剧的相关知识,因为杂剧知识内容较多较杂,除了重视课前预习外,还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知识利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此外,我们还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脉络通过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示例:

一、导语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二、关汉卿其人

可将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比较:作品数量要多于莎士比亚,并且他使中国的戏剧文学历史比西方提前了二三百年。

结合课后补充读物《一枝花•不伏老》了解关汉卿:多才多艺,活得潇洒,性格倔强,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

三、元杂剧常识

四、结合注释,讨论交流,整体把握课文剧情和结构

五、欣赏精彩剧照,认识作品影响

六、问题探究,研读文本

(一)整体把握 1.三个场面。(找学生概括内容)2.本折线索及感情变化。(冤,怨→悲→恨)3.矛盾冲突(基本主题)把握。

(二)具体赏析

1.讨论: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体现在哪些场面,哪些唱词中?(从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2.品味语言,范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分析第一场面(让学生体会语言所体现出窦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

①在[端正好]中,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窦娥的冤情?这支曲子集中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感情? ②在[滚绣球]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点拨第二场面,为什么要突出窦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4.三桩誓愿的目的何在?

(三)探讨主题 比较阅读以下三种结局,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有人说,原作结尾既对官员绝望,又借官员平反,削弱了批判力度,你觉得呢?

1.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最后洗雪了冤情。

明确:作家主观上虽有局限性。但客观上作品处理得很好。原作并非出现了一个清官,主动查清了案子。窦娥最终依靠鬼魂显灵,使她的冤情在父亲的手里获得了洗雪。这恰恰是对官吏、对社会的绝望,更揭示出社会的黑暗。至于作家说“与天子分忧”、“王家法不使民冤”的颂词,是其时代局限性。从以上分析可见,鬼魂显灵洗冤,既不影响主题的深刻,又符合民族审美心理。

2.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有导演做了改编。他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结束。

明确:浪漫主义的手法凸现了人物的反抗性,加强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震撼力强,主题深刻,但不符合民族善恶果报的审美习惯,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3.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亡。而是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父女重相会”。

明确: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期待,但削弱了主题。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落入了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七、学习关汉卿“躬践排场,面敷粉墨”,演出课本剧。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自己截取课本中的片段,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绎作品中人物的悲喜人生。教室是舞台,同学是观众和评论家,现演现评。

八、作业

1.背诵《滚绣球》。

2.课后阅读田汉的剧作《关汉卿》。附:板书

戏剧常识

一、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除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外,还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体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二、戏剧剧本的构成

戏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三、戏剧剧本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多,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戏剧情节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因此,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戏剧文学,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矛盾。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有它—定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般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开端起着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的作用;发展指矛盾冲突向前发展;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并出现急剧转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中心思想都得到充分的表现;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介绍时代背景、人物来历和剧情发展的原因;结尾之后还有尾声,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提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在戏剧文学中,故事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因此,戏剧的语言既要有高度的个性和充分的表现力,还要精练有力,简洁清晰,便于激发人们的想像,同时还应生动,字字句句都能打动观众的心弦,引起共鸣。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四、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应该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物性格要按照矛盾冲突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明朗化,以显示其个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矛盾冲突又要以塑造人物个性、人物性格特征来表现和发展,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五、戏剧的语言

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六、戏剧的分类

1.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2.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正剧,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思想变化的戏剧。)3.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4.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5.按照演出场合,可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即兴演讲

一、即兴演讲及点评

二、即兴演讲基本知识讲解

(一)即兴演讲是生活、工作、学习中使用非常普遍的口语交际手段。是对眼前的人、事、物、情、理等有所感触而临时所做的演讲。

根据其选择的自由度可将其分为生活即兴演讲和赛场即兴演讲两种。

(二)即兴演讲技巧

1、认真审题,理清思路

由于即兴演讲审题时间短,容易犯偏离主题、不得要领、见解平庸的错误,因此认真审题要从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出发,充分调动起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定一个新颖独特的议论角度,据此提出一个紧扣实质、揭示要害的主题。确立主题后,为了使演讲不至于断断续续,有一个完整而流畅的结构,演讲者应理清思路,确立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这也就是说即兴演讲的“备思路”。我们不能像有稿件演讲那样准备充分,但是我们可以从思路上来准备。

如:“关于青春”的主题演讲

先确立主题:珍惜青春

思路:可以是先横向后纵向的方式

开头用排比句或名人名言道出青春的美好——提出珍惜青春的主题旨——列举出当今种种虚度浪费青春的现象并分析原因——回到主旨,照应题目,进一步强调。这样思路清晰了,语言就可以断时间组织准备好了。

如:生活即兴演讲,某人应邀参加某项活动,发言可采用这样的思路:谈谈自己的总体感受——以活动实例加以分析说明——再指出缺憾之处并简要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或者希望。

2、选取典型材料,充实内容

①首先要调动头脑中贮存的信息材料并进行选择,选有典型性、有说服力的材料。这些包括一些故事、个人经历、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古代典籍等,用这些材料论证你确立的主题,充实演讲内容,在语言上也能使演讲有说服力,增加文采。

②即席取材。即兴演讲除了调动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外还应体现演讲的即席性,即注意现场情况,把眼前的人和事纳入到演讲中。如果能讲出听众的切身感受,易于被听众接受,演讲就有说服力。

即席取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a借题发挥导入话题。即兴演讲的开场白可以利用此时此地的一些特殊事物,例如人名、地名、季节、天气、景物、气氛等引发联想导入主题,会使听众觉得风趣、别致,显得生动活泼。

b、以现场的人和事为论据,例如现场听众的职业特点、现场名人的事迹等都是典型的素材。

c、语重心长亲近听众。演讲过程经常站在听众的立场讲话,使听众成为自己的同盟军。例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都是以“我们”为人称来讲话,“我们”指“到会的一千多青年”,与“你们”——卑鄙的反动派、现场的特务们形成对立,使听众自然地站在了演讲者一边。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短小精悍,结构简单。

即兴演讲一般只有几分钟,因此要降低冗余度,言之有物,有信息密集度,并且能以亲切生动的表达引起听众的兴趣。简单的结构利于快速打好腹稿,控制思路,做到条理清晰、主题突出。

4、言简意赅,生动实在

由于 即兴演讲要求时间短、内容精,思想深、内涵丰,这就要求演讲者语言准确精练、不说废话,不过分铺张渲染,在通俗流畅的基础上讲究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做到言简意赅、讲解透彻。另外观点要实事求是,语言要尽量生动,才能引起听众兴趣,达到演讲的效果。

三、准备材料,课堂学生进行即兴演讲练习,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促进学生演讲能力的提高。

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历史上第一为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一个非常糟糕的贫民窟里,凡是在这里出生的孩子,很少人能够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例外。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而且还当选了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他只说了一个大家都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这人是罗尔斯在读小学时的一位老师。

原来,罗尔斯读小学的时候,皮尔•保罗是他的老师。那是1961年,正值美国流行嬉皮士的年代,可皮尔•保罗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乱学校的黑板。有一次,当罗尔斯从教室窗台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这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班主任皮尔•伯罗竟然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罗杰•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他。从那天开始,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时时刻刻在他的心中飘荡。在此后的40多年时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终于,在51岁那年,罗杰•罗尔斯真的成为纽约州的州长!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难以忘怀的人物、激荡灵魂的话语、刻骨铭心的时刻,这些往往构成命运的转折点。这其中不排除一些偶然因素,但充满爱意的鼓励会使一个人扬起希望的风帆是确定无疑的。)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电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是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腊兰?!”这位朋友惊呆了。而当那位隐士知道这个结果时,惊呆的人又多了一个,他不无感慨地说:“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的价值了。”

坦言失败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才26岁,学历只是小学文化,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时间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当时颇有名气。但是,名气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除原班学生外,慕名而来听课的学生很多。面对台下满堂坐着的渴盼知识的学子,这位大作家竟整整呆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而原先准备好的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地10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的时间还早呢!但他没有天南地北地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害怕了。”

于是,这老实可爱的“坦言失败”,引得全堂爆发出一阵善意的欢笑„„胡适知道后,评价这次课时,对沈从文的坦言与直率,认为是“成功”了!

(坦言失败,就意味着由失败引起的心理压力已被解除。就意味着更大的成功在向你招手!)

十种最有意思的中国人

最苦恼的中国人是贪官太太。她不敢大把花钱,怕露富;怕领导找老公谈话,特别是纪检、检察院的人;如果老公有几天突然不回家,她就会发疯。她的梦想是,带着钱去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一切从零开始。

最傻冒的中国人是球迷。中国的球迷傻得让你觉得再可怜他们,自己也会变成一个傻子。钱也出了,泪也流了,时间也花了,二十多年来,中国足球却一点进步也没有。

最有钱的中国人是孩子。说起来没人相信,中国人中最有钱的是孩子。在他们父辈眼里,轻易地花掉十块钱就有犯罪的感觉。可如果把一张十元大票放在一个孩子面前,他的眼神是不屑一顾。

最失落的中国人是作家。二十年前,如果有幸戴上一顶作家的帽子,就有着特别的意义,他可以名利兼收。但现在谁要是还敢说自己是个作家,就要有点勇气。现在的作家等同于作者或者“写手“,卖文为生。

最轻松的中国人是弱智者。现在只有弱智者,生活才是真正轻松的。他们的人生目标很小,他们的欲望就更小,只要食能果腹,衣能避寒,生活就美满了。

最无聊的中国人是娱记。以前报纸管得死,个人发挥的地方不多,但是报刊的变革,却是从娱乐版面开始的,并且培养了无聊的娱乐记者。有人称娱记是满足市民口味的厨师,你想看什么,他就为你做什么。

最得意的中国人是大款。不愁金钱,不愁女人,不愁社会地位。无论大款的过去是不是脏,今天的得意是肯定无疑的。现在大款们最怕的是莫名的变革,比如突然规定把财产交出来,或叫个“小姐“就罚个倾家荡产等,这对大款来说是要命的。

最伤感的中国人是三十岁还未嫁的女人。现在不仅面临婚姻苦恼,还面临着生存危机,因为比她们年轻的女孩已经开始抢她们的饭碗了。女人不容易接受已经老了的事实,或很难也很痛苦地去接受这个事实。

最可怜的中国人是农民。其实山村乡民的智商并不比城里人低,其精明程度绝对让人佩服。可他们却只能为一个年薪?只有一百多元的村长的职位而争斗。中国的农民一生下来就有了一种特殊的身份,为了抛弃这个身份,他们甚至要花去一生的精力。

最倒霉的中国人是股民。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说,中国的股市是大户的金矿,散户的坟场。话虽偏激,但中国的股市却有一种赌场的味道,一群穷人和几富人去赌,谁输谁赢当然是不用细想了。

什么才叫快乐

对我五岁的儿子说:“你看喏,这是你爸爸当年赚钱买来的。”

我心里暖暖的,无法言说。

我判断这个感觉,不是痛快,而是快乐。我现在,经常把痛快和快乐混淆了。

有位朋友发财了,买了宝马,置了豪宅,娶了漂亮的老婆,受到了别人的尊重。他把车开到江滨大道上,路那么宽,人那么少,前面视野极好,他让我过过车瘾,那车真是好,油门一点,车似乎飞起来了。

我说好痛快啊。

朋友说,对啊,对啊,这车开起来就是痛快。但是,痛快是快乐吗?

朋友说,十年前,他到城里的时候,每月赚200元钱,没钱买衣裤,秋风瑟瑟的时候,他还穿着夏装,别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他。

他说,那时他就发誓,以后一定要赚很多钱,让别人刮目相看。现在,他驾着宝马车,在车流里穿行,车窗外,有送水工、有民工„„他的车无论开到哪里,都会有人朝他打量,他说那感觉真是痛快。

他还是没有说这是快乐。

痛快和快乐,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嗓子干渴冒烟的时候,你拿到了一瓶冰汽水,仰脖饮下,那冰冰润润的感觉,从舌头一直爽到肠胃,那叫痛快。假如你是一个流浪汉,心里一直盼着能在夏天喝到一瓶汽水,有一天,你终于赚足了钱,买了一瓶。你握在手里,看着,体会着,然后慢慢旋开瓶盖品尝着,一口一口,你的鼻息间有汽水的香味,你的胃开始幸福的痉挛,你不舍得一口就这么喝下„„那才叫快乐。

快乐真的可遇不可求。找痛快容易,找快乐难。痛快用钱可以买来,而快乐就难了。

现在,朋友仍然有我一样的烦恼:年华老去,身心疲惫,人事沉浮,人生无常,苦多乐少。但是,他的痛快比我多,花钱的痛快,仗钱让别人为他服务的痛快,开着高档车风驰电掣的痛快。我的痛快少,但我心如止水。

什么才叫快乐?我无法定义,但我可以说个故事。

二十年前,我在暑假里帮同学的父亲收芦笋,赚了20元钱,那是我人生中赚的第一笔钱。我花了其中十五元钱买了一块台板玻璃,盖在了家中的破桌上,这样我就有了一张写字台了。剩下的五元钱,交给母亲,买了一块猪肉,我们家已经许多天没有钱买肉吃了,我到现在还记得那猪肉的味道和全家人当时的表情。

现在,我赚了5万、10万„„但这些钱,都没有了故事,远远没有当年那20元钱所带给我的那么多。

还有那块玻璃台板,已经搬了许多次家,那台板仍然被父母好好保护着,现在压在了父亲的书桌上。母亲总是

学会沉默和弯腰

◎不说话

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本来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因此,你认为不必对全世界喊话。

却也有时候,你被最爱的人误解,你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沉默。

生命中往往有连舒伯特都无言以对的时刻,毕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特别清楚,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真正的是与非。

那么,不想说话,就不说吧。在多说无益的时候,也许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

◎弯腰

和别人发生意见上的分歧,甚至造成言语上的冲突,所以你闷闷不乐,因为你觉得都是别人恶意。

别再耿耿于怀了,回家去擦地板吧。拿一块抹布,弯下腰,双膝着地,把你面前这块地板的每个角落来回擦拭干净。然后,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场冲突中所说的每一句话。现在,你发现自己其实也有不对的地方了,是不是?你渐渐心平气和了,是不是?

有时候你必须学习弯腰,因为这个动作可以让你谦卑。劳动身体的同时,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情。而且,你还拥有了一块光洁的地板呢。这是你的第二个收获。

再傻不过了

五年前,他说爱我。我却说:“不,我还没有被爱的资本呢?”他惊愕,我惭愧。被人爱是女孩子的骄傲。可我懂的太少,无法和他争论国际风云、国家兴衰,听不懂他讲世界名画、古典音乐。还是别让心中最敬佩的人失望吧。这太幼稚了吧?我真是再傻不过了。

四年前,他做实验烫伤了手,从那以后,每次见到他,我都偷偷地查看他的手,可嘴上却说:“你看诺贝尔„„”他踢足球撞伤了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愿看足球赛了,可嘴上却说:“足球,是勇士的运动。”他在校乒乓赛中名落孙山,觉得很难堪,我却说:“男子汉嘛,要有输得起的气魄。”我猜想,我如此知书达理,他一定会爱我,可他再也不提此事,大概怨我再傻不过了。

三年前,当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世界通史》,《中国通史》,当我细心地倾听美术系列讲座,当我也能笨拙地弹起吉他时,我多么希望能在他面前炫耀一下儿啊!此时却接到了他北京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的捷报夹着一张一等三好生的证书。我好不羞愧!我的这点小小的进步何足挂齿,我的院级三好生的证书又怎能拿给他看呢!他会认为我可笑吧?真是再傻不过了。

两年前,他考上研究生的喜讯使我高兴得连喝3瓶汽水,腹痛了一天;他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常使我夜不能寐;他喜欢的英文书,我连夜抄写„„但是,当他突然吻了我一下儿时,我却气愤地喊:“没有经过我的允许,你有什么权力?!”事过之后,我后悔,那本该是多么含情脉脉的一瞬,那是我梦寐以求的一瞬啊!谁还会再吻自尊心这样强的女孩子呢?我真是再傻不过了。

不久前,他要出国去读博士了。我再也不能那样“坚强”、那样“豁达”了,我伤心,他腿受伤时,我不该把眼泪擦干;他手烫伤时,与其我独自彻夜难眠,还不如床边陪伴;我精心练习的吉他曲,早该弹给他听;他吻我时,我应该回报他„„这无数的遣憾,使我怆然泪下。“我只想告诉你,这5年,我真是再傻不过了。”他却说:“我真希望我有资格说‘我爱你’,也许在我回国的时候。唉,我也够傻的,只有傻子才肯等我了。

我泪流满面地回答了他:“我再傻不过了。”

热点、焦点问题讨论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增长低就业)(2)、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3)、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

(4)、分配派遣中的某些障碍

2、对策

(1)、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2)、加强对大学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档案管理“一条龙”服务(3)、加强对失业高校毕业生的管理和服务(4)、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

二、典型事迹讨论

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他将两名落水少年推向生的彼岸,自己却消逝在水塘中。

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级历史一班班长,一名“80后”大学生,22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2006年7月21日那一天。

他的英勇事迹在三湘大地被人们广为传颂。团湖南省委追授李春华同学为“舍己救人好青年”。

演讲主题

一、励志主题:

有关格言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 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二、自信主题有关格言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

——雨

不管我们踩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

——布莱希特

地狱中最炽热的地方是为那些在伟大精神考验中保持中立的人准备的。——但

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拿破仑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大仲马

三、面对逆境有关格言

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

——德谟克里特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莎士比亚

怜悯是一个人遭受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亚里士多德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爱默生

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

——拜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

逆运不就是性格的试金石吗?

——巴尔扎克

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

——夏

顺境使我们的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

——休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的价值。

——赫胥黎

通知

(一)通知的概念和特点

通知是批准下级机关及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等所使用的公文,它是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其主要特点: 1.使用的广泛性

使用通知的机关单位最为广泛,不受发文机关级别高低限制;通知的内容广泛,上到传达中央重要方针政策,下至反映基层单位的日常行政工作,都可以用通知。2.写作的灵活性

通知的写作自由灵活,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发表重要指示的长篇,又可以是转发文件的短文,有的只一两句话;既可内部发文,又可公开张贴。有时写的是一件事,有的则是几个问题。语气平缓,相对灵活。3.受文对象的确指性

通知一般是针对具体单位或人员来发文,受文对象确指性极强。

(二)通知的种类和写法

根据通知的内容及作用,通常把通知分为四类:知照性通知、指示性通知、事项性通知、批示性通知。

不论哪种类型的通知,其结构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和成文日期几部分。通知的标题。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市旅游局关于成立××饭店建设指挥部的通知》;二是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旅行社经营价格管理的紧急通知》;三是只写文种《通知》,这种形式常见于基层单位所发的事务性的通知或一般性会议通知。

有些特殊情况下的通知,在标题中应写明性质,在“通知”前加上说明性词语,如“紧急通知”,“补充通知”等。

通知的正文,因种类不同而写法不同。1.知照性通知

这类通知可分为两种:(1)向下属机关告知仅需知道而不需要直接执行或办理的事项,如成立、调整、或撤销机构、启用或作废某单位印章等,只起通报情况作用。如例文一。(2)要求下级办理的一般性事项,如布置一般工作、印发工作提纲、任免和聘用干部等。如例文二。

这种通知内容比较简单、写法直截了当。一般正文开头写明印发通知的依据,正文主体把通知事项的主要内容写清楚;正文的结尾可用“特此通知”,也可不用结束语。例文一

关于××、×××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各区县旅游局、市属各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机关各处(室): 根据工作需要,经局党委研究决定:

××同志任企管处处长,免去其办公室主任职务; ×××同志任××旅游公司总经理。

中共×市旅游局党委(印章)

2002年5月10日 例文二

国务院关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列入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序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任务和开展工作的需要,国务院决定该委员会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国务院

1994年1月5日 特别提醒

这类通知中有的须抄发给不相隶属的机关或单位(部门),如启用或作废某单位的印章,就要抄送给工作关系较密切的不相隶属单位,以便于工作联系和共同防止出现问题。2.事项性通知

事项性通知是指为要求下级机关办理的事项而发出的通知。一般常用的有三种:会议通知、学习通知、处理具体事务的通知。(1)会议通知

各级领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召开的不宜用电话和其他形式通知的重要会议,事先要用正式文件通知。

会议通知要写得具体。一般都必须交代召开会议的机关或单位(部门),会议的起止时间、地点,会议名称、基本内容,参加会议的人员以及报到时间、地点等。

根据会议任务、规模等情况的需要,有些会议通知还要写清其它有关内容。例如,属于表彰先进的会议要交待评选的范围、评选条件、评选方法、名额分配等有关事项;有的座谈会、讨论会,须写清要求参加会议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和材料准备工作;有的会议要求提交参加会议人员名单。如果参加会议人员距离较远的,要求预先告知乘坐的交通工具及车次(航班)等,见例文三。例文三

关于召开涉外饭店星级评定工作会议的通知

各地市旅游局、省涉外星级饭店评审委员会委员:

兹定于×月×日在××市召开全省涉外星级饭店评定工作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传达全国涉外星级饭店评定工作会议精神; 2.讨论全省涉外星级饭店现状,表彰优秀饭店;

3.布置明年评审工作。着重研究如何用星级饭店评审,复审等手段促进饭店管理与服务跃上新台阶问题。

二、参加人员

各地市州旅游局领导,省内各主要涉外饭店负责人,评审委员会各委员,旅游公司、旅游车队负责人列席。

三、报到时间和地点

与会人员务必于×月×日12:00前到××市×路××饭店二楼一号会议室报到。(联系人:××

电话:87642517)

四、食宿费及其他

与会人员会议期间食宿由旅游局承担,其他费用自己解决。

××省旅游局(盖章)

××××年×月×日 (2)学习通知

上级机关对下级单位安排部署学习任务,如通知学习上级某个文件、报刊某篇文章和先进典型事迹等。撰写这类通知要重点写清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点和精神实质;还有安排学习的时间、方法、步骤,明确学习的组织领导等,如例文四。例文四

××省旅游局机关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 局内各处室、单位: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是保证全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为了组织好我局干部职工对十六大精神的学习,用十六大精神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

各处室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单位一把手要率先垂范,一方面带头学懂弄通,一方面组织好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要一部分一部分地钻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搞清,真正吃透文件精神实质,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

二、学习要抓住主题,突出重点。(略)

三、学习要联系实际、推动工作。(略)

四、学习方法和时间要求。学习方法采取举办培训班、个人自学与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要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略)

盖章

×××年×月×日(3)处理具体事务通知

指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具体办公部门处理日常各种事务所发出的通知。一般用于催促下级单位或部门报送工作计划、总结、典型材料、有关会议记录、统计报表,告诉某项经费开支范围,要求上缴某种款项,变更作息时间等情况。这种通知所涉及事项都比较具体,因此文件要写得简短、明了,一般主要交代要办什么事、什么时间办、怎样办以及需要提醒注意的事情。见例文五。例文五

×

×

局××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关于××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补充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高等学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根据教育科研的需要,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决定自2003年10月起开始××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补充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申报,市里不再下发课题指南。可以按照《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课题指南》的精神,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与当地实际,设计申报具体课题。

二、全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补充课题项的指导思想:略

三、申报全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要着眼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鼓励大胆探索,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应用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力避低水平重复研究。(略)

四、申报程度和要求(略)

五、申报受理工作自2003年10月21日始,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受理申报的截止日期为2003年12月15日。

六、课题申报

1.课题类别(略)2.申请人条件(略)3.申请书填写要求(略)

七、费用(略)

××市教育局(盖章)

××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盖章)

2003年10月10日 3.指示性通知 是上级机关对下级单位部署工作、下达任务、做出规定的通知。具有较强的指令性和约束力。因此,制发指示性通知,必须是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又要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见例文六、例文七。例文六

关于重申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同志草拟、签批文件一律用钢笔或毛笔的通知 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目前我市存入的文书档案中,大量文件由于起草、签批时使用铅笔、圆珠笔、红墨水笔和复写纸,凡30年以上的,现已全部发生字迹褪化,有的已模糊不清,给用户查考带来极大困难,如修复将需一大笔经费。为了保证文书档案的长期保管和提供利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办发19879号)中关于“草拟和签批公文应使用钢笔或毛笔”的要求,现对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同志草拟、审改、签批文件用笔作如下通知:

一、各级党政机关起草文件(包括领导同志讲话稿、会议记录等)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并使用标准汉字,不要随意乱造简体字。

二、各级领导同志审改、签批文件时,一律使用钢笔或毛笔书写。

三、凡不按规定起草、审改、签批的文件,应重新书写、签批。秘书工作人员和文档部门要严格把关,如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应将文件退还起草单位和签批的领导同志,待作技术处理后再行存档。

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盖章)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盖章)

××××年×月×日

由例文六可知,指示性通知一般没有附件,全文都是指示内容。正文一般由通知原由、通知内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1)通知原由。主要先写清制发通知的原由,包括摆依据、讲背景、论意义,说明为什么要办某种事项。要求概括精练、简洁明确、理由充分。写完原由后紧接着用“为此,特作如下通知”、“特通知如下”等承启用语,转入通知内容。如事属紧急,可在通知之前加上“紧急”二字。

(2)通知内容。要写清向下级部署的具体工作任务及如何开展有关工作的批示、要求。(3)执行要求。是通知正文的结尾,要求简明有力,针对性强。一般常用的结尾有:“以上,请认真贯彻执行”、“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紧贯彻落实”、“望转告所属,遵照办理”等;也有的进一步提出“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和经验,请及时反馈”或“请将贯彻执行情况于×月×日上报”等具体要求。例文七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

近期,各地陆续反映了一些增值税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经研究,现将有些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考虑到金银首饰以旧换新业务的特殊情况,对金银首饰以旧换新业务,可以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全部价款征收增值税。

二、骨粉、鱼粉按照“饲料”征收增值税。略 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紧贯彻落实。

部(盖章)

国家税务总局(盖章)

××××年×××月×日 4.批示性通知

批示性通知主要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报告”“意见”,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印发本机关的“工作计划”、“制度”、“办法”、“会议纪要”、“领导讲话”或其他文件、材料,颁发“条例”“规定”等。这类通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批语部分,即通知的正文;二是附件部分,即批转或转发、印发的文件或材料。附件已在公文的标题中写清楚,一般不必在正文的后面再按“附件”标注它们的名称了。批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包括发文的原由、对附件的评价、有关意见和要求几层意思。见例文八、例文九。例文八

国务院批转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国家计委、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关于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关于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的意见》(略)

××××年×月×日(印章)例文九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原则同意公安部拟定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附件:《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略)

第二篇: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中等职业学校授课教案

授课人:金晓难 课 程:语文(基础模块下)

二〇一三年二月

第一单元 阅读与欣赏

一、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 读)

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板书设计:

年龄 “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回忆自己,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照顾、治疗、鼓励“我”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去世多年

三、深析课文

(一)介绍作者

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 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板书设计:

“我” 母亲

感激、怀念、愧疚 关心、鼓励(身体和精神)

(二)重点句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教学环节二:作业指导 单音节词语(一个字的词语)吃、喝、洗、敷、熏、灸、逛

二、善良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善良过时了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错划为右派,然后被被迫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可是他在一场场的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他就是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著有多篇小说 和多部散文集,作品被翻译为多国文字流传国外。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一篇讴歌善良、抨击凶恶的议论性散文《善良》。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一)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见课文导读)

(二)难解词句讲析。

教师指导:请大家用笔勾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先动动脑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然后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重点句:

2段“一味善良的不足恃”、4段等、12段等。

三、深析课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标记自然段落、思考每段意义、怎样归纳在一起? 第一部分(1—2)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树立批驳的靶子

第二部分(3—4)批驳靶子,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对待一切。

第三部分(5—7)善良的作用与力量。第四部分(8—11)什么是善良,善良的内涵。第五部分(12)观点,我喜欢善良。板书设计(略)

(二)重点探究,分析理解

1、本文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深入挖掘两个寓言故事? 作者从两个有关善良的传统故事切入话题,这样不仅能获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这样切入,使自己的观点和看 法不突兀,有说服力,这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从逆向的角度使人们认识到施与善良的必要性,为下文的论述做了准备。

2、在文中找出“善良”和“凶恶”作对比的段落。① 第5自然段:

凶恶 善良 强大 稚弱 毫不犹豫 不设防 无所不为 有所不为 武器多 武器少 作用:取材于生活,让人产生共鸣。②第8自然段

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见解独到,醒人耳目。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悟出的哲理,它能帮助人们解开心中的郁结,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

教学环节二:作业指导

一、词语含义

二、排比句

什么是排比句?有什么效果?写排比句。

三、归纳善良的内涵。

四、寻找“善良”与“凶恶”对比论证的段落,有什么表达效果?(增强论证说服力)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九周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般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天下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 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气的灵性所折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

3.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三、拓展阅历,升华情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界“中的内容。

2.全般交流:“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回有这样的发现。

3.请全班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教学后记: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游乐恢复健康的可能。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3.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一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19、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篇章读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轻声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知道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择自己下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的好。

2.联系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浓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请你们联系背诵。

3.积累名言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后记:

第十周

20*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4.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课题 :20*花的勇气

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师生共同质疑问难。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 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教学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投影出示:

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B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C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8、《永生的眼睛》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选自9 0年代的美国琳达·里弗斯登在《医学杂志》上的散文《眼睛》,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记叙了琳达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将她的眼睛角膜捐赠给了盲人,琳达感到不理解,在父亲的劝慰下,她的态度有了转变,而且在父亲与世长辞后,亲自捐献了父亲的眼睛角膜,14岁的温迪为外公的举动而感到骄傲,并决定自己死后也要捐赠眼角膜,课文赞扬了为别人的健康、幸福而无私献身的崇高精神。学生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已经初步感受到器官移植的重要性,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一定能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给学生以高尚情操的熏陶、高尚行为的指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及句子。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为别人的健康、幸福而无私献身的崇高精神。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

设疑自探:

(一)、导入新课:你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出示资料)

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一定会被文中人物的精神所感动。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认识方法及个别生词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检查字词读音掌握情况。

解疑合探:

(三)、研读品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琳达的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

2、各自默读思考,跟小组成员交流。

3、小组发表意见,教师帮助进行归纳,板书。父亲、母亲——捐赠角膜 温迪——准备捐赠角膜

4、边读边画出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和段落,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旁边做批注。

5、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1)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大屏幕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你从父亲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b.大屏幕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吧,语速要慢。(2)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温迪的可爱,读出我的信任。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大屏幕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质疑再探:

师: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现在你可以说说课文题目为什么是“永生的眼睛”?(因为不仅父母、温迪的眼睛角膜让盲人重见光明,而且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也相传下来了)

7、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拓展延伸:

(四)交流感想:读过完整的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五):布置作业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四、资料袋

人体器官捐献分为活体器官捐献和尸体器官捐献,就当前形式而言,活体器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尸体器官捐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最大限度的起到治疗疾病、挽救生命的神奇效果。人类器官移植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成熟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全球器官移植技术的作用正日益重要,已成为治疗那些已不能用其他疗法治愈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惟一有效方法。据全球移植中心名录统计,迄今已有70多万名身患不治之症的患者,通过肾脏、肝脏、心脏、骨髓等移植,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其中肾移植存活最长达37年,肝脏移植存活最长达30年。据相关资料估计,全球有盲人4600万,其中中国700万,如果有足够的角膜,3000万人可以走出黑暗。而角膜可说是取之不尽的,因为即使八九十岁老人捐的角膜,还可以供另一个人用上几十年。可惜这个“如果”目前还成不了事实,角膜严重缺乏。这是一则感人的消息:2001年6月一个悲惨的凌晨,广州一位女士在下班回家途中被歹徒割断喉管。在被送到医院的手术台时,伤者已经处于弥留状态。由于喉部受伤不能说话,她只好挣扎着比划,让护士拿来纸、笔,歪歪斜斜地写下遗嘱:“老公,好好照顾女儿,我不行了,把我的器官献给别人。”而这位缝合了上千针,在垂危之际还想到将器官捐献给他人的伤者原来是一位普通的打工妹!

死后捐献器官开始成为许多人遗嘱中的一项内容。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革命,是精神的飞跃。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项影响他人一生的决定,当这一抉择到来时,是庄严而神圣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要点分析:

这一单元有三篇课文,分别是《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十五课《鸟语》让学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了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十六课《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感人的场面。

十七课《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它们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鸟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治()催()碌()预()冶()摧()绿()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2)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

(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一)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① 引读第10自然段。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练习背诵。

四、总结课文。

鸟语让我们遐想,鸟语让我们快乐;感谢大自然,让我们找到了又一个“知音”,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五、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六、板书设计:

鸟语

接近交谈

鸟语 倾听 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教学反思: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天鹅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复述天鹅破冰的场面。

2、有感情的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看到《天鹅》,我们不禁会联想到那只可爱的丑小鸭?想起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天鹅的故事》不是一个童话故事,而是一个很真实、动人的故事。

二、自学质疑

1、提出自学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思考:课文讲述了在()情况下,()带领()去()结果()的故事?

(3)在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在交流时提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点拨新授。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自己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字。(2)学生交流,梳理课文

板书:老天鹅

破冰

众天鹅

说明:通过自读课文,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读着课文,那一幕幕情景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次次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从心底里感觉到天鹅们的那种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这样一个有关天鹅的故事,是俄罗斯老人斯杰潘讲给“我”听的。再读一读,看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写“我”结识了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并到他家作客。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写斯杰潘老人向“我”讲述一群天鹅破冰觅食的故事。

第二部分,我们又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它分为四层: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叙述了事情的起因。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叙述了由于湖面结冰,无法捕食,所以天鹅们在讨论生存大计。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层,叙述了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其他天鹅在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也加入了破冰工作,最后取得了破冰的成功。这是故事的继续发展和高潮部分。第八自然段为第四层,这是故事的尾声,写了斯杰潘老人被刚才的情景感染了,对天鹅产生了喜爱和敬佩之情。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四、复述

1、课文5、6、7小节生动地再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就像我读了这篇课文迫切地想介绍给同学们一样,你们也一定想告诉别人。下面我们分小组练习复述。

2、指名复述。

五、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朗读体验,品词品句。

(一)体会第一次叫声。

1、师: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听风声)。

(1)理解“北风呼啸”,书空“啸”。(2)积累描写寒风的词语。

2、寒潮降临,北风呼啸,天鹅的表现怎样?

3、出示:(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克鲁—克哩!”地啼叫着。)

4、指导朗读。

说明:通过观看媒体,启发学生朗读感悟,思考想象,感受严寒给毫无准备的天鹅带来的绝望。

(二)体会第二次叫声。、小组读课文,划出老天鹅与众天鹅的表现。

“~~~~”划出老天鹅怎么做的词。“____”划出众天鹅怎么做的词。

2、交流:

(1)出示第3节课文内容。A 齐读 B 比较句子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C(理解“胸脯”)(板书:勇敢)D 结果怎样?

E 齐读句子(只听得“咯吱”——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理解“窟窿”)(2)众天鹅怎么做?(理解“怔住”)、这时众天鹅发出了怎样的叫声?(1)出示:(湖面上传来阵阵“克鲁—克哩—克哩”的叫声,)

(2)自己读?(3)师生互读。(4)齐读。

说明:通过比较句子,抓住关键语言,“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让学生反复朗读并亲自体验,使朗读理解紧密结合。

(三)体会第三次叫声

1、(板书:团结)导读,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所有的—

2、此时,天鹅的叫声怎么样?

3、出示:(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天鹅们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

4、自己读。

5、指名读。

6、齐读。

7、出示:(天鹅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好像在说:“。”)(板书:脱险)

8、积累几个描写和风的词语

说明:利用本课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促成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四)整体朗读三次叫声。

(五)齐读课文,说说感动的语句。

三、拓展说话

你想对老天鹅、众天鹅分别说些什么?

说明:拓展说话练习,使学生从课文到自我,从内容到情感,从语言到审美全方位地提高。

四、总结:

《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五、布置作业: 复述天鹅破冰过程。板书设计: 天鹅的故事

一(1)讲“我”……做客。

起因 冰封湖面

二(2-8)讲天鹅的故事。

经过 腾空而起 扑打冰面

齐心协力 合力破冰

结果 感动老人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利用课文进行复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为深化课意的切入点。为了让学生因理解而“叫”,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语言,让学生通过观看媒体、句子比较、亲自体验等方式,使朗读、感悟贯穿整个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生命的壮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 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蚁国英雄

3、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字词。

抽读生字卡:链

学生读。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 蚁群被围 抱团突围 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五、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语。

二、复述故事大意。

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 老少分类 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 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 猎人惊呆

三、研读课文,感知“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③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③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再次指导朗读课文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

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

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总结全文

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五、布置作业

1、组词。

蚂()怜()具()弃()妈()玲()俱()奔()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 于献 身

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查找,主动阅读,主动思考。

习作五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篇作文,板书:习作五。

二、学习“习作要求”。

1、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2、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三、学习例文。

1、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

2、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5、那么,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的作业:你们选好一处的一两种植物,确定观察的要点、作用,你们有收获了吗?

四、练习习作。

1、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五、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3、积累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4、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节目主持人。

6、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大家都喜欢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则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猜一蔬菜名)。

(2)词典上是怎么解释的呢?打开书来读一读。(3)讲的都是辣椒,谜语的谜面在表述上有什么特点呢?(3)小结:表述间接、语言简炼、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而词典中的解释,表述是定义性的,严谨、科学、全面。

2、教学第二部分

(1)了解了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有没有兴趣自己也业创作一首谜语呢!(2)出示:电脑、台灯、藕、闹钟、电视机、茄子、鞋子、钢笔、足球、复读机,你最喜欢哪一种物品?

(3)这种物品有什么特点?它像什么?(4)自己试着创作一则谜语。(5)互相交流、互相猜。

3、教学第三部分

(1)把自己创作的谜语给爸爸妈妈猜一猜。

(2)老师这儿也有几则谜语是自己创作的,你们来猜一猜。(3)你们还能创作谜语吗?互相说,互相猜。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自己借助字典把八个词语的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全班齐读词语。

3、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互相交流交流。

4、读了这八个词语,你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八个词语。

5、这儿还有一篇《古今贤文》,仍然把字音读准。自读,指名读。看了图,你弄懂《古今贤文》说的意思了吗?

6、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

7、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古今贤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要求。(3)总结:这三个字书写时,要注意其中左右或上下呼应的笔画都要向中心聚,同时纵向笔画要挺直。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1)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提示话题。(2)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指名读本课说话要求。

(4)师小结归纳要求:a、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B、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c、当众演一演。

2、指导

(1)联系生活经验,或播放倪萍、崔永元主持节目的片断,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2)指名读。

(3)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三要说好应变的话。

(4)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5)指名说。

(6)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3、练习。

(1)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指出不足。针对不足,再次表演。(4)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下载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潘兰林第五单元单元要点 一、 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静女》教案

    《静女》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3.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了解诗......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资料 二十一 唐诗二首 2琵琶行 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2.赏析本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感悟美、欣......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梦和泪》教案

    《梦和泪》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裁剪特......

    201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201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0、故宫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教案

    用心 专心 尽心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5 鸟语 ★ 一、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