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5 06:3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将相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就改等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

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准备】

1、查资料了解战国的历史。

2、教师准备课文“负荆请罪”相关句子。【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一定想知道些什么?这“将”和“相”分别指谁呢?(板书:将 相)简单介绍两位。

2、一个文官和武官一定发生了许多故事,“和”是什么意思?既然说他们和好,那么就意味着之前一定有过——不和,这篇文章就是讲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

1、看课文中有没有一段文字直接写了他们不和?带着问题快速自读课文,要求找出相关语句。

2、引出后面廉颇说的话。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师: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嫉妒„„)廉颇嫉妒蔺相如官位比他高!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廉颇说这话时的神态不满的样子,让我们模仿着把廉颇那种不服气的感觉读出来

3、廉颇说到了一个字“嘴”,认为蔺相如是在耍嘴皮子,你们觉得廉颇的话有道理吗?不对,靠什么?(不着急回答)

三、细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3.指名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

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5)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 第二课时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2)欣赏“负荆请罪”动画故事。

(3)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4)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

(5)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板书设计】

将 相 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不和——————和

【作业设计】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2、朗读课文。

3、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的赞美话。

4、把故事讲给爸妈听。【教学后记】

19、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启发谈话,揭题激趣

同学们,你们谁对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有所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你熟悉三国演义哪些主要人物,哪些精彩故事? 2.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请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角色扮读)

(2)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2)交流体会。(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5.请同学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一„„就 虽然„„但是 只有„„才

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小结: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板书设计】

草 船 借 箭

知 人 心 周瑜心 鲁肃人

神机妙算 曹操性

识 天 象 四更时候大雾弥漫

晓地利 顺风顺水

【作业设计】

1、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3、搜集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4、我会感受。

①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②从“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③从“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教学后记】

20*景阳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描写打虎的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阅读《水浒传》有关章节、《好汉歌》。【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1)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2)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 “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

“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四、交流收获,激发阅读《水浒传》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板书设计】

20* 景 阳 冈

喝酒----上山-----打虎-----下山

(豪放 勇敢 机智)

【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妈听。

2、阅读《水浒传》,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3、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4)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5)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6)请勿自误。()教学反思:

21*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猴王出世的经过,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教学重难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是教学重点;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阅读《西游记》有关章节、《西游记》主题歌。【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交流收获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石化成猴----跳入瀑泉-----奉为猴王

(活泼 可爱 敢作敢为)

【作业设计】

阅读《西游记》或《西游记》故事书,准备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准备】

1.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

2.准备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

3.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猴王出世》的精彩片段。【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色形象

1.播放《草船借箭》,观前布置思考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2)你认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自由讨论。

二、赏析课文,体味角色形象

1.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三、探究编排,表演角色形象

1.老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

(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相关语句。(2)学生简要交流。

(3)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及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情。如: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你们认为他们的表情可能是怎样的?

(4)课文中有些人物语言是运用专署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直接引用,作为编导该怎么办? 2.自主选择,分组创编。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四大组,推选出一个责任编导,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意见。

(2)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讨论欣赏要求,评价方法,准备推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2)分组表演。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演员阵容、服饰道具,再进行表演。(3)评价表演。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为进一步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

2.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二次创编。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

下周班队课我们班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这次交流会要求每位同学抓住要点将自己喜欢的篇幅较长的文章,简要地介绍给大家。要介绍得好,首先要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二、揭题,了解要求

看习作要求,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画出来,并标出序号。

A.什么叫缩写 B.缩写的具体要求 C.缩写后的字数要求。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原文与缩写稿,自学思考。(1)说一说《景阳冈》一文有哪些要点。

(2)比较:缩写以后保留了哪些内容,删除了哪些内容。(3)保留的部分是怎样连接成文章的?

(4)朗读缩写文章,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选出自己准备缩写的课文,交流讨论怎样缩写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

(1)所选的文章分为几部分,哪些部分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部分应重点写,为什么?

(2)保留的部分怎样改写,怎样连缀成文。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点拔。4.试写初稿,教师指导点拔。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谈话导入,拟出故事会评比标准

1.我们的读书交流会马上要开始,我们将评出最佳缩写故事奖()名,你们说说,评选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2.师生共同拟出评比标准(即缩写的要求)

二、进行读书交流

(一)小组内交流,全体组员共同评议。

(二)全班交流

1.教师根据课前浏览初稿的情况,选择数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文章。

2.其他同学边听边对照评比标准,看看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没有不足之处?如果有,可以怎样修改?

3.每一位同学讲完后,全体同学都可以当评委进行点评。教师予以补充。

(三)评出最佳缩写故事奖。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3.了解《西游记》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人物,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派代表发言。(3)评价

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1)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讨论。

(3)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3.读了原著后,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4.拓展: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如《红楼梦》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教师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学过的歇后语有很多,谈谈你对歇后语的了解。老师一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马上说出下半句。小葱拌豆腐── 电杆上插鸡毛── 猪八戒照镜子── „„

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八条歇后语。3.出示文中的歇后语,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4.自读自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歇后语的理解,说错的地方,其他同学帮助纠正。5.练习背诵。可采用多种方法,多层次的诵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八条歇后语。

(1)指名读。(2)同桌对读。(3)小组比赛读。(4)师生对读。全班一齐背诵。6.拓展

(1)关于歇后语,你还积累了哪些?(2)用文中的歇后语进行说话训练。(3)回家每个人再收集几条歇后语。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对认识书中的唐僧师徒四人。那么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老师希望你们去阅读《西游记》原著,相信书中神奇的故事一定会让你着迷,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2.布置课外阅读,阅读《西游记》原著。

第二篇: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按要求掌握生字。

(2)积累文中出现的新词。

(3)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其他教学辅助手段,体会文章的情感。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名著的魅力。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2.、通过读书感受名著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

《将相和》2课时

《草船借箭》2课时

《景阳冈》1课时

《猴王出世》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4课时

回顾拓展五2课时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语文教案

凡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作者

作者是契诃夫,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3、《凡卡》的写作背景。

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带着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四、理清课文线索,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16—21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1、2节,正音。(2)、引导自学1、2节: ⑴认真观察图投影。⑵图文对照,思考: 凡卡是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下给爷爷写信的?他当时的心情怎样?画出有关词语,完成板书,体会作者对细节的描写。时间:圣诞节的前夜。

准备写信:环境:昏暗的神像、满架的楦头。神情:担心、叹气。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阅读体会凡卡悲惨的现实生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在鞋匠家凡卡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认真默读凡卡写的信,想想,读到自己感到心疼,难过,愤怒,疑惑的地方,然后带着这种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词句进行批注。投影出示:

我读到________感到________(难过、愤怒、疑惑„„)。2.小组内交流感受。

二、学习第2大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2、找出第2大段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

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第4、5、6、13、14自然段)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4)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6)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7)指导朗读4---6自然段。

师小结: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到对比作用,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课堂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2、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细节,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3、学习第3大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汇报自学情况。

(3)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子的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借种子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积极奉献的精神。

2、独立识字学词,理解“潜身、孕育、积攒„„”等重点词句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梦想呢?

2、是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小生物都有自己的梦想,哪怕它是一颗种子。

3、板书课题,让生齐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

柯岩,当代女诗人、作家。出版专著50余部。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柯岩”是笔名。柯,小树;岩,石头;柯岩,长在岩石中的树,形容很坚强。柯岩曾出版诗集《中国式的回答》,其中《种子的梦》、《周总理,你在哪里》收录其中。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当代著名诗人柯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噩梦将结束,光明即将到来,诗人用“种子的梦”为题,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

三、初读诗歌

1、自由读,数一数共有几节诗。

2、划出生字词拼读,理解。(1)要注意字的读音:吮(shǔn)、攒(zǎn)、碌(lù),酿(niàng)。(2)要注意的字形:褐、攒、瓣、碌、酿。

(3)词意:憩睡、躯壳、孕育、吮吸、积攒、絮语、妒嫉、盟誓、倾心。

3、指名学生读诗,师生共同正音、评议。

4、齐读全诗。

四、默读诗歌,思考讨论

1、全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如果把全诗分为两个部分,你觉得应该怎么分?说说理由。

3、讨论:(1)、诗人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来向我们描述种子的梦。(2)、全诗共八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诗人把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比喻成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把种子比喻成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

第二部分(第7~8节):种子的梦想是什么?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种子思念阳光,迎接春光的心语。诗的最后一句:“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点明了诗的主题。

五、课堂总结,让学生熟读全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抄写诗歌。

2、熟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朗读导入

1、板书课题,让学生朗读诗歌《种子的梦》。

师:孩子们诗歌读得真棒!希望孩子们能好好的把握这美好的春光。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里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获千万颗果实。

2、关于种子,你想说些什么? 如:难道种子也会有梦?种子的梦是什么?种子能实现自己的梦吗?它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梦?„„

二、深入学习、感受梦想

1、让学生自由读这首诗歌,做到熟练朗读,基本做到有感情。

2、指名读,并让学生评价。

3、谁能用概括的语言来说一说种子的梦到底是什么?

出示导学提纲:种子的梦是————,是————,是————,是————。生:(种子的梦是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是开出鲜艳的花朵,是长出累累的果实,是明年的春天更美丽。)(相机板书)

4、齐读1、2节

(1)、默读,划出比喻句。

(2)、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①、把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比喻成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

②、把种子比喻成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

③、把褐色的土地比喻成碧绿的海底。

④、把褐色的土地比喻成母亲的怀抱。

(3)体会比喻句的好处。5.提问:“爱情”一词指什么?(指诗人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感。)“种子的梦”是什么?(梦想着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6、指导感情朗读第1、2节。

7、齐读3~8节(1)、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概括本节诗写种子变化的过程。

第3节:积蓄着力气。

第4节:接受春雨滋润(发芽)。

第5节:长叶。

第6节:开花。

第7节:结果。

第8节:果实熟,落回大地。(2)、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种子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3)、种子实现自己的梦了吗?是怎样实现的?找出一句诗来回答。

“我一点一滴地积攒气力。”(4)、从诗歌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好。遇到困难时要相信明天回更好,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试着自由读。

(2)、指名读,评价。(3)全班齐读。(配乐)

三、拓展延伸

1、交流自己的梦想,有兴趣的可写成诗。

2、体会柯岩诗中的细腻和深沉。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好词句。

2.仿写“我的梦想”。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知道“秋浦”在哪吗?秋浦歌是什么意思吗?

补充:李白晚年曾五游秋浦,所作《秋浦歌》共17首。今天学的这首是其中的第14首。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生自由朗读《秋浦歌》这首诗,读时,注意诗中的一个生字,结合注解把它读准了,争取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2、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诗歌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补充说明。

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2)、诗歌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补充说明。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3)、作者的心情如何?(兴奋、欣喜、新奇、赞叹)

2、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诗歌第三句,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补充说明。(2)、“赧”什么意思?诗中的“郎”指的是谁?

“赧”字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脸红是因为羞愧吗?那是为什么而红的呢?(3)、工人们的脸,不管是因为什么而红,在诗人看来,那一张张红彤彤的脸,连天空中那轮圆月也映衬得更加明亮了。再读这句诗。从诗句中你感受到什么?(劳动的紧张,月色和炉火的辉映中,个个精神焕发,红光满面。)(4)、诗歌第四句,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补充说明。

就在这月夜冶炼的场面中,你还听到了什么?(农民唱着歌儿劳动)(5)、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赞美和钦佩)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乐观向上,团结互助)

四、课堂小结:

1、诗歌前三句主要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诗歌的结尾,通过音响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

2、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五、作业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

(二)二、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3、教师让学生读诗歌,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含义

1、师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2、理解字意:

悯:哀怜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闲:无事可做;空闲。

犹:还。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3、朗读诗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补充)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4、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讨论: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

(6)、体会:从这首诗中,你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悲愤与同情)

四、拓展延伸

1、让学生边读边对比这两首诗歌。

2、议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写的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高昂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的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处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的真挚同情。

五、课堂小结: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不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六、作业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幸福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理解“领悟、痕迹、诺言„„”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小故事:《手尖上的幸福》

2、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3、师: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读准文中生字词的字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三个孩子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幸福在哪里?)

(3)、课文写的这件事,前后经过多少时间?从文中找出一个词,划上横线。

3、小组讨论:

(1)、如果按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讨论后小结:

(十年前,十年后)

(每部分还可以分成两个小部分,即共分成四段)●、(1—5)是三个牧童清理泉眼,砌了一口泉井。

●、(6—19)是智慧女儿赞扬了他们做了好事,并引导他们去自己去找幸福,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20—28)三个牧童分别通过劳动,为人们做好事,体会到幸福的含义。

●、(29—33)智慧女儿肯定了三个孩子对幸福的认识,揭示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三、默读课文,分析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按原文填空,并说说感受。

第二天,他们带来十字镐、铁铲,先()开一条水沟,把杂草和腐烂树叶上的污水()出去,当积聚在地面的污水排光以后,小沼泽的沙土地下()处一股()的泉水。孩子们高兴()了。他们从远处()来石块,把沼泽()成了一个整齐的泉井。

3、朗读课文其他部分,读出他们的快乐的心情。

四、自读课文,读后质疑。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后面的三大部分,提出自己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可以做记号。

五、布置作业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幸福”,谁来读一读这个词?当你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事?

2、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3、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节课让我们追寻着三个孩子的足迹,到三个孩子所做的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一起去领悟幸福的含义。

二、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自学。

1、默读1—5自然段。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2、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请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3、读20—28自然段,三个孩子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又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读后小组交流。

4、自由朗读29—33自然段,结合三个青年的领悟说说:幸福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感悟文章重点。

我们的寻找,就从孩子们挖的那眼泉井开始吧。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十年前的森林。

交流问题一: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一组表示叙述顺序的词语,把三个孩子砌井的经过说一说吗?

交流问题二:(1)、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兴奋)

(2)、出示智慧女儿的话。(小黑板出示)

“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谢你们!并代表森林,代表森林里的动物,代表森林里飞翔的小鸟,代表生长在这里的花草和其他有益的植物感谢你们。祝你们健康和长寿!再见,祝你们幸福„„”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什么?

●、智慧女儿怎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交流问题三:三个孩子从这口井旁出发,寻找到什么样的幸福。

●、我到了城里,上了学校,勤奋努力,当了医生。

当我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当他们恢复健康时,我就感到了幸福。

想象病人会怎样饱受痛苦?第一个孩子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病人会怎样感谢他?他心里会怎样想?

●、我没有拒绝任何工作。在铁路上做过工,在轮船上做过服务员,我当过消防队员,当过养花工。

我的劳动对人类有益时,我就感到了幸福。

第二个孩子做的工作都是怎样对人类有益的?

●、我耕田种地,地里长出了粮食。

我看到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我也就感到了幸福。

想象:第三个孩子是怎样在四季里面劳动的?

(3、)指导朗读三组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分角色朗读)

交流问题四:把智慧女儿说的话划出来。提问:领悟什么意思?(领会,理解)分角色朗读。(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四、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这些幸福是从何而来?联系亲身经历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说说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对幸福有了自己的看法。幸福有时候很简单,就是在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最后让我们在《幸福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六、布置作业

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回家后调查一下,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课前准备:

预习本课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教学过程: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3、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二、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2、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煤藏()宝藏()(cang zang)挑()战

挑()脚

(tiao tiao)降落()(luo

la)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7)第二段(8----28)第三段(29---30)

四、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大段,思考:这一大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3、概括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

二、细读课文,深化认识

1、读课文第二大段,给这个大段分层次,用竖线在文中标出,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①、“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②、天亮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还没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③、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④、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2、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3、概括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

4、作者挑起的难道仅仅是一担煤吗?那他挑起的是什么?

5、读课文第三大段,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第二天挑煤劳动的艰难?

6、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7、这里没有详写作者第二天挑煤的过程,但从“扁担一压到肩膀上,头上就直冒冷汗”就可以看出作者挑煤,从一开始就已经吃不消了。他是凭着怎样的信念把这担煤挑到车站的?

8、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

(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9、概括第三段的段落大意。

三、拓展延伸

1、《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够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艰难、意志的坚强和旧社会的黑暗。写作者家里穷、矿工工作条件差及第二次挑煤较简略,因为这些是次要材料。

2、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第四篇: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卷(含答案)

教学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测试题

姓名: 班别: 成绩:

一、汉字识辨写。(共19分)

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5分)

shān ɡǎi jiǎnɡ shù

chánɡ yánɡ

yú yuè

ài

jūn yún

dàn shēnɡ

diǎn fàn

áo yóu

xī xì

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薄皮(báo bō)苦闷(mēn mèn)间隔(jiān jiàn)结绳(jiē

jié)

仓颉(jí jié)造诣(zhǐ yì)解剖(pāo pōu)撇捺(nà

nài)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仰()聘()楷()尊()

抑()骋()谐()遵()

4、依样画瓢。(4分)

莫(沙 漠)(薄 膜)(抚 摸)(模 仿)

俞()()()()

隹()()()()

5、字谜猜猜看(可都是本单元的生字哟)。(2分)

(1)光明正大

()

(2)一鸟卧江边

()

(3)最可靠的朋友()

(4)父亲去世了

()

二、词语积学用。(共21分)

1、在括号内用上本单元学到的词语。(2分)

(1)为了一丁点的小事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值得吗?

(2)曹操墓地的发现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闻。

(3)中华牡丹雍容华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房间里张贴着一些名人字画,显得________________。

2、水火不容(写出词语的近义词)。(4分)

文明()肃然起敬()僵硬()井然有序()

紧凑()七嘴八舌()丰富()飘洋过海()

3、选词填空。(3分)

改进

改善

改造

改革

改良

(1)通过机构(),这个单位的人员一下子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2)农作物品种不(),产量很难再提高上去。

(3)只有不断()工作方法,我们才会有不断的进步。

(4)我们要想办法()沙漠和荒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进一步的()。

(5)遇到棘手的事情,()以下工作的思路,说不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教学 教学

4、词语连线。(6分)

调动

身体

传播

样品

舒展

了解

设计

活动

增进

感情

策划

历史

加深

书画

搜集

报告

欣赏

建议

了解

文明

提出

情绪

撰写

资料

5、按照恰当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2分)

(1)行书

金文

小篆

甲骨文

楷书

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叔叔

外甥

爷爷

姐姐

伯父

妹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万花筒。(10分)

1、将下面的歇后语补写完整。(2分)

(1)孔夫子搬家───()

(2)上鞋不用锥子───()

(3)秃子打伞───()

(4)墙头上挂狗皮───()

2、指出下面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填序号)(3分)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E、对偶

F、反问

(1)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儿。

()

(2)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穷。

()

(3)转眼间三十四年过了。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6)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3、句子加工厂。(5分)

(1)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真是一点值万金哪!(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仓颉创造出来了文字。(改写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懿荣是首先第一个研究和发现甲骨文的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梳理间。(5分)

1、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_________、韩国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刻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甲骨文。

教学

球无去))

教学

4、《兰亭序》是____________的书法作品,他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玄秘塔碑》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法作品。

5、在文字发明之前,古人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物语”。

五、理解与感悟。(共20分)

(一)(9分)

真的,它们可[

]僵硬的符号,[

]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看到“太阳”这两个字,你能(感触 感觉 感受)到热和力,而望见“月亮”,眼前又闪着清亮的光辉。“轻”使人有漂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 幽静 僻静)的院落。当你写下“人”这个字的时候,不禁肃然起敬,并为祖先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笔画组成的美妙图画,这些有横竖撇捺构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

1、在文中的[

]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2、在文中的()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或注音。(1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叹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1分)

5、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请将其摘抄在下面。(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作者的眼里,汉字是美妙的图画、奇妙的组合,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对不同的汉字产生了不同的感受。请模仿文中画“——”的内容,自选两个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在朗读时,应当读出什么样的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广告滥用成语误导孩子(11分)

“‘默默无蚊’,就是这样写的嘛,外面的广告上都这么写,就是没有声音,连蚊子叫的声音都没有。”面对读小学的儿子的这种解释,长沙市芙蓉区的杜女士哭笑不得,她说现在这种广告滥用成语误导孩子的事越来越多了,让家长们担忧,让老师头痛。

如今迈步都(dū dōu)市,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和杂志,随时都可发现不少商家利用汉语成语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熟悉易记的特性,在做产品广告时打上了用谐音字改造成语的主意,如:“衣衣(依依)不舍”──某洗衣店广告,“随心所浴(欲)”──某洗浴中心广告,“万室(事)具备”──某房产公司广告,“步步糕(高)升”──某蛋糕广告等等。

这些散(sàn sǎn)落在大街小巷、电视报刊的醒目广告语,很容易让尚缺乏识别能力的学龄期孩子产生混(hún hùn)淆(yáo xiáo),因为这些同音字近音字混用的成语,比书本上正确的成语频率更高地出现在他们眼前,而且广告语本身又比书本内容更有感染和冲击力,久而久之,错误的写法就有可能被他们当成正确的了。这让家长和老师们无可奈何。

1、用“√”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2分)

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抄段文首位照应的句子。(1分)

首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段文内容填空。(4分)

教学

教学

(1)短文第二段内容紧扣着标题中的“___________”两个字来写,第三段则是扣着“_______”这两个字来写的。

(2)第一段写到的杜女士儿子误用误解成语的故事,其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滥用的现象,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联系上下文理解“哭笑不得”这个成语,“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意思是_____________。哭笑不得写出了老师和家长们对滥用成语现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杜绝社会上成语滥用现象,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请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口语交际角。(5分)

以走进汉字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已经进行了一个阶段了,在这一个阶段的活动中,你们都开展了哪些相关的活动?从中你都收到了哪些方面的收获?对今后一个阶段活动的开展,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请就这些话题中的一个作简短的发言。(把自己准备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展示台。(20分)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

提示:众多的汉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你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呢?请写一篇小作文,向大家作一下介绍,好吗?注意字数尽量在400个以上,同时可一定要注意把汉字给写好哟!

八、能力拓展营。(选做题)(10分)

运用到比喻修辞方法的成语

有很多成语,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把它们逐一填写完整吗?(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月光如(水)

挺拔如(峰)

浩瀚如()

清亮如()

凝滑如()

水平如()

心急如()

烈日如()

暴跳如()

岁月如()

人流如()

挥汗如()

教学

教学

第五单元素质测评试卷

一、1、删改 讲述 徜徉 愉悦 阻碍 均匀 诞生 典范 遨游 嬉戏

2、báo mèn jiàn jié jié yì pōu nà

5、魅 鸿 恭 遵

二、1、口角纠纷 轰动天下 名冠天下 古色古香

2、愚昧

无动于衷 灵活

杂乱无章

松散

异口同声 贫乏

足不出户

3、改革

改良

改进

改造

改善

改变

4、调动情绪

舒展身体

增进了解

加强深感情 欣赏书画

提出建议

传播文明 设计样品

策划活动 搜集资料 撰写报告 了解历史

5、(1)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属

楷书

草书

行书

(2)爷爷 伯父

叔叔

姐姐

妹妹

外甥

三、1、净是输(书)

真(针)好

无法(发)无天

不像话(画)

2、A、E、B、D、F、C

3、(1)文字带来灵性。(2)这难道不是一点值万金吗?(3)文字被仓颉创造出来了。(4)例句: 考场上静得连一根绣花针掉到地上都能够听得到。(5)删去“首先”或“第一个”之一。

四、1、参加人员 分工情况

2、汉字日本

3、龟甲 兽骨

4、王羲之 书圣 柳公权

5、结绳记事

五、(一)

1、不是……而是……

2、感触 宁静

3、产生严肃恭敬的心情

赞叹不停

4、……精灵。∥你看……赞叹不已。∥这些笔画……

5、第一句

7、对汉字的喜爱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1、dū sǎn hùn xiáo

2、文中指广告中对成语胡乱地改造和应用

文中指滥用成语的现象对小学生产生了严重的错误的影响

3、首句:让家长担忧,让老师头疼。尾句:让家长和老师们无可奈何。

4、(1)滥用

误导(2)引出下文 强调(突出了)成语滥用对孩子产生的误导危害之大。(3)谐音字改造(4)成语滥用的现象孩子产生误导的现象令人气愤 感到可笑

八、海

教学

第五篇:人教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小编推荐)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第五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2、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单元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雷雨》

2课时 《最大的“书” 》

2课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课时 《语文园地五 》 3课时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开课时信息交流;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自主识字;自择方式朗读展示,看图与朗读相结合,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李白、杜甫的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现在,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效果,谁愿意读一读?

2、请看大屏幕。

3、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4、请同学们之间互相比一比,谁最快记住这些字?

5、出示生字卡片,抽认生字。

三、细读课文 品味感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

2、谁来读读这首诗的题目?

3、什么是瀑布?请同学们看课件。

4、庐山在什么地方?谁知道?

5、请同学们继续欣赏瀑布,然后分小组讨论:结合诗句你欣赏到了什么?诗中还有哪些词句弄不懂?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二、领悟表达 积累运用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3、听老师朗读。

4、粗略体会诗句美。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从诗中,你都看 到了哪些景物?那么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把这些景物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写成一首 优美的诗呢,5、细细品位诗句美。(1)学习第一句:

自由读,说说读出了什么美?(颜色美、声音美)从哪里读出来?(2)学习第二句诗,这句话有颜色美吗?(白鹭、青天)读第二句。(3)学习第三句,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 西岭山的?

(4)学习第四句诗

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 什么么?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哪个词可以 看出它们行驶的路途遥远?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三、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 况。

3、小结,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 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2、介绍雷雨

雷雨,也叫雷阵雨,多发于夏天,它来的急,去的也快。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示生字卡片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1)我的发现

①读音 :垂、沉等翘舌音,彩平舌音 ②同偏旁:垂、沉等翘舌音,彩平舌音(2)我能写好。

三、细读课文 品味感悟

1、那小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雨的呢?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写的雷雨后的景色?

四、拓展升华 归纳总结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同学们,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写的淋漓尽致,可见,肯定是经过了仔细观察,我们也要像作者做个细心观察的人。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三、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中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美丽的七色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你想象这个小作者一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吗?也来试试吧!

4、一场雷雨过去了,我们这堂课也快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我们用声音来表现文字的画面,用心感受这场雷雨吧。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5、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教师相机强调。

三、细读课文 品味感悟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四、拓展升华 归纳总结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过程与方法: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1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难点: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编写诗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领会课文语言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

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在茫茫的野外,到处荒芜人烟,身上也没有带辨别方向的工具,如果我们迷了路该怎么办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看谁能从文中找

3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领会课文语言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

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明确内容 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

2、分节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二、领悟表达 积累运用

1、学习最后一节

(1)、自由读最后一小节。指名读,分组比赛读。(2)、从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过渡:其实,在野外迷了路并不可怕,因为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3、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三、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1、这儿又有两个小朋友迷路了,可是在诗歌中找不到指明方向的方法。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通过仔细观察,动动脑筋,发现这里大自然的指南针,为这两个小朋友指指路呢?

5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难点:近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体会标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认识10个生字;通过词语搭配的练习,积累一些短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收集自己了解到的动植物趣事,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积极性,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认识10个生字;初步了解节气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2.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3.游戏强化。

7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1、播放课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下列现象: 鹦鹉做广告“格格吉祥”“派润松“ 大象帮人搬运东西 狗为盲人领路

响尾蛇的尾巴发出喀拉喀拉的声音

2、叙述:看完录像后,你有什么感受?

3、叙述:今天我们进行口语交际。

二、读题,明确要求

1、齐读题目,讨论:题目有哪些要求?

2、指名回答

3、教师板书。

(1)你身边有哪些动物?(2)你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吗?(3)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 的事

4、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

二、开展口语交际

1、叙述:同桌之间互相讲,先讲这种动物叫什么,再讲 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后讲你 和它之间的趣事。

2、小结哪对同桌讲得认真,再指名汇报讲

3、他讲得怎样?

4、大家赞赏。

5、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下节课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9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3、指导写“我”和动物之间难忘的事。

4、推荐优秀写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写熟悉的动物,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过程与方法:学生向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布置教室。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交流收集自己了解到的动植物趣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轻轻松松去冲浪好不好。打开课件:猪笼草 热带鱼。

3、这是我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要求每人带一份 资料向大家展示你的课外生活,准备好了吗?

三、观看学生的展示活动

1、谁上台来展示你的资料,并说说材料是从哪儿来的。

2、好,这么多人都要求说,那就先跟同桌说说吧!

四、布置教室

1、叙述:刚才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都很好,就留在我们的教室里吧,让我们墙壁再告诉大家一些新的悄悄话吧!

2、指导学生把资料分别贴在教室墙上。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中国古典文化之旅 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5篇模版)

    习作五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迎“六一”征稿启事》,弄清征文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2. 根据征文启事的要求,进行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北师大课标版五年级下册) 1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操......

    人教语文四下第五单元练习题

    第五单元练习题班别: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fēixiánɡshùnjiānliúchànɡduōzīduōcǎiquánlìbīnfēnzhènhànkēkēbànbànzāotàyǒuxiànhúxiànhuāfány......

    人教语文四上第五单元练习题

    第五单元练习题班别: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pánxuánchénɡzhuānjiànɡézītàibùyītúnbīnɡbǎolěidǎzhànɡchónɡshānjùnlǐnɡfúshǒuzhìhuìɡōnɡdi......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目标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当我们置身在万人大合唱的情境中时,就会感到浑身是劲。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沟通、交流、......

    人教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重点(五篇)

    第五单元复习重点 一、《将相和》 1、赵zhào赵国、赵王璧bì璧玉、和氏璧召zhào召集、召见诺 nuò诺言、承诺怯qiâ胆怯、怯场瑟sâ鼓瑟、瑟缩拒jù拒绝、抗拒诸zhū诸位......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重庆大渡口志成托管辅导 大渡口革新村 ***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打“∨”。 1、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dōu dū)笑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