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周围的空气》教案
《1 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存在。
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3、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4、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态。
5、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空气。
教学难点:
设计简单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扇子、气球、海绵、粉笔、橡皮泥、碎砖块、小卵石、水槽、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烧杯、锥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谜语引入“围着我的身,无色又无形”。教学新课:
一、找空气:
1、你能看见空气吗?请你们利用手上的材料想办法把空气找出来。
①用塑料袋找空气;②用扇子、气球找空气;③说说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④观察空气。
2、土块、粉笔、石头、橡皮泥、海绵里有空气吗? ①猜一猜。②动手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3、你观察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
二、吹气球:
1、按书上的方法把气球装在矿泉水瓶中。
2、吹一吹,试着把气球吹大。
3、为什么吹不大,猜一猜。
4、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气球吹大,试一试,为什么?
5、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到空气跑出去了?再试一试。
6、说说你的发现。
三、拓展延伸:留心观察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板书设计: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3、空气要占据空间。
第二篇: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实验: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同志做了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红磷,集气瓶,双孔胶塞,燃烧匙,导管,弹簧夹,烧杯,水 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2、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加一个双孔胶塞,一孔插燃烧匙,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
3、检查气密性,用手握紧集气瓶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4,点燃燃烧匙内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并把塞子塞紧
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注意事项:
1、红磷要过量;
2、装置必须密封;3,导管内先注满水;4,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小结:在拉瓦锡同志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得出了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94%(比例指的是体积所占比例)
二,空气成分介绍:
1,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不活波,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用途:制取化肥,做保护气,液氮麻醉济
2,稀有气体: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极不活波,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保护气,制彩灯,激光技术,氦气冷却济,氙气可做麻醉济
3,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三,空气的保护
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它们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弃,汽车尾气
保护空气措施:
1,改善燃料结构
2,对化石燃料脱硫、脱氮处理,工厂废气处理后才排出
3,开发新能源
4,植树造林,提高环境净化能力
提问:下面那些会污染空气:
1、煤燃烧产生的烟
2、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
3、汽车排放的尾气
4、工厂排放的尾气
四: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经行反应,减少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
3、提高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第三篇:《周围的空气》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气球、扇子、水等)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2、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地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三)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2、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3、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薄而通明的塑料袋、扇子一柄,气球3-4个、泡沫塑料一块、粉笔一支、小卵石一枚、水槽一个、矿泉水瓶一个、塑料吸管一支、大烧杯一个、手钻一支。
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时间为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课题:
师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给一个杯子底部塞进有色纸,直着扣入水槽中。)你猜,纸被水浸湿了吗?(直立取出杯子。)你们观察到纸怎么样?纸没有被浸湿可能是里面有……教师板书:空气。
活动1 “找空气”(探究空气的特点)
1、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请你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2、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把空气找出来?(学生汇报)
一、用塑料袋;
二、扇子;
三、气球;
四、塑料管。
3、小组开始活动吧!(学生分小组活动)
4、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来找空气的?(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观察深入下去:听、摸、感觉)
生1:我用塑料口袋找空气(师引导:感受一下自己收集的空气)请你捏捏口袋中的空气,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叙述:我发现……)
生2:用扇子一扇就有风(师引导)有风,难道就说明有空气吗?(生)那是空气在流动。
生3:用气球一吹,里面装的就是空气(师引导)请你把气球吹涨一点,然后对着你的耳朵把气球慢慢松开,你有什么发现?(生)气球松开后,空气流动而发出哧哧的声音。
生4:用塑料吸管在空中一吹,就有风,这就是空气。
生5:用塑料吸管深入水槽中一吹,水里冒出许多气泡,这也是空气。(师引导)你再吹一次让大家瞧瞧,你们发现了什么?
3、通过上面的找空气,你发现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无处不在)
板书: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4、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能有空气?(学生想像猜测,有就叙述没有就教师引导至下一步)
5、拿一块泡沫塑料,你们认识这一个物体吗?(泡沫塑料)你猜一猜。(课件出示表格)组织学生猜测,将猜测填在表中。
物体名称
泡沫塑料
粉笔
碎砖块
小卵石
有空气吗(猜测)
实验结论
6、怎么知道这些猜测对不对呢?你凭什么认为里面有空气?你准备怎么实验?
7、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不要把水洒出来;放石头和砖块时动作要轻;小组同学要谦让、要团结;实验结论要记录在表格中等。)
8、学生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9、学生汇报。
10、同学们,通过“找空气”的活动,你发现空气是什么样?
(板书:和一些物体中)
11、好!请你把自己的发现以及想到的问题记录在书上的空行里。
活动2 吹气球(探究空气还有什么特点?)
1、(第一次在空气中吹气球)
同学们,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深呼吸。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场比赛,那就是吹气球。现在,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到前台来参加比赛。
2、还想再来吹一次吗?(想)不过,这次吹气球有点小小的变化(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气球让学生观察))。这次气球有什么特点?(课件演示: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上了)现在就请这几名选手再来一次比赛,在吹气球的过程中,希望孩子们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吹气球,可气球总是吹不大)
3、时间到,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气球吹不大)你们还想再吹吗?为什么?(课件演示:很费力,吹不大)
4、这是谁在捣鬼?(学生做出猜想:瓶子里面有空气)为什么里面有空气就吹不大气球?(课件演示:用小圆点表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板书:空间)
5、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瓶内的气球吹大?
(学生汇报所想的方法)
方法一钻孔 怎么钻?钻孔的时候注意什么?
方法二把气球口从瓶口上取下
方法三 用手指或者吸管等什么东西将瓶口和气球隔开,再吹气球就能吹大。
…………
6、现在你们把气球带回小组进行改装,改装好了,我们再回到台上进行第三轮比赛。(学生活动)
7、学生再进行比赛。(气球能吹大了)
这一次,每一组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祝贺你们。
8、你们是怎么把气球吹大的?(课件演示:因为我们在瓶底打了一个孔。)为什么打了一个孔气球就能吹大?(因为一吹气球,瓶内的空气受挤压,就从孔里跑出去了。课件演示:三个朝下的箭头)
10、你怎么知道空气从孔里跑出来了?谁也没有看见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借助水来观察吹气球时,空气是怎样从塑料瓶里逃出去的。)选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
11、气球在吹大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12、教师演示:把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有色纸为什么没有浸湿?
总结拓展:
1、总结导板书:通过今天的探究,你了解到空气是怎么样的?你还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指导读板书)
2、课件播放:因为有了空气,才有了人类,才有了动植物,才有了地球上的美丽景观。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
第四篇: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3.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其工业制法。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5.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区别。
6.初步认识两种常见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对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现象有所认识。
7.对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8.积极参与有关的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活动,识别并会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自己的一些实验操作行为。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
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 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追问:上述实验不仅知道N2不能维持生命,还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难溶于水)?
(4)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空气组成中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博学多才的氧气博士(氧气占21%);用途广大的二氧化碳教授(二氧化碳占0.03%);沉默寡言的惰性世家„稀有气体占0.94%‟;还有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例:O2、CO2、P2O5 混和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和而成。例:空气,食盐水.,矿泉水。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请注意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3)这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4)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雷雨后,为什么空气格外新鲜?雷雨后,常会感到空气格外新鲜,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一场倾盆大雨,给空气洗了个“淋浴”,去掉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另一方面,在闪电时,发生了一场奇妙的变化——空气中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即:氧气臭氧。臭氧,顾名思义,有臭味,它是氧气的亲姐妹。臭氧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漂白物质,能杀灭细菌。浓度很稀的臭氧一点也闻不到臭味。反而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支持燃烧.,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由于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利用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制做焊枪和割枪,进行金属的气焊和气割;在炼铁炼钢的生产中通入空气(利用氧气),提高炉温,加速冶炼过程,提高冶炼质量;制做液氧炸药和火箭中的液态氧助燃剂等。利用氧气可供给呼吸的性质,医疗时急救病人、高空、潜水、登山等缺氧环境中供给所需的氧气。现在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继歌厅、舞厅、酒吧之后,氧吧又成为后起之秀,使生活在繁忙都市的人可以坐下来,吸氧休息,放松调整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在高中化学课本里还要专门讲解,因此,本节只极简略地讲了它的性质和用途
(1)很多电灯泡里都灌有氮气,因为这样可以减慢钨丝的氧化速度,使灯泡经久耐用。
(2)充氮包装,把贵重而罕有的画页、书卷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筒里。有许多产品也采用充氮包装。因为蛀虫在氮气中不能生存,也就无法捣蛋了。
(3)我国近年来,把粮食用巨大的塑料帐幕笼罩起来,抽走里面的空气,充进氮气。这样可以使霉菌、蛀虫无法生存,而且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使粮食能够长期安全保存。氮气虽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孤独”,不爱跟其它的物质反应。但在高温下能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显示出活泼性。利用氮气的这种性质可以制取氮肥、炸药等。氮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氮气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具有特殊的固氮能力,它能巧妙地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氮肥。化学家正在努力研究生物固氮的奥秘。
3:关于稀有气体的性质,教材强调了这些气体的化学不活动性。指出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种“惰性”跟物质结构有关,以后会讲到。教材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因此,这种气体的“惰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讲解稀有气体的用途时,要联系它们的化学不活动性以及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等特性。通过稀有气体的应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学习化学、钻研科学的积极性。
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由于它们很“懒”,很难与别的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过去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惰性”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如氙、氪的氟化物以及二氧化氙、三氧化氙等。
稀有气体虽然“懒”,但它也有许多广泛的用途。稀有气体也可以作保护气。氖气、氪气、氙气可用于激光技术等方面。氦气在原子反应堆技术中可用作冷却剂。氙气可以作为麻醉剂。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还会发出有色的光,因此它在电光源中有特殊的应用,在灯管里充入不同的稀有气体,就能制得五光十色的各种霓虹灯。机场的灯标;氙灯发光强度高,被誉为“人造小太阳”。
不要把氮气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稳定性相提并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或其他物质都稳定。三:保护空气
教材指出以氮气、氧气为主的空气,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还有可能被污染。因此,要使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然界里的变化,并了解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若不同时开展环境保护建设,排放到空中的“杀手”——有害气体和烟尘,就会改变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危害了人类和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因此,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受到污染,是一项千秋万代的大事。
空气是人类生命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的空气量达15-20m3,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生命一时一刻离不开空气。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断绝空气5min就会死亡。空气也是人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每天做饭在燃料燃烧时都需要空气。
在环境科学中,对室内、车间、厂区空气的污染,称为空气污染,而对区域性空气污染,则称为大气污染。
人类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例如,煤燃烧产生的烟,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等等。污染物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就会使大气的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建筑物等直接或间接破坏或产生恶劣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当前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一定要把大气污染的防治提到议事日程,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保护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空气。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讨论交流] 1.请根据你们的经验讨论并判断,下列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并简要说明理由。(结论填在横线上,可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正在上课的教室里______________ 操扬上; 白天的森林里 ______________ 晚上的森林里;
城市繁忙的街道上______________ 农村清净的田野上; 冬天的室内 ______________ 夏天的室内; 地面上 ______________ 地窖里;
枯物园里(室外)______________ 温室里。
2.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市场上有许空气清新剂出售。请问真的能清洁空气吗?为什么? 3.你对防治空气污染有哪些建议? [资料查询] 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市场上有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出售,另外一些空调器也具有产生“负离子”的功能(俗称健康空调),你对“负离子”了解吗?试通过你的查找回答。空气质量周报
从1997年开始,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多了一件新鲜事,许多城市就像发布天气预报那样,在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公布一周来本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从此,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于许多老百姓来说,不再是一个未知数了。
通过新闻媒介向全社会发布空气质量周报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97年1月做出的决定,当时要求在全国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发布空气质量周报。当年5月23日,南京市率先在当地新闻媒介上发布空气质量周报,紧接着,上海、武汉、沈阳……到1998年6月,46个城市全部推出了空气质量周报。这46个城市包括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以及一部分重点旅游城市。
空气质量周报的主要内容为: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值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
1、污染指数在5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优;
2、污染指数在50以上、10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2级,即良;
3、污染指数在100以上、20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3级,即轻度污染;
4、污染指数在200以上、30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4级,即中度污染;
5、污染指数在300以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5级,即重度污染。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废气,它是生成酸雨的元凶;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总悬浮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煤排放的烟尘和地面扬起的灰尘。取这3种污染指数最大的作为首要污染物,并将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确定为该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例如广州市在某一周的空气质量监测中,氮氧化物的污染指数是最高的,达到了134,那么氮氧化物就被确定为本周的主要污染物,同时,氮氧化物的污染指数134及其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3级就作为广州市本周的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像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墨西哥、新加坡、马来西亚都开展了空气质量公报、污染警报和预报工作。美国是最早开始这一工作的国家,于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国外一般都是日报,还有不少国家进行预报,当污染指数超过警戒值时,就要发出污染警报,一方面警告敏感人群如老人、小孩、病人减少室外活动,另一方面要限制工厂和交通排放废气。我们国家现在刚刚开始搞周报,大部分城市还不具备条件搞日报,因为46个城市中只有20个城市具备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另一多半的城市仍采用手工或半自动化监测。目前我国已有5个城市,即北京、厦门、南京、青岛、大连实现了日报。
第五篇: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带来的严重危害。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氮气性质的得出。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事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回顾已知:
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那么谁能按体积来描述一下空气的成分呢?
2)引入新课:
空气中含这么多种成分,他们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节的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保护空气。
3)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及主要性质;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师多媒体出示阅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氧气有哪些用途?其中哪些体现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哪些体现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2、氮气有什么用途?为什么氮气可以做保护气?
3、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哪些用途呢?
合作交流:
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并进行展示。
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P29页的讨论
教师巡视学生讨论情况,要求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评价。引入:播放视频:雾霾
三、保护空气
学生通过讨论和已有经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空气污染的来源是什么?
2、污染空气的物质有哪些?
3、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教师要求一名学生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
1、下列污染空气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 B、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
C、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生有害气体 D、生物的腐烂放出一氧化碳
2、“蓝天行动”是重庆直辖市十大环保事件的候选事件,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行动”实施的是()
A、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
B、密闭运输沙土,减少扬尘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
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液态氧
C、洁净新鲜的空气 D、汽水
4、根据课本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燃烧匙内足量的______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体积的___,从而证明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3)若反应停止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低于空气体积的15,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此实验还证明了氮气具有上什么样的性质?
作业布置:
1、2、金卷1号 导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