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心理学13真题

时间:2019-05-15 04:3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教育学心理学13真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教育学心理学13真题》。

第一篇:高等教育学心理学13真题

1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

三、简答题

1、简述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具有四大功能:

(1)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2、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大学生记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大学生能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能在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进行记忆;能对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并选择最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未知的新知识经验进行记忆;能把所 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系之中,经过思维的参与和加工,按合理的逻辑结构,系统地、完整地存储起来。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等各种品质全面地发展起来,尤其是记忆的敏捷性和精确性品质得到突出的发展。大学生的记忆不仅速度快、容量大、持久性好,而且精确、完整。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随着各种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并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实用而有效的记忆方法,如纲要法、解意法、序列法、联想法、谐音法、编组法等等。

3、简述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P57 答:(1)动机原则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中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2)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表象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

(3)程序原则

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不存在对所有的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的程序。在特定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习的知识、智力发展的水平、材料的性质及个别的差异等。

(4)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实践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知道强化结果应恰好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

4、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答: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这种非线性的分布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创造性还与一些智力测验所没有测出的智慧品质相关。由于这些品质的参与,才能实现单纯智力所无法完成的创造。

5、简述学习的迁移的作用。

答:(1)学习的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 学习理论不仅要说明学习是如何引起的,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还要说明学习结果在今后学习中是如何 变化和产生的影响。

(2)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经验贮存于大脑之中,而是最终要将所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同的情景中去,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

(3)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个体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类化。

6、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答:

(一)客观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外界环境、行为反应及其内心体验进行客观的分析。在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时,要将客观数据与主观分析相对照,通过客观事实来验证主观判断的正确性,而不能把研究自己的主观设想掺杂进去;应具体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现象。

(二)发展性原则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发展的原则,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要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高等教育实践,并保证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能。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从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研究高等教育情境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及学生心理活动对高等教育情境的依存性。

(四)教育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研究成果应有助于加深高等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助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7、简述师爱的涵义及其心理功能。

答: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师爱的心理功能:

(1)激励功能

教师的爱不仅是一种态度和情感,它实际上是一种评价,一种社会性认可。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等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人格联系在一起。教师的这种情感会转化为一种 社会因素,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心理作用。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2)感化功能

教师的爱表现为对学生感召、感染和转化等教育作用。教师以爱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使他们情操受到陶冶。师爱的这种感化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难以替代的。(3)调节功能

教师对学生的爱也会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密切。师爱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愿意向教师倾吐心声。这样教师就更能清楚地了解学生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断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4)榜样功能

教师的爱通过双向交流,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爱戴、感激和依恋等情感,并进一步诱发他们学习和模仿教师的举行言行和人格品质,使教师成为榜样和楷模。

8、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二是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三是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四是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随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远大的理想逐步树立,其学习动机的社会性意义也在日益扩大。

(四)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不少大学低年级学生都有专业思想不巩固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的日益加深,认识到所学专业在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喜爱程度逐年加深,职业化的学习动机开始逐渐巩固。

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值得我们深思。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可能更正确的解释。而且,最重要的 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队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直接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10、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答: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11、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作用。(15年10月简答真题)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进行专门研究,以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重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职业心理技能,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心理的健康和正常发展。

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更主动而科学地驾奴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面临得一系列重大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师辩证唯物主义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12、如何促进教师职业形成。P27(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13、简述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80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争(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简述怎样有效的促进学习迁移P92(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涉及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15、简述教学直观的三种方式P99 答:(1)实物直观:实物即实际事物,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模像直观: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16、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P141 答:(1)问题情境性

(2)目的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

结合实际论述大学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能力主要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15年10月论述)P30(练习册)

四、论述题

1、论述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的途径。P169 答: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

(一)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二)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四)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五)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六)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结合实际,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P210 答:

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定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

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在定期向学生宣讲心理卫生知识的同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使用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也应将团体咨询辅导与个别咨询辅导相结合。团体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个别咨询辅导则着重学生个人,发展自我,促进其人格发展。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遍认可的目标是:①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②促进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③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⑤在学习上奠定稳固的基础;⑥为将来的工作作充分的准备。

3、联系实际,阐述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P150 答:

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4、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威信的涵义,教师维护和提高自己威信的途径。P40 答:

(一)教师威信的涵义

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二)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

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坦荡的胸怀,是否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并及时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教师用于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不但不会减低威信,还会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对威信要有正确的认识,把威信与威严严格区别开来,这样教师才能正确维护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去的敬业精神

教师要根据社会要求和教育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点,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使他们顺利成才。这会激起学生的敬佩之情,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有丰富知识的人,是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有 道德的典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与学生希望的教师形象一致,不仅会增强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感染力,而且可以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典范作用,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崇敬感。

5、联系实际或案例,论述科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P179 答:科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三种水平的内容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①前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的。这一水平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判断并没有固定的准则概念,而是以是否会受到惩罚和是否服从父母或权威人物的命令为准则。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阶段儿童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能取得成功,获得奖赏,满足相互间的需要,其行为就是好的。它带有浓重的互利交换的实用主义色彩。儿童得道德判断往往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②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的,也可以说是为了力图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这一水平也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在这一阶段上,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悦于人、有助于人或获得别人的赞赏。所以,他们判断道德行为好坏主要根据是看是否被人们赞许。

第四阶段: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这时儿童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准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③后习俗水平。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水平的人其行为原则已经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它表现为个人的义务感、责任感。这一水平也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判断特别看重相互之间的契约关系,即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同时,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帮助人们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是可以改变的,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才显得更为重要。

第六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它完全诉诸个人的良心和人类普遍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科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就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而言,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13年高等教育学真题

三、简答题

1、简述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P101 答:

(一)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二)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三)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2、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P119 答: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3、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P27 答:

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4、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5、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有哪些?P116 答: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

(三)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6、简述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7、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P159 答:

一、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三、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五、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8、简述大学教育方法的改革趋势。P147 答:教学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纵观各国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三个共同的趋势。

(一)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二)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

(三)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总是包括以下两个基本观点:

1、任何方法与手段都是具体的,2、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

四、论述

1、结合实际,试述大学教学原则。P122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面向全体与淫才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结合实际,谈谈科学的学业评价包括哪些步骤。P156 答:科学的学业评价有六个步骤:

(一)确定和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学评价则是教育的一种反馈系统。这就规定了学业评价并非是随意的,它必须以一定的判断准则为根据。

(二)编审试题

必须紧扣课程教学大纲和编体设计,难易适度。在同一试卷中,同一类型试题的编写格式不应有异,要统一规格,以免应试者因格式不同而误解。

(三)建立试题题库 要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编制试卷。要有组织地进行,在专业队伍的带领下,广开题源,走开放性命题道路,实行集中命题、分散命题和向社会征题三结合。

(四)实施考试,取得信息 需注意以下几点。

周密设计、指定考试的实施方案;印制试卷应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同时要保证试卷印刷的质量;试场设置合理;实施考试的过程汇总应讲究规范。

(五)阅卷评分 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给学生以公正的评分。需对测量量表、评分的参照标准等问题进行研究。

(六)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主要内容为:整个考试分数的分布情况,试题和试卷难易程度,信度、效度是否达到标准,等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各试题作进一步失分统计分析,以便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结合实例试述高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现实背景。P45 答: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1世纪的科学与技术的这种发展特征,对高等学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某类专门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只有如此,才能适应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再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现代高级专门人才首先应该是个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所在科学领域的专家。

再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根据21世纪高素质、厚基础专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结合起来,并依此确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该由“一维”、“深井型”向“二维”、“T型”转变,拓宽专业口径,在精深上不断扩大知识面。在教学中加强一些具有“平台性”知识的教学,如数学、计算机、汉语、外语等各科的教学。文科类的专业要进一步加强文史哲基础,理工科专业的物理、化学等数理基础课程的要求也要提高。同时,加强文理渗透,在科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性,并提高人文教育的科学性。另外,大量开设一些学科前沿课程、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

第二篇:湖北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考试真题

2017年湖北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考试真题(回忆版)

1、材料:黄大年事迹

问题:黄大年身上体现了教师的哪些闪光点?(基本意思就是这)

2、你认为高校中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如何?

好的师生关系有什么好处? 如何培养好的师生关系?

3、材料:某独生女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寝室的生活习惯,无法忍受某些室友的晚上聊天很晚和上铺看书很晚的情况,导致晚上睡不好,白天没有精神,学习成绩下降。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

问题:该学生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如何调整?

4、网络管理信息平台的使用对高校有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今的网络学习的平台如何利用?可举例说明

5、知识类型有哪些?对某一种知识类型该怎样学习?

第三篇: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目标与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勿偏高或偏低;目标与规格应有层次、规格的差别;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有国际可比性。

3、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答: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政治上敏感,有思考意识,思想纯洁,易冲动。同学间感情较纯洁,很好。年级、专业、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地域文化差异,使学生层次结构复杂。

4、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答: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关系;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5、高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定的依据。

答: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及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它包括高校的种类、主办者、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关系。制定学制的依据,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社会的政治制度;三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6、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高度协作意识;

7、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答: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8、我国高等院校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答:高教结构调整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中央与 地方合理分工,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建立新的高校能级结构,实施不同的管理;确立各层次高等教育的合适的比例和重点。

9、简述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答: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0、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答:一是发展速度要适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防止结构性供大于求和教学质量的下降。二是要走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范效应的路子,少建或不建新的高校,在充分挖掘原有高校潜力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三是发展多元化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最后,是要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尽量延长高级专门人才的使用寿命。

11、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步骤

答:确定和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编审试题;通过随机抽样编制试卷;实施考试,取得信息;阅卷评分;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12、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13、现代高校基本职能及相互关系

答: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有三,即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自然延伸。

14、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大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增强了,对事物常常有自己的相法,对教师的依赖减少了;自主性增强,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包括生活),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大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增强,能主动搜集感兴趣的资料,或自己动手作实验,作相关的研究。

15、高校教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答:加强理解沟通;重新审视教师权威;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6、简述高校的基本教学原则

答: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对高等教育而言,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7、高等院校为什么要强调科学研究?

答: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

1.什么是“变式”?(P77)

答: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知识遗忘的过程、特点与原因。(P82)答:⑴知识遗忘的过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对遗忘的实验研究中首创用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的材料,以学习成颂后相隔时间作为横坐标,以重新学习比初学达到同样记忆水平所节省的时间百分比为纵坐标,构成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保持曲线,它表明,在遗忘过程中发生的量变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即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很多,随后,下降的趋势变得较为缓慢,遗忘速度和数量都有所减少,最后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化。⑵知识遗忘的特点。

艾宾浩斯、里德和泰勒的研究表明知识遗忘具有如下特征:首先,遗忘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现象;其次,机械学习的材料和具体事实若无及时复习,其遗忘迅速且量大,而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一般概念和原理则不易遗忘。⑶知识遗忘的原因。

a.衰退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b.干扰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的缘故。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c.同化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d.动机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所引起的,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也称为压抑理论。

3.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才能促进大学生巩固知识?(P84)答:⑴及时复习

由于遗忘进程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复习一定要及时,当天学的课程一定要当天复习,这样可以缓解大规模的遗忘,节省学习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⑵时间和次数的适宜

复习时间和次数的正确分配,是记忆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适当的“过度学习”很重要。⑶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复习不等于简单重复,如果适当变换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就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益,更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4.学习迁移的涵义及性质分类。(P8-9)

答:学习迁延(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5.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P20-22)答: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学习要想取得重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痛苦的过程。这种理论对当今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⑵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要素,尤其是隐含在不同外在表现形式中的相同要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⑶经验概括说,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概括。这一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不同内容中所隐含的共同原理揭示出来,并使学生充分内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灵活有效地学习。

⑷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顿悟”突然发现两种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一种学习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将已掌握的这种关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发生。这个理论启示教师,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隐含在深层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于其他的学习情境中。

⑸认知结构说,由奥苏贝尔提出,强调的是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他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分别是:认知结构的概括性、可辨别性和巩固性。6.什么是创造与创造性?(P28)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而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7.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P3)答:⑴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⑵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⑶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

⑷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8.品德的概念。(P46)

答:品德也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9.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4)

答: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

10.简述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P57-62)

答:个体品德的形成是包含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将社会环境和教育情境所提供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养成道德行为的过程。⑴态度定势的形成。

态度定势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在品德形成的初始阶段,作用较为明显。态度定势对人的心态乃至行为所产生的作用有其两面性:积极与消极,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势。⑵道德观念的确立。

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映,其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因素:了解道德规范和进行道德评价。⑶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认识鉴别功能和动力调节功能。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⑷道德信念的形成。

道德信念是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的道德观念的确信。对于教师来说,在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经验的同时,应利用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有意识地创设积极的情感氛围,并且发挥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这样就能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⑸道德意志的锻炼。

道德行为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个体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与锻炼,主要方式有: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意志特征采取相应的锻炼措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⑹道德行为的养成。

道德行为是受道德意识支配的对待他人、社会乃至自身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道德观念的外观,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由于个体之间道德行为上的差异,从教育的角度对不同的学生开展行为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使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技能,训练道德行为规范。

第四篇:2009年专升本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真题

一、选择题(教育学

1-20,心理学

21-40。每小题1

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大学》

B.《礼记·学记》

C.《论语》

D.《论演说家的教育》

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是下列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A.生物起源论

B.生活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4.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

5.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论

B.文化本位论

C.经济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6.师生关系中的最基本关系是

A.道德关系

B.教育关系

C.心理关系

D.社会关系

7.《学记》中的“学不躐等”体现了教学中的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8.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C.明了

D.统合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

中应该

A.

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10.教师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为学生作示范,使学生通过观

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参观法

C.练习法

D.电化教学

11.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教育形式多样化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2

B.1983

C.1985年

D.1986

13.是柯尔伯格提出的。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道德两难故事法

D.实际锻炼法

14.在教育实践中应当“五育”并举,这反映了

A.“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B.“五育”的地位存在不均衡性

C.“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D.“五育”可以相互取代

1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系统性

D.学习性

16.文化传统

教育发展。

A.决定

B.制约

C.不相干

D.排斥

17.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现场教学

B.课堂教学

C.课外教学

D.复式教学

18.“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

A.传授给学生直接知识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及时巩固复习学生所学知识

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

19.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因此,教育具有

A.继承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永恒性

20.中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行的近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钦定学堂章程

D.壬寅学制

21.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布洛卡于

1861

B.培因于

1860

C.卡特尔于

1876

D.冯特于

1879

22.大脑皮层发育最晚、机能水平最高的部位是

A.顶叶

B.额叶

C.颞叶

D.枕叶

23.强烈的闪电可以降低人的听觉感受性,这是由于

A.错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相互作用

24.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25.教师上课时,声调抑扬顿挫,方法灵活多变,使学生容易集中注意,这是

运用了

A.无意注意规律

B.有意注意规律

C.有意后注意规律

D.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26.一个内容较多的学习材料,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

因为受

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某人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但需要时不能迅速提取出来,这说明他记忆的较差。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28.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

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

A.抽象与概括

B.系统化

C.具体化

D.分析与综合29.下列哪个选项反映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30.人们发现问题时的惊奇与疑虑,百思不解时的焦虑不安与苦闷,获得结论时的喜悦与自信都属于情感中的A.激情

B.理智感

C.美感

D.道德感

31.某生考研失利,就自我安慰说早工作早挣钱,真上研究生经济上亏大了。这

种心理反应叫

心理。

A.否认

B.投射

C.酸葡萄

D.甜柠檬

32.教师运用准确而流利的言语,形象的肢体动作,强烈的情绪感染及规范的板

书顺利的完成教学活动,表明教师有教育的A.能力

B.才能

C.天才

D.技能

33.个性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过程

C.个性心理特征

D.自我意识

34.“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活动动机”的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35.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24

小时内

B.第二天

C.第三天

D.第二周36.对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进行逐一尝试并从中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最终找到

问题的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

A.爬山法

B.启发式

C.算法式

D.手段—目的分析法

37.的《医林改错》中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

30多年。

A.王清任

B.王充

C.李时珍

D.陈大齐

38.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特点反映的是

特征。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39.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

40.照顾学生的气质类型特点,教师应多关心

类型的学生。

A.胆汁质、多血质

B.胆汁质、抑郁质

C.多血质、粘液质

D.粘液质、抑郁质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

1分,共

分)

4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

年发表的,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

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42.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过程》中提出了“结构主义”课程

论和“

”教学理论。

4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4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45.义务教育具有

和普遍性的特点。

46.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47.“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说明在教学中

必须贯彻

原则。

48.教师备课时必须写好的三种计划是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教学

计划。

49.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

之间的矛盾。

50.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见贤思齐”,这主要是运用了

德育方法。

51.保罗·朗格郎认为,数百年来把人一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

用于劳动的做法是毫无根据的,于是提出

思想。

52.法国启蒙思想家

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活动必须

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他的教育思想后来被人们总结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53.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早在20

世纪

年代就已被提出。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

》中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应该

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5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和。

55.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心理准备、、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

知识和检查效果等六个基本环节。

56.《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说明了教育具有

功能。

57.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

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教育论与

形式教育论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

58.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拉开了序幕。

59.课外教育活动的形式可分为三种,其中

是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60.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将课程分为

和活动课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分)

6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62.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6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64.谈一谈如何上好一节课?

6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四、论述题(10

分)

66.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

心理学部分

五、填空题(每小题

分,共

分)

67.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并结合经常性的活动去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是

法。

68.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69.注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保持不变,因为注意存在一种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做。

70.尘埃落到皮肤上不会引起我们的感觉是因为其刺激强度没有达到肤觉的。

71.人们对时间的估计常受兴趣、态度、情绪的影响,如紧张有趣的课程安排会使

学生觉得时间过得快,而枯燥的活动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这种现象属于心

理学中的现象。

72.科学工作者根据气候、动物、磁场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对地震灾害做出预测,这反映了思维的特征。

73.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是它

产生的外部条件。

74.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

经联系的建立。

75.

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76.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它在教学中具有动力、感染和信号三大功能。

它的信号功能是通过

来实现的。77.一些新产品的问世,如科技发明中的水陆两栖坦克、文学创作中的童话形象—

美人鱼等是通过

方式进行想象加工的。

7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该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

79.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

式的心理特征。

80.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比率智商改为

智商。

81.教师控制学生分心的措施有

控制、提问控制、信号控制、表扬或批

评控制。

82.需要是有机体因生理上或心理上缺乏某种刺激而呈现一种

状态以及

渴望得到满足的体验。

83.反射是有机体借助

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应答。

84.灵感是人集中全部精力解决问题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

象,它是

思维活动的特征之一。

85.记忆内容在保持过程中会发生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量的变化除了大家熟悉的遗忘现象外,还有

现象。

86.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联系好了一家不错的工作单位,但近期又收到了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他陷入了矛盾之中,不知该如何选择,这种心理矛盾属于

突。

六、简答题(共

分)

87.如何利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6

分)

88.怎样理解心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4

分)

89.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5

分)

90.请说明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4

分)

91.简述情绪与认识活动的关系。(6

分)

七、论述题(共

分)

92.什么叫气质?怎样理解气质的意义?

第五篇:2015年河南专升本教育学心理学真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

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

一、选择题(教育学1~20,心理学21~40。每小题1分,共40分)1.西方最早的教育名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2.《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作者是()A.洛克 B.杜威 C.凯洛夫 D.卢梭

3.目前许多国家的________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化甚至普及化阶段。()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4.________在他的《教学与发展》中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观点。()A.赞料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布卢姆 5.教育的领导权是由________决定的。()A.政治、经济制度 B.文化 C.科学技术 D.人口 6.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A.教育的客体 B.认识的主体C.教育的客体、认识的主体 D.上都不是 7.“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自我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服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8.“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C.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________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A.生产关系 B.科技 C.文化 D.生产力发展水平10.________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班级授课制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________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环境 C.主观能动性 D.教育

12.________是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而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A.校本课程 B.国家课程 C.地方课程 D.选修课程

1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所反映的是()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教育独立论 14.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被称为中心环节的是()A.引起求知欲 B.巩固知识 C.感知教材 D.理解教材

15.我国第一个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行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16.________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A.教盲目的 B.课程目标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7.我国古代的“六艺”“四书五经”,古罗马的“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8.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___特点。()A.复杂性 B.能动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19.“相观而善,相互切磋”体现了教学中要注意运用()A.参观法 B.发现法 C.讲演法 D.讨论法

20.小东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报告,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小东,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小东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_______入手对小东进行教育。()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1.下列选项不属于个性心理的是()A.气质 B.性格 C.认知 D.能力

22.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流派是()A.机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学派 D.认知学派

23.两个人看见桌子上的半瓶水,一个人说:“只有半瓶了!”另一个人说“还右半瓶呢!”这说明了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A.主观性 B.客观性 C.被动性 D.真实性 24.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A.望梅止渴 B.谈虎色变 C.防御反射 D.乐极生悲

25.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还要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这属于以下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26.“以手代目”,盲人通过触压觉阅读盲文属于()A.感觉对比 B.感觉的补偿 C.感觉适应 D.错觉

27.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粉笔写出来,这利用了知觉的哪种规律()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28.在记忆中,后学习的材料会对先学习的材料造成干扰,这种现象属于()A.衰退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近因效应

29.“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30.学生在读到《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脑海中浮现诗句中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31.李老师正讲课时,迟到的小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这种现象属于()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32.郁闷时的倾诉、痛苦时的哭泣以及剧烈的体育运动等负性情绪的发泄属于()A.合理宣泄 B.认知调控 C.想象放松 D.肌肉放松

33.《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其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 B.激情 C.应教 D.热情

34.小明花了10分钟时间背会了《静夜思》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A.及时复习B.分散复习C.平时复习D.适当过度学习

35.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6.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放,南方人含蓄、细腻”,这属于()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37.小华同学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这些品质属于性格中的何种特征()A.态度 B.理智C.意志 D.情绪

38.心理学的研究已初步证明,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都起源于()A.动机 B.愿望 C.需要 D.创造

39.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它属于()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40.“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充分说明了____对智力的补偿作用。()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动机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4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____________作用。4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___过程。4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45.狭义的教育是指____________。46.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__ 47.史料记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古代的____________社会。48.义务教育的特点有强制性、____________和普及性。

49.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三种形态:单轨学制、双轨学制和____________学制。50.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就要抓住儿童发展的____________。51.____________课程渗透在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观念环境中。52.夸美纽斯提出____________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5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是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都设置____________,并作为必修课程。54.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__。55.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____________学说。

56.____________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57.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_____________》中,强调教育活动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其思想后来被称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58.课程设计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____________ 三个层次构成。

59.“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反映教师劳动的____________特点。

60.196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上,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首次正式提出____________的概念,并论证了相关思想。

三、简答题(共l6分)

6l.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3分)

6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4分)

63.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有那些?(4分)

64.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哪些?(5分)

四、案例分析题(9分)65.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

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 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

教师:是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呀!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教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 学生: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呢?

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l)教学片段中教师的做法符合什么教学原则?

(2)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此教学原则?结合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五、论述题(10分)66.论述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67.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____________。68.一般情况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____________关系。60.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看,心理是____________的机能。

70.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该事物的形象是____________。

71.人们在夜间仔细听一只表的嘀嗒声,会感觉到表的声音一会儿强、一会儿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被称为____________。

7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__。

7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____________的反映。

74.在视觉记忆中,外界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登记后可以保持约300毫秒。这在记忆系统中被称为____________。

75.没有完整的逻辑程序,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____________,又称“非逻辑性思维”。

76.许多儿童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骑马,所以就常把一个小凳子或小椅子当一匹马来 骑,过体现了想象的____________功能。

77.“情感共鸣”反映了情感的____________功能。78.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____________。

79.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____________三个主要特点。

80.在记忆电话号码时,人们普遍认为固定电话的号码比手机号码要好记一些,这是因为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的容量是____________个。

81.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____________分布状态。

8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呈现出____________的特点。8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____________。

84.“鱼,我所欲电;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鱼而取熊掌者也。”这体现了____________型动机冲突。

85.个体希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得到圆满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____________需要。

86.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____________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七、简答题(共18分)

87.什么是思维?其特征有哪些?(4分)

88.简述认知、情感与意志三种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5分)

89.记忆的品质有哪些?(4分)

90.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5分)

八、案例分析题(7分)

91.王老师所教的班有这样两位学生:学生甲在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时,常因缺乏信心而患得患失、犹豫不决、顾虑重重,长时间处于内心冲突状态;学生乙在采取和执行决定中,往往只有三分钟的热情,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便垂头丧气,望而却步,半途而废。(1)甲和乙两位学生分别缺乏哪种意志品质?

(2)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九、论述题(10分)

92.请结合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

一、选择题

l.B 2.B 3.D 4.A 5.A 6.C 7.D 8.B 9.D 10.D ll.B 12.A 13.A 14.D l5.D 16.A 17.A 18.D 19.D 20.C 21.C 22.D 23.A 24.B 25.D 26.B 27.D 28.C 29.B 30.C 31.C 32.A 33.A 34.D 35.A 36.B 37.A 38.C 39.B 40.A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

41.《普通教育学》 42.主导43.认识 44.教书育人45.学校教育 46.讲授法

47.奴隶 48.免费性49.分支型 50.关键期51.隐性 52.泛智5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4.阶段性和顺序性55.全面发展 56.美育57.《爱弥儿》 58.教材59.长期性 60.终身教育

三、简答题

61.【答案要点】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62.【答案要点】(l)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63.【答案要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体现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这四个方面的素养上。它的内容包括:(l)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爰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

64.【答案要点】教学的基本环节有:(l)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四、案例分析题

65.【答案要点】(1)教学片段中教师的做法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贯彻这种原则要做到: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思考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机智地运用各种方法,使许多一时的好奇和兴趣,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在启发学生思考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多,不能蜻 8

蜒点水、启而不发。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并在回答问题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③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教师要善于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别出心栽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创造才能。

五、论述题

66.【答案要点】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任何一个学生身上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同时,这两种因素是不断运动斗争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学生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是积极因素不断增长,消极因素不断克服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中新与|日、进步与落后的思想斗争和转化的过程。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展开思想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

67.实验法 68.反比69.脑 70.表象71.注意的起伏 72.380-780纳米的可见光 73.个别属性 74.瞬时记忆75.直觉思维 76.替代77.信息传递 78.知觉

79.独创性 80.5~981.正态 82.先多后少,先快后慢,呈负加速83.综合 84.双趋 85.自我实现 86.心理

七、简答题

87.【答案要点】(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职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2)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88.【答案要点】(1)认识、情感和意志是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与制约的。

(2)在统一的心理括动中,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动力系统。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受认识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情绪情感和意志对认识活动又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89.【答案要点】(1)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90.【答案要点】(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2)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3)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4)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八、案例分析题

91.【答案要点】(1)根据案例所述,学生甲缺乏意志的果断性,学生乙缺乏意志的坚韧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是缺乏果断性的表现;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等是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应做到:①加强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确立崇高的理想。②组织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③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④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在困难中磨炼意志。⑤根据个别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内容和重点,对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如对行动盲目和易受暗示的学生,应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性、自觉性、责任心;对优柔寡断、冒险轻率的学生,应培养其大胆果断、执着耐心的品质;对缺乏自信心、萎靡不振和自卑感强的学生,应采用正面诱导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对于软弱和胆怯的学生,应着重胆量、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培养;对缺乏毅力、缺乏恒心的学生,应着重激发学生奋发有为和坚韧顽强的精神。

所以,针对学生甲,应培养其大胆果断的品质;对于学生乙要激发其坚韧顽强的精神。

九、论述题

92.【答寨要点】(1)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有①遗传与营养。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如感官的特征、四肢和运动器官的特征、脑的特征等,遗传因素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它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早期经验。人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促使能力发展得最快,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③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里的课堂教学的正确组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④社会实践。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⑤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机械和被动地影响能力发展,个人的勤奋与主观努力积极能动地促进能力的发展。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做到①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变“灌输式”的教为“启发式”的教,把学生的思维引活、引深,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思考所学知识并突出重点、难点。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不良现状。④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基础知识。

下载高等教育学心理学13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教育学心理学13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南省教育学心理学真题中学(合集)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

    教育学真题

    2005年1月小学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

    心理学和教育学2012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科目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最佳答案。 1.将学习看成是......

    高等教育学20套题答案

    第1套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 )。D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B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文化素质教......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一门社会科学。 2、高等教育是只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 3.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各级......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性质:在社会科学领域,一门学科能不能成立,内在的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基本要素:有没有研究对象,有没有通用研究方法,有没有稳定的,公认的基本概论和范畴。从研究对象上看,高......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