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教案

时间:2019-05-15 04:0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少年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少年教案》。

第一篇: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结果:

第一名:杨贝佳

第二名:谢汀

第三名:熊嘉慧

4.评比总结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热爱祖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板书:

8* 中华少年

自豪骄傲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教学过程:

一、抓住“启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生说)

2、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紧扣重点,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2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说明理由。

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钓到鱼时:紧张、激动。放鱼时:“爸爸!”――不情愿;“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抗议。放鱼后:悲哀。

4、谁来完整地说一遍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5、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心里怎么会不激动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遛了两个小时才得来的鱼却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会情愿呢?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詹姆斯,让我们把描写他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换成“我”的角度来说说,并适当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6、学生练说后全班交流。

7、点名汇报。师相机点拨说出真实的感受。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0、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②“父亲再没有说话。”

11、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12、爸爸的态度为什么这样,丝毫没有为詹姆斯的抗议所动摇?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说。)

13、如果你也和他们去钓鱼,目睹了这一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学的想法一样,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这些能体现詹姆斯无可奈何地放掉大鲈鱼的心理的词语。

[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议论文本

1、就是这样一次平常的钓鱼活动,却对詹姆斯的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他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13-16自然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2、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才能遵守规则?

5、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次钓鱼得到的启示,注意语言要精炼,概括性要强。

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设计思路:学生已经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了它的内在联系,再借助文本就能领悟“启示”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充分议论,发表见解来进行自我教育,比教师单纯的讲效果要好得多。]

四、读写结合,升华文本

1、小练笔。生活处处有规则,学了这篇文章,老师心潮起伏,不禁要对所有的人说:“人们啊!请自觉遵守规则吧。”同学们,你们希望人人遵守规则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也可以为洗手间的水龙头写一则“用水须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需要人们遵守规则的地方,都可以写一写,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秩序井然,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

[设计思路:学习语文是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使用的过程。读写结合的安排,是学生运用自身语言积淀自由表达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升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总体来说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注意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渗透,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尝试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活用文本,感悟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钓鱼的启示》文质兼美,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教学时,我尽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进入文本的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另外,还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作用,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

二、转换角度,体验内心。文中的当事人经历的事是学生未曾经历的,如何让学生与主人公的感情产生共鸣?我两次采用了转换角度的方法,让学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体验了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培养能力,激发情感。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朗读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情感。

本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如在湖边钓鱼除了遵守时间的规定,还应注意什么?(如保护环境等)这样,学生写的文章会更充实。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景、认识德国

1、播放德国的风光片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二、谈话导入

1、导入:在德国,有着广袤的原野、安静的河流、古老的教堂、繁华的都市、精致的小镇,不仅如此,这个民族还有着一道奇丽的景色。是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齐读

3、简介本文作者季羡林:

听说过季羡林吗?上学期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就是指季羡林。课件播放:(师读)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国哥廷根大学读研究生,后又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争归国无路,只得留在德国,在哥廷根大学担任教员。作为海外游子,尤其思念家乡和亲人。1945年10月,战争终结不久,就匆匆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德国哥廷根市。本篇课文就是他访问回来后写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文中的季先生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这时,他不由发出了一声感叹,是什么?请用“~~~~~~~”划出来。

2、反馈: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四、细读课文,交流感受

1、多么奇丽的景色!(景)

(1)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奇丽的景色”?用“———”画出来。(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2)学生回答,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几句话,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读)(4)指名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引来大批蝴蝶„„)(5)你是从哪几个词语里产生这样的想象的?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

“花团锦簇”你怎么理解?(五彩缤纷、十分华丽)“姹紫嫣红”呢?(各种花朵娇艳美好,颜色美丽)从哪些词语看出花的多?

“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理解“山阴道” 板书 花美(6)这么美的景色想看吗?(课件播放)

(6)指导朗读:把这美景美美地读一读吧,先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齐读)

2、多么奇特的民族!(人)

(1)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奇特的民族”?用“~~~~”画出来。(板书多么奇特的民族!)

(2)随机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3)德国人养花有什么特别之处?

(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自己看到的是什么?(脊梁)

指名:把你的脊梁给老师看看。花的脊梁就是什么?(花后的部分、茎叶)(5)是不是意味着德国人自己不喜欢花?(不是)

(6)那可奇怪了,(指名)问:“房东太太,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学生回答:“正是这样!”(指名2生及全班)(7)提问:房东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怎样?(莞尔一笑)“莞尔一笑”是什么样的笑?(微微一笑)

房东太太为什么是“轻轻一笑”?她心里怎么想的?(这很正常,没什么好说的。)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奇特,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平常。所以微微一笑,不足为道。

(8)补充材料:当时,季先生在德国租房子住,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50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这个家庭的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个什么样的人?

(9)德国人就是这样善良淳朴,要把美好的事物和大家分享。(板书心美)(10)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指名读)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

(1)在德国,是不是只有房东太太一家把花养给别人看呢?找句子。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这一种境界是指什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们也来仔细琢磨一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意思?

(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相帮助,共同享受。)课文中指什么?

(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怎么做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我们班要设立图书角,我把五本崭新的图书捐了出来,好让同学们看;同学们也积极捐书,我也能看到更多的书了。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事吗?

(3)是啊,你们已经读懂了这段话,让我们一起再用心读。

4、离开德国35年后,作者又一次来到了德国。

指着一学生:“季先生,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 生接:“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你说的美丽是指什么?”

生接:“我说的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师问:“还包含着什么?”

生:“还包含着德国人美丽的心灵。” 为什么说德国人的心灵美?

(因为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件出示)师领生:“多么美丽的花!多么美丽的心灵!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5、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怎么理解?(作者战争时期留在德国,十分思念家乡、亲人、祖国。)每天游走在花的海洋,闻着花香,听着花语,让人不由自主地思念家乡和亲人。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你想对德国人民说些什么?

2、老师也写了几句话送给他们:出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予人方便,自己方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希望同学们也像他们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小练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花美)

多么奇特的民族!(心美)

第二篇: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三,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3.4自然段:共同的家园,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大声朗读。

在这三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四,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第三篇:中华少年教案

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朗诵,加深对诗歌的体会。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

展示国庆阅兵图片,当你看到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的时候,是否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回顾单元前三课,不同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今天,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去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诗歌《中华少年》,感受那强烈、真挚的爱国热情。

二、朗读感悟:

1、视频范读,再分角色朗读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勾出来,自己想办法解决。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解析第一节。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画出词语“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雏鹰”“黄土坡——山丹丹”。你由这些

词产生哪些联想?(他们就是中华少年)

2: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想:现在,老师想请个别同学来读一读,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那你能告诉老师你为什喜欢这一小节吗? 有哪位同学喜欢的是和他相同的吗?

因为九曲黄河的百折不挠,莽莽昆仑的立地顶天,都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每一位中华的少年。

通过诗歌的前两节,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祖国: 山河壮丽 3:分析3、4小节。

设想:这首诗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祖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那几节呢?同学们找一找,看看这节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人和事。对,3,4节,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我们应该为此——自豪。

(学生分男、女读3、4两节)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语气去领略一下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吧。(感受到祖国:悠久历史以及民族传统文化)

4:朗读第五小节,感受祖国曾经历过的故事。师:“春天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事件?出示图片2,师:与文中那句话相关?为什么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感受到祖国是一位坚毅的母亲)

5:学习第6~8节,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句。展示重点句子,四“不”和“四”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让祖国成为我们的骄傲,把诗中的誓言变成自己的誓言)

板书:骄傲

自豪

四、深究整诗,体会感情:

通过朗读全诗,说说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激情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华少年的骄傲与自豪。

五、课堂小结: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六:板书设计:

8*中华少年 骄傲

自豪

第四篇: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课堂实录及评析(2012-04-10 08:56:53)转载▼ 标签:教育杂谈 分类:论文、教学设计及教研 《中华少年》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材解读: 《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觉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是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理念: 《中华少年》这首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展开教学: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畅,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分角色朗读,按照本诗的角色分配,小组合作读;表演朗读,这样的朗读,能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课堂实录:

一、过渡,激情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生:国庆节,祖**亲的生日。

师:大家回答得真好。现在我们来看一看2009年的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六十周年的盛大壮观的阅兵式。

【评析:观看阅兵式的实况,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师:我们这一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从第五课开始,所编排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展开的,从这些课文中我们了解了许多热爱祖国的人和事。《詹天佑》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 生:《詹天佑》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铁路建筑专家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师: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有《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知道他是谁吗? 生:季羡林。

师:他写的《怀念母亲》一课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他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情感。

师:我们还了解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事,那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文 生:《彩色的翅膀》。

生:学习了这几课,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热爱祖国的人和事,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评析:回忆,既起到复习的作用,又为下文引出少年的爱国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师:今天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少年,在祖**亲生日之际,你们将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祖**亲的热爱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李少白的一首诗歌,来体会诗中中华少年的那种爱国情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华少年》。(板书课题)生:中华少年 【评析:回忆、复习,从各阶层的爱国人士,过渡到中华少年的爱国,巧妙,自然。】

二、范读,激发情感 师::请大家打开书,这是一首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生:文中出现了甲、乙、丙、丁。

师:这节课,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以充沛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读出中华少年内心的自豪,读出中华少年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老师范读,学生可以看书听,也可以欣赏听。

【评析:范读,既展示了老师的才华,同时教师的情感也更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情感。】

三、初读,感受诗美

师:现在同学们四人一组,分角色读课文,在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美的同时,了解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生:这首诗一共有八节。

【评析: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细读,品悟情感

师:这首的第一节描写了我们祖国锦绣山河的壮丽景色,请同学们一起读第一节,并画出第一节中列举的四种事物的名称,说一说这四种事物代表了那四种少年?(学生读第一节)生:雪莲代表高原少年,生:乳燕代表宝岛少年,生:雏鹰代表草原少年,生:山丹丹代表黄土坡少年。

师:九曲黄河的百折不挠,莽莽昆仑的立地顶天,都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每一位中华的少年。(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节。)师::这首诗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祖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学生分男、女读3、4两节)说一说从诗中你了解了那些文化? 生:水浒传,生:三国演义,生:唐诗宋词。

师: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听起来是那么熟悉,它和哪两首诗有关?(课件展示: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维的《使至塞上》)学生读诗句,了解诗中的名句。

【评析:这一环节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我国古代的诗词文化。】

师:从诗中我们还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人物。都有那些人物?(课件展示学生根据所查资料进一步了解。)

生:女娲,中国神话中的一位古老的神,她的主要功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创造人类。生:大禹,因治水有功,后被人称为大禹,是夏代的第一个君王。

师:说的真好。关于冬子、雷锋,这些英雄的形象,从父辈的口中,我们似曾相识。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课件展示:人物形象。)师::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一些特殊的东西,我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展示。)

师:敖包:蒙古人做路障和界标的堆子。

哈达:藏族人民最普通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忠诚和尊敬的。

【评析:这些课件的展示,消除了年代差距带给学生的困惑,使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受,更好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师:还有一些传统节日大家一定知道。谁能说一说端午节、中秋节?

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人们吃月饼,赏月。师:大家对这些知识了解的真不少,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师:中华民族锦绣的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哺育了中华的少年,但是,我们的民族也曾遭受过千灾百难。我请一位同学读第五节,其他同学思考:找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画下来。

(课件展示:出示重点句子——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课件展示:接下两句——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生:纤夫是什么?(课件展示:纤夫拉纤。)

师:我们看到了纤夫拉纤的场面,有什么感想?怎样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指导读重点句:第一句,激昂,后三句低沉缓慢,接着再转向激昂。

【评析:通过学生有感情的读,更好地了解了祖**亲遭受的灾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师:同学们,祖**亲遭受的灾难不仅如此,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课件展示:火烧圆明园的视屏录像。)

师:这两个典型的事例,写出了祖**亲曾经遭受的耻辱,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七月的星火,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才有了春天的故事,让中华从此展开了崭新的画卷。(指导读第五节。)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通过有表情的读以及学生观看视屏的视觉感受,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师:大家一起读最后三节,找出四个“不”和四个“要”的句子画下来,看看诗中如何表现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

师:四个“不”和四个“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课件展示:重点句子——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不忘“最危险的时刻”战歌飞旋。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生:齐读句子。

【评析:反复的读,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师:大家读得真棒,这就是我们的中华少年,自豪、骄傲的中华少年。师板书:自豪骄傲

师:同学们,用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热情,读出中华少年的骄傲,读出中华少年内心的自豪,读出中华少年对祖**亲的一片深情。(分角色四个小组读。)师:在你们激情满怀的朗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华少年是那么自豪。生:我感受到了自己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评析:通过激情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师:看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方式很多,老师相信每一位同学一定会用你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中华少年

骄傲自豪

【评析:板书设计力图做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第五篇: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爱,那么做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该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李少白的诗歌中华少年(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导读有什么要求。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字音读准,并将有疑问的词划下来。(解决字词)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强悍:勇猛无所顾忌。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分角色朗读全诗,并体会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

师:现在我们来分段来体会一下这首诗)

1.师:找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小节。(找生读一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生:前两句,应该是气势雄伟的读。

生:三四句应该是轻盈的。

师:再找同学试一试。

生:、、、、锦秀山川,我们的家园。

师:是呀,祖国的壮丽山河哺育了中华少年,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师:那么,再请同学们读一读它的壮丽,它给予我们的启发。(注意:要读出山河的壮丽)

生读

(过渡

师:是祖国的锦秀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那又是什么教育了中华少年呢?)

2、师:找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呢?

生:写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师:那么 大家知道一幅关于大漠的图画吗?大家知道一首关于大漠孤烟的诗吗?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想,茫茫的大漠,苍黄的一片,只有一户人家的烟火袅袅升起,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生:孤独。

师:孤独的,寂寞的。那就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一边想象着这幅景象,一边来读。

师:那么,通过阅读这段,我们都知道了哪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及事件呢?

生:女娲补天、、、、生:大禹治水、、、、、师:同学们,从甲骨文到方块字,从古希腊的圣火在我国点燃,从女娲补天到今天的神七问天,我们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在不断的更新。那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这一段了吗?

生:自豪的感情。

(再找同学们带着自豪的感情来读一读)

(过渡

师: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在千年文明的熏陶下,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

3、师:在这样的母亲的怀抱中,孕育着怎样的少年呢?

生:从文章的第一小节可以看出少年的样子。

生:从第一小节看出英姿飒爽的少年。

师:那好,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呢?给同学们读一读。

生:从沧沧茫茫的草原起来,我是蓝天下翱翔的雏鹰。

师:这是来自草原的少年,还有来自哪儿的呢?

生:从宝岛走来的。

师:那么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自豪。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看第一小节,将这些词联系起来,你能想到什么呢?

生:中华少年来自五湖四海。

生:祖国的土地宽广。

师:是呀,看,五湖四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谁还愿意再读一读呢?

生:、、、、、、、、师:中华少年,飒爽英姿。

(过渡

师:读到这,我在文章里还获得了另一种感受。)

4、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五小节。看一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

生:什么是先驱者、生:什么是千年冻土。

师:那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片,你们知道,这幅图对应的是文中的哪一句话吗?(出示PPT)

生:齐。

师:那么谁了解春天的故事,指的是哪件事儿呢?

生: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师:那么春天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富饶的故事。

师:我们想把温暖和富饶永远留住,那我们该怎样读这一节呢?

(找生示范读)

师:这是春天的故事,那么在春天的故事之前,还有一批先驱者。来看一下“七月的星火、、、、从噩梦中惊醒”。七月的星火,指的是什么呢?

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师:七月是转折的一月,月使我们看到了希望。那谁还能再读一读这一句呢?

生:示范读。(七月的星火、、、、从噩梦中惊醒)

师:“从噩梦中惊醒”,那么,这是怎样的噩梦呢?

生:“黄河纤夫、、、、、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师:我们接着来看一幅图。(出示纤夫的PPT),你看到了什么?

生:那些纤夫为什么不穿衣服。

生:我们的国家太落后了。

师:从哪里看出我们国家的落后呢?

师:作者为什么用问号般的身躯?

生:因为他的腰板直不起来了。

师:为什么腰板直不起来了?

生:因为经过常年的劳作。

师:因为常年的劳作,所以作者是怎样描写纤夫的呢?

生: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师:是呀,拉不直,顶不住中国曾经的那场苦难。那么我们现在回到甲所说的那句话“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那你们理解这里的“千年冻土”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中国被侵略的那一段历史。

师:被侵略的那一段漫长历史。党带领我们走进了光明,邓小平爷爷又为我们画出了一幅春天的图画,使我们今天的生活欣欣向荣。怎样来读这一段?找同学再来读一读。

(过渡

师:我们生活在这幅画卷之上,历史验证了我们有一位坚毅的祖**亲。有着先驱者做我们的榜样,有这样伟大的祖**亲哺育着我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珍惜时间、、、、生:努力学习、、、、、师:珍惜时间的少年们,我们站在昨天与未来的中间,要不忘历史,要、、、?

生:创造未来、、生:迎接未来。

5、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六、七、八小节。

生齐读。

师: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和惊叹的是什么?

生:中华少年的誓言。

师: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请带着你们不悔的誓言,为祖**亲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生全部起立齐读。板书:

中华少年

千年文明 壮丽山河 少年英姿 坚毅母亲 不悔誓言

下载中华少年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少年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少年教案

    8.*中华少年 (吕鑫)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

    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3.有感......

    中华少年教案

    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内心的自豪感,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通过朗诵,加深对课文的体会。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在朗诵中体会诗歌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中华少年教案(推荐)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里就以朗诵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学,通过分角色......

    中华少年_教案4

    中华少年 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课文里的景物描写,使......

    中华少年

    斗古中学七(1)班庆祝“五·四”运动93周年诗歌朗诵朗诵稿 朗诵题目:《中华少年》2012.05.04男独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女独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

    中华少年

    中华少年 甲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乙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丙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丁 从七沟八梁的黄土......

    中华少年

    《中华少年》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