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校长们多一些教师的原味(报道)
让校长们多一些教师的原味
——庐阳区校长们“下水”上课,让工作回归原点
2013年的春天,一场“校长特色课堂”的疾风暴雨席卷庐阳!
4月22日到26日,历时一周,庐阳区共有44位校(园)长参与特色课堂展示与评议课活动,该活动涉及小学、幼儿园两个学段,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写字、品德、体育、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17个正职校(园)长、27个副职校(园)长积极报名参加了展示活动。
伴随着校(园)长的特色课堂活动,听课热潮也随即在庐阳教育系统涌动起来,甚至外市、外区、四县的学校也专门组织了听课小组,深入庐阳各校„„共计达到1800多人次。庐阳教育呈现了有史以来最盛大的校长上课、评课热潮。
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殷硕景高瞻远瞩:“校长或许只是教师一时的身份,教师却是校长终身的职业。校长更应该是教育家,而不是单纯的学校管理者,所以我们不仅提倡校长用‘眼’关注课堂,更要用‘脚’深入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课堂生态,对普通教师也会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时至今日,这次特色展示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余音绕梁,数日不绝。日前,记者深入庐阳教研室及各校采访,用白描的笔法勾勒出庐阳呈现出的精神气象,感悟其强烈而深厚的人文关怀。
教育情怀与课堂追求
当我们再次回眸“校长特色课堂”,会发现这44节课中既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又有“追求卓越”的壮志雄心。这是一个丰富而开放的视野,记者只能撷取其中的几朵浪花,作以掠影式的描述。尽管如此,读者仍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那独特的教育情怀与课堂追求。
情感体验
淮三小校长吴蓉《古诗教学》特色:“追求自主愉悦的语文课堂”,五一小学校长方业菊《面积的认识》特色:“生活中学数学”,永红路小学校长张万新《投掷》课特色:“感受体育欢乐,展现健康体魄”......在本次特色课堂展示中,校长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学习需要有情,需要让学生动情,有激情。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促进其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和精神人格提升目标的实现。
钢铁新村小学校长金鑫在展示音乐课《栽树》时,以“春”为主线贯穿始终,师生律动《春眠不觉晓》迎接春天,春之乐;师生对唱发声练习,呼唤春天,春之韵;用带有春的词语赞美春天,春之思;学唱歌曲《栽树》,小乐手、小歌手、小演员合作创编情景剧表演活动,拥抱春天„„美文、美图、美景、动听的旋律,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令整节课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永红路小学校长张万新穿着神气的运动服来到运动场,充满激情的导语让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规范而充满情感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与运动的欢乐。
审美张力
很多校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缺少审美的张力,学生的兴趣就会很快转化为心理疲劳。宿幼荣城南苑的丁婕副主任在执教的大班美术装饰画活动《青花瓷盘》时,孩子一进入活动室,就被大量的、分门别类摆放的青花瓷盘图片所吸引,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丁婕首先带领孩子们进行分类观察、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梳理青花瓷盘的装饰特点以及纹样排列的规律等,同时,运用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亲身感受中心花纹与盘边花纹的布局要点,最大限度地给与孩子感受美的机会。在孩子建立良好审美感觉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和笔触充分表达对青花瓷盘的喜爱与审美,体现了执教者“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
安庆路等三小学王华兵校长执教的美术课《头饰设计》,通过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在设计中创造美,内容由浅入深,亮点不断,在教师创设的轻松、和谐、互动、创新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真正体现了灵动与创新并存;新庄小学刘劲松副校长的写字课《上下结构》,通过动画演示、肢体演示、教师范写、学生评价、作品欣赏等方式,让学生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给单调的写字课堂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凸显生活
在这次展示中,柏景湾小学的金玲校长、永红路小学的张轶群副校长、十张小学的李必文校长及六安路小学的朱清萍副校长等不愧为品德课的行家里手,在他们的教学中,总是时刻不忘记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调动多种教学方式,拓展各种课程资源,以此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探索,进而更好地生活。上午,栢景湾小学金玲校长执教《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在课堂中她带领着学生从学校荣誉的背后感受到所有人的默默奉献,再列举发生在学校周围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大家的事情大家怎样做的及其重要性,在让学生带着发现的眼睛体验感受班级里、学校中、社会生活中具体生动的事情,最后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帮助解决放学时校门口拥堵“金点子”畅想中去。课堂上我们真的看到了孩子们的智慧在闪光!
比如朱清萍副校长执教《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一课。洒脱、自然,谈话式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她与学生的距离,给整节课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朱校长通过现身说法,带领着学生了解电视机的不断更新,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人们 的生活需求之间的必要联系。特别是小组合作交流小发现和小创造环节,可以看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奇思妙想。
张轶群校长执教的《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她真的非常用心!就连衣服都特地选了一个可爱的熊猫LOGO图案,以此拉近了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让听课老师感受到,其实教育就在一些点滴的细节中。
自主探究
跃进小学校长郑国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特色:“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六小荣城分校副校长娄燕芳《鸟岛》特色:“教学,从关注学生学开始”,六小荣城分校校长张羽《找规律》特色:“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中,校长们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双岗小学副校长刘莉在本次英语展示课上,除了能娴熟的运用电子白板外,她注重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兴趣爱好,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如:简单的看图说单词游戏、基于本课句型
操练的小调查活动、创设真实生活情境的拓展活动等等。不同的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学习水平对活动任务进行自由选择。在一个个富有挑战又充满乐趣的任务活动中学生们激情四射,兴致盎然。在学生开展各种任务活动的同时,教师也在同时扮演着助学者、组织者、监督者、以及学生的学习伙伴等多种角色。
大杨中心小学副校长杨俊表示,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有素质的公民。“我们倡导学生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庄小学黄涛校长开放、综合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充满了活力。在教学中,他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牢牢把握住知识迁移,用word和ppt进行界面对比、内容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很快把握住本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同时采用信息技术学科惯有的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生生互动、生机互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构建知识。
庐阳区教体局副局长岳彩莲听了方业菊校长的数学课,感慨的说: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今天我看到了这种理念的落实。
文化品位
南门小学校长费广海《倍数和因数》特色:“点滴相透,启发智慧”,幸福小学校长瞿明胜《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特色:“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睿智”,六安路小学中铁分校副校长金红《我和祖父的院子》特色:“追求诗意大气的语文课堂”,海棠花园小学副校长王志芳《口语交际》特色:“和孩子亲切对话,彰显和谐智慧课堂”,虹桥小学副校长盛磊《奇妙的图形密铺》特色:“注重思维,开放简约,智趣导学”,六安路小学副校长朱清萍《我们的国粹》特色:“清新自然,润物无声”,南小恒盛校长童乃梅《解决问题的策略》特色:“让课堂教学充满童趣”.......庐阳区教体局副局长许新国听了三位校长的语文课后说道:“语文是文学性、趣味性很强的一个学科,要使一节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校长首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多看经典名著)。”
金红副校长告诉记者,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成功的教育除了爱,还需要理性和智慧,还需要真正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但智慧并不能凭空而来。教育的智慧源于厚实的积淀和坚持不懈的学习,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升值。
校长们纷纷表示,教师还需要厚实的文化积淀。否则,即使爱在心间,也会由于积淀不足而在教学的时候呈现捉襟见肘的尴尬。相反,如果有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丽,从而对教师产生崇拜感与敬仰感。这样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使学生沉浸其中而又快乐无比。而学生听课的愉悦情感,又反过来会促使教师生成积极的情绪。而教师对学生之爱,以及学生对老师之爱,便悄无声息地融化在这高效课堂之中了。
教育离不开创新与追问
南门小学校长费广海对本次活动极为推崇:许多校长大都是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不上课本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对学生也是一种损失;校长职务不是终身制,如果长期脱离教学,一旦离开校长岗位,就没有立身之本。
安庆路第三小学校长王华兵说:“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校长抓全校的教学必须从自身的教学抓起,做好样子,带好路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校长只有上课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有教学指挥权、发言权和管理主动权,教师才能信服,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据庐阳区教体局副局长郑家凯介绍:前几年,庐阳区中小学、幼儿园发展节奏加快,加之各种公务繁多,一些校长没有时间亲临一线
授课,甚至听课节数也不甚多。所以,开展庐阳校长上课、评课比赛在当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为期一周的活动结束了,是不是代表着校长上课、观课议课的结束呢?这成了全区校长近期共同思考的问题。
问题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校长一天在一线、在课堂、在教师、在学生中的时间有多少?是不是整天忙于事务,上传下达?
问题二:学校有没有我们的主张、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管理是不是空中楼阁?
问题三:我们当校长的对教学研究到底有多深?我们做校长的每天读书几时?一年下来读了几本书?写了多少文字?
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张振发指出,如今做校长不易,做个好校长更难,每位校长都有本难念的“经”。可是人再忙、事再难,都要知道“真经”是什么。
殷硕景局长告诉记者:“我区的现实是,有少数的校长忙这忙那,忙着忙着上的课、听的课少了。我们想借校长特色课堂活动,引发大家深思一个问题:在现今状态下,要当一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长,先要念好什么‘经’?”
“我们开展大规模的校长上课、评课赛事,就是想传递出的一个最重要信息,就是告诉‘各校之长’,先要把最基本的‘真经 ’给念好了:摒弃纷杂的社会干扰,静下心来深入教学一线,静下心来多听听课,多把心思花在如何打造学校的‘高效课堂’上,多把心思用
在如何抓好教育教学的质量上,真真正正地,让校长工作回归到原点上来。”
记者感到,持续一周的“校长特色课堂”热潮,是庐阳区特定阶段壮阔的奇观,构成了庐阳校长们一次业务能力的特大展示。在“术”、“法”、“器”的层面上,它足以成为“标杆”,示范教师群体;在“道”的层面上,它成为一种理念的宣扬方式,也是一次对教育本真的追寻„„
张莉 姚明伟 本报记者 程志红
第二篇:让教师们充满幸福感的工作
让教师们充满幸福感的工作 海口市第一中学 马向阳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的承担引导和组织教学的任务,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组织学生的学习以及学习的个性化,要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要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密切地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经常性地参与社区文化教育生活,更充分地挖掘和有效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有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有效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要求提高了,付出也将成倍的增加。因此,作为一名校长,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课程实施之后,教师们忙于学习、进修、研讨、备课、教学、指导、评价、合作、交流、创新„„工作时间和任务成倍地增加,而休息的时间不断地被挤占,工资以及奖金等基本原地踏步。怎么样让教师在充满幸福感的环境与氛围中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创新自我呢?
我们思考的结果就是:走文化立校与文化立身之路。
一、建设幽雅环境,让教师们诗意一般的生活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幽雅的校园环境建设,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称之为校园显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这些静态环境看似表层现象,实则其寓意之深、内涵之美、取向之切,往往令人叹为观止。静态的环境文化可表现在校园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上、独具匠心的场馆设计上、主体建筑的特色和风格上、花草树木的栽培与点缀上;飘扬的校旗、醒目的校训、令人注目的海报与标语、主题鲜明的诗书画廊等,无处不弹响静态文化育人的音符。
在学校建设方面要整体设计,合理规划。我校高中新区占地256亩,设置80个教学班,班额52人,全员住校;建筑设计由教学、运动、生活三大板块组成,三者既有独立性,又有机融成一体;总体格局充分体现学府、文化、环保特色,在建筑造型、色彩等方面富有时代气息,且具有亚热带海南地方风格特征;学校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120套教师公寓等。我们力求在校园环境建设和设计中蕴含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理念,校园广场、图书馆、校史展览厅以及各类活动设施,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校园环境营造方面要体现文化色彩,建设好生态型景观园林,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一朵花能唱歌。我们以近60年的学校文化底蕴为基础,实施“让校园成为温馨家园、生态公园、文化圣园和成长乐园”的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楼台巍然,亭阁美观,树木婆娑,绿草成茵,四季鲜花,雕塑精美„„让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墙都会说话,使校园环境体现出知识化、艺术化、人文化的倾向,呈现出以人为本、处处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气息。
幽雅的环境,可以给教师们一片休憩与心灵栖息的净土。
二、构建和谐校园,让教师们身心轻松地工作
和,从“口”从“禾”,是说嘴边要有粮食;谐,从“言”从“皆”,是讲人人都有话说。和谐,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坚持尊重人、关心人与发展人相结合的原则。使和谐的伦理规范建设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教师们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教师们有成就感、荣誉感和巨大的社会价值感。而这一切作用到学生身上,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既富有美好前景,又跳动着健康脉搏的道德生命体。
以尊重人为前提。一是尊重优秀人才,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二是尊重每位教师,依法建立学校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尊重和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增强与教师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使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个体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以关心人为基础。首先,关心师生的物质生活,深入了解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为师生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们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力量。其次,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给教师的校园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其三,凸显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创造各种渠道和方式让教师们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使教师们与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使其产生极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三年前,我曾经在全校教工大会上描绘过这样的一幅场景:海口一中的教工,应当穿着品牌职业服装,肩挎手提电脑,乘坐设施先进的专用空调大巴上班;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批改作业或研究问题;一张校园卡就可以享受阅读、查询、下载、就餐等综合性的服务„„令人欣慰的是,这已经成为了现实。
以发展人为根本。以教师们个体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师们的心目中,永远都是“学生第一”,而在校长的心目中,应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我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对学生有爱心的教师,是一个教学行为规范的教师,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是一个彰显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灵性的教师。思想支配行动,行动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其所实施的肯定是有效教学,所建设的也必定是高效课堂。目前,我们正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地努力。
三、营造学术氛围,让教师们主动地获得发展
在学校文化建设以及重构的进程中,应该设法做到以人为本,让广大的教师有幸福感;人人参与新课程的实施与学校文化的重构,让广大的教师有成就感;要强调并积极形成团队合作的学术研究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有能量感;激励教师奋发向上,使每一位教师均有明确的方向感。
在网络与信息时代,我们尤其重视网络教研与教师们的在线学习,强调学校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以校园网、博客网等为基础,突出强调信息化教育在发展学校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有时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就能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比如,2004年学校设立了“文化与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设立此项基金不仅解决了一些优秀教师关于著书立说的困扰,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它提升了广大教师的学术追求品位。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定期开展了中年教师参加的“凤凰杯”教学评优活动、青年教师参加的“成长杯”课堂教学大赛和学术带头人参加的优质课教学展示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获得发展的空间。
把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视为学校发展的基础,几年来我们一直就是这样做的。比如,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其他学校往往规定“即去即回”。而我校却允许教师们出差时拐弯到附近的文化景点参观考察,而且在教师们出差之前,学校往往会给其安排好考察参观的路线。表面上看,学校是多花费了一些钱,但实际上是节省了钱,因为如果让教师们单独去旅行考察,则要花更多的钱。这种旅行修学活动就是让老师们去阅读自然、社会、历史、文化这部大书。在旅行修学中增长见识,提高文化素养,这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不仅如此,我们还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去旅行修学,并且每次的旅行线路都是学校精心设计好的,比如说,湖湘文化之旅、巴蜀文化之旅、长城文化之旅、走进北京胡同、重走丝绸之路等等,都是具有文化特色的线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教师们在旅行中修身养性,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因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无论他教什么课,做什么工作,都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品位,较高的文化鉴赏水平。而学生遇到了一个有着良好的人格魅力、有品位、有修养、有深厚的文化涵养的老师,那么这个学生将无疑会受益终生。而这些也只能通过阅读“自然与社会”这部百科全书来加以逐步养成;它对教师的良好师德的形成、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增加教师的责任心等来说,所产生的价值是无可限量的。同时,学校每学段还向英国柏斯大学语言学院派出4名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我们计划在5年内将全部英语教师分批送到英国,接受英语文化教育背景下的研修。
当然,在学术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最基本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阅读,包括文本的阅读,网络的阅读和在线学习与进修等。我们深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倡导“在工作中读书,在读书中工作”,制定了《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读书研修活动的方案》,向教师推荐教育教学名著与专著,提倡撰写读书笔记,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读书成果,交流学习体会,进一步培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阅读是一种生活,阅读是一种品质,阅读是一种思索,阅读是一种境界。在我们的校园里,时时处处都体现出亲切、信任、友好和鼓励,师生处在轻松、交流、合作、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学习,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风气,一种习惯,使人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所让人愉快学习的乐园。
四、营造艺术氛围,让教师们充满灵性地工作
杨振宁博士曾讲过:“创造是枚硬币,它一面是科学,一面是艺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使师生置身于内容生动而丰富的人文、特别是艺术的浩瀚海洋之中,将普遍存在其心中的爱美悦美之意趣因其势而利导之,达到怡悦性情,进德修身的功效。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人文,就是指蕴藏于人的身上并伴随与影响着人的终身发展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在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与情怀方面,美育将产生着特别的的育人功效。因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道德之臻于至善者也”。当我们品书评画之时,搜奇探幽之际,徘徊瞻顾之间,必有一种恬适的感觉荡漾在心头,而平时困扰于身心者,诸如是非利害、郁闷烦忧、焦躁疑虑、倦怠猜忌、腹诽嫉恨等亚健康之心理,将一概泯灭之;存在于心中者只有一片光明与天趣,眼前格外明朗,肺腑异常澄澈,胸阔而神逸,心广而身健;若此则人人得以进身,个个能够修德,为师者爱校爱生,诲人不倦;为生者品高学优,学而不厌。若将此种良好之修行推广而扩大之,必致于人人素养高雅、家家和谐安然、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之境界。为此,我们筹备设立了“海口市第一中学艺术品珍藏馆”,目前,它已经成为全校师生欣赏佳作与交流研讨等艺术活动的主要场所。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幅立体的画面,是和谐的乐章,是催人的号角。浓郁而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并弥散开来的精神氛围,洒脱而凝练,优雅而含蓄,它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它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培育“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的一代新人的独特的育人效能,并辐射和影响着社会大文化的氛围。
五、拓展发展空间,让教师们不断地创新自我
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形式:学有所用,报效祖国,忧患苍生,探索真理,寻求美善,扶助弱者,激浊扬清,匡扶正义等。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学有所用”。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过程中,我校以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为契机,积极拓展教师们的专业发展空间,让教师们走向了不断创新自我的发展之路。
校本课程开发,既是高中课程改革的难点,也是一大亮点。2003年5月,从海口一中“全面发展,人文见长”教育哲学出发,我校确定了构建以人文方向课程为主流选题、兼有其它方向课程选题的比较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四年来,我校立足学生需求,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有效规范开发程序,已基本形成修身拓展类、学科特长类、兴趣社团类的校本课程结构。一百多位教师结合学生需求与自身个性特长,开发出了80多门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同时,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教师们的个体生命的价值,更有利于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我参与,我体验;我奉献,我自豪;我追求,我进步;我成长,我快乐”,这些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成为了我校教师们的人生信念,并内化为自觉的教育教学行动。
作为校长,我经常提醒自己的三句话就是:一线教师的参与程度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的永恒的主题,让教师们充满幸福感的工作是校长心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当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做得还不够好;但是,我们将会一直做下去。
第三篇:让教师们在学习读书中提高
锦山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让教师在学习读书中提高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成长
一、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学习课标、读教学名著活动。本学期,针对我校实际,我们的学习重点仍是“一标两本”,即课标、教材、教参,让每名专任教师对本学科知识体系、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人瞎马”的浪费现象。
1、开学初组织了教材论坛活动。分学科、分年级组织了老师们对教材、课标进行研读,结合研读的收获分学科、分年级组织了老师们进行教材研读体会的专题讲座,锻炼了讲座的老师,培训了其他教师。讲座的老师学校给与补助。
2、利用每周二、四学生放学后时间学习课程标准,或组织专题讲座。李校长就作文教学讲评课进行了专题讲座,让老师们教有方向。张金新老师就语文教学有效性分专题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胡荣立就计算教学对教师们做了专题培训。亓晓宇就应用题教学对教师们做了专题培训。刘艳萍就作文教学、学案导学对教师们做了专题培训等等
3、本学期开展了读书活动,学校为老师们购买了《教师快速成长的十个要诀》,平时读书做好读书笔记,以教研组为单位召开读书交流研讨会。
总之,采取集中学、小组学习的形式。坚决把学习这一硬性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要求教师写好业务学习笔记及学习体会不少于8000字。
二、媒体辅助教学,网络实现共享。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室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
2、本学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于全校教师进行了电化教学技能的培训,学校电教组分期分批对全体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
3、教师开通自己的博客,在自己的空间里写反思,谈体会,实现与外界沟通、与内部交流的目的,做到资源共享。丛丽红的反思结集成册。
4、发挥网络作用,拓开视野,丰富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教将教师的优秀课件、典型教案、经典反思、优秀作业设计等都收录其中,供他人学习使用。
5、建立并丰富学校网站,通过网站去宣传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教师;作文欣赏,即时消息等通过校园广播、网络、大屏幕等宣传出去,提升了士气。引领教师们积极参加网络教研。
三、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让每人具有符合本学科要求的合格的基本功。(粉笔字、朗读、计算、应用题分析等)
1、粉笔字训练使用学校统一自制的小黑板,35周岁以下每周至少完成50个粉笔字。每天早8:00之前小黑板展示在指定位置。
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上课中养成习惯。采取下板制。
2、钢笔字使用统一制作的作业本,45周岁以下每周一页。教研组长收齐管理每月末上交张振国老师。
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备课、上课中养成习惯。要求在教案书写,业务学习笔记书写中有所体现。(要求书写正楷字)
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结对共进——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技艺。
在大练教学基本功的前提下努力锻造教学技艺,即教学方法、方式,继续施实“结队共进”的方式,公开课展示方式、研讨剖析方式、观摩课示范方式、“捆绑”考核方式、青年教师才艺展示方式等多形式,稳步提高教师的授课技艺,努力提高了授课成功率。
1、落实帮带关系,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结对共进 互相听课,每周学校统一安排。常规教学互相交流。
2、新教师要先听本组教研组长的课后,自己研究设计教法,形成教案,而后将教案交由组长审核,修改定稿后才能走上讲台试教。这样,保住了教学底线,同时培训了新教师。
3、抓好典型教师的培养。每月重点培养年轻教师教师上汇报课。
五、充分发挥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面对面”进行培训。请我校各级教学能手及“专项特长”的教师作课,搞讲座,以身边的人培训身边的人。本学年4月份举行的教学能手观摩课效果很好,美林老师也来校参加了我们的活动。
六、正确导向,保证教学质量。
教导处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服务,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为取得高质量教学的效果实施相应的管理。
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听课检查交流研讨中,善于捕捉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及难点问题进行研讨。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公开课展示方式、研讨剖析方式、观摩课示范方式等进行研讨,让老师教有方向。(1)、针对教学实际需要组织专题讲座活动。
开学初通过听课发现教师们对数学练习的处理需要加强,教导处组织了关于练习课的专题讲座,对练习题的处理、练习课的模式、家庭作业的处理、练习册的处理、学生的课业负担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针对每次考试计算题失分率高的问题,引起大家对平时计算教学的思考,如何上好计算课,如何进行计算训练提高计算准确性是我们常态课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为此让胡荣利老师做了关于计算教学的专题讲座。针对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问题大家都做经验交流。(2)、针对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公开课展示方式、研讨剖析方式、观摩课示范方式等进行研讨。
①数学教学:针对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问题组织专题讲座后,由胡荣利老师执教了关于计算教学的观摩课,评议交流后有组织年轻老师们执教了关于计算教学的研讨课,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对于计算教学老师们有了一定的认识。
②语文教学:一二年级针对语文课一二课时如何上的研讨,在几次研讨课后,经过李校长的指导明确了每一课时的训练重点,训练方向。
③针对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如何指导,如何讲评问题,首先由张晓华老师做了作文指导、作文讲评的公开课,然后,针对如何上好作文教学讲评课,李瑞华校长作了专题讲座。
④依据年初计划,开学初对于《学案导学》备课、教案书写,学校与教研员联系明确了备课思路,教导处组织教师对《学案导学》备课、教案书写进行了培训、指导。3—5月份《学案导学》年级语文数学学科组织了研讨课。王中元、许玉清、张敏、李菲菲、张喜春等分别执教了研讨课。效果不错。
⑤针对英语音标问题,英语组教师要求进行音标培训,学校安排了刘忠斌老师对全体英语教师进行了培训,效果很好。
⑥开学初在听课时我发现了二年级语文组老师们的听说读写训练课的独到之处,并鼓励他继续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这一学期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很显著,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学期末他把自己这一学期的成果向大家进行了展示,编写了《森林学校》为大家小课题研究做了很好的示范。
七、“一课同上”活动让大家共同成长。针对我校实际,学校教导处在全校各个教研组中提出了“一课同上”的教研或课堂教学研讨方式。所谓的“一课同上”就是全组教师同上一节内容相同的课。因为教学内容相同,所以更易于比较,更易于借鉴,更易于取长补短,更易于教师的自我剖析和自我进步。因而,效果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实在的讲,“一课同上”活动或方式不是我校独创,更不是新鲜事物,因为在很多大赛上都早已采用了这种“显而易见”的评比模式。
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其新鲜、有效!“新鲜”是因为我们改变了单一学校、单一教研组内教师贯有的课堂教学研讨模式,变由教导处单一评价为组内所有教师共同评价,变由一人或几个主评众人被动接受为群评群议,充分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有效”是因为大家共同参与了都有了实际感受,这再回头总结得与失的时候就要更加实际,更加真切。“感同身受”与“隔靴搔痒”绝对是两个层次和两个境界;另外,每个人都从别人身上学到了优点,也看到了不足,每个人都能吸取别人的优点,避免别人的不足而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因而,“这六节课,一节课比一节课进步,一节课比一节课成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相信,这是二年级语文组上完课后的真实感受!
八、以竞赛促提高,在活动中成长。
本学期举行了一系列教师竞赛活动,活动中锻炼了教师,一部分年轻教师成长很快,让人欣喜!
(1)、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历时两周(4月26—29;5月10—11日),分三个学科组进行评比。评比内容有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和点评员点评。本次活动邀请了旗内有名气的教师与我们同台上课,让我们的活动更加精彩。活动中,课堂上充分体现“目标化教学”、“5分钟测试制度”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亓晓宇、胡荣立等的课堂教学表现得更加成熟;初鹏月、崔亚军、王明华、高静员、周洪宇、张敏等进步非常大。点评员的点评看到了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是有高度的。
(2)、今年四月份,学校举办教师朗读能力大赛赛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不论年纪多大都积极参与。比如英语组:全体成员响应学校号召,报名参加比赛,决定利用此次比赛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质。于是,崔亚君、王晓颖、周宏宇、徐海涛、张洁、刘忠斌和褚恩瑞等人积极收集材料,张丽薇负责打印,高晓青、周岩和魏蕾负责装订成册。每天早晨在张继云老师的指导下,组内成员认真备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英语组成员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小学语文素养大赛中书法比赛中,李菲菲、丛丽红、张晓华脱颖而出。面对我校取得的点滴成绩,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仍清醒地知道我们还需要认真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不断努力。我们坚信,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全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立足本校实际,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努力走出有特色的教学之路!
锦山小学2011、12
第四篇:让我感动的研修教师们-研修故事
让我感动的研修教师们 ——身边感人的研修故事 淄川区淄河幸福联小 刘树军
凌晨六点,许多人农村的老乡们还在梦乡,可淄川区淄河幸福联小的研修教师们却迫不及待地想和所有的老师们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因为自己家里没有微机,必须到学校才能上网学习,这次研修的机会可是不能放弃的,每一天都必须早去,才能在上课之前,静静地进行研修。
来到学校,身为研修组长的我,早已打开微机室的门等大家来研修了,大家在我的指引下坐到了电脑前。一时间,写文章的,写评论的,看视频的,间或问问题的声音构成了一种紧张而又浓烈的氛围。我打开视频,开始观看第五模块教师的作业,一边看一边发帖。很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教师们又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教学中。
午饭时,老师们顾不上休息,一边啃着饼,一边看着视频,我走过去,对他们说还是回家吃,吃完后再休息会下午再来,他们笑着回答说:“中午回家吃饭,非常浪费时间,我们在这里简单吃点,边吃边看视频,可以随意讨论,一举多得。” 接着他们继续看视频、做作业,又投入到远程研修的行列中。下午放学后,老师们又进行了互学阶段,把今天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六点多,我提交我的研修感言,却无法成功,只好求救QQ群,被告知可能因为网络或者计算机本身的原因,等等看。我又试了又试,结果还是发送失败。等到七点多,还是没有转机,最后,索性连网站也打不开了。期间,老师们也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解决,不知不觉,外面已经漆黑一片,老师们只好扫兴而归,等第二天早上的消息。
这就是我们的远程研修的一天,算了一下时间,老师们一天要坚持13个多小时,我被他们的真诚、执着和乐观感动了。相信很多教师跟我一样,也有梦想、有期待、有兴奋、有焦急、有困惑、疑虑、有问题等等复杂交织的情感,不管怎样,我们迈出了不寻常的一步,这一步我们将很难忘记,在满怀希望中我们期待更新一天的来临!
预祝老师们的培训之路一帆风顺,收获成功。
在研修中感悟 在反思中成长 淄川区淄河幸福联小 刘树军
远程研修已经将近一个月了,回首研修的每一步,都历历在目:
2011年10月15日,作为2011年小学远程研修教师中的一员,又是数学组组长,我怀着激动而又高兴的心情,来到了淄河中心小学,看到已经有很多的教师陆陆续续赶到这里,一路的鞍马劳顿瞬间消失。虽然是我第三次参加这样的远程研修活动,也算是比较熟悉这项任务了,但我还是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因为我们是农村,计算机配置低,教师年龄高,水平低,学习困难可想而知。领导讲话后,研修工作立刻顺利展开。我没有片刻停下的理由,只能用一丝不苟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研修工作,指导教师们学习:看视频、发帖、发文章等。我时刻以思考、感悟、把我们的教育教学与研修工作放在心上,如饥似渴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获得更多的思考,并不断以随笔和感言的方式发到网上。近一个月来,在与各位课程专家、指导教师和参训教师们的共同工作与交流中,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1.各位专家和指导教师们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感动着我 在我们淄川区的小学数学团队中,以王年超科长为领导的指导组在努力地工作着,他们和专家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们每天理顺了工作思路,为全区的教师们的远程研修工作默默地奉献着。淄川区数学组的指导教师们忘我的工作精神在简报中得以体现,受到了参训教师们的高度称赞。
2.全镇研修学员的学习热情感染着我
今年,参加研修学员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他们认真对待每个专题的作业,通过观看视频录像,内化了教育教学理论,并对录像资料中的教学案例给予了比较详实、切合实际的点评,写出了的真实感悟与体验,看到一篇篇发自学员内心的感悟和实际教学的体验,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有的学员将平时已经体验过的好的教学片段写下来,还有的学员将参加优质课评选时讲课的感悟说出来,还有的学员将教材上新开发出来的小实验的好的做法毫无保留地发到网上,还有„„太多的思想,太多的教育教学火花的交织与碰撞,每天我感到都有点儿应接不暇的感觉。
3.我将因感动而努力研修
参加这样大型的活动,心中总产生一种“我要学习”的冲动,这种感觉常常激励着我、萦绕着我,鼓励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向前。时间过得好快,远程研修已经进行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忙忙碌碌、埋头苦干的日子里,校园里时时处处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也学习他们对待教育科研的不屈不挠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学校微机室中留下了我们忙碌工作的身影,也留下了我们组的欢声笑语,更带给我今后开展教研工作的启迪。我决定以此为起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反思、多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岗位上再创佳绩!
网络研修培训感言
淄博市淄川区淄河幸福联小 刘树军
网络研修进行中,感想能与几时同? 专家精彩天天逢,赤诚之心别样红!
网络研修——点燃我学习的激情
淄博市淄川区淄河幸福联小
刘树军
奔五的我,常常感叹岁月的无情,对工作少了二十岁时的激情,甚至常常安慰自己:“健康是首位,工作是第二。”没参加网络研修之前,我还悠闲自在地在家养精畜锐,心情也很轻松、愉快,可集中培训第一天,我的心一下子绷紧了,平时的我,和有些老师一样,对网络敬而远之,认为埋头钻研教材、实实在在耕耘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才是正道。没想到还有机会坐在这儿和年轻的老师们一块儿学习,有点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多亏有懂电脑的老师在身边耐心辅导,我半空悬着的心才算着了地,就这样紧张而忙碌的一天过去了。吃过晚饭,我开始静下心来细看组里年轻老师的作业,真是一份比一份精彩,一份比一份深刻。我不禁有几分汗颜,心里暗想:“难道我真的老了吗?”走进研修组,发现自己是班里年龄较大的一个,其他教师多数比我年轻十多岁,有的甚至比我年轻二十几岁。我暗自庆幸,也许自己比他们的经验更丰富一些。但一天的学习就让我感觉到自己的经验并不比他们丰富,倒是他们比我更有激情,更有闯劲和拼劲。
可是步入网络研修培训第二阶段的,年轻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一次次点燃了我学习的激情,我感觉自己又找到了学生时代的那份不服输的感觉。是呀!和明天的自己相比,今天的我永远是年轻的!正如有人所言:“自信的自己才是最美丽的!”我愿意和年轻老师们齐头并进,在远程培训的大课堂里,学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新思想,以明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会享受收获的快乐。
第五篇: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们看到希望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们看到希望
衡阳市跃龙文武学校
德国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人知道他明天在哪儿,他就能忍受今天的一切痛苦。”我认为这是对人性的极有见地的概括。人不断地成长就是为了去探寻未知的未来。如果每个人的未来如街头的算命先生一样是事先就确定好了的,是可以预先知道的,这样的人生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的价值在于永远对未来保持未知,却又能够在不断地努力中将自己的这种对未来的憧憬转化为现实,至少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变为现实。
教师的职业是极有意义的,但上升的通道和展示的平台却又是狭窄的。在以行政化为等级晋升这个阶梯序列中,很多教师都无法在这个阶梯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造成许多教师在奋斗过程中有一种失落感、失败感,严重的甚至会摧毁他们在自我进取路途上的自信心,丧失对未来美好职业生涯前景的进一步追求。
这是现实,有点残酷,但毕竟是现实。
管理的要领就在于要学会改变现实,或者改善现实。
要想让老师们看到希望,首先就要破除行政本位的晋升阶梯,拓宽老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平台,让每个教师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现在的学校就像一棵没有多少枝干的树,所有的教师唯一的出路就是随着树干往上爬,否则,就如同秋日落叶被别人踩在了脚下。而且,由于树干只有这么粗,人员这么多,常常会造成“堵塞”现象,让人看不到希望。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大家为什么一直都要往树干上爬呢?为什么没有人往枝条上去?再一思索,原因在学校、在教育管理体系,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枝条。没有枝条,我们就来造枝条,让枝条越来越多,让每个人都能在大树的枝条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这棵树不也就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了吗?
这些年不是一直在强调教师要专业化发展吗?什么是专业化发展?首先,学校要尊重专业(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小学,将语数学科列为主科,其他学科列为副科,特别是音、体、美、科学、思品等课程,作为一种应付式课程设置),连专业都不尊重,老师怎么可能会有专业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一定要尊重专业,让专业的人士能够在学校受到全体人员的尊重,让他们的位置更加突出。管理者的作用应该是为他们提供平台,提供支持,搞好服务。
在此,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要成立“教师专业化发展三级工作室”。一是专家引领室。由知名专家和学校校长以及在某一学科领域里有影响力的学校老师组成专家组,领导学校各科骨干教师精研教材,细磨课堂,学习反思,提高成效。在某些方面,专家可享受校长级待遇,在经费上实行预算制,一旦预算经过校委会和教师代表大会的通过,专家就有调配的权利。
二是骨干实验室。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已积累一定教育教学业绩的教师组成,他们锐意进取,率先实践学校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模式和德育模式,能够围绕某一个专题开展教育教学实验研究。骨干实验室也实行预算制,经费预算通过校委会和教师代表大会的审核后,可以自己掌握支出,只要在开展项目许可的范围内,实验室的负责人都有自主权。
三是青蓝体验室。由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组成,他们思想活跃、极具潜力、综合素质优秀,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积累,磨练教艺,快速成长。“三级工作室”的成立不但为打造学习型团队开辟了一条别具新意的路,更主要的是为教师们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有了“三级工作室”的模式,可以让教师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明年我要争取进入哪个工作室。因为,在哪个工作室里行走标志着他们专业技能修炼状况。以前老师们通常眼睛都盯在今年管理干部招几个人,大家都往那儿挤,但管理人员一年能挤进几个呢?因此,很多老师就在这种观望中消磨了斗志,荒废了岁月。
工作室建立以后,还需要针对不同级别的老师提出口号,加以正确的引导,如:“新入职的教师要入格;青年教师要升格;骨干教师要有风格。”也就是说,新老师先别忙着订上专家工作室、骨干实验室,先入格再说,即先搞明白哪些是紧急必须现在干的,哪些是后来才能干的;骨干教师不能一升格就看不起“后辈”,得表现出风格来,要发挥“传、帮、带”的功能。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文化的判断是这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这样,既要有竞争,同时,又能共荣共生,“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当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仅仅依赖于设立几个工作室还是显得太单薄。作为管理者必须还得添砖加瓦、添柴加火。学校还要在教师学习的空间和实践的空间上下功夫,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件事抓牢夯实。
一是校本培训。重视培养教师的理念培训和专业培训。理念的学习主要包括各类教育、教学、心理学等理念专著以及校长的考察报告等。专业培训主要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各学科之间的教材联动及学科本身的年段教材通关学习。可利用假期下发一些辅导资料,提出学习要求。
二是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学校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提高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如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和各种专业培训活动,开展“送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活动,在工作安排、时间、资金上提供所需要的支持。
三是学历进修。鼓励教师通过正规和刻苦的攻读获取学历,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为后面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的学历进修,对于学校而言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师们不仅读书,还将一些专家和学者引导校园里来,其他的教师又多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帮助学校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专家圈子。专家的风采无疑也是最好的激励教师做好工作的精神食粮。
四是外出交流。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走进来的人也就越多,建立长期联系的学校也越来越多。可以利用假期派出一些老师出去观摩、学习和交流,这样的学习和观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和学习名校一些管理学生的优秀做法,发挥自己的学生管理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当然,通过这种学习,对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管理者,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是打造教师在自己额专业领域里产生真正的影响力,而不是一当好老师就像去“当官”,能做行政的做行政,不喜欢做行政或者做不了行政的教师就努力做好自己专业的事情,让每个教师在“人生发展”的这棵树上都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做出应有的贡献来。
总之,我个人认为,在教师的队伍建设中,学校的管理就是拓宽平台,让老师的希望能够不断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