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移动环境下打造即时互动性教学新模式
移动环境下打造即时互动性教学新模式
摘要: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多媒体传统教室虽然进行了数字化教学互动改革,但只是固定场所、固定位置、固定方式,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不理想,师生的互?右膊还涣榛睢⒓虻ァ⒎奖恪4酉纸窀叩戎耙到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方向分析出发,着重于研究如何利用移动技术,实现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移动环境 模拟导游 即时互动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20-01
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变革已成为热门话题,目前已有超150个在线教育研究项目获得投资,金额达10亿美金以上,数据分析未来五年内互联网化的教育市场将达到4000亿元,这将是对我国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挑战。
一、国内外有关移动环境下教学研究现状
随着以云平台、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步兴起,基于移动环境下的即时互动教学,在模式和理念上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不再单一从教师方汲取知识。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MOOC教学、JITT教学,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施自主学习新模式。
依托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在移动互联模式下重新思考模拟导游课程新模式,从网络云平台、移动云班课APP中研究和实践,把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内容融入到模拟导游课程的全过程中;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将教学内容、模式、方式、方法都面向移动环境重新构架,从而实现即时互动教学新模式。
二、移动环境下模拟导游课程即时互动性教学设计思路
模拟导游课程面向移动互联教育环境,借助导游资格证书的要求和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通过模拟导游云平台和移动云班课APP将业务操作、职业认知、行业素质整合于课程即时互动教学中,重点打造经过该课程学习后的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能更好地与导游资格证书、行业岗位用人需求相对接。
第一,以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思路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学生即时互动教学反馈模式,从而提高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学教育效果。
第二,引入适应移动环境下模拟导游课程的新型教学方法。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面向移动环境,借助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将模拟导游课程分解为四个阶段,从三个模块,有层次地重新构架课程教学体系,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学力的培养。
第四,在教学内容上,倡导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思路,依托导游模拟云平台、移动云班课APP,整合导游工作过程设计出即时互动性教学内容与环节。
三、移动环境下模拟导游课程即时互动性教学模式
在移动互联模式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分析人才培养现状,进一步结合模拟导游云平台、移动云班课APP,改革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以达到该课程学生知识技能和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一)课程对象分析
(1)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将教学内容、模式、方式、方法都面向移动环境重新构架,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2)创新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基于导游模拟云平台、移动云班课APP,将模拟导游课程分解为感知阶段、体悟阶段、深化阶段和创造阶段四个层次,从课前情景导入、课中情境模拟、课后微课学习三个模块进行教学改革。
(二)课程目标分析
(1)基于“移动环境下即时互动教学”的指导思想下,融合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标准,创设全新的模拟导游课程分段式模块化移动互联教学模式。
(2)以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目标定位,结合旅游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课程教学面向移动互联构建,合理设计课程模块,分层次、渐成式,构成课前情景导入、课中情境模拟、课后微课学习三位一体式课程结构。
(3)建立全新的模拟导游课程互动反馈模式,利用云平台、二维码问卷调查等,为今后课程寻找教学积累数据与理论依据。
(三)教学环节设计突破点
引入移动互联教育,有层次、阶段性地向前推进模拟导游课程即时互动教学改革,从而解决该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建立,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侧重采用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教学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性地进行情境教学,完成模拟演练,获取经验加以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目标要求,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论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有效合理地利用现代移动设备,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移动环境下打造模拟导游课程即时互动性教学模式,是学生职业知识的积累、专业职业能力的提升、岗位职业素养的培养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提升教学课堂效率的新尝试。
参考文献:
[1] 杨艳雯,王小根,陶鑫荣.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与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6).[2] 张屹,白清玉.基于APT教学模型的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
第二篇: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创新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创新
编者按:移动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及与其相关的项目的调研、开展,核心目的是希望农村学校可以通过这些“可以支付得起”的廉价终端,拓宽农村学生的视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推动下,促使他们掌握、应用技术。
上一期专题所展示的教学案例,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面,本期,华南师大柯清超教授在阐述移动学习环境对于推动偏远地区教学改革、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学习案例,这些案例体现了学生走出课堂、应用技术的便利、更有创意地学习的过程。
●移动学习环境推动偏远地区教学改革的实践
近年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央电教馆合作,应用远程教育技术,在改革西部农村学校教育、提高项目地区学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其中包括“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等。2009年5月,在总结与吸取上述项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央电教馆启动了面向西部偏远农村学校的“技术启迪智慧”项目(www.xiexiebang.com),项目由英国电信公司和儿基会紧急援助款项提供捐助,一共为60所项目学校提供移动计算机教室设备以及技术服务,帮助项目学校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偏远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技术启迪智慧”项目为每所项目学校提供一个由1台教师用笔记本电脑和12台学生用移动电脑(上网本)、投影仪和无线路由器组成的计算机移动学习环境,并通过配备相关的信息化资源,让项目学校通过移动学习支持中心,实现西部农村学校和东部发达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互联、师生互联,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促进项目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西部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培养学生面向21世纪的能力。
项目在2009年9月开展了项目学校的基线调研,基线调研采用问卷征询和现场调查相结合,共向60所项目学校的教师发放了2084份征询表,回收1746份;向四年级学生发放的征询表系班级整群抽样,回收609份;此外,现场调研抽取10所项目学校四年级189名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测试。结果表明:①项目学校有10%的教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11%的教师能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6%的教师能熟练掌握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18%的教师经常上网,10%的教师经常在网上开展交流,64%的教师上学期应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过教学。②2/3的学生上学期没上过教师应用计算机上的课,36%的学生没有操作过计算机,32%的学生完全不会计算机操作,71%的学生从未上过网。③对计算机操作能力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项目地区四年级学生基本没掌握基本技术操作(大部分学生已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一年)。
根据基线调研的结果,项目尝试应用移动计算机教室环境,开展以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①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环境容易部署的特点,提高设备的应用率,开发适用于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课程资源,帮助农村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②鼓励教师在移动计算机学习教室环境下开展教和学活动。③与东部学校结对,开展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信息交流与表达能力,帮忙农村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④建立以移动计算机教室为基础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中心,并向周边的村校和教学点辐射,提高当地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学设计能力。
项目目前的进展表明,移动计算机教室在促进西部农村学校教学改革中具有可行性和积极的意义。笔者在2009年9月走访的青海省同仁县5所项目学校,其中4所学校拿到设备1个星期内,在当地电信部门的协助下完成了因特网的连接,师生可以通过项目发放的移动计算机教室访问因特网(如图1)。目前,针对设备管理应用和学科教师的培训活动、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已陆续在各地项目学校展开。
●移动学习环境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
2009年9月25日,教育部与戴尔公司签署了支持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目的是帮助促进中国青少年在数字、科学、文化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项目目前在全国50所学校建立“互联课堂”移动学习环境。“互联课堂”学习环境指的应用移动信息设备技术构建的、面向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环境。每间“互联课堂”教室由26台戴尔笔记本电脑、1套电子白板、1套投影、1台电脑手推车和其他辅助数码设备、信息化教学资源构成。“互联课堂”让每位学生至少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设备(电脑)、良好的网络支持、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项目活动主要通过城市学校与郊区/农村学校“一对一”的城乡结对方式,形成城乡学习共同体,在网络化环境支持下,农村学校共享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师生共同开展基于项目的网络协作学习项目活动,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项目通过加强城乡学校的交流与互动,优质资源的普及与共享来缩小城乡学校教育的数字鸿沟,帮助推动区域内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基线调研结果表明,即使少数城市项目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已与发达国家水平等同,但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明显滞后,中心城区学校与郊区学校师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教与学的方式均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往往体现为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是推动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缩小城区校际间、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校际间发展的不平衡除了资源配置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水平的差距,城区学校所谓的择校主要就是择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了重要基础,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零成本复制、快速传播的特点,应用移动学习环境,创建基于网络的、全球视野下的教育环境,以开展城乡学校远程协作的项目学习活动为干预措施,促进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实现区域内校际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开辟新的渠道,最终形成一个可推广、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模式。
●移动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在目前所开展的项目中,我们均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理念,校际师生通过网络围绕着一个学习项目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强调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之上,以小组方式进行较长时期的开放性探究,并将学习结果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达到知识建构与自身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应用信息工具开展信息收集处理、协作交流、知识创造等活动,为学生阐释和重组个人知识提供有效的思维支架,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概念的发展,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远程协作学习项目以“项目”作为核心,以网络为协作工具,通过学生主动、协作的探究活动,促进校际间学生的有意义发现学习。
“神奇的小水塘――小水塘生态作用的探究”是一个典型的个案。案例是由深圳市福民小学、甘肃省平凉市东大街小学、平凉市新民路小学和兰州市秦安路小学四所学校共同协作开展的一个远程协作学习项目。项目让来自南北地区四所学校的学生(五、六年级)一起探索“如何在校园中建造一个能吸引很多外来生物、小鱼不需喂养就能自然生存的小水塘”,并通过对这一小水塘的长期观察、实验探究、数据对比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掌握自然生态环境与动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南北方的生物物种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
1.项目主题。在校园中建造一个能吸引很多外来生物、小鱼不需喂养就能自然生存的小水塘,并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与实验,通过网络共享观察数据、协作讨论,最后形成阶段性学习作品、研究报告等。
2.学习过程。四所学校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后,共同制订项目学习计划书,分别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并应用网络分享各种数据、结果。
3.应用网络共享数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各种数据、资料,并通过网络空间进行共享与交流,图2为深圳、甘肃两地学生在共享小水塘外来物种记录数据后制作的分析图。
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的地区差异性往往是吸引学生探究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来自地区差异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当学习者当前的观念不足以用来解释他们的问题时,往往会发生认知冲突,概念的转变是由认知冲突引发的。同时,外国的学者认为,必须有知识创建活动伴随认知冲突才会产生概念的转变,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4.学习报告。两地的学生建立在资源收集、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形成学习项目的研究报告。图3为两地学生对小水塘吸引到的外来物种分析报告。
“神奇的小水塘”项目组在完成学习评价的基础上,师生经过共同讨论,进一步确定了下学期后续的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继续开展“神奇的小水塘”的观察活动,坚持三天观察一次,按规范完整做好记录。
(2)深入探究本次活动中发现的一些感兴趣的问题:雀鸟、蟾蜍等动物是怎样利用小水塘的?小鱼、田螺等动物在小水塘里吃什么食物?向阳处的小水塘与背阴处的小水塘的比较;影响微生物繁殖快慢的因素等。
“神奇的小水塘”远程协作学习项目体现了项目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协作性与多学科的综合性,引导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科学观察、实验探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进行协作、综合、分析、创造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情景下,应用技术开展更大范围的协作、对话与分享,应用技术收集信息、组织数据,应用技术进行知识建模与创造,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远程协作学习项目通过城乡学校远程协作的方式,可以实现发达地区学校和相对落后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互联,师生互动,促进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城乡学校的互联与互动,也将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究
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文章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以Internet或局域网为依托,构建数学网络化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实施网络教学,让更多的人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是现在和未来我们必须切实搞好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向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技术 数学课堂 教学模式 课堂效果
随着计算机网络走进校园,课堂也迎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课本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网络教学则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方便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它正以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内涵,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等系列问题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学生的学习再也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或媒体的帮助,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去主动建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一、网络环境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般功能
1、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学生本身就对网络好奇,喜欢上网,而网络环境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效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网络环境下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效果也非常好,那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挖掘了他们的数学潜力,为实现了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机械地进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新课讲解、练习,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地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单调、内容贫乏,而如果是单纯由学生自主学习则易出现学生学习不易监控,教师指导困难等麻烦。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系统的功能,学生可随时电子举手提问,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主机监控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通过音频、视频信号的传送进行个别辅导、分组解答或转播讲解以及个别提问,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从“复制型”、“消极型”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发挥其认知能力、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实现自我教育,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3、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能够实现分层次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系列练习,将练习题目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顺序设计,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适时得到帮助,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的界面,使学生可以回到已经讲过的内容重复学习,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可以快速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速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提高篇,或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实例应用等等,进而实现分层次教学,使得各层面的学生都在原有的数学认知的结构上充分主动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名符其实地实施个别化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既可培养数学特长生,又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启示。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可以及时形成课堂评价体系
旧的教学模式中存在课堂反馈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够快速的遗憾,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利用网络的编程实现整个课堂的纵向统计和横向统计,实现时时监控,及时准确地反馈,达到评价的效果。所谓纵向统计,即对每个学生做题情况时进行统计,出现在每个学生计算机上,人机交互和反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教学成果的激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产生良性循环;所谓横向统计就是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实现主机对终端的时时控制和统计,收集每个学生对每道练习题的学习情况的反馈数据,对全班课堂练习从总人数、登入数、一次性做对人数、正确率四个方面进行总评价,从而,取得学生对各题目所做情况的真实反馈及本节课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时时进行个别辅导或全班讲评。
5、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具有最优化资源
网络环境课堂教学融教法和学法于一体,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学生思考、实践的机会,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将授课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使之可以任意调用,重复使用,因此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精讲多练,环环相扣,提高了课堂训练的密度及效率。而且利用人机对话的功能,从动画、图表、帮助解答等各处入手,使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
实践证明,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可以使学生快速灵活获取数学信息。而且网络下的环境可以提供真正意义的情景(大容量、超媒体)、协作(交互性)、会话(实时聊天系统、人机对话、BBS论坛)和意义建构(知识网络),在同一时空可进行高、中、低多层次非线性的教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其次,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能体现学科整合思想,不同学科的内容交汇在一起,更接近生活的现实,将学以致用体现得淋漓尽致。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响应了信息时代的素质教育的号召。
二、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要求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成为必然
1、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数学知识的结构和课程目标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开阔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深刻揭示数学本质,“要讲推理,要讲道理”,突出算法在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对这些源于技术的变化应付自如,这一切的实施必须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的一部分。
2、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课程是国际趋势
在2002年发行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认识计算机的只能画图、快速计算、机器证明、自动求解及人机交互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
美国面向21世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用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英国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法国新的课程中提出:技术要真正整合到教学中去,并且申明这种整合是必要的。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高中数学课程在教学理念、学科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有效形式。但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怎么上?上什么?其效果如何?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认为文科比较容易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而理科不适合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数学就更难进行。我们却不这样认为,文科有文科优势,理科有理科的特点,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进行了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在此做一些总结,并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三、网络环境下数学教与学的主要模式
我们主要研究了: “应用Sketchpad、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实现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用数学软件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等问题。在积极的努力之下,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
(一)应用Sketchpad、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实现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提出:知识具有两个不同的基本形态:一是知识的科学形态。这一形态通常是从上而下的形式,也就是说它从概念定义、公理或命题出发,然后是定理证明的展开,再后才是例证或别的讨论。知识的另一形态是教育形态。这一形态的知识形式用于教学或普及科学知识,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即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寻求例证,再从例证中寻求定理证明的途径。在所有这些过程基本完成之后再回到知识的科学形态。作为以公理体系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数学学科来说,采用第二种形态来展现知识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捷克教育家跨美纽斯也提出: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演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因此我们认为,以学生使用软件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的最主要的形式。它是一种淡化教而突出学的网络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协作学习的结构化模型,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系统。这一教学模式的重点在学生的学习上,而不是教师的讲课上。它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学习者。充分的人机互动、人—机—人的互动,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焦点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的向导、学习资源的开发者。网络教学超越学校与社区的限制,志趣相同的学习者容易形成讨论团体,进行学习交流,通过批判思考与激荡论辩,共同建构知识。在此意义上,教、学难分;师、生难分。
根据数学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学过程中应选用不同的数学软件,并采用不同的形式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结合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1、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做数学实验,实现自主探究学习。
“几何画板”软件是一种动态几何软件,它在处理平面几何问和解析几何问题方面由着独特的优势。它为做“数学实验”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用画板几分钟就能实现动画效果,还能动态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可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画板让学生作数学实验。这样,就可用新型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主要不是讲什么、怎样讲,而是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
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这类课上,一开始由老师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协作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探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或指导。再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各自(或小组)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深层次的问题,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由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培养他们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几何画板》软件比较适合处理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处理代数中的函数问题。
2、利用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数学软件多种多样,每种软件都有自已的长处当然也有不足。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应选用不同的软件。《几何画板》是一种动态几何软件,它在处理平面几何、解析几何方面有独到的优势,特别是它的动态功能和易操作性是其他软件所不能比的,但是它在处理代数问题时就有点不足。在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时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我们学习了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来处理代数问题和立几问题。
Mathcad是一种数学辅助设计软件,它提供了强大的数值运算和图形处理功能,利用它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代数运算以及绘制二维或三维图形;Maple V 提供了一整套问题解决的数学环境,它支持广泛、大量的数学操作如:数值分析、符号代数、图形图像。它有2700多个强大的函数,用它可以解决从简单算术到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问题。Maple提供交互式的数学可视化环境,提供以日常数学表达为基础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文档处理工具、全功能编程语言;
Poly软件是一个探究和构建复杂几何体的共享软件,利用该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熟练地操作、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多面体。显示操作者选择的多面体,按鼠标左键任意方向拖动鼠标,图示多面体均按鼠标方向呈立体三维模式转动,转动的速度与拖动的速度相关。用它进行立体几方面的探究非常方便。
处理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所用的数学软件不同,所处理的数学问题也不一样。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选择使用不同的数学软件,因为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优势。而在教学模式上,基本上都是采用:由老师选择探究目标,学生个人或是小组应用数学软件进行探究,然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或是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得出相知的结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拓展,从而给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再由学生探究,如此循环,使研究的问题不断深入。
(二)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数学课程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数学课程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应反映数学的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为了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的这些要求,尝试进行了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史方面的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
由于数学史是知识性的内容,而且众所周知,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知识性的研究性学习。
(三)在网页内嵌入数学软件,建立主题性网站
网络环境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非常好的形式。然而,数学不同于文科类学科,它不是单纯的知识性的学习,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结合大量的运算和推理以及逻辑思维活动,这就使得数学的网络学习不同于文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学习和研究,觉得可以把数学软件和网络相结合,即在网页内嵌入数学软件。使学生在浏览网页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探究,这样把网页和数学软件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其操作模式就不用我多说了。这一模式比较适合于知识性的探究问题,比如说数学中的数学史问题,悖论问题,杨辉三角等知识性较强的问题。我们在应用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加入了数学软件,使数学软件和WEBQUEST有机的相结合,这使得它的适用范围大大提高,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四、几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由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大类形式:
1、利用数学软件在网络平台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或是分小组进行协作学习;或是两种者兼而有之。
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是:由老师选择一个课题,给出探究目标,然后由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师主要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必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当学生完成一个探究目标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把问题引入纵深从而给出下一个研究的目标。然后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问题全部解决。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利用数学软件的强大的作图和计算功能,去解决常规教学中不能实现或不易实现的问题,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它比较适合于数学知识较深,能力要求较强的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
由于数学软件的功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根据所选内容的不同来选用不同的数学软件。如果是研究平面几何问题和解析几何问题,我们可以选用处理几何功能较强的几何画板软件来做;如果是研究代数问题,如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等问题时,我们可选用处理代数运算功能强的MATHCAD软件;如果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我们可选用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有优势的POLY软件。
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是,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很高,它要求老师要非常熟悉各种数学软件的功能,要会使用各种常用的数学软件。同时它还要求学生对所选用的数学软件有一定的了解,会简单的使用这一软件,如果学生没有基础,老师在上课之前还要对学生进行软件使用的培训。所以老师在选用这一模式时,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这种模式的教学比较适合于数学知识拓展型的数学教学。它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强大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它的不足是适用的范围太小,可以选用的课题不多,而且不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
3、在网页内嵌入数学软件,建立主题性网站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即要利用网上的强大的资源又要进行数学探究的数学问题,它综合了1、2两种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它的不足是,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要能做网站。
五、网络环境与数学教学需要有机整合
(一)网络环境下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深刻影响,把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起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影响和制约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而随着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数学教学克服了时空障碍,成了现代教育的趋向。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讲解、操练和输出三个环节,教师决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往往以教材为纲要,在课堂中以口授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强调知识对学生的输入。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忽视学生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课后知识的巩固性。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一情况正在逐步地改善。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没有太多激情。利用多媒体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可将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潜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当触及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或小组形式讨论,若有困难,则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化,生动有趣化,真正为教师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最佳手段。同时创设出了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而形成了对知识的热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教学环境;创设出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在课堂上完成有时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例如: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以往的立体几何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借助模型讲解,学生想象认识几何体和理解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难;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使教师通过课件带给了学生看得见的几何图,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不再是空洞无味,而是形象直观,同时也让学生走进立体几何,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机制做课本中的几何体,使点、线、面动起来。如:学生在学习旋转体结构内容时,先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制作圆柱体、圆锥体、,在制作中学生建立了较强的空间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几何体的构造及生成过程,这些过程如同让学生真正地进入了立体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作的几何体,了解圆柱体、圆锥体的形成过程,从这一过程中找出了有关体积、侧面积计算公式。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学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以及发展的可能性,还要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如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方向发展。由于网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教师指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宏观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借助多媒体技术互为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学策略应适应各个教学环节的特点,有效地吻合学生学习、认识思维的过程和特征。只要做好以上的工作,就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自学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
(二)对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1、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的建议 存在的不足: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制约了探究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们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在利用软件进行数学实验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这些(或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概念,是否还能进行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待探讨。
(2)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制约了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 尽管在高一年级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在教学实际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薄弱极大地削减了他们通过网络开展研究、交流、发表心得的效率。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上花去大量的时间,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反而被冲淡。此外,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个别差异也较大,因此,如何才能保证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顺利实施是今后重点考虑的现实问题。(3)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制约了这类模式的推广
纵观利用网络资源的整个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会话讨论等都展开得比较充分,但对协作研究得还不多,如何让学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话题或目标,进行资料收集、研究分析,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老师自身的能力问题,使得教学设计不能顺利的完成,或是设计的问题不适合探究等,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不能广泛的进行。(4)如何评价
对于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意义建构,如何进行完整科学的分析评价,这始终是一个难题,所有这些问题,虽然现在还没有很好的答案,但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解决建议:(1)、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的理论水平,转变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2)、教师要学习各种数学软件的使用,要了解各种常用数学软件的功能、特点和适用的范围,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用合适的数学软件。(3)、建议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教给学生常用数学软件的使用,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
2、对数学教学模式的理解
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是指教学法的形式研究。当前流行的合作学习法、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问题导入法等等都是一些特定的教学模式,我们上面所研究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大多数模式化研究都强调教学的形式可能对于教学效果发生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显然是不客观的。形式可能会发生作用,但是形式是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水平而发生作用的。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但是教学思想与教师能力可能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结合新世纪的数学课程教育目标和非形式化数学的含意,我们认为教学的非模式化研究并不是不要教学模式,而是不要刻意地追求某些教学模式,更不要从形式上套用一个现成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是由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师教学理念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决定的。所以我们要从数学出发研究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立足点,以“发现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置身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尽可能地淡化数学的模式化和教学的模式化。
数学网络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功能,实现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评价要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不能沿用传统的考核测试标准,这有待于以后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可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0,2 [2]杨开城,协作学习与Web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2001年中美教育交流大会发言稿 [3]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2000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6;
[4]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年2期。[5]柳栋:《网络教学的定义》,惟存教育,[7]熊艰,陈博政,吴连发,余杰《基于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3.7 [8]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 [9]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10]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http://202.112.88.32/论著选摘/何克抗/JiYu-Internet.htm [1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12]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http://;
[14]张奠宙,李士崎主编,张广祥著,数学中的问题探究; [15]黄荣金,《动态几何软件学习环境下的几何教学》,数学教学,2003年第10期。[16]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J]课程 教材 教法,2002.12
第四篇:家园结合打造幼儿教育教学新模式
家园结合打造幼儿教育教学新模式
幼儿教育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环境下共同进行的,两者就如同一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前进,相互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家园之间的完美契合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幼儿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幼儿园方面
(1)师资资源方面。①注重教师培训。制订培训规范和计划,对已上岗的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核发培训合格证后方可继续上岗。配套的可发普通话合格证、电脑初级达标证等,从而提高教师水平,保证教学质量。②探索电教模式。即购置适量电脑、幻灯机、投影仪等,积极探索电教模式。条件允许的可由幼儿直接操作、互动。比如在数学中对数字的认识,直接将表示数字的动物转到多媒体的平面上,让幼儿感知,做加减时直接添加和删减;在色彩认识教学时,直接通过多媒体变换色彩,这样更直接,更逼真;在绘画时由幼儿在电脑中的写字板上操作,使幼儿更容易接受,也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及动手能力。③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教育部门管理的基础上,幼儿园完善管理制度,包括教师管理、幼儿人身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疾病防治管理、师品师德管理、入园离园管理、户外活动管理等等,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这样对幼教事业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方式方面。①判别是非能力的培养。吸取更多知识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有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幼儿教育上这点尤其重要,要让幼儿学到更多的东西首先就要教会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教育辨别是非能力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褒贬协调结合,这样才能较快地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评判的标准。在这一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比如看动画片、角色模拟游戏、讲故事等,只有让幼儿身临其境,他们才能更深刻地思考领悟。②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教育更多地与生活联系密切,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因此,幼儿老师能更好地关注到幼儿的日常生活状态,更及时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学校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幼儿每天的生活中,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科学合理生活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中的点滴抓起,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穿衣、叠被子等,并且要侧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立性、节约、谦让、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③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以后的小学教育,在幼儿教育期间要利用有趣轻松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重视幼儿智商的开发。针对幼儿本身好玩的特点,将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实际性接触,幼儿更容易理解知识的含义。例如搭积木的游戏、拼图游戏、绘画等。
二、家庭方面
(1)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①父母双方关系要和睦。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即便遇到矛盾当着孩子的面也不能大吵大闹,而应该心平气和地解决。对于孩子面临的各种情况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孩子犯了错要给他讲道理,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呵斥或打骂。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要给予表扬。让孩子回到家里感觉温暖和放松。②父母在孩子问题上要取得一致。对孩子的教育,父母要经常沟通,标准一致。绝不能各执一词,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不能当孩子犯错后逃避惩罚的保护伞。
(2)注重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的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去刨根究底获得知识比强迫灌输好得多。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创造有利的环境,让孩子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其次,要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观察是孩子进一步研究的前提,让孩子从最初的感性认识,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逐步升华到理性认识,不仅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养成做事踏实认真的习惯。第三,在玩耍中学习。孩子天性好玩,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学会创新,在团队游戏中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在户外游戏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为日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家园之间的协作互助
(1)组织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活动。学期中,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让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学期末还组织一次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以班为单位,先以调查表的形式统计出家长最感兴趣和最觉棘手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呈现给家长,给家长充分准备的时间。交流会上家长们自动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家长们由于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都讨论得热火朝天。
(2)召开班级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初,我园能及时组织各班完善家委会制度,制订家委会工作计划,向家长明确本学期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在家委会开展的活动中,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出谋划策,教师既要当好家长的参谋,又要虚心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本班家长工作水平。如:在家长参与的庆圣诞活动中,我园以亲子运动会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一同参与活动中来,体验亲子的快乐。然后请家委会的一个男家长扮成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礼物,果然,圣诞老人的出现使所有小朋友惊讶而高兴。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愉快的圣诞节。
(3)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以增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孩子入班后,班内老师都要掌握家长的情况及家教特点,以发挥家教优势,利用有专长的家长或在特殊岗位工作的家长来为班内幼儿讲课。家长不但把专业知识讲给孩子们,同时也纠正了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那种专制、生硬说教的教育方法。如请当医生的家长讲生命的来源,请当交警的家长讲交通知识,请消防队的家长讲防火知识,学习自我保护等等。这种教育形式生动新颖,幼儿感兴趣,家长也非常愿意参加。
总之,要想实现幼儿教育的成功必须对于家庭和幼儿园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不能有任何一方的偏颇,要同时同步进行,保证家园之间对于幼儿情况信息的对称性,从而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实现幼教事业的良性发展。
第五篇: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2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试题及答案word版
(在考试时利用word菜单栏的“编辑-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迅速定位答案位置,一个人考试都很快。)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1.(本题分值:2)1 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获取工具,主要有三个获取途径,其中只有()不属于主要获取途径。A.利用搜狐等搜索引擎 B.利用各种教育科研等网站 C.利用OICQ等通信工具 D.利用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 :C |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可以充当的工具是()。A.资源工具 B.协作工具 C.情感激励工具 D.以上均是
标准答案:D |
3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中,让学生充分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这体现的教学策略是()。
A.多种感观参与学习策略 B.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C.寓教于乐学习策略 D.习作强化学习策略
标准答案:A |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经常提及“新型教学结构”这一术语,它指的是()。A.“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B.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 C.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 D.以资源整合为主的教学结构 :A |
5.(本题分值:2)iPad的教育应用不包括()A.ibooks电子书 B.教育类APP C.进行教学管理 D.游戏娱乐 D |
6.美国心理学家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从认知的复杂性和难度上来看是()。A.依次提高的 B.平行并列的 C.依次降低的 D.线性无关的 A |
7.(本题分值:2)人们在网络中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等的限制而自由地学习,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A.开放性 B.虚拟性 C.交互性 D.自主性
标准答案:A |
8.(本题分值:2)下列关于移动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B.移动学习不会超过网络学习C.移动学习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 D.移动学习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标准答案:B |
9.(本题分值:2)“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这主要体现的是()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标准答案:B
10.(本题分值:2)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为()。
A.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B.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C.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三种形式 D.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标C | 11.探究型学习的侧重点在于()A.问题的解决 B.情境的创设 C.学习资源的提供 D.研究过程的进行 D
12.(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场合)采用()学习方式更能凑效,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A.自主学习B.接受学习C.协作学习D.掌握学习
标准答案:C |
13.(本题分值:2)()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A.呈现策略 B.管理策略 C.传递策略 D.组织策略 标准答案:D |
14.(本题分值:2)(),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A.从宏观上看 B.从中观上看 C.从微观上看 D.从性质上看
标准答案:C |
15.(本题分值:2)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
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标准答案:D |
16.(本题分值:2)()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情感态度 标准答案:B |
17.(本题分值:2)下面不属于知道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A.背诵 B.辨认 C.计算 D.回忆
标准答案:C |
18.(本题分值:2)在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列哪项可以更详细让老师了解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A.定时给老师发小组集体讨论活动的照片 B.委派组长向老师做学习汇报情况
C.在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活动时,录制视频,发给老师看 D.小组没人轮流向老师汇报
标准答案:C |
19.(本题分值:2)根据您使用教学媒体的经验,下面有关教学媒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媒体特性
B.按照作用于人的感官分类可将教学媒体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C.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成为教学媒体
D.教学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
标准答案:B |
20.(本题分值:2)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中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A.0至2岁 B.约2至7岁 C.约7至11岁 D.约11至15岁
标准答案:B |
21.(本题分值: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构成了()三维互动方式。A.教师-计算机-学生 B.学生-计算机-学生 C.教师-计算机-教师 D.计算机-学生-计算机
标准答案:A |
22.(本题分值:2)以下哪种不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A.板书 B.辅助教学工具 C.绘图 D.播放
标准答案:D |
本题得分:2
23如果学生在默写生字时笔划顺序错误,教师选择哪能种方法,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生和主动性,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资源?()A.让学生对照课本上描述的笔画顺序,反复默写直到掌握为止 B.教师口述该生字的笔画顺序,让学生同时进行练习
C.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该生字,一笔一画的演示正确的笔划顺序 D.放映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动画,来演示字体笔划的正确顺序 标准答案:D |
24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展示工具。A.信息加工法 B.图解法 C.卡片法 D.层级分析法 标准答案:C |
25下面的()不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的化学实验类型 A.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 B.化学反应时间太长的实验 C.能用肉眼观察的宏观化学反应 D.毒性较大和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
标准答案:C |
2.判断题(本题总分2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0分)1.(本题分值:2)1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标准答案:true |
2使用数字资源辅助学科教学要适当合理,不能脱离实际。
标准答案:true |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方式一般有BBS论坛、网络聊天室、E-mail、ICQ等方式。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
4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
标准答案:false |
5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
标准答案:false |
6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标准答案:true |
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收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标准答案:true |
8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标准答案:true | 9学习发生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标准答案:true |
10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是需要、目标、策略和评价。
标准答案:false |
3.多选题(本题总分3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总计30.0分)1.(本题分值:3)1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境性 B.建构性 C.操作性 D.动态性 E.不可预知性 F.完整性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EF 本题得分: 0 2.(本题分值:3)2下列属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设计原则的是()A.学生课前学习任务是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 B.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C.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精细化地设计活动,以分钟为单位规划课堂活动
E.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培养 F.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E 本题得分: 0 3.(本题分值:3)3下列对移动学习的陈述正确的是()A.移动学习是在无线移动计算设备(如移动电话、PDA、平板电脑等)的帮助下进行的学习B.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不受空间限制
C.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 D.移动学习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和教师或同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 E.移动学习不利于教师对学习者的控制 F.移动学习仅是学习环境的移动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 4.(本题分值:3)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可携带性 B.无线性 C.移动性 D.高可用性 E.微型化
F.不适合正式学习
标准答案:ABCDE | 用户答案: ABCDE 5.(本题分值:3)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是()A.体现开放性思维 B.教学目标要量化 C.教学单元要短小 D.教学单元封装性要好 E.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F.参考资源丰富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CEF 6.(本题分值:3)下列关于移动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正确的是()A.移动终端只能作为PC的一种补充 B.智能化 C.微型化 D.开创新型学习模式
E.移动学习不可能成为主流模式 F.移动学习将取代传统学习模式
标准答案:BCD | 用户答案: BCD 7.(本题分值:3)国际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提出2014年基础教育领域新兴的技术趋势主要有哪些?
A.BringYourOwnDevice自带设备 B.CloudComputing云计算 C.游戏和游戏化 D.学习分析 E.物联网 F.可穿戴技术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 8.(本题分值:3)21世纪学习框架中提到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哪几部分能力? A.信息素养 B.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C.沟通与协调能力
D.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E.创造与革新能力 F.媒体素养
标准答案:BCE | 用户答案: BCE 9.(本题分值:3)信息化教学评价常用的工具有()A.量规 B.概念地图 C.学习契约 D.电子学档 E.评估表 F.范例展示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CDEF 10.(本题分值:3)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A.系统论 B.学习理论 C.心理学 D.教学理论 E.传播理论 F.控制论
标准答案:ABDE | 用户答案: ABCD 本题得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