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课程纲要
舞 蹈 课 程 纲 要 一、一般项目
授课对象:3-5年级学生
二、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1、让学生从小在音乐舞蹈的熏陶中受到美的教育、塑造优美体态。
2、了解民族舞的基本舞步和形体动作,完成几个舞种的组合表演。
3、陶冶高尚情操、启发空间想象和创造力、表现力,提高舞蹈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1、基本手位(1课时)
2、基本舞步组合(2课时)
3、基本手位及组合(2课时)
4、身韵组合(2课时)
5、软开度组合(2课时)
6、勾绷脚组合(2课时)
7、东北秧歌步伐(1课时)
8、东北秧歌臂花(1课时)
9、东北秧歌组合(2课时)
(三)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⑴教材:根据校园舞蹈小学教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⑵活动资源:校园舞蹈小学教程DVD。⑶其他资源:网络及舞蹈大赛等的相关资源。
2、学习方式
⑴感悟与观察:教师通过范例展示、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悟舞蹈艺术的魅力。
⑵实践:学生学习各种脚位、手位、相关组合及成品舞,教师亲身教授、指导。
⑶交流展示:艺术月及六一儿童节,让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
3、教学方式
⑴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包括资源准备、活动设计准备、技能准备、舞蹈室地面及音响的准备。
⑵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如:电子教学用书、视频、网络资料等。
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自我创编动作与舞蹈。
⑷参与市综合艺术月与学校庆六一演出等多种活动,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使其在舞蹈学习中,个人艺术修养得到一定的培养与提高。
三、所需条件
1、学校要提供教师所用舞蹈的相关材料、记录活动历程的相关音像设备。
2、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教学当中所需要的舞蹈道具、场地及音响等相关设施。
3、学校要为学生的展演活动积极配备交通、演出化妆、汇演交流等条件的便利。
第二篇:舞蹈课程纲要
舞蹈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辛安一小
科目名称:小学舞蹈兴趣小组课程纲要 授课课时:15课时
授课对象:3-5年级学生
开发者:王晶晶
日期:2012、3、1
二、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1、让学生从小在音乐舞蹈的熏陶中受到美的教育、塑造优美体态。
2、了解民族舞的基本舞步和形体动作,完成几个舞种的组合表演。
3、陶冶高尚情操、启发空间想象和创造力、表现力,提高舞蹈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1、基本手位(1课时)
2、基本舞步组合(2课时)
3、基本手位及组合(2课时)
4、身韵组合(2课时)
5、软开度组合(2课时)
6、勾绷脚组合(2课时)
7、东北秧歌步伐(1课时)
8、东北秧歌臂花(1课时)
9、东北秧歌组合(2课时)
(三)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⑴教材:根据校园舞蹈小学教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⑵活动资源:校园舞蹈小学教程DVD。
⑶其他资源:网络及舞蹈大赛等的相关资源。
2、学习方式
⑴感悟与观察:教师通过范例展示、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悟舞蹈艺术的魅力。
⑵实践:学生学习各种脚位、手位、相关组合及成品舞,教师亲身教授、指导。
⑶交流展示:艺术月及六一儿童节,让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
3、教学方式
⑴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包括资源准备、活动设计准备、技能准备、舞蹈室地面及音响的准备。
⑵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如:电子教学用书、视频、网络资料等。
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自我创编动作与舞蹈。
⑷参与市综合艺术月与学校庆六一演出等多种活动,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使其在舞蹈学习中,个人艺术修养得到一定的培养与提高。
(四)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
A、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
B、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C、描述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
2、评价标准
A、“金舞鞋”奖:能积极参与每次的活动,舞感与节奏感较强,个人表演及参与参与意识较高,能够自主创编动作及小组合,担任过市级以上大型舞蹈演出活动。
B、“银舞鞋”奖:能积极参与每次的活动,有一定的舞感及节奏感,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活动,对于舞蹈学习有一定的收获和感悟。
三、所需条件
1、学校要提供教师所用舞蹈的相关材料、记录活动历
程的相关音像设备。
2、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教学当中所需要的舞蹈道具、场地及音响等相关设施。
3、学校要为学生的展演活动积极配备交通、演出化妆、汇演交流等条件的便利。
第三篇:舞蹈校本课程纲要
舞蹈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舞之韵 课程类别:艺术类
教材类型:自编活动教材
适用对象:七年、八年、九年爱好舞蹈的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 课程理念:
(1)强化舞蹈审美理念
审美体验是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在舞蹈教学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中,应以情感人,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培育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
(2)激发巩固学习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动力,它的产生与保持,取决于是否能从舞蹈动作中获得每的享受和身心愉悦,要根据学生学习舞蹈的认知规律,增强舞蹈动作的贴切性与情绪性,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舞蹈教学环境,对学生予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强化。
(3)注重舞蹈的文化品位
舞蹈蕴涵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舞蹈教育要以舞蹈文化为主干,注重舞蹈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时代感性,形成多元文化,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4)重视实践
实践是培养舞蹈能力的基础。舞蹈教学中应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获取新的知识。
(5)关注个性发展
舞蹈属于提高性艺术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点,是学生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获得自主的空间。设计思路:
按照课程的定位、性质及课改的心理念,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学生的现有水平,制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低年级为基础班,主要是基本功练习和律动表演再穿擦学习简单的舞蹈,每学期学跳二个舞蹈作品,对学生而言,既有所得,又没有太大的压力,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的提高。教师尽量的给孩子多些舞蹈素材,对学生今后的编舞大有帮助,使她们成为班级的文艺骨干力量。本课程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能力,又能促进个性发展,兼有拓展性课程与选修课的功能。课程目标: 总目标:
(1)通过舞蹈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基础。
(2)在自信、有表情的表演中,加强合作交流,既表现个体的水平,有体现群体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3)在舞蹈训练、表演过程中,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进而 促进人格完善。
(4)了解舞蹈的基本要素: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一些儿童舞、民族舞基本步伐、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使之获得感知、表现的基本能力,提高对舞蹈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养成爱跳舞的态度。能力目标:学会舞蹈的基本步伐与动作,学会二至三个生动活泼的简单舞蹈(可能会有一些流行舞蹈、民族舞蹈的因素)。
行为目标:积极参加各类舞蹈活动,初步具有良好的舞蹈学习习惯。课程设置:
此舞蹈校本课程属于一种拓展性课程,适合低年级,以练基本功为主,学习简单的律动以及舞蹈。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拓展性、研究性课程,使学生的特长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所以并非要给学生一个明确地界定。从某种意义而言,只要学生的兴趣得以满足、发挥、巩固。那么,这就是师生共同的成功之处。况且,在艺术活动中,学习舞蹈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份自信、在舞台上所表现的各种肢体语言,一定会让每一位旁观者作出正确地评价
训练内容:
一、基本功训练
1、把 上 训 练: 压腿(前腿、旁腿、压肩、担腰、后腿)、踢腿(前腿、旁腿、后腿)
2、把 下 训 练: 横叉、竖叉、窝鱼、下腰、技巧(前
桥、后桥、侧手翻)
二、训练组合
1、头部训练组合
2、开胯训练组合
3、腿部训练组合
4、勾绷脚训练组合
三、排练舞蹈组合
1、舞蹈
2、舞蹈:
3、舞蹈:
第四篇:舞蹈课程纲要新
《舞蹈小精灵》课程纲要
抚宁县石门寨小学
课程名称:《舞蹈小精灵》
课程类型:艺术类
课程资源:自编
开发主持:杨乐李静
主讲教师:杨乐
学习对象:2-5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双周五下午2课时
一、课程背景:作为一种艺术,舞蹈追求艺术美,并具有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舞蹈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全面的发展,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使人的动作协调、反应灵敏、有力地促进人脑迅速地发育成长;使人筋骨柔韧、肢体强健、精神振奋、心灵净化,增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凝聚力,对人们的道德情操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当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都相当重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般都设置了舞蹈课程。1988年,我国国家教委也曾下达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则(1988—2000)》,把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中小学校开展普及性艺术教育,开设艺术舞蹈课,通过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为使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我们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
加强素质教育的精神,根据少儿的身心特点,开展有计划的、科学的、系
统规范的艺术教育培训工作,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特编订如下校本教材。
(二)分目标
1、培养孩子的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2、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软度及开度。
3、通过训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舞蹈韵律,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跳舞有自娱感。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
4、通过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使学生形体得到一定改变,掌握一定的舞蹈基本功。
5、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工合作的社团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协调配合,相互适应,使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6、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享受音乐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提高艺术素质。
7、培养孩子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8、培养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基本的舞台感觉。
9、一学期准备一个展示的舞蹈。
10、规范学校思想意识,让学生有为校争光的意识,养成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品质。
三、课程内容安排
第一课 ——————基功训练:把上训练(压腿)、把下训练(下叉、)(2课时)第二课 ——————基功训练:把上训练(压腿)、把下训练(踢腿)(2课时)
第三课 ——————基功训练、技巧练习(2课时)第四课 ——————基功训练、技巧练习、活动组合(2课时)第五课 ——————基功训练、技巧练习、活动组合(2课时)第六课 —————基功训练、技巧练习、活动组合、舞蹈组合(2课时)
第七课 —————基功训练、技巧练习、活动组合、舞蹈组合(2课时)
第八课 —————基功训练、技巧练习、活动组合、舞蹈组合(2课时)
四、课程实施建议
1、课时安排:每双周五下午2课时,共16课时
2、教学方法: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以老师演示为辅。
3、组织形式:面向全体,个别指导
4、场地:学校舞蹈教室(大礼堂)
5、教学用具: 地毯、舞蹈鞋、舞蹈服等
6、班级模式:40人
1、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2、在学习舞蹈技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作品赋有童趣。
3、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避免教师死板传授。
4、将舞蹈学习从技法学习的层面提高到文化学习层面,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精神之美、格调之美、意境之美。
五、课程评价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独立表现、自我分析的能力,树立学生的信心。
2、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的表现作为评价重点,对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予以综合性评价。
3、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
4、注意学生以及家长的反馈信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第五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写理念
七年级语文组
实践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到编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特组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编写《课程纲要》。
一、组织教师认识学习《课程纲要》的意义,熟练把握课程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课程目标、内在联系等。让每一位教师分清《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纲要》编写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便于认真把握所教学科知识整体轮廓,清晰单个知识点的作用于意义。
三、本着全组教师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分散编写《课程纲要》的原则,定期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评议。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编写的《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 的课程教学计划。
四、为使《课程纲要》更好的呈现,认真参阅小学一年级的《纲要》案例。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五、集众人智慧,完善修订。